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看这一篇就够了

[复制链接]
悠游桂林 发表于 2023-9-27 07:52:51|来自:四川成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在开头,答读者问:
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它的危害不在于糖尿病本身,而是由于血糖异常带来的并发症。

2、作为糖尿病患者,该注意哪些?
对于一名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1、要做好定期体检,最好半年或1年做一次全身体检
2、若条件允许,还要用家用血糖仪定期测血糖,关注自己的血糖情况。
3、饮食上,注意节制,节制的意思是,高糖、多油的食物少吃,尤其是含糖量高或升糖指数高的食物,少吃;更要丰富饮食的食谱,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蛋白质,不过要控制食物的摄入量。
4、每天适当的运动,避免久坐或久站。
5、无论何时何事,心情都要保持轻松,好的心情本就是半个医生
糖尿病患者还要密切关注糖尿病的并发症,常常自问7点
1、是否出现胸闷、头痛、眩晕等症状?
2、身体是否莫名的出现浮肿?
3、下肢或脚是否有溃烂的迹象?
4、是否有四肢末梢麻木、冰冷刺痛等症状?
5、是否有无汗、少汗或多汗等现象?
6、眼部是否不适、眼部干涩有刺痛感、视力是否模糊、是否有重影等?
7、是否经常莫名的感觉到身体瘙痒?
3、定期测血糖的意义在哪,为什么说定期自测血糖很有必要?
首先要清楚,血糖的危害是高血糖带来的并发症
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做的就是控糖,让血糖尽量保持在正常人的水平。
控糖做好2个时间段:1、非饮食时的血糖。  2、饮食后1小时左右的血糖。
这2个时间段的血糖情况,也是医院制定糖尿病降糖方案的关键。
医院在初诊时,对糖尿病人的流程一般是:
先做血糖检查,以及胰岛功能检查,确定糖尿病的类型,
如果是胰岛素明显合成不足,多采用胰岛素的治疗方案;
如果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障碍,可以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
如果是胰岛素利用障碍,可以用二甲双胍类药物治疗;
另外要注意戒烟酒,少吃油腻食品,控制淀粉类主食(每天不超过半斤),配合多运动多休息好心情。
医院在初诊时,对糖尿病人的血糖检测流程:
一般会对晨起空腹血糖,早饭前血糖、早饭后1-2个小时的血糖,午饭前血糖、午饭后1-2个小时的血糖,晚饭前血糖、晚饭后1-2个小时的血糖,睡前血糖或午夜血糖。
根据这些血糖的情况,制定对应的治疗方案和用药种类及剂量调整。
若午夜或空腹血糖比较高,同时夜间血糖偏高,临床上常会使长效胰岛素或缓释降糖药;
若餐前血糖高,可以服用磺脲类的药物如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促使胰岛素的释放,并抑制肝葡萄糖的合成,也可以使用二甲双胍,该药物能刺激胰岛素在人体内的分泌,尤其适用肥胖患者;
若餐后血糖升高比较多,可以使用的药物比较多,比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磺脲类、非磺脲类、DPP-4抑制剂、短效胰岛素等,如拜糖平(阿卡波糖片),可延缓肠道内多糖、寡糖或双糖的降解,使来自碳水化合物葡萄糖的降解和吸收入血速度变缓,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
当然,以上用药说明需结合患者具体病情,不作为用药指导建议,对于降糖方案的制定、调整,具体请遵专科医生医嘱,望知悉。

