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阶层是否固化严重?

[复制链接]
lhczyc 发表于 2023-9-21 06:29:3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比较了解美国的朋友,可以进来谈一谈。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dermot 发表于 2023-9-21 06:29:4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美国政府所宣传的美国梦,是一个穷小子靠奋斗,从一穷二白变成参议员或者亿万富翁。
但据我在美国的切身体验是,都是吹牛皮,因为这种转变很难在一代人内达成,几乎是不可能的。
现实是,在美国,你如果出生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家庭里,或者你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偷渡客,又或者你是个儿时不在美国长大的中产阶级移民,那么你这辈子再怎么努力,上限就是个大企业中层管理人才或者知名律师,资产千万美元左右。参议员或者亿万富翁?想都表想。大概率事件,如果你不付出超过别人的努力的话,呵呵还是修车去吧。
我理解的美国梦是,一个偷渡来的穷小子最后成为了一个几个员工的小企业(小餐馆,修车铺,一栋老公寓楼出租)老板,第二代在此基础上成为了专业人才(医生,律师,工程师,学者),拥有几百上千万美元的资产并开始积累人际关系,第三代通过奋斗,良好的教育背景,父母积攒的人脉,一点点的运气,成为参议员或者亿万富翁。
如果压缩一下时间表,或者起步本身就没有偷渡客这么低的话,也要通过两代人完成,即第一代通过努力成为工程师,大学教授,第二代进入mit,斯坦福,积累个人气,退个学,创立个英伟达,fb什么的。。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可能终其一生也只能为后代做铺垫,自己很难步入肉食者的行列,但这条上升阶梯从未关闭,这也是为什么黄仁勋可以成为市值超越英特尔的英伟达总裁,苏姿丰可以作为amd总裁与其相爱相杀的原因。



-----
题外话,美国的阶级固化,与其说是日本式的“你没出身,努力了也不会出现在那里”,不如说是肉食者所宣传,潜移默化影响着普通人的“我不觉得你这样出身的人应该努力”。
在资本主义体制下,类似的理论还有“鼓励八成人口提前消费,丝毫不做投资,这样两成的有产者的投资才能有可靠的,稳定的回报”,而只要八成的人中,有稳定收入的人群能意识到这点,他们很快就能晋升进前两成,但如果全民都被教育的太聪明,每个美国人节约20%的收入用以投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瞬间就崩溃了(当然这和全国人民三月不买房,房市就崩盘,全国人民一个月不工作,就啥一样,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只是理论上会发生)。
综上,美日的阶级固化,一个是硬性的,肉食者私下已经达成默契并被严格执行的,怎么样也无法改变,一个是软性的,肉食者仍旧打心底里接受有才能的人,只要擦掉别人糊住你眼睛的翔,放开膀子去做,就能行。
但是,很可惜,多数美国父母不像中国父母,不会为子女砸锅卖铁。很多情况下,明明租金多付两三百,换个不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活稍微艰苦一些,很多美国父母就能把儿女送进好得多的多的学区(不少单亲家庭的黑人子女就是借此获得优质教育,最终脱离底层的),但美国父母多数是不愿意走出自己生活大半辈子的舒适区的。
而在中国,这样的父母,肯定是被谴责的。
一面是don’t judge带来的生活自由选择的尊严,一面是子女的未来,又该如何选择呢?

qqwu 发表于 2023-9-21 06:30:4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一个社会连“阶级固化”这个词汇概念都没有时,那才是真的固化了。

因为这个国家的媒体、学校和主流学界都已经将“阶级”这个词汇和谐掉,以至于穷人阶级意识不到阶级的存在,这不仅意味着国家已经被某个高阶级全面稳定的掌控,也意味着穷人阶级在很长时间内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处境,甘于现状,长期固化下去了。
xiaoling 发表于 2023-9-21 06:31:0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回答过的一个问题这里也可以解释, 然后文末还有更新:
为什么说「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 - Li Carly 的回答 - 知乎

最近正好看到一本书,是一个哈佛教授写的,讲关于美国贫富孩子之间差异的, 叫做Our Kids: The American Dream in Crisis ,里面有一些挺有意思的分析和观点,有些观点也挺有普适性的,选几个图分享下,图后面加上我自己的评论:

