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到底是如何引起的 怎样更好的预防与治疗?

[复制链接]
isyi.com 发表于 2023-9-27 07:50:49|来自:黑龙江大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糖尿病到底是如何引起的 怎样更好的预防与治疗?
全部回复4 显示全部楼层
muqinmuqin 发表于 2023-9-27 07:51:05|来自:黑龙江大庆 | 显示全部楼层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随着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身体运动越来越少,发病率不断升高。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由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代谢型疾病,是和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活动方式有关的一种代谢型的疾病。
糖尿病是如何引起的,先看看糖在人体内正常的代谢过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人们吃进去的食物中,有含淀粉类的食物,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主食。
食物进入胃做了短暂停留,进入小肠。小肠通过消化酶的作用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




血液就像是小火车,带着糖走街串巷进入每个细胞。葡萄糖是细胞重要的能量来源,细胞一切活动需要的能量大部分都来自于糖。
细胞也很会过日子,它将一部分糖消耗掉供给日常生活,吃不完的那一部分就用脂肪的形式存储起来,等饿的时候吃。这差不多就是糖在身体里的活动了。




就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还有几个重要的人物没有出场呢?
首先要了解的是细胞,细胞可是很讲究的,不是糖想进来就进得来的,只有打开细胞的门,糖才可以进去,而打开这道门的钥匙就是胰岛素




胰岛素是唯一一种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如果糖无法进入细胞就会滞留在血液中,血液中的糖就会超标了。
胰岛素这么重要,那它是怎么来的呢?
人类有一个重要的器官叫胰腺,那是生产胰岛素的重要厂家。




那么问题就来了,胰腺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要分泌胰岛素呢?
另一个关键的人物要出场了,那就是胰高糖素样多肽一。就叫他“肽君”吧。
肽君是小肠分解淀粉的同时产生的,它的功能只有一个,就是报信。
肽君会第一时间将血糖要升高的消息报告给胰腺:“您抓点紧,赶紧分泌胰岛素吧。”
此时胰腺开始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的生命周期只有5-15分钟,它唯一的使命就是去找到细胞为糖打开大门,让糖进入细胞,为细胞供给能量,这样糖有了出路,血液中的糖含量就会降低了。




有些人是因为免疫系统缺陷和遗传等因素,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那么糖就不可能顺利进入细胞,血糖就会一直超标。
这类人群我们将其称之为1型糖尿病人,这类人群需要终身依靠外援——注射胰岛素来帮助糖进入细胞完成代谢。
1型糖尿病占比相对较少,约占糖尿病患者总量的5%-10%,它有很明显的特点——早发,一般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发病。
<hr/>除了1型糖尿病,还有一种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占比最多、病情最复杂、隐藏又比较深的2型糖尿病。
那么2型糖尿病是怎么回事呢?
在糖代谢的过程中,小肠在分解淀粉时,如果忘记分泌肽君,也就是压根没有通信兵去报信,胰腺就会傻乎乎地在家睡觉,不知道要分泌胰岛素。
这种由于通讯设施错误导致的高血糖,是一种2型糖尿病。




当然,这是一种很绝对的情况,更多的情况是小肠照常分泌了肽君,而肽君不积极工作,慢悠悠地去报信,胰腺接到指令后也慢悠悠地分泌,分泌出来的胰岛素又慢悠悠地去开门。
意思就是如果肽君、胰腺、胰岛素这三个家伙有一个患了拖延症,或者是全部患了拖延症,那结果就糟糕了。




血糖迅速升高时,胰岛素不来;等糖随尿液排出体外,体内血糖降低时,这些胰岛素姗姗来迟,开始大干快上,让本来就不高的血糖瞬间降低。
健康的人是用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使其尽量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下可好,由于他们的拖延症,我们的血糖坐上了过山车,不是超高就是超低。




剧烈的血糖波动可是人们扛不住的,过低的血糖可以使人立刻昏厥,甚至......
这种大家集体怠工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联合用药,提高懒惰的家伙的工作效率。




如果在糖代谢的过程中,肽君辛辛苦苦地准时给胰腺通风报信,胰腺收到通知后,开始分泌胰岛素。
突然发现,哎呀我的妈呀,生产力有限,数量不达标,这个时候部分糖不能顺利进入细胞而滞留在血液中,造成高血糖的情况,这也是一种2型糖尿病。
针对这类情况我们的治疗方法是赶紧刺激胰腺,让它能够恢复产能。这类治疗药物主要有格列奈类。
糖尿病患者最大利好,用尿糖来调节血糖,最安全智能的降糖新玩法