4、对于正常人,该做哪些来预防糖尿病?
对于肥胖者,该减肥减肥,顶着一身的赘肉,看着不好看,同时很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诱发糖尿病。
病从口入,所以吃一定要注意。切勿暴饮暴食,切勿摄入过多的糖(如:可乐、雪碧、养乐多等饮料)、油腻(油炸、肥腻等)食物,管不住嘴,病,早晚会找上门来的。
适当运动,除了可以释放压力,加快代谢,加速排泄,让身体细胞焕然一新。
当然还要学会释放工作事业上的压力,微笑面对生活,心情好一切都会慢慢好的
少熬夜刷抖音快手,规律生活,给细胞充足的睡眠时间。
爱自己从身体开始。
即使是正常人平时还要根据身体的症状,自查是否是糖尿病前兆
1、是否有三多一少(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体重减少)症状?
2、是否有轻度乏力、经常口渴、吃完就饿等症状?
3、饭后是否经常容易昏昏欲睡,甚至可能需要打个盹?
4、餐后是否喜欢吃甜食?
5、是否伤口总是难以愈合?
最后,关于糖尿病详细介绍,见下文。
<hr/>「声 明」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研究表明,中国是全世界糖尿病最流行的国家,而且继续以可怕的步伐增长。
在中国,成年人中11.6%有糖尿病,已经超越美国。
中国的糖尿病人口,占了全世界糖尿病人口的1/3
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在99000被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血糖达到了前期糖尿病的水平。
换句话说,他们的血糖已经高得离谱,只是还不足以被确诊为糖尿病(是的,走在成为糖尿病患者的路上)。





<hr/>
「定 义」



糖尿病的发病率如此之高。
那糖尿病到底是个什么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并且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嗯,看了定义,不要懵逼,先知道这种病是和胰岛素有关就行。

那胰岛素是什么呢?
胰岛素是胰脏的内分泌部分——胰岛β细胞分泌的1种激素,用来降低血糖,保持人体血糖平衡的,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哦,简单点说,糖尿病,就是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出现问题导致的血糖高于正常值的一种疾病。
因为胰岛素是用来降低血糖的,胰岛素的量少了或作用降低了,相应的降低血糖的功能就下降了,导致血糖没法降低或降低缓慢,血糖就相对高了。



咦,那血糖高不是高血糖病吗?怎么是糖尿病呢?

首先,清楚一个知识点:高血糖不一定是糖尿病,但糖尿病一定是高血糖。

糖尿病和高血糖的本质不同,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出现了问题高血糖是人体血液中糖的含量过高(正常人进食后血糖也是会升高的,但不能因为短暂的血糖高就判定得了糖尿病,见下图:一个人进食后4个小时内的血糖变化曲线)。



糖尿病会导致高血糖,但高血糖不仅仅在糖尿病中会出现,肝硬化的病人出现了高血糖症状,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出现了高血糖症状,癌症病人也出现了高血糖症状。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高血糖和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都比较高,这是二者的共性。
<hr/>
分 类」


糖尿病有哪几种类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将糖尿病主要分为4大类型: 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




1、I型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发病年龄轻,大多小于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
I型糖尿病主要由自身免疫损害,使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
这一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5%~10%。
Ⅰ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较早,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患者往往起病急,“三多一少”(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体重减少)症状比较明显。
Ⅰ型糖尿病患者 需依赖注射胰岛素存活,否则会出现酮症酸中毒,如不及时治疗则有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
Ⅰ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敏感,体瘦,但有少数病人发病慢,也有些患者发病时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的,以后逐渐转变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型糖尿病,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II型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常见于中老年人,这一类型的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85%~90%。
多数发病在35岁以后,起病缓慢、隐匿,有些病人是在健康体检时发现的,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居多(所以,体重管理很有必要)。
一般不用胰岛素治疗。

Ⅱ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Ⅱ型糖尿病多数起病缓慢,“三多一少”症状较轻或不典型,早期也可以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较少出现酮症。
多数患者在饮食治疗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可稳定控制血糖,若病程较长、已出现胰岛功能衰竭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同样也需要补充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
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
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3、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糖尿病(病因可查)

像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的病因不太清楚,我们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则一般都有特殊的病因可查,如胰腺疾病造成的胰岛素合成障碍,或同时服用了能升高血糖的药物,或其他内分泌的原因剖起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太多、长期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较低等。
妊娠糖尿病是妇女在妊娠期间诊断出来的一类特有的糖尿病,是指妇女妊娠期间患上的糖尿病。
临床数据显示,有 2%--3% 的女性在怀孕期间可发生糖尿病,有近35%的妊娠妇女会出现妊娠期糖尿病征象,这些妇女可能会发展成为Ⅱ型糖尿病。

4、继发性糖尿病(病因可查)

继发性糖尿病是指已有明确病因的糖尿病,如胰腺切除、急慢性胰腺炎、皮质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等。
另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可引发糖尿病,如强的松(泼尼松)、双氢克尿塞(氢氯噻嗪)等。
继发性糖尿病远较原发性少见,我们一般所指的糖尿病,除非特殊说明,一般都是指原发性糖尿病( 即I型和Ⅱ型糖尿病 )。


