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否是座被过分高估的城市?

[复制链接]
tdmazi 发表于 2023-8-1 19:38:1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未来是否能成为超越杭州等新一线的超一线城市?他的房价和极不占优的工资是否能撑起gdp的持续发展?成都高新区互联网乱象是否影响不大?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小豬 发表于 2023-8-1 19:38:3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策源资本今年吸引了不少顶尖学历的,看来不少卷王都挺看好成都(摊手)
最新了解到的一个情况,一个北大本港中深硕的老哥(猜测大概率当年考本校没考上),暑期实习华泰ibd 7进2被刷了。目前投成都这边的简历,只有夏招的蜀道资本拿到了offer,成都农商行笔试就被直接调剂到客户经理,中信建投因为港硕进不去,就等成都银行管培了,但是据说也很卷……
<hr/>以前读书的时候,贴吧上微博上有人diss成都新一线榜首我还会站出来反驳几下。但是随着研究生毕业后,对成都的就业市场有一定了解后,才发现它的发展完全匹配不上网红程度。
就说金融这块,成都是有不少证券公司的分部,但是先不说本地的西财和川大,在外地读书的很多人也想来这,先不说四川有多少ipo项目可以做(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做债的,工作压力爆表随时可能猝死,ipo项目可能都是一线城市排团队过来承做),就是找个实习其内卷程度比一线城市还惨烈了,一个中信的营业部可以收到1000多个简历(名校硕士才能投)。银行也没好到哪去,对学历的要求是一年一个样,像成都银行只要清北复交的就不说了,省联社今年还遭遇了降薪,甚至西财本上财硕南开硕的面建行管培都有被调剂到营销岗的,吹上天的国开行川分收入也不算高(至少配不上它的内卷度)。我甚至还能看到g5硕士,复旦硕士,西财硕士共同面四大审计岗的情景(就问你就算卷赢了怎么看都是所有求职者输)。再举个例子嘛,中建三局的财务岗,如果你早出生个两三年可能本科就能进了,现在秋招是什么条件呢?名校研究生,cpa过4门以下的简历直接不收(大家都考cpa把cpa活生生卷成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水准)。
公考编制就不说了,成都的内卷程度远远超过隔壁重庆(今年四川政府还把第一批选调增加到了12所学校,无一所川内高校,估计今年的分配又是一场玄学,又有传闻说成都选调要降薪),而且目前成都还处于一种超编的状态,比如几千个人卷一个很一般学校的教师岗,可能还没有编制,具体的自己可以多去了解。
终究其原因,是一线城市房价壁垒太高,这时候有个城市宣城自己房价不高,舒适,又是新一线城市,大部分西部的高材生为了追求生活的舒适度把这个所谓的宜居新一线城市也卷的不成人样。而且随着2020年及其以后年份扩招的研究生开始进入就业市场,将会更卷,考虑应届就回成都工作的四川学子要慎重,能在一线城市找到不错的工作看时机再回来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最后的最后,还是希望大家不要在恶性内卷了,你说你人大本硕,北大硕去面个银行分行图啥呢,实在不行就去一线城市看看吧。

再补充下一些我看到的情况吧,以便大家对成都的卷有个直观的了解。我高考哪年的绵阳高考状元,也是全省文科第4名(叫冯x),本科北大光华的,最后校招去了成都银行(也就是说即便是top2学历 也有卷不进成都银行的),成都银行社招招过巴黎银行回来的客户经理,去年秋招,一个厦大本浙大硕的,cpa+司考双证在手,面四川银行管培(15w),hr对他说只是有希望而已,因为履历和他相同的简历他们已经收到不少了,一大堆西财硕士去面四川银行的话多半会叫你坐两年柜,还有可能是去三四线城市……大力公众号还爆出了华西证券做债的员工月收入3800,对比他们的招聘要求可以说是呵呵呵……(互联网行业的可以不用看这个回答了。你们不是这个赛道的)
我又来补充啦,今天了解了几个西财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得出一个很惊人的结论,西财这个学历在成都地区可能还没有杭州苏州这些江浙地区好使(无奈),想留在四川卷的西财本硕,只有极少数成功去了四大国有行省分管培(这还是建立在建行扩招了,延长轮岗的情况下,原因是不少清北之流的学校也来卷省分管培了),大部分都被调剂到了营销岗。反观在江浙发展的同学,有去苏银理财子的,有去国开行浙江分行的,,,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细细品吧。
可以看看这篇文章,我以一个25年的老成都人保证,写的非常中肯:


