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人?

[复制链接]
qswh 发表于 2023-10-7 19:39:5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一位前辈交流的时候,他说很羡慕年轻人,有很多机会和发展的空间,互联网更青睐年轻人,不欢迎中年人;在我看来,他的经验和经历都是我目前羡慕不来的,所以互联网真的不欢迎中年人吗?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pcman 发表于 2023-10-7 19:40:3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会写的很长。先说结论。
35危机的核心,在于一个系统仅维护真的不需要多少人。
比如12306,已经足够14亿人买票。如果这是一个私企的项目,开发完了之后,你懂我的意思。
推特开了七成的人,运营照旧。可见如果没有大的新需求,公司又不愿意养人,完工即失业才是常态。

那么怎么渡过35危机呢?很简单,找个需要写此类系统的公司入职再写一遍。这正是很多35+的程序猿渡过职业危机的办法。但是,你可能发现了,这需要不错的业务能力和架构能力,这才是35+只能找到高端岗位的真相。

对此,很多it人,尤其是大厂中高层,都进化出来一些新技能,比如卷(抢活),造轮子(整活),吹流劈(想活)。
为了避免卸磨杀驴,大家就需要不断给公司证明自己的价值,业务线还好,毕竟天天有业务需求(但是砍了业务会被裁)。架构的话,吹产出只是level 1,来造轮子,优化系统,追赶潮流,建设团队,总要弄点事干。
如果大家思路重合了,场面顿时就卷了起来。大厂中层往上的勾心斗角更为精彩。尤其是大家都是技术出身,却硬要搬弄些阳谋。
不过好在,“公司”并不是一个睿智的个体,它大部分时候既不能看破,更别提说破。整个公司就在一个 【大家混口饭吃同时顺便帮公司做业务赚钱】的氛围下发展。