<hr/>
起 因」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的起因可以大致分为3种:遗传因素、免疫系统问题 和 环境因素。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血糖水平是人体生命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每次进食后,血糖都会上升,食物中含糖量高或者升糖指数高的食物越多,血糖上升的幅度越大。
正常人饭后血糖上升是正常的,但是升幅应该控制在2.8mmol/L或者50mg/dL以内,而且吃饭2小时后,正常人的血糖应该回降到6.7mmol/L或者120mg/dL以下,这些都是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带来的,是正常生理作用的结果。

胰岛素的降糖过程大致是如下这样的:当血糖快速上升的时候,胰脏(pancreas)需要分泌大量的胰岛素(insulin),把血糖水平降下来。
也正是因为大量的胰岛素,导致了血糖下降的速度也很快,当血糖掉得太快的时候,胰脏还要分泌高血糖素(glucagon)来提升血糖,这样就形成了血糖的震荡,保证人体的血糖在一个稳定的正常区间内。
见下图绿色曲线正常人和早期糖尿病人的血糖波动图:




这边拓展一下,说下低血糖:大家都知道,胰岛素是用来降血糖的,胰岛素分泌过多时,其中1个现象是反应性低血糖症(Reactive Hypoglycemia)。
当过多的胰岛素导致血糖下降太快时,如果胰腺不能有效地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或者肾上腺无法有效产生皮质醇(cortisol)和肾上腺素(epinephrine),血糖得不到及时的提升,这个人就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低血糖非常危险!
低血糖会直接导致人大脑供血不足,导致的晕厥,甚至脑死亡等,所以,碰到低血糖,一定要及时补充糖果等含糖量高的食物,最好口袋里常备几块糖。

相反的,高血糖也是不好的。
即使是一个正常人,如果长期不注意饮食,经常食用高糖食物,致使血糖含量持续居高不下,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因为黏稠高血糖的血液,对血管是有慢性伤害的
同时,血液中的糖分和血管的蛋白质相结合,会形成糖化后的蛋白(又叫AGES),糖化后的蛋白是有害的蛋白质,它无法实现蛋白质的功能,不能够在体内正常代谢,并易使血管受伤,易引发动脉硬化。
当然最危险的事,是胰岛素抵抗
意思是:大家都知道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比如原本1ul的胰岛素可以降低10mg的血糖,若发生胰岛素抵抗,现在1ul只能处理降低1mg的血糖,说白了就是胰岛素怠工了。

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后果是饭后升高的血糖没办法短时间降下来。
但机体有自我保护机制,为了维持血糖的平衡,胰腺就会拼命工作,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胰岛素越多,细胞对它越抗拒,带来更持续的胰岛素抵抗,恶性循环就这样开始了。
这也是迈向糖尿病的第一步。

有胰岛素抵抗的人,啥症状呢?
通常会在饭后很容易昏昏欲睡,甚至可能需要打个盹
同时,也可能在餐后对糖类有疯狂和不懈的渴求,使甜点成了必需品。
这些现象表明了虽然饭后血液中的葡萄糖很多,但是进不到细胞里,得不到利用。
一旦有了胰岛素抵抗,而且还不注意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很容易发展成糖尿病。
(这句话你需要记住)

长期下去,将会诱发糖尿病的发生。

一句话总结,对于多数II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从正常人变成糖尿病患者的经历的路径是这样的:

正常人  —>  胰岛素抵抗 —> 高血糖 —>  糖尿病。
<hr/>
诊 断」


如何确诊糖尿病?

