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超导和人工智能哪个才是新一次工业革命的主力?

[复制链接]
周亮 发表于 2023-8-1 19:45:37|来自:江西南昌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韩国研究人员在预印本网站arXiv平台上张贴两篇论文,声称发现常压室温超导体。

论文摘要(DeepL翻译)

论文1:我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合成了在常压下工作的室温超导体(Tc 超过 400 K,127 oC),其结构为改性铅磷灰石(LK-99)。临界温度(Tc)、零电阻率、临界电流(Ic)、临界磁场(Hc)和迈斯纳效应证明了 LK-99 的超导性。LK-99 的超导性源于轻微的体积收缩(0.48%)造成的微小结构变形,而非温度和压力等外部因素。收缩是由 Pb(2)-phosphate 绝缘网络中的 Cu2+ 取代 Pb2+(2) 离子引起的,并产生应力。它同时转移到圆柱形柱的 Pb(1) 上,导致圆柱形柱界面变形,从而在界面上形成超导量子阱 (SQW)。热容量结果表明,新模型适用于解释 LK-99 的超导性。LK-99 的独特结构使得微小的扭曲结构在界面中得以保持,这是 LK-99 在室温和环境压力下保持和显示超导性的最重要因素。


论文2:利用固态方法合成了一种名为 LK-99 的材料,它是一种改性铅磷灰石晶体结构,成分为 Pb10-xCux(PO4)6O(0.9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XU许 发表于 2023-8-1 19:46:33|来自:江西南昌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你乎上,这俩最终都不会是的。
前者若未来竟然真能实现,你塞在炼金上没门槛 + 产学规模极大 + 相关产业加成体系和速度只可能是全球头名。
后者若谈得上 “革命”,你塞目前就是全球第一梯队,且会在 “代际” 的时间尺度内,就可不再受硬件门槛阻碍了。
而这以上皆与 “你塞无可能成为下一波科技/产业/工业革命领头羊或最大受益者” 或 “下一波科技/产业/工业革命可实现一键灭鳖” 这类你乎政治正确有着直接矛盾。
证毕。
BiTiNer 发表于 2023-8-1 19:47:25|来自:江西南昌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发现,原宇宙中同时存在着超导和人工智能,从原宇宙的对比中,就能发现,哪个才是新一代工业革命。
室温超导的作用,无非就是降低过程损耗,提升能源利用率。
作用就像游戏中打怪,更容易打出combo。
但是提升也就这样了。
在人类没办法大量使用铜导线的之前,铜导线出来后,就相当于某种意义上的“室温超导”。


而人工智能的未来,相当于人人都拥有一个派蒙。
虽然派蒙没那么聪明,但是人+AI带来的提升,还是很大的。
并且会带来乐趣的提升。


单一材料技术的突破,很难成为工业革命的主力,突破后大家就开始竞争相关的矿产资源了。
超导材料就更是了,绝大多数都有性质不稳定的特点,不然也不会难发现。
而且这波超导材料,大概率是乌龙,让子弹飞一会儿,就知道了。
而人工智能,目前已经在天上飞了,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应该才是新一代的工业革命。
超导不会成为工业革命,在于其只是材料,只是中间过程,而不是结果。
即使要实现能源工业革命,那也是可控核聚变,虽然超导材料在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最终大家认可的,还是可控核聚变。
综上,目前正在发生的工业革命,是AI大模型;未来或许会有可控核聚变引发的工业革命,但是至少实现也得50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asdjkl 发表于 2023-8-1 19:48:01|来自:江西南昌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矛盾
作为一个曾经的半导体人和现在的LLM从业者,我只能说,二者都是面向未来的技术。室温超导像基建,将促进人工智能等上层应用的发展,反过来,当AI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反补基建,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调度、智能基建。
大家可以想想各种科幻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超导和AI大概都是里面的常客。不说了,起猛了,再做会儿梦!
也许,我们有机会见证历史:
AIGC元年
超导元年

