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驯服大鹅这种家禽的意义在哪?

[复制链接]
超导 发表于 2023-10-6 15:38:5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鸡大家都能理解,鸡肉鸡蛋,速生,肉料比高,鸭也是一样,鸭肉,速生,肉料比都有优势,鸭蛋虽然腥味重但是可以做咸鸭蛋,但是家鹅不一样,无论是长大周期还是肉料比都没有优势,鹅蛋的处理方式也很有限,人类在已经驯服鸡鸭的情况下为何要继续驯服大鹅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rao841222 发表于 2023-10-6 15:39:3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新:上个母鸡带小鹅图片:




其实人类没怎么驯服过大鹅…………
它和人类的关系………基本就是,搭伙一块过。
新闻里经常有救治了大雁,大雁不走了的情况。【就是鸿雁,和鹅同一物种】
这玩意就是给吃的就留下。但惹了它,照样啄你。
题主问的应该是:养大鹅经济效益一般,为啥养它吧?
养鹅效益其实还行。鹅绒价格不低。这比鸡只能吃肉,强不少。
农村家庭一般就是养一两只,防黄鼠狼。
大规模养的话,林地、苗圃好一些。可以帮助除草。
而且比起鸭子,对水的需求小一些。它喜欢浮水,但不像鸭子那样渴求水。
肉料比低?
那是跟圈养鸡比。
同为散养状态的话,这货跟鸡比,肉料比高多了!
鸡撒开丫子跑,干吃不长肉,还天天干架。
鹅一般就是组队慢慢走,从来不起内讧。
最后说个题外话,鹅基本丧失自主繁殖能力了。
孵蛋不耐心,体重大,经常踩碎蛋。
农村一般让鸡孵。




但鸡翻不动鹅蛋,而且一次孵得少。近年来引进了非洲雁,这家伙孵蛋才是妥妥的一把好手。
但有的非洲雁,孵蛋孵到一半,看到别人孵出来了,直接跑去争娃……
所以会出现两只母雁带一群娃的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两群小雁混在一起分不出了………也是两只母雁一起带。
最多,见过三只母雁带一群的………
这是孵蛋能手非洲雁:


——————
更新1:鹅其实会飞,飞行能力甚至高于野鸡。能飞二里地。但仅限于刚成年体重小时。体重大了别说飞了,就算奔跑,也容易骨折,以及撕裂“蛋包”而死。就是子宫。所以农村的孩子,不准追打大鹅……………
2:纯散养鸡,极难。因为黄鼠狼………鸡这玩意,成年了都会被黄鼠狼叼走。大鹅保护不了它们,纯散养场地太大,鹅不跟鸡待一块。鹅能保证自己不被叼就是极限了。
3:纯散养鸡要生存,都得上树栖息。所以低矮苗圃完全不行………得有三米高以上的树。这种鸡肉料比太太太太太低了………就是自家吃,别指望买到。买到的一般都是圈养笨公鸡,当然比笼养的好。
4:鸡孵出小鹅,只带半天。因为小鹅不跟母鸡,母鸡啄虫,小鹅不吃。一旦小鹅下水,母鸡就会疯了似的跑掉………大概是……被颠覆了三观?
lqxxql 发表于 2023-10-6 15:39:5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期人类根本就没有资格挑挑拣拣,能有动物让你驯化都不错了。

我们把时间回到7000年前。
人们日常出门配置一条狗,没有鸡鸭,也没有驴马。



田螺山遗址,浙江河姆渡文化的一部分

这里是长江下游今浙江田螺山[1]的一个普通原始部落。
此时第四纪末次冰期刚刚结束不久,人们进入温暖的全新世,江浙地区的生活环境接近热带雨林气候。


此时的野生动物还很丰富,有野牛、野猪、梅花鹿、麋鹿、水鹿、犀牛、大雁、灰雁、野鸭、红原鸡、秧鸡……
但唯一遗憾的是,除了一万年前就自动跟随人类的狗以外,人们根本没有什么能家养的动物。
不过作为早期发展程度最高的人类聚集部落之一,河姆渡的田螺山部落战力也很充沛。
陆上可捕野牛、野猪、犀牛、水鹿,下海还能捕捉金枪鱼,偶尔搁浅的鲸鱼,简直就是天赐食物和武器。
此时河姆渡人也已经初步驯化了野生水稻,开始了农业发展。
人们发现野牛的肩胛骨又硬又结实,于是制成了骨耜用于挖土刨地。


