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这些初中生的文笔?

[复制链接]
kimshow 发表于 2023-9-20 22:50:2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些都是在某作文软件的“初中作文圈”看到的作品,点赞收藏动辄几百上千,但是给我的感觉并不美甚至觉得过于矫饰,想请问知乎的各位大佬这样的作品能算作好作品吗?初中生是否应该追求这种“美”?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ghgh 发表于 2023-9-20 22:50:5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一看到 诸如“星河玫瑰日落盛夏少年汽水青春蝉鸣大海热烈温柔奔放”的文字,就浑身起鸡皮疙瘩,满面而来的堆砌元素...尴尬的我想s
wanghuan 发表于 2023-9-20 22:51:1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天把“少年……”挂在嘴边,天天就搁那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关键是他们都不理解这些话的意思就乱用。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都成这些文章的标配了,关键是写出这句诗的诗人想表达的根本不是他们所想的那个意思。例如苏轼的那句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此句中的“逆旅”和《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的“逆旅”意思相同,意为“旅店,旅馆”。有些人就把“人生如逆旅”理解为人生路上多有不顺,然后就把它用到写挫折的作文中去了……
他们天天这样写空话,写着可谓富丽堂皇的文章就算了,咱也管不着。但他们把这些没有的东西发出来,说是高分好文章,就有点过分了吧。那内容,东抄一句诗西抄一句文案,狗屁不通。那结构,毫无结构可言……
小红书上这类文章就很多,尤爱引用名言或是人民日报上的话,像周国平的话
“真正的英雄,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停滞不前”,
鲁迅的话
“愿中国青年摆脱冷气,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只是向上走……”,
庄子的齐物论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以及

  • “少年何方梦摘星,且邀他日看海平”
我知道这句话写错了,但小红书就是这样写的,他们也是厉害 ,打着学历高,积累多的名号肆无忌惮分享着“好句”。原句:
少年何妨梦摘星,
敢挽雕弓射玉衡。
莫道今朝精卫少,
且邀他日看海平。
“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应付诸行动”。(我知道这个是七年级上册道法书上的一句话,但可惜被那些鸡汤文写俗了,也写烂了)
好句一大堆,他们却不停地无病呻吟,甚至通篇名句,自以为“文采斐然”,就差把“我最会说空话,我孤芳自赏,顾影自怜”写在作文纸上了。甚至有的文章它是一点事例都不写,也懒得引用能说明某个道理或者表达感情的故事。总之把能用的句子全甩上去就对了。
我也是不理解他们是怎么好意思写着

  •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 “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盛世之中华”
  • “吾辈青年,当……”
却用这样徒有其表的文章来误人子弟的。
去年我刚接触小红书,看到那样华而不实的文章是十分欢喜且敬仰的 甚至还摘抄了三篇那个上面的文章(毫无疑问,全是议论文),还在快手上搜了好多“少年……”,和其他听起来很好的文案,类似于

  • “少年没有乌托邦,心向神明自远方”(乌托邦:西方的桃花源)
这句被挺多人用到过作文里,但这也是“改装”过的,而且把句子改的跟原意如此大相径庭的我还是头一次见。
原句:少年没有乌托邦,心向远方自明朗。
说实话,瞎改编句子这一点,小红书和快手不分上下,还这么多赞