首先,单次的血糖升高不能作为糖尿病的临床依据。
临床上确定糖尿病有2个方式:
方式1、一般需多次不同时间点进行血糖测量。
空腹血糖正常值为 3.9 - 6.1mmol/L。
当空腹血糖值 大于6.7mmol/L 时,并且 2次 或 多次重复测量的血糖值都在高于正常范围,可判断血糖过高,但不能确诊糖尿病,还需继续观察多次测量,需要注意了
空腹血糖超过 11.1mmol/L,可诊断糖尿病,不需要其他检查!!!
餐后血糖值,临床上有3个时段的标准 ——
餐后1小时,血糖为6.7~9.4mmol/L,最大值不超过11.1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7.8mmol/L;
餐后3小时血糖应恢复为正常水平,即3.9~6.1mmol/L。

方式2、通过测量糖化血红蛋白指数。
糖化血红蛋白指数(又叫GHb,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GHb由HbA1a、HbA1b、HbA1c组成,其中HbA1c约占70%,且结构稳定,因此被用作糖尿病控制的监测指标。可有效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1~2个月内血糖控制的情况):标准的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为4%~6%,高于6%就可以确定糖尿病。
详见下图:


<hr/>

症 状」


糖尿病患者都有哪些症状呢?

糖尿病患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中也可出现“三多一少”症状 ——
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的现象。

1、多尿:是血糖升高,身体努力通过尿液排除糖分的结果;
2、多饮:是因为排尿多,身体需要补充丢失的水分的结果;
3、多食:身体不能很好地利用糖分的结果;
4、体力和体重下降:这是能量不足,脂肪及蛋白质消耗所致。



糖尿病人为什么会多尿多饮?
糖尿病人血糖升高,而高血糖对人体损害很大,人体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多排尿以通过尿液排出糖分,致使尿量明显增多。
其实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人如果尿得太多,体内损失了大量的水分,就会感到口渴难忍。
多尿多饮的临床表现为,口唇干燥,舌头发粘,每天饮水量超过一个5磅暖瓶,白天、夜间尿次和尿量都多,特别是夜间尿多。
有的人喝了很多水,肚子都胀了,仍感到口渴。

以上症状也可以用作自查诊断,如发现如上症状,请提前检测血糖,以确诊是否得了糖尿病。
<hr/>
危 害」


糖尿病都有哪些危害呢?

糖尿病的危害这个模块,我也不想讲,我知道,你也不想听。
可谁叫糖尿病有危害呢,有时候我就想,如果糖尿病如果是好病就好了。
每个人见面打招呼,不是你吃了么,而是今天你的血糖多少,我的16个,嚯,我的17个呢,该多好。
好吧, 回归正题。
糖尿病的危害不在于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带来的一系列可能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分为如下7点:

1、心脑血管并发症(最致命):体现在主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和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其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


翻译一下就是,糖尿病容易导致中风如 脑梗、脑淤血,心脏类疾病心梗、心脏病 等等,这些并发症一旦得了,基本上非死即废。
所以,已确诊糖尿病的患者,一定(务必)要注意控制好血糖,也要做好定期体检,若出现胸闷、头痛、眩晕等,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很多新闻报道的猝死,基本都是中风(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和 心脏骤停的紧急突发病。




2、肾脏并发症(死亡主因):由于血糖里糖比较高,肾脏中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长久就会促使糖尿肾病发生和发展。


早期表现为体检结果中有蛋白尿、身体出现浮肿,继而发展成肾功能异常,最终导致肾衰竭,这是Ⅱ型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3、周围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足和糖尿病肢):糖尿病对周围血管的影响,主要以肢动脉为主,由于肢动脉中血管血糖较高,高糖会带来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组织对损伤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和血流灌注不足,在外界因素损伤局部组织或局部感染时较一般人更容易发生局部足和肢体组织溃疡,这种危险最常见的部位就是足部,故称为糖尿病足,若溃疡发生在下肢,就会导致溃疡,供血不足引发肢端坏死,这种情况发生会致残,一般医院的治疗方式是截肢


由于糖尿病足的画面太过血腥暴力,好奇心强想看的话,自行搜索,保证看了你会秒关页面。


4、神经病变(致死和致残的主因): 血糖过高,长期也会对神经产生致命的伤害,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最常见,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上体现在四肢末梢麻木、冰冷刺痛等,植物神经病变主要体现在无汗、少汗或居多汗等,常会有末梢神经炎。根据症状,注意自查,及时就医控糖。




5、眼部病变(可导致失明): 还是因为血糖过高,对眼部血管造成伤害,导致眼部供血和血管壁出现问题,轻者引起视力下降,青光眼或其他眼病,重者可引起失明。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眼部是否不适、视力是否模糊等。




