为什么在媒体上的报告感觉美国的飓风比亚洲的台风来得严重?

[复制链接]
zxs1394 发表于 2023-10-8 17:17:53|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觉飓风照成损害比台风的大,是由于媒体报道造成的,还是中美硬件造成的?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cyx1689 发表于 2023-10-8 17:18:35|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飓风艾尔玛肆虐佛罗里达州,大洋彼岸美国南部的人们又一次在飓风下挣扎求生。似乎美国的飓风与亚洲的台风有着不一样的打开方式,今天的文章我们就一起看看美国飓风在南方为何如此凶猛。

很多人感叹美国运气好。大西洋和太平洋拱卫着这个国家,外敌入侵困难重重。

可是两座大洋也有帮不了的美国的时候。有一个强大的敌人每年都会叩响美国南方的大门。

这,便是飓风。


打开搜索引擎给大家随意感受一下
输入“佛罗里达”以后
第一页全是飓风。。。





花开之乡的悲哀

每年夏天,美国南方都会迎来一次可怕的风季,主要的受灾地区之一便是东南部的佛罗里达州。




佛罗里达的名字来自拉丁词根,大意为“花开之乡”。在美国人的印象里,这里也是一个常年阳光普照的所在。如果用一个中国人熟悉的比喻,那佛罗里达就是美国的海南岛。

问题来了,下面两张
哪个佛罗里达?
哪个是海南岛?





和现在很多东北人投资海南房地产,指望退休以后能长久在阳光里度假一样,美国的东北人(纽约、波士顿等),也喜欢退休以后跑到佛州安享晚年。

中美人民都很热爱度假





但这两个度假胜地的相似之处远远不止阳光普照、四季如春这一条。过于平坦的地理环境,也让这两个地区一旦遇到台风就会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失。

遇见飓风艾尔玛的时候
美国有关当局下令逾600万人
撤离在佛罗里达州的住所,
这是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大规模撤离。
该州数百万人面临持续断电。



中国海南岛是一个常年被台风肆虐的地区。海南地势比较平缓低矮,陆地平均海拔不高。山峰在千米以上,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全岛的高峰了。其余丘陵地带对气流的阻滞作用相当有限。

和同样久经台风考验的台湾岛相比
海南岛的地形明显平缓很多



再加上海南是一座岛屿,被海洋包围,台风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和水分补给,因此每年台风季海南总是最受伤。

受伤的海南岛





佛罗里达州在飓风面前,比海南更悲惨。

佛州是全美最平坦的州,其北部有一些山地,算是整个州海拔比较高的地方,可仍然不值一提。最高峰布里顿山海拔105米,比北京西山公园的平均海拔都不如。放在全美各州的最高峰里,更是最矮的一座。

美国东南部真是相当的平坦



从中部城市奥兰多往南,大部分陆地都是将将高出海平线的。这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南端的迈阿密都会区,这个号称加勒比首都的城市竟然平均海拔不到四米。

和欧洲的低地国家一样,这座城市是全球气候变暖最坚定的反对者。

到了最南方尖端的大沼泽地,情况就变得更加微妙了。佛罗里达半岛南端的地基是石灰岩,致密的结构无法缓冲水的涨落,于是即使在没有灾害的日子里,潮水也会轻易淹没陆地。大沼泽地也由此而来。

迈阿密紧邻大沼泽地
鳄鱼比较多也不奇怪了



大沼泽地中石灰岩



沼泽里还有。。



这样低的地势和缺乏变化的地形,让佛罗里达在飓风面前几乎毫无抵抗能力。

飓风一旦登陆佛罗里达州,在深入西北内陆之前,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滞阻它的脚步。

而且由于佛罗里达州狭长且被海水包夹的特殊形状,风力和飓风裹挟的雨水会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每次只要起风,佛罗里达就要倒霉了。

