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在逐渐衰落吗?

[复制链接]
zmy609 发表于 2023-8-1 19:34:5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类似问题:



广州薪资水平逐年下降,目前宁波杭州也开始压制广州。感觉整个广东给人感觉浑浊,主要还是靠代加工保持经济发展水平,深圳还有it业等技术产业,而广州呢?五年后的广州还能保持一线城市的地位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冷雨夜∮ 发表于 2023-8-1 19:35:5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深圳继续实行双15%政策,珠三角总部、人才、高端产业基本都会被深圳吸走,广州有省会的名头也没用。
最糟糕的是,深圳除了外溢一点制造业到东莞和惠州,财政上对广东没有什么反哺。
深圳名为单列市,实际上就是珠三角的直辖市。相较深圳,广州比较自傲的是教育、医疗、领事馆之类的软实力。其实,投资见效快的基础教育广州已经赢不了深圳(比如高考屏蔽人数,22年深圳教育支出超过广州300亿)
长三角最大的不同在于,长三角有四个城市圈,有巨大的中小城市群(这些都是特大、超大城市的养分)。上海也只有临港有双15政策(主要针对先进制造业,影响很小,好像上海筛选也比较严格,控制的很严,毕竟中央钱袋子),双15政策威力太大。
~~~~~~~~~~~~~~~
发展到现阶段,超级大城市要么发展总部经济提高城市能级,要么需要VC融资+企业再投资培育更多的初创企业和独角兽,单纯靠自身积累非常难。
广州这方面的发展动能远远不如北上深,一级市场融资数量也远低于苏杭,未来潜力真让人乐观不起来。
归根结底,珠三角的资源养不了三个一线,早期外资质量比较低端,台港资都是容易跑路的外资,现在负面作用渐渐显现(珠三角也有比较强的民营经济,但现在大环境导致外资跑路不断失血)。
江苏早期的乡镇企业改制后形成的民营和浙江的私、民营经济都算是内生经济动力,这个看县域经济就可以看得出来。高质量发展还是要看内生经济动力。
石之轩 发表于 2023-8-1 19:36:0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问这个问题的人,你来过广州吗?
我在广州打过暑假工,现在在读大学。
我感觉这座城市,真的可以用伟大来形容,真的是包容之城。
无论是哪一个阶级,哪怕是打工仔,穷学生,都能在这里,安身立命,不一定会过得很好,但可以过得很快乐。
这是一座文化与科技交融,古老的东方之美与现代交辉的城市。
刚去打暑假工的时候,和一个美国人交流,他对我说:welcome to GuangZhou!
zpgzs 发表于 2023-8-1 19:36:2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省突发急性传染病定点救治医院(2020):
省级: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广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以上8家医院全部位于广州)
深圳: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疫情当下,还活着的你,还觉得广州在逐渐衰落吗?
bibi_im286 发表于 2023-8-1 19:36:3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衰落与否的判定是看什么?是房价,gdp, 工资?还是医疗,民生,和社会秩序?
我说说我最近通过家人了解到的民生方面的事情吧。
我奶奶是失能老人,一直由我爸爸妈妈照顾,舍不得送去老人院。今年广州政府通过报章电视等媒体宣传失能老人申报程序,我奶奶如果去老人院的话每月可以拿到3千政府补贴。
我妈妈61岁了,为了能继续照顾奶奶,也为了自己可以照顾的更加专业一些,去参加培训考了一个广州市政府规定的护理证书,从而获得了护理失能老人的资格。政府依旧补贴3千到护工(我妈)手里。
按理说,我妈妈现在也是可以接活照顾其他家庭失能老人的,市场月薪在6千/月,政府已经会补贴3千。
政府有专门的人定期来家里检查护工是不是全职在家,有没有虐待老人的情况,所以我妈妈现在很少出来喝茶吃饭了,每天还会按要求填写表格。

我妈妈去年和我爸闹矛盾,离家出走,说是家里太吵了。我爸因为奶奶不适合挪动也不肯换房子,两人都闹到喊分居的地步了。因为买房子不可能马上入住,租房子也不不可能找到哪家愿意出租给带着失能高龄老病号的,毕竟有啥意外兆头不好的。我就提出先忍忍,把我在佛山买的新房给他们住。
结果这几天收楼以后问他们,他们说上个月政府派人来给他们装了隔音玻璃窗,现在安静多了。--纳尼,我一脸懵逼,政府还管这个?

广州是不是衰落呢?对我这种双下岗职工家庭的平民来说,民生的进步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进步。房价再高,热闹都是别人的。
fhqitx 发表于 2023-8-1 19:37:2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心而论,90年代广州在经济文化领域独领风骚的风光日子,确实是一去不返了。现在谈及文化生活,大部分人都不约而同地想起北京,想起上海,想起香港,想起深圳,唯独不会想起广州。
曾几何时广州也有足够喂饱本土文艺青年的文化活动资源。2008年左右,我即将大学毕业,当时的广州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每隔数周就上演一次城市级的文艺盛事,比如中德同行Maximilliam Hecker现场,比如当时理念还很前卫的广州三年展,比如能一口气听到不少北欧冷门音乐的NOTCH北欧音乐节……这些盛事的头衔,现在听起来还是那么新鲜,劲爆,吸引人,一点儿都不会因为它们发生在10年前而显得年代久远。
而10年后,广州的文化场景,是变了。或许并没有变得不好。只是,逐渐地失去了10年前浑身是劲的新锐气息,和那种席卷整个年轻一代的影响力。在我有限的文化活动参与体验里,我还记得2012年左右由《城市画报》举办的创意生活节,还有被腰斩的草莓音乐节,由声演坊牵头的一系列独立音乐现场,以及越来越多没歌词的国外音乐人来广州演出。2015年前后,喜窝倒闭了,TU凸空间搬迁了,“窝藏”了不少地下艺术家的Loft345也悄悄关门了。取而代之的是,广州大剧院请来了大量的国外艺术家,广州艺术馆逐渐也举办了一些高大上的国外艺术品巡展,Mao Livehouse进来了……按照发展的眼光来看,广州确实越来越国际化了,也在逐渐追赶华南文化中心的地位。可是作为本土的骨灰级文艺青年,我觉得广州是原地踏步的,因为这已经是10年后的广州,而10年后的广州,并没有比10年前更多元。
我们确实是引来了更重量级的艺术家,也确实是承办了质感更加好的大型国际活动。但是别人有的,我们不见得有,比如大部分欧美乐队都不会取道广州,至今也是;比如音乐节这回事至今不会在广州发生。我们特有的,却在逐渐失去,比如粤语文化,比如曾经新锐过的广州三年展……
任何一个有理想的个体都不会放弃追求成为更好的自己。也许,本地人活得惬意轻松时,会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广州是不是一线城市?我一点儿都不care”,但是发自内心地问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你在深圳,上海,北京,香港,甚至成都,厦门……嗅到了自己曾经也拥有过的新鲜空气,感受到了更多元的文化氛围后,你还能说得出“广州不需要进步”吗?我不相信没有人在经历过更好的城市生活之后,不会想尽办法去得到它,靠近它。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广州城市发展确实是一片大好。它并没有在衰落,也没有那么容易衰落。但是相比起基础建设,相比起GDP,我们想要更好的文化更多元的城市精神。这才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