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说昆仑山为万山之祖,而当时昆仑山又不属于我们中原势力范围?

[复制链接]
xiaohai 发表于 2023-9-26 19:42:5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古人说昆仑山为万山之祖,而当时昆仑山又不属于我们中原势力范围?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小川8433651 发表于 2023-9-26 19:43:4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武帝之前的昆仑山不是今天的昆仑山,另外,我们已经不可能再知晓在汉武帝之前昆仑山被重新设定过几次了。
但是,即便是最早的昆仑山也不一定在中原,因为中原中心论本事就是一个错误。
我们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其中又以黄帝为正统,那么,黄帝在哪呢?
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查阅早期文献中记载的黄帝,所有与黄帝有关的传说,都指向两个方位,一个是北,一个是西。
陈子昂有一首《轩辕台》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陈子昂所登的蓟丘在今北京城德胜门外西北隅,所望的轩辕台在今河北张家口的涿鹿县,位于北京的西北方向。
陈子昂找得对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至少在唐朝,人们仍然相信黄帝起源于幽州,应龙诛蚩尤之事就发生在那里。
随着燕云十六州的丢失,黄帝才来到了中原,也就是说,当前的河南的很多黄帝遗迹其实都是自宋代之后才修建的。
<hr/>《庄子》讲黄帝遗珠之事,地点是在赤水,赤水在哪?
赤水出昆仑啊!
注意哈,在最早的传说中,不只是河出昆仑,同出昆仑的还有三水,分别是赤水、洋水和墨水。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
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
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
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
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之使人不溺。
有草焉,名曰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
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
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氾天之水。
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
墨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杅。是多怪鸟兽。——《山海经·西次三经》
黄帝、赤水、昆仑就这样联系在一起了。另外,昆仑山并非是最靠西的山,它的西边还有乐游山、蠃母山、玉山、轩辕之丘。
又西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
……
西水行四百里,流沙二百里,至于蠃母之山,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
……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无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黄。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南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山海经·西次三经》
玉山是西王母的所在,而轩辕之丘通常认为是黄帝所在。
很有趣吧,黄帝所在居然比昆仑山更靠西,甚至比西王母更靠西,可信吗?
如此结合《穆天子传》所载,这个说法很可能是接近真相的。
在《穆天子传》中,周穆王在拜访西王母时顺路参观了昆仑山的黄帝之宫。
其中周穆王自流经涿鹿的虖沱始,其所走路线应该就是黄帝迁徙路线。
到西王母那里需要途径流沙(沙漠),结合地方传说,西王母及昆仑山应位于今天的甘肃及青海东北部地区,是围绕祁连山展开的。
补充一下,汉武帝搞错了河的源头,《山海经》那个时代不见得就能知道。
关于“丘”的问题,“丘”的本义应该是人为之封土,后来才引申为小山,也就是说,《山海经》里的“xx之丘”指的应该是某人的墓葬,轩辕之丘即是轩辕氏的墓葬所在,不一定就是轩辕氏所居。
上古及三代,似乎更强调帝陵或王陵的藏,藏起来为葬,让人所不知,受祭在庙不在坟,因此王城周边不一定存在王陵。
hqw333333 发表于 2023-9-26 19:44:2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昆仑山的“发现”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这次出使极为艰苦,前后耗时长达13年(公元前139年—126年)其中被羁押十一年),在回归途中,经过于阗南山时,曾有过一个重大的发现。
在他回到长安后跟汉武帝的报告中说:“于阗的西面,水都向西流,注入西海,其东面的水则向东流,注入盐泽(罗布泊),到了盐泽之后,水就潜行到地下,向南流淌,出地面之后就成了黄河的源头。那里盛产玉石,黄河水流入中国。”(《史记·大宛列传》“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
那应该是公元前126年的一天,大汉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大汉使者张骞在出使西域十三年后,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京师长安。于是汉武帝刘彻会同许多重要朝臣和博学之士,都在朝堂上听着张骞细述一路出使西域的所见所闻。
他们终于知道了大宛在匈奴西南,去汉可万里;知道了乌孙在大宛东北可二千里;知道了乌孙、康居等都是行国(不定居的游牧之邦),而大宛、楼兰、姑师、大夏等都有城郭;知道了汗血宝马,知道了最好的马饲料苜蓿;知道了于阗东部有水东流,注入盐泽,而盐泽的南边很可能就是黄河的源头,那儿盛产晶莹的玉石……
大汉君臣听得无比沉醉,我甚至能脑补到他们半张着嘴、双眼放光的画面细节。当然,朝堂上还少不了各种追问和质疑,但所有的人应该都会非常惊奇与惊喜。
因为正如翦伯赞教授所言,“张骞使中国种族第一次知道中原以外还有广大的西方世界,从而开辟中国史上政治和经济之新时代”。
独具慧眼而又喜欢祭祀天下名山的汉武帝刘彻,最终根据张骞的见闻,亲自拍板,那个大河源头、那个盛产玉石的大山,就是昆仑山。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玉文化的古国,所谓“玉出昆仑”,在殷商乃至更早时期,于阗南山出产的于阗美玉就通过那条穿越黄沙戈壁的漫长“玉石之路”,来到中原地区。
而在汉之前的史书就有“河出昆仑”之记载,所以汉武帝听了张骞的汇报,当即拍板:“好,看来于阗南面的山就是中国上古文书中的昆仑山呀!”