如果在糖代谢的过程中,肽君的情报工作和胰腺的生产工作都很顺利,可是万万没想到,这胰岛素开门的能力缺失了。
也就是给你发了张电子门禁卡,别人的卡一刷,门开了,可你的卡就是不行。
因为胰岛素受体不够灵敏,一张刷不开,两张刷不开......悲剧就是打不开门,真的打不开门,就导致血糖升高了。
由于这类情况引发的高血糖治疗方案主要是运用双胍类药物刺激胰岛素的敏感性,也就是把门禁卡重新刷一遍,让它能够有效地把门打开。
100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最大的福音居然是它?一种真正的神药。。。



还有一种状况是胃肠的消化功能实在是太好了,吃进去的淀粉秒变血糖。
瞬间飙升的血糖让胰岛素毫无招架之力,造成了大量的葡萄糖在血液中堆积,引起高血糖。
针对这类患者,一般的治疗手段就是服用一些着力于延缓小肠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功能的药物,比如阿卡波糖。
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餐后血糖?你知道自己吃进去的降糖药都是啥?胰腺,胰岛素,肽君,胃,肠。这几位主角要么自己出故障,要么在搭配上出故障,这就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发病原理。
<hr/>如何做好健康管理,才能更好地预防、有助于治疗糖尿病呢?
首先针对健康人群,有60.7%的糖尿病患者因为自己没有去医院检查而疏忽了病情。
他们没有采取任何的治疗措施,直到出现并发症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有很严重的糖尿病了。
另外,根据保守估计,糖尿病前期也就是血糖存在糖耐量异常的人群约有1.4亿人。
这个人群因为没有进行主动筛查,因此很可能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逐步发展成糖尿病患者。




所以,早检查,早关注,非常重要。
其实自己检测血糖的方法非常简单,准备好血糖仪,早上起床后,空腹测一下血糖,
如果数值在3.9——6.0mmol/L(毫摩尔每升)之间说明正常,
如果大于等于7.0mmol/L(毫摩尔每升)时就赶紧去医院吧,
因为很有可能你已经是糖尿病患者了。




再说一说「吃」吧!少食多餐,少食多餐,少食多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任何东西超负荷都是不好的,总超负荷运转就更容易发生危险。
如果你一顿吃得太多,胰腺就会立刻处于紧急加班状态,如果你总让胰腺加班,它就得提前退休了。
保护胰腺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它按时上下班,规律作息。
所以我们要做到按时吃饭,而且一顿吃个七成饱就可以啦。暴饮暴食,不吃早餐,都是不可取的。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老话从防治糖尿病角度来说真是金玉良言。
运动有助于我们肌肉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有助提高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而且还能让胰岛素本身变得更加敏感,也就是提升胰岛素给细胞开门的能力。
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血糖比较高,这时适当地运动能帮助糖代谢、降低血糖。
这里的「百步走」也明确告诉你:千万别剧烈运动,也别吃完了就躺着,慢慢走走,散散步,对身体是很有益的。




接下来讲一讲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不同于一般的肢体损伤,比如说腿没有了,那么从没有腿的那一天起,腿的功能就缺失了,它的损伤是确定的,没有后续的发展和进程。
而糖尿病的发展却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慢性过程。
比如今天医生诊断你得了糖尿病,告诉你胰腺功能只剩50%了,如果你不重视,忽视对自己的健康管理,搞不好过一阵子,胰腺的功能就只剩下40%了。
所以无论是在饮食还是运动方面,糖尿病人都要更加用心。




在饮食上,糖尿病患者的少食多餐就有了两个目的:
一个是减少对脆弱的胰腺的再次伤害,不能让已经不健康的胰腺继续加班加点了;
另一个是尽量避免让更多的血糖堆积在血管里,引发可怕的并发症。
饮食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管好自己的嘴,糖尿病就不算什么可怕的疾病。
至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有氧的,温和的,适量的,要运动但是又不能用力过猛。




