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隆·马斯克(Elon Musk)是谁?

[复制链接]
yey321 发表于 2023-9-28 01:56:0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伊隆·马斯克(Elon Musk)是谁?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jik1756 发表于 2023-9-28 01:56:1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作为《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Elon Musk - 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 这本书的译者,我也冒个泡出来说两句。


首先我不是一个专业的译者,我在翻译这本书的时候是一名科技记者,在那之前我没有任何翻译书的经验。而我成为译者的原因也很有意思,请听我细细道来。

回到四年前,那时候我还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的一名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菜鸟记者。成为记者也是机缘巧合,由于在美国留学期间喜欢写博客,于是国内一些媒体找我约稿,后来一发不可收拾,毕业后没有像大部分同学一样留在美国做技术,而是回国在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商业杂志《中国企业家》做了一名科技记者。


作为一个菜鸟,我当时的工作就是编译一些硅谷的科技新闻,或者给当时的一些资深记者做一些边角料采访,我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可以写一篇封面报道。那时候我就是北京一个最不起眼的北漂,但我好像又跟大部分北漂不大一样,我用一半的工资去租房,还经常请朋友吃饭,每次到月末可怜的工资都所剩无几。可我一点都不担心,我一心想的是采访最牛逼的人,写最牛逼的故事。我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爬上我租的公寓楼只有六层楼高的天台,透过北京浓浓的雾霾,看着远处的灯火,仿佛世界就在我脚下。现在想来那是一种奇妙的感觉,一个一文不名的年轻人站在一个六层楼高黑洞洞的小角落里,却觉得世界在自己脚下,或许这就是年轻的力量吧。

在高手如云的杂志社,作为一个菜鸟我常常反思,我跟别人的优势在哪里。首先比起其他记者我英语好,其次虽然我不喜欢做工程师,但我却懂工程师的思维方式,这是大部分记者不具备的。于是在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之外,我经常偷偷研究我感兴趣的硅谷高科技公司,后来干脆给硅谷大佬写邮件,我知道他们都对中国市场感兴趣,肯定不会对来自中国的采访需求置若罔闻。我不知道他们的邮箱,我就猜(美国公司的工作邮箱常常是名或姓的排列组合加公司后缀),库克老师、佩奇老师、贝索斯老师都被我骚扰过,但可惜没有一个人回复过我。

我就是在那段时间注意到马斯克的——虽然他的公司不管是Tesla还是SpaceX都还没有做出让人信服的成绩,甚至是饱受质疑,但他充满想象力的的产品,以及特立独行狂妄自信的性格却完全符合硅谷创业者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我一直相信创新首先来源于自信,我至今依然记得留学时跟美国同学一起做项目的情景,他们的项目即使做得狗屎一样,也依然觉得自己是最棒的,不屑于跟别人比较;而中国学生由于缺乏自信,总是会下意识的模仿别人。于是美国即使狗屎遍地仍然是创新大国,而中国的天才们却互相抄袭统统烂在了地里。


2013年6月,特斯拉的新款车型Model S开始在北美热卖,并有传闻说要很快进入中国。于是主编何伊凡决定报道一下。当时我分配的任务是联系采访特斯拉中国区负责人,但多方联系却了无音讯。眼看采访就要搁浅,一个周六的早上,我无意间翻看马斯克的twitter账号,一条状态吸引了我。当时201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特斯拉有史以来第一次盈利,马斯克在twitter上写道:“我只是想说,谢谢我们的客户和投资者陪伴我们走过漫漫长夜,如果没有你们我们不会走到今天。” ——一家成立十年的公司第一次盈利,媒体已经把他捧上了天,但对于他来说却是十年漫漫长夜里的第一道曙光。


这时我突然想到了什么,我立刻打开邮箱开始写邮件,我写道:“马斯克先生,我们应该聊聊,那些中国当今最伟大的公司还在黑暗中挣扎时,往往是我们第一个把聚光灯打在他们身上——特斯拉不是要进入中国吗?现在轮到你了。” 照例我又猜了他的邮箱,并很快按下了发送键。


20分钟后,一条新邮件蹦进我的邮箱,我看到来自马斯克本人的一条更为简短有力的回复:“Ok” 。看到这条消息,我兴奋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很快马斯克的助手Mary Beth Brown (这本书很大篇幅提到了她)帮我敲定了一个采访时间。周一我很兴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何主编,他听到这个消息又惊又喜,他在我面前来回踱着步子,时而停下来看着我。我知道他心里想着什么。“恒星,还是你去吧。” 我强掩兴奋点了点头。临走前,他又叫住我:“不要搞砸了。” 至今我都很感激他给了我这个机会。


几天后我和杂志社摄影师史小兵老师坐了13个小时的飞机从北京飞到硅谷,马不停蹄驱车来到特斯拉位于弗里蒙特的巨型工厂,在他另一个助手带领下,穿过长长的生产线和办公区域,在一个用玻璃隔开的狭小会议室门口等候。十分钟后,会议室门打开,一群人鱼贯而出,最后面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走到我面前,伸出右手:“你好,我是埃隆。”


作为一个工作不到一年的菜鸟,在那间小会议室里,我克服内心的紧张和激动,故作镇静的和他聊了45分钟。采访结束后,他又带着我们去生产线上拍照。在生产线上,我们留下了下面这张合影。


之后他还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山地自行车——他平时就骑着它在诺大的工厂里转悠;以及他的工位——一张普通的桌子,和其它员工办公桌连成一片,但位于最靠近生产线的位置。他这样告诉我:“如果你想赢得战争,作为指挥官必须提剑冲在最前面,和你的士兵同甘共苦。”

当晚他还邀请我们参加了一个车主派对,我看见一辆白色的Model S驶入事先布置好的舞台,周围衣冠楚楚的宾客开始疯狂欢呼起来——车门打开,马斯克一身黑色夹克从车上下来,就像国王一样。


作为国内媒体首次对于特斯拉的全面独家报道,那篇文章上了杂志封面,我也开始在科技媒体界崭露头角。之后我受邀参与了央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在美国的拍摄工作;不久我又加入了新兴的科技媒体极客公园,并被派驻硅谷。


在那之后我又跟马斯克打过几次交道,一次是2014年4月,特斯拉正式进入中国,我和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第一时间邀请他来到极客公园演讲,这是他在中国的首次亮相;9月,我和张鹏又带着一群中国科技创业者去硅谷特斯拉的办公室拜会了他,这群人中包括了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一加手机创始人刘作虎和猎豹CEO傅盛。从这几次互访中,我看到了中美科技公司间的巨大合作潜力。


从几次交往中,我感觉到马斯克对于中国充满好奇和向往。作为五个孩子的父亲,有一次他非常详细询问了我中国的独生子女现象,并和快得出一个结论:“我认为中国应该鼓励每个家庭至少有两个孩子。”他非常认真的用手比划给我看 “现有人口结构有很大问题,这就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很容易垮掉的。” 一年后,中国政府正式放开了二胎政策。


再后来中信出版社的编辑找到我,希望由我来翻译阿什利·万斯的这本马斯克传记。我在之前没有过翻译书的经验,但我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我大概花了半年时间用业余时间完成了这本书的翻译。翻译过程中我遇到最大的挑战来自两方面,一是作者来自于南非,他的一些用词习惯在美国并不常见,我要琢磨半天加上Google的帮助才能知道确切意思;二是作者喜欢用长句,直译过来很难读,我需要把长句断成短句。“信达雅”是每个译者追求的境界,我不敢说我做得很好,但至少努力了。

说完了我的故事,我再来聊聊这本书。


首先,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单纯的商业书籍,它的受众并不局限于科技圈或者创投圈人士,尽管过去一年,它一直高居亚马逊商业书籍榜单的第一名,但同时它还是历史文化这一版单的前五名。其次,我想说这算不上我写的书,它是彭博著名记者阿什利·万斯花费四年时间写成的书。书出版以后很多朋友说想请我签名,我觉得并不合适而谢绝了。我只想做一个安静的译者。


但作为一个普通人,有幸和马斯克这样正在改变世界的人产生交集,我觉得自己很幸运。马斯克和他的公司对于商业上的意义甚至人类的贡献已经探讨很多了,我今天不妨来说说马斯克的冒险故事对于我们普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启迪。翻译完这本书以后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 经历是财富