由于野牛等大型动物还没有完全驯化,自然没有后来发明的高效生产工具——石犁。
什么牛啊,猪啊,鹿啊、犀牛等各种动物吃不完,无论大大小小、成年的还是幼崽统统圈养起来。
一开始这些野生动物,人们根本就没有想着什么驯化,可能会期待下下崽,但也不抱太多的希望。
毕竟绝大多数野生动物圈养起来后,都是不愿意交配的。
但圈养的时间久了,人们竟然惊喜地发现,野猪竟然开始交配,下了一窝小猪仔。
用蔬菜和植物的块根、以及富裕的粗粮把野猪养大,人们就不用跑进丛林里冒着生命危险捕捉大型猎物了。
尝到好处的人们,第一次发现了“驯化”的巨大价值。
这一时期的人们,应该会尝试大量圈养动物,主动驯化。
但他们最终会发现,驯化动物真的太难太难了。
有的动物圈养起来后根本不交配,有的动物像犀牛这样的完全暴脾气。
然而随着种群的不断扩张,人类社会可能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内部危机。这种危机,既有可能也是原始部落血腥兼并战争的开始。
熟悉生态学的都知道,当环境非常适宜时,物种发展会接近指数型增长。
但随着种群增大,种间和种内竞争都会越来越大,从而增长减慢,最终呈现S型曲线。


然而S曲线,仅仅是一个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会是一个比较强烈的动态平衡。


早期人类的科学技术几近于零,种群发展规模完全受限于生态法则。
末次冰期后,物种丰富,早期的人类种群数量少,带着标枪就能捕会大型猎物,的确会经历类似于伊甸园般的史前时代。
然而随着人口的爆发,动物种群急剧下滑,在某一个瓶颈期,人类会突然进入猎物减少,蛋白质匮乏的阶段。
从史前考古的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时期殊的瓶颈期,正是出现在早期农业革命前后。
此时一方面不断发展的农业维持着人口基础,另一方肉食来源的匮乏,让人们营养匮乏,甚至连牙齿都发生了退化。
这个时期,通过驯化动物来增加蛋白质的来源,显得十分重要。
然而无论已经初步驯化了的牛和猪,都有着各自的缺点。
牛成长慢、繁殖慢,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大量食物寻求。猪生长速度倒是折中(现在的猪虽然6个月就能出栏,但部落时代至少得一年),繁殖力也强,但缺点就是食量也大。而且不能像牛那样放养,具有较大的饲养成本。
它可以在生产力足够高时,成为优质的肉食来源,但早期还很凶猛的“家猪”,对于原始社会来说,依旧无法承受大量养殖的代价。
最好有一种长得很快,不需要怎么操心,什么都吃的动物。
于是,人们的目光于是盯向了禽类。
天上飞的红原鸡、绿头鸭、斑嘴鸭、大雁、灰雁。
别看红原鸡的后代,乖乖当着人类家禽之首,养着80亿人口。
但祖先性子刚烈,雄性求偶时经常斗殴致死。


早期驯化成本高,驯化收益也迟迟没能见效。
哪怕在1万年前,黄河流域的中华原始部落就尝试养鸡[2],但即真正驯化时间,通常认为已经是4000年前了。
真正培养出体型大、长肉快鸡已经是近代的事情了。
至于鸭,早期野生鸭的雄性竞争,和野鸡比起来也不遑多让。
强烈的雌雄性竞争,甚至导致它们的器官都进化成了这个样子:



左雄右雌

再加上野生鸭的飞行能力,个性等种种原因,导致鸭驯化的时间也和鸡相当或晚1000年左右[3]。
总之,因为各方面的原因,都导致鸡鸭真正驯化的时间比较晚。
而7000年前的河姆渡田螺山人,在家中无鸡无鸭,猪牛驯化还处在蛮荒的时代,盯上了大雁。
此时人们种植的水稻,超过一半还是野生落粒型的[4]。
每到秋天,一群群大雁落在金灿灿的稻田里[5],在小孩儿的欢呼声中,人们开启了一年一度的猎雁活动。
大雁依靠人类的农田发展延续着自己的种群,人类则通过捕猎增加蛋白质来源。
由于鹅骨骼的性状和硬度上的优势,人们还把鹅骨头做成了骨针、锥子等生活工具。


