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的由来、意义及庆典活动

[复制链接]
精灵族王子 发表于 2023-9-23 12:11:0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庆的来历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严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联播。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2021年10月1日国庆72周年。






国庆的意义
国家象征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功能体现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基本特征
      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国庆庆典活动: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
  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




  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
  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
  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6次阅兵。
  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2009年、2015年、2019年国庆70周年。






其他: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
  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
  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游行结束,人们往往聚在公园或公共场所共同欢度节日,尽情欢歌畅饮。
  如果正好碰上总统选举或议会选举,政客们也往往在这个时候抓紧进行竞选演说。
  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声明:部分转载作品、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收集整理后的分享,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本人删除。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