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盐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复制链接]
send2008 发表于 2023-9-28 08:31:1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月24日,日本福岛核污水排进大海的新闻消息再次引起了国人的愤怒,并在朋友圈对小日本进行了严厉的声讨!

同时又引发了不止一次出现过的社会现象,抢盐。

紧随其后段子也出来了:“日本核辐射已经开始影响我国,大家注意防范,首批辐射先辐射脑子,症状是抢盐。”

说真的,就在写段子这方面,尤其是国人自嘲的段子,谁要说有比中国的网友强的,我是不同意的。)
马上又跟上的是中盐集团的声明:食盐储备供应充足!

“一到紧急时刻”,官方的发声倒是很有必要。
但官方每次被这种啼笑皆非的事件搞得被迫发出声明,也有点令人哭笑不得。
网上随便搜一下,抢盐这种事情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至少发生过两三次。
有点“每临大事先抢盐”的感觉......
记忆中上一次抢盐的时候,官方也发表了同样的声明。
那就有点让人好奇了,到底是谁在抢盐?为什么一有点“风吹草动”就要抢盐?

就这次事件,如果按照「大海被污染了,盐是从海里提炼出来的,那盐是不是也就不能吃了?以后会不会可能要涨价,甚至可能还会成为稀缺物品了?」这个逻辑抢的话,好像就能说得通了?
但如果再细想一下,这种逻辑可能是个人认知受限的表现。
中盐集团的声明里已经提到,现在的食用盐不光有海盐,还有井盐、湖盐,且海盐占比也并不是很高。
盐是民生之根本。古代中国的历朝历代官方政府也都是将盐业控制在自己手里,不让个体染指(那个时候有盐商,但他们还是得需要拿到官方的批文才能经营倒卖)。
要相信,在这点上,国家层面的帷幄肯定远胜于个人的那点儿眼界。
试想,如果食盐真到了哄抢的地步,那社会将是到了一个什么局面?
不敢想啊。
古今好像都很少有听说食用盐遭到哄抢的现象。
可能会有的情况是,比如古代封建王朝时期的盐商从官府那里以低价拿到(批发)盐后再高价卖出去,导致很多人(家庭)会买到贵的盐(要么说古代的盐商有钱,能成为一个商业群体,毕竟人人都得吃盐)。
但现在不是古代了,也没有盐商这个中间商了,两块钱一袋的盐市面上随便买。
还有一种可能,抢盐的这些人他们可能并没有想太多,单纯的就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国际负面事件,就联想到了自己这个个体要囤点盐而已。囤点盐心里可能就不慌了?
有这样思想行为的人,我觉得应该还是老年人居多一些。
年龄越大的老人这种思维倾向可能越严重。或许与他们经历过之前的苦日子,或者是物资紧缺的时代有关。
就像在七八十年代的北京人都爱冬天囤大白菜(冬储大白菜)一样。即便是在白菜不贵也不紧缺的今天,好像依然不免有些老人还是爱冬天囤点大白菜。

不能否认,其实每代人因长大经历的时代环境不同,而导致在行为思考及个人品好上或多或少都受着时代环境的影响,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记。
但也并不代表说就要把“抢盐的这个帽子”扣在老年群体的头上。
以上论述也并非直接要与抢盐事件相提并论,我觉得两者之间有差异性,但感觉又有点殊途同归。
那么为什么在这样的一个太平盛世,会有抢盐这样的行为现象?
而且但凡一有点类似于相关的公共事件,无论是国际的还是国内的,不只是抢盐,类似的现象就会重复上演。
疫情期间大家疯狂抢购莲花清瘟。记得在疫情快要结束前后的有几天又疯狂抢购桃罐头,导致网上与超市都被席卷一空。诸如此类。
这种现象背后的个人行为的驱动力是什么?
如果抛开年龄群体不谈,(单纯就抢盐这样的事情,我还是宁愿相信年轻人参与的可能性还是小或者没有),那可能就要上升到认知层面。
认知决定着人的思考与判断的上限,思考判断决定着人的行为。
有意思的是,昨天在朋友圈重复刷到了很多人转发的同一句话:通过抢盐事件再次证明我国仍将会是诈骗集团的肥沃土壤。

一语双关了。直指最近网上比较热的话题「缅北诈骗」。
这句话说的有些直接,但好像又无法反驳。是真实的讽刺,也确实是因为是真实的存在。
如果要说抢盐群体与被诈骗的群体有没有直接的关联性或者重叠性,那可能就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论证,这不是本文想要表达的。
应该也不是朋友圈被多次转发的这句话想要表达的。
侧重点不是现象背后的群体画像上的差异,而是现象背后存在的原因与逻辑关系。
都知道,诈骗现象普遍存在国内已经很多年了。就好像同互联网技术迭代一样,诈骗团伙的技术、话术、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更新迭代。

国内警方虽然说是本着一直有一直打击的原则,但也是一直打击一直有。
且被骗的群体更为复杂多样,老年人依然是被骗子主要瞄准对象,但也有年轻人,包括高知人群。有点一网打尽的意思。

前些天,一个中科院的博士被骗到缅甸一年的新闻信息传遍网络。他每天在那边工作18个小时,工作内容就是每天跟人沟通聊天帮助诈骗团伙行骗。
看到这样的信息,常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中科院博士也能被骗?
还有,同样也是在前些天,网上“疯传”一张网络截图,内容是:坐标嘉兴,有个富婆网络上被骗2000W。再说一次,是2000W。那女子哽咽着对警察说了一句话震惊在场所有的人:“千万别告诉我老公,别把案情通报出去,这点钱我回娘家哭一下就有了......"

一个是中科院博士,一个是有钱人、富婆,可能还是个富二代。
两个人不能说是社会的上层人士,至少不是底层人群;一个是代表着高知,一个代表着高贵,按说怎么也应该比底层人的见识宽广一些吧,怎么就也能被骗?

尤其是在钱这种谨慎又谨慎,仔细再仔细的事情上。
诈骗这种情况应该是多重原因造成的。除了个人的“疏忽”之外,是不是还有其它的原因间接给诈骗团伙提供了存在的机会,比如被网友质疑的个人隐私信息是怎么泄漏的?
不知道,也不能乱说。
但回到防骗的“个人这最后一道防火墙”上来讲,如果防火墙坚固,没有补丁漏洞,理论上讲就没有病毒的可乘之机。

坚固个人防火墙的材料除外力之外,主要应该就是个人的认知判断能力了。
认知与判断的能力跟智力关系不大(只要不是真傻子)。

是在逐渐认识社会的过程中构建成的一套整体自我认知体系。这套体系可能与环境影响,知识储备,个人视野以及阶层都有关系。
同时我还认为这套认知体系应该是分两个层面:「浅层」认知与「深层」认知。

「浅层」认知偏狭隘、偏单个维度,偏教化;

「深层」认知偏主动,偏多个维度。
并不是说我们都没有认知,而是我们多数人的认知是建立在整体的环境影响与被教化的认知层面之上;

我们失去与欠缺的是看到接近真实的社会运转的一面的认知与判断能力。
网上还有两句段子:“上一句,抢盐的人好SB哦;下一句,有比你买A股SB吗?”
无言以对,又五味杂陈。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