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食物健脾?

[复制链接]
anthrax 发表于 2023-9-21 00:27:0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食物健脾?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hhf203 发表于 2023-9-21 00:28:0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脾胃功能健旺,就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东汉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明确指出:
治胃病者...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为什么脾要四季都健旺呢?
我们可以从五脏和四季的对应来理解。心肝肺肾这四脏分别对应着一年四季的一个季节: 春对肝,夏对心,秋对肺,冬对肾。
唯独位于中焦-中土的脾没有对应这个任何一个季节,虽然后来中医拿出一个长夏来和脾对应,但是长夏又不是一个季节,从而将脾孤立于心肝肺肾之外,所以脾还有“孤脏”的说法。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健脾对人体的健康是多么重要。
其实中医脾胃理论,早在《黄帝内经》和《难经》时期,就开始形成了。
《素问》中认为: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各十八日寄治。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几句话就道出了脾属于,主运化,并负责将水谷精微输布全身的脾的工鞥呢概述。
而且,中医健脾的思想也是在《黄帝内经》时期就已成雏形,《素问》中说: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这就提出了脾出现疾病的健脾的治疗原则,后世中医也是基于这理论来指导和发展的。
比如《素问》中就提出了:
胃不和则卧不安,半夏秫米汤主之。
这就提出了健脾胃的中医方法。
到了东汉时期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将健脾思想从经络细分,指出脾胃如果亏虚,则六经都会受到影响,指出:
阳明居中,万物所归,无所复传。
指出六经治疗必须兼顾健脾、扶助正气的远侧。
唐代药王孙思邈则进一步强调脾胃要”和“的重要性,认为调治脾胃可以使:“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治。”
到了北宋时期,官方更是专设脾胃专科,有太医院所编著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创立了以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千古健脾和胃名方,成为调补脾阳(气)、脾阴的两个基础方。
到了今天时期,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脾胃论创始人李东垣更是将脾胃的重要性提到更重要的地方,在《脾胃论》中指出:
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
认为“脾胃不足,百病生焉。”
更是将健脾放在养生致病的中心位置,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元气赖以培补升发的关键,提出“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
到了明代的中医大家李中梓时期,其在《医宗必读》中提出“脾为后天之本”,认为它和“肾为先天之本”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至于中医健脾的方法,有针灸法(通过针灸对气的影响,来干预脾胃的功能;有药物健脾法,如通过中药来健脾,常用的健脾药物有党参、吴茱萸、肉豆蔻、莲子、白术、茯苓、山药等,畅通的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附子理中汤等;有捏脊法,就是用手捏拿患者背部脊中线的推拿手法。
中医发展到今天,健脾的方法很多,下面简单分享中医常用的健脾十法:
<hr/>