为了应对缺乏新鲜蛋白质来源的冬季,人们把没吃完的成年大雁或者雏鸟剪掉翅膀羽毛圈养了起来,并尽可能地用草料,把它们养得够肥。
其实此时的田螺山人,也的没有很强烈的养殖概念,依旧捕猎为主,养殖为辅。
秋天能捕猎的时候就捕猎,冬天的时候,有养的鹅能吃就直接吃了。
因此吃掉的食物中,存在不少的未成年鹅。



田螺山遗址出土的未成熟圈养鹅的骨骼

经过同位素检测,发现这些鹅骨的时间,已经有了7000年。


无论从骨骼的统一性,还是大量未成熟个体,都显示了田螺山人对大雁的早期驯化。
但从总的鹅骨比例来看,它们吃的主要还是狩猎来的雁。这说明了,早期驯化阶段,饲养成本依旧高于狩猎成本。由于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时期的人类可能并没有明显的驯化意识。
虽然早期养殖需要经过过度喂食(让大雁肥胖)、圈养、减除翅膀羽毛等操作,才能养殖。但在一代代培养的过程中,就形成了无形的选择。那些长得快,变得更加笨重,不容易飞的鹅逐渐成了理想的养殖对象。
当基因和种群变得稳定,也就完成了驯化。
家鹅的演化,一般认为有中国家鹅和欧洲家鹅两个不同的方向:中国家鹅来源于大雁,欧洲家鹅来源于灰雁。然而,田螺山的发现,却有可能颠覆这个结果。
欧洲家鹅最早发现于4000年前的古埃及[6],但却和田螺山发现的早期家鹅相近。基因证据也表明,欧洲家鹅和灰雁的基因距离有15000年,早于除了犬类的所有驯化动物[7]。
因此,田螺山7000年前驯化的鹅,反而可能是今天欧洲家鹅的祖先。
其实无论哪一种动物的驯化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几乎所有稳定的驯化动物,都有至少长达三四千千年的持续驯化过程(田螺山人就已经在大量狩猎野鸭,但并没有完成驯化)。
《枪炮、病菌与钢铁》中说:
可驯化的动物都是可驯化的,不可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驯化之处[8]。
一般认为人类总共驯化了38种动物:
狗、绵羊、山羊、猪、牛、瘤牛、猫、鸡、豚鼠、驴、家鸭、水牛、马、单峰骆驼、蜜蜂、大羊驼、蚕、驯鹿、野鸽、、双峰骆驼、牦牛、亚洲象、爪哇野牛、大额牛、穴兔、羊驼、雪貂、黇鹿、番鸭、珍珠鸡、鲤鱼、家养火鸡、蓝孔雀、蛮鸽、金鱼、疣鼻天鹅、金丝雀、日本鹌鹑。
早期人类进入农业阶段,随着狩猎活动减少,向圈养倾斜,无论从具体的食物需求,还是驯养预期,都会促进人们尽可能多的驯化动物。
虽然从动物学的角度来说,人类主要完成驯化的动物,往往具有饲养成本低、料肉比高、生长速快度、愿意圈养状态下交配、繁殖多或快、性情温和(或驯化成本低)、不易受惊、多为群居(或能大量圈养)等一种或者多种优势。
但原始人的农业生产模式、科技水平,以及动物学认知,都注定了哪些动物能被他们驯化,哪些动物不被他们驯化。虽然驯化早晚具有不定因素,但整体来说是和驯化难度正相关的。
虽然,我刚才分析了和驯化相关的知识,对于原始人来说都是未知的。
当缺少蛋白质来源,需要驯化动物的时候,他们去驯化任何一种动物,都像是开盲盒一样。
能遇到一个能够被驯化的动物,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天大的恩赐。
对犬类的驯化,简直就像开到了一个新手大礼包。
正是因为驯化的难,获得动物蛋白质的不容易,才促使早期先民诞生出动物崇拜。
虽然鹅并没有进入12生肖,但同样存在鹅崇拜(图腾、玉器等)。