今天再补充一下,23届的毕业生也开始陆陆续续找暑期实习了,一个复旦本硕法律的高中校友告诉我,毕业后准备回成都了,所以投了建行川分的暑期实习,其他的暑期实习全投的成都的(大家细品),也别感叹川大西财的被挤到支行坐柜了(毕竟管培生现在都要轮岗三年),然后建行金科岗,据我所知,目前有西南大学cs本硕的被调剂支行网点,西财本硕的被调剂支行网点,重大硕士被刷,录取的有电子科大cs本硕的,还有个西财本贸大硕的(大家再细品,金科已经算学历要求相对低的了),据说面试的时候放弃的人特别少,再结合今天的微博热搜,,,   


又来更新了,今年建行川分好像没有看到管培岗点信息,不知道是今年不打算招了还是后面再发布  
另外插一个和我观点类似的回答
大家谈一谈成都内卷到什么程度了 ?又来更新了,现在已经是秋招时期了,想必正在求职的应届生对我这个回答会有更深的感触吧,今年的求职上地狱级难度,什么程度呢?新网银行现在来面试都基本都是人大硕士这种级别的(风险建模岗位),科伦药业算法岗非c9不收简历,据说新网还来了个北大本牛津硕的实习生(也是实习风险建模岗),只能祝各位应届生能收获理想的offer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fdsgsg 发表于 2023-8-1 19:38:4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
1.缺乏本土龙头企业,谁能料想到堂堂四川省会的第一大民企竟是做饲料、禽蛋奶加工的新希望呢?说实话,成都的经济模式像缩小版的上海,作为西南大区的中心承接了大量央企、高校、科研院所。同时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又形成了涵盖民计百态各方面的国企—事业单位体系。
再者,仰仗着其在多群山深壑的西南地区的独特区位,不少民企与外企也会选择在此建设分公司或办事处。若说外资在申城建立的是大中华区总部的话,那它们在成都所建设的,便是统摄西南乃至整个西部的大区分部。这样的总(分)部经济给成都托了底,无论经济局势怎样变化都不至于受到太大的冲击。
但本土企业孱弱带来的弊病也很明显,那就是成都缺乏行业内的话语权,多半时间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位置,给人做代工、外包等利润率低的活儿,难以提供足够的高薪岗位不说,也不能为地方政府提供充足的财政收入——毕竟,在如今的分税制度下,分部也逃不开被总部吸血的宿命。
以成都的互联网、IT行业为例吧,市值超过500亿的本土互联网公司几乎没有,只剩下名不见经传的一些小企业,连五险一金跟双休都做不到的那种。可即使这样,成都的IT、互联网岗位数放全国仍能排第六第七,为什么呢?本土不兴,全靠外省、外国的大厂分部来凑,如腾讯成都、阿里成都、华为成研所、成都字节等等,规模还是有的,只是核心的研发岗少,多客服、销售、附属工作室。
2.对高校毕业生的扶持力度不够
看看人家杭州给硕士、博士生开的人才补贴,动辄5万、8万、10万,再看看成都的,1万、2万、5万,便能很明显地体会到这种差距。当然了,补贴的多寡自然跟地方财政实力挂钩,但很大程度上也则彰显了一座城市对于知识的态度。
其实,光看川大、成电这两座985高校的毕业生流向的话,成都对于大学生的吸纳力在整个中西部都是首屈一指的,基础很好。可在后续的人才补助上却不够用心,隔壁武汉将“留住百万大学生”提升为上层意志的时候,成都多少还在吃当年低房价、低内卷的老本。
16、17年那阵成都房价不贵,1.5万都能买到二圈层以内地段、房型比较好的房子了,租房成本也低,生活成本相对适中,且重点行业的发展飞速。对于当时的毕业生而言,若是专业碰巧对上了成都的优势产业,那留在成都真的可谓是件安逸之事——工资可以、房租不高,家里支持一下房车都能在30岁前解决。
可现在成都的房价已经不便宜了,且外来人口相较五六年前可谓是暴增,但高薪岗位来来去去也就那些,虽有提质却并没有跨越式的井喷。所以现在的成都开始变得很卷,考公考事业编进机关,以及大厂的实习机会那是黑压压一群人抢破头去。
原先还只是四川省内、最多加上重庆的年轻人来卷,现在不少甘肃、贵州、新疆等大西部省份的年轻人也因区位、发展前景等因素选择来到成都发展。当然了,这肯定是好事,说明成都的人口吸引力正不断提升,吸引范围也从省内扩大到省外。
