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成功?

[复制链接]
eking 发表于 2023-9-28 01:59:0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1971年6月28日出生于南非,拥有加拿大和美国双重国籍,企业家、工程师、慈善家。本科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获经济学和物理学双学位。
现任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CEO兼CTO、特斯拉公司CEO、太阳城公司董事会主席。
2012年5月31日,马斯克SpaceX公司“龙”太空舱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后返回地球,开启了太空运载的私人运营时代。
2013年,特斯拉汽车CEO马斯克荣登《财富》杂志年度商业人物榜首
2018年2月7日,领导SpaceX实现私企火箭顺利折返、海上火箭回收等壮举
2018年4月,获《时代周刊》2018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荣誉。
2019年3月,埃隆·马斯克以223亿美元财富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40位。
2019年9月,埃隆·马斯克被评为全球科技业最鼓舞人心的领导者,榜单排名第一。
2019年10月,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位列第23名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xiaohyy 发表于 2023-9-28 01:59:2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半个月之前,拥有143万粉丝的大V Lex Fridman与马斯克进行了一场长达2小时31分47秒的深度对话,从SpaceX的载人飞船、猛禽火箭、殖民火星,一口气聊到特斯拉面临的自动驾驶工程难题,机器人,以及马斯克知名的第一性思考原则(参见我此前的这篇文章)

对话中的马斯克也非常活跃、真诚。见面伊始,他直接对着麦克风又唱又抖,搞得跟明星录播现场一样。虽然歌唱得确实难听,但好在马斯克在面对78个问题时知无不言,金句、调侃与粗口齐出。对话里也包括大量马斯克的真知灼见、反常操作、以及技术细节:
1、何时登陆火星?最早5年,最晚10年后。
2、往返一趟火星多少钱?1万亿美元。
3、何时实现L4级的FSD?2022年就有希望。
4、特斯拉自动驾驶软件中神经网络数量不断增加,基础代码正在快速减少,让自动驾驶越来越近。
5、SpaceX造火箭时找不到合适的材料就自己造了几种合金……
总而言之,这两个半小时的对话信息量很足,也非常精彩,是了解马斯克的一个重要窗口。以下是对这场视频对话实录的摘要编译,为符合中文阅读略有删改。



Lex Fridman与马斯克

Lex Fridman:2020年5月,SpaceX的载人火箭进入太空轨道,被许多人视为人类太空探索新时代的第一步。这些人类太空飞行对我和数百万人来说是希望的灯塔,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的世界一直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之一。我们看到分裂、恐惧、愤世嫉俗和共同人性的丧失,就在最需要的时候,所以感谢你给了世界希望和对未来兴奋的理由。
马斯克:哦,谢谢你这么说。我确实想这么做。人类显然有很多问题,而且你知道,人们有时会做坏事,但我爱这个群体。我认为我们应该确保我们所做的一切,能够让我们可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一个令人兴奋的未来,去最大化人类幸福。
Lex Fridman:我想问一下“载人龙飞船”的飞行任务(Crew dragon dem-2),这是Space X的第一次载人飞行,你在发射前感觉如何?你当时害怕吗?你在想什么?
马斯克:是的,当时我内心确实非常紧张。我们显然不能在任何方面让他们失望,所以压力极大。我相信在飞船发射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想到它成功的概率是多少。
我们绞尽脑汁去想能够提升成功概率的方法,但我们已经竭尽所能了,NASA也是。我们已经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了,所以我们继续往前推进并发射那艘飞船。我并不信仰宗教,但是我还是跪下为那次任务做了祈祷。



SpaceX首次太空飞行的四名航天员

Lex Fridman:所以大部分人其实不知道Inspiration 4 Mission是全球首次的商业飞行任务,也是“普通人”的首次太空旅行。
马斯克:是的,过去3、40年内,人类离地球最远的飞行应该是航天飞机维修哈勃望远镜任务和1972年阿波罗号的登月任务。这其实有点令人费解,当然这两次任务确实很酷。作为人类,我们希望可以继续做得更好,达到更高的境界。
我个人认为,如果阿波罗号标志着人类的最高水平,那将是非常悲惨的。人类登上月球是我们曾经达到的水平,但现在已经过去了49年,我们还没有进行过第二次登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技术已经达到顶峰?所以我认为我们必须再次登陆月球,在那里建立一个科学基地,就像南极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科学基地一样。



阿波罗号登月

我认为这一切都是相关联的,所以这就是我认为的下一件大事——建造一个基地,然后把人类送上火星,建立火星文明。
Lex Fridman:你觉得21世纪值得被人铭记的时刻有哪些?对我个人而言,其中的一个时刻可能就是Inspiration 4 Mission,它或许会作为人类在新太空探索时代的早期尝试被铭记。
马斯克:关于这次飞行,我想也许有些人知道,但更多的人都不知道。其实这就像,我实际上是SpaceX的首席工程师,我在所有的工程设计项目上都签了字,因此如果任何设备有任何问题,本质上都是我的错。所以我实际上脑子里想的都是工程设计。
所以一般人看到火箭可能会说:“这个航天器或火箭看起来很酷!”,但我就会像一个读数机一样,一直在说有哪些风险,哪些问题。
Lex Fridman:正如你所说,当你看到火箭的时候,你会列出风险清单。同时,你也说过星际飞船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挑战。那么,以同样的方式让你列出一个星舰风险清单,并且如果能完美地解决其中一件工程问题,那么这个问题会是什么?也许是效率、引擎、不同部件的重量、各种事物交织复杂性甚至是星舰的着陆有关。
马斯克:都不是,目前最需要花费时间的不是发动机的设计,而是发动机的生产。我经常说原型设计很简单,困难之处在于把它们生产出来,我们已经设计出了最先进的火箭发动机。
目前最好的火箭发动机可能是RD-180或RD-170,基本上是俄罗斯的双燃烧室、双喷嘴发动机。而我认为一个发动机成功与否在于它是否能把飞船送入轨道,而我们的发动机还没有把星舰送入轨道,但实际上其性能要比俄罗斯的RD系列发动机更好。



Starship火箭推进器

Lex Fridman:你知道有很多人,包括许多专家、记者和一般的公众,都对可重复使用的火箭表示怀疑。而你自己认为这是可能的,虽然成功比较困难,但你还是全身心地投入,作为一名工程师、团队的一份子去负责推进这个项目,将其完成。你的力量来源是什么?

马斯克:我只是知道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对我来说,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应该继续做下去,否则就会失败。而我也不需要什么力量来源。
Lex Fridman:所以放弃不是你的性格?
马斯克:放弃这两个字不在我的字典里,管他乐观还是悲观,都滚蛋,干就完了!
Lex Fridman:你能不能试着描述下你思考问题的方式?比如不同的工程和设计问题?是否有一个系统的过程?你已经说过了思考的第一原则,但是否有一个过程?
马斯克:物理学是基础,其他都是建议。我见过很多违反法律的人,但还没有见过可以违反物理学的人。如果是技术问题,你只需要确保自己没有违反物理学。另外,第一原则是分析,我认为分析可以应用于任何生活中所出现的事情。实际上,我们可以把一些事情归结为最基本的原则。物理学有些基础知识,比如说能量守恒定律,如果你违反了物理学,这件事就不可能完成。另一个方法是在极限中思考问题,如果你在思考一件事情的同时,把它扩展到一个非常大的范畴或一个非常小的范畴,事情会发生什么变化?
Lex Fridman:在火箭的制造中也是如此?
马斯克:是的,以制造为例,我认为这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问题。就像我说的,把一个先进的技术产品量产,比设计这款产品更难。假设你想弄清楚为什么这个零件或产品很贵?是因为我们在做一些蠢事吗?还是因为我们的产量太低?所以你想,如果每年的产量是一百万台呢?那还贵吗?这就是我的激进之处,把事情考虑到极限。如果一年一百万台还是很贵,那么数量就不是你的东西贵的原因,根本问题出在设计上。
Lex Fridman:然后你就可以专注于降低设计的复杂性。
马斯克:是的,这样一来必须改变设计,改变零部件,从根本解决价格问题。这在火箭领域很常见,因为产量相对较低,所以一个常见的借口是:“火箭价格很昂贵,是因为我们产量低。如果(我们)是在汽车或消费电子领域,成本就不会这么高了。”
我心里想的是,如果现在每年生产一百万支火箭,那火箭单价还会这么贵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规模经济就不是问题了。
Lex Fridman:下面我们来谈谈火星,你之前提到了,在月球上建一个科学基地,进行一些研究,这对科学界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但其实真正的飞跃,在这个看似不可能的类别中——让人类登陆火星。你觉得SpaceX未来多久会把人类送上火星?