商朝的玉鹅

只不过随着驯化的动物越来越多了,再增加上耕牛完全驯化,农业生产力提高,才逐渐让人们在养动物、吃什么动物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人类社会发展了,不同的人群对食物又有了不同的追求。
例如,孔夫子就强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人们对食物追求的多元化,就注定了养鹅依旧具有经济价值,虽然它逐渐居于禽肉选择中的次要地位。
总之,驯化其实是一个综合原因所导致的结果。
虽然直接饮食需求,是最根本的原因,但其实也可能存在人类的审美因素。从早期部落丰富的配饰就能看出,原始社会就具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审美需求。
就拿犬类来说,除了食性变化(基因突变而能消化淀粉)、群居特征、狩猎能力外,它们对主人的情感纽带,早期类似于狼的形态(符合原始人对力量的崇拜),都有可能促进人类对它们更快的驯化。
7000年前的部落人,会不会像王羲之那样喜欢大鹅,谁又知道呢?
总之,一种动物的驯化是复杂的,现在看起来没有意义的结果,对于原始部落来说,或许具有各种各样的非凡意义。
有的意义我们能管窥一二,从考古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甚至去想象他们的生活场景,但也有的意义可能是我们永远都不知道的。
就像必然的总体趋势中,总会有一些偶然会改变历史的进程一样。
驯化,同样如此。
湖光倒影 发表于 2023-10-6 15:40:3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比起鸡和鸭,鹅确实是没有太过明显的竞争优势
这一点从鸡、鸭、鹅各自的养殖数量上便可见一斑——
全世界养殖的鸡超过330亿只(2020年),养殖鸭的数量预估是5.05亿只(2021年,来自FAO),而养殖鹅的数量预估是5500万只(2021年,来自FAO)
——从上面这串数据的直观对比,我们就能显而易见地看出,这三者的养殖量甚至不在同一个数量级。
在养殖竞争力上,鸡>>>鸭>>鹅



小鸡



小鸭



小鹅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鹅比不过鸡和鸭,但这并不丢鹅
毕竟鸡和鸭堪称养殖界的卧龙凤雏,比不过很正常
就像是刘备既打不过关羽,也打不过张飞,但如果黄巾军里的王二狗敢来刘备面前秀操作,那刘备也不介意掏出雌雄双股剑教无名小卒做人
鹅再不济也有半亿的养殖量,咱先不跟鸡鸭比,就说鹅作为一种家禽,它自有其优势
比如:

1.吃草(王者级专精技能)



中国鹅的祖先,鸿雁 (Anser cygnoides)

中国鹅的祖先是鸿雁 (Anser cygnoides),而早从鸿雁开始,鹅便有一个卓越的天赋技能——吃草



吃草.jpg

鹅(雁),包括鸿雁、加拿大雁(美国满地都是)等,都是卓越的食草动物,并且几乎吃草(植物)
别小瞧这个“只”字,鸡会时不时捉点虫子和蚯蚓补充蛋白,鸭子则时不时对小鱼小虾下手,而鹅却可以一点肉不沾,它们吃杂草、吃菜叶、吃果实种子、吃各种水生植物,甚至吃草根
——仅仅食谱存在差异这一点,就带来了巨大的操作空间
想想换到古代的环境,生产力低下,人自己都做不到鱼肉消费自由,何况让鸭子鱼苗自由?
而鹅虽然长肉慢,肉质差点,但只需要喂草(植物性饲料)就可以长肉,这一点,便足以作为一个巨大的卖点

2.能打


不好意思上错图了
应该是这样:


这样:


这样:


和这样:




别告诉我,在座的只有我被鹅咬过
丫的本来鸟这种动物是没有牙齿只有喙的,然而鹅的喙是这种夸张的锯齿状,再加上鹅较大的体型、领地意识和攻击性,一般的人类幼崽是真打不过
尤其是一群鹅嗷嗷嗷遮天盖地地扑过来的时候,真特么童年噩梦
鹅不仅可以养着肉用,而且可以看家护院,这种功能是鸡和鹅不可代替的
我印象中,在我小的时候,家附近的人在院子里养鸡鸭的时候,经常会多养一只鹅,图的就是这只鹅看家护院的本事

3.好看



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否认鸡你太美

鹅自古以来便具备着观赏属性,毕竟人的本质就是喜欢又大又白的东西(大雾)
比如我们是个小朋友都会背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比如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就喜欢观赏鹅的姿态,《晋书·王羲之传》记一事:“(羲之)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会稽有一个孤老太太养了一只好鹅,王羲之派人去买,老太太不卖。王羲之就邀了朋友前去观赏。老妪听说王羲之要来,就杀了鹅准备款待他,王羲之一到,见鹅已死,叹息终日。



芜湖起飞! ©Lynn Griffiths



©Isaac M

鹅还是具备相当的观赏价值的,虽然养鹅当宠物的人不多,但无法否认鹅还是相当好看的


比如b站某个叫向凹凸的著名空军,就有一只拥有十万粉的鹅(向天歌)