很多人都问我,马斯克为什么能如此成功。常常不等我回答,他们会脱口而出,“他肯定是一个天才。”是的,马斯克当然是一个天才,但我做科技记者以来接触过的天才数不胜数,甚至比他聪明的人比比皆是。不同的是,我看到马斯克走的是一条最难的道路。他数次创业,每一次都足以让他功成名就衣食无忧,但他每次都会去选择一次更加艰险的道路,去挑战更大的风险以及经受更多的嘲笑;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能书中已经刻画的颇为深刻。是这一系列经历造就了今天的马斯克,也把他和其他天才拉开了差距。


我一直相信的是,不管是公司和还是产品,创始人的经历才是决定性因素。创始人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以及其塑造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会深深刻在产品里。马斯克出生在南非的上层阶级,但为了去美国,他在加拿大当了将近一年的锅炉工,“我必须穿上防护服,摇摇晃晃地穿过狭窄的通道。”(p44) 这一段描写很传神,很难想象有多少富二代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忍受这么长时间。而他的弟弟金巴尔认为成长在上世纪7,80年代的南非这一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塑造了他们对风险的看法,他们背着父母乘坐火车旅行,目睹了种族隔离下的苦难以及各种野蛮的行为,“这一系列疯狂的体验,改变了我对苦难的看法,我们很难接受长大后仅仅为了一份工作而活着,因为这很无趣。”(p36) 而大学里面学习物理的经历,让马斯克养成了一种特殊的思维习惯,如果你打算告诉马斯克某件事情没法办到,那你最好已经做足了功课并做好心理准备深入每一个技术环节,从最根本的原理出发解释为什么行不通。首席工程师贾维丹说,”他总是说,让最基本的物理原理说话。“(p262) 正是这些年轻时代的旅行和学习,造就了马斯克敢于冒险又充满理性的性格。

乔布斯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年轻时那段印度的修行,没有中年十余年的流放生涯,肯定不会有后来的苹果以及iPhone如此伟大的产品。”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 既是他的人生格言,也是他的人生写照。


前段时间,李宗盛有一个视频被刷屏了,里面一句话打动了我——“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


2. 冒险精神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的责编李穆老师取的书名“冒险人生”。对于很多中国年轻人来说,“冒险”这个词并不陌生,但也只是在电影或者小说里面体会过。在我们的文化里,冒险是带着贬义的,是应该尽量避免的。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而剑走偏锋逆其道而行只是匹夫之勇。


在硅谷这样一个精英荟萃的地方,我见到的大部分华人工程师们,相比其他国家的人们,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敢冒险”。国内教育环境所造就的单一上升通道决定了这个体制下培养的精英们厌恶风险,因为偏离轨道往往意味着前功尽弃,所以他们的目标永远是考最好的成绩,去最好的公司,赚最多的钱。。但现实世界不是学校,在单一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中国精英很容易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变得无所适从。你学最火的专业,可能毕业以后又变冷门了;你去股票最值钱的公司,可能到明年这家公司就自由落体般衰落了。这也决定了他们中间不可能出马斯克。

了解自己喜欢的并且愿意为此冒险我觉得才是正确的职业路径。SpaceX前三次发射都以失败告终,但2008年9月28日,猎鹰1号终于发射成功。五百人花费了六年时间把这件事情做成——比马斯克的原计划多了四年半。换做是别人早都放弃了,而马斯克在内忧外患(外有经济危机,内有员工质疑)硬扛了6年,“有很多人说我们不可能成功,事实上是很多很多人,但就算他们这样说,命运不会总和我们作对,第四次总该成功。(p185) 是对于太空探索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冒险精神让他坚持到了今天。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不敢冒险才是最大的风险。”扎克伯格的这句话我深有同感。这个标准也适用于评价一个CEO。不管在硅谷还是中国,评价科技公司CEO的好坏,公司短期的盈利状况都不应该是决定性因素,只有长期愿景和执行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库克即使让苹果坐拥2000亿美元现金,但他战略上的保守和产品上的懒惰,决定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CEO。

3. 国际视野

互联网正在迅速让世界变成一个村落,未来行业跨国界整合将在世界范围内快速进行。于是国际视野已经成为一种重要思维能力。


马斯克从小就具备一种异于常人的国际视野。“他从一开始就不单单只考虑南非的迫切需求,而是将全人类看作一个整体。。。。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孤僻而笨拙的南非男孩,怀着最大的诚意去追寻人类的集体启蒙,最后却成为美国最具冒险精神的实业家。(p25)


过去二十年的全球化浪潮,已经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从生活,习惯到审美越来越趋同,我们有理由相信好产品会越来越放之四海皆准的。随着中国人口增速减缓以及老龄化的到来,那些过去中国市场的霸主很可能会迅速遇到增长瓶颈,只有能够走出去,把产品卖到世界各地的中国公司才有未来。
而伴随着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的增长,中国人也有了越来越多走出去的机会,中国护照含金量越来越高,不管是出国旅游,留学甚至工作,都不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将要走出去的中国公司,加上已经走出去的中国年轻人,汇集起来将是一股强大的国际化力量。在我现在工作的地方,周围就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年轻人。

世界那么大,我们都应该去看看。

4. 火箭和理想


最后,我再说一个故事。马斯克的创业搭档,Tesla 联合创始人兼CTO 斯特劳贝尔(这本书也有很大篇幅提到了他) 曾经告诉我,他和马斯克都很喜欢一部叫做 October Sky 的电影。这个电影是由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中文译名叫做《火箭男孩》,说的是美国东部一个小镇上,人们世世代代以采矿为生,镇上居民生活的全部,就是每天低头关注着地下那漆黑的矿井。直到故事主人公——中学生 Homer,在十月的一天晚上,抬头望向夜空,第一次看见一颗人造卫星飞过天际。这一刻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开始梦想制造火箭探索太空。经过无数次失败和嘲笑,他在两年后依靠一枚两米高,可以飞 6 英里的火箭在全国科技竞赛中获奖。他因此获得大学奖学金,离开小镇上了大学。再后来,他成为了NASA的一名火箭工程师。


而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的人生轨迹跟马斯克是一样的。创新和探索永远伴随着勇气和超越。90 年前,火箭之父罗伯特·戈达德预言人类可以到达月球时,所有人都在嘲笑他。而如今,马斯克已经把目标锁定在了火星。不可否认,马斯克的Tesla和SpaceX 在未来都存在着极高的失败风险。但是他不会独行,即使失败,会有更多的人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进。


的确,这个世界大部分时候既残酷又无趣。好在有一些能够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东西——比如火箭,比如理想。

谢谢你,马斯克。
wuyou008 发表于 2023-9-28 01:56:1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刚读完朋友从台湾帮带回来的《Elon Musk》台译本《鋼鐵人馬斯克》,想简单写一写他。流水账就不提了,看百科就好:
伊隆·马斯克。我就写几个地方。

1.
我们印象中,马斯克是一个企业家,有很多钱,做了很多事。
事实上,他站在了风口浪尖,其实是他要完成自己过去设定的一些追求,所带来的附加效果。
在 10 岁的时候,他就有了第一台电脑,那还是 1980 年。读高中时,他已经开始对太阳能、无纸化银行、科幻小说和计算机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注意,这些兴趣未来都成了他的职业。
作为家境良好的南非白人,他其实完全可以选择享受生活。但他就凭着一腔热血,到了加拿大,后来是美国。
他在皇后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的时候,就认定了一件事情:「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和太空,是未来几年会发生重大变革的三个领域。」
后来他在这三个领域都颇有建树,甚至在某些行业,稳坐第一。

2.
我们看到的马斯克更像是管理者,但他当年也是程序员。他的第一桶金来自互联网公司 Zip2,是跟他亲弟弟一起创办的。他弟弟主外,他主内。开始时基本就跟我们见到的那些创业公司一样,在破旧的写字楼里办公,没日没夜地工作。
虽然这家公司我们大都没听说过,但仅四年时间,就从 0 做到了被 3.07 亿美金收购,放到现在都是件励志的故事,更不用说那还是 1999 年。
他拿到第一桶金以后,就决定要改变银行业,因为他认为这个行业太糟糕了。
中间故事暂且不提,他创办的公司 http://X.com 也发展迅速,很快就有 20 万的用户了。同时,也有竞争对手出现,刚刚提到的彼得·蒂尔与另一个合伙人麦克斯 · 拉夫琴创办了 Confinity。他们竞争的故事跟滴滴快的差不多,烧过一段时间的钱之后,决定合并。
合并后的品牌,就是大名鼎鼎的 Paypal。最初,马斯克还是 Paypal 的 CEO。
比乔布斯当年被赶出苹果还要狗血,马斯克管理下的公司效益不好,所以大家趁他要去度蜜月,迅速完成了权力交接,把 CEO 移交给了彼得·蒂尔。这被称为硅谷最臭名昭著的叛变故事之一。
后来 ebay 以 15 亿元收购了 Paypal,马斯克成为亿万富翁。