本来身体里的血糖就忽高忽低,如果此时再剧烈运动的话,很可能让身体在低血糖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更大的能量缺口。
缺口一出现,脂肪会得到指令转换成酮体为身体充电。
能量是续上了,可酮体呈酸性,一旦超标,就会引起身体酸中毒
所以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前也可以适当地补充些能量。
注意饮食,保持合理运动,将血糖控制好,那么你的身体健康就没有问题。

内容参考深读视频文章:
史上最性感的糖尿病报告(1)2型糖尿病真凶大揭秘看视频照着做,降糖妥妥的
mahuman 发表于 2023-9-27 07:51:51|来自:黑龙江大庆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年轻人最担心的恐怕是“未富先老”,中年人则担心“未老先衰”。而某种甜蜜的病症就是与这些担忧最相关的疾病。
它名字虽然叫糖尿病,根据美国卫生院定义,它最直接的诊断是人的血糖变得超高。
“血糖 (blood glucose) 指的是人体血液中的糖分 (葡萄糖),也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
当我们把食物吃进嘴里,消化吸收后,血糖就会升高,这时体内胰岛素会帮助人体细胞,利用这些葡萄糖产生能量,使得血糖水平随即回落。
对于糖尿病人而言,血糖会一直处于高位,背后原因主要有两个:

  • 人体产生的胰岛素不足,或者根本不会产生胰岛素
  • 人体产生胰岛素,但是身体不再利用胰岛素
久而久之,血液中的葡萄糖超高,会导致一系列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心血管疾病、低血糖、神经系统损伤、肾病等等……
这就提到了一罐奶茶和心脏健康的关系:
奶茶有害心脏健康么?与一半中国人息息相关

糖尿病不是叔叔阿姨年纪才需要担心的疾病。它可能发生、发展在你生命中的任何阶段。
根据国际卫生组织,全中国罹患糖尿病相关病症的人数可达到6亿人!

糖尿病虽说症状相似,背后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划分出了几种类型:
一型糖尿病:病人的自身免疫系统攻击毁坏产生胰岛素的细胞。一型糖尿病人一般年纪较轻,但也可能出现在中老年。一型糖尿病主要原因是遗传的因素。
二型糖尿病:因身体产生或利用胰岛素的机能减退,而造成糖尿病,多发现在中老年时期,也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二型糖尿病最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怀孕的女性还可能暂时罹患妊娠糖尿病,还有其他遗传的糖尿病
5亿人走在岌岌可危的路上

美国的糖尿病患者大概有三千万人。在中国,糖尿病患人数急速攀升,综合权威学术期刊和国际卫生组织数据,中国糖尿病患已经超过了1.1亿人,到了2040年,有望达到1.5亿人!这里面绝大多数是二型糖尿病患者。


虽然发病大多是中老年,但是二型糖尿病的发展,很大程度是年轻十几年不健康生活方式“催化“出来的。
医学界有个新的疾病种类:前期糖尿病 (Prediabetes),病人表现为胰岛素分泌能力变差或细胞接受胰岛素的能力变差,因此血糖比正常值稍高,但不高到足以确诊为糖尿病。一旦确诊为前期糖尿病,如果不采取行动,这位大德离二型糖尿病恐怕不远了……
美国糖尿病前期的病人达到了8400万人 (每3个成年人就有1人)。而在中国,估计患有前期糖尿病的人数超过5亿人!
不健康生活方式“作”出来的疾病

人的一生中都有可能罹患糖尿病,而有些人比其他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一些,这些因素包括肥胖、缺乏运动、吸烟等。亚洲人的风险也比其他人种高,除了遗传和基因这不可抗的因素外,有些糖尿病的风险因子是我们生活习惯造成的,也就是说,这些因素可以改变和预防。
首当其冲的就是饮食和运动。
1) 饮食不当造成肥胖:患糖尿病的一个重点因素就是肥胖 (BMI超过30的人群),身体里脂肪细胞的堆积是造成胰岛素细胞难受的原因之一。肥胖除了基因外,过量的不均衡饮食是主要原因。
实验发现,长期使用快餐会大大增加肥胖的风险,继而增加糖尿病风险。所以不仅多吃糖会增加糖尿病风险,更多的是源于整体饮食的不均衡和过量
中国人特爱的内脏噜串对健康有什么风险呢:
动物内脏到底吃了有害吗?2) 过量饮用含糖饮料:一瓶饮料中含有的添加糖含量高达10块方糖那么多。
研究发现,长期饮用含糖饮料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含糖饮料绝对是国人目前糖份过量摄取的首要原因:
糖对人体的伤害到底有多大?3) 缺乏运动的生活:久坐不动或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也是增加糖尿病风险的因素。而缺乏运动再加上饮食不均衡,就是雪上加霜。


