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 如何评价电影《最好的我们》?

[复制链接]
zhsw72 发表于 2023-9-24 19:02:3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影根据八月长安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进入振华高中的普通学生耿耿和“学霸”余淮成为了同桌,他们共同长大,经历分离又重逢的一系列故事。怎么评价这个电影?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zhzh 发表于 2023-9-24 19:02:4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余淮之所以被人恋恋不忘,很大程度是因为他的触手可及。
    换句话说,余淮是你学生时代会遇到的那种男生。
    书里这样描写他的外貌:"这个男生长得…挺让人没印象的。小麦色皮肤,小眼睛,笑起来眯着眼挺可爱。白T恤,牛仔裤,干干净净的,一看就是个乖孩子"
    但是深得大美人母亲陈红基因遗传的陈飞宇,帅的太不平凡。不好意思,我的青春时代,真的没有帅成这样的男同学。若说振华中学的女生只闻盛淮南,不知余淮,我是不信的。此外,陈飞宇帅的并不是"乖乖牌",他看上去更像吊儿郎当的校霸或者飞扬跋扈的学神。而不是抓紧一切时间埋头做题的勤奋优等生"余淮"。


    影片中的余淮俨然"天之骄子",高大帅气不输校草;随随便便就能考第一;跟老师同学打成一片;在合唱比赛上唱《勇气》,带领台下观众挥手……风云人物舍他其谁?
    余淮才不是这样的,余淮会犹豫到底走竞赛保送还是正常通过高考升学;会缺席合唱排练,到安静的顶楼刷题;会在竞赛失败后,对打来电话的耿耿沉默许久才慢慢说:"耿耿,我这三年,算是白费了。"
    电影放大了他的学霸、调皮、爱抬杠的一面;隐去了他的努力、自卑、敏感。
    没有这些铺垫,观众根本无法将自称"小爷"、阳光灿烂的余淮与高考失利后突然消失的"逃兵"联系起来。
这才不是《最好的我们》!
    如果说《你好,旧时光》和《暗恋橘生淮南》都是学霸们的日常,那《最好的我们》总算是让平凡中的大多数找到了共鸣。
    女主耿耿是个总在关键时刻超常发挥的普通女生。中考意外考上了振华中学,高中三年又在尖子生的包围中求生存。
    耿耿很平凡,她不像清冷的余周周、美丽的凌翔茜、沉稳的洛枳。她只是随处可见的普通女孩。
    "我不幸是世界上最不快乐的那种人,没能力,却有上进心;没天赋,却有梦想;越努力,越难过"
    她普通的身份,在分班那天撞到跟自己名字连成"耿耿于怀"的男孩子时闪闪发亮起来。
    从此,学霸余淮和学渣耿耿成了同桌。
    这个搭配,延续了三年。
    随着两人越来越熟,耿耿对同桌有了不纯洁的小心思:她偷偷把余淮拍进相机里;为了余淮向班主任要年纪总排名大榜;对接近余淮的女生十分警觉;因林杨喊自己"侄媳妇"脸红窃喜不已;耿耿不怕对全世界宣城余淮之于自己的特别……但她从来没有胆量直接向余淮告白。很倔的耿耿,暗恋得有些孤注一掷。


    "哪怕前途和他都未能看到我的任性"。看到余淮眼睛发亮的那一刻,一切就足够了。
    这样的耿耿,又怎么会直接跳到余淮背上?
    这是少女漫玛丽苏爱情。
    小说560页,分上下两册;网剧24集,单集片长45分钟;电影只有110分钟。
    《最好的我们》原名叫《流水混账》。导演深以为然,直接拍成了记流水账。电影大刀阔斧地删去了耿耿重组家庭的背景,也顺带删去了她的敏感和缺爱。看的出来,电影时间很短,导演急着赶进度,并沉迷于"发糖"。


    所以一上来,就是耿耿对余淮花痴一见钟情;刚认识,β就一边一个搂着耿耿和简单成了时代姐妹花;只见了一面,话都没多说,余淮就大声指定耿耿给他当同桌;男女主迅速进入热恋模式……
    在110分钟里,能看到大多偶像剧常用套路,以下就不多列举,总之,很美,很MV,很不现实。
就像片尾,耿耿发短信约余淮在晚秋高地见面,她从武汉长江大桥下车要跑去武汉东湖磨山千帆亭,实际距离接近半程马拉松;配合陈飞宇全程"全世界我最帅"的脸,以及反复强调的"小爷我罩你"的食用,这早已不是让人怀念平凡青春的《最好的我们》