马斯克:最早是五年后,最晚是10年后。



Starship设想的外星基地

Lex Fridman:决定因素是什么?你觉得是由工程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吗?还是说工程因素并不是瓶颈问题?
马斯克:根本上来说还是星舰的设计,Starship星舰是有史以来最复杂的先进火箭,我不知道决定因素是什么,或许是星舰的规模等类似的因素吧。
星舰很大,先前的飞船同我们的星舰相比,不是一个重量水平。因此星舰的基本优化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每吨的入轨成本,并最终减少到登陆火星表面的成本。优化成本似乎是一个商业目标,但它实际上是需要优化的东西。登陆火星表面的每吨成本是固定的,之后我们可以在那里再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城市。除此之外,我们所能做的就微乎其微了。
现在去火星的往返成本大约是1万亿美元,但有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去火星的船票。其实要把人送上火星也不是不可能,但我们想要的不仅是登陆火星在上面树立旗帜留下脚印,然后和登陆月球一样,半个世纪都不回去一次。我们想在火星定居,长久地生存在那儿,我认为人类需要成为一个多星球定居的物种。
Lex Fridman:核威胁、疫情以及各种风险会给我们一些动力。
马斯克:我的意思是,文明可能会因人口崩溃而消失,或是因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消失。
这些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我认为人类的未来在很大概率上是好的。但是每个世纪都有1%的可能会让一个文明终结,斯蒂芬·霍金也有类似的预言。
他很大概率是对的。我们应该把人类看作是一个多星球居住的物种,就像给生命买保险一样。
我们把植物和生物送上火星,给这个星球注入生命,让它成为第二个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它们仅凭自己无法前往火星,如果SpaceX不把人类带上火星,那么等到太阳膨胀使地球无法居住的时候,人类就会灭绝。



Starship设想的火星基地

Lex Fridman:你考虑过把火星地球化的成本吗?比如一些实际的建造事宜?你现在是否专注于建设登陆火星的飞船?
马斯克:当然考虑过。但是首先要解决如何到达火星这件事,如果连火星都去不了,那再讨论其他事情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我现在所思考的就是要降低到达火星的成本。目前,平均每吨重量到达火星的成本在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3.8亿元)左右,这些成本不仅包括制造火箭、发射,还包括隔热、导航系统、太空通信以及着陆系统。因此,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3.8亿元)只是粗略估计。但这显然有些昂贵,而且无法创造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文明,所以我们需要把成本至少缩减一千倍。
Lex Fridman:把登陆成本控制在每吨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38万元)?
马斯克:是的,理想情况下每吨的登陆成本要远低于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38万元)。但除此之外,还有在火星上建立一座自给自足的城市成本。这一部分是关键,如果因为一些原因,地球不再向火星发送飞船,这里(火星)的人类也应该能生存下去。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只要缺少一个关键部分,那么这就不算一个自给自足的城市。就像一个人如果在海上远行,除了维生素C之外,他什么都有,但他知道没有维生素C早晚都会死去。所以我们要让火星的城市拥有自我维持的能力,我不确定在我的有生之年是否能够看到这一景象,但我喜欢能看到这个城市能够建立的可能。
你在火箭的推进方面,有多少创新?能把(火箭)推进的效率提升10倍吗?你在物理学中找到可以使发动机效率得到明显改善的方法了吗?
马斯克:正如我所说的,火箭技术真正的梦想,是建立一个完全和快速可重复使用的轨道系统。而猎鹰9号是唯一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在SpaceX的视频中你能看到,火箭能够返回并且成功着陆,同时我们成功回收了火箭整流罩的前锥体,但是我们没有成功回收上半段。
这意味着我们在建造上半段火箭时会把成本控至最低。猎鹰9号是一种两级火箭,可以看作是两架飞机,一架大的和一架小的,大飞机成功收回,而小飞机则没有。不过上半段火箭的成本也很高,至少在1000万美元(约为6372万元人民币)左右。



SpaceX猎鹰9号

试想一下,如果你有一架飞机或一辆汽车,你每次开车都要买一辆新车,那会很贵。但如果你给汽车加油或充电,这样就把你的出行成本降低了1000倍,这个道理在火箭领域也一样适用。
众所周知,制造火箭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所以如果我不能重复利用火箭的话,那么我可以舍弃一些构造,哪怕是重要的部分,看看是不是能达成我想要的目标,结果证明是可以的。所以理论上星舰也可以计算每次发射的成本,比如在100万美元(约为638万元人民币)到200万美元(约为1274万元人民币)之间,然后单次发射可以运载超过100吨的补给。虽然现在这么看有些疯狂。
Lex Fridman:你曾经说过,SpaceX会把一块狗狗币放到月球上,你曾经也说过狗狗币是人民的货币,那么你是否认为狗狗币是火星的官方货币或是未来的货币?
马斯克:我认为火星本身要拥有与地球不同的货币,因为两个星球距离太远,无法实现货币的同步流通。
Lex Fridman:所以火星必须有一个独立的货币体系?
马斯克:是的,因为火星离地球的距离大概是20光分(光子在一分钟内行走的距离)左右,也许更远,所以两个星球之间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步。
我不知道未来火星是否会有加密货币,但应该会产生一种火星本地化的货币。
Lex Fridman:火星上的人决定货币的形式?
马斯克:完全正确,火星的未来应该由火星人决定。我认为加密货币本身很有趣,它可以减少数据库中的错误——也就是我们所称之为货币的东西。
我是Paypal创始人之一,所以在货币的实际应用中有着相当深刻的理解。现在已经2021年了,银行业仍然还在购买大型机器,运行古老的COBOL代码。
美联储的设备可能比银行的还要老,他们的设备是一个笨重的老式COBOL主机。除此之外,政府拥有货币数据库的编辑权限,他们利用这些编辑权限来获得更多的货币,这就增加了数据库中的错误——也就是金钱。所以我认为应该通过信息理论的角度来看待金钱。
可以把整个经济系统看作是一个互联网连接,有带宽、时延抖动和丢包这些网络通信中经常会出现的错误。因此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思考货币,然后从信息理论的角度想究竟什么样的系统能使经济运行得最好。
加密货币其实是一种尝试,以减少政府稀释货币供应量所造成的税收影响。
Lex Fridman:你觉得加密货币是21世纪人们做交易、储存财富的新方式吗?
马斯克:钱只是一种数据,而人们往往会认为金钱本身就有力量,其实这是错误的,金钱本身并没有力量。
在思考过程中加入物理学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是一个亿万富翁,却被困在一个热带岛屿上,那么你的钱实际上并没有价值。因为孤岛上没有资源分配,钱则是资源分配的数据库。除了你自己,岛上没有任何资源可以分配,所以钱是无用的。
所以我们可以把货币看作是一个跨时空的资源分配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或数据系统应该以什么形式出现,才能发挥最大效果呢?目前比特币存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交易量非常有限,交易确认延迟过长。
从这个问题的角度来看,比特币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加密货币,我不否认它本身存在一定作用,比特币可能有助于解决货币数据库问题的一个方面——即财富的储存或相对义务的核算——但它作为一种日常货币没有用处。
虽然狗狗币是因一个玩笑而诞生的,但我仍然认为它有很多优点。它的交易量比比特币高很多,现在如果你想做一笔比特币交易,那么这笔交易的价格非常高。
比特币诞生在2008年,当时的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么先进,当时比特币的交易可能能与当时的网速同步。但现在是2021年,再过10年,这个(交易)速度会低的离谱。
而且我认为货币的数量应该呈线性增长,如果一种货币过于紧缩,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升值,那么人们就不愿意把这种货币花掉。
Lex Fridman:在自动驾驶发展的5~6年中,你对自动驾驶有哪些见解?
马斯克:一开始,我就知道让汽车自动驾驶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但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比我想象的还要困难。要让车辆自动驾驶的基础就是重现人类的驾驶方式——人类眼睛感知并用神经网络处理信息,最终完成驾驶行为。
而特斯拉的FSD软件就是这样设计的,基本上是利用视觉算法和神经网络做到自动驾驶。因此,为了部署FSD,我们需要将视觉算法和神经网络以数字的形式重建起来,摄像头有性能上的提升,同时神经网络在芯片之中。很明显,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并且,这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我不相信还有其他解决方案。
Lex Fridman:你认为在整个问题中,什么才是最困难的部分?
马斯克:最困难的应该是建立一个准确的向量空间,因为需要太多的软件,以及大量的代码。摄像头感知图像之后形成数字信号,需要将数字信号映射到向量空间中,最终可以识别汽车、人、车道线、曲线和红绿灯等等。一旦建立起了准确的向量空间,控制车辆就会变得像玩游戏一样简单,就像是玩GTA、赛博朋克等游戏一样。建立准确的向量空间虽然很难,但并不是不可逾越的。