6、物质代谢影响(酮症酸中毒):由于糖尿病是糖代谢紊乱,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酮体大量生成,组织来不及氧化,肺和肾来不及排出酮体,这会导致血酮浓度明显增高,会出现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病死率极高、需紧急救治。




7、感染(易惹病变):常见有皮肤感染反复发生,有时可酿成败血症。



霉菌性阴道炎引起的外阴瘙痒、甲癣、足癣、泌尿道感染(肾炎和膀胱炎),另外,容易染上肺结核,一旦得病,蔓延广泛,易成空洞,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糖尿病会带来这么多并发性的疾病?
很简单,糖尿病人的血液中血糖超过正常血糖值,要知道,血管是人全身的都有的,每一个器官、细胞都需要血液运输,传递养料和废物。



因为血管遍布全身,血液成分出问题,会对全身的各个组织器官都造成慢性的伤害。
血液成分异常,就像你家水管里的水变浊变坏了一样,不仅水泵泵起水费劲,而且“受污染的水”流到哪都会“污染”到哪,常见被污染的器官就是上面提到的心、肾脏、眼睛、下肢、足等。
这就是糖尿病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的原因。
<hr/>
治疗 和 控糖」


针对糖尿病患者如何治疗?
I型糖尿病患者,多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而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是肥胖导型患者,即II型糖尿病患者。
II型糖尿病主要是通过降糖药来控制血糖,往往需要终身服药,若胰岛功能降低或胰岛素分泌过低,也需要考虑注射胰岛素治疗。
同时,II型糖尿病的非药物辅助治疗是以饮食控制和运动为主的。

多数II型糖尿病是由肥胖引起,可通过减肥来调控脂代谢,从而影响糖代谢,修复脂代谢来达到平衡糖代谢的目的。

鉴于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减肥方法,我只说一句:
冤有头债有主。
胖是吃出来的问题,需要靠吃回去来解决。
这决定着一套真正健康科学的减肥方案一定是非药物、非手术性的,而是食疗+运动的减肥方案,请大家注意甄别,别被骗了,又伤了身体。

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的患者,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保持一个好的心情非常重要,饮食多以低升糖(杂粮粗粮等食物为主),少量多餐,营养均衡,劳逸结合,适当地做些有氧运动。
对了,还要做到定期检测血糖、定期体检,自己的身体,做到心中有数才好。


<hr/>

预 防」


普通人该如何预防糖尿病?
当然是节制!

老生常谈,我国已跨入糖尿病中等患病率(3%~10%)国家的行列,其中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85%~90%,而肥胖是Ⅱ型糖尿病的罪魁祸首,因为肥胖者脂肪异常分布、过渡堆积等,会带来胰岛素抵抗,这时候胰腺会超负荷工作,来合成大量胰岛素维持糖代谢平衡,这就是高胰岛素血症,超负荷工作的胰岛长时间一定会出问题,胰腺合成胰岛素的功能渐渐衰竭,就会导致糖尿病。
肥胖和糖尿病互为因果。
肥胖是Ⅱ型糖尿病的独立高危因素,85%~90%的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超重或肥胖,肥胖是Ⅱ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起源。

所以,消除肥胖是最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措施。

所有的知识都是用来服务的,知是为了变得更好,希望大家认知糖尿病后,都变得更好。

知行合一才能改变成为可能,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行动:
从减脂控糖开始,从均衡营养开始,从早睡早起开始,从适当运动开始,从每天一个微笑开始,当然最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坏人 发表于 2023-9-27 07:52:58|来自:四川成都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
asdf1024 发表于 2023-9-27 07:53:46|来自:四川成都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不同的声音可以提出来哦,让大家一起来讨论。而不是单单就批评人哦
dxl0812 发表于 2023-9-27 07:53:52|来自:四川成都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jiepai9 发表于 2023-9-27 07:54:39|来自:四川成都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产生糖尿病的诱因吧!
雪中幸存者 发表于 2023-9-27 07:54:59|来自:四川成都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病从口入,大部分的病都是吃出来的。
暴饮暴食,三餐不规律,以及经常性摄入碳酸饮料等高糖和油炸等高油的食物,同样会诱发糖耐受,从而诱发糖尿病。
所以,营养学上,讲究7分饱,荤素搭配,丰富营养。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