4) 倒霉的中国人 (亚洲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因素中,亚洲人血统赫然在目,中国有将近半数的人患有 (前期) 糖尿病。肥胖率在亚洲人群中其实不算高,但亚洲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尤其是非肥胖人群中患糖尿病风险比其他人种高,可能源于基因或其他因素。
作为亚洲人的我们要更注意预防走上糖尿病的道路,与其感怀春秋,不如从年轻行动起来预防。
说到这儿,许多人好奇最近很红的各式低碳水饮食,可以参考这篇回答:
低碳水饮食和生酮饮食的区别?说说二型糖尿病的预防

1) 如何诊断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是身体细胞无法吸收血液中的糖而造成。诊断二型糖尿病有空腹血糖、饭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三种。而前期糖尿病是血糖超过了正常水平但还不到糖尿病的确证水平,这身体在说明一个信号,血糖已经开始不正常了。


2) 如果确认了前期糖尿病就玩完了?
如果发现自己到了糖尿病前期,一定要引起重视,多数糖尿病前期的人之后会患上糖尿病。前期糖尿病还不一定需要药物治疗,通过减肥、增加运动、调节饮食等方式,可能让你在糖尿病路上掉头。
研究发现,患有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中,减5%的体重就可以显著降血糖
如果你想获得一些减肥小技巧,可以参考这两篇回答:
有哪些减肥的小技巧?微胖的女孩该怎样减肥?3) 不吃糖 (精致碳水) 就可以?什么样的饮食有效预防?
坊间“传说”只要不吃糖就可以预防或控制糖尿病,但预防糖尿病并非不吃糖就可以简单达到。唯有健康均衡饮食可以帮助我们有效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预防研究发现,减少过多能量摄入、用水代替含糖饮料、多吃粗粮代替精粮、减少饱和脂肪摄入,这些饮食方式加在一起,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许多人好奇的粗粮和低碳水食物,这边有回应大全:
怕胖最适合吃的粗粮食品是什么?有哪些低碳水化合物食品?4) 其他预防手段?
运动也是预防糖尿病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帮助肥胖患者减肥,更有研究发现,增加运动可在体重没降低的情况下控制血糖。
运动关键是:日常生活中找到可以每天运动的方法,慢慢增加运动到一周至少5天运动30分钟。寻找适合自己的运动、上下班路上增加运动量、加入运动社团,都是见缝插针增加运动量的方法。
如果你对各种糖的分析指标和水果糖份有疑问,这两篇回答或许能帮到你唷:
黑糖 焦糖 紅糖 楓糖 黃糖 都是什麽糖?哪些水果糖分最高,哪些水果含糖最少?如果觉得有帮助求点个小赞。有任何问题,欢迎加微信 optdiet,随时来我们群里聊膳食规划或各类健康饮食话题。欢迎关注 @Raspberry,每周坚持撰写高质量的营养知乎回答喔!
qkw6358 发表于 2023-9-27 07:52:21|来自:黑龙江大庆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问你最常听说哪种慢性病,糖尿病一定首当其冲。近年来 30-40 岁的青年人中「新糖友」(也就是糖尿病新患者)患病率呈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中国 20 岁以上糖尿病的总体患病率已超过 10%,也就是说,糖尿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年轻人也需要警惕。

糖尿病带来的危害超乎你的想象。糖尿病是不可逆的,同时还会引发多种慢性并发症,比如脑梗、心梗、失明、肾衰、糖尿病足等。

引发糖尿病的因素,除去部分遗传性因素,大部分人的糖尿病都是吃出来的。另外吃的不对,不仅会让糖尿病找上你,还会「传染」给你身边的人。

接下来,我就从饮食结构和运动这两方面入手,教你如何预防糖尿病。

我们先来看食物对血糖的影响。血糖波动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引起。因此控血糖首先要控制碳水化合物。这里的碳水化合物分为简单的和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我们分别来看看。