特斯拉车主实测FSD

Lex Fridman:是的,人类自身的感知系统将光子映射到头脑中的向量空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
马斯克:其实现在你的大脑正在处理大量的数据,为你呈现了一副非常清晰的图像。就好像我们环顾四周时,你会看到五彩缤纷的颜色,但实际上这些颜色是你眼睛的视锥细胞传递给大脑的。这种细胞能接受光刺激,能将光能转换为神经冲动,故亦称光感受器。
你的眼睛会给看到的东西“上色”。但你并没有意识到这个过程。你的大脑在对眼睛的视觉信号进行大量的后期处理。这很不可思议,但其实人的大脑在处理一些数据的时候,也会忘记一些事情,所以记忆力也许是人类大脑最薄弱的地方。我们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大脑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会遗忘,所以最后它最后处理完的信息其实要比大脑接受的信息要少。
因此,你的大脑在试图创建一个向量空间,当你在开车的时候,可以思考下你的大脑在有意识地想什么。
特斯拉的汽车用摄像头来充当眼睛,完成自动驾驶。这和人类开车的方式一样,人的眼睛就相当于两个摄像头。虽然开车时用视力观察周围的环境方式不错,但人们会分心,思考一些东西、发短信、吵架或是调电台。
人在往前后左右观察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刷新大脑的向量空间,大脑试图提炼出相关的向量空间,这些空间基本上是固定位置的和正在移动的物体,然后大脑把这些内容编辑成最少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是你开车时的必要信息。
Lex Fridman:对计算机视觉来说,识别移动的物体,比如这个物体被一棵树遮挡后又重新出现,这种连贯的追踪是非常难的。
马斯克:这就是我们正在做事情——“客体永久性”,这有点像人类的神经网, 当一个人从幼儿阶段长大时,有一个提升自我认知的时间点,机器也是如此。
如果你把玩具或其他东西藏在背后,然后再拿出来给一个婴儿看,对那个婴儿来说,每次你把东西拿出来,这个东西都是第一次出现的,对婴儿们来说都是新事物。他/她们可以整天玩藏猫猫。但之后,婴儿长大获得了“客体永久性”,他们意识到这个东西其实一直都存在,并没有消失,只是被人藏在身后了。



特斯拉车身上的八个摄像头汇集成三维的“向量空间”

Lex Fridman:回顾过去的6年,同时面向未来,基于你目前的理解,你认为解决FSD这个问题难度如何?你认为特斯拉汽车在什么时候会达到L4级的FSD?
马斯克:我认为自动驾驶看上去非常有可能,可能会在2022年实现。
Lex Fridman:你说特斯拉机器人将会在工厂有作用。我认为人形机器人对所有机器人爱好者来说都是难以置信的。我认为类人机器人、双足机器人所展示的优雅运动真是太酷了。我们已经谈论了比较类似的所有想法,其中一些你已经谈到过了的如特斯拉FSD其实只是另一种机器人问题。
我非常关心人类和机器人的互动能够展示出了如此人性化的一面,你认为机器人应该在工厂内工作?还是说在任何一个地方比如家里,成为朋友或者助理之类的?



特斯拉机器人的参数设定

斯克:我认为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这并不完全符合特斯拉加速可持续能源的主要任务方向,但制造人形机器人,是我们可以为这个世界做的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能够以很多形式为世界带来帮助。
我认为未来有很多工作,如果没有报酬,人们就不会去做,比如说洗碗,你整天都在洗碗的话,就会很烦躁,就算你真的很喜欢洗碗,你愿意每天洗八个小时吗?
再比如说那些危险的工作,这些工作既危险又无聊,还存在重复性压力伤害。
我认为这些工作就是人形机器人能够发挥最大价值的地方,我们目标就是让机器人去做一些人类不愿意做的工作。
有一些东西对我们很有吸引力,但不一定能够吸引到所有的人。世界上被巨大的孤独包围,很多人都想要更多的陪伴,与其他人的友谊等,在奥斯汀,有很多人养狗。似乎还有一个巨大的机会让机器人减少世界上的孤独感,帮助人们相互联系,在某种程度上狗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你是否考虑过特斯拉机器人在这一点发挥作用?还是认为特斯拉机器人应该发挥特定的任务,不与人交往?
马斯克:老实说,我并没有从陪伴的角度考虑过,但我认为它实际上最终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伴侣。它可以个性化发展,随着时间的发展,他可能会发展出一种独特的个性,而不是所有的机器人都一样。
而这种个性可能会变得和拥有者匹配,或者成为人类的同伴、另一半。
我觉得这很有趣,就像一个我很喜欢的日语短语:wabi-sabi,细微的瑕疵,使某些东西变得特别,机器人个性的细微缺陷,或许会让它成为一个不可思议的伙伴,基本上就像r2d2、c-3po(《星球大战》电影中的两个机器人)之类的东西。



星球大战里面的r2d2和c-3po机器人

Lex Fridman:我们的年轻人想要做一些大事的话,你会给他们什么建议?
马斯克:尝试做一些有用的事,做对你同胞、对世界有用的事情。随时思考你贡献的比你消耗的多吗?要努力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我认为这就是目标。
不要为了成为领导者或者其他什么而试图成为领导,很多时候,成为领导者的人却是不想成为领导者的人。
如果你过着有用的生活,那就是美好的生活,值得过的生活。就像我说的,我会鼓励人们使用物理和心理工具,并将它们运用到生活中,这是最好的工具。
Lex Fridman:当你想到教育和自我教育时,你有什么建议?如何变得有用,产生更多积极影响?
马斯克:我鼓励人们阅读大量书籍,尽可能多的吸收信息。你至少对知识景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尝试了解很多东西,因为你可能不知道自己感兴趣的是什么。广泛的探索,和不同的人交谈,了解各行各业,喜欢什么职业就去做。
尽可能的多学习,寻找意义。多阅读和尝试,找到和你的才能相匹配的事情去做。
dddddno1 发表于 2023-9-28 02:00:2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一度对埃隆·马斯克充满了好奇,索性就花费了一些时间去研究他的人生经历,通过一些视频资料,书籍和相关媒体报道的描述,总结下来此人也没有多么牛逼的地方,就是爱学习然后比较勤奋!
  (一个月后来更新一下,感谢各位点赞埃隆马斯克的部分人生,探讨这些,说起来虽然简单,但是做起来其实很难!曾经埃隆马斯克接受电视采访,一个大男人两眼飙泪,哭的跟个小孩子似的!说很多人骂他,很多金融机构做空他的公司,让他一度面临崩溃边缘!那段时期他情绪化很严重,以至于后来某次上电视节目,居然抽起大麻草!我想英雄也有落寞的时候吧!)
(第二个月来更新一下,依然是感谢各位的点赞,感谢以及友好的评论!2019年10月23号,埃隆马斯克用space x研发的星链系统Starlink:太空WIFI;成功在推特Twitter上发布了两条动态,引来全球网友的盛赞,我想这就是真正的马斯克吧!通过默默努力,用实际行动来改变这个世界的进程!)
(已经不知道第几个月了,再来更新一段关于埃隆马斯克的视频。2019年,埃隆被全球知名媒体评为最受鼓舞的创业大佬,其实这背后有多心酸,我估计一般人很难懂)
。。。。。。。。。。。。不过我想分享的内容却是很多!

