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新闻学教授谈张雪峰言论,称「值得反思却不要轻信他的 ...

[复制链接]
cctvjc110 发表于 2023-7-26 03:51:4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厦大新闻学教授谈张雪峰言论#​​​ 6月18日,针对张雪峰称孩子报考新闻学先把他打晕言论,厦门大学新闻学教授邹振东发博:值得反思张雪峰提出的问题,却不要轻信他的结论。一个给排水专业毕业的自媒体人,他的粉丝比传播学的教授还要多,既要谦卑地承认这是现实,更要虚心地向人家学习,但由此得出新闻传播专业不值得选,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同时,张雪峰的答案不必信,但他的发问值得警醒。这不是要求教新闻传播老师都必须成为网红,而是应该警惕新闻传播学界脱离实际、脱离业界的现象。此前,张雪峰在直播中称“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引发争议。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eyou121 发表于 2023-7-26 03:52:3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干脆直白一点,家庭底子越薄,你面前的天坑专业就越多。
新闻专业是不是天坑,取决于你是谁,你的家庭底子怎么样。你要是广院家属、总局子弟,放着家里的资源不用,不学新闻专业才是脑子有坑。新闻传播领域,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还是会有很不错的岗位和发展机会,只是你光凭一个大学文凭,基本够不着。和我同期进央视的,有一两位分到了广告中心,据说人家刚上班时,领奖金领到自己不敢收,还得找组织上确认这是合法合规的绩效奖才敢收。唯一的问题是,这地方你我进不去,我虽然凭全国统考进了央视,也进不去广告中心。
不仅新闻专业,很多专业也是一样。都说生化环材是天坑,我身边也有很多近几年这些专业出来的人,起步比我还高,发展比我还好,无他,家庭底子厚,头部央企相关岗位随便进,甚至直接去中央金融单位做投研,美其名曰懂行业。
知乎上所谓天坑不天坑,实际暗含着这样一些评价标准或者说期待:
希望这个专业,学习成本不要太高,包括校内外综合成本(比如实习成本),高了可能读不起或者即使读下来收回成本也很慢;
学习的内容也不要有太高的社会门槛,比如对欠发达家庭的孩子不友好,没那个眼界,没见过理解不了;
最关键的,毕业后直接凭毕业证就能找个糊口的工作,不要对个人的社会生活素质要求太高,最好是主要看专业对口,最多加点笔试。
满足这样期待的大学专业,我觉得不怎么有。所以我是认同张雪峰说家里条件一般孩子读书不行的,就去学口腔专科,出来在小县城或者乡镇上开个牙科铺子,凭手艺吃饭养家糊口。那你说学医是不是天坑?
大学本就不是逆天改命的地方。二十年前可能有过一些“改命”的阶段,那是特殊发展时期,不是历史的常态。
还是那个意思,收入阶层分布决定了,图钉之下,满地天坑。
—完—
Adamspz 发表于 2023-7-26 03:53:1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最没必要学的就是新闻传播。
论形式,意识形态你干不过体制内笔杆子;论内容,谄歌媚曲你干不过专业内马屁精。你所谓的搞新闻传播不过是把上面嚼过的甘蔗再嚼一遍,然后没甘蔗吃的时候去报道个市井小道消息,今天谁离婚了不给抚养费,谁生了三个孩子都不是前夫的……
本来嘛,中国就不需要新闻,繁荣稳定富强和谐的国家哪有那么多新闻?每个今天不都是比蜜还甜的生活?每个明天不都是好日子还在后面的殷殷期盼?不知道你幸福不幸福?你尽管去问,哪个高铁上的乘客没买到票?
做为跟张雪峰同一年的郑大管工学生,我理解张雪峰说的应该是这个意思:在中国,当焦点访谈都开始歌颂国家新时代的巨大进步时,新闻传播整个就是个混吃等死的工作,更别提跟西方传媒巨头一较高地,争夺舆论高地,输出文化和意识形态了。
张雪峰想劝说的无非是不要把自己想象当现实,以为的新闻传播是正义感的化身,出现在社会阴暗角落,不畏强权,正义执言,为万世开太平。实际是每天写稿子讴歌领导检查工作,赞美会议胜利召开,积极参与百姓调解,正面处置亲子鉴定……夜深人静,当你回首自己的初心,看着面前的WPS,你会问自己,为什么,35岁了还是个科员。