3.
马斯克的管理能力确实有些缺陷,他会经常不留情面骂人,也会特别有控制欲。
不过不得不说,马斯克的团队非常强大。他能集结一批特别有能力的人
有兴趣的可以搜下 Paypal 黑手党。他们被称为硅谷最有权势的男人,现在遍布在硅谷创投圈和 IT 公司中。这些人都是当年马斯克在 Paypal 的同事。
这张照片太酷,不得不贴:



每一个都是亿万富翁,也大都是程序员。谁说程序员不能酷的。(尽管在 2000 年,其中很多人被评为最差着装人士。)

4.
有了更多的钱,马斯克就开始着手实现童年的太空梦想了。
他先是跟像火星学会这样的非盈利组织接触,后来跟一群科学家和爱好者准备搞一些项目。后来他觉得应该再进一步,于是成立了「火星生命基金协会(Life to Mars Foundation)」,邀请了很多大牛加入,准备送一些动物上火星,成为「火星绿洲(Mars Oasis)」计划。
他找了很多关系,终于跟俄罗斯的大佬们见面,想要跟他们买几枚导弹用来发射。结果这些大佬很傲慢,给的价钱也贵,大家很不开心。
在回去的飞机上,随行有位航天界的大牛葛瑞芬,看到马斯克在认真敲键盘,心里纳闷。过了一会儿,马斯克把电脑端过来,给他讲了一句话:「我觉得咱们可以自己造火箭。」电脑里是他认真整理的火箭材料成本。葛瑞芬有点震惊,因为内容整理得很科学且详细。后来,马斯克就把小动物计划弃掉,几乎把所有的现金投入进新建的火箭公司 SpaceX。
对了,这位葛瑞芬,2005 年成为了美国航天局局长。所以你知道马斯克当时是真找到了专家。
后来的事情,可讲的很多,就不展开说了。SpaceX 的创业方式,跟硅谷互联网公司的方式差不太多,但在航天业和制造业都是颠覆性的。
所有人,包括程序员、工业设计师、工程师,全都在一个巨大的厂房里办公。扁平化管理,快速执行。他们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选择用创新的技术和方法解决(比如 3D 打印)。再加上整个火箭的材料绝大多数都是自己生产(大型航天公司的供应商可能会有上千个),最后节省后的成本,接近是竞争对手火箭成本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
厂房走廊里,摆着一个钢铁侠的模型。另外,《钢铁侠》的主角小罗伯特·唐尼真的来找过马斯克,而且在跟他的谈话中寻找扮演斯塔克的灵感。在《钢铁侠 2》里,马斯克还亲自客串。
他的另一家公司特斯拉其实并不是自己一手创建的,他是早期投资人及最大股东,在跟原来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有了矛盾使其离职后,成为了 CEO。
后来这两个公司便成了兄弟企业。火箭制造中的很多技术,还运用在了汽车中。

5.
特斯拉和 SpaceX 几乎在同一时期,遇到的严重的瓶颈,入不敷出。特斯拉无法出货,火箭还从来没有一次发射成功。马斯克在最困难的时候,都卖掉了很多私产,也不再使用他的私人飞机。
美国媒体界很多人在唱衰马斯克,认为他只是个梦想家和资本家,把别人的钱拿来给自己造玩具。「马斯克实现他的一小部分童年幻想是好的,但是他拒绝与现实妥协,那他的梦想就有被摧毁的风险。」
当年的特斯拉,被某媒体评为 2007 年最失败科技产品。
次年,马斯克还跟妻子离婚。同年,经济危机,火箭的第一次发射成功,也拯救不了 SpaceX 发不出工资的现状。各种压力随之而来。
2008 年,马斯克甚至准备做一个艰难的决定。他认为,两家公司至少要关闭一家,这样剩下的现金投入另一家,生存的几率还会高一些。
最后,他还是从逆境中活了下来。2008 年 12 月,航天局提供了 16 亿美元,作为 SpaceX 执行任务的经费(当时的局长、跟马斯克一起去过俄罗斯的葛瑞芬,还从中阻挠,没有成功,原因大家众说纷纭)。接下来两年,Model S 也面世,特斯拉一雪前耻,开始盈利。

6.
除了这些,马斯克还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成为了新能源公司太阳城的最大股东,二是发布了一项超级高铁 (Hyperloop)的科技计划。
前者为特斯拉提供了支持,后者则引起了政府注意。2014 年,奥巴马邀请马斯克会面,并且在美国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之间正式建造第一段超级高铁。
感情生活上,马斯克跟第一任妻子 2000 年结婚,2008 年离婚。2010 年,跟一位小自己 14 岁的明星茉莉结婚,两年后离婚,一年后又结婚,一年后又离婚...嗯。坊间传说他是个花花公子。不过看起来,他比乔布斯还是顾家的,前妻和儿女的生活费,也是不会赖账的。

7.
总的来说,马斯克是理想主义的代表,科幻到现实的践行者,以及天才型的极客。
你会看到有坚持童年梦想的,但只是空想,不去实践;你也会看到很多实践者,只是做很多理想状态下有情怀的实践,不符合商业逻辑,自然也难有成就。但马斯克既有心力坚持,又有能力实践,还懂得商业运作和管理公司,可以算是奇才。
他的故事简直可以编纂成鸡汤教科书,也能拍成传奇电影,符合那种「我小的时候想 XXX,于是长大了就去 XXX,结果他们都不认为我可以 XXX,但现在你看,我成了世界上最牛的 XXX」的励志套路。
Google 的创始人佩吉是马斯克的粉,2014 年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说,他更愿意把自己的钱留给像马斯克这样的创业家,而不是非营利组织或慈善组织。因为前者才关注未来。
马斯克的前同事、最近在中国很火的《从 0 到 1》的作者彼得·蒂尔也说过,现在科技界太让人失望了,我们想要会飞的汽车,却得到了 140 个字符( We wanted flying cars, instead we got 140 characters)。
所以马斯克不仅是实现童年梦想的偏执狂,还具有了承载人类未来这一形象。
相比扎克伯格最终让大家都可以在网上晒娃,移民火星、使用清洁能源、开上纯电动力的汽车、通过布局卫星让全人类用上互联网这些事情,在很多人看来,更有价值。

8.
最后,摘一些书里我觉得有趣的小段。

  • Facebook 的数据分析团队负责人 Jeff 跟作者说:「我们这一代人中最优秀的头脑,都在思考如何让人们点击广告,这太糟糕了。」
  • 马斯克小时候是书呆子,总被人欺负,有一次他们把他打晕过去,鼻子打坏。所以马斯克做过整形手术。
  • 他在加拿大有机会读滑铁卢大学,但最后还是选择了皇后大学。因为「那里有更多美女」。
  • 马斯克特别喜欢电子游戏。12 岁,他就设计了一个有 167 行源代码的电脑游戏。他还经常拉室友玩游戏,把室友的女朋友晾在隔壁一个小时。毕业时,他想到,「我非常喜欢电子游戏,但如果我做出非常棒的电子游戏,对这世界能有多大的影响?」于是他放弃了这条路。
  • 马斯克在卖掉 Zip2 之后,买了一台麦拉伦跑车,到处跟朋友炫耀,并且每天日常都开它出门(随便停在路边)。有一次,他跟朋友一起见投资人,突然兴起,说「看这个!」然后急转方向盘,结果车子打滑撞上了路基,车窗和轮胎都粉碎,车身也损毁。他转头跟朋友说:「这事儿好玩的是,这辆车没保险。」
  • 2001 年初,马斯克到巴西和南非休假,返回加州后疟疾发作,差点死掉。后来他说:「这是我学到的教训:休假会害死你。」
  • SpaceX 的火箭叫做猎鹰,是为了纪念星球大战里的「千年隼(Millennium Falcon)」,也就是千年猎鹰。他们的引擎叫做灰背隼(Merlin)和茶隼(Kestrel)。
  • 有时候,马斯克半夜接到电话,发火的时候老婆在旁边,他就小声骂。另外一边,工程师们只好挤在扩音器旁边,听他训斥。
  • 为了调戏航天局,SpaceX 把制造的载人飞船天龙号的系统叫做 CUCU,念起来像「咕咕」。所以航天局的官员们开会讨论时,就不得不发出这种中二的声音。
  • 马斯克发现很多人用缩写,影响效率,所以大发雷霆,发送全体邮件,通知大家不允许自己发明缩写。非要使用的话,要找他批准。这项规定被 SpaceX 的人成为 ASS Rule (狗屁规则)。
  • 大家都知道,特斯拉已公布的两个型号是 Model S 和 Model X。但马斯克有恶趣味,想要接下来做 Model E,这样就集齐了 SEX 这个词。福特公司的 CEO 表示强烈反对,因为他们也在用 Model 这个品牌。后来,特斯拉又注册了 Model Y 的商标,福特跟马斯克电话确认说:「你们决定不用 E 了是吗?」马斯克说:「不是啊。组合成 SEXY 多好。」
  • 作者结合很多人的意见,评价马斯克是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的合体版。原文是「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的基因改造私生子」,口味真重啊。


