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最后是怎么死的?有何记载?

[复制链接]
sdtakklb 发表于 2023-9-28 09:14:45|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僧最后是怎么死的?有何记载?
全部回复2 显示全部楼层
hhhh713 发表于 2023-9-28 09:15:27|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唐玄奘死后,遗骸被供奉在大慈恩寺翻经院。唐高宗尊重玄奘的美德,埋葬白鹿原。唐玄奘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长安。人们钦佩唐玄奘的美德,人们自发地来纪念唐僧。
葬礼当天,《新唐书》记载,在长安500英里外,有数百万人自发地向唐玄奘送行。直到晚上,一些唐玄奘的仰慕者仍然在坟墓前徘徊了很长时间,有3万多人。
后来,仍然有很多人钦佩唐三藏。即使唐高宗经常站在大明宫前,俯瞰远处的白鹿原,看到唐三藏的庐墓,他仍然感受到和怀念。毕竟,唐玄奘作为唐高宗的大师,有着深厚的友谊。
公元669年,唐高宗决定将唐玄奘搬到风景优美的樊川凤栖原北岗,在这里修建土木工程,建造保护国家、振兴教育的寺庙。同时,他建造了一座供奉唐玄奘的塔。到目前为止,唐玄奘的舍利塔仍然保存完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游客来这里。
但人们并不知道,长安附近并不是他理想的归宿地,他曾经的愿望是远赴嵩山少林寺归隐,但终生,这一愿望都无法实现,
最后,他选择了玉华寺作为一个隐居的地方。唐玄奘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是在玉华寺度过的。
到目前为止,陕西铜川玉华寺遗址仍有许多唐玄奘遗迹。20世纪50年代,人们在玉华寺遗址发现了铭刻的脚印。当时,佛教界非常关注,
1999年,玉华寺遗址出土了另一座大脚印碑刻,上面有不完整的铭文。这两块碑刻最终被专家鉴定,唐玄奘雕刻的佛脚印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
除了发现佛足的碑刻外,玉华寺还发现了一座金刚石座。根据石座上的铭文,得出结论,其制作年限为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石座上有玄奘写的20个字:“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释迦牟尼、佛像供养”。
与此同时,考古学家还在玉华寺遗址找到了传说中的“圣渠”。据历史资料记载,公元664年,唐玄奘突然跌倒,正要穿越这条小渠道。
没人想到,唐玄奘走过千山万水,穿过漫漫黄沙,因为这次摔跤,卧床不起,直到寂静。
唐玄奘在玉华寺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尤其是在孤独的前几天,让弟子们拿到了翻译目录。不管当时身体虚弱,重新翻译经典目录,
只有在你认为它是准确的之后,你才能放下心来。在唐僧死之前,他最关心的是他主持翻译的最后一部经典。600卷《大般若经》约600万字。到目前为止,这部《大般若经》也是佛教经典中最长的一部。
搬进玉华寺后,唐玄奘觉得自己可能时间不多,所以每天都很勤奋,希望经历完《一般若经》的翻译,所以他曾经警告弟子们,
“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当卒在这伽蓝,经部很大,每个人都在努力加勤,不辞劳苦。”
可以看出,唐玄奘预感到,在不久的将来,他将在玉华寺保持沉默。唐玄奘的贡献不仅是翻译《般若经》,还翻译了一部只有200字的经典,这是著名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很多人不知道《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几个译本,但唐玄奘翻译的版本是人气最高、人气最广的版本。可见唐玄奘对佛教文化传播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唐玄奘的人生成就不仅如此,他的人生成就除了翻译经文,还有其他几个。
唐玄奘的人生成就。
一、唐僧的学术成就
历史上佛教高僧如恒河沙数,唐玄奘为何能家喻户晓?
主要原因是明代吴承恩编写的小说《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虽然《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但内容广泛而深刻。因为这是一部小说,情节比佛经更简单、更有趣。
《西游记》的参考元素之一是唐玄奘编写的《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是唐玄奘回到唐朝后记录的一本游记。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对于几千年前生活在中原、很少接触外国的唐朝人来说,唐玄奘在唐西域的记载为当时的学者和人民开辟了一个未知的世界。
西域以外的国家有各种各样的风景和习俗。在广阔的土地上生活着不同肤色、种族、语言和服装的人,以及一路上各种神奇和荒谬的传说,以及玄奘自己的坎坷经历。所有这些都被唐僧记录在唐朝的西域,所以它的吸引力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宋元以后,根据大唐西域记创作的各种小说和歌剧出现在民间。明朝时,吴承恩将这些民间演义汇集成一部划时代的名为《西游记》。
自《西游记》广为流传以来,唐玄奘=唐僧,唐玄奘的形象基本确定,导致历史上真实的唐玄奘,但他的真实经历逐渐模糊。