中药常见健脾十法,脾一年四季健旺,则百病不生

1.益气健脾法:
此法专为脾胃气虚而设立。
如果面色苍白无华,少气懒言,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身困体乏,不想吃饭,或者吃得少感觉吃什么都没胃口,可伴有肠鸣腹泻,苔薄白,脉虚弱。则可以用四君子汤加减调理,组方为党参、茯苓、白术、丹灶、生姜、炙甘草等。脘痞胀闷者可加陈皮;痰多而稀的可加半夏;挟食滞者可加焦三仙。
2.温中健脾法:
此法专为脾胃虚寒而设。
症见脘腹痛,喜温喜按,按之痛减;或者脘腹寒冷,大便溏,口不渴苔白,舌质淡,脉沉缓弱等。
调理方可用桂枝汤加减,方由桂枝、甘草、大枣、白芍、生姜、饴糖组成。血虚者加当归;气虚自汗者加黄芪;挟食滞者,加焦三仙。
3.暖肝健脾法:
此法专为肝寒犯胃者设。
症见呕吐,头痛,饮食差,口淡无味,苔白有津,脉沉弦等。方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方由吴茱萸、党参、生姜、大枣组成。呕吐多的加陈皮、半夏。头痛的加川芎或蒿木。
4.疏肝健脾法:
此法专为肝郁犯脾者设。
症见情志不畅,抑郁寡欢,胸胁作痛,肠鸣腹痛,大便溏泻,泻必腹痛,泻后痛减,食少无味,苔薄白脉玄缓。可用疏肝培土法调理,方用痛泻要方,方由防风、陈皮、白芍、白术组成。水泻或泻久者加炒升麻。胸胁肋刺痛的,加元胡索、川楝子。呕吐严重的加生姜、半夏。
5.温肾健脾法:
此法专为肾阳虚弱所致脾胃损伤而设。
症见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肾阳虚,脾胃得不到温煦,而导致的五更泄泻,不想吃饭,吃饭后也难以消化,或伴有腹痛、腰酸痛,四肢不温,身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
可用四神丸调理,方由煨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补骨脂组成。腰酸肢冷者加附片、肉桂。脱肛者加黄芪、升麻。呕吐的,加半夏。腹胀的加木香、砂仁。
6.化湿健脾法:
此法专为脾虚湿困而设。
症见脘腹胀闷,不想吃饭,口淡无味,呕恶呕吐,舌淡胖苔厚腻白。
可用藿朴夏苓汤调理,方由藿香、厚朴、白蔻仁、薏苡仁、赤茯苓、杏仁、都吃、半夏、猪苓、泽泻组成,脘腹冷痛者加干姜、肉桂。口苦咽干苔黄而腻者,加黄连、黄芩。挟食滞者,加焦三仙。
7.消食健脾法:
此法专为食积伤脾胃而设。
症见脘腹痞闷,腹胀时而痛,暖腐吞酸,对油腻食物厌恶,大便溏泻而酸臭,泻后则减,舌苔厚腻,脉沉缓。
可用保和丸加减调理,方由神曲、半夏、陈皮、茯苓、山楂、麦芽、莱菔子、连翘、薄荷组成。如脾胃虚弱可加白术。
8.行水健脾法:
此法专为脾虚湿盛,水湿溢于肌肤而设。
症见浑身水肿,腹胀短气,小便不利,饮食差,口淡无味,苔白有近,脉沉滑。
可用五皮散加减治疗。上半身水肿盛者,加羌活、防风。下半身水肿者,加防己、薏苡仁。小便黄赤的,加滑石、,冉。小便清长而肢冷的,加干姜、附片。
9.泻火健脾法:
此法专为胃火旺或脾火旺而损及脾胃而设。
症见心下痞满,口干口臭,不想吃饭,或食少五味,口舌生疮,大便干,小便黄,或腹泻而大便灼热,苔黄舌红,脉数有力。
可用三黄泻心汤治疗,方由大黄、黄连、黄芩组成。火邪伤及脾胃阴气的,加白芍、石斛、花粉。挟食滞者,加焦三仙。
因为三黄泻心汤药简力专而猛,所以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10.滋阴健脾法:
此方专为汗下或泄泻后,或湿热毒邪损伤脾胃之阴津而设。
症见口干舌燥,饮水不多,大便稍干结,舌干太少或无苔,脉细弱。
可用益胃汤加减调理,方由沙参、麦冬、冰糖、玉竹参、生地组成。
最后多说一句,损伤脾胃的原因,既可以由七情所致,也可以有六淫所伤。而脏腑功能偏颇也可以损伤脾胃,因此中医健脾一定不要偏执一方一法,必须重视辨证论治,方证合一,方可频获良效。
关注我,有见识,有态度,以靠谱的科普,为健康加营养。
cnfsonxxx 发表于 2023-9-21 00:28:1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焦作唐宋称怀州,明清称怀庆府,此地温县产的垆土地铁棍山药健脾养胃祛湿、补肾补肺益气药效最强,故中医将入药之山药称为怀山药。它药食同源,口感软糯香甜,温补不上火,被历代医家誉为“补脾之王”、“神仙之食”,尤其适合脾胃虚弱的老人、小孩食补。正宗温县垆土地铁棍山药,自产自销。需要的朋友可以加俺微信:15225218515支持货到品尝后再给钱,不正宗、不好吃就不用给钱了,自己地里打的,有这个信心!
落日的孤单 发表于 2023-9-21 00:28:4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解决脾胃问题还需三分药七分养,平时坚持吃一些温补脾胃的食物,就能很好舒缓生活给脾胃带来的压力。在中医学里,医者推崇采用药食同源的药材调理身体,怀山药便是药食同源的佼佼者。
怀山药营养的营养价值极高,所含的淀粉酶能够帮助调理脾胃,不管是脾虚还是胃不好都能调理。山药多糖,能激活细胞免疫力,改善血瘀体质,有辅助抗癌、抗击疾病的功效。像是脾胃虚、身体虚、抵抗力差的人,需要格外重视起来,多吃怀山药。山药里面还含有16种氨基酸以及大量矿物质,经常吃山药能让身体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从而提高免疫力,让身体更强壮。可以煮山药粥、山药排骨汤、山药羊肉汤,都是非常适合冬季的。
h27454440t 发表于 2023-9-21 00:29:2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什么食物健脾?
健脾的食物有很多,如:
1、红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2、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3、兔肉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4、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5、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6、香菇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7、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8、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9、猪肚(猪胃)味甘、性温。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10、牛肚(牛百叶)味甘、性温。作用: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11、羊肚(羊胃)味甘、性温。作用: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12、牛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
13、桂鱼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虚寒证、寒湿证忌食。
14、泥鳅味甘、性平,归脾、肺经。作用: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气不足、泄泻、脱肛。
15、粳米(大米、硬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16、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作用,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17、豇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作用: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18、籼米味甘、性温,归肺、脾、心经。作用:补脾胃,养五脏。宜于脾虚湿盛腹泻。热证、湿热证、阴虚证忌食。
19、糯米(江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作用,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近代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粘滞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20、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胃痛,津亏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
【今天的分享暂时到这,打字不易,如果觉得我的内容有帮助,记得点赞加收藏哦!会持续更新对你有用的内容,更多祛湿驱寒健脾分型可私聊我,给你更多建议,时间有限,每日可3位朋友咨询!】
菜鸟是我师傅 发表于 2023-9-21 00:29:5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健脾的食物主要有以下这些: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粳米、籼米、玉米、薏米、番薯、豆腐等。
2.肉、蛋、奶类的选择:牛肉、鸡肉、兔肉、牛肚、猪肚、桂鱼、乌鸡等。
3.蔬菜的选择: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胡萝卜、马铃薯、洋葱、平菇等。
4.水果的选择:葡萄、红枣、桃、杏等。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