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合同法》三者是什么关系?

[复制链接]
ghostlees 发表于 2023-9-26 16:08:5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题已加入知乎索引 合同法 ,更多「合同法」相关话题讨论欢迎关注。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zichuan 发表于 2023-9-26 16:09:2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者 的 总 体 区 别


名称不同 

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在立法层次上,同为法律,在企业和劳动者中容易把劳动法称为劳动法,把劳动合同法称为新劳动法。


立法背景不同

《劳动法》是在我们国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劳动关系初步紧张状态下产生的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4年7月5日通过,于1995年1月1日生效实施。

《劳动合同法》则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逐渐成熟时期、劳动关系非常紧张状态下产生的法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劳动法》是20世纪劳动立法的标杆,《劳动合同法》则是20世纪中国劳动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上层建筑的必然要求。


立法宗旨不完全相同  

《劳动法》第一条开宗明义,“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明确把劳动者权益放在第一位,而《劳动合同法草案》第一次送审稿套用了《劳动法》,即“《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草案公布时则改为“为了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制定本法”。最终变为“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前后言辞、次序之变,暗含了立法思路的调整。


调整对象不同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办法;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与福利制度;劳动争议的解决程序;对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以及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等。

此外,还包括工会参加协调劳动关系的职权的规定。以上内容,在有些国家是以各种单行法规的形式出现的,在有些国家是以劳动法典的形式颁布的。《劳动法》是整个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劳动合同法》作为法律部门的劳动合同法是调整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 者 在 条 款 上 的 区 别

《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的子法,两者在具体的条款上也存在很多不同,以下是几条较为有代表性的差别:

01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完善劳动规章制度。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完善劳动规章制度,并对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在制定、修改及实施过程中从程序上予以严格规范,核心是民主协商与劳资共议。分为两个步骤:



  • 经职代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
  • 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即在充分听取意见,经过民主程序后,由用人单位确定。也就是:“先民主,后集中”。这是不分所有制的,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的规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仍应由职代会审议通过。

02
办理用工手续与签订劳动合同《劳动法》中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2000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劳动合同法》则对不签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再设定行政处罚的内容,而是将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转为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建立了一种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与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挂钩的机制,既加大了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又提高了劳动者维权的积极性。

同时《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用工后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一个月的宽限期,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不签合同的,以支付双倍工资予以惩罚;超过一年再不签的,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确定双方的劳动。


03
劳动合同的条款《劳动法》中规定有:


  • 劳动合同期限;
  • 工作内容;
  • 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 劳动报酬;
  • 劳动纪律;
  •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 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除上述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在必备条款方面《劳动合同法》增加了劳动合同主体双方的基本情况、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会保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等内容;同时又取消了劳动纪律(属于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已由法定且不能约定)和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防止用人单位滥用违约责任)三项条款;在约定条款方面,新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试用期、培训、商业秘密以及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具体内容。

04
劳动合同试用期《劳动法》中规定: 


  • 劳动合同期限6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  
  • 合同期6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30天;
  • 合同期1年以上2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0天; 
  • 合同期2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与合同期的关系重新作了规范;增加了对劳动者在试用期工资报酬的最低保护线;规定了对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应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增加了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合同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的程序。

同时规定最低工资一般情况下不能作为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因为本法规定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而且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如果把最低工资作为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按80%折算后试用期的工资就会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05
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法》中对此方面的规定是:


  • 在试用期内的; 
  •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劳动合同法》增加了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费,违法规章制度损害劳动者权益,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订立劳动合同,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等4类可以随时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同时把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由“随时通知”改为“不需事先告知”即可解除劳动合同,并增加了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也不需事先告知即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劳动合同法》将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变更为劳动者在试用期可以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以满足用人单位工作交接的需要。

06
用人单位可以随时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法》对此条款的规定为:


  •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 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劳动合同法》则把劳动纪律并入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中,增加了对保持双重以上劳动关系且情节严重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以及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合同无效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等两种情形。

07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的情形《劳动法》中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劳动合同法》中增加了代通知金制度,即用人单位以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的形式代替提前三十天通知劳动者。代通知金制度可以使劳动者有较多的时间寻找新的工作。