但问题在于,就业岗位(特指高薪岗位)的增速赶不上人口流入的增速,再加上成都“轻二产、重三产”的产业结构,能吸纳大量普工、技工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并不兴旺,而较发达的“分部经济”对员工的学历要求相对更高,最终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
一边是学历不高的四川人往外省大量流出,一边是受过一定教育的外省人向成都流入。
四川地市上读书读不走的年轻人,往往十八九岁就去广东、浙江等地进厂打工、学手艺做活计,又或者去开店做生意了,这部分人的流出比例非常之高。成都倒是想留住他们,可四川的民用工业不够发达,工厂还是太少了,难以满足旺盛的务工需求。
而受了一定教育的四川人,哪怕只是读的普通二本,留在四川工作的意愿就要强太多了,宁愿工资低一点也不出省。至于普通985、211成绩中等的毕业生,那成都可以说是他们最适宜的舞台了,因太顶尖的清北本QS top20硕们只适合去京沪或者欧美高就。
但光靠四川(再加上重庆)一地所培养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并不足以满足当地那样多国央企、机关单位与大厂的需求,故你会发现,在成都工作的外省人多半集中于互联网及IT、医疗与教育、央企部门之中。这部分人群的求学履历也有个共性,即多半在成都或周边城市接受高等教育,毕业后就近选择留在此地。
<hr/>不过呢,其他批评成都的缘由,如什么气候不好啊、饮食偏辣啊、人均GDP低啊,那都是很次要的因素。
气候不好?那长江流域的95%以上的城市论气候跟成都别无二致。论冬寒,南京武汉的1月均温较成都只低不高。论夏热,那除了贵州,几乎任意一个长江流域城市都热过成都。
饮食偏辣?那曼谷、墨西哥城甚至首尔的饮食都偏辣,也没见有人拿着这个当成“黑点”呀,这种地域特色,哪里没有?我还说某些地方吃酱油上瘾呢!
再说人均GDP,虽然成都的人均GDP只有8.46万元,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则为4.21万,人均收入占GDP的比重约50%,说明GDP转化为工资的效率还是过关的,经济质量还是在的。而某些城市(不点名批评了),人均GDP动辄12万、13万,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成都还低是怎么回事?
所以说,未来应该多向温州、金华、东莞等高转化率的城市学习,将重点放在切实提高居民收入之上,而不应沽名钓誉盲目学一些地方追求人均GDP。低就低一点,广东中山的人均GDP甚至低于全国均线,但有人会觉得中山“落后”么?
最后补充下1月底出炉的七普四川人口迁徙数据,整体来看,全方位强于成都的大陆城市也就只有这五个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这也是为什么,四川人口仍能被广东跟浙江继续大量虹吸的原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hjjandan 发表于 2023-8-1 19:39:2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益相关:江西人在成都
这个问题出现在我时间线好几次了,但是之前都没想回答,因为这个问题是主观的。成都是否被高估,取决于你对成都是怎么“估”的。如果按照部分宣传口和自媒体的说法,什么新一线、第五城、赶超北上广、东方小纽约(说到这个我自己都想笑)等等,那的确是高估了。但是如果按照国家对成都的定位:强二线、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来看,则没有被高估。
我今天回答这个问题,主要是想说一下大家误解很深的转移支付问题。因为经常有所谓的”东部人“、”包邮区人民“以及其他二线城市的人经常在我其他的问题下留言或者私信,拿成都吃转移支付来彰显自己的优越性,俨然一副施舍者的嘴脸。今天我就是要来打他们的脸。
首先最关键的问题,成都究竟吃了转移支付吗?回答:吃了,但又没吃。
为什么说吃了,因为没有哪个城市不吃转移支付,包括北上广深。