  • 埃隆·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四个建议:
埃隆·马斯克2014年在南加州大学商学院的5分钟毕业演讲,他将自己对工作和人生的思考总结为四个要点:
1.努力工作,别人工作50小时,你就工作100小时;
2. 和自己尊敬的人一起工作,向他们学习;
3.不要人云亦云,做事专注于重点;
4.趁着年轻还不用承担责任时,去冒险吧,做自己想做的事!
以下视频:

埃隆·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建议 !
https://www.zhihu.com/video/1134619105922498560

  • 埃隆·马斯克的学习方法:
多学科思维和跨学科学习方法,查理·芒格和沃伦·巴菲特都很提倡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只是在埃隆·马斯克这里得到了最佳实践!在迈克西蒙斯所写的一篇文章中,独到地讲述了埃隆马斯克的这种学习能力,我摘录于此,以飨读者!
埃隆马斯克如何能够在四十多岁时创建四家价值数十亿的企业——而且是在四个不同的领域(软件、能源、交通以及航天航空),很多人把他的成功归因于他异于常人的工作理念(他平均每周工作85个小时),或者他对未来有一种颠覆现实的想象力,还有他难以置信的适应能力。
但这些回答都不能让我满意。其实很多人都有这些特质。我想知道他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随着我不断深入阅读关于马斯克的各种文章,视频以及书籍,我注意到一个被忽视的巨大谜点。传统观点认为,为了成为顶级人才,我们应该专注于一个领域。而马斯克反其道而行之。他的专业知识覆盖了火箭科学、工程学、物理学、人工智能、太阳动力能源等领域。
在先前的文章中,我把诸如埃隆马斯克这种人称为“专家型通才”(由贝恩咨询公司董事长Orit Gadiesh发明的词)。专家型通才在各个不同领域广泛学习,了解与这些领域相通的更深层次的原则,然后将这些原则运用到他们的核心专业中。
基于我对马斯克整个人生的梳理,以及回顾了与学习及专长相关的学术文献,我确信,为了增加我们取得突破性成功的概率,我们都必须跨领域学习。
万事通
如果你喜欢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你可能对这些好意的提醒并不陌生:
“成熟一点。专注一个领域。”
“不要什么都了解,什么都不精通。”
其隐含的假设是如果你跨领域学习,你只能学习到一些表面的知识,无法做到精通。
专家型通才的成功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由于大多数人只聚焦于单一领域,跨领域学习提供了信息优势(从而也提供了创新优势)。
例如,如果你身处科技行业,其他人只是阅读科技类刊物,但是你还掌握许多生物学知识,那么你就可能想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点子。反之亦然。如果你在生物行业,但是你同时还了解人工智能,那么你将比其他只懂生物的人更具备信息优势。
尽管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去做的人寥寥无几。我们每学习一个对其他人完全陌生的新领域,都使我们比别人更能将之与现有领域产生联结。这正是专家型通才的优势。
一项耐人寻味的研究成果恰好与该观点遥相呼应。它研究了20世纪最顶尖的59位歌剧作曲家如何精益求精。传统观点认为,顶级艺术家的成功只是源于刻意练习和专业化。与之相反,研究员Dean Keith Simonton持截然不同的观点:“最成功的歌剧作曲家的作品往往集百家之长……通过跨界训练,作曲家能够避免过于专业(训练过度)导致的死板。”这是他从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员Scott Barry Kaufman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总结出来的。
马斯克的 “跨领域学习”超能力
据他弟弟金博尔马斯克介绍,自青少年时代起,埃隆马斯克就开始每天阅读不同学科的2本书。相比较而言,如果你一个月读一本书,马斯克的阅读量是你的60倍。
起初,马斯克的阅读涵盖科幻小说、哲学、宗教、编程、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传记。随着年龄增长,他的阅读和职业兴趣扩展到物理、工程学、产品设计、商业、科技和能源。对知识的饥渴使他得以接触在学校未必能学到的各种学科。
埃隆马斯克还特别擅长一种非常特别的学习方式,大多数其他人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即迁移学习。
迁移学习是指将我们从一个领域学习到的内容应用到另一个领域。它可以是把学校中或者书本中学习到的精髓应用到“真实世界”中。它同样可以是把我们在一个行业学习到的内容应用到另一个行业。
这正是马斯克闪瞎众人的牛逼之处。一些对他的采访都表明他有独特的两步法来深化学习迁移。
首先,他把知识解构为若干基本原理
马斯克发表在Reddit AMA上的回答描述了他是如何处理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把知识当作一棵语义树——确保你理解基本原理,正如树干和大的分枝,再寻求树叶/细节,不然它们就无处挂靠。
研究表明,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更深层次,抽象的原理将有助于学习迁移。研究同样表明,有一种技巧可以有力地帮助人们凭直觉感知根本原理。这种技巧被称为“案例对照”。这种技巧被称为“对照案例”
它是这样实现的:比如说我们想解构字母A,并想理解使A成为A的深层次原理。再比如说你可以用两种方法完成它。


方法#1:观察对照案例
方法#2:观察相同案例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胜一筹?
方法#1中的每个不同的A提供更多视角让我们观察到每个A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方法#2中的每个A没有提供任何视角。
当我们学习任何东西时,通过观察许多不同的案例,我们开始凭直觉知道什么才是本质,甚至打造出我们自己独特的解读方式。
这对我们日常生活中意味着什么呢?当我们闯入一个新领域时,我们不应该只是采用一种方法或者最佳策略。我们应该挖掘很多不同的方法,解构每一个方法,然后互相比较和对照。这将帮助我们发现最基本的原理。
然后,他将这些基础原理在新的领域重构
马斯克的学习迁移过程的第二步将他在人工智能、科技、物理和工程学中学到的基础原则在不同领域重构:

  • 在航空航天界致力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创立;
  • 在汽车界致力于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特斯拉(Telsa)的发明;
  • 在火车界致力于超回路列车(Hyperloop)的设计;
  • 在航空界致力于可垂直起飞降落的电动飞机的设计;
  • 在科技界致力于可与大脑交互的神经带(neural lace)的发明;
  • 在科技界致力于贝宝(Paypal)的成立;
  • 在科技界致力于联合创办开放人工智能(OpenAI),该非营利机构将遏制未来出现消极的人工智能的可能性。
Keith Holyoak,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同时也是世界上类比推理的顶级思想家之一,他建议为了磨练技能,人们应该问自己以下两个问题:“它让我想到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让我想到它?”
通过不断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和所阅读的材料,同时问自己这两个问题,你将在大脑中锻炼到那些帮助你打破传统界限、产生全新认知的肌肉。
最重要的:这并不是魔法。这只是正确的学习过程
现在,我们能开始理解马斯克是如何成为世界顶级的专家型通才:

  • 多年如一日,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阅读量早已甩常人不止六十倍;
  • 他涉猎不同学科,广泛阅读;
  • 他不断把一些想法解构成基本原理,然后用新的方式重构,再加以运用;
最根本的是,我们从埃隆马斯克的故事中学到的是,我们不应该接受那种教条,认为专业化是最好的,或者是通向职业成功和影响力的唯一途径。传奇的专家型通才Buckminster Fuller概括了一种思维的转换,应引起我们重视。虽然他在几十年前提出这个观点,但放在今天依然有参考意义: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普遍认为越是狭隘地趋向于更专业,就越有逻辑性,自然性,可取性…同时,人类已经失去了综合理解能力。专业化让个人产生一种孤立、徒劳和困惑的感觉。它同时还导致个体缺乏思考,以及对他人的社会责任感。专业化还造成某些偏见,最终恶性积累,导致国际性的意识形态的不一致,甚至引起战争。”
如果我们花时间学习不同领域的核心概念,并且经常把这些概念联系到日常生活和真实世界中去,那么不同领域间的迁移将变得更简单而快捷。
随着我们不断积累“首要原则”,并将这些原则在不同领域联系起来,我们会突然获得一种超能力,进阶到一个我们从来到达的新领域,并能迅速做出非凡独特的贡献。
理解了埃隆的学习超能力,我们对他在进入一个已经存在了100多年的行业后,如何颠覆该领域竞争的根基有了一些领悟。
埃隆马斯克虽是大神级的人物,但他的能力人人皆可学之。
原文:《How Elon Musk Learns Faster And Better Than Everyone Else》
作者:Michael Simmons
不过我还觉得先做到以下几点更重要!!!!!