先来看看简单的碳水化合物,主要包含直接存在的糖和隐形存在的糖,这些糖在体内吸收利用最快。直接的糖不用说了,像白糖、红糖、糖果。还有一些糖存在于各种加工零食中,比如甜甜圈、蛋糕等中的糖粉,玉米糖浆。这里我想重点说一下隐形的糖,隐形糖比较狡猾,他换了个名字让你发现不了,这类糖常常在加工食品和饮料中添加,只有通过看配料表才能发现。

说完简单的碳水化合物,我们再来看看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包含这几类:谷类、薯类、淀粉类蔬菜、豆类和水果类。

这些主食、蔬菜和水果都很常见,可同样是这些食物,有的人吃出了健康,有的人却吃出了高血糖。而后者就是因为没有选对。如何才能选对呢?这里我要给你两个工具,它们分别是升糖指数(缩写是 GI)和升糖负荷(缩写是 GL),这两个工具帮你选正确的食物,吃适当的量,从而减小血糖的波动。

首先看升糖指数(GI),它是用来帮助你选择吃什么的。GI 反映了吃了一种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升血糖速度的快慢。高 GI 的食物会加快血糖升高的速度,而低 GI 的食物会延缓血糖的升高。

那怎么判断一种含碳水食物升糖指数的高和低呢?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无非95 发表于 2023-9-27 07:52:44|来自:黑龙江大庆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提问。
第一部分:糖尿病到底是如何引起的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糖尿病的形成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够,或作用不足导致的。
造成胰岛素无法抑制高血糖的产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

1、自身免疫
免疫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人体内的“警察”,帮助我们清除入侵的“坏人”。
通过免疫,人体能把异物和衰老组织排出体外。但有些时候,免疫系统会误判,对身体自身组织发动进攻,这就是所有的自身免疫,自身免疫若发生在胰腺,导致胰岛 β细胞受到伤害,便会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通过检查发生抗胰细胞抗体(ICA)、图氨酸脱羧酶抗体(GAD)等自身抗体,便可诊断1型糖尿病。病毒感染可能是一个诱因,但也有不少病例无法探寻胰岛细胞被破坏的原因。
1型糖尿病可在儿童时期发病,它和生活习惯、遗传、年龄等关系并不密切。在我国的发病率不高,仅有5.6%的糖尿病患者是1型糖尿病。

2、生活习惯
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自己又不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贪食、肥胖、运动不足、工作压力等诱因下,机体分泌的胰岛素不能及时使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也有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这便是2型糖尿病。据统计,在我国有93.7%的患者是2型糖尿病。
近些年,随着物质生活的 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不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年轻化的趋势,青少年,甚至儿童都有可能患病。

3、妊娠
在怀孕前血糖正常,妊娠期突然血糖升高,而分娩后又恢复正常。这一类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主要是因为体内内分泌变化,拮抗胰岛素的激素水平增高,使胰岛素功能相对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妊娠糖尿病一经诊断,就应该立即开始治疗、否则高血糖状态会对母亲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即便分娩后血糖值恢复正常,也应该定期进行血糖测试,及时发现血糖变化,否则有可能会转化成其他类型糖尿病。

4、其他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还有不少,如慢性胰腺炎等胰腺疾病导致的糖尿病,甲亢、库欣综合征等内分泌异常伴发的糖尿病,因胰腺肿瘤行胰腺摘除手术后引起的糖尿病。我们把这一类糖尿病成为继发性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糖尿病比较少见,在我国约占糖尿病总患者总数的0.7%。
我国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是2型糖尿病,他们中大多数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但也有些患者并非如此,他们的发病归咎于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比如精神压力大、过度操劳、年龄增长等。临床病例也证实,一些没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却也患上了糖尿病,究其病因,往往是长期的精神紧张造成的,如连续数日的加班工作等。

第二部分:糖尿病该如何预防

哪些人易患糖尿病?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称好发人群,是指容易得糖尿病,但目前血糖还正常的人群。一般来说,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饮食和运动等多种因素相关。易患糖尿病人群如下:

1、有糖尿病家族史
如果父母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患有糖尿病,那么您体内可能也携带糖尿病基因,与一般人相比,更容易发生糖尿病,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的遗传性比1型糖尿病更明显。

2、身体肥胖
尤其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肥胖会造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容易诱发糖尿病。