其它

先写到这吧,溜了溜了
厨房下水管道堵了,我还得先去疏通下,疏通完明天还得早起工作呢_(´ཀ`」 ∠)_

©犬君拌汪酱 准备去疏通厨房下水管道的小说生态狗
喜欢的话来个点赞分享关注三连吧,谢谢ʕ •ᴥ•ʔ
ATQQ 发表于 2023-10-6 15:40:4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鹅吃草,吃草。
人不吃草。
猪光用草喂都难长胖。
大鹅是顶级好家禽了。
除了生蛋少,会咬人,比较吵,其它全是优点。
兔子也是好家畜,早年喂不起饲料,养几只兔子吃肉是极好的。兔子野放会偷邻居家的菜。
benben82 发表于 2023-10-6 15:41:0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比产蛋,鹅比不过鸡、鸭;比产肉,鹅比不过猪;比看家,鹅胜不过狗!但除了鹅以外,还能找到第二种既能产肉、又能下蛋、还能看家护院、提供保温材料的食草动物吗?
鹅就是一个全能型选手,这就是鹅的价值!
题主认为鹅的驯化晚于鸡、鸭,这可没有定论,很可能鹅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家禽。
鹅的祖先是大雁,并且是两种大雁:中国大多数鹅品种的祖先是“鸿雁”(除了伊犁鹅),欧洲、非洲等地的鹅品种的祖先是灰雁。



野生的鸿雁



中国东部常见的白鹅,祖先是鸿雁,最典型的特征是有“额头”



野生的灰雁



朗德鹅,欧洲鹅品种,祖先是灰雁,注意看没有“额头”



中国鹅和欧洲鹅的杂交种,这货长得挺“综合”,哈哈

为什么说鹅的驯化时间很可能早于鸡鸭呢?这是因为这三种常见的家禽中,鸡的祖先是“原鸡”,只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亚等地,是一种典型的南方鸟类,先民们即使初步驯化后也难以直接向北方引进,需要逐渐适应的过程;
鸭的祖先绿头鸭”,和鹅的祖先鸿雁、灰雁”一样都是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鸟类,但在具体分布上,鹅与早期人类的接触的机会显然更大。
虽然野鸭和大雁都是水鸟,可野鸭的生活是完全离不开水的,尤其在筑巢的选择上,野鸭选择的栖息地是河流、沼泽中的芦苇荡,人类很难接近处。
大雁的栖息地虽然也倾向于水面附近,但在整个北方,除了河流、沟渠之地,草原、悬崖等地也会有大雁筑巢,这就为早期人类驯养、饲养幼雁提供了机会。
虽然鸭子和鹅都属于水禽,养鸭子的都知道,要想养好鸭子,水面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少水面,鸭子的交配会受到影响,种蛋的授精率会很低。
可是饲养中,我发现鹅对水的需求量并不大。我家的枣园在2013—2020年期间一直饲养过鹅,但家里的鹅从来没有下过沟渠,鹅一样生活得很好,产蛋、长肉都很正常,每年春天我都会用家里的小型孵化器孵化一批小鹅进行补充,授精率也良好。将鹅饲养在果园里,很多野草如蒲公英、苦苣菜、稗草都是鹅最喜欢吃的,鹅还能帮助主人除草,一举多得。
从春季到秋季,鹅基本可以完全靠果园里的杂草类青饲料为食,在宰杀前补充一些精饲料就可以短时间催得肥一些,留着一批母鹅下蛋即可。冬季果园缺乏青饲料,需要补喂玉米这样的精饲料,不然鹅会瘦,继而影响冬、春季产蛋。
而鸡、鸭虽然产蛋比鹅多,但主食要以精饲料为主,而鹅是基本不与人争粮食的。在产蛋的数量上,鸡和鸭是远胜于鹅的,但也要注意,一枚鹅蛋的重量约150~180克,而鸡蛋的重量也就60克上下,较大的鸭蛋也仅能接近100克。因此一只年产约120枚蛋的豁眼鹅品种,年产蛋量在重量上并不逊于年产蛋250-300枚蛋的鸡和鸭。
鹅还有鸡、鸭等家禽不具备的能力,就是能看家,尤其是拥有“完整童年”的小伙伴一定深有体会。与狗想比,鹅非常难贿赂,根本不会因为给了食物就对你变得友好。
相传古罗马城堡被高卢人偷袭之际,正是因为鹅的叫声惊醒了罗马人,让罗马士兵打退了来犯之敌,据说今天的意大利首都罗马,还有一座大鹅纪念碑,用以纪念鹅的功绩。但另一方面,鹅叫声洪亮,夜间但凡有一点动静都会整群鹅扯着嗓子叫,非常扰民!
有一种鹅可以作为探寻人类驯化鹅过程的“活化石”,这个鹅品种就是产于我国伊犁地区的“伊犁鹅”。伊犁鹅不同于我国东部起源于“鸿雁”的鹅品种,是我国唯一一种起源于“灰雁”的鹅品种,还是唯一一种具有飞行能力的鹅品种,产蛋力较低,年产蛋仅10-20枚,野性很强。