这是另外一段视频是埃隆马斯克接受电视访谈时所讲述的内心:

埃隆·马斯克:没有放弃!
https://www.zhihu.com/video/1207991426325491712
再看看他的员工是怎么评价这位大佬的:
以下内容来自某哈佛校友


读完是比较震撼的!
感谢点赞的知友们!
更多好文,请关注知乎专栏:
允飞对谈:彼得·德鲁克:人生精进的10项原则!允飞对谈:查理·芒格:如何理性愉快地度过一生?允飞对谈:沃伦·巴菲特:为什么有那么多时间去阅读和思考?如何评价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允飞对谈:查理·芒格:逆向思维有利于理解事物本质并解决问题上海有哪些西装定制店值得推荐?
新网东莞分公司 发表于 2023-9-28 02:01:1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推荐大家看一看Musk的传记,能对他的为人和做事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从中找出他如此强大的原因。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还没有中文版,我是在2016年1月看完了英文版,然后写了读书笔记,这次就直接全部贴过来了。




全名《Elon Musk: How the Billionaire CEO of SpaceX and Tesla is shaping our Future》
国内已经有了中文版,《硅谷钢铁侠》
Overview
1 阅读背景介绍
2 书籍内容概要
3 个人体会
<hr/>站在世界的边缘——《Elon Musk》读记

1 背景介绍

1.1 先说一下成书背景吧

这个世界上只有四个国家掌握了火箭发射和回收技术:美国,俄罗斯,中国,Elon Musk。
笑话说完了,说点正经的。近年来Elon Musk越来越火,关于他的书籍不少,自然,滥竽充数的也不少。而这本是唯一一本有Msuk参与的书。一开始Ashlee Vance(作者)想要写一本关于Elon Musk的书籍,因为这个男人创立了Zip2(互联网蛮荒时代的黄页,类似于阿里巴巴早起的定位),http://X.com(PayPal前身,在线支付),spaceX(太空运输,重新定义了整个行业),Tesla(电动汽车,严格的说他并不是创始人,是后期加入的最大股东),SolarCity(太阳能),现在又想搞Hyperloop(超高速城际运输)。就是这么一个现实版的Iron Man,市面上竟然没有一本能详细介绍他经历的书籍。于是Vance开始接触一些PayPal,spaceX和Tesla的员工,收集材料。之后这件事传到了Musk那里,他给Vance打电话并威胁Vance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他会让Vance过得不怎么“舒服”。Vance想了想,但还是打算坚持下去。之后Musk给Vance打了个电话,约他出来出来“吃饭”,就这样二人逐渐开始接触,Musk也渐渐开始信任Vance,把他介绍给了一些公司里的重要人物,好让他的书更加详实。也正因为这样,这本书收集到了很多宝贵且真实的材料,其中关于Musk性格上的种种缺点以及他无情的做事风格也毫不隐晦,实在是难能可贵。
这本书是纽约时报2015畅销书,在美国亚马逊上的商业企业家分类下也是rank one。不过本书现在还没有中文版,只有英文的。中国亚马逊上可以直接购买英文版,kindle版也有。
1.2 个人看书记录

这本书的看了大概两个多月,从2015年12月2号到2016年2月8号,我之前竟然还天真地认为自己能在2015读完,现在只能说自己too naive了。总体阅读时间大概是18个小时,可以做个参考。
作为自己的第一本英文原版书,阅读起来还是挺痛苦的,主要是字数太多了……一开始的时候发现不认识的单词比想象的要多,虽然kindle有内置的词典,查词也较为便捷,但是阅读流畅度还是打了折扣。之后在知乎看到了一个关于英文阅读的答案,说第一遍不查词,重在理解大意,第二遍再一个一个查,记录生词,摘录好句子,为日后的英文写作打基础。试用了一段时间,发现确实是个好办法。尤其是第二遍重读的时候,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精读,能发现很多地道的美式表达,有些地方能get到一些美式幽默,自然而然就笑了出来。不过该方法缺点很明显,速度太慢。同样的时间我都能看完4本其他的书了。于是从第九章开始,放弃了重读,但是也会做一些笔记和摘录。
2 书籍内容概要

第一章:ELON’S WORLD

介绍书籍成因,这个我在1.1基本说明了。开篇第一句话
DO YOU THINK I'M INSANE?”
This question came from Elon Musk near the very end of a long dinner we shared at a high-end seafood restaurant in Silicon Valley.
第二章:AFRICA

这一章介绍了Musk在南非的成长经历。像所有日后有非凡成就的人一样,Elon在小时候就和普通人不一样。喜欢看书,不怎么说话,经常在思考问题,甚至被家人带去看医生担心他有失语症。他还和兄弟一起搞买卖,赚外快。还编写了一个游戏,赚了一笔。Musk在高中受学霸欺负(bully),这段经历给他的一生造成了很大影响,有好的,也有坏的。
第三章:CANADA

这一章是Musk想要去美国,所以去Canada投奔自己的亲戚。做了一些普通工作,以及进入美国大学学习。这个时候他爱上了物理,geek都这样。他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想搞个大新闻了,章末说到:
Musk has long wanted the world to know that he’s different from the run-of-the-mill entrepreneur in Silicon Valley. He wasn’t just sniffing out trends, and he wasn’t consumed by the idea of getting rich. He’s been in pursuit of a master plan all along. “I really was thinking about this stuff in college,” he said. “It is not some invented story after the fact. I don’t want to seem like a Johnny-come-lately or that I’m chasing a fad or just being opportunistic. I’m not an investor. I like to make technologies real that I think are important for the future and useful in some sort of way.”
(Musk一直想要整个世界都知道,他和其他那些硅谷的企业家完全不一样。他不去追热点,他也不会被称为富翁的想法腐蚀。他一直坚持实现自己的计划。”我真得从大学就开始想这些东西了”,他说。“这不是根据事实创造的故事。我不想像一个新手或机会主义者。我也不是投资家。我喜欢把那些对未来有用的技术变为现实。)
第四章:ELON'S FIRST START-UP

讲了Zip2的创办。1994年,互联网的蛮荒时代,Musk看到了把信息发布到网上作为信息集散地的商机(Yellow Pages),于是创办了Zip2。(五年后,马云在杭州创建了阿里巴巴)。Musk负责技术,他的兄弟Kimbal负责销售。一开始说服商户把信息放到网上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自然,zip2一直都处于没钱赚的状态。这个时候Musk工作狂的本性暴露无遗。晚上睡在公司(除了那个当做公司的公寓,他也没地方可去),并让每天第一个到公司的人叫醒他,醒了之后就开始编程……一个员工说这家伙好像几周才洗一次澡。
“My mentality is that of a samurai. I would rather commit seppuku than fail.”
Elon的自我描述:我精神上是一个武士。比起承认失败,我更愿意切腹。
在1995年末,Craig Mohr拿到了一张900美元的支票回到了公司,Elon敲击键盘的手停了下来,回头望着Mohr,“不可能吧,你竟然拿到钱了?”
随着业务好转,zip2也拿到了投资,逐渐扩大,趁着dot-com的热潮开始起航。不过这个时候他对工作要求极高的性格也显现了,尽管是CTO,看不惯员工写烂代码的他,会自己亲手写敲代码,而且会毫不保留地臭骂员工。
第五章:PAYPAL MAFIA BOSS