图片来源:百度贴吧@知秋二三十叶

根据成都财政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成都预算一般转移支付215.7亿,专项转移支付5.7亿,合计221亿左右。



图片来源:百度贴吧@知秋二三十叶



图片来源:百度贴吧@知秋二三十叶

2019年,成都预算一般性转移支付136.9亿,专项转移支付28.9亿,合计166亿左右。



图片来源:百度贴吧@知秋二三十叶

什么水平大家对照第一张表中单列的几个城市对比一下就清楚。
那为什么又说成都没吃转移支付呢?因为成都是财政净上缴城市,收到的转移支付和上缴给国家和四川省的税收相比,不值一提。
2020年成都上缴中央税收1432亿,上缴四川省税收363亿,总计1795亿,全国排第五。


2019年成都上缴中央税收1285亿,上缴四川省税收348亿,总计1633亿,全国排第八。


应该还算对得起成都的GDP吧?


每年上缴一千多亿,拿回来一两百亿,这也能叫成都吃转移支付吗?
然而有的人可能又要说了:你成都是没吃,可是你四川吃了啊。成都吸血四川,最后钱还不是流回你成都手里了?
首先,四川交的税也不少。2020年四川以总量第六的GDP,交了第七的税。如果只算省,不算北京和上海这两个直辖市,实际上是第五。




其次,四川是人口大省,虽然转移支付拿得多,但是人均并不高,只排到第15,属于中间水平。


再者说,就算有一部分转移支付最终流向了成都,至少四川人民可以在家门口打工、置业。如果不流向成都,最终还不是流向东南沿海?如果说成都吸血四川,那么北上广深算不算吸血全国?东部算不算吸血西部?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还有最近东北限民用电来保山东……你们真以为东部是靠着你们自己发展到现在的水平?还不是靠国家的政策以及中西部的资源和人力?现在先富起来了,就想翻脸不认人?
转移支付你们觉得亏了,中西部城市好不容易集中全省的力量发展起来了,又被你们说吸血,你们用着全国的能源、矿产、人力和资金的时候怎么就那么理所当然呢?合着只能你们自己吸全国,然后对着中西部人民颐指气使?共同富裕就是东部人民共同富裕呗?
还有些四川人也被带了节奏,觉得成都把其他川内城市吸穷了。请你们好好地想一想,成都没发展起来以前,你们的家乡真的比现在更好吗?如果没了成都,企业和资金就会落户你们家乡吗?别天真了,成都不吸,就会被东南沿海吸走。
我是江西人,江西GDP堪堪全国第15,然而南昌在各个榜单上名字都看不到,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人全部被周边省份吸走了?逢年过节街上外地牌照的车比本地的都多,全是苏浙闽粤,皖鄂湘也不少。不是南昌不想吸血,是实在吸不过周围一圈大吸血鬼啊!一个省没有主心骨,国家政策都不青睐你,各种环江西经济圈,连高铁都绕着江西走。其他城市不要说发展,喝汤都喝不上热乎的。
至少你们现在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拿着一线城市平均70%的工资,享受一线城市30%-50%的房价,或者东部三线城市的房价。






一更:此回答本意不是挑起中西部人民与东部人民的矛盾。国家宏观调控是一盘大棋,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基本国策。大多数四川人民也不是忘恩负义的人民,他们勤劳肯干,东部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贡献。希望部分先富地区的人摆正反哺的心态,而不是以施舍者的身份居高临下地要求别人感恩戴德。更何况成都也像你们一样在反哺川内落后地区,请不要往自己脸上贴金。
二更:有人说不要看总量要看人均,那就看呗。四川以第16的人均GDP,交了第24的税,获得了第15的转移支付,人均净上缴排第19。来吧,找黑点吧,反正我没在怕的。[捂嘴笑]



数据来源感谢@widon,稍做了二次整理

三更:很多人拿着一篇报道“2020年成都市转移性收入xxxx亿,转移性支出xxxx亿”提出质疑:你看成都明明拿了这么多转移支付还不承认!这里科普一个基本事实:转移性收入≠转移支付,而是转移性收入包含了转移支付。
根据国家财政部2009年修订的《2009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其中规定转移性收入包括:01返还性收入、02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03专项转移支付收入、04政府性基金转移收入、06预算外转移收入、0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收入、08上年结余收入、09调入资金、1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调入资金、11债券转贷收入,共十款及若干小项。图片太长我就不贴了,以下是相关政府网站链接,可自行查阅。
财政部下发关于修订2009年转移性收支科目的通知其中02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和03专项转移支付收入,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说的国家给地方的转移支付。因为不了解而提出质疑,很正常,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是专业的。其实我也不是专业的,很多知识我都是在查阅的过程中才了解的。但是了解了之后还拿这个来黑的,那就是为黑而黑了。有些人既不看数据,也不承认事实,只认定他认为的“事实”,真是既可笑,又可悲。
四更:还有人提出说数据不准确的问题。这里澄清一下,有些地方我使用的是预算数据,比如开头国家对各省市的转移支付预算;有些地方使用的是决算数据,比如最后在计算人均的时候。关于预算和决算我就不科普了,大家可以自行查阅。简而言之,预算就是计划,决算是预算落实的结果。
只要在说预算的时候,大家都用预算数据;或者在说决算的时候,大家都用决算数据,在统一口径下横向对比,谁也不占便宜,谁也不吃亏。我只是懒了没有一个个去查决算数据,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如果有人质疑数据的准确性,欢迎自己去查询准确的数据来反驳我,不能总是质疑一张嘴,澄清跑断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macroblue 发表于 2023-8-1 19:40:0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最大问题并不是城市规划不好,气候不舒适之类隔靴搔痒的问题。。
整体居住体验其实很棒:在类似的中产收入水平的情况下,在成都的生活质量会比北上和深圳这样的城市好出非常多(主要是房价,物价,汽车上牌上号的友好度,还有周边从雪山到草原的各种原始自然风光,以及气候的各种小细节每项不算很大,但是加起来绝对是很大的幸福感)。
成都市基建非常好,地铁里程全球第四,建成区面积全国第五六名,大市人口逼近北京达到2100万人,汽车保有量全国第二但是地面交通堵塞问题竟然不是很严重,经历512大地震检验的主城区遇到再大的地震依然安全,气候也相对内地低海拔地区的城市来说算得上是“冬暖夏凉,春秋早爽“(冬夏温和就不说了;成都得秋天其实非常早,基本跟北京一起八月底九月初就凉快起来啦,中秋节长袖长裤秋装迎接绵绵秋雨吧;春季晴朗明媚而且最为干爽,是一年最舒服的季节一直维持到五月中期。虽然马比起隔壁云南差远了。。。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内地低海拔地区基本成都算是最温润的气候了。。),而且成都廉价地段的房价相对也不是很高,有意向落户成都买房但是资金紧张的外地朋友们一定在地图上多多搜一下距离工作地近的一些区域,其实也有很多类似团结永宁九江这样的房价相对低廉鲜为人知的区域(极端情况下不考虑环境并且有车代步的话,四环边就有低于8000元的老破小),远不是北上广深那样全域拒人于千里之外。作为四川省八千万人的中心成都坐拥大量全省机构,扶贫基建红利(比如基本所有扶贫战略铁路都因为政治中心缘故挪到成都出发,比如川藏,成昆,成兰,成格,四姑娘山;此外有一大堆水电x局/中铁x公司都位于成都),大学与中科院研究院系统,且公务员待遇普遍极高,实际上体制内高薪稳定的就业岗位也并不会比沿海少。。而且成都周边自然风光优美,乡村风貌优美生活闲适。在我成都的房子里,最喜欢的就是天晴雨后朝西边看,一排壮丽的雪山。节假日朋友三四可以一起自驾去川西,雪山森林峡谷好不快乐。