艾尔玛到来,佛州即将倒霉



1966年起风&倒霉的某一天



喜欢开玩笑的老天爷还偏偏怕什么来什么,专门给佛罗里达送来各种风灾水患。

德州的雨

和中国德州人民没有见过台风不一样,美国德州的人民已经是飓风的老朋友了。

位于墨西哥湾北岸的德克萨斯州也常年受到飓风袭击,东南侧的加尔维斯敦是其中的重灾区。

美国历史上的十大飓风中,有两次都是在这个港城登陆的,中枪之密集让人心疼。




密集中枪





在加尔维斯敦承受第一轮冲击之后,飓风便会登陆德州腹地。和佛罗里达的情况不一样,在德克萨斯登陆的飓风,很快就会因为孤军深入而得不到来自海洋方面的补给。

而德州中部丘陵地带的阻隔,更让最远的过境飓风也无法走完从休斯顿到奥斯丁的路程,往往在深入海岸300公里以后,便自行消散了。




这样的过境距离,让其他饱受飓风和台风肆虐的地区只能轻蔑一笑置之。

以佛罗里达为例,南端大沼泽到北部杰克逊维尔的直线距离就已经达到了600公里,且全部可能成为重灾区。而中国台风从潮汕登陆以后直到消散于粤西,也差不多是这个距离。

也就是说,佛罗里达被贯穿了



尽管过境距离较短,但德克萨斯州受灾也往往严重,尤其是被飓风来回肆虐的几座城市如德克萨斯城和休斯敦。

今年8月底登陆德克萨斯州的飓风哈维,就在休斯顿损坏了9万3千多座建筑物,上百万人无家可归。哈维甚至让休斯顿城的失业率达到了历史新高,经济负担雪上加霜。


正在肆虐休斯敦



哈维来过以后



然而哈维登陆时,不过是美国五级飓风分类中的第三级,随后才逐渐加速到第四级的。

飓风等级划分



并非最高级别的飓风却造成了史无前例的损失,也和德克萨斯州的地势有关。

德克萨斯州中部的丘陵地形,把这个州沿着东北-西南角分成了两部分。这条天然分割线有点像中国人熟悉的黑河-腾冲一线。线东南降水丰沛、人烟稠密;线西北极为干旱,荒无人烟。

地图



德州东南部的平坦地势,便是飓风肆虐的最好场所。所以表面上看起来飓风在德州没有在佛州那么疯狂,可是在丘陵阻隔之前,在两处分别登陆的飓风在威力和暴虐程度上没有什么区别。

而且德州西北部并不是离开台风就彻底高枕无忧了。由于过于干旱,此地经常发生野火和旱灾,与东南角上被水套牢的同胞比起来真可谓水火无情了。

即使在干旱的德州西北部
仍然是农田遍布



被堵住的路易斯安那

夹在佛州和德州之间的路易斯安那州在台风来袭时更是一个重灾区。

关注国际新闻的人至今应该还会对2005年的飓风卡特琳娜印象深刻。那时候被卡特琳娜虐得死去活来,连自己的篮球队都保不住只能拱手送给俄克拉荷马的新奥尔良,就是路易斯安那的第一大城市。

卡特琳娜证件照



在路易斯安那州登陆时的雷达图



当时飓风卡特里娜是从佛罗里达登陆,在穿越佛罗里达州南部后又进入了墨西哥湾。

得到海洋滋润的飓风迅速成长,以比一般五级飓风更强的风力在路易斯安那州再次登陆,最终酿成惨祸。

卡特琳娜去墨西哥湾补充了能量
然后直击新奥尔良



惨祸现场





由于美国政府反应迟缓失灵,导致卡特琳娜造成的损害被进一步放大。当地出现了无政府主义的骚乱,试图争抢资源的武装团伙甚至和美国警方发生枪战冲突。这就已经不是台风之过,而是单纯的人祸了。