3、尿糖呈阳性
曾经有过血糖高,或曾经尿糖呈阳性的人,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4、生产过巨婴
生过8斤以上巨大婴儿的妇女,得糖尿病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5、出生时体重较轻的孩子
有研究发现,出生时在5斤以下体重较轻的孩子,胰岛发育可能存在问题,长大以后患代谢综合症、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的概率较高。

6、患有代谢综合症
代谢综合症(或者叫胰岛素抵抗综合症)是以引起多种物质(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为基础的疾病,包括高体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黏、高胰岛素血症、微量白蛋白尿、脂肪肝。如果具备其中三项或三项以上,则患有代谢综合症。患有代谢综合症的人群,即使血糖不高,也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7、糖耐量受损
空腹血糖小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7.8mmol/l,但小于11.1mmol/l为“糖耐量受损”。 糖耐量受损可能会转变成2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临床表现的“三多一少”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一般为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代谢紊乱疾病。在人们确诊为糖尿病之前,通常会经历一个血糖高于正常值,但是还不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阶段,通常称之为“糖尿病前期”。患糖尿病后,体内胰岛素量不足或作用缺陷,血糖自然就会升高。
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除了“三多一少”的早期症状外,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针对糖尿病发病症状各异的现状,增加了一些以前很容易被忽视的风险征兆。
详见下图:



若出现以上一种或者几种风险征兆(持续不断),就要警惕是否患上糖尿病。出现的风险征兆越多,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也就越大。

糖尿病发展的三个阶段
糖尿病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要想不得糖尿病,就要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从 高危人群阶段开始,如不及时预防,就会走向糖调节受损(IGR)阶段,这是所有2型糖尿病发病前的必经阶段。糖调节受损(IGR)阶段分为三种表现形式: 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以及兼有空腹血糖受损(IFG)与糖耐量受损(IGT)。第二阶段离糖尿病只有一步之遥,稍不注意就容易进入临床糖尿病阶段,所以控制血糖就成了头等大事。
如何预防糖尿病
想要预防糖尿病,我们应该做到“多懂点,少吃点,勤动点,放松点,多测点“这五个要点。若是能够长期做到这五个要点,糖尿病的发病率至少能减少50%。
第一, 多懂点。要多增加对糖尿病病因,症状,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方法的了解。
第二, 少吃点。对于身体不肥胖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来说,饮食可保证在每千克体重30千卡热量的前期下,限制糖、酒摄入;超重或肥胖者在此基础上要逐步减肥,来达到标准体重。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糖尿病预防指南推荐的三个饮食控制指标,可作为我们每日饮食参考。
第三, 勤动点。根据自身情况,每天保持一定运动量,避免超重或肥胖。
第四, 放松点。做到开朗、豁达、乐观、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劳累。
第五, 多测点。需要定时,长期检测血糖来检查身体数值。

第三部分: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是一个全身性的慢性疾病,一旦患上,目前医学手段还无法根治,所以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是长期的过程,需要糖尿病人有自我管理的意识。糖尿病的治疗推崇“五驾马车”疗法,可简单归纳为:教育、饮食、运动、药物和监测。糖尿病人必须严格按照这五个方面进行自我管理,并坚持下去,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1、教育和心态调整
糖尿病患者必须了解糖尿病的类型,以治疗,养护等各方面的知识。调整心理状态,阳光,积极的面对糖尿病,主动管控身体情况。

2、饮食控制
糖尿病患者不光要控制主食,还要控制副食和临时,控制摄入总热量;在营养搭配合理的情况下,摄入身体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都要均衡补充。糖尿病患者吃饭尽量少食多餐,还需要多吃粗粮和蔬菜,戒烟少饮酒。

3、加强锻炼
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每天坚持有氧运动,使身体机能保持一个较好的水平。

4、药物治疗
血糖没有升高到糖尿病阶段的人可以用药物来治疗,早期使用胰岛素可以迅速降低血糖、保护患者的胰腺有一定作用。一旦确诊糖尿病,在单纯饮食及运动治疗不能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的时候,需要根据医嘱,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并根据临床需要,服用降压、调血脂、降血黏及其他药物来维持身体健康状态。

5、糖尿病监测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血糖、血压、血脂、血液粘稠度、体重等指标,还要定期检查血和尿等各项指标,定期做心电图以及眼底检查,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码字不容易,有问题请指出,需要深入了解糖尿病某一方面可再开新问题邀请我来答,谢谢。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