Musk在卖了Zip2后成了百万富翁,他在寻求行的商业机会。根据他之前在某个投行打工的经历,他本来发现了一个赚大钱的机会,但是银行家的保守让他失望。之后创立了http://X.com来实现网上交易付款(即Paypal的前身)。这个时候的Musk作为CEO并不令人信服,他有夸大宣传的缺点。虽然Elon向外界宣称http://X.com将会颠覆传统的银行,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公司里的员工连具体要做什么都不知道。之后公司渐渐步入正轨,同时和另一家也瞄准在线支付领域的startup进行竞争。两家公司因为竞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最后二者合并。2015国内互联网的合并潮也是这样。一开始竞争,互相消耗资源,然后合并。比如滴滴VS快的(而且是在情人节),58同城VS赶集网,携程VS艺龙,美团VS大众点评,携程VS去哪儿(自从携程出了假飞机票事件,现在都不敢在去哪儿上买机票了),百合网VS世纪佳缘(哈哈,想想就乐)。
但是公司里的某些人并不看好Musk的管理方式。于是这些人趁Musk和妻子度假上飞机的机会,背着Musk通过董事会取消了他的CEO职务。因为Musk上机后关闭了手机,他在公司的朋友无法联系到他。虽然Musk下飞机后又立刻飞回了加利福尼亚,但也于事无补。尽管被架空了,但Musk不打算离开公司,他希望能继续帮助公司发展,所以依然拿自己的钱对公司进行投资,并一直是最大股东。之后公司改名为PayPal,eBay想要收购。大部分董事会成员想卖,但Musk和少数人认为PayPal可以作为独立公司继续经营,它有这个潜力。但最后还是卖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spaceX筹钱)。Musk一直很忙,没机会和妻子度蜜月。等到事情终于少一些的时候,二人去了南非,但Musk在那里染上了疟疾,回到美国后发现情况很危险,差点死掉。经过了6个月的治疗才终于回复。Musk得到了一个教训,度假能要他的命。(其实就是给自己工作狂的性格找借口)
第六章:MICE IN SPACE

这一章主要讲了spaceX的发迹史。MUSK招募了一些很有才能得工程师,其中有能买零件徒手造引擎的。说了一些spaceX遇到的问题,以及非常效率的解决方法。开始的几次发射都失败了,不断失败,不断尝试,这部分挺受触动的,这些工程师太了不起了。
尽管一直在失败,但是Musk对这些已经筋疲力尽的员工们没有丝毫责备,他知道自己的员工尽力了,而他需要做的就是鼓励那些沮丧的工程师,提起精神进行研发。Falcon 1第二次发射失败后,总工程师Mueller已经有些绝望了,而Musk含着泪安慰他。
I said, ‘We can put another fucking thing on there, but I’ve blown up enough shit today.’ He said, ‘Okay, all right, that’s fine. Just calm down. We’ll do it again tomorrow.’” Coworkers in El Segundo later reported that Musk had been near tears during this call after hearing the frustration and agony in Mueller’s voice.
(二人在通电话,因为失败的缘故,Mueller很绝望。Mueller说,我能再造一个鬼东西出来,但今天我已经炸够了。Musk说,好了,没关系。冷静下来,我们明天再做一次。同事说当时Musk打电话的时候已经快要哭了,因为他听出了Mueller声音中的沮丧和痛苦。)
但是Musk无法容忍的是自己的员工找借口,以及没有清晰的计划。一旦被问到了,就必须立刻做出回答。Hollman就遇到了这样的拷问。
What Musk would not tolerate were excuses or the lack of a clear plan of attack. Hollman was one of many engineers who arrived at this realization after facing one of Musk’s trademark grillings. “The worst call was the first one,” Hollman said. “Something had gone wrong, and Elon asked me how long it would take to be operational again, and I didn’t have an immediate answer. He said, ‘You need to. This is important to the company. Everything is riding on this. Why don’t you have an answer?’ He kept hitting me with pointed, direct questions. I thought it was more important to let him know quickly what happened, but I learned it was more important to have all the information.”
第七章:ALL ELECTRIC

讲Tesla的起步。MUSK遇到了一个想要搞电动车的geek,两人很投机。另一群人创建了Tesla,想完成全电动车,便找到了MUSK作为金主。之后是CEO的领导不利,高管换台。承诺的车子一直没有交付,而公司的钱也快烧完了。
Elon绝不接受所谓的“标准方式”,从他的言行就能看出来,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think out of the box,而不是循规蹈矩。
If you told him that you made a particular choice because ‘it was the standard way things had always been done,’ he’d kick you out of a meeting fast. He’d say, ‘I never want to hear that phrase again. What we have to do is fucking hard and half-assing things won’t be tolerated.’
第八章:PAIN, SUFFERING, AND SURVIVAL

讲了musk和前妻离婚的事情,以及musk和第二任妻子的相遇。spaceX的第三次发射也失败了,又一次打击。而第四次试飞才终于成功。但是spaceX和Tesla的钱快烧完了,musk为了进行下一轮的筹钱,把自己剩余的几乎所有财产都投了进去。幸运的是spaceX获得了NASA的合同,而Tesla在破产前夕终于筹到了足够的数目。这一章的重点是musk的危急时刻。生活上是和妻子离异,事业上是两个公司的面临破产。而musk赌徒般的性格让他把所有财产投入两家公司,特别是Tesla。这种绝不妥协气概真是少有人能做到。当你有100万时,拿50万去冒险并不算什么,难得是拿出全部100万,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去“赌”。
第九章:LIFTOFF

这章主要讲了spaceX的成长。它与传统火箭行业的摩擦,介绍了公司里一些非常优秀的员工,以及elon在管理spaceX上的一些做法,比如限制缩写,推迟上市等。他的性格特点已经烙印在了spaceX的企业文化里,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2004年spaceX需要一个actuator来触发控制Falcon 1上层的平衡动作。(Falcon 1是spaceX的第一艘火箭。actuator,执行器,是一种将能源转换成机械动能的装置,并可借由执行器来控制驱使物体进行各种预定动作。这类机械能把能量转化为运动)
Davis是spaceX的工程师,他之前从没有造过这样的硬件。于是他找了家提供actuator的供应商,并告诉Elon需要12000刀。Elon笑了,他说这玩意儿没那么复杂,Davis的预算是5000刀。于是Davis回去埋头苦干了9个月,造出了一台成本3900刀的控制器。并写邮件给Elon,详细说明了制作过程,各个零件的成本,以及如何在不同零件之间进行选择。之后Elon以一向的简洁风格回复了,“Ok.” Davis制造的成本为3900美元的actuator将会和Falcon 1一起升空。Elon特别喜欢员工干这样的苦差事,但他也会毫不吝啬地奖励这些员工。Davis回忆说那段时间是他最快乐的时候,换做别的公司,是不可能给予员工这么大的自由做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一章也介绍了Musk的学习方法。随着spaceX招收的优秀员工越来越多,Elon发现可以直接从这些顶尖人才上获取知识。Elon会在公司里随便抓一个员工开始问问题,直到他能理解90%以上的内容为止。通过从这些最聪明的工程师身上直接学习,几年时间,Musk已经变成了一个航空宇宙学的专家,当然,相对于其他公司的CEO来说。这一部分很有启发,通过向最聪明的人问问题来学习。只不过这样的环境不好找就是了。
Musk面试的部分也很好玩,作者一直在强调Don't Panic,这个梗应该是在搞怪《银河系漫游指南》。
Elon will likely keep on writing e-mails and working during the initial part of the interview and not speak much. Don’t panic. That’s normal. Eventually, he will turn around in his chair to face you. Even then, though, he might not make actual eye contact with you or fully acknowledge your presence. Don’t panic. That’s normal. In due course, he will speak to you.
第十章:THE REVENGE OF THE ELECTRIC CAR