是啊,为什么35岁还是个科员。写了13年的会议稿子了,区长都换了5任了,我还是个科员?同时进来的同事,父亲是法院的,早就借调到了市委宣传部,现在已经是科室主任了。母亲在税务的,早就提了副科,如今只管区日报的审稿……只有自己,还在写稿,天天穿梭在兰山区的城间地头,替统治阶级发声,又被统治阶级沉默。
没有良知也就算了,至少可以麻木的把钱挣了。但是你学得是新闻传播,你的先辈曾化身闪电,刺破黑暗的时代,《新青年》、《少年中国》、《红旗》……李大钊、鲁迅、毛泽东……红色新闻传播人像野火燃烧,点燃民智也点燃中国革命胜利的火炬。到近代《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海峡两岸》、《朝闻天下》……但是俱往矣,现在,新闻人也像“铁路人”“烟草人”进入了第三代,你需要的就是打卡下班,在是“鼠头”还是“鸭脖”之间,摆出一个模棱两可的姿态,等着省里调查组给一个答案。
新闻人失了魂,只留了一张复读嘴。
于是,“新闻传播”变成了一份只剩下领工资的工作,就让你写什么你写什么,你说这专业还学个什么意思?人家三代新闻人形成闭环,圈地自high,你个外人,掺和进去,想干什么?
干又干不成,干也干不过。
学个屁!
glayivan 发表于 2023-7-26 03:53:3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传新闻毕业生实诚地说一句
是真的。
我是新闻学,是根正苗红的新闻学,没有任何后缀,没有任何括弧,可以说是最最标准,最最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学。
很遗憾的跟大家说,张雪峰说的都是对的,毕业出来难。我是因为有学校光环,就业有一定buff加成,然而,也不会有找得到什么优质好工作的。无他,没有护城河,没有任何无可替代的技能,所谓新闻写稿,新闻专业性的东西,完全没有你们想的玄乎,直接网上自学都可以,你要扯什么新闻嗅觉,那就更虚了,网络热梗谁不会呀,哪有你就是第一制造者,你就是那个独到眼光挖掘新闻的绝绝子,扯。
说回去,我自问就业还是不成问题,但也只能高不成低不就,月薪7/8000就是顶尖了,你玩别的薪资也差不多啦?因为新闻这个就是没有质量的杂工。那别的学校的呢,二本大专,什么普通学校,甚至是叫的上号的985211的综合性大学,那也不怎样。除非清华北大,但我们中传自问不比他们弱,至少新闻这一块。
没有职业门槛,仿佛一辈子就在打杂工,这就是我干新闻工作时的最直接想法。你说写稿拍视频,这种东西来个小年轻都可以啦根本就不会有什么新闻学的专业加持以至于无人能敌。
一句话,虚得不行
学完跟没学一样,这一行也没有什么职称,没有什么考评,完全的水平考自己吹。而事实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料。
真心推荐不要学新闻传播
没有任何技能加成
你说什么“审判性视角”“站在更高维度看世界”?
我直接好家伙,真的。骗别人无所谓,骗自己,自欺欺人,哼,看看月薪多少?生活的柴米油盐等着你慢慢批判。
怀着新闻理想的人有没有呢?
会有,但第一批,也是最多的一批,最后会倒在生活中
第二批是家庭殷实,不愁吃穿,可以自由自在一两年,为什么只有一两年?因为后面你就会感觉所谓的自由是在搞笑
第三批是真的自由,无所谓赚钱只为兴趣,这种人大概率会潤出去,最后成为最为高调,最直接向我们开炮的人。
无论是哪一批人,最后都不会有世俗层面的好路子走。当然,你自认为活的开心就行
只有那么一小勺幸运儿,走上编制,进了总台或者本地电视台,这一批才是真正可以说新闻不错的人。但这又与你新闻何关?这是因为编制的原因啊,是铁饭碗让你幸福,又不是什么新闻学,那些发言的教师教授不就是这么些了。废话,你在诋毁他家行业,你在砸他饭碗,搁我我也得反击啊。因为我吃上饭了,你说大家都在吃屎,要掀了我的锅,我肯定不依啊,又不是我吃 。既得利益者焉能与您共情?你个大傻子
月爷 发表于 2023-7-26 03:53:5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雪峰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这样谈的,就像你连六便士都没有,那还谈什么月亮啊
这段时间,各大高校的新传教授,轮番与张雪峰辩论「新闻传播」专业到底该不该学?在我看来,这正是发挥了新传专业特有的专业特长,在舆论热度上高估不下,甚至你可以说是资深的专业人士,蹭了张雪峰这个底层出身的「网红热度」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早在新传专业被批判前,我「生化环材」在知乎都被抡了好几轮了,这几年土木专业在各大平台,也被吐槽了很多,甚至把同济土木在河南的投档线都给「断档」了,清华土木也放入提前批了。这个实质性的伤害,可比张雪峰巴拉两句大多了。