就这样,原本只存在于先秦神话中的巍巍昆仑,第一次被官方正式确定了现实中的地理方位。
昆仑与河源的现实定位,是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政治、经济与军事方面都有深远影响的大事件。伟大帝王的神来之笔,可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文化创举。
就这样,源于张骞在于阗南山的这个发现,汉武帝就把于阗南山正式命名为昆仑山。
昆仑山在华夏文化中有着神圣的地位,汉武帝将半神话古书记载中的昆仑落实于实际地理方位,确实有着里程碑式的开创性意义,影响极为深远。当然,现在我们知道,汉武帝和张骞对于黄河源头的判断出了差错,但从现代地理学来看,一个“昆仑山脉”,仍是将他们命名的昆仑山涵盖在内了。
有意思的是,这次确认昆仑山,应该是汉武帝刘彻本人的爱好,而并非张骞的本意。
张骞的本意不过是向天子汇报自己在西域的所见所闻,其中的一个重点是自己所确认的黄河源头方位(虽然这个河源位置是错误的)。甚至连《史记》的记录者司马迁都对此不以为然,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此做了一段很明确的议论,“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何睹《本纪》所说的昆仑呀?故而九州的山河,《尚书》是年代比较近的了。至于说《禹本纪》、《山海经》,里面各种神怪的记录,匪夷所思,我也不敢评论了。”
而汉武帝本人则一直喜仙学、慕长生,好祭祀名山,而其所处的时代本就是个神仙信仰弥漫朝野的时期。在汉武帝之前的秦始皇等喜欢求仙的帝王,其求仙的目的地,大多是东海的仙山。而汉武帝则将求仙领域重点转到了内陆的名山大川,更因对《山海经》的痴迷和西域战略意义上的重要性,开始将关注点放在了西域。
从军事意义上来说,张骞这次前后耗时长达13年(公元前139年—126年)的艰苦出使,仍旧为汉武帝带来了许多关于匈奴和西域的信息。从张骞的汇报中,汉武帝发现,匈奴这个游牧帝国并没有过多的造血能力,它极大地依赖着所征服和奴役着的西域诸邦给他们供血(铁器兵刃制造、商道各种财货金钱的输送供给)。张骞带回的这些带有全局性高度的详细情报,也终于促使汉武帝将多年前模糊确立的“断匈奴右臂”战略进行了现实性的细化落实。
在张骞返回长安之后,大汉帝国经过五年的充分准备,在元狩二年(前121年)发动了两次河西之战。年方十九岁的名将霍去病连续千里奔袭,大获全胜,河西走廊全部纳入了大汉领土,彻底切断了匈奴与西域及西羌各部之联系。汉朝西部的疆域就从原本的兰州、黄河一线向西延伸了千里。
河西之战后,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完全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同时,西域各国陆续归附长安,促进了汉朝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失去西域供血的匈奴社会经济则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就此在与大汉的对抗中转而落入下风。
所以汉武帝忽然命名昆仑山,也许是他本人对求仙的迷恋和国家层面上对西域战略开发的双重需要。
zwpzwp2001 发表于 2023-9-26 19:44:4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克赛钦的意思是“中国的白石滩”。这个“钦qing”即“青qing”,是中国最早的名称。从《禹贡》记载来看,山东在大禹之前就山寨复制了“青”这个地名。中国是中国,中原是中原,中原离阿克赛钦很远。
《华阳国志》记载:“《洛书》曰: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辅。华阳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国则巴、蜀矣。”
《河图括地象》记载:“东南神州曰晨土,正南迎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陷土,正东扬州曰信土。”
就是说三皇时期的疆域都是“大九州”。人皇伏羲时期称为“九州”,地皇燧人氏时期称为“九土”,天皇氏太嗥时期称为“九天”。
《河图括地象》:“正中冀州曰白土,【注】白犹素也。◇均谓:冀州,昆仑之山也。”
大九州里的中央那个州就叫“昆仑山”,也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的穷河源,没有找到的那个昆仑山。