  • “少年,一贯快马扬帆,道阻且长,不转弯,要盛大,要绚烂,要哗然……”
  • “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
  • “理想主义的花,终将盛开在现实主义的土壤里,我们终将上岸,前程万里”
我越来越沉沦其中,甚至每次写作文时就写这些好句子,谈大道理。直到看到一条评论“你现在死命的记这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作文,可能你现在的老师喜欢,但中考的阅卷老师真的会看得上这种文章吗?”后来我不再一味地看并且摘抄这种文章,而是开始摘抄诗句、名言,学习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学着先把事例想好,再试着加上几句恰当的名言诗句。
说实话,小红书这个软件在语文摘抄和作文方面害人匪浅,我甚至看到过拿现在流行的文案与名句硬凑的,而且点赞数还很多,更是有人将其奉若至宝。但是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小红书虽然缺点很多,但是还是有优点的,上面的语文和英语笔记倒是挺好的。
我是针对初中而言的,而且中考写这种真的不加分(可能平时写一写老师会很喜欢)高考的话可能会很加分,但也要就文章而论,并不是随便一篇网上很火的议论文都可以在大型考试得高分。其实说白了这些作文是在拼命的展示所谓的“才气”和“知识渊博”,说不好听点就是狂。初中阶段的作文谈这些大空话是真的没用啊,刚刚在做题时就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也是引用了名句,也是像那些“才气冲天”的初中生一样在几段的开头。




写了一句“论点”。当然,我这话可能不准确,因为小红书上面很多打着高分议论文的名号写文章的人连分论点都在瞎写,随便一句好听的话就当做论点,举两个例子(不是从小红书上哪个博主作文里搬来的,随便想的几个开头,但是小红书上许多议论文的开头就跟这种差不多,好听)
   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磨剑十年,今日显锋芒。…………
   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
    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hr/>
   什么是岁月静好呢?
   苏心曾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傅雷说过“长大后,你会发现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家中那碗热汤和始终为你亮着的那盏灯。”…………
  每段以上面的话作为开头固然好听且,但这真的适合做论点吗?关键是那些博主写完了类似于上面的话,就开始进行长篇大论地议论,可谓屎盆子镶金边。内容也是曲折回环(从百草园扯到三味书屋,又扯回百草园)再对比上面那篇文章,每段开头都是在写有趣的人的特点,并且都有论据进行补充交代(图中框起来的部分),差距显而易见。
再说结尾,现在很多火的“文章”大多都在结尾加上一句名言,这篇文章也一样。但是你如果看了这篇文章就该知道这个结尾是真正起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作用的,而小红书上的文章呢?
当然,积累并没有错,前面也说过我喜欢摘抄。展示才华也没有错,但绝不是像那些小红书上的文章那样展示的,什么都不理解,甚至连原句都记不住就瞎说。我想说,你要是想中考作文拿高分,你就先别看这些试图讲大道理,结果讲的一团糟,然后又随便装饰一下,就说能拿满分的文章了。给大家看看小红书上的“初中优秀作文”。




他引用完诗句就说这些成功者怎么这么样,难道不该具体写一下成功者并未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的例子吗?举一下李白的例子好像也没太困难吧,而且他全篇都在说着很空的道理。到第五段更是来了个“是非在己,毁誉由人,得失不论”,前三段梦想(而且也没具体展开议论“梦想”),第四段写成功者有着坚强意志,脚踏实地,偶尔插进去几句“梦想”,倒还不算太跑题。
第五段这个首句就格外跑题了,在看下面写的,大意是泪水铺就成功之路,成功路上不要踌躇。要不他把题目改成有关成功的吧,我们现在是初中生呀,他要谈梦想,也要说点符合实际的,一直在说成功者(这一段好不容易看到他提及中考,他却一笔带过)和成功路,而且这个成功者也没有写清楚,模模糊糊的感觉。他好好地说说我们的有关中考的梦想,或者未来要为社会贡献些什么(这个就可以有关梦想职业了,比如老师,教书育人,培育英才),甚至可以写到中国梦。第六段就开始写珍惜时光了,再次提到梦想。
最后一段又扯回到梦想,(整体一言难尽)而且这句“愿汝眸中有星辰”,他不觉得别扭吗?,一股文案(而且还是那种古文与现代流行文案结合的文案)的气息扑面而来,愿汝很有古文味道,而眸中有星辰,一看就知道是网络流行好句。开头一句“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应付之行动”算是白瞎了。还有那句“满怀希望,所向披靡”,我实在不懂他引用这句话是要表达什么,原句: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是一部原耽小说里的话),如果他是想表达心怀希望就能披荆斩棘的话,那他后面有又写汗水泪水铺就成功之路,是不是有点不合适呢?
第四段结尾“一步一个脚印,便能步步生莲 ”,步步生莲这个词不说 大家都能知道意思,我也查了的,像他这样用我还是头一次见。(当然,如果我弄错了,步步生莲确实有这个用法,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说出来)