但是,我怎么没见到哪个985教授出来挽尊啊!
无非就是新闻专业的教授,他们的工作就包含了平时热点的解读,而张雪峰提到了这么尖锐的话题,他们自然也要插上两句。
而部分理工科分数线都断档了,理工科教授出来说话的也不多。毕竟,人就这么多,大不了调剂过来,总能收到学生的。
作为曾经的劝退区博主:我以前劝退材料的时候,就这么写过:
如果你能被我们网上写的内容,直接劝退,那么说明你对材料不够热爱。因为现实的苦,远比我们文字描述的艰辛
这句话,同样送给新传,真正热爱且有理想的人,是不会被只言片语劝退的。
其实,反对张雪峰言论的,不只是这两个教授,还有其他的一些媒体人。比如,我在微博看到一个博主,中传的硕士,目前是一名篮球解说员,他就建议张雪峰不要滥用自己的影响力,甚至让张雪峰好好学一下新闻传播。


然而,这又造就了一个名场面,堪比“张雪峰怒怼马丁,你的公司不是世界500强”。为什么这么说,我仔细查看了他的微博,发现他十年前就能去NBA现场看比赛。你说,让他来理解张雪峰的观点那确实有点难了。


毕竟,普通人没有那么容易就能成为一个NBA解说员,看似是努力,其实看机遇也看家境。不是谁都是“徐静雨”,哪有那么多的“草根逆袭故事”
最后,再来说一下新传专业到底是不是天坑?我个人认为目前还没到那个地步。在我看来,和新传专业处境类似的文科还有很多。这是大部分文科专业的通病,并非是单独一家的问题。再比如曾经的“万金油”专业,工商管理,看是很行,实则干啥啥不行。
新传专业的劣势,无非就是传统纸媒的没落,再加上新媒体行业的冲击。因为传统纸媒一旦离开了垄断优势,行业就每况愈下,甚至部分公司倒闭了。过去那些动辄风靡一时的文学期刊,自我陶醉其中,市场化改制后,立刻也没什么人买了。
而且新传专业很多人也做不起来自媒体账号,说句难听的,你的竞争力还不如抖音一路打PK上来的小姐姐,她们比你更适应自媒体行业。
其次,想要进入新闻行业,你还要面对其他专业的冲击。因为新闻行业没有所谓的「专业壁垒」,人家学法语的,学西班牙语的,也能进来分一杯羹,还有其他的,例如翻译,艺术类等等。
对于张雪峰,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他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二手信息整合站」,不是说他一定是对的,但对于大方向的把控确实大差不差。
张雪峰是一个实用主义者,甚至带点功利色彩去看问题。但是,这恰恰不就是普通人最需要的吗?
对于普通人,「面包与理想」,二者能够兼得,当然是最美好的画面。但是如果只能先选一个,那么先吃饱饭,再去追逐梦想,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KU123456789 发表于 2023-7-26 03:54:0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克勤对山西疫苗乱象进行调查,出稿《山西疫苗乱象调查》。但随后王克勤及签发这篇报道的中国经济时报社长、总编辑包月阳均被免职,调查部解散。
2017年,中国在册新闻调查记者仅剩175人。传统媒体中的调查记者保有量仅130人,在六年前,这个数字还是306人。而我们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数据来源:张志安《新媒体环境下调查记者行业生态变化报告》)      
这些被称为社会“看门狗(Watch Dog)”的调查记者们,都去哪儿了呢?
1. 1989年,《郑州晚报》记者殷新生,因揭披郑州市检察院越权事件,被诬陷入狱。  
2. 1998年,《山西青年报》记者高勤荣,因揭露山西运城渗灌工程造假,被判刑12年。  
3. 2002年,《京华时报》记者杨威,因采访物业纠纷问题而遭遇殴打,导致耳鼓膜穿孔。  
4. 2003年,《南方都市报》因报道孙志刚案与非典事件,影响高层仕途,主编程益中被捕。  