这一章讲了Tesla的成长。说到了elon如何挖到一些好人才,以及一位优秀的设计师,打算造出最sexy的电动车,正是这位设计师——Franz von Holzhausen——设计出了日后频获大奖、走红世界的Model S。但是这款车叫好不叫座,卖出去的数量还是不能支持Tesla烧钱的速度。苦于现金流的短缺,Tesla为了融资下了不少努力。从美国政府那里也借了一大笔钱,但还是不够。最后MUSK甚至找到了Google的Larry Page,希望Google能买下Tesla,交易大概金额为60亿美元。不过这个时候销售部门突然发力,一个季度竟然卖出了4000多辆,这也是Tesla创立以来第一个获利的季度,4亿多的利润震惊了华尔街。之后Tesla的现金流一直充足,入赘Google的事情已经没有必要,而且还了美国政府的贷款,包括利息。没有了包袱的Tesla更是发展迅速,之后Model X主打鹰翼门。MUSK甚至打算出Model E, Model Y(而且还真得注册了),这样就是'SEXY',董事会为了避免吃官司还找Musk谈了话......好吧,Elon也承认了,这只是个玩笑。
第十一章:THE UNIFIED FIELD THEORY OF ELON MUSK

作为最后一章,讲了很多东西。
Musk支持自己兄弟创办SolarCity,并成为最大股东给予最大支持。而Tesla要建电池工厂,Gigafactory。包括spaceX,这三家公司互成犄角,相互帮助。
Each one of his businesses is interconnected in the short term and the long term. Tesla makes battery packs that SolarCity can then sell to end customers. SolarCity supplies Tesla’s charging stations with solar panels, helping Tesla to provide free recharging to its drivers. Newly minted Model S owners regularly opt to begin living the Musk Lifestyle and outfit their homes with solar panels. Tesla and SpaceX help each other as well. They exchange knowledge around materials,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and the intricacies of operating factories that build so much stuff from the ground up.
2015年Tesla发布的Powerwall便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储电,为整个家庭提供电能。之后Musk宣布Tesla开放所有的专利,他不希望Tesla利用技术壁垒做到独一无二,因为Musk相信,有竞争才能进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Musk深谙此理。spaceX也打算建自己的发射基地,不,是最酷的发射基地。因为spaceX,Musk给了人们希望,人类又重新开始仰望天空,开始思考火星,开始思考未来。之后Musk又提出了Hyperloop的构想,只不过他实在太忙了,想把这个计划开源,让优秀的人来推进这个项目。徐小平老师在2014年从 Sherwin那里听到这个构想后,当即表示了投资意向。在2016年,Hyperloop 的团队阵容已经是重量级了,可以看一下新的董事会成员背景:David Sacks (前 Yammer 创始人,Zenefits 和 Paypal 的 COO), Jim Messina (前奥巴马总统竞选总管,卡梅隆的竞选军师), Emily White (前 Snapchat COO, Facebook 和谷歌高管) 等。而公司最终敲定的 CEO 是 Rob Loyd, 在此之前是思科的主席。
Musk的影响力也到了恐怖的程度:
The executives and lobbyists of aerospace, energy, and automotive companies were suddenly going up against a rising star of big business—an industrialist celebrity. Some of Musk’s opponents started to fear being on the wrong side of history or at least the wrong side of his glow. Others began playing really dirty.
接着说了一些Musk的性格特点,比如无情,没有忠诚感。他解雇了跟随自己多年的秘书Mary Brown,而这位女性在早期spaceX里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她对Elon也非常忠诚,作为贴身助理,她牺牲了自己的生活,一切以Elon为重。但还是被辞掉了,Musk的解释是她已经习惯了代表Musk,感觉有点伴君如伴虎的味道。作者从很多人的口里总结,Musk既有Steve Jobs对消费者心理的精确把握,又有Bill Gates跳出舒适区的勇气,is an upgraded mix of two. 连Larry Page也说,他有些嫉妒Musk。How Musk be Musk?他希望这世界上有更多像Musk这样的人。
Appendix one

讲了O'Reilly与Musk的官司,Musk的斯坦福学历问题。
Appendix two

具体讲了Musk关于PayPal的看法,他谈了适合PayPal的商业模式,而且他认为现在PayPal越走越差的原因也是商业模式上出了问题。
Appendix three

Musk的公开信,为什么spaceX推迟上市。摆事实,讲道理,浇灭了员工们想尽快成为百万富翁的小火苗,告诫他们要踏踏实实干活,安心造火箭。
致谢部分

Vance说这本书的写作分为两个部分,before Musk, after Musk。因为一开始Musk不同意别人写他的传记,但Vance还是坚持采访spaceX和Tesla的员工。在这段before Musk的时期,很多人对他说了No,但那些一小部分说Yes的人让他有勇气坚持了下来。之后Musk同意写书的提案,事情便顺利多了。Vance被引荐给了spaceX,Tesla的核心员工以及一些合伙人,甚至Musk的前妻以及家人。这些人给出了很多很有价值的细节,更完整地还原了Musk的形象。
之所以连致谢部分也写总结,无非也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论在哪个行业,做什么工作,坚持都是很重要的。
3 个人感悟

Musk这个人太复杂了。连Jobs也比不上他的偏执,性格上的“缺陷”也使得他给人冷酷无情的印象,很多员工对他不仅仅是尊重,更多的是畏惧,整本书里fear这个词出现的频率绝不低。与其说他是CEO,不说如他是个将军。而他也算不上一个成功的丈夫和父亲。但就像很多伟人一样,人无完人,常人眼里的缺点丝毫不影响他的伟大,他创新了三个产业,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单凭这一点他就已经超出了一般名人的范畴。被他招入麾下的员工也都不仅仅是为了钱,很多人都是被Musk改变未来的愿景所激发,为了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这样的领袖实在屈指可数。他今后肯定还会做出更多对人类未来有益的创举,历史也终将会铭记他。Elon Musk,一个站在世界边缘的男人。
记于2016年2月9日
ses 发表于 2023-9-28 02:01:4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智的人都适应世界,没理智的人都要世界适应他,所以世界所有的进步,全靠没理智的人。”——萧伯纳



史蒂夫·乔布斯去世后,美国科技界有很多人认为埃隆·马斯克堪称硅谷新一任扛把子。
当然这种看法也有很多反对意见:比起盈盈一握充满亲和力的苹果手机,马斯克“鼓捣”的那些电动汽车、火箭、太阳能电池、超级隧道胶囊列车对普通人来说都很有距离感。
为了拉近距离,故事不妨从这个人开始讲起。▽


钢铁侠托尼・斯塔克

托尼的原型正是马斯克。
漫威电影《钢铁侠》和《复仇者联盟》中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托尼的定位是这样的:天才、超级富豪、花花公子和慈善家。
影片中,托尼还是一个“热衷上天”的工程师以及清洁能源的先行者。把这些关键词拼凑起来,再去掉演员的个人(骚包)气质,就基本可以给马斯克定调了。


上了时代周刊封面的马斯克-“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100个人之一”



任何人都有去实现儿时梦想的使命

生于南非的马斯克小时候是个胆小害羞的小宅男。因为性格太老实,还会被坏孩子们霸凌。于是,孤独的小马斯克把自己大把的时间投入到编程和漫威漫画中,他的太空梦想也悄悄形成了


马斯克(左)和弟弟

1983年,12岁的他自己写了一个游戏 blastar 的代码,将它卖了500美元。
后来,在美国宾州大学和斯坦福深造之后,他先后开发了企业黄页网站 zip2 和网上支付软件 PayPal。


青年马斯克 in 标准程序员格子衬衫

作为一个年轻的天才富豪,他只要继续开发程序、投资软件公司或是搞搞房地产,甚至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做,都可以活得优哉游哉。但他却没忘记儿时的梦想——去火星