1. 穷人的孩子缺少生活中的榜样,父母很难给出思维或者处事上的好建议,也缺乏足够的教育投入


可以看到,美国父母学历低(作者认为的“穷人”家庭里)的孩子们,同时也更有可能来自于单亲家庭 - 单亲+父母学历低,一个后果就是孩子没有一个良好完整的成长环境和思维观念。



学历低/贫穷的家庭,父母花在孩子教育上的时间,精力也比高学历/富人家庭要少。


2. 结果导致了不少穷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3. 由于不注重健康饮食和锻炼,穷孩子的肥胖率也更高



而肥胖率高与身体素质和健康也很有关系。此外,肥胖儿童在学校和社会里还可能不受到欢迎,自信心也可能受到影响。(反过来的正面例子可以看看知乎里的健身成功例子)


4. 即使科技面前人人平等 -- 富人的孩子们用电脑来求职充电进步,穷人的孩子们常常用电脑来打发时间

“Compared to their poorer counterparts, young people from upper-class backgrounds (and their parents) are more likely to use the Internet for jobs, education, political and social engagement, health and newsgathering, and less for entertainment and recreation,” Putnam writes. “Affluent Americans use the Internet in ways that are mobility-enhancing, whereas poorer, less educated Americans typically use it in ways that are not.”  - 书中说

翻译过来大意是: “相比于穷人家的孩子,富人的孩子们更善于利用互联网来找工作,进行在线学习,社会活动,搜集新闻和管理健康 - 让他们更上一层楼。而穷人的孩子们更常把它用来娱乐休闲,不思进取。。。”

这个发现让我挺惊讶的。即使科技让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我也没想到不同的孩子对同一种科技的利用会有很大不同。

5. 课外活动的参与



课外活动是一种社交也是一种学习,而在美国大学的录取体系中,课外活动是很重要的。

6. 信任度



如果对社会对他人不信任没有信心,又怎么能够混得开呢?

最后想到一个有国内特色的,但美国其实也差不多的: 学区房! 其实学区房的概念美国更早就有了。

PS
除了开头提到的书Our Kids: The American Dream in Crisis 以外,另外一本Charles Murray的书Coming Apart写的也不错。

其中就提到了super zips(超级社区)的概念,从小出生在富裕地区的孩子,很可能没有接触过普通人或者穷人,也对他们的生活完全不了解 (非褒非贬)。

对此,美国的公共广播系统PBS也写了一个趣味测试,看看你是否生活在”泡泡”里

Do you live in a bubble? A quiz


有兴趣可以看看。

泡泡分越低,说明越不接地气 :D



-----------------------

已开启值乎,欢迎交流~~ ^_^
值乎 - 说点儿有用的
十月¢潴潴 发表于 2023-9-21 06:31:3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带数据和个人体验来回答。
首先,美国的阶级固化是很严重的。最简单的数据请看维基百科social mobility词条下的The Great Gatsby Curve:



这个图里,一个点越靠右代表这个国家贫富差距越大,一个点越靠上代表这个国家“代际流动性”越差。代际流动性指任何一个阶级的人,他的子女收入离开这个阶级的比例。
很明显,越靠上的点代表了这个国家阶级固化越严重。
美国的情况乍一看还不算太糟糕,中间偏上。但仔细看看,不要说人间天堂的北欧诸国和富裕强大的日本德国,就连式微的法国和不靠谱的西班牙,甚至名声不佳的新加坡都比美国低。整个发达国家圈子里,除了英国和向来脱线的意大利,美国的阶级固化几乎登顶了。
当然,对于我们来说,这张图里最刺眼的点毫无疑问是比美国还要高出一大截的中国,这一点没什么好否认的,美国的阶级流动性比我们国家还是强的。
但是从图里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致发展趋势是沿图向左下的,中国作为一个尚挣扎在脱贫路上的大国,这项指标难看还有借口好遮遮羞,美国就不同了。
另外,看到这个趋势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既然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向左下,那么坐拥全球第一强国地位,怀揣全球最高素质的人才和最丰饶的财富,美国在二战之后是不是应该在通往理想国的道路上大步前进呢?可惜答案是否定的,正如排名第一的答案所指出,美国的社会阶级流动性,在过去几十年里变化不大(网上能搜到哈佛的研究报告,关于这一点有更多的数据支持,实际上部分数据还支持流动性上升,比如top1%的富人,199X年-2005年有40%+还留在top1%,而2005年-2012年则只有25%左右保留下来。但个人认为这是09金融危机的作用)。换言之,美国人辛勤建设国家四十余年之后,社会流动性指标仍然毫无起色,继续一只脚留在发展中国家里……这未免太难看了。
排名第一的答案说“占领华尔街”没有数据支持,这是不确切的。美国老百姓为什么要在乎穷国老百姓怎么向上爬?同为发达国家,他们爬得最困难,这就有足够的理由愤怒了。而更糟糕的是,这个困难程度多年未变——须知美国阶级固化的现状,不是“良好望保持”,而是“亟待改善”;过去几十年的没有变化,不是可喜的“没有恶化”,而是可悲的“从未变好”。