直到公司业务遇到了危机,哗啦,大家都失业了。

————————

大家真的很喜欢收藏。。都在未雨绸缪嘛。。那再写几句。
现在大厂在35+只招聘高P,其实潜台词无非两种:
我这边缺你之前做的这个东西,你过来拉个团队做一下。
或者我这边正在做你之前做的这个东西,你过来管一下团队/架构。
因为除开这两个理由,确实也没有不招小韭菜改招老油条的理由。
但是这条路肯定还是越走越窄的,国外虽然也有60岁的老专家,但是他年轻的时候计算机工程师还是稀罕物,绝对数量少啊。现在入行的未来要靠这个渡过职业危机,肯定要挤破头才行。
那么普通人怎么办呢,像是发展副业或者转行,我了解不多,只说说最简单的选择: 下沉。
其实关注社会发展的人应该能察觉,现在社会上需要IT技能的行业是越来越多了,很多放在十来年前只需要一个网管的行业,现在都开始招计算机技术。银行的软开还有造车新势力都成为了重要的offer来源,运营商开始做云服务,华为进军煤矿轨交,信息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渗透才刚开始。
那么当看似没路可走的时候,放低收入预期,去其它行业帮他们+计算机,+互联网,在未来可能是35+IT人的一个主要出路。
中国未来工业行业的工业软件,可能就是诞生在一群35毕业不得已去工厂谋出路的人手里呢。
Llg 发表于 2023-10-7 19:40:4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码农面对这个问题的焦虑,基本认为是年纪大了学习速度慢,跟不上技术浪潮,但是这焦虑并不合理。相反我的理解是,很多码农是因为过于追求新技术浪潮,被市场规律拍死,连中年都没到就发现技能没用,行业集体死亡。
国内互联网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弊端,过于依赖浪费人才去试探生产链路的各种投入产出比的战术。这种以业务为主,技术为辅的战场,你可能积累了几年的业务经验,比如o2o,5年后基本就被顶层资本摸清门道,上市割完韭菜就卸磨杀驴,你跳槽其他业务人家未必待见你,和你年纪大没啥关系,这是资本的舆论故意引导让你觉得是你老了学不动,而不是社会机制的问题。
如果以后互联网更加专注科技以后,我觉得年纪大不是本质障碍,甚至是优势,你学5年架构和刚毕业的学生,肯定不是一个层次的理解,各种对复杂度理解都比应届生强,哪怕你也不太努力学,干活多了也自然明白。
很多码农担心年纪大学不动,我觉得更该担心频繁试错的业务抹杀人才体系,比如国内某个特别崇尚 always day one 的公司,就对大龄码农会有一定程度的反感,这家公司恶劣之处就是基本浪费人才,把国内码农培养成功利短视和傲娇,让更多码农失去自我创业的能力,都想着挣一笔就跑,这种环境下码农还没到中年就开始动摇了信仰,又不转行,又不心力不足被劝退。
如果你去观察互联网各个业务部门的年龄分布,广告部门的年龄都会偏大一些,这也好理解,因为这是互联网变来变去都不会变的业务,反而那些奇奇怪怪的探索性业务,基本就是一个老油条带着一堆应届生自high,而且这种业务也是招聘最为凶猛的,给人产生不要年纪大的最为强烈的来源。
此外,应对中年危机,千万不要下意识以为,我努力学习新技术就能避免,用持续投入个人时间换收益是有时间窗口的,人到了中年一定要懂得节约个人时间,保存心力,懂得择时杀进新的赛道。
jmu2005 发表于 2023-10-7 19:41:3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两种。
一类工作是互联网螺丝钉式岗位,当下很多这类工作不是互联网公司的“主菜”,模式创新才是。
如果是真正技术驱动的行业,拼效率和拼技术,每个环节需要良好地配合,经验和能力都是有价值的。中年人水平相对高,本不应该就业困难。
但是模式驱动的行业,技术就处在相对次要的地位,算法、运营、产品都要为模式服务。
是配菜。
行业快速上行的阶段,主菜人才需求高,配菜人才需求也高。但,配菜对品质要求就不那么高。主菜旁边的装饰,差不多就得了。
并不需要资深人士去操作,年轻人也就够用了。特别是新模式驱动之下,没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很多人干了很久也没培养起核心能力。
今天切萝卜,明天切胡萝卜,后天切黄瓜,大后天切芹菜。
这几年,行业在见顶。
用身边朋友的话说当下互联网公司,很多人为了自保,日常工作都是“萝卜雕花”。可惜萝卜雕花,也解决不了主菜卖不出去的尴尬,裁员早晚有一天落在这些人身上。
中年做到管理岗位的人,另外一件事相当不友好。
中国企业主要还是人治。
以前在美国上班的时候,也有那种40多岁跳槽过来的管理者,上来先看公司sop(标准流程文档),熟悉几周以后照章办事就可以了。他所管理的人也是按流程,大家的共识是规则。
特别是同行业内部跳槽,各大公司流程虽然有不同,适应一下小差别也就差不多了。
国内这事儿就变得复杂了。
中年再就业,和直属老板的信任基础甚至比能力更重要。如果是一个不信任的人,工作里的试探、磨合太耗精力,大多数公司都要反复权衡。
国内找管理者很少有光杆司令跳槽,要么就带着一个团队过来,这个动静可就太大了。
也有一个人孤身过来的,很多时候是大老板充分信任,手里有尚方宝剑,不怕下面的人不服。(即使这样,也免不了下面的人阳奉阴违)
所以国内招聘中年人,招聘方要思考的事情实在太多,效率低、公司不敢轻易出手。
前两天说很多中年人想自己做点小买卖,也是给逼的。
<hr/>以上,供参考
lyon 发表于 2023-10-7 19:42:0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因为叔叔我啊,真是麻了。

这俩星期被朋友拖去见了几个元宇宙项目,其中一位四十出头的老哥让我印象深刻。
“王老师,你们这些传统互联网出身的老人,一定要像年轻人那样保持学习的热情,才能理解元宇宙+区块链的宏大未来”。
我当时就有点绷不住了。
不就是分布式记账哈希值嘛,不就是比特币以太坊嘛,不就是2D交互界面3D化嘛,不就是现实业态的虚拟迁移嘛,不就是唯一身份绑定可信数据嘛。
我怎么就不能理解了?你看的元宇宙稿子还有好几篇出自我老同事之手呢。
于是和这位老哥讨论得稍微激烈了点,例如你的应用到底是啥,到底能积累什么数据,到底谁来做你的黑庄。
轮到老哥有点绷不住了。
酒过三巡后,老哥终于开始放下架子:我们这事吧,主要还是打个时间差,争取明年年底前能把宣传声势和交易量都做起来。
嗨,明年年底跑路呗?