还有就是我很不理解为什么很多作文里总有“蝉鸣不绝的夏天永远热烈”区(我实在是不懂这个“热烈”为何意,还有就是只有提到青春校园,大多会用这句,我只能说那些作者好有耐心,“不厌其烦”这个词可是被他们完美地诠释了)
更让我不解的是这句话“我在这风声鹤唳的十五六岁遇到了一个人,笑容明媚似阳光 ,叫我不敢忘 。”,什么时候风声鹤唳也可以这样用了 ,而且就这句话还很流行,小红书上随便一搜一大堆,别的软件也不遑多让 。


里面可能有些原耽语录,我也是看了评论才知道的,但因为我不看原耽,只知道其中的一些句子,并不知道出自哪里,而且有些句子在诗句中出现的时间比原耽语录早,所以就没有标明出处,望大家见谅。
写作文要有明确的方向,就拿我们班的同学举例吧。我们班有两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女生,一个擅长写爱国情怀,就类似于前面提到的“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盛世之中华 ”“吾辈青年,当……”,但她的文章可不是那么假大空,那是真正有价值的议论文,在县里,市里都获得过奖,并且她的文章读起来是真正能让人感到热血沸腾的 。
再说到另一个女生,她十分擅长写有关青春,童年,回忆的记叙文,她的文章也常常被当作范文。我挺喜欢她的作文的,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有青春的活力,有着这个年级该有的少年意气,更重要的是她的文章不需要像网上那些好作文一样非要若有若无的写点爱情进去,也不用刻意突出少年的活力。
最后说说我们班三个学习成绩很好的男生,一个男生写的作文有时是夹叙夹议,有时则是像阅读理解的那种文章,老师就说过他的作文是真的好,高深但又容易理解他所要表达的。我印象最深的一篇他的作文就是写品尝香茗(大抵是这个题目,题目啥的我很少能记得住),从儿时品尝香茗时的感受写到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在当时中国的受欢迎度,突出古往今来香茗对中国人的重要性。写的真的很好。
另两个男同学的作文大概是大多数人写出的记叙文的样子了,他们的作文我不太了解,但我倒是从老师口中听到了一些对他们作文的评价,写的好的时候,详略结合很恰当,虽然朴实无华,但胜在有真情实感,所写的事件也很真实。写的不好的时候 ,他们俩中的一个男生就曾戏说自己的作文是“杂文”和“散文”的结合体。
对于写作文,我只能说:“好的作文从来不是抄来的 ,而是写作文的人对 事实,道理等进行整理,分析的结果”
kallen007 发表于 2023-9-20 22:51:1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文学来说,文笔很差。
对于中学生来说,文笔尚可。
对于写作来说,贻害无穷。
对于写作文来说,容易得分。

这玩意儿可以雪中送炭,无法锦上添花。
如果你作文特差,绞尽脑汁勉强能凑够八百个字,这玩意就像烈性芳香剂,起码可以遮盖一下恶臭,对你有点用。
如果你作文还行,千万别看这些玩意儿,只会污染你晓白浅畅的文字。
神经 发表于 2023-9-20 22:51:4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文笔没法评价这种文字,这和用尺子称重量是一个道理。
老样子,打印出来在原文上作了逐句批改,个人观点都写上面了,说说整体感受。