08
非因劳动者过错或同意,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法》:  


  • 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 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法》中增加了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的预防性保护和对在本单位工作时间较长的老职工的保护。

09
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 
《劳动法》中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劳动合同法》取消了劳动合同的约定终止,即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即使约定也无效。劳动合同只能因法定情形出现而终止。另外,它规定根据劳动合同主体资格消失等情况,增加了五种劳动合同法定终止的情形。

10
新增劳务派遣的相关内容  
《劳动合同法》新增加了关于劳务派遣的内容,比如:“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五十万元。”“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等内容都是《劳动法》中没有的。

二 者 在 实 操 中 的 区 别

虽然《劳动合同法》遵循了《劳动法》的立法精神,但是在具体细则实施方面,会与《劳动法》,特别是其中“劳动合同”那一章的内容有冲突。一旦出现法律冲突,在实际操作当中应该怎样解决,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劳动法》是劳动领域里的基本法,其主要内容是一些原则规定,其主要条款反映的是立法精神、立法原则。《劳动法》下面要有若干个配套的法律,才能构成劳动领域里的一个整体法律。《劳动合同法》就是《劳动法》的子法之一,它跟《劳动法》构成下位法和上位法的关系。从学理上把《劳动合同法》看成是《劳动法》的下位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既然二者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的法律,按照我国《立法法》的规定,出自同一机构、不同时期的两部法律如果出现了法律冲突,就应该采用新法取代旧法的方式去解决这个冲突。

由此可见,《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的区别不仅仅在于这两部法律的名称不同,其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也不尽相同。

而且《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的子法,两者在具体的条款上也存在了很多不同,特别是关于“劳动合同”方方面面的规定,以及对于劳动关系的双方的权益,《劳动合同法》更加明确一些。
微薄青春 发表于 2023-9-26 16:10:0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不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会问到我……正好今天行情比较恶心,也鉴于以前帮公司处理过法务问题,勉强答一下,但是这类问题还是要求专家回答比较好。
劳动法是关于劳动关系的,可以看做是关于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劳动合同法,是处理劳动关系中的劳动合同的。这个在处理上,并不是对等关系,而是偏向于劳动者的,倾向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所以并不像很多人说的劳动部门和企业沆瀣一气。
至于合同法,管合同关系,民事范畴,且对于合同双方是没有偏向性的。
所以,劳动合同法可以说在劳动法下面,处理劳动关系中的劳动合同问题,合同法不太管劳动合同法,大概是这么样一个关系。
我只辅修过法学,心理学和汉语言文学,主修不是这个,你还是问专业人士比较好。
神经 发表于 2023-9-26 16:10:4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一些答案,不太准确,有必要给大家普及一下。合同法是规范民事领域建立,变更,解除权利义务的协议的法律。而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法是规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可以说是特别法,这两者之间前者是新法,后者是旧法,同一问题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法,但是在位阶上属同等地位。
dowtx.con 发表于 2023-9-26 16:11:3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劳动合同法原本应该是劳动法的下位法,应该由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但当时发生了黑砖窑事件,导致该法上了人大全会并审议通过,结果是这部法的位阶就与劳动法平级,且后法优先于前法。
但劳动法并未废止,很多条款仍然在执行,比如加班工资制度就是劳动法上有,劳动合同法上没有的。说《劳动法》2008年1月1日前使用不准确,准确的描述是两法规定不一致的条款,2008年1月1日前按劳动法执行,2008年1月1日后按劳动合同法执行。最典型的例子是工作年限跨越2008年1月1日的经济补偿金计算。
sec9281 发表于 2023-9-26 16:11:3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与《合同法》,可以从调整对象的不同来划分,前两部法律主要调整的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而《合同法》则适用所有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不调整婚姻、收养、监护等人身关系。
      而《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之间的区别就不是非常大了,《劳动法》是1995年开始实行的,而《劳动合同法》则是2008年开始实行的,目前关于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问题,大多数可先参见《劳动合同法》,二者在调整劳动关系方面相当于是同一范畴中的新法和旧法的关系,《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更加全面,被适用的条款也更优先。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