就是这样。希望能帮到你。
mapeng 发表于 2023-9-28 01:56:5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好好回答这个问题。Elon Musk一直是我的偶像,主要原因是他的项目多样化以及每个项目都在改变着我们人类生活的世界。当然,Elon长得也很帅!(插播一句:Elon 读音为 伊郎,不是 埃隆 )


言归正传,他创业的公司包括:Zip2, X.com, Paypal, SpaceX, Tesla, SolarCity, Hyperloop。对于一般人来说,如果能创立上面的任何一家公司,肯定都是无比自豪的事情,而Elon参与并主导了以上所列公司的创立。Elon Musk 涉及的领域包括:

  • 汽车
  • 太空技术
  • 太阳能
  • 电池等储能技术
  • 卫星
  • 快速轨道交通
  • 外星球殖民 etc (°ο°)
我反正是惊呆了。于是我接下来将先介绍他的身世,创立公司的来龙去脉,最后则是介绍我最为着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Elon Musk这么猛?是如何做到跨学科快速学习的?他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是什么?”

Elon Musk 的前世今生
Elon的自传有很多,还有两本书专门阐述细节,所以我这里讲一个精简版

首先,Elon Musk 全家都很猛。他的外祖父和母亲做过很多让人难以做到的事情,也特别富有冒险精神,所以这使得 Elon Musk 在童年就受到各种熏陶。
1971年,Elon Musk 出生在南非;父母都是白人,母亲是加拿大国籍,从小受到典型的西方教育,并不是像大家想的“出生在非洲”。
1981年,他接触到计算机(10岁):
Commodore VIC-20 ,开始自学编程。12岁的时候,自己做的游戏 Blastar 被一个杂志社以 500刀 购买。
1989年,Elon 移居加拿大,在
Queen's University in
Kingston, Ontario 攻读本科学位。
1992年,转学到美国的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enn)  ,中文名叫 宾夕法尼亚大学;此学校在美国东岸的 Philly 市(费城),与  
Brown 布朗,
Columbia 哥伦比亚,
Cornell 康奈尔,
Dartmouth 达特茅斯,
Harvard 哈佛,
Princeton 普林斯顿,
Yale 耶鲁 并称 Ivy League(常春藤“萌”校)。美国大学里的学院都有一个具体的名字(基本上是以捐钱最多的人命名),比如 CMU 的商学院叫 Tepper business school,MIT 的商学院叫  Sloan 斯隆商学院,而 宾大 的商学院叫 Wharton,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沃顿商学院。
1995年,Elon拿到 物理学 和 经济学 的本科双学位,并来到 Stanford 攻读应用物理的 PhD 博士。但是仅仅过了两天,他便着迷于硅谷的互联网和创业文化,于是申请退学正式工作和创业。
1995年,Elon Musk 想去当时最牛逼的互联网公司 Netscape(有 Marc Andreeseen 创立)求职,但是悲剧了。于是和自己的兄弟 Kimbal 创立了 Zip2。Zip2做的东西比较像大众点评。
1999年,Zip2被 Compaq 康柏 以 三亿美元 收购,Elon 个人入账 2000万刀。Elon 接着杀入在线支付领域,创立公司 http://X.com。后来发现另外一家公司和他们的业务非常类似,尝试合并。这家公司叫 Confinity,由 Peter Thiel 和 Max Levchin 创立。注意:这里的 Peter Theil 就是大名鼎鼎的 《Zero to One》 的作者。合并后公司取名 Paypal,同时 Paypal Mafia  牛人帮开始初具雏形。Elon Musk 是 Paypal 最大股东兼CEO。但是牛人和牛人们的合作很多时候是不顺利的,2000年底,在Elon外出休假度蜜月之时,“反动派”们在公司内推选 Peter Thiel 当CEO,替换掉了Elon。Elon 很反感他们的做法,但是选择以大局为主,选择慢慢淡出公司的管理事物。
2002年,Ebay以15亿刀收购了Paypal,Elon依然是Paypal最大股东,选择套现卷款 1.8亿美元(税后)走人。此时Elon年仅31岁,绝对是早年成名30一朵花高帅富。他开始疯狂钻研火箭技术,因为从小他就着迷外太空探索,现在是一个绝好的timing来真正开始这一切了。
2002年下半年,Elon物色到很不错的火箭专家;他们自身也厌倦于NASA这种政府机构的缓慢节奏和官僚制度,一拍即合一同出来创业:SpaceX诞生。 SpaceX先是着眼于廉价的火箭发射技术,让发射火箭也可回收重复使用。最终目标是殖民火星(牛逼!现实版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2004年,Space X正在技术攻坚之时,Elon个人投资开办 Tesla,做电动汽车。Elon不理会什么叫“创业者要专注”,也用实际行动反驳了这一点。Elon坚信电动汽车是汽车业的未来,而自己是这个格局转变的推进人。Tesla的策略分为三步走:
a)超高性能酷炫但是受众小的电动跑车 Tesla Roadster
b)高性能的中等汽车 Tesla Model S 和 SUV Model X
c)大众化的经济型电动汽车 Tesla Model 3
2006年,他的亲戚创立 SolarCity,用太阳能来解决美国普通家庭的能源问题。Musk给了兄弟的公司最初的投资,成为SolarCity最大的股东。
2008年,SpaceX终于造出火箭,试射了三次,可惜在到达轨道前皆爆炸。相当于放了三枚高级冲天炮+二踢脚!SpaceX的资金只够支持最后试射两次。同期的 Tesla 也是一坨屎,Roadster迟迟没有发布,一些blogger戏称Tesle将是2007科技公司中的最大失败。同年, Elon 八年的婚姻宣布失败。2008年对于Elon Musk是最为黑暗的一年,同期经济危机席卷整个美国。Elon Musk 称其在最为痛苦的时刻,“睡着觉也在哭”:因为醒来的时候,发现整个枕头是湿的。这里借用他在 Ask me anything 里的一句话:“if you're going through the hell, keep going.”(来自丘吉尔)
2008年下半年,一切开始好转。SpaceX的第四次发射成功,火箭完美地把东西送入轨道。NASA说:“Fuck it,let's give this guy a try!”,遂与 SpaceX 签订了12亿美元的合同。之后 SpaceX 的20余次发射皆成功(除了今年上个月的发射爆炸),且具备能力将飞行器发布到指定轨道并在使用完后将其返回。SpaceX 成为继 美俄中 之后的第四个可以发射和回收航天飞行器的组织。稍微不同的地方是,前面三者是国家,而 SpaceX 只是个公司。由此可见,Elon Musk 帅到掉渣,SpaceX 帅可敌国。
2012年:Tesla Model S 取得了最大成功,Tesla的股票飙升。同期,SolarCity上市,市值一度成为 60亿 美元的公司。
2015年3月:Hyperloop 开始测试轨道。一个全新的公共交通方式开始成为现实;而政府一直讨论的 “旧金山-洛杉矶”高铁,在争论了10年后不了了之。
2015年7月,Tesla宣布开发一款新的Roadster;Tesla Model X的发布也临近。SolarCity发布新产品 PowerWall。Elon Musk 的身价升至129亿美元。