下面说个人体验吧。
第一件事,不理解有知友说,在美国小城感觉不到阶级。我曾经在美国一小城交流,那还是理工科大学,还是公校——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大学校园里看见开宾利的本科生和坐加长林肯的学生家长。我的母校坐落于德国数得着的富庶小城,我从来没在校园里看见过豪车——除非奔驰宝马的老总来访。
而校园外的公共汽车站上就能看见肥成一座山的美国穷人,身上挂着奇奇怪怪的杂物,蹒跚着不知走向哪里去。
这不叫阶级,还有什么叫阶级。
身在欧美大学校园混迹多年,一直觉得,造成美国阶级固化的原因之一,是高昂的大学费用和拼爹的推荐入学制度。比如常青藤联盟的本科部其实就是个阶级圈子。
有藤校的朋友执教,课上被小屁孩顶嘴:我们都是prestigious的家庭的子弟。
也有学生自述曾被Harvard面试,一切顺利,最后问,你爸爸妈妈是Harvard的吗?你家有人是Harvard的吗?都没有?太可惜了小姑娘,如果你家有一个Harvard校友,我们一定会收你。这个小姑娘后来来了我们学校,最后是magna cum laude荣誉毕业。
我的一个老师曾被Harvard录取,但是付不起高额的学费,于是去念了州里的公立大学……
后来我对常青藤联盟的本科生完全免疫了。
德国的大学收500欧学费的时候,我母校的热血青年们就上街裸奔抗议去了,现在我在美国的学校的学费是40000刀。如果一个普通工人的孩子在德国申上了慕尼黑工业大学,他可以放心大胆去念。而在美国他可能第一个要担忧贷款,当然更多情况下他就去念州内公立大学了。
其他的原因我就不太懂了,看别的知友怎么说。
———补充———
查资料的时候看见有文章说,美国贫富差距大,阶级固化严重,所以美国梦不复存在了。
(这文章是美国人写的,美国人一向是自恋自黑相纠缠的…)
但我觉得不是这个道理。照这么说,人人都该去北欧追梦才对,可是事实上我们知道,北欧虽然宁静祥和,效率并不高,日子一天一天没有任何不同,真要去追梦,最后可能都改冬眠了。
什么地方值得去淘金?不能是阶级完全固化的地方,不然你怎么奋斗都出不了头,但也不能是阶级一点也不固化的地方,不然你再出头,儿女也不沾光。贫富差距不能太小,否则你出头不出头没区别…
所以,The great Gatsby curve上,上方的国家固然积弊从生,下方的国家也难免死气沉沉,有活力的国家都集中在中间以及中偏下的位置上(这个位置上还有些2B国家这里不讨论了)。用美国阶级固化来说明美国梦式微,没啥说服力的。
至于为什么会觉得美国梦不再,我觉得一方面是时代大机遇过去了,另外一方面中国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使得美国不再是唯一一个可以淘金的地方,金矿分散了。
阶级固化让老百姓不爽的不是没有梦可追,而是美国人辛苦追梦了那么多年,现在累了,想要和别的发达国家一样,活得简单一点,不要整天发梦了。把山顶拉低一点,大家都好爬一点,不要像以前那样红着眼卯着劲往上冲,爬两步喝口茶多幸福。
会不会改变,我不知道…美国不仅是美国人的美国,它还在不停地吸纳全球人才,包括最有进取心的那部分人。美国老百姓爬腻了的山,仍然有很多人愿意爬。
威廉.尚 发表于 2023-9-21 06:32:1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裘Benjamin 提到的一些情况不是很确切。首先,从金额上讲,美国确实各个阶层都变富有了。但是如果除去通货膨胀,实际上整个中产阶级在过去10年中收入是下降的。美国中产阶级收入与1970年代中期相比几乎没有上升。
A rough 10 years for the middle class