一品龙 发表于 2023-9-24 19:03:4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红老师尽职尽责把美貌遗传给了陈飞宇,我希望作为合作生产者的陈凯歌老师也上点心,指导一下他演戏吧。
另外,有人看哭了是因为想起自己的高中生活,并不能作为这部电影拍的好的依据,望周知。
wjml223 发表于 2023-9-24 19:04:2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拍一部:
班上根本没有长得好看又学霸的男生,成绩好的男生要不戴个啤酒盖眼镜,要不就是瘦的像竹竿,难得有一个成绩好长得还过得去的男生,性格却很臭屁。
而女主高中成绩很一般,长得很一般,说话很大声,走路张牙舞爪,喜欢的人永远不会和她成为同桌,更不要说帮她补习功课,喜欢别人从来不敢说。然后勉勉强强上了一个学校读完,找了一份工作,工资很一般,待遇很一般,和高中同学就那么几个人联系。高中喜欢的那个男生早就把女主忘的九霄云外,同学会看见,他会调侃一句:哟,变好看啦。
之后你们又无了交集。

不能引起我共鸣的最主要原因是,里面有句话:
当时的你,是最好的你
后来的我,才是最好的我
其实现实像耿耿这种普通女生,更大一部分应该是:
当时的你,是最好的你
后来的我,依旧不是最好的我
nightgo 发表于 2023-9-24 19:04:5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被这个电影气死了。
《最好的我们》讲的是一个成绩普通的女生因为发挥超长考上重点中学,在学霸的世界里各种不适应,小敏感和不自信多到飞起,但是与学霸同桌的相处中,慢慢感受到温暖,于是跟着同桌学理科,跟着同桌好好学习,跟着同桌的志向考北京。而与此同时,她也一点点发现同桌在经历失意失败后不再自信满满闪闪发光,接受了自己是一个被命运捉弄的普通人的设定,甚至不敢再接近自己。很多年后她成了最好的她,重逢时面对他的自卑没有退缩,决意无论如何变化都要和他在一块儿。
这个故事的前90%没有说过爱,可处处都是爱。
从耿耿的视角,看着那三年同桌他是怎么对她的,又看到最后,她是多么有勇气不光是决定要和她在一块儿,也要像他曾经那么治愈她一样治愈她,是我从未有过的感动。


这个故事为什么那么让人感动呢?一是立意,铺垫了那么久的男主的光环在最后的几章被现实碾碎一地,难道年少时光环般的男生就注定如此普通失意?然而耿耿一句坚定的“曾经的你喜欢那么平凡的我,现在轮到我”,故事变成了彻底的治愈。二是真实,回想年少时光,似乎只有一个主题,就是成绩。当年剧版放映的时候,戳中人回忆就是在这之前没有一部青春剧花那么多篇幅讲成绩对人的影响,所以营造了满满的真实感。三是单纯,记得看剧的时候我一闺蜜发了一条朋友圈,“高中真是单纯,分个文理科都像是再也不见”。高中生哪知道真正的再也不见,那种对感情极致的在乎让人怀念。
所以请问,这个电影演了啥?
耿耿余淮之间没有误会,有的只是错过。所以耿耿不需要那么歇斯底里的问余淮她去哪了。她甚至都不知道余淮是不是真的喜欢她,哪来那么大自信跟余淮吼?
余淮失踪了那么多年,怎么会莫名其妙来参加同学会?一见面就问耿耿你还好么?这不是撩是什么?长大后的余淮是成熟的,既然他觉得不能在一起,他就不会想要要撩耿耿。
韩叙哪去了?没有韩叙简单线,怎么对比出耿耿选择理科是多么执拗。余淮的竞赛线哪去了?没有余淮的失败线,就没有你教我理科,我督促你语文的小美好,那个对号的意义又在哪?余淮闲的吗把一个耐克纹在身上?
且不提耿耿甚至为了考北京还去报艺考,没有就没有吧……
耿耿是自己开了工作室,而且选择的还是自己喜欢的摄影,所以才会看起来很优秀,让包括余淮和她自己的所有人都觉得她成了最好的她,怎么就成了个带项目的白领了?既然是职场人,那她那间loft是谁的?是在公司,为什么要墙上可以贴的都是耿耿的照片?

不是不能改,可是你改这些干啥????有什么意义?