然而,对唐玄奘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留下《大唐西域记》其实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很大关系。正是李世民的远见,唐玄奘才抽出时间在繁重的翻译工作中编写大唐西域记。
后人高度赞扬唐玄奘的书,尤其是这本书的内容,引导了异国探索,印证了过去的历史。因此,即使这本书是几千年前编写的,它仍然被地理、历史和文化专家用作参考,
然而,后人和人民如此尊重这本书,但唐玄奘本人并没有把《大唐西域记》放在心里。在写这本书的历史记载中,唐玄奘并没有严谨地翻译佛经,而是“玄奘的口述和辩论”。
在唐玄奘看来,佛经的翻译是严谨和极其重要的,但从客观和世俗的角度来看,《大唐西域记》的价值和意义非常重要。
在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化专家看来,它无疑比唐玄奘带来的许多佛经更重要。
为什么《大唐西域记》在专家眼里比佛经更重要?
因为几千年来,虽然有无数的和尚在回来后留下了自己的游记,但《大唐西域记》以其知名度高、内容丰富、真实性强而闻名。
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南亚考古学中,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的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和一些消失的遗址在《大唐西域记》的指导下被挖掘和重现。
除了南亚大陆在国家,唐玄奘还在学习经文,经过中亚、西亚等地区,接触了当时富裕的“西部地区36个国家”。《大唐西域记》还记录了这些西域国家的风土人情,成为后世西域国家考古历史的主要文献,
作为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献,《大唐西域记》使唐玄奘在学术界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他意想不到的。
二:唐玄奘伟大的人格和精神,成了后人铭记他的原因。
唐玄奘做了三件事,让后人铭记和赞美他。
1:对西行取经有坚定的信心。唐玄奘西行之路的困难在《大唐西域记》中得到了充分的讲述。这里不多说,他可以独自克服许多困难,坚定不移地西行取经。这是值得后人尊敬和学习的。
2:唐玄奘向西方学习不是为了自己的自私,而是为了中原更多的人。因此,他放弃了繁荣和繁荣的机会,放弃了在西部国家无忧无虑地支持食物和衣服的日子。这在任何时代都是有价值的,即使在今天,它仍然令人钦佩。
三:他没有贪图天竺的声誉和地位。他不忘初衷,毅然选择回到祖国,把所学、所思、所悟带回中土。由此可见,他对祖国的真诚,这种祖国人民的热爱,救人生于水火的伟大愿望精神,不仅感动了唐朝的李世民,也感动了唐朝的人民,也感动了恒河沙数等后来的僧侣习俗。
四:回国后,唐玄奘大师埋头翻译了很多经文,翻译了很多经典。同时,他还将中土的道德经翻译成梵文,不仅将佛教文化带入和融入中土,还将东方的优秀文化传播到西方。他还创造了一个擅长逻辑和理论的唯识宗,教育了一批僧侣和无数的翻译人才,但他并不贪图名声和财富。这就是后人尊敬他的原因之一。
三:唐玄奘临终异象
玄奘大师临终时,徒弟问道:“大和尚要生弥勒吗?”,很多人忽略了这个细节,这就是为什么弟子会问这样的问题。根据唐玄奘的实践和贡献,这不是很正常吗?
事实上,这与唐玄奘临终的几个异象有关。唐玄奘在玉华寺度过了最后几年,他的沉默与一条小溪有关。没有人想到,唐玄奘穿过千山万水,穿过长长的戈壁滩,会因为摔倒而卧床不起。
这条小溪仍然保存着一些遗迹,那就是玉华寺遗址的圣渠。从那以后,唐玄奘告诉他的徒弟他的各种梦想。
“我眼前有白莲花,大于盘,清新可爱。”
想了想,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徒弟们。在别人手里的最后几天,唐玄奘还是不放心经典,不顾身体虚弱,重新整理了自己一生精力翻译的经典。
这些都做好之后,唐玄奘再也不在乎了。他在禅堂“吉祥卧”,等待寂静,直到儿子的夜晚。徒弟们坐在大厅里等着,一个徒弟问了最后的疑惑。
大和尚得生弥勒吗?
“得生!”这两个字说完了,唐玄奘,唐朝一代高僧,闭目圆寂。
为什么弟子们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所有人都无限钦佩唐玄奘。作为一名教师,唐玄奘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弟子们也解决了他们的疑问。这两个词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也激励了无数的僧侣。
玄奘大师西行,跋山涉水,多次遇险。凭借他顽强的毅力,他终于实现了收回真经的目标。同时,他不贪图财富和地位。他毅然带着所学回国,孜孜不倦地翻译经典,为中华文化留下了难得的财富。
玄奘大师的思想和艰苦的精神,他的个性魅力深深打动了数千年后的人民,他的行为也激励了数千万人,人们纪念唐玄奘的成就,根据唐西部地区创造了西部旅行,是《西部旅行》让唐玄奘在众多僧侣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著名的僧侣。
唐玄奘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想取得一些成就,就必须抛弃私利,不改初心,为人民谋福利,才是至关重要的。
ntljxs 发表于 2023-9-28 09:15:38|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经归来,修成正果,这是小说和电视剧里的结局。
其实,唐僧真正的结局并不美好,他的故事虽然倍受民众的拥戴和崇拜,并且身居佛教领袖的地位,但是他却陷入了当时的佛道之争,受到了朝廷打压,甚至被限制居住,直到病故。
想要了解唐僧死前是怎么样的,得从他取经后回到大唐开始说起。