接下来是我更加关心的问题,为什么 Elon Musk 这么猛? 他如何跨学科学习的?他的思维模式是怎样的?
1. 他极度勤奋且酷爱学习
在看他的自传里,很多时候描述就是:他每天都在思考和阅读,经常几个小时就可以读完一本书,然后挑里面的关键内容再花一天时间精读;
2. 他创业的方向一直是他从小热爱的东西
这很重要但是容易被大家忽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做感兴趣的事情才是可以坚持一生的事情。不管是火箭,外太空旅行还是可再生能源,这些都是 Elon Musk 在孩提时期就很着迷的事情,另外更加重要的是,它们对整个人类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可能我们没有这么好的机遇或者本钱去做改变人类命运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学会去追求自己儿时一直喜欢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兴趣和自己的工作相结合,亦或是出来做自己喜欢的创业项目。
3. 他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在TED的采访中,他坦言自己最赞同的思维模式是 “First principle thinking”。 “First principle thinking” 的详细解释和如何运用我会在另外的问题专门回答。简单说来,First principle thinking 就是从事物最基本的公理为出发点来进行推导的思维方式。其对立的方法是 Analogy(类推法),简单说来就是别人或者其他事物如何如何,所以我也要如何如何。
举例说明:“现在我有1万刀的现金想投资股票,我应该买什么股票?”
Analogy :“别人家之前买了这几支股票,赚了不少,或者我旁边有个股票大神也买了这几个股票,赚了,所以我也准备买这几个股票。”
First principle thinking:“首先去弄明白股票的原理,看清股票涨跌的本质,然后分析公司的背后价值,接着根据自己的需求,看自己是想长久投价值,然后在A股市场利用趋势捞一波。当然也有可能,在分析过程中发现股票市场的风险大小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范围,从而放弃投资股票。转而杀入债市或者定期投资等。”
从上面可以看出几点:First principle thinking 对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要求很高,同时分析问题的过程冗长;类推法则很方便,直接O(1)出解,只是并不知其所以然,并且缺乏对本质问题的理解。这两种思维模式的选取是一个辩证的问题:在大部分的问题上可以采用 Analogy,节约时间。但是对于重要的可能决定自己命运轨迹的问题,则采用 first principle thinking(比如创业 方向?模式?,长期投资等)。
最后, 如何像 Elon Musk 一样厉害呢? 做好的上面的三点 + N小时的“精深练习”。推荐一篇最近看到的文章,说努力的重要性:
http://zhuanlan.zhihu.com/kungfucharlie/20129091 (生活规律 + 专注 + 坚持)
这些点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都很难。所以,共勉。

--- END ---
专栏:
http://zhuanlan.zhihu.com/qinchao公众号: qc_empire
- Do have the faith in what you love
小川8433651 发表于 2023-9-28 01:57:1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受读者喜爱的Waitbutwhy微信号已经上线啦
本文版权归http://Waitbutwhy.com.cn和http://waitbutwhy.com所有。如需转载或刊登请邮件haotian@waitbutwhy.com.cn联系,否则一律视为未授权。

几个月前,我接到了一通电话:



















Elon Musk,对于那些不了解的人,是世界上最激进的人。




在这篇文章里,我会给大家讲一讲他是如何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亿万富翁,甚至真实生活中的钢铁侠的,但是首先,我想通过Richard Branson的一段话来介绍他:

之前那些怀疑论者说的不可能实现的事情,Elon都已经完成了。记得90年代的时候,我们电话购物还需要给别人说自己的信用卡号码么?Elon设想出了一个叫做PayPal的东西。他的特斯拉汽车公司,还有SolarCity公司,已经把清洁的可持续能源变成了大家可以享用的现实。他的SpaceX计划,也已经重新开张准备探索宇宙。Elon做的事情有点自相矛盾,一方面他在努力改善地球的环境,另一方面他也在造宇宙飞船来帮我们逃离地球。
所以,这个电话并不是我意想之中的。
几天之后,我穿着睡裤,像个疯子一样在房间里踱步,一边和Elon打电话。我们讨论了特斯拉,SpaceX,汽车,太空船,还有太阳能产业。然后他告诉我,他觉得人们可能对他做的这些事情有些不了解。他提议,如果这些话题我有兴趣写几个帖子的话,我可以到加州来,然后和他坐下来面对面多谈一谈。




对我来说,这个项目是我迄今为止最不用犹豫的事情了。并不仅仅是因为Elon Musk本人,也因为我已经在其他两个未来准备发表的课题上花了不少时间调研:

-“电动汽车 vs 混合动力汽车 vs 燃油汽车,面对特斯拉,可持续能源”
-“spacex,musk 火星?? 怎么学习造火箭??”
我已经有了写这些文章的愿望,和我写人工智能的原因一样——我知道这些问题在未来都是极为重要的,而且我对这些话题都一知半解。而Musk却在这两方面发起了新的革命。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本来打算写一个关于徒手发射闪电的文章,然后有一天蓝蓝的宙斯蹦出来,问你是不是想和他聊聊这个问题。
所以这件事就开始。我的计划是到加州来,参观特斯拉和SpaceX工厂,和一些厂里的工程师见面,然后和Musk坐下来聊很长的一段时间。想想都激动!
但是这些计划的第一步是我的恐慌——我需要和这些世界级的工程师和火箭科学家坐下来侃侃而谈,但是基本啥都不懂。看来是时候该恶补了。
Elon Musk这个家伙难搞的地方,就在于他同时涉足了一下这些产业:

  • 汽车
  • 太空
  • 太阳能
  • 能源储存
  • 卫星
  • 高速陆地交通
  • 还有,呃,向其他星球扩张
相比起来,问宙斯问题显得不那么令人紧张了。
所以,我在去西海岸之前的两星期时间里读读读,然后清楚地发现这个话题需要好几篇文章才能搞定。内容实在是多。
在之后的几篇文章里,我们会深入讨论Musk的公司和产业,但是在今天的帖子中,让我们讨论一下这个家伙到底是谁,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Elon Musk的诞生
注意:五月十九号有一个关于Musk的传记上市,作者是Ashlee Vance。我设法拿到了一个提前的版本,并且参考了很多中间的内容才写了以下的东西。我会尽量保持简洁,但是如果你想要完整的版本,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他的自传。
Musk1971年生于南非。他的童年并不是非常给力——家庭生活比较糟糕,在学校也不怎么合群。但是,和你读过的那些传记一样,他从很早就是一个自学狂人。他的兄弟Kimbal说Elon经常每天读书10个小时。刚开始是科幻小说,后来是非科幻类的。四年级的时候,他经常沉浸在大英百科全书中不可自拔。
在你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你需要知道,Musk觉得人就像电脑一样,不是比喻,他真的这么认为。一个人的硬件是这个人的身体和大脑,人的软件是他思考的的方式,他的价值观,他的习惯,他的性格。而在Musk看来,学习只是“下载新信息和算法到你的大脑”这么简单。所以他对于普通课堂的不爽,主要是因为坐在课堂听老师唧唧歪歪“下载速度太慢”,所以直到今天,他大部分的知识都是自学得到的。
他在九岁的时候有了阅读之外的第二爱好,也就是他的新电脑“Commodore VIC-20”。这电脑有5Kb的内存,预装了一个学习期6个月的“教你学编程”。九岁的Elon三天就碾压了这个渣渣教程,并且自己编写了一个叫做Blastar的游戏。虽然他告诉我“这个游戏是小意思,比Flappy Bird强一点了。”但是1983年,这个游戏被电脑杂志以$500的价格买下了(相当于今天的7200人民币),对于一个12岁的小子真是不错。
Musk从来都不觉得和南非有什么感情,他不怎么喜欢那种天天打马球的南非荷兰白人文化,而且这个国家对创业的人简直是噩梦。他看到了硅谷那篇沃土,于是在17岁的时候,永远地离开了南非。最开始他到了加拿大,因为他的妈妈是加拿大人所以移民容易一些,接着几年后趁着大学转学到滨州大学的机会,跑到了美国。
大学里他想了想自己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问了自己这么一个问题:“什么会最大程度影响人类的未来?”他想出了五件事情:“互联网;可持续能源;太空探索,尤其是永久移民;人工智能;编辑人类基因。”
他对后两个对于人类的贡献是福是祸有点虚,但是对于前三个很乐观,但是自己又觉得不会涉足星球扩张,所以就选择了剩下的:互联网和可持续能源。
他决定选择可持续能源开搞。在读完大学之后,他在斯坦福拿到了有关高性能电容器的博士学位,这个项目研究的是创造更加高效的取代现有电池的能源储存方案。他知道这个方向是可持续能源的未来,并且能够帮助加速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但是博士开学刚刚两天,他就开始害怕自己被时代遗弃。为啥?因为当时是1995年,他“无法看着互联网发展,无动于衷”。所以他退学开始在互联网方面发展。
他的第一个动作是打算在1995年互联网巨头“网景”找了工作。当时他的计划是“不请自来地走进网景的大厅,然后尴尬地站在那里,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话,最后讪讪地离开。”
这次失败的就业经历,导致Musk和自己的兄弟Kimbal(跟随Musk来到了美国),开设了自己的公司——Zip2。Zip2的性质像是大众点评和百度地图的结合体,但是远在这两个东西产生之前。他的目标,是让各大商业集团意识到,单纯把自己的信息放到产品黄页中马上就会过时,只有在线公司目录才能解救他们。两兄弟当时穷得叮当响,睡在办公室,在教堂里蹭澡堂洗澡。而Elon作为主要的程序员,无时无刻都坐在屏幕前工作。1995年的时候很难说服商家互联网的重要性,很多人告诉他们,在网上做广告是“他们听过的最蠢的事情”。但是,他们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这时刚好赶上了互联网爆炸的热潮,互联网公司都被抢来抢去,于是1999年的时候,康柏公司以3.07亿美元收购了Zip2公司。当时27岁的Musk,分到了2200万美元。
和未来的发展形势一样,他创业结束之后就立刻投身到另一场创业之中,而且项目更新,更困难,更复杂。如果他参考了其他“互联网创业大佬退休计划”,赚了这么多钱之后他应该从此衣食无忧,过上了幸福的天使投资人的生活,或者如果你有点野心,就再去融资创办公司。但是他并不打算循规蹈矩,而把自己7成的钱投入了自己的新主意——一个野心勃勃地网上银行计划——完全取代支票,存款账户,经纪人——叫做http://X.com。现在看起来这个主意并不怎么疯狂,但是当时一个互联网创业公司希望和传统大银行竞争,是一件闻所未闻的事情。
在http://X.com诞生的那一栋楼里面,也诞生了另一家由Peter Thiel和Max Levchin创办的叫做Confinity的互联网金融公司。http://X.com的一项服务就是便捷的网络转账,不久之后Confinity就也开发了这个功能。两家公司都开始发现互联网转账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开始了疯狂地竞赛。最后,两家公司觉得还不如直接合并来得方便,于是就诞生了今天众所周知的PayPal。(嘀嘀打车快的打车即视感)
这次合并导致了各种公司内部的纷争——当时Musk身边都是Peter Theil这样现在互联网大佬一般的人物——虽然公司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办公室里面却不大太平。矛盾一直酝酿到2000年底,当时Musk出去一边度蜜月一边集资,公司里面Musk反对派策反了他,并且拥护Theil为新的CEO。但是Musk对这件事的心态是相当的好,直到今天,他都表示虽然自己不同意这个决策,但是能够体谅那些人这么做的原因。他在公司保留了一个高层的位置,继续为公司做贡献,并且在2002年PayPal被eBay以15亿美元收购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Musk作为公司最大的股东,拿着1.8亿美元(税后)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公司大门。
如果Musk对于平常生活有一本计划书,那么在2002年他31岁富得流油这个时刻,他彻底把这本计划书扔到火堆里烧了个净。
他之后13年做的事情,我们会在之后的几个帖子详细的探索。现在给大家讲一个简短版本的:
2002年PayPal被收购之前,Musk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有关火箭技术的书,那年年底,他拿1亿美元创立了有史以来最毫无理智最丧心病狂的公司:一个叫做SpaceX的火箭公司,创立的目的就是革“太空旅行”的命,计划在下个世纪让至少100万人移民到火星,让人类成为一个多星球种族。
嗯哼~
然后在2004年,随着这个项目继续发展,他打算开始多线作战,于是创立了新的有史以来最毫无理智最丧心病狂的公司:一个叫做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公司,创立的目的就是革“全世界汽车产业”的命,加速电动汽车的到来,为了让人类用可持续能源朝着未来飞进。Musk也是一个人创立了这个公司,砸了7000万美元,即使最后一家成功地汽车创业公司是1925年的克莱斯克,即使从来没有人创立过电动汽车的公司。
然后,Musk在2006年完成了三杀,投资1000万美元和他们的表兄创立了另一家公司,叫做SolarCity,目标是革“能源产业”的命,创造大型的太阳能板装置分配系统,让数以百万记的人用上太阳能,显著地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并且最终“加速可持续能源的大规模实用”。
如果你在PayPal被收购之后的四年观察一下Musk的行为,你会觉得这真是一场悲剧:一个脑子短路的亿万富翁,异想天开地创造了一些不可能的项目,想方设法挥霍自己的财产。
2008年,刚才的那场悲剧似乎开始上演了,和人们的预测丝毫不差。SpaceX搞懂了如何造火箭,只不过是会爆炸的火箭——它已经尝试了三次火箭发射,三次进入轨道之前全部都炸了。为了引进投资和新的合约,SpaceX需要向世界展示他们能够真正造一个可用的火箭,但是Musk说他们的钱只够造最后一个火箭了,如果这个也失败了,那么SpaceX计划就会搁浅。
与此同时,在加州湾区的特斯拉也是举步维艰。他们还没能够给市场交付他们的第一辆汽车“Tesla Roadster”,这让公司的面子很挂不住。硅谷的八卦博客Walleywag写文说特斯拉是2007年最失败的创业公司。不巧当时全球金融危机,汽车产业也遭受了重创,这对于初创而且没有成果的公司更是灾难,特斯拉快没钱了。
在这两场产业崩盘的构成中,Musk手中最稳定的就算是他那八年的婚姻了,如果你把“悲惨离婚”算作稳定的话。
一片黑暗。
但是事情是这样的-Musk不傻,他也没有创造出糟糕的公司。他创造除了非常,非常棒的公司。只不过制造出一个可靠的火箭真的是无比的艰难,电动汽车创业公司也是一样,而且因为没人愿意在萧条期间给这看起来野心过大似乎要失败的公司投钱,Musk需要靠自己的资金。PayPal让他很有钱,但是没有有钱到可以养两个公司很久。没有外界的资金,SpaceX和特斯拉的起飞线已经很短了。所以并不是特斯拉和SpaceX很糟糕,而是他们需要时间成功,而时间已经不多了。
而那时,在最绝望的时刻,所有事情都好了起来。
首先,2008年9月,SpaceX发射了他们的第四发火箭——如果失败就是他们最后的一发火箭——成功了,完美地成功了。
所以这对于NASA已经完全足够了,他们说“去他的,我们给这个Musk家伙一个机会吧。”并且豪赌一番,给了Musk16亿美元的经费来进行之后的12次给NASA的发射。他们的机会又延长了,SpaceX得救了。
之后的几天,2008年的圣诞夜,当Musk已经差不多从投资人那里搜刮了所有能够维持特斯拉运转的油水之后,特斯拉的投资人勉强同意了。起飞跑道就这么被延长了。五个月后,随着戴姆勒的500万美元投资,事情开始有了转机。特斯拉得救了。
2008年只是Musk之后路上磕磕绊绊的一小部分,但是紧接着的七年时间却是Musk和他的公司惊天动地的成功。
在SpaceX失败的三次发射之后,他们已经连续成功发射了20次。NASA现在已经是SpaceX的常客了。而且因为SpaceX公司能够以有史以来最低的价格把物品运上太空,他们招揽了NASA以外的更多投资人。在这20次发射中,诞生了很多商业火箭的第一次——世界上实现载人航天的机构,只有四家,分别是:美国,俄罗斯,中国,还有SpaceX。SpaceX现在正在试验新的载人航天飞船,而且他们也在试验能够一次运送100人到火星的更大的火箭。最近SpaceX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20亿美元。
而特斯拉的Model S汽车则一炮走红,以99%的用户满意率和5.4/5的安全系数碾压了汽车市场。他们现在距离生产真正的搅局汽车——价格便宜的Model 3越来越近,公司的市值接近300亿美元。最近他们通过在内华达州的Gigafactory翻倍了全世界锂离子电池的产量,也让他们成为了全世界最强的电池公司。
而2012年上市的SolarCity,有了大概60亿的市场估价,也已经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太阳能板安装商。他们现在正在水牛城建造美国最大的太阳能板制造厂,并且很很可能和特斯拉一起开发新的家庭电源储存系统,Powerwall。
在仅仅几年之后,当新的工厂完全开张时,Musk的三个公司就会雇佣超过3万人。在经历了2008年几近破产,并且告诉他的朋友他和妻子需要”搬到岳父母的地下室里”这些不幸之后,Musk现在的净值达到了129亿美元。
这些都让Musk成为了一个传奇。在他的电动汽车创业期间在全世界范围内部署了超级充电站,Musk因为这个被人们比作那些卓有远见的像是亨利福特和洛克菲勒等企业家。SpaceX创新的工作也把Musk提到了和Howard Hughes(美国著名航天工程家)的高度,有些人甚至因为他在多学科方面的贡献和爱迪生相提并论。或许因为他能够用客户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的东西扰乱古老而停滞的产业作乐能力,他经常被比作的人是乔布斯。有些人相信他会创造一个自己的名人类别并且名垂青史。科技作家,Musk传记的写手,Ashlee Vance说,Musk正在创造“一个可能比Hughes或者乔布斯都意义重大的产业。他把航天科技以及汽车工业,这些美国似乎已经放弃了的产业,重铸成了全新的神奇的东西。”
运营TED的Chris Anderson,把Musk称为“世界上现存最伟大的企业家”。其他人有时候会把Musk比作“真实生活中的钢铁侠”,也不是没有原因的:Jon Favreau在拍摄《钢铁侠》电影之前会把小罗伯特汤尼送到Musk在SpaceX的工厂里和他聊天,让他能够吸取Musk的气质。Musk甚至还上过《辛普森一家》。而这个人就是我在屋子里穿着睡裤来回踱步,一边聊天的家伙。