还有名字梗……那么美好的名字梗,为什么要滥用?说了一遍又一遍,意境全无。
还有金句梗。耿耿说那句话的时候,是失意的,她当然不是失意自己,而是失意余淮不觉得自己是最好的了。也是感动的,因为余淮在最好的年级喜欢那么平凡的自己。这不是一句普通的矫情话,不是放开放去追不上追得上的问题。
以及都懒得吐槽的快要毕业的学长碰上了学校准备国庆歌咏比赛……哪怕是为了庆五四呢?这么明显的bug,足见这电影是有多么的粗制滥造。
青春片,不是把十年前的元素,歌咏比赛,高考,同学聚会这几个万年梗串起来就叫青春片了,我小时候吃的是巧克力,不是巧克力味的屎。
完了再说吧,我要被这个电影气死了。
———————————一条冷静下来的分割线
冷静下来以后又去看一遍小说,我对结局没有免疫力,看一遍哭一遍。
我真的太喜欢耿耿和余淮的故事了……
—————一条复而生气的分割线—————
回应一下评论区纠结的电影时长的问题。
电影是镜头的艺术,是在有限的镜头前展现无限信息量的艺术,即使是偶尔出现的一些道具,一些细节,不用台词来强调,也会给人想象的空间。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是创作者没用心,或者是能力不够,躺平任嘲就好了。
好的导演可以救烂演员,好的演员可以救烂编剧。如果导演不好好拍,演员不好好演,就躺平任嘲就好了,千万别说努力了,努力了还拍成这样,还有啥好说的。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没诚意,圈钱之作,白瞎了这么好的本子。
不是我作为原著党的优越,是这个ip值得。耿耿是振华三部曲女主里最平凡的一个,正是她的平凡而可贵,让那么多的人都有代入感。耿耿的成绩到最后也没有特别好,但不耽误耿耿性格很棒,而且最后混的也很有出息。说实话如果这个故事演变成了耿耿努力学习最终考的特别好,反而让人觉得很假,但是她为了喜欢的人一直坚持,虽然也没坚持下来什么都还是会坚持的小劲劲才是最让人戳心的,有那种,你我注定平凡,也注定相守的感觉。
所以我生气的不是这个电影改编,而是这个电影拍太烂了。尤其高考前上映,最后又是放各种表白的彩蛋,又是打那么多黑底白字,给人感觉就是笃定了高考结束以后一堆小年轻前仆后继的来电影院打发时间,所以稍微有点小情小爱,配个青春怀旧的音乐,弄个哭的稀里哗啦撕心裂肺的情节,就能有人来买单。
改编不是原罪,糊弄观众是最大的问题。
ajlm 发表于 2023-9-24 19:05:3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里重要的点完全没有演出来,要不是片名叫《最好的我们》,我都要怀疑自己走错片场了。
陈飞宇的余淮不像那个外表臭屁毒舌内心却有自卑不敢把考清华说出来的小爷,反而像个色眯眯调戏女孩的小痞子。演技像是吴亦凡的得意徒孙,时刻保持“老子好帅,你们都是老子的舔狗”表情。
女主总是一副气呼呼别人欠了她八百万的表情,要不就是疯了一样的乱喊乱叫。 耿耿是成绩不好,但她不是傻白甜。
小说里耿耿余淮的感觉我一点没感受到,男女主台词也很生硬,仿佛各演各的,压根不搭理对方。
为什么永远要把耿耿和余淮改的差距那么大呢?
余淮不是一个特爱出风头的人,也没那么爱耍帅,甚至是个跟(漂亮)姑娘说话会紧张害羞到脸红的普通少年,在振华他不是最优秀的,为了物理竞赛他得逃掉合唱排练,得熬夜抓紧一分一秒做题。七年之后,余淮虽然没有高中时代那么优秀,但不至于落魄成捡破烂的啊。
耿耿不是一个傻大姐也不是一个小疯子,她只是成绩不太好,不代表她所有地方都差劲。跟余淮无联系的七年,她是会经常想起,但不会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团糟来“报复”余淮的不告而别。
我发现中国影视剧就是爱极端化,一定要把男主捧得高高的,把女主踩进尘埃里。好像不这样,就没有观众喜欢。
可耿耿余淮不一样,他们就是两个普通人,普通的,你我在学生时代可能会碰见的同学,或者,你我就是他们。
所以《最好的我们》这部小说才如此真实,受大家喜爱。
灰姑娘跟白马王子的故事太多了,我们不需要了。