伊犁鹅,是我国唯一的“灰雁型”鹅品种,与祖先灰枣非常像

伊犁鹅拥有以上特征,究其原因,是因为伊犁鹅的驯化历史很短,驯化于乾隆年间,距今仅200多年的历史。伊犁鹅最早是当地的哈萨克牧民在放牧途中捡到了一些即将孵化的灰雁蛋,或者是刚孵化出的雏雁幼仔,牧民将其饲养就完成了初步驯化。
正因如此,伊犁鹅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仍与野生的灰雁祖先非常接近,是一种驯化程度不高的半驯化家禽。也正因为驯化程度不高,伊犁鹅仍保持着飞行能力,还拥有很强的野外觅食能力和抗寒能力,常结伴飞行到数百米至数公里外觅食,牧民在整个饲养季节根本不进行补充饲喂,很适合草原放牧,成本很低。
从伊犁鹅身上,我们可以一窥古人驯化野生大雁成为家鹅的历程。
关于题主所说的“家鹅无论是成长周期还是肉料比都没有优势”这一点,要知道45天即可宰杀的“白羽鸡”这样的肉鸡品种,是育种公司历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工业化品种”,农村未经驯化的土鸡需要半年的时间也才能长到3斤重。但鹅并没有像鸡那样经历过大规模的工业化选育,鹅的生长速度并不慢,70-90天的生长周期,鹅就能长到成年大小,这生长速度并不慢。
我发现,鹅在饲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瘫”的毛病,尤其是一个月的雏鹅,很容易腿软走不动路,农村俗称“瘫鹅病”。其实就是缺钙,因为鹅生长得太快了,鹅的骨头生长速度跟不上肉的生长速度,导则生长旺盛阶段的雏鹅无法行走。2016年,我家的两只小鹅出现了瘫症,当时我媳妇怀孕正在补钙,我将一粒钙片掰成两半,塞给小鹅吞下,第二天两只小鹅都站了起来。可见,鹅生长得并不慢,如果像养鸡场那样完全饲喂全价饲料,而不是农村以青饲料为主的养鹅方式,相信鹅会生长得更快。
最后,关于鹅蛋腥味重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根本不成立,不要用挑食的眼光去推测吃不饱饭的古人,对于古人来说,有吃的就不错了,还挑食?饥荒的年景,麻雀蛋都是抢手货,更不要说又大又有营养的鹅蛋了……



我曾经孵化过的蛋类展示

鹅蛋很大,一枚鹅蛋接近三枚鸡蛋的重量,煮熟的鹅蛋蛋清是半透明的,蛋黄所占比例比鸡蛋要大,脂肪含量比鸡蛋高,总热量就更高了。在民间,据说鹅蛋还有去胎毒的功效,尤其是怀孕后期,常吃鹅蛋,对新生儿皮肤也好。
鹅在产蛋习性方面,也完全不同于鸭子:鸭子多在凌晨夜间产蛋,且鸭子不喜欢在巢内产蛋,边走产丢蛋那种,因此鸭蛋很难捡到干净的;鹅喜欢在巢内产蛋,并且一定要在巢内产蛋,产蛋前先筑巢,产蛋后还会叼些柴草掩盖住鹅蛋,因此鹅蛋通常都是很干净的。如果长时间没有捡蛋,还会刺激鹅的孵蛋习性,而鸭子早已失去了孵蛋习性(就巢性)。

为什么鸭子不会孵蛋,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回答:为什么家养的鸡会孵蛋而家养的鸭子不孵蛋?
补充:2023年3月4日下午,我在枣树地干活的时候,还遇到了成排飞来的大雁。声音开小一点,因为身旁的孩子一直在问为什么大雁要排队。
当然,飞得太高,还是拍不太清楚。

枣园里偶然见到成排的大雁
https://www.zhihu.com/video/1616435134478884864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