这种文章,作为考场作文,老师不会给及格;作为传统文学,编辑不会看超过 5 秒;作为青春文学,郭敬明都觉得不堪入目。
之所以点赞收藏动辄几百上千,是因为它的受众没有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能写出这种文章,以及点赞收藏这种文章的,语文成绩肯定不行,尤其是阅读理解和作文。
这三篇文章中,第三篇还算稍微好一点,至少能知道是写的什么,能猜得出来想表达什么。前两篇里的文字基本上都处于梦游状态。
可能很多人会有这样一种感受:
如果把这些文章里的某句话摘出来,配上契合文字的图片发朋友圈,还能给人一种文艺范儿的观感。但是,把这些文字连接起来,你会觉得这是一个缝合怪
之所以有这种感觉,实际上就是源于作者的写作视角过于局限。加之对生活的体会很肤浅,给人一种无病呻吟的感觉。总体说来,这三篇文章均存在以下问题:
文章结构混乱,写作主题不明,情景描写失真,逻辑关系不清;
基本常识错误,句子语法错误,用词搭配不当。
所以,这三篇文章中,没有一篇是及格的,所以文笔就更谈不上了。只有在以上的几个问题全部解决的情况下,才能谈文笔。接下来,结合以上的具体问题,说说自己对文笔的理解。
首先,写出真实感受。

比如第一篇:
夏日的蝉鸣甚是聒噪,窗外的枝桠疯长却总也挡不住烈阳,三号线依旧长的(应为得)没有尽头,梧桐荫依旧枝叶繁茂,身后是明明暗暗灯火
烈阳和灯火同框出现,这就纯粹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我猜,这几句话应该是改写自不同语境下的文字缝合而成。另外,梧桐荫不能用枝叶繁茂来形容。
第三篇也有问题,满篇的秋天,写到家乡金黄的麦浪,这就相当于你说去北极旅游,和企鹅进行了一场友好的互动是同样的道理。一般来说,小麦是秋种夏收,有春种秋收的地方,金黄色的麦浪和文中挂红霜的枫叶也对应不起来。
在这里,讲一个故事:
1927 年,朱自清发表了一篇白话美文《荷塘月色》。当时,就有学生写信给他说:蝉在晚上是不叫的。这让朱自清很惶恐,认为自己犯了错误。于是写信给昆虫专家请教。
昆虫专家回信说蝉在晚上是叫的,但朱自清还不死心,自己连续几个晚上蹲在树下观察。在亲耳听到了月夜的蝉声之后才放心,感慨地说:观察之难。
所以,写文章最忌讳的,就是这种基本的事实站不住脚。如果把这个推翻,整个文章就没有任何意义,文笔更无从谈起。
写文章的第一步就是,要保证真实,起码是符合现实逻辑的,是能够自恰的。这个,是最基本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多观察生活,只有从生活本身出发,才有可能写出可以用文笔来评价的文字。
其次,掌握基本语法。

如果有哪位同学敢把《恋傍晚时分黄昏》和《红枫染了秋林、蜜黄的秋天里。》当作文题目,写在考卷上,或者有胆量敢给编辑老师看一眼,只能说是无知者无畏。这种题目,以及遣词造句,也只能放在日记里,作为自己日后想体验一把年少时有多尴尬的回忆。
在语法方面,这三篇文章都存在句子成分缺失,前后搭配不当等基本错误。比如这句:
热血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抽离出主干就得到这样一个句子:热血散发气息。显然不合理。再如这句:
而今快至金秋时节,我们不在故土,我们踏上征途。
后两句是为了押韵而攒出来的。前半句写状态,后半句写动作,为了追求句子的形式一致,导致两句之间没有任何承接关系。至于以夏末的梧桐叶起誓,归来的海棠花为证,这简直就是胡乱拼凑。对着灯泡发誓都比对着梧桐叶好一些。一段文字,连起码的语法都不遵守,就不需要谈论文笔的话题了。
语法、用词这些属于基本功,在没有完全掌握某个词汇意思的情况下尽量谨慎使用,句子也要遵守起码的语法规范,建议多分析一些句子的语法结构,对于写作十分有用。
最后,明确写作思路。