侵删。。其实只要你家窗户朝西而且没什么阻碍,在成都看雪山没有很困难。春夏雨后概率其实还好,只是不留心去看,云雾起来就转瞬即逝。。只是视觉效果没有网络上那些长焦镜头看起来那么夸张,我家肉眼看起来基本就是这种效果。雪山绝对是成都人民心中的白月光。。可能是因为象征着放假自驾?

甚至在文化上我要多说几句,交通闭塞的成渝所在的川渝城市地区反而有中国最为包容开放的环境:各种人群能够找到自己所欣赏的多样性,不仅是发达的动漫二次元次文化,还有西部的多民族文化(武侯祠街头随处可见的藏羌彝以及最近大量进入成都的青海人,傍晚广场上汉族大妈一起跳锅庄,藏族大妈跳土嗨;还有高新南区晚上跟本地朋友吃火锅摆龙门阵不亦乐乎的东北朋友),甚至还有LGBT包容性,大街上两个普通的中年男性竟然会光明正大携手而行(即使是腐女恐怕也不会欣赏两个有些平凡甚至油腻的大叔恋爱;这种自信在其他城市几乎不可能经常看到,即使是北上广深)。。成都不缺外地来的奋斗X年轻人催人上进,天府X街灯火通明996的年轻人多如牛毛;甚至互联网上最极端维护宣传成都的人往往也是外地人;但是也绝不缺躺平的人,其实老成都人比起北上广深土著经济差很多,成都老破小房屋非常不值钱拆迁赔偿也很少,但是你总能从那些充其量只能算小康的五六十岁的本地嬢嬢叔叔那里看到超越时空的,年轻人崇拜的”佛系躺平“情怀。。。彼此的尊重和包容,是成都独特城市文化的根本所在。
说了这么多好的,看出来问题没有?成都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孕育可持续发展的自身产业。因为产业的缺失,让成都难以提供足够的中端产业就业机会和未来需要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成都市的收入分配情况其实是一小部分医师公+富商包工头+地级市乃至西藏青海来的精英家庭,与巨量的中底层收入群体的结合。多亏成都包容的文化,即使是太古里的豪车美女,也不会拒绝藏在破烂巷子中的苍蝇馆子:经常在成都能看到破烂的路边摊边停着豪车,各种阶层的食客一起坐在路边小马扎吃得不亦乐乎。