卡特琳娜能够轻松登陆且不衰减的原因,也在于路易斯安那缺乏屏障。基本以密西西比河下游水道为核心的大平原构成的路易斯安那,只能眼看着飓风越来越强。




但飓风造成的巨量损失,还有一个因素需要对此负责,那就是路易斯安那的水利设施。

路易斯安那的大城市,基本上都是背靠密西西比河水运成长起来的。这些沿河发展的城市的海拔都不高,有的甚至部分处于海平面以下。

因此在历史上,防止水患就是这个州市政管理的一大重要议题。但是启动早未见得见效好,路易斯安那对洪水的治理措施,在当时仍然停留在以堵为主,为疏导为辅的水平上。

构筑堤坝能防住密西西比河溢出的河水,可也拦住了城市降水向自然河流泄洪的渠道。

尽管下游有一个庞恰特雷恩湖作为蓄水站,但过小的泄洪量让突然出现的雨水没能迅速排净,最终把新奥尔良自己给淹了……

自行淹没的新奥尔良



可不要小看天气对一个国家格局的改变效果。

美国虽然有大洋拱卫高枕无忧,但负责守卫的大洋上也会生成最强大的敌军。而且这种天降的横祸,由于地面的配合而越发肆无忌惮。

因地处平原而经济发达的佛罗里达、路易斯安那和德克萨斯东南,也正由于地势的平坦而一再陷入经济重建的困难。

有多困难,可脑补。。





与之相比,中国东南的风灾受灾情况就要好一些。福建到广东一带崎岖多山多林的地形,恐怕是暗中襄助中国人减灾的福星。

可同样的,身居深山之中的部分福建和广东城市却要承担经济难以发展的代价。

当然,天气的变化说到底还是灾害的触发者。很多情况下,正如飓风卡特琳娜所揭示的,给天灾补上更狠一刀的,是人酿的祸。
yanwen 发表于 2023-10-8 17:19:14|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台风与飓风是地点不同,风力等级可能差别不大,超强台风和三级以上飓风风速基本相当;
至于为什么美国飓风比中国台风严重,当然首先是米国媒体在世界的影响力当然远大于国内媒体;中国台风米国不知道,米国飓风中国就会知道;
然后米国乡村或郊区多木制房屋,抗风能力不能和国内钢筋水泥土建筑相比;
然后是电力系统,米国几大私有电力公司价高质次;风力一大就断电是常事;现代社会,没了电力,一多半经济活动就停滞了;
另外米国地广人稀,除了个别市内地区,广大地区地广人稀,很限制救援;同样是死10个人,国内大多是直接原因;米国有少数是救援不及时导致的;
接上面一点,稍微展开点,米国没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各个州之间几乎不会援手;即使同一个市里,不同种族宗教社区,也几乎老死不相往来;稍大一点的灾害,如果没有军队警卫队镇压,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stcshyq 发表于 2023-10-8 17:19:59|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前面两位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这个问题涉及两个要素:热带气旋相关和媒体相关。结论在先:媒体报导和主观感受的问题。

首先讲讲西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热带气旋有什么不同好了。西太平洋台风的整体强度肯定是比北大西洋的飓风要强的。
普通民众不能比较的根源在于两者的评价体系不同。中国使用两分钟平均风速,美国使用的是一分钟平均,热带气旋的分级也有不小的区别。两种风力系统之间虽然有大致的换算关系,但并不准确,如果直接照搬美国数据的换算就会非常失真(而且通常是严重的虚高),比如很多媒体中报道的数据。还好美国对全世界的热带气旋都有相对比较统一的监测,在下面我们就用美国的SSHWS分级法(就是几级飓风的那个)做对比。
西太平洋每年一般都有至少一个被美国气象机构评价为五级台风(之后简称C5好了,懒得打字)的热带气旋,像2016年有5个、2015年有5个,2014年则有7个,最多的1997年有10个台风被评价为C5。而对照北大西洋,北大西洋C5数量最多的2005年有4个C5,而这是十分罕见的情况;北大西洋的上一个C5是去年的Matthew(国内媒体报得也不算少的),再上一个就是2007年的Felix了。再举一个小细节维基百科里北大西洋的五级飓风和东太平洋的五级飓风各有一个单独的列表词条(参见:List of Category 5 Atlantic hurricanes以及List of Category 5 Pacific hurricanes ),甚至C4也有;西太平洋的强台风数量比较多,也没有这样的特殊待遇。
其实美国,包括整个美国责任区的飓风登陆强度还是有很多不错的,比如这一次在德州登陆、赖着不走、先造风灾后造雨灾的Harvey,它的登陆强度大约是C4下限,在中国的评价体系可以给超强台风了(以下路径图维基百科都可以找到的):