那时,硅谷流行着一个笑话:“最近有人在航空领域挣了点小钱”。

这个段子的笑点在于:1、航空业是个赔钱买卖,根本没有私企涉足,只有政府才有这个财力(因为花纳税人的钱不心疼),2、即使能挣小钱,前提也是巨大投资,傻子才会做。3、更不要提,这件事本身就很危险。
马斯克的一个铁哥们甚至录了一个各种火箭不幸爆炸的合辑给他看,想要吓住他……
但是,为了学习相关知识,马斯克仍联系了一个计划把老鼠送上天空的民间组织,他另一个朋友听闻后送了大大的一块奶酪给他养老鼠,表示自己只能帮他到这里了。


面对这番吓唬和打趣,马斯克还是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投入了新公司Space X


Sapce X 寒酸的成立仪式(左3是马斯克)

公司是造火箭的,他需要火箭,就跑去俄国买,在讨价还价时被傲慢的俄国人当做有钱的傻富豪和门外汉羞辱了一番。
陪伴他的朋友心想:这回马斯克一定会打退堂鼓。没想到在回程的飞机上,马斯克已经自学了火箭研发部门的大致框架,准备自己招揽一批工程师自己造火箭了。


马斯克身着自家公司研发的宇航服

作为CEO,马斯克一周七天和工程师们一起无休无眠地工作。每天早上,前一天有幸回家过夜的员工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睡在桌子下面的马斯克和同事给踢醒。一些人因为不堪压力而离开,而更多地人则因为抱有同样的梦想和好奇心加入进来

私人研究火箭并非容易之事,尽管Space X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全力以赴,还是接连三次发射失败,而马斯克之前赚到的钱,几乎只够三次发射

于是,Space X开始了异常辛苦的融资,马斯克也动员了所有的亲朋,包括自家的员工。按照一般的商业逻辑,员工不仅全年无休,还要承担失业的风险,最后居然还得为公司倒贴钱,简直是业界笑柄——然而很多员工都拿出了自己的钱

终于,第四次发射成功了。



猎鹰火箭升空

NASA也看中了Space X的韧劲和实力,跟它签了数十亿的运送太空物资和宇航员的合同。


“开心!”

事后回想,即使造火箭的过程很辛苦,马斯克和他的伙伴们还是经历了不少趣事。
比如,每次发射火箭时,当地的牛都会恐慌不已。为了不扰“牛”,工程师们特地分出精力在牧民家里装了监测牛群反应的软件。(牛:“谢谢了。”)
2010年,马斯克当年从朋友那里收到的“讽刺”奶酪也随Space X的猎鹰火箭进入太空。(没错他一直憋着这口气呢)

此外,NASA作为专业大客户,一直对私营的Space X嗤之以鼻,于是工程师们决定将一个重要的宇宙飞船运算系统命名为“咕咕”。于是每次讨论,清高的NASA科学家和政府官员不得不重复提及它的名字:“咕咕”“咕咕”“咕咕”……


Space X 太空舱的外部




“乔布斯是个文艺范儿青年,
马斯克才是成年人。”

去往火星之路,当然并不会止步于发射火箭。然而除了Space X,马斯克同时还运营着:
电动能源汽车特斯拉Tesla
太阳能系统公司Solar City
最近还有研发超级隧道和胶囊列车的公司The Boring Company
……


很多人都惊叹马斯克跨界能力,另一些人则指责他三心二意。其实,在马斯克自己的哲学中,其实他一直都在做同一件事情

哪些事情最有可能影响到人类未来?
《彭博商业周刊》曾评价说,比起乔布斯玩到最酷炫的境界,马斯克创业的出发点往往更像一个负责人的成年人。
乔布斯的智能手机未见得能给人类这个物种带来多少质的提升,从娱乐至死、沉迷虚拟世界的角度来看,倒在毁灭人类的进程上推了一把,于是马斯克说,“那我就用科技来拯救人类吧。


怎么拯救?马斯克在第67界国际宇航大会的演讲中提到,人类大概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永远留在地球直到灭绝,二是移民宇宙成为一个跨星球物种。而他自己肯定支持后者。

为了拯救人类,他研发火箭和飞船、研发火箭回收以大幅度节约成本,让人们未来“卖掉一栋房子就能走出地球”。


一个完美的火箭海面回收现场

飞船进入太空,需要两扇巨大的太阳能板供能,而不能完全依靠从地球带氢气或甲烷。如果人类真的住在火星上,势必也不能携带大量石油。他说:“我希望自己能够死在火星上——不过当然不是在进入火星大气层时摔死。

于是,研究太阳能电池的Solar city和至少跟私家车一样便宜的电动车Tesla就很有必要被发明出来了。


上个月,马斯克公布了环球火箭旅行计划,从纽约到东京只需要25分钟,横跨大西洋只需要10分钟。

火箭旅行预计将于2024年开售
不少人兴奋之余,问起了这种旅行的安全和费用问题。而SpaceX早已稳稳掌握了从太空安全回收火箭的技术,因此这种往返地球的火箭用起来也是很经济实惠而又安全的。

另外,挖掘隧道的超级高铁,也并非完全是富豪厌倦了堵车的任性发明。在刚刚殖民火星,如果人们暂时没有改造好大气层,一个完善的地下隧道交通是必备的。


高速隧道概念图

最后,马斯克最新的动向是研究怎样让人脑和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提高人脑效率的同时,也防备着纯AI越过人类。(毕竟前面为了移民火星忙乎了那么多,没成功之前可不能先让AI把人类给灭了……)



是天才,还是“大龄自闭儿童”?

马斯克也许在技术上是个天才,但他却对处理人际关系很不擅长。

剑桥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的负责人西蒙•巴伦-科恩曾提出“极度雄性”大脑的理论,即那些“纯男性”地去思考问题的男人,总是缺乏同理心,严重时几乎跟自闭症儿童的交流水平一样。


图片中为马斯克的“欠揍”名言:
我觉得平凡的人可以选择变得不平凡啊

TED演讲现场,马斯克被问到,为何你如此成功,憋了半天,他说,“我很努力……”

在管理公司方面,只要认为员工不够格,马斯克的方式是立马开除,不少高管都劝说他这么做不妥,而马斯克却一脸疑惑地反问,“那还能怎样啊?”


电影中的钢铁侠也经常把自己和女朋友的关系搞糟

因为工作太忙,马斯克曾经离过两次婚。可是他其实很渴望爱情。彭博的记者要给他写传记,于是跟他谈到婚恋话题,马斯克一脸苦恼的对记者说,
“我很忙,但我得找个女朋友啊。女人到底需要多少时间?”。低下头认真计算了一下,他抬起头问道:“那,一个星期20个小时够不够?”

憋笑到内伤的记者后来如实地在文章里记载了这幅场景。





理智的人都适应世界,没理智的人都要世界适应他,所以世界所有的进步,全靠没理智的人。

在科幻剧《星际迷航:发现号》中,马斯克被人类当做太空先驱来铭记





1995-2000
当马斯克想做网上转账时,人们群嘲他痴心妄想。
然而他创立了http://x.com和后来的Paypal(被ebay收购);

2012
当他制造电动车时,人们为了特斯拉资金困境和安全事故奔走相告。
结果马斯克研制出了获得 NHTSA 的史上最高安全得分 5.4 的Model S和 3.5万美元白菜价的Model 3);

2013
当他说想去火星时,就是硅谷的笑柄。
而如今Space X不仅能把卫星和飞船送上天,还破天荒地能够回收火箭,NASA的合同订单纷至杳来。

2017
当他和扎克伯格争论AI危险时,人们说他杞人忧天。
后来大家集体在阿尔法狗面前噤了声……

蜩与学鸠在这世上哪里都有,即使是硅谷也不例外。而有些人却骑着鲲鹏。


《复仇者联盟》中,使用清洁能源的斯塔克大厦,原型为马斯克的Space X公司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编辑整理:明珠

参考资料:
Ashlee vance,The Iron Man:Elon Musk’s Quest to Forge a Fantastic Future
Documentary:MakingHumans a Multiplanetary Species
ColdFusion:Story of Elon Musk
<hr/>更多有趣内容欢迎
Lens-知乎Lens-专栏
微信、微博  "WeLens"
Lens旗下包括出版、新媒体、重逢岛视频、沙龙等业务,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文化传播品牌。
pic100 发表于 2023-9-28 02:02:2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