祖籍四川的王思聪也很带着外地来的各种网红女友,屡次去光顾成都的各种“苍蝇馆子”。。

迄今为止成都第一大企业依旧是猪饲料起家的新希望。。论成都本土企业论创税能力,所有的上市公司上交税收好像加起来不如宜宾五粮液;论研发创新,成都本地在占据四川大半壁江山的大量大学研究院的加持下,军转民/学转民的各种企业产出甚至也远不如绵阳德阳的长虹九洲东汽二重。。
成都市目前良好的财政收支情况,其实主要依赖于地级市中产居民转移资产-再城市化移居成都购房的潮流带去的土地财政(当然成都财政跟支付转移没有任何关系。。)。在此次人口普查后四川地级市占据全国超老龄化榜单前十席中的六席之后,四川地级市会正式掀开之前就隐隐开始的“东北化”步骤:七普结果出炉:10-20年全省人口增量尚不如更加贫困的贵州,广西等更为贫困的省份;在成都人口暴增500万的情况下,盆地地级市除了绵阳和宜宾,其余城市全部人口暴降。。“事实上的东北化”步骤已经拉开,四川各个地级市在“人口暴降”等打击后,很多经济数据可以在预期的不久就结束这段10年的景气期,步入“东北化常态”。



七普各省人口增量:四川省总增量竟然不如贵州,云南;甚至刚刚略超过人口规模不到四川一半的重庆市??

在有成都市能够全国吸引人才暴增500万人口,凉山甘孜州武德充沛生育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四川人口增量居然被更穷更弱,人口更少的贵州广西超过;甚至还被同样带大农村而且生育率低下,缺乏高生育率民族开挂地区的重庆市逼平。。用事实说话,”超级省会模式“到底是留住了四川人还是逼走了四川人?无视地区均衡发展诉求利益,用全省力量的基建+政策扶持多保一的发展理念,未来再来评价是否是当初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竭泽而渔?
诚然,知乎的主要意见领袖其实属于收入较高住在一二线城市的居民为主,站在自身立场(甚至包括我自己的立场)也“应该支持大都市的发展优先”,毕竟中小城市不具有规模聚集效应而且基建成本过高。但是是否考虑过产业更加如一直空白人口剧烈流失中的地方基层,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对建设几十年依然一贫如洗的中低端制造业饥渴的产业需求?地方铁路机场只能条条盲肠通成都中转,烂到骨子里的交通需求?地方紧缺的住房建设用地审批需求?甚至还有大都市压抑生育率未来大家都进成都来卷,谁来生孩子的问题呢?互联网上风评不佳的贵州广西乃至重庆的发展模式是否真正失败了呢
贵州用了大量转移支付,欠了一屁股债,但是好在人还在,独山的烂尾楼与铁路,高速同在。
重庆用了大量支付转移,欠了一屁股债,安置了几百万库区淹没移民,修建了百万人居住的廉租房,渝西适宜经济发展的县城乡镇不计成本布局大量产业配套设施引进大量中低端制造业,制造了一系列产业卫星小市镇,未来虽然不明朗但是至少稳住了曾经严重流失的人口。
四川也用了大量转移支付,欠了一屁股债,但是人已走;除了全球第四的地铁里程,全国唯二的双4F机场,还有面积比四川所有高铁站还大的西博城地铁站这种建筑奇观;除了民间投资为主的高速路网建设成绩尚可,四川还在什么地方留下了什么惊世骇俗的铁路港口产业链配套设施呢?从人口数据来看,到头来这些努力真正留住了勤劳的四川人吗?
从上面的七普人口数据来说,反而和互联网口碑却恰好相矛盾:占四川人口绝大多数的非成都地区人口剧烈流失,即将耗尽人口红利转变为人口负担的灰暗前景;表面上生机勃勃的四川省,实然其人口潜力已经沦为西南垫底。省府当然也肯定意识到了这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些隔靴搔痒的“副中心”口号挽救即将崩塌的基层地区,实际就目前的政策来看大家笑笑就好。
做个预言:未来十年内,盆地的普通地级市们,未来会陆续因为严重缺乏铁路区位基建,产业以及最核心的人口超老龄化而沦为鹤岗类似的收缩型城市。因为四川城市化率低于东北,所以之前四川经济发展尚且不错。一旦耗尽潜力,四川地级市发展的红利期正式结束,全省会陷入类似东北的困境:人口骤减,养老金困难,超出东北的全国乃至全球一绝的超老龄化,中产大量逃离转移资产。
回到成都的话题:
因为成都本质上是个消费和政治中心,或者说是可怜的四川盆地各个摇摇欲坠的地级市中产阶级市民的资产避险中心;而不是什么产业/研发中心。。。成都现在的本土产业趋近于零,产业主要是外来投资:某种程度上是利用“四川省”的名义作为一个投资窗口,其最大优势省内碾压性的基建和政治优势(成都现在地铁里程全球第四,省内其他城市都在字面意义上的吃草呢)。
因为四川省政府对于四川其他地方自杀式的发展策略和交通产业建设支持力度。所以地方上从民众基层到公务员再到领导基本都对家乡发展是绝望的态度。。脑子清醒点的人唯一想做的就是卖房或者凑够成都首付然后资产转移。其实过去二十年中巨量从四川地级市搬迁到成都的很多企业单位(甚至最匪夷所思的是西昌的铁路公安都搬到了成都??在成都远程超时空执法?),很大程度上还有企业单位内部员工的自发力量:大家都心知肚明老家按照省府目前的政策下去迟早药丸!企业搬到成都才是保存中产地位,个人家庭资产避险的唯一解。这样的想法,在东汽二重的职工的脑子中,624长虹工程师的规划中,西南交大(峨眉)西南农大(雅安)西南石油(南充)西南科大(绵阳)师生的热切期盼中,都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地方药丸了!我们快跑去成都避难!
其实说起来我家在成都四环边也有一套小房子不是么。。爱家乡关心四川乃至国家经济发展是我的爱好,可是转移资产不阶级滑落才是我这个小小中产最该操心的问题。嘴上说省府政策畸形不堪,其实心里喜欢着成都,自己和房子也肉身劫度到了成都保存自家的资产。。可悲就可悲在而那些转移资产成功的“新成都中产”(成都省府决策官僚+地方的中产+医师公+出头的凤凰男),现在已经变成了维护成都政策的最大既得利益集团,罔顾事实真相,罔顾国家城乡地区经济统筹大局,在网络上最低积极的发声声援目前畸形的川省战略。。。



