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答周杰伦的艺术之问:第一名还要怎么变?

[复制链接]
南天一柱 发表于 2023-8-1 18:21:2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30日,周杰伦在ins上发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些艺术家一辈子在求新求变 有些人不不变应万变 请问如果已经是第一名的人要怎么变  ”。这个问题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有人赞扬他的自信和幽默,有人建议他转型或尝试新的领域,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有网友认为,艺术领域从来没有第一,只有开创新鲜的第一人,如果他只停留在销量超越他人即满足,那他的艺术大展很快会因为自满而退化。这位网友认为,周杰伦应该不断追求创新和突破,不要故步自封,要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和探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西域·骆驼 发表于 2023-8-1 18:21:4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真的希望杰伦看看这段采访,看看流行音乐之王对待艺术的态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wy1130 发表于 2023-8-1 18:21:5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赋决定了他的下限不会太低,
文化制约了他的上限不会太高。
rlb1566 发表于 2023-8-1 18:22:1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杰伦这几年的操作越来越飘了
李宗盛55岁写下山丘
罗大佑今年70岁还在出专辑
现在想想纵贯线那几个真的敬业
zlpzyr 发表于 2023-8-1 18:22:4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艺术家无法骄傲,他不幸地知晓:艺术是没有止境的;他能够隐约地感觉到自己离目标有多远;纵使被别人仰慕,他也仍为自己无法到达终点而悲哀,在那个方向上,他的才华只是那遥远的、指引道路的太阳。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此回答只针对题目中的所谓「周杰伦问题」,即「艺术家要不要求新求变,如果是第一名要怎么变」,提供一个曾经被广泛公认为第一名的音乐家的观点,与周杰伦是不是艺术家、周杰伦是不是第一名、周杰伦是什么第一名、以及周杰伦应不应该求新求变无关。
贝多芬的这段话出自他于1812年的一封书信。当年他的耳聋病症加剧,于七月前往波西米亚的特普利采进行休养。这封回信的对象Emilie.M姓氏不详,是贝多芬的一名小粉丝(据称年龄在8到10岁)。她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致信贝多芬,并附送了一份小小的手工礼物。贝多芬的这封回信后来被收入音乐学家卡利舍(A.C.Kalischer,1842-1909)编纂的贝多芬书信全集里,这段话的原文如下:
Der wahre Künstler hat keinen Stolz; leider sieht er, daß die Kunst keine Gränzen hat, er fühlt dunkel, wie weit er vom Ziele entfernt ist und indeß er vielleicht von Andern bewundert wird, trauert er, noch nicht dahin gekommen zu sein, wohin ihm der bessere Genius nur wie eine ferne Sonne vorleuchtet. [1]
由于之前没有找到这封信的中文版本,开头的文字是我从Dover Publication1972年出版的Beethoven's Letters自行翻译过来的,这本书是卡利舍版贝多芬书信全集的节选英译版。后来我发现,在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贝多芬论(译文集)》完整收录了这封书信,由李季芳教授翻译。珠玉在前,喜欢这段文字的朋友请以此版本为参照:
真正的艺术家是不会骄傲的;他婉惜地见到了这一事实:艺术没有尽头。他模糊地感觉到,他离目标还多么遥远。也许,他为其他的人所惊羡;即使在这个时候,他也由于没有到达目标而悲哀。至于那比他更好的天才,也无非象是一颗远处的太阳,在前面为他照路吧了。[2]
在贝多芬看来,艺术的进步并非来自于市场或者受众的需求,而是来自艺术之神的召唤。伟大的艺术家在这个问题上常常有相似的看法,比如迈克尔·杰克逊也曾提到他讨厌把他的作品归功于自己,因为他觉得那些歌曲早就存在于某个地方,他只不过在其中充当搬运工而已。显然,他也不会满足于在一个“King of Pop”的称号下停止求变。
对于贝多芬来说,他的求新之路从来没有停止过。而到他中年以后,他的艺术声望已经登峰造极的时候,这种求新给他带来的往往是毁誉参半的影响。同时期的年轻作曲家卡尔·马利亚·冯·韦伯评价他说:「我只感兴趣于他早期的作品,而他后来的创作,对我却象是使人迷惘的一团混乱,是他在为追求新奇而做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努力」。而这才不过是1810年,40岁的贝多芬还没有步入传统乐评对他划分的所谓「第三阶段」。在晚期,他的一些作品更加让人觉得艰深晦涩,几乎已经背离了古典主义的和谐风格。报纸评论他的大赋格「像中文一样难懂」,演奏家则视之为一种难解的恐怖。然而,一百年后,斯特拉文斯基却坚定地认为这是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音乐。
从有关贝多芬的记载来看,他本人很难说是一个十分谦逊的人。他说:「至于那些蠢货,只有让他们去说。他们的嚼舌绝不能使任何人不朽,也绝不能使阿波罗指定的人丧失其不朽」。他把自己视为艺术的天选之子,可以说,比仅仅是尘世间的第一名,或者限定某个语种乐坛里「永远的神」要狂妄多了。但面对艺术本身,他始终非常恭敬,「已经是第一名要怎么变」这种念头恐怕从来没有在贝多芬的脑子里出现过。在1826年底他写道:「我还希望再留几件大作品在世上,然后如老小孩一般,我将在一些好人中间结束我尘世的途程」。他的大作品计划可能包括了构思中的《第十交响曲》,但是阿波罗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贝多芬的最后遗作变成了第十三弦乐四重奏改写后的第四乐章,用来替换那个不被世人理解的《大赋格》——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以一种罕见的宽容态度与尘世达成了某种和解。
以贝多芬的观点,艺术由于其无止境的存在,因此与求新求变是密不可分的。艺术的探索并不会因为他超越了所有其他人而有所改变,如果停滞不前,也就背离了艺术的本质。卡利舍的贝多芬书信集里时常有编者本人的评注。在这封致Emilie.M的信后面,卡利舍评论说:「我们假想一下,如果小Emilie记住了这封简洁而感人的来信,并把她用心学到的东西带入生活中,这将会对她有多么大的影响?」我们现在也可以假象一下,如果贝多芬教给小Emilie的是「当上第一,然后就不需要改变了」,对她会不会是另一种影响。就像很多人说的,「他写音乐只是为了挣钱,何必一定要求新」,「我如果挣到这么多钱,还不是立马躺平」。我们看到,在这种音乐的连结中,并无任何艺术的力量存在。
RD1223 发表于 2023-8-1 18:23:0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证明了周杰伦已经被各种糖衣炮弹包围,他周围那群狐朋狗友估计一天到晚都在争先恐后的拍马屁,给他灌输一种你是不败战神的,无人可以挑战你的观念。虽然我们知道他在华语流行乐坛的地位似乎确实无人可以撼动,但是如果周杰伦本人也一天沉浸其中不能自拔,那对他的音乐和他的歌迷来说真的是一种遗憾。
比如说去年的专辑,我作为一个20年老歌迷,是可以理解他创作能力,身体机能等能力综合下降的事实。你到了这个时候,写出什么样的旋律,我都可以接受。但我不能接受的是,整张专辑在制作水平上的凑合。编曲一言难尽,混音一塌糊涂。他身边的狐朋狗友一边捧着他,一边承包买办了这些业务。他的整个公司跟整个音乐行业可以说是脱节的,不用遵循市场规律,不用保证制作水准,因为只要打出周杰伦三个字就是营收保障。
当然这都是周杰伦赢得的,我们也没资格要求更多,只是觉得吧,有点遗憾。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