盛名所累,失去自由

公元645年的一天,大唐长安城发生了一件超大型“追星”事件。在佛教的圣地——印度荣获了大师称号的唐僧,取经归来,返回长安,受到官员、市民以及所有寺院僧侣夹道欢迎,唐朝宰相房玄龄亲自主持盛大的欢迎仪式。闻讯赶来的百姓多达百万人,人群热血沸腾,阻塞道路,挤得水泄不通,盛况空前。
受到这种“超巨星”待遇的主角,自然是历史上真实的“唐僧”,即玄奘法师。
朝庭专门派了护卫队维持秩序,护卫玄奘带回来的宝物,有657部印度佛经,7尊珍贵的佛像,150多粒佛舍利。这么多难得一见的珍品被玄奘法师带回大唐,人们能不激动吗。

这一局面让玄奘明白了一个道理:译经,只有盛唐具备这种实力。
这一局面也让唐太宗明白了一个道理:招安,必须让玄奘还俗。
因为西行前,唐朝与突厥战事紧张,多次下达“禁边令”,不允许百姓私自出国,玄奘上表被拒,于是非法偷渡。如今归来,一呼百应的领袖风采,不能为朝庭所用,必成隐患。
唐太宗多次邀请玄奘还俗出任高官辅佐自己,玄奘都以译经为由婉拒。
最终两人达成了合作,玄奘用“自由”换取了唐太宗对“译经”的支持。
所谓修成正果,就是玄奘凭实力找到这份正式工作,而他并不清楚修成正果带给他的是什么。
玄奘接受朝庭的安排,住在长安弘福寺,从此有了住处。

唐太宗命人从全国各大寺院选拔9名优秀僧侣作为玄奘助手,协助他翻译佛经。朝庭负责各项经费,包括寺院修缮、保存佛经,人员吃住。
传播佛法不再是玄奘个人行为,成为国家一项浩大工程。
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纪念母亲建造大慈恩寺,唐太宗任命玄奘为第一任主持。还亲自给玄奘翻译的佛经作序:《大唐三藏圣教序》,同时赠给玄奘一件价值百金的袈裟。
四年后,玄奘亲自设计建造大雁塔,保存佛经佛像。
玄奘传播佛法的事业达到了一个高度。

玄奘在盛唐的“悲剧”才刚刚开始

首先给他带来第一个打击的是他最有名的著作《大唐西域记》。这本书成书之后最早的用途并不是被朝廷用于佛教,而是用于血腥杀戮的军事。这与玄奘传扬佛法理念背道而驰。
玄奘虔诚信仰佛教,怀着慈悲之心弘扬佛法,将自己行程5万里,历时19年的取经见闻实录,真实的口述下来,他的大徒弟辩机奉唐太宗之命笔录,共同编写《大唐西域记》。
书中记录玄奘西行的128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对西域和印度的地理贡献是空前的。
玄奘期待这本书快点完成,与人分享游历佛教圣地的喜悦。唐太宗也期待这本书快点完成,尽快了解西域地理民俗,为进攻突厥和西域那些威胁大唐的民族做好准备。

公元646年,在唐太宗的督促下,《大唐西域记》在玄奘回国的第2年就完成了。
唐太宗早在公元640年派兵攻灭西域高昌国,此后向西域各国推进的过程中,进展并不顺利。沙漠道路难行,粮草运输困难。西域很多传奇国家,时而联盟,时而投降,军情复杂,致使大唐不能保障丝路的安全,严重威胁大唐。大唐向西域进兵困难重重,迫切需要西域各国地理实际情况。
《大唐西域记》对唐太宗意义非同一般,被视为地理指南,此书完成第2年,即公元647年,大唐开始全面进攻西域各国,最终收复突厥,打通丝绸之路。
这是玄奘在大唐受到礼遇的最初价值。玄奘明白唐太宗对《大唐西域记》的喜爱不是为佛,而是为兵,也并没有气馁,他性格坚毅,通晓世故,他视取经和译经为自己的事业,只要能继续翻译佛经,《大唐西域记》用在国家其他事业上,他也能默默承受,毕竟写书也是传播佛教的一部分。
徒弟被腰斩,事业遭受沉重打击