地方机构急不可耐得纷纷逃离基层搬迁成都,转移资产,上演超时空执法

随便乱猜测一下,目前四川应该处在东北大致十五年前阶段。按照东北的样板,成都还会因为地级市红利持续繁荣一阵子。未来成都市红利会持续到地级市人口收缩潮的中期。如果还是依赖于当下作为消费中心,政治中心,避险中心的策略;而不能转型实现实体产业跨越式发展又会如何?
以成都的产业基础,如果没有合肥这种激进的产业政策和运气,未来N年内都不太可能指望能跟重庆比汽车机械这些传统制造业。就算降低期待,是否成都本地应该冒出来两个超过长春北车/一汽,沈阳机床吧?或者说定个小目标培养(搬走)一批超过隔壁绵阳县的长虹厂九院,德阳绵竹县东汽,遂宁射洪县天齐锂业的高新研发企业吧?如果这都做不到,恐怕未来最多二十年,就会步入东北F4的后尘(或者说句实话,从目前成都本土产业来说其GDP的含金量还不如F4呢。。)。
环蓉+成渝走廊的“人口塌陷区”:

至于外溢协同发展,按照省府目前的政策惯性来看,口头上其实提到过,但是实际实施力度或者说效果都一言难尽,而且这种全国最畸形的人口局面恐怕已经覆水难收。。事实上四川人口流失最严重的地方就是和成都交通往来最为便捷的地区,气候优越温暖湿润,也没有地震风险;有能力的人都抛弃了没有希望的家乡去成都避险寻找未来了环蓉+成渝核心的五市独占全国老龄化TOP10的一半!(环蓉三市:资阳德阳眉山。成渝铁路高铁沿线的成渝走廊:资阳内江自贡。。嗯资阳市甚至有“双重优势”,所有青壮年占比全国倒数第一,流失最为严重。。)。即便是四川省政府想拯救环蓉走廊的五市人口危机,事实上这些地区早已经耗干了自己的潜力了,除了德阳有一些不错的产业还能留住一些产业链中产工程师外(其实这部分人基本也都人均会在成都买房。。大部分这种优质企业的中产都会怨声载道德阳城市小没前途,房价不涨导致自己资产缩水,巴不得单位搬到成都去。。),其余地区的精英和中产都已经失去了信心了悄悄走了,人口下滑趋势愈演愈烈信心全无,大部分地区都只剩下一帮医师公年轻人+老弱病残主力+留守儿童为主组成的人口结构。



中国青壮年占比最低,人口流失最严重的区域:环蓉+成渝走廊的“德资眉+内自”

考虑到四川还凑合的青少年占比(实际都是留守儿童)占据了不小的比例,实际上非成都地区的年轻人流失率冠绝全国,15-59岁占比都是全国绝无仅有的50%+水平,如果是18-50岁的青壮年占比恐怕更加耸人听,其流失率甚至让南方系媒体炒作人口危机的东北也望尘莫及。很多地方村庄其实压根就没什么年轻人,只剩半截入土的老人,马上老的人和留守儿童。。(个人看法,东北真正的问题是东北城市化非常早,已经提前十几二十年耗光了城市化福利,而且城市居民比尚且有小半在农村的四川人更不肯生孩子。。。。)