中年人可能还会沉迷二次元和玩偶小人,但多数对自己和社会都有基本清晰的认知。
我二十出头时要是来个带老板拍拍我肩膀:小伙子好好干,三年内财务自由。
我能立马尿了,鸡血打爆,007。
现在我三十出头,你还跟我说这话我也尿,主要是脸上绷住了膀胱没绷住。
因为我已经见过很多带老板,身价从十亿到百亿到千亿的都有;他们的小弟我也见过很多,哪些财务自由哪些还在苦哈哈打工的我也知道。
你这话没用,对中年人属于无效社交辞令,浪费时间徒增尴尬。
到底需要我干什么,到底你能给多少。简单点,不要喝酒,不要酒醉后搂在一起喊兄弟,不要单独关门开小会,不要连纸合同都不签。
不要把职场里那套洗脑二十岁小孩的话术对我再说一遍,不要为了说这些废话专门开会专门搞PPT专门搞团建。中年人腰背都不好,喜欢躺着;中年人怕死,开始注重睡眠和护肝。能够喝冰美式和苏打水聊完的几句话,就不要那么复杂。
简单点。

可很多老板和公司,偏偏就不擅长简单点,尤其是互联网公司。
小的、初创的互联网公司,未必能活够三年;大的互联网,又有自己洗脑专用的新话。大家习惯性地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我们其实只想要刚毕业五六年内的孩子。你看他们身体又好、爹妈又没有开始要医疗开销、还没生娃;
他们正处于“生命成本”最低的一个阶段;
我们就是想用这个阶段的劳动力。然后等他们成本上来了,换掉;
至于我们的管理层岗位和高收益期权,有是有的,但基本都在老员工手里。一个萝卜一个坑,体制内都得差不多十五年才换血一批,我们熬个七八年很正常;
这群孩子多数是没戏的。
真心话无非就是这些嘛。
有时候我觉得小时候那种“奇志和大兵”式的双簧表演应该文艺复兴一波,就演一演这些职场里的“两面话”。

十年前开始流行的舆论是“媚青”路线。
年轻人就是好呀就是好。大胆地去活去享受,钱不够了蜀黍借你,还不够就赶紧麻溜地滚去打工。
然后十年后不仅继续媚青,再加上“厌老”,厌恶中年人。
你看这群中年人,就是他们不努力不学习,老是抱怨老是不接受“优化”。
靠,十年前我是青年,现在我是中年,合着你们就盯着一批羊毛死里薅?

说来说去,无非就是中年人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了。
收入要担上父母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和房贷,时间要分出来陪爹妈看病陪娃上课,工资压力自然上去了。
现实压力一上来,那些套话就忽悠不住了。懒得解释,打上一些老而不死是为贼的标签,扔回给社会。
于是三十而立的正当年,在我国舆论场里成了垂垂老矣,也算国内独有的奇景之一。
二月半 发表于 2023-10-7 19:42:2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个另外的角度
前不久很火的“破冰”大家应该都知道
各位可以想一下,如果是个中年老大叔,或者老阿姨
那些破冰的问题由HR或者仍然很嫩的团队长问出来
还会有那种他们想要的“破冰”效果吗?
想想一个20出头的HR,问35大叔,你的第一次啥姿势
又或者20出头的部门老大,问35老阿姨,你一碗几次
小白兔问大灰狼你都怎么吃肉的既视感
这就谁破谁的冰而未可知了

众所周知破冰的作用就是为了建立服从和认可感
如果你的破冰的招都变成了别人破你
那显然你的管理体系是招架不了这样一群人的

所以,为什么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人
很简单
因为互联网公司引以为傲的那些所谓的管理方法
只能最低成本的欺负一大帮涉世未深
廉耻观特别敏感
特别讲尊严,要脸面的年轻人

一旦碰到稍微脸皮厚点的中年老油条
他那一套方法其实就失效了
至少是成本大幅提高,效率大幅降低了
这也是为啥互联网公司去传统企业做管理咨询
那些管理的招没啥用的原因

所以互联网公司为啥不欢迎中年人
不是中年人有这样那样的不足
而是互联网公司的管理能力还远远不够成熟
他们吃过了年轻人的红利
在已经到来的老龄化时代
面临的危机不小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