补一句:目前各大实验室正忙着烧材料呢,真炼丹!
kui2004 发表于 2023-8-1 19:48:16|来自:江西南昌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最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
室温超导、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量子计算……这些技术,不管哪个率先把成本降低到可以大规模商业化,都足以掀起新一轮工业革命。
如果同时实现了,你可以理解为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并且叠在在一起了。
我们看问题,不要被站在结果找原因的思维套住,觉得哪个国家主导了某次工业革命仅仅是因为他们英明神武——其实技术创新就跟创业一样,同时出现的诸多技术,很可能只有一个能胜出,胜出的技术未必是当时最先进的,只是恰好被时代选中了。
做风投的人,他们的投资思路,本质上来说是在投有前途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挑一批企业比如30个来投,只要其中一个企业将来成长壮大上市了,其他29个都失败了,也还是能巨赚——至于到底哪个公司是成功那个,其实风投也不可能完全确定,真确定就不用投30个了。
我们面对新技术,也只能采取一样的思路,室温超导、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量子计算都得下注、钻研,哪个成了算哪个——各个有实力的国家,采取的也确实是这样的策略。
rozikun 发表于 2023-8-1 19:48:28|来自:江西南昌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问题就像问田径运动员“你的左腿右腿哪个更重要”一样让人迷惑。
就像回到20世纪40年代,问 “香农点出信息熵,冯诺依曼一帮人搞出埃尼阿克,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 ,哪个是信息革命的主力”一样让人迷惑。
就像回到19世纪下半叶,问“法拉第的电磁感应,贝塞麦发明转炉炼钢法,奥拓点出实用内燃机,哪个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力更大”一样让人迷惑。
学科与产业的连结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不是线性的,时间空间上都不是。
对于人类社会日益复杂的交叉连接与网状拓扑——不仅是跨学科跨产业之间的交互,甚至还杂以经济、政治、思潮的混沌,经典的“理论-应用”“工程-科学”的二分,一级二级三级学科的树状分级、传统产学研的上下游链式架构 都显得落后。而你居然想用“重要”“主力”这种主观模糊的概念定义,试图去给他们构造出一个一维的良序结构,排个座次高低 ??
太傲慢了。
太傲慢了。
----------------------------------------------------------------------------------------------------
正经点说,如果这次用土法炼丹搞出的室温超导最后被验证是真的,那就证明材料领域(乃至广义的所有湿实验学科——即传统的天坑专业)还有大量能够通过朴素的“暴力试错搜索”挖出的瑰宝。那你猜猜这帮AI 里这帮暂时搭不上CV/NLP 大模型的车、且已经扯起 all in AI for Drug/AI for physics/AI for Science 等大旗的卷王们,会狂喜成什么样。
事实上,在这个真假未知室温超导新闻出来之前,ai4science 就已经是AI 社区里的这两年风头最劲的大方向之一了。Lechun, Max Welling, Jure Leskovec, 何凯明 这些大佬作为风向标,纷纷都在往这个新方向上加码。然后以google deepmind 为首的科技巨头们,也都在布局。无他,这块能讲的故事、能做的蛋糕,能挖的坑太大太多了。
如果这次室温超导是真的,对 ai4science 简直就是史诗级别的加强和背书——你土法炼丹人肉搜索都能手搓室温超导,我上模型昼夜不停地暴力试错怎么就不能搜出星际文明科技树呢?如果这次新闻是假的/有水分的,对  ai4science 也是好事——这一事件的热度和关注程度,更加生动地诠释了这一领域可能做出的蛋糕可以有多大。
arxiv 上周刚挂出了一份 AI4Science的 review,14个机构,60多个作者参与,我的许多朋友前辈也在其中。这是那篇 review 的思维导图,感受一下:




想具体了解的朋友可以移步他们的网站和arxiv 。集智也有一篇中文的解读:
14个机构63位学者合作 AI for Science 重磅综述:用于量子、原子和连续体系科学的人工智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