全国超老龄化城市榜单TOP11,四川独占前十的六席,江苏两席,内蒙一席,东北两席

申明:对成都没意见,甚至很喜欢这个城市。产业也好政策也好,这些问题始作俑者其实是四川省政府,强行祭献了全省的潜力,把野心塞给成都。至于四川未来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hr/>看到又有人用地震这种子虚乌有的话题来损其他地级市,以拔高成都的区位?。。好吧,就拿死亡人数最多的绵阳市来和成都比较吧。
绵阳辖区比较特殊,建国后拖带了两个面积占据全市一半的平武北川两个民族县扶贫,地理上虽然绝大部分人口位于四川盆地内部,却有一半的广大辖区深入川西地震带山区;而恰巧成都建国后不断扩张却没有吞并回成都府几百年小弟的汶川县。直接比较两个市的数据去讨论市区或者平原地区的地震风险完全是愚蠢的,因此控制变量直接比较盆地地区的两地经济人口密集的汉族区县受灾数据
伤亡汇总(实时更新)_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_新闻中心_腾讯网常住人口取自05-10年人口数据;各区县灾情的分布情况来自我的实地走访。实际上比起汶川北川,盆地内的区县灾情都不是很严重(大部分伤亡还都位于仅有的山区地带),不过各地也是有一定差异的。
成都市盆地内重灾区区县灾情:
都江堰:死亡 3069人,常住居民死亡率4.4‰



都江堰地形和各地灾情示意:市区-聚源镇一线的大量楼房学校散发式倒塌,包括聚源中学在内至少上千人埋于废墟下;北部乡镇毁灭性灾难近乎山河改貌好在人口不多;聚源镇以东南的南部乡镇一般灾情,人员损失不大但是经济和建筑有损失

彭州市:死亡 952人,常住居民死亡率1.2‰



彭州地形和各地灾情示意:市区附近在内的彭州市主体平原部分安然无恙,非常安全。但是北部山区的龙门山银厂沟,小鱼洞镇等地受到毁灭性打击,尤其是银厂沟景区山河改貌,景色几乎消失,大量游客和居民失踪。

绵阳市盆地内重灾区区县灾情:
江油市:死亡 394人, 常住居民死亡率0.46‰



江油地形和各地灾情示意:常住人口死亡率只有都江堰十分之一左右;西北部毗邻北川平武,部分地区距离老北川遗址仅有几公里,大量滑坡泥石流余震房屋倒塌,人员损失严重好在面积不大;雁门马脚等地灾情中等房屋损坏严重不过伤亡少;南部平原灾情轻微,武都含增市区等大量五六十年代建筑依旧在服役

安县:   死亡 1571人,常住居民死亡率3.0‰



安县地形和各地灾情示意:山区的高川茶坪两地场镇夷为平地,山河改貌,人员损失严重。县北部东部,龙门山脚下的老县城,毗邻绵阳的新县城在内多数地区类似彭州都安然无恙甚至财产损失都很小,绝大部分建筑原封不动保存迄今。西南部的位于成都平原的秀水雎水等财产和建筑损失严重,人员还好。

绵阳地区的所有盆地内的县城都基本无恙,而成都则有都江堰县城灾情比较严重。其实两地除了极个别地区,平原地带都是大体安全的虽然大地震没有波及到成都主城/绵阳主城的确很优秀,但是不代表别的地方就应该或者活该帮成都背书。如果感兴趣还可以查询一下成都城东另外一条龙泉山断裂带的情况,可以孕育中等强度的地震,事实上也远并不是媒体造势的那样高枕无忧的:比如建国后就在天府新区籍田街道以及最近在青白江区就发生过两次5级以上的地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悠游桂林 发表于 2023-8-1 19:41:0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被高估不是说明人家成都人厉害吗(我不是成都的)?
本来就是一个西部二线城市,却能牢牢占据舆论中心,并借机引资、引企业、引人才。这是为什么呀?因为人家肯动脑子啊。这样也要骂?
四川发展不好,主要是因为地利,这有什么可嘲笑的?往上几十年中国哪里不是破破烂烂的农村。只是国家先把鸡蛋放在了东部沿海的篮子里。东部发展好,虽然是因为自身条件好,但不得不承认也是吸了全国的血吧。说好是先富带后富,不是先富笑后富!
至于吸全四川的血,那也是没办法。四川目前有可能均衡发展,全面赶上沿海地区吗?改革开放时为什么不全国均衡发展?广东省为什么不一开始均衡发展?一个道理哎。
当下国际形势如此错综复杂,中国的产业、经济、人口过度集中在东部,战略纵深不够,万一哪天打起来咋办?未思胜,先思败,至少得有万全准备吧。所以成都、重庆能否成功,关系到国之大计,从某种程度上讲和每个人都有关。所以,还是希望成渝发展得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