这三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没有主题,没有结构,没有思路。这也是很多写作者经常犯的错误,信马由缰乱写一通。
出现这种问题,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过于沉迷于对所谓唯美句子的收集,然后大量引用、改写一些所谓的唯美的句子,穿插一点自己的生活,于是就缝合出一篇这种不伦不类的杂感式抒情文章。
这个观点,在我看到第二篇文章的首句得到印证:
黄昏如晚汐一样淹没了草虫的鸣声,野蜂的翅。
这句话出自何其芳的《墓》,拿来作为开头。
不能说不好,作者也很真诚地用了引号。但问题是,这句话放在开头,决定了整个文章的气质,而接下来的文字又驾驭、对应不了这个开头。
其他两篇也是如此,比如第一篇文章《青春是一个盛夏》的所谓题记,就像是从不同文章里摘抄来的拼到一起,完全没有一个写作中心;文中反复提及的宣言/ 誓言是什么?文章也没说,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红枫染了秋林、蜜黄的秋天里。》涉及到的点很多,但都是一笔带过,结尾又与这些点毫无关联。想表达什么呢?不知道;《恋傍晚时分黄昏》记了一件小事,最后的结尾来得莫名其妙,开头还不错,越写越失控,最终不知道指向哪里。
总体看来,这三篇文章的通病就是,引用、改写不同出处、不同语境的美句,缝合到一起,虽然单句拎出来能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美感,但是拼在一起就成了花里胡哨的裹脚布。显然,这是在没有好好学语文的前提下中了「网络文学」的毒太深的缘故。
以上问题,既无益于作为学生的语文提升,更有害于今后的写作。在没有掌握遣词造句的基本功前提下,就开始走这种「花活」的路子,最终只能在死胡同里打转,还一副「虚负凌云万丈才」的不甘心态。
走出这种困境,其实很简单,动笔之前,先想这样几个问题:
我的写作主题是什么——根据主题提炼观点
我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根据观点组织素材
哪些素材能印证自己的观点——对素材进一步分析剪裁
素材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并列?递进?辩证?
想好了这些问题,然后动笔,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地写成初稿;然后二稿润色,加入修辞;三稿修改,斟酌字句;然后统览全篇,调整优化文章结构 。
说起来很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很难。有句话叫「当局者迷」,一方面,自己固有的写作思路,或者说本就没有系统的思路,很难通过自省转变过来;另一方面,自己的遣词习惯以及对文本的理解,决定了写作者很难跳出自己的「舒适区」。
这,就需要有另外的人来批改。可以是老师同学,同事领导,也可以是知乎的专业写作者们,或者可以考虑一下我?(๑•̀ㅂ•́) ✧