而1976年,美国顶端1%的人的财富仅占全国财富的9%,到2012年时则超过了40%。
所以,占领华尔街的99%的诉求,当然是受数据支持的。
——————————————————————————————————————————
那么回到社会流动性问题。
美国社会流动性高不高,这要看和谁比。和发达国家比,美国的社会流动性当然是较低的。请不要用什么“美国过去几十年社会流动水平基本保持一致”来回避这个问题。
社会流动性主要看的是“代际收入弹性”(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Elasticity),也就是父母的经济水平和子女的经济水平有多大的相关性。最高为1,就是彻底固化,没有人能离开父母的经济阶层。最低为0,也就是没有社会阶层固化,子女和父母的经济阶层没有任何相关性。
首先看这张图:


美国的相关性是0.47,英国0.5,法国0.41,日本0.34,加拿大0.29,丹麦0.15。
可见,美国的社会流动性在发达国家中是比较低的。它甚至比不过巴基斯坦(0.45)。
而且,美国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最穷的一部分人的流动性大大低于一般人。
http://www.nytimes.com/2012/01/05/us/harder-for-americans-to-rise-from-lower-rungs.html?pagewanted=all&_r=0

比如美国收入最低的20%人的子女之中,有42%会留在这个阶层,而丹麦(25%)、英国(30%)都要优于美国。美国最低20%的人的子女,只有8%会进入最高20%,也低于丹麦(14%)和英国(12%)。
所以,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比,美国的阶层固化水平确实很严重。号称国家正常发展都会产生如此严重的社会固化,这也是错误的。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显著低于美国的水平。
有朋友问中国怎么样。中国早年间流动性比较好,70年代代际收入弹性约在0.315左右。但近年来逐渐下降到了接近美国的水平(0.442,
http://www.lepp.zju.edu.cn/upload/2013-05/13053119134762.pdf),趋势很不好。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统计数据并不十分完备,所以最终计算数据与实际情况可能有一定出入。
——————————————————————————————————————
有的人对阶层固话持完全轻视态度,总觉得阶层固化是必然的,无所谓。
阶层固化不是说要么有,要么没有。而是一个程度的问题。父母的经济水平与子女的经济水平完全无关,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如果固化严重,那么下层一定会不满。因为下层看不到希望。
这会产生两个结果,第一,当一个人看不到晋升希望的时候,他会选择消极劳动。干好干坏一个样,那为什么要敬业呢?
第二,阶层流动性下降,会导致阶层之间沟通降低,社会各阶层互相不能了解,也不能理解。反映到现实政治上,就是政治对立越来越严重。民主体系本身是一个建立在妥协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如果对立严重,立法、行政效率都会大幅下降(
冷哲:中纪委也治不好美国的病,请不要介意标题和小标题,那个不是我起的)。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就会威胁到民主制度本身的存在,使得整个体制转向专制,这个情况在委内瑞拉可以看得很清楚。查韦斯屡屡破坏民主体制,却一直能当选,这个原因,不难理解——对于民众来说,吃饭总比一个什么虚无缥缈的民主更重要,如果过去的民主当选者帮助不了他们改善经济条件,那么为什么不让查韦斯试试呢?
更可怕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当分配极度不合理的时候,居于劣势者会倾向于消灭自己的财富而让有钱人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是个心理实验,叫做最后通牒博弈(Ultimatum Game),就是有100块钱,两个人来分,一个人决定如何分配,另一个人决定是否接受。如果第二个人不接受,则两个人都拿不到钱。
如果按照经济学原理,或者任何的理性人博弈的原理。只要第一个人分给第二个人的金额不是0元,第二个人都该接受。因为这总比什么都拿不到要好。但实验结果却不是这样。当第二个人得到的金额少于20元时,第二个人常常都会选择两人都不拿钱。
所以,以为“所有人都在变富”就觉得大家都会比较满意、没有怨气,或者认为不会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都是错误的。当分配严重不均时,穷人很可能会选择破坏整个经济制度,就算这会让所有人都付出代价。
所以,分配不均和社会固化,是会造成严重后果的。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