玄奘主要工作是翻译佛经。
然而翻译工作十分艰巨,并不是1人之力能完成的,帮助玄奘翻译的9名优秀佛门子弟中,最著名的弟子叫辩机。

辩机被选为玄奘弟子时虽然才26岁,但依然才华出众,英俊帅气。颇有《西游记》中“唐僧”的神韵,是能吸引各路女王、女妖怪的存在,然而辩机并不具备“唐僧”的定力,香艳风流案最终败露。
受唐太宗之命,玄奘口述西行游历见闻,辩机下笔,编写《大唐西域记》。辩机陪同玄奘,经常有机会出入皇室,辩机随即认识了唐太宗最宠爱的女儿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性格娇惯放纵,是典型的公主病,放在民间就是“作死女”,易生事端。虽然已经嫁给丞相房玄龄的二儿子房遗爱为妻,但仍然密会辩机,两人相见倾心,私下里做下苟且之事。
本来交往是极其秘密的,不会漏给外人知道。但是,机缘巧合之下,这个秘密被一落网盗贼揭开了。经过审讯,盗贼供出一个镶满黄金和宝石的名贵玉枕,是从辩机和尚的住处偷来的,查问玉枕来源,竟然是高阳公主赠送的定情信物。

《资治通鉴》记载“太宗怒,腰斩辩机,杀奴婢十馀人。”凭借《大唐西域记》和翻译佛经的成就,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的话,辩机和尚应该会成为一代高僧而不是一位淫僧。
没有人敢给辩机立传,正史也避而不谈,只有寥寥数笔。
高阳公主成为皇家最大丑闻,也是唐太宗最坑爹的女儿,但她没有因此事受到处罚,也没有因为惨死的辩机收敛,天下“作死女”的通病,就是一作再作,于是几年后的又一次“作死”而被唐高宗处死,还连累了房玄龄一家被清洗,此处放下不表,单说通奸事件对玄奘的影响。
和尚通奸皇室公主,在长安城影响极其恶劣,人们纷纷质疑僧侣的品行,影响人们对佛教的信任,破坏了玄奘和皇室的关系,作为辩机的师傅,他自然要承担教徒不严的责任。

此后,出于无奈,玄奘努力修复与皇室的关系,多次为皇室成员祈福,包括为武则天生子祈福。
同时辩机的去世,使玄奘缺少一名得力助手,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夜以继日的翻译佛经,这严重损耗了他的健康。
唐朝借助玄奘抑佛重道,晚年遭受致命一击。

佛门清苦,生活不易,玄奘认为自己有责任为僧侣争取生存空间。
公元655年,玄奘上表唐高宗,要求调整佛道名位,惹怒高宗。《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唐高宗回复:“佛道名位,先朝处分。”当天就拒绝了。
原来,唐朝的国教是道教。李渊颁布《沙汰佛道诏》记载:“浮惰之人,苟避徭役。”意思是:僧侣是懒惰的人,逃避徭役,对国家没有好处,命令还俗。
唐太宗也曾颁布《令道士在僧前诏》,直接划定佛道地位,明确佛教排位在道教之后。
但是,佛教在民间发展日渐崛起,有超越道教的趋势。玄奘归唐引起轰动一幕仍然令李唐皇族记忆犹新。

当初,唐太宗看中德高望重的玄奘,也是为了掌控佛教,防止佛教势力做大,给予什么待遇,修建何种规模的寺庙,这些都要皇族说了算。这才是玄奘的真正价值。
玄奘明白犯了李唐大忌,自己西行19年,没有吃透政策,高估了自己的贡献。
玄奘上表要求去嵩山少林寺静修,再次被驳回,并要求他以后不要再提。
朝廷的决定昭然若揭,玄奘年近60岁,连去一个理想寺院的自由都没有,这已经形同高等级软禁了。

玄奘决定避祸,求往陕北玉华寺翻译《大般若经》,这里是皇家的避暑之地,但远离了权利中心,从此专心翻译佛经。
三年后,玄奘62岁时,因为一次意外摔倒受伤,几日后,就悄然离世了。出殡那天,百万民众自发送葬。
一代高僧功成名就后,结局却如此悲凉,在近似幽禁的环境中生活了19年。
但是,他为中国佛教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一生所翻译的佛经多达一千多卷,其中,他所译的《心经》就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他《大唐西域记》更是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笔,为我国的历史增添了色彩。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