《河图括地象》:“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白水东南流入中国,名曰河也。其山中应于天,最居中,八十城市绕之。”
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最居中。就是指亚洲中部,高海拔地区广义的青藏高原,大致是西至阿富汗,东至洞庭湖,北至河套,南至中南半岛这个“广万里”的范围。
《河图括地象》:“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东南,地方五千里,名曰神州,其中有五山,帝王居之。”
昆仑山的东南,就是“地方五千里”的昆仑虚。读过《蜀都赋》的就知道,昆仑虚指的是“畿方五千里的蜀都”。
《蜀都赋》:“于前则跨蹑犍牂,枕倚交趾。经途所亘,五千余里。。。于后。。。于东。。。于西。。。”
《河图括地象》:“昆仑之虚,下洞含石,赤县之州,是为中则。”
“下”即《蜀王本纪》中提到的汶山下邑,“洞”指四川盆地,“含右”指湖南湖北。赤帝神农又将大九州东南的神州划入中州,所以蜀都又叫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又叫“华阳国”,“华阳国”又分巴、汉中、蜀、南中四个行政区,应该是“四川”的来历。
《山海经》记载:“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都西。入海,在长州南。”
长州南应该就是中南半岛,所以古岷江最早的入海口是在中南半岛。
《山海经郭璞传》里提到有“三巴”,三巴可能是三皇的家乡。
1、天皇氏太嗥应该在洞庭湖至重庆一带。
2、地皇燧人氏应该在泰国,巴蛇吞象应该是泰国的巴吞他尼府。如果汉语受到了壮语的影响,那就是来自泰国。
3、人皇伏羲应该在成都平原附近。伏羲女娲是一对,传说女娲补天的地方就在天全。人皇是兄弟九人分管九州,绵阳九皇山的传说就是人皇兄弟九人。
另外,神农氏的图腾是夔龙,相关地名神农架、夔州都在重庆一带。
宝墩古城是有文献记载的黄帝都邑穷桑。昆仑山也叫阿山,黄帝邑于涿鹿之阿,四川阿坝的旁边就是成都平原。

所以大家明白没有,上古时期的“中国”就是大九州的中州。因为司马迁没有找到昆仑山,也就没有记载。蜀都的“都”就是首都,是上古帝王所居的地方。
edison1007 发表于 2023-9-26 19:45:1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昆仑山,应该有点类似于不周山那样的神话里出现的山。
山海经里说黄河出自昆仑山,现在的昆仑山是汉武帝的时候定下来的,而山海经在最迟汉初就已经成书了,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先秦的昆仑山和以后的昆仑山是两回事。
史记大宛列传有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翻译成人话就是:张骞溜达到于阗国遇到一座山,发现黄河源头就在这,然后皇帝按照古书的说法把这个山命名为昆仑山。这个古图书应该就是河图洛书。当然,我们现在知道,昆仑山很长的,差不多正好是新疆西藏边界那么长。而黄河源头也不在这,中国人真正发现黄河的源头已经是清朝的事了。
考虑到先秦时期,中国人对于西域几乎是没有了解,再加上到了汉朝才发现现在的昆仑山,大概率先秦时期认为的黄河源和昆仑山应该比现在的更东一些。那么我认为,先秦时期的昆仑山应该在现在巴颜喀拉山的位置。这一代应该是当时在先秦时代中国人能接触到的极限了。
洗尽铅华 发表于 2023-9-26 19:45:4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现在的昆仑山是汉武帝认定的。
上古时期的昆仑山,或者说《山海经》里所称的昆仑山,应该不是实际存在的一座山,而是一种神话传说。即使它真的存在,位置最远也就是在甘肃青海交界处。
根据《山海经》的说法,黄河是发源于昆仑山的,所以昆仑山的位置,就和黄河源联系到了一起。
后来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他误将西域的塔里木河认作黄河上游,因此当他回来后,向汉武帝报告,而塔里木河发源于西域一座大山脉北麓,汉武帝听了张骞汇报后,认为黄河所发源的山,自然就应该是昆仑山,因此就命名这条山脉为“昆仑”。——这也就是今天的昆仑山。
《史记·大宛列传》:“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窴,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我们现在都知道,塔里木河既不是黄河上游,今天的昆仑山自然也不是上古神话中所说的昆仑山。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