再举一些近年登陆的强飓风例子好了。不过近年即使包括整个北大西洋飓风圈子其实都没啥太强的飓风(08~15的C5空窗期强飓风相对比较少)。
2007年的Dean,登陆尤卡坦的时候近巅峰,应该有C5实力,最后被除名了:


2007 Felix,登陆也应该有C5,最后也被除名了:




2008年的Paloma,登陆的时候因为冷空气侵入只剩C2了,但还应该可以在中国定强系统中给到强台风级,最后同样被除名了:


2008 Gustav,C4登陆古巴:


2010 Karl,C3登陆墨西哥:


2016 Matthew,C4登陆海地和古巴,C3掠过佛州近海(不过据当时在迈阿密的人说没啥不一样的感觉):


这些是近年一些登陆时还比较强的强飓风,不难发现有不少都是近岸增强的,大概还是和美洲东岸的湾流太强有些关系。其实风迷圈子里对北大西洋很多强飓风的戏谑称呼就是“暖流无敌系列”。
然后再看看西太平洋的情况好了。事实上西太平洋登陆强度比较强的还真的不少。近几年中国吃的强台风也不少,所以在这里我就只列2014年到现在登陆中国、中央气象台判定强台风或更强强度登陆的台风好了。
2014 威马逊,临登陆海南有一报C5,登湛江C4,登北海大约C3上限。中央气象台前两次登陆给了超台,后一次给了强台风:



2015 灿鸿,中央气象台认定强台风登陆(实际为了防灾有很多高估成分,年鉴中也把登陆报调没),美国给C1:


2015 苏迪罗,C2上限~C3下限登台湾,中央气象台给强台风:


2015 杜鹃,C3登台,中央气象台也是在登陆前不久才降格强台风:


2015 彩虹,C4登陆(路径图上只有C3,因C4的一报不是正式报),中央气象台认定超强台风登陆(年鉴调升的):


2016 尼伯特,C4登台湾,中央气象台认定超强台风登陆:


妮妲的路径图能不放么……中央气象台给强台风完全只是为了防灾而已。像日本只给了强热带风暴【滑稽】 类似地,海马登陆时的强台风评价也有防灾成分,但确实给TY上限还是可以的,我这里就不放图了。
2016 莫兰蒂,美国认定C2上限登陆厦门(实际可以给C3),中央气象台认定超强台风(年鉴调升):


2017 天鸽,美国认定C2登陆,登陆前大约2小时的非正式报给了一报C3,路径图上未标出,中央气象台认定强台风:


最后再分别列一个登陆日本和菲律宾的较强台风好了。
2015 天鹅,登陆时美国给C3上限,中国给强台风:


2013 海燕,这个登菲已经不能用“较强”来形容了,简直此生无憾:


无休止地放路径图到此为止。我列西太平洋13~17年部分登陆比较强的台风都已经比北大西洋07~17几乎所有的多了。看来西太平洋还是强不少的——毕竟人家北大西洋几年才出一个C5,我西太平洋这里随便捣鼓就是一个,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登陆弄个C2C3还是可以的。
通过这些比较,我想说的是,北大西洋和西太平洋都有很多登陆时很强的热带气旋,但确实我们的台风比起他们的飓风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然后开始第二块,看看媒体是怎样报导的。其实媒体对自家台风和人家飓风的报导密度都是很高的,自家的方便报导,和自己的关系也更近,像上次天鸽刚刚穿澳门登珠海那天,CCTV新闻台《共同关注》把一大半的时间全划给了关于天鸽的报导,至于2014年当时广为诟病的“威马逊报导密度过低”,一则当时MH17刚刚出事,二则据说台风太强、很多消息都无法转出。
真正要说的是外洋飓风这一块。个人觉得主要还是因为距离产生美和神秘感。美国和中国国情有很大的不同,举个例子:中国来台风,部队划着冲锋舟救人是常见场景;而美国发生了城市内涝,最优先的反而是维护治安、防止不法分子乘火打劫。也没有必要一味批评美国的不作为,它们的国情就是如此。但观众和媒体对于别国的不熟悉,造成的是一种新鲜感。一天到晚看自家刮台风的新闻看累了,看美国大规模撤离、板房的水货风毁、居民爬到屋顶上躲避洪水,这可是在全世界最强的美国,真是有一种新鲜感和怪诞感。
而且有的时候记者也并不具有相关的常识,他也会觉得奇怪啊,是不是。
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外媒总是在不停地炒作中国的事件,把中国的小事搞出大新闻,其实根源也在于对中国国情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如果见怪不怪(实则可能并不怪),就不会整天找中国的茬了。当然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还是难以弥合的。
所以说,飓风更严重的感觉不仅仅在于媒体的报导,更在于看新闻者的了解程度更低、对对方不熟悉。

嗯就是这样吧,新人没回答过几个问题求多多包涵/w\
vicko007 发表于 2023-10-8 17:20:23|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杨澍 的回答。补充两点吧:
媒体传播:两年前的波士顿爆炸案造成3人死亡,但是受到的关注远远大于伤亡更惨重中东事件。美国(特别是美国东部,也是台风高发区)在聚光灯下,风吹草动都有人关注。
基础设施:美国东部城市的基础设施说实话挺老旧的,城市建的早嘛。管中窥豹说一个例子:美国东部的Princeton是一个挺富裕的小镇,也很容易受到登陆台风的影响,但是路边仍用陈旧的(甚至歪斜的)木头杆走电线,用珠海同学的话说,“看着就让人崩溃”。且不说大风下这些电线杆能否保持直立,空中走电线本身就很容易被吹落的树枝(这边超级多树)压断,造成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解决方法是在地下走电线。比如珠海在建设时就考虑到了台风天气,在地下走电线,这类经济损失就被避免了。基础设施就是这样,刚开始好做事,建好城市后再去改就要花费很大力气了。(当然中国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很不完善,特别是供水排水管网,建设时图快图省钱,后面问题就出来了。)
苯鸟 发表于 2023-10-8 17:21:07|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飓风/强热带气旋发生最多的地区,没有之一。
至于是不是真的美国的飓风比亚洲的台风来的严重,我觉得不是。比如说,史上造成损失最大的是大西洋飓风是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共造成约1800余人死亡,108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而作为史上登陆时强度最强的台风海燕(2013年),共造成约6300余人死亡,另有1000余人失踪,经济损失28.6亿美元。
那么题主为什么会感觉美国飓风更严重?我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1. 媒体报道。大家都盯着美国,美国自己的媒体也发达且具有全球影响力。新闻联播里不都播美国的极寒天气么。也可能是二代们都在美国,所以官媒比较关注吧。
2. 美国的经济发达,那么可能会显得飓风的破坏力强。如果只看经济损失,那么卡特里娜造成的损失是海燕的四五十倍。但是看看死亡人数就知道其实海燕的破坏更严重,只不过菲律宾比美国穷得多,所以经济损失看起来不大
3. 作为中国人,主要关注的还是中国的台风而不是亚洲的台风。但是由于第一岛链的存在,许多台风在抵达中国大陆之前可能已经登陆菲律宾、中国台湾等地而有所衰减,或者直奔越南或日本,总之能直接袭击大陆的台风并不是很多。美国情况不同,北大西洋生成的飓风袭击美国分分钟的事儿,所以也有可能显得中国受到的影响更小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