影版是没了路星河,却又加了个莫名其妙的“怪胎学长”跟叶展颜表白,余淮从小说里逃掉合唱排练到当众唱情歌还跟耿耿深情对视,丝毫看不出余淮为物理竞赛付出了什么精力,如果余淮真的是这样,我只能说竞赛失利,高考失利实属活该。可他不是,看过小说的都知道余淮有多努力,一次次被现实压垮再爬起来,所以我才心疼他,喜欢他。
一开头耿耿就莫名其妙看不顺眼余淮,要换座位,又因为打篮球突然喜欢上了,这转折太生硬了。
现在拍青春片好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男女主一开始一定要是互相看不顺眼,哪怕他们刚认识,男主一定要光芒万丈,女主一定要卑微到尘埃里。
耿耿跟父母,跟简单贝塔,甚至跟自己的交流太少了,仿佛整个生活都围绕着余淮。书里的情节没几样是存在的,耿耿,余淮亲密的像情侣一样。
贝塔变成了泼辣疯癫的社会姐,喜欢张平最后也没给任何交代。简单变成了耿耿的小跟班,没有韩叙,简单的个人海报干嘛写“一厢情愿就要愿赌服输”?徐延亮变成了爱打小报告的人,不是小说里黑黑胖胖的班长,喜欢贝塔这条线最后也没有交代。
看过小说的都知道,小说高中时代篇幅很大都在讲学习,而影版没有,他们仿佛不用高考,不用学习,每天只要一起疯,一起傻笑,到处玩,还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逃单,这真的是省重点高中?
没有韩叙,没有洛枳,没有林杨,没有余周周,没有齐阿姨,没有林帆,没有贝霖,没有李燃,没有陈见夏,没有楚天阔,没有凌翔茜……
这甚至不能算是一部完整的电影,更像mv,纯粹为了镜头美,为了展示耿耿,余淮多亲密。
成年之后的戏更假,没有耿耿的成长,没有耿耿对余淮颠覆认知的过程。
小说里最经典的那句
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后来的我是最好的我。
可是最好的我们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
怎么奔跑也跨不过的青春。
只好伸出手道别。
电影改成了“我追也追不上的青春”,个人觉得不妥,这句话是在耿耿跟余淮妈妈聊完,看见余淮并没有去美国,知道了他考上清华却没去,知道了她一直以为在振华优秀毕业生的康庄大道上狂奔的余淮,一次次被现实打倒。这句话我觉得并不是想表达耿耿跟余淮错过了的遗憾,而是耿耿对余淮遭遇的心疼,她理解他因为高考失利没跟她联系,一直耿耿于怀的是为什么后来余淮去了“清华”却没找她。这时候耿耿已经知道了原因,她对余淮的感情并不是拘泥于恨余淮,恨他不告而别,恨他有话要说却没说出口。而是真真切切的心疼当年骄傲锐利的少年,被现实磨平棱角。
这时候还纠结余淮负了耿耿吗?我想耿耿并不会这么想,她只是惋惜那个永远蓄满太阳能,永远让她崇拜的余淮,面对的却是那么残酷的打击。她想对他好,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她是懂他的骄傲和自尊的。所以耿耿并没有跟任何人说过余淮的近况。所以余淮后来那么坦然跟她说自己的事情,她才会难过。
电影的耿耿太恋爱脑或者说太傻白甜了,我再说一遍,成绩不好不代表是傻子。
最后,个人觉得,影版里贝塔简单帮耿耿想办法搞定余淮,把自行车钥匙扔掉,以及何蓝逗睡觉前幻觉看到陈飞宇,是“学”《初恋这件小事》,余淮骑自行车追公交车是学《北京爱情故事》,余淮从背后给耿耿戴耳机是学《初吻》。
总之作为原著粉,这部电影槽点实在太多了。
<hr/>从主创人员到演员估计都没有看过小说,看陈飞宇跟何蓝逗采访,对人物的理解非常肤浅,甚至台词跟情节都磕磕巴巴说不清,导演我看根本没导过什么片子,当编剧的那三部分也很低。
两个主演更别提的,电影最后还要特别感谢陈凯歌和陈红,只能说有背景真好。
看了一下百度说是二熊当编剧,但我看电影的时候好像没看见,如果真的是,那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对自己的孩子就这样随意践踏,到底有没有把书粉放心上?当初网剧加路星河抄李燃人设,她还那么气愤,现在呢?
没什么好说的,以后只会看书不会喜欢别的了。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