5. 2005年,《河南商报》记者范友峰,因调查报道聂树斌案,被迫辞职,淡出新闻界。  
6. 2006年,冰点周刊因刊登《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被停刊整顿,主编副主编均被免职。  
7. 2008年,《法制日报》记者朱文娜,因采写辽宁西丰拆迁案,被警方拘传。 2008年,《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景剑锋,因报道山西公安包庇黑恶势力,被判刑1年。  
8. 2009年,《河北青年报》副总编辑乐倩,遭遇歹徒报复行凶,歹徒边打边喊“叫你报!”  
9. 2010年,《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因报道凯恩股份交易内幕,被当地公安局网上通缉。
10. 2012年,《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三鹿奶粉首位报道人,发表“新闻已死”,离开新闻行业。
11. 2013年,《新快报》记者刘虎,因实名举报工商总局副局长,被关押346天。
12. 2013年,《南岛晚报》记者杨琼文,因曝光海南万宁校长开房案,被迫离职。
13. 2013年,中国揭黑记者第一人王克勤,因《北京暴雨失踪者》一文,《经济观察报》调查部被解散,王克勤本人被迫离职。  
14. 2016年,《兰州晨报》《兰州晚报》《西部商报》三名驻武威记者,因被当地部门视为发布“负面报道”而遭遇逮捕。
公号“摩登中产”在《疫苗仅仅是一个结束》中说:“那些辛苦挖掘真相的人,被甩在信息流边缘,他们沉默工作,或者黯然离去。”

现在只要有通稿,我们就不需要新闻了,所以眼下的新闻学到底是个啥?

-----------------6.26 的分割线--------------

合订本单独罗列一下王克勤的履历

2001年2月3日,《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王克勤与王宏的调查报告《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两个多月后《甘肃经济日报》暂时停办。

2001年,加入甘肃日报社的子报《西部商报》后,发表了题为《公选“劣迹人”引曝黑幕》的调查报告,11月,王克勤被《西部商报》报社开除。

2002年1月,王克勤来到北京加入《中国经济时报》任高级记者。
2002年12月6日,他在《中国经济时报》用五个整版发表《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
2005年6月20日,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河北“定州村民被袭事件”调查》,揭发了一起活活打死6个村民,伤100村民的极为血腥的征地事件。
2005年11月30日,王克勤在《中国经济时报》以8个版5万字的篇幅发表《河北邢台艾滋病真相调查》,揭开了邢台由于血站管理混乱、输血引发大量艾滋病的问题。
2010年5月12日,因签发王克勤的调查报告《山西疫苗乱象调查》,《中国经济时报》总编辑包月阳被免职,《中国经济时报》调查部被解散,王克勤被解职。

2011年9月加盟《经济观察报》,任总编辑助理。

2012年10月8日,因《北京暴雨失踪者》一文,调查新闻部遭解散,记者尽数离开。王克勤于2013年初被迫离开《经济观察报》,这是第四次因为“不理智”丢了工作。
他在媒体领域已无立足之地,这个曾经号称要把调查记者做到80岁的人,食言了。后来去做了公益,帮助他调查过的尘肺病人。
作为王克勤曾经的“战友”,新华社“十佳记者”,包月阳最终竟选择皈依佛门。
“众生皆苦”,是的,最后在佛法面前我们至少可以达成这一共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