电话里,他说的很明白自己不希望我来给他做广告,他只想让我帮忙解释一下他周围的这些公司都在干什么,还有为什么电动汽车,可持续能源,航空科技对这个世界这么重要。
他觉得那些花时间来写他本人的作家很无聊——他觉得自己涉足的这些产业都这么至关重要,每当别人那他的个人事迹说话的时候,他宁愿那个人讨论一下化石燃料供给或者电池的先进性再或者多星球殖民。
所以我觉得第一篇的这个题目,“Elon Musk,世界上最激进的人”,肯定会让他不爽。
但是我有我的原因。对我的来说,这个帖子系列有两个值得探索的点:
1)理解为什么Elon Musk在做他在做的事情。他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在最紧迫的方面给人类开拓更好的未来。我想要深入探索这些方面,和他为什么对这些事情如此关心。
2)理解为什么Elon Musk能够做他在做的事情。每一代人中,只有少数能够大幅改变我们的世界,而这些人值得我们的研究。他们和其他人做事情的方式都不一样——我觉得我们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东西。
所以我这次到加州有两个目标,第一是努力搞懂Musk和他手下这一群工程师都在狂热地做些什么,还有为什么这些事情很重要,第二就是努力明白他如何成为这么有能力的人。
参观工厂   

特斯拉工厂(加州北部)和SpaceX工厂(加州南部)除了都很大很丧病之外,还有很多共同点。
两个工厂都干净明亮,在耀眼的太阳光之下涂满了白色的漆,还有超级高的屋顶。说是工厂,但是感觉更像是两个实验室。两个地方的蓝领技工和白领工程师都被故意放在同一个房间里工作,这样便于直接讨论和获得反馈——Musk觉得那些设计机器的人应该就呆在机器旁边。虽然传统工厂白领不喜欢,传统办公室蓝领也觉得不方便,这种未来化的实验室看起来让两边都很满意。两个工厂基本都没有封闭的办公室,所有人都在开放暴露的环境中和其他人一起工作。
当我在特斯拉工厂旁边停下车之后,我首先被它的体型吓到了——后来我在网上查了一下,一点都不惊讶这个工厂是世界上占地面积第二大的建筑。

这个工厂之前是由丰田和通用汽车两个公司共有的,之后2010年被卖给了特斯拉。我们早晨就开始了对整个工厂的游览——基本是一片蠢萌造车机器人的红色海洋。




还有其他很酷的事情,比如有很大的一部分工厂只是负责制造汽车电池,还有一个房间里2万磅重的铝卷被冲压焊接成我们所知的特斯拉汽车。




这个价值5000万美元的巨大冲压机,可以以4500吨的压力来冲压金属(这个压力等于2500辆汽车叠起来)。



特斯拉工厂现在正在尽力突破之前年产3万辆汽车到5万辆,也就是大概每周1000辆的产量。看起来他们生产汽车的速度是极快的,作为参考,当时丰田也是每周1000辆。
我也有机会去特斯拉的设计工作室参观(不允许拍照)。这里就是设计师在电脑上起草汽车设计图的地方,然后隔壁全都是一比一的粘土汽车模型。一个现实大小的即将上市的Model 3汽车的模型周围战满了专业人员,用小工具一点点地在一些细节处切削。而且这里也有可以即时打印汽车设计的3D打印机,这样子设计师就可以直接拿着打印出来的模型观察各个角度是什么样子。未来感十足。
第二天我去参观了SpaceX工厂,看起来甚至还要酷炫。但是整个建筑里面到处都是先进的火箭科技,根据政府规定属于“武器技术”,当然我这种随便一个写博客的肯定不能拍照的。
不过,参观之后,我有机会坐下来和几个来自两个公司的高级工程师设计师讨论一下。他们说自己是这个领域毫无疑问的前沿专家,然后我说我最近自己才搞懂如果全世界人都住在一起房子需要多大,然后我们就开始讨论啦。我询问了他们的工作,关于公司作为一个新产业的想法,然后我问了他们和Elon的关系以及给他工作是什么感觉。毫无例外的,他们都非常友善的人,每个人都聪明的离谱,但是一点都不装逼。Musk说了他在雇人的时候有严格的“不要贱人”的政策,我从这次小招待会就可以看得出来确实是有效的。
所以Musk作为老板是什么样子?
让我们先看看网络上的人怎么说,Quora(知乎就是中国版本的Quora)上面有一个关于这个的问题:“给Elon Musk打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排第一的答案是来自前SpaceX雇员,他描述了第三次发射失败之后的场景,对于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多年心血的员工,这次失败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她讲当时Elon从控制中心站出来,然后给全部员工讲了一场热血沸腾的演说。对于Elon“无尽的智慧”,她说,“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跟他上刀山下火海的,那是我见过的领导力的最佳诠释。”
在这个答案之后就是另外来自一个匿名的SpaceX工程师的答案。他是这么描述Elon的工作的:
“你总可以辨别出那些刚和Elon开过会的人,全是被击败的表情。你无论做了多少工作,都不要指望这靠着这点获得赞美,就算你每周80小时的工时都不行。”
在网上和Vance的书中读到的Musk,都表现出了两派鲜明的不同态度。他对员工严格的要求让一些人觉得值得敬爱,却让另外一群人感到愤怒和苦涩,甚至有时候,你能够听到同一个人说出这么两种不同的观点。在刚才的过于热情的答案之后有一些评论,“和他工作并不舒服,因为他从来对自己不满意,所以你也不能期望他对你会满意。工作的挑战就在于,他是个工作机器,我们不是。”后来这个评论者也发表了一些中性的评论,说考虑到他手中课题的庞大,他还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这是一个“我很喜欢工作的很棒的公司。”
在我和Musk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交谈过程中也听到了类似的故事。他们告诉我:“Elon经常想知道‘为什么我们进展不能再快点?’他经常想让公司更大更好更快”,而同样一个人一会告诉我Musk在处理离职员工的时候是多么公平和体贴。
同样一个人,一会告诉我他经历了很多无眠的夜晚,但是呆在这里却很开心,希望自己永远不用离开。
一个高层领导这么描述和Musk的交流:“每个对话风险都很高,因为他不但很有自己的观点,而且可以在很多问题上都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或者大量的知识储备,所以和他聊天就像是在走钢丝,尤其是当你发现自己在技术问题上和他有分歧的时候。”同样地这个领导也在其他公司工作过,把Musk称为“我见过的最脚踏实地的亿万富翁”。
现在我慢慢开始明白这两边的观点不同,这种邪教一般的崇拜和虽然充满怨恨但是依然愿意上刀山下火海的心甘情愿,归根结底是来自对Musk的尊重。所有为Musk工作的人,无论对他的管理方式怎么想,都对他有一股无比的尊重——无论是对他的智力,还是工作态度,对他的胆识,对他任务的沉重,对那些让其他工作都黯然失色的任务。
很多和我谈过的人也谈及了他们对Musk气节的敬佩。他的气节的一个表现方面就是他对事情的坚持。他在采访中的论段从来都不改变,甚至很多年都用之前的原话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场景,他都直抒胸臆——一个和Musk很接近的员工告诉我,在一场会议或者商业谈判之后,他问Musk心里是从什么角度考虑的,而Musk的回答一向很无聊:“我刚才说的就是我的想法。”
有些和我谈过的人都说到了Musk对真实和准确的偏执。他对那些关于自己信息准确度的批评都持欢迎态度,但是如果有被媒体报道不属实,他经常hold不住自己和媒体大吵一架并且纠正他们的错误。他非常讨厌那种半吊子学术论据,比如“某项研究称”,或者“科学表示”,而且他拒绝为特斯拉做广告。虽然其他创业公司对广告从来都没有这样的态度,但是他把广告看成撒谎和操控消费者。
所以对于Musk暴君一般的领导,员工的反应并没有那么强烈,因为就算他是一个暴君,他并不是一个伪君子。那些每周在压力下工作80小时的员工看到自己的CEO工作100小时,也都没什么苦水可以吐了。
说道CEO,让我们去和他一起吃个汉堡什么的。
我和Elon的午餐
刚开始是这样的:


















在经过了大约7分钟的这样对话之后,我终于问出了我的第一个问题,一个半打圆场的问题,问他对最近SpaceX的发射感觉如何。结果就是他直接喷出了一大堆词,比如:超音速,稀薄,浓密,马赫1,马赫3,马赫4,马赫5,真空,区域,推进器,氮气,氦气,质量,动量,弹道,反冲。在他说话的时候,我基本已经陷入昏迷了。听他说完了之后我就不敢再问下一个问题了,生怕刚才我昏迷的时候他已经解释过了我要问的问题。
我最后还是重拾一个成年人的对话能力,之后我们的对话演变成了一场两小时的很有趣很引人入胜的讨论。这个人在很多话题上都有很深刻的见解。就光是在这次午餐中,我们的话题就囊括了电动车,气候变化,人工智能,费米佯谬,意识,循环使用火箭,殖民火星,在火星上创造大气,基因工程,他的小孩,人口减少,物理学对比工程学,爱迪生对比特斯拉,太阳能,碳排放税,公司的定义,空间曲率传送以及为什么这个做不到,血液中的纳米机器人以及为什么这个你也做不到。伽利略,莎士比亚,美国国父,亨利福特,牛顿,卫星,还有冰河世纪。
具体的谈话内容我之后的帖子会详细说,但是现在有几点有趣的值得注意:
- 他是一个又高又壮的人,这点在照片里不大看得出来。
- 他点了一个大汉堡,然后两三口就在15秒内吞掉了这个汉堡。我从未见过吃得这么快的人。
- 他对人工智能非常非常担忧。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引用了他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就像“在召唤恶魔”,他是这么说的。但是我并不知道他具体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他把人工智能列为他最担心的三件事情之一,另外两个是可再生能源,还有成为多星球种族,也就是特斯拉和SpaceX做的事情。Musk是一个聪明的老家伙,而且对人工智能的了解很深入。他这样的担忧让我十分害怕。
- 费米佯谬也让他很担忧。在我之前的帖子里,我把对费米佯谬的看法分为两类,一种是觉得因为某种大过滤器而没有高级生命,另一种觉得有很多高级生命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我们看不到他们而已。Musk不确定应该选哪一方面,但是他很担心有一个潜在的大过滤器就在我们的前方。他觉得这个费米佯谬简直没有道理,随着时间的推进也越来越让人担心。“如果我们是特例,我们最好赶快扩张到多星球,因为如果文明的道路很崎岖,我们应该尽早就开始尽力保证我们的已经不大的生存利率能够变大一些。”这时候我又一次为他的担忧感到了害怕。
- 一个我和他有分歧的问题就是意识的本质。我觉得意识是一个连续的谱,但是Musk觉得意识是一个有或者没有的事情,并不存在什么比我们高很多不能理解的意识。
- 我和他说了一段时间关于基因编辑的问题。他觉得那些通过基因编码抗衰老的理论不买账,因为他觉得人类有一个所谓的保质期,一旦过了所有的方面都开始慢慢停机,这是不能通过什么单一的修补改变的。他解释说:“整个系统都在崩溃,你找不到一个90岁的人,就比如跑的很快但是眼睛视力很好。整个系统都在关闭。为了能够真正的改变我们需要替换所有的细胞才能搞定。”如果换一个人我可能会就耸耸肩不置可否,但是这可是Musk大人,我该做些什么对吧?
:恩...但是这件事至少足够重要值得我们尝试一下么?你觉得你未来会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么?
Elon:事实上所有的基因学家都已经同意不改变人类的基因组,所以你要打的是一场道德仗而不是科技仗。
:你打过很多仗了,你也能够自立门户开始战斗。你把那些对改变人类DNA有兴趣的基因学家招致麾下,造一个实验室,你就可以改变一切。
Elon:你知道,我把这个叫做“希特勒问题”。希特勒满心都想着创造最优种族,还有基因纯洁,你怎么避免别人这么对你定性?我不知道。
:我觉得并不是不可能啊。你之前说过,亨利福特经常寻找绕过障碍物的办法,而你也经常这么做,你总是能找到解决方案。而且我举得这个课题的重要程度不逊于你的其他课题,通过某种方式,绕过了道德问题,这是一场值得打的仗。
Elon:我的意思是,我觉得确实有…为了根本解决很多问题,我们需要重新编码人的DNA,这是唯一解决问题的方式。
:而且内心深处,DNA只是一个物质材料罢了。
Elon:[点头,并且眼神迷离地看着我的旁边]对,是软件的问题。
评论:
1)虽然他已经做了很多很多事情,但是能够压迫Elon Musk去承担又一个无比艰深的挑战,并且对他没有开始做表现的有点失望真是非常好玩。
2)而且我虽然什么都不懂,但是轻描淡写地说道德问题“不是个问题”并且说这并不是不可能,也是很有意思。因为这些事情之后都是他要考虑的,不是我的问题啦。
3)我觉得我已经成功地种下了种子。如果Musk15年之后成功地开始编辑人类的基因组,然后我们的寿命延长到了250年,你欠我一杯酒喝。
剩下的东西我们下一篇文章继续讨论,现在呢,让我给你看一张Musk带着拖延症的慌乱怪合影的照片。




深受读者喜爱的Waitbutwhy微信号已经上线啦,扫描上面公众号,立即关注我们。
本文版权归http://Waitbutwhy.com.cn和http://Waitbutwhy.com所有。如需转载或刊登请邮件haotian@waitbutwhy.com.cn联系,否则一律视为未授权。
yhc8325 发表于 2023-9-28 01:57:4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Musk是一个传奇。  
他是技术天才。设计了一个全球最大的支付系统Paypal,一款豪华电动跑车Tesla Roadster,一系列可重用的运载火箭Falcon。更恐怖的是,后两者几乎是同时面世。  
他是商业天才。在互联网之初,先投身当时最赚钱的两大行业:出版业和电子支付。在世纪之初,又进入了航空、电子汽车和新能源。设计了病毒营销策略(给每个新用户和其介绍人10美刀)让Paypal得以疯狂成长。这种策略已经被广泛应用:Linode、Gmail、Dropbox……  
他是创业天才。先后在个领域创办四家影响巨大的企业。电子支付Paypal、(民间)航空技术SpaceX、电子汽车Tesla Motors、新能源SolarCity。  
他是天生赌徒。几乎无视任何风险。世纪之初,大家都在憧憬未来(试回想当时的电视节目)。所有人都在吹嘘太空技术和新能源。但是鉴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没人敢真正行动。Musk一看怒了:没人是吧?老子来!结果就是“将自己口袋里的1亿美元投给了 SpaceX”。后来公司实在撑不住了,他又义无反顾地把剩下的老本70万美刀又投了。
最后,他是一个梦想家。当人家问他为什么进入太空技术行业时,他说他要通过太空技术让人类永恒地生活于宇宙。人们常常把他和Steve Jobs放在一起比较,因为他们都拥有近乎超能力的Reality distortion field:说服别人相信自己那海市蜃楼般遥不可及的梦想。在我看来,一百年后大家会记住Musk而遗忘Jobs。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