如果以上人选都不接受,而你又有志于在写作方面得到提升,或者希望把写作作为一种技能,个人推荐知乎知学堂官方的这个「写作新人培养计划」。感兴趣的话,可以先了解一下他们的这个试听课:
「写作新人培养计划」里面对写作思路的梳理和写作素材如何处理,都有专业的模板式指导,而且还有写作领域的知乎大咖修改,这种专业人士的针对性指导肯定优于一般读者,对于想提升自己写作能力的朋友而言蛮有帮助。
说一下为什么要强调「修改」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一般都是习惯养成的,自己很难发现问题所在,这就需要接受来自外界的审视。而专业人士的指导和修改意见肯定优于一般的读者反馈,这对不熟悉写作技巧的新手而言,既能解决​写作思路问题,又能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及时发现自己在写作中的问题所在。
最后说一下文笔。
所谓文笔,应该是通过写作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体验,同时给予读者以共情。就像《文心雕龙》中所指出的:
精理为文,秀气成采。
我们看到的那些优美的句子,一眼就爱上的诗词,都是作者对生活体察、内心观照、情感认知的凝练,而不是通过辞藻体现文采。
很多同学过度流连于摘抄唯美句子,却丝毫不顾及使用语境,这对于写作而言并非好事,久而久之就写成了缝合怪。
对于写作而言,不能以追求文笔为目的,而是先把自己的写作基础打好,遣词造句、语法结构、文章思路、叙事节奏等等。有了这些,自然就形成了属于自己特色的文笔。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edu-card" data-edu-card-id="1566440337815629826">想写小说,可是文笔不好,语言组织能力差,要怎么突破呢?有哪些学习写作的必读书目?有哪本书,你恨不得把它全部内容都背诵下来?
zeroera 发表于 2023-9-20 22:51:5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你说的这个作文软件是不是纸条,如果是的话劝你趁早别看这个软件了。纸条这个软件我初一初二也特别喜欢看,但是看久了有了审美观就觉得:真的不怎么样…
首先,文笔这个东西是要有载体的,只有在这个载体上生存才能被称为文笔,否则说好听了叫诗歌,说难听点(实话)就是,捯气呢你无病呻吟个什么劲儿。就好比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上生存,文笔必须有赖于中心思想才能存在,换言之,必须在一篇作文有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才能评判其文笔。
我初一的时候特别喜欢这种文风,500字的作文我能抒情700字,比如我之前写过一篇小学毕业的,全篇都是网络上那种句子,“教室的门关上,再打开就是别人的故事了”这种,甚至写出那种伤春悲秋的感觉,现在看简直可笑。
好了话说回来我们来看看你发的这三篇作文。
第一篇,且不说借用《某某》《二哈》这些书了,就说行文也是毫无逻辑可言。
题目,青春是一场盛夏,起的不错,但是啊孩子,作文是要紧扣题目来写,读者想要在文中读到的是:为什么你说“青春是一场盛夏”?
一般而言有三种可能:

  • 在某个盛夏且在你自己身上发生了一些故事,比如中考(改变了人生云云)就可以叫盛夏青春;
  • 一个发生在盛夏的少年的故事,且基于某些原因这个故事只能发生在盛夏(这是高中复杂记叙文的要求,就是写小小说);
  • 你把青春某个特质暗喻为盛夏,比如“追梦”,但是这些特质是必须要在一件事上展开论述的,否则二类文起评。
说白了,初中作文评分标准中,你作文里的每句话都要有事作为依据,不能口说无凭,这样的作文拿不到高分。
我们按照这三点要求看这篇文章。
“少年们有一场宣言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兴起” ,不错 ,语言优美且勾起了读者兴趣,接下来是不是该说什么宣言?怎么由不为人知到人尽皆知?为什么写这件事(这个问题牵扯到中心)?
但是这位作者写的是什么呢?“肆意张扬的身姿”“无所畏惧地诉说钟情”“咖啡屋里的目光”,甚至还有“山河无恙”?
我们假设判卷老师没看过《某某》吧。
那你这两百字想说什么?跟你前面说的宣言有一点点关系么?
合着就是两百字废话呗?
行,阅卷老师看到这已经按不住四百米大刀了,但出于尊重我们接着往下看。
“及时行乐才是正道”
excuse me?什么意思?
用这种贬义词写出好文章的确实也不在少数,你要是写“人生苦短珍惜当下”“享受学习”倒也罢了,但是您接着写“执着于理想,纯粹于行动”,跟您这“及时行乐”有关系吗?这怎么看都是“肯吃苦肯受累”吧?
还有跟您这樱桃又有啥关系嘞?
“微雨海棠,夏日未央”,啊这俩词确实挺美的,但是这盛夏里来一海棠是怎么想到的?被什么启发的?为什么要写?
一句都没提啊,你是在炫耀你可怜的词汇量还是阅读量?
下一自然段,作者总算有了点扣题的意思“隐秘的宣言再次浮现”。
什么宣言?拜托了告诉我?
没有事件啊宝贝?而且这一段都写得有些…不知所云?我不知道是我年均300w的阅读量问题还是我中考满分的作文水平问题,为什么每一个词我都看得懂就放到一起看不懂了嘞?
“少年有梦”,有什么梦?
“完美答卷”哪里完美?为什么完美?为了完美,付出了什么?
再往下看。
你自己看看前面的文字,“及时行乐”“樱桃期短”“咖啡屋”“篮球场”,跟你后面自己写的“日复一日的课程和永远刷不完的真题”有什么关系啊???简直前言不搭后语好么?
初中作文的最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事件啊,你怎么抒情我不管,你是用《某某》还是《二哈》我也不管,唯一的要求就是在你抒情之前麻烦您先把您抒情的对象也就是这件事写出来。我管你是樱桃还是青梅,你为什么这么说?
说到《某某》,网络小说,文笔绝不算好,意境也绝不算美,跟沈从文余秋雨没办法比,但是它之所以受欢迎,只能是因为不管是“台下的掌声热烈而经久”还是“繁花盛开人声鼎沸”背后都有只属于这句话的故事,因此才能感动这么多人。而因为这个故事是专属于这句话的,木苏里的高明之处才显现出来。
平复一下我们看第二篇。
题目絮絮叨叨,看上去就一幅唠叨的样子。
第一段,“被少女拾起藏在散文集里”看样子是少女和散文集的故事?
紧接着,“却道天凉好个秋”?
???
这句诗的本意跟秋天真的没关系啊,人家只是想表达内心沧桑无奈而已啊…
而且也真是让人一个激灵啊,原来少女和散文集就是废话呗?又又又一次看了个寂寞?
从第三段开始有事件了!太棒了!但是你不是说母亲做点心么?和你门前苔藓有啥关系?“我们家不为秋悲”,从哪些事看出来不为秋悲?“时光如活泼的孩童”,跟你“不为秋悲”有什么关系?
难道是因为它只是个孩子?
“盛夏的影子随处可见”,哪里可见?这个你的题目又有什么关系?
摘柿子这件事平心而论还是写得不错,若能展开来写,作为主题一定是不错的文章。
但是作者偏不啊。
紧接着咋就一棵树了呢?是因为乡愁,想要留在故乡?还是因为秋天了没有母亲的点心,家乡的柿子而悲哀呢?
但是前面说“我们家不为秋悲”啊。
你就算是想要写一个对比,它对笔力是有挺高要求的,初中不要随意尝试啊喂~
总的来说这一篇写的还可以,有一点散文的感觉,但是还是笔力不足,胡乱引用,文字无意义。
第三篇写的还可以,打算近日写评论。
大家可以追更,今天真的被气的写不下去了
大家好,我终于找到密码了…
这期间顺手拿了个叶圣陶杯全国作文大赛省级二等奖,我觉得我应该足以答完这个问题了…
最后说一下第三篇吧,第三篇我觉得是三篇里起码像样的。首先,开篇引用是出自何其芳的《墓》,如果单看这一句的话,确实是一句景物描写,但是!但是啊大家!为什么大家要学分析赏析描写呢?赏析题(或者说分析题)是为了告诉我们,描写在文章里不仅仅是描写。这就跟文笔单拿出来就什么也不是一样,既然引用了这句话,就要理解作者是怎么写下这句话的,毕竟,引用是为了借他人之口表达自己的中心,而不是单纯的借用他人语句中的所谓文笔。
也就是说,你既然用了人家的话,不说中心 至少你文章的基本风格得是一样的,但是在这篇文章中我看不出这一点。
抛开这里不看,我们看看下面的文字。
首先第一段,引出了作者在跑步。
但其实说实话,光看第一段的话,看不出这是跑步。为什么?因为有话得直说啊孩,一般你作文作为考场的一道题目交上去了以后,老师看你这篇作文的时间顶多不会超过一分钟,他们没有时间去揣测你想说什么,所以在作文里,就必须把话直着说出来。就算你将来去做文学工作,话也不能说的这么隐晦。文章是写给人们看的,不是你自己,你的文章不说适应普罗大众,至少超半数的人能看懂你的文字字面意思才行。
我们接着看比喻。不能说不会,不能说不美,甚至是很会比喻,很美,但是:
你写太阳的目的是什么?
落日落日,主角是太阳没错,但是落日是仅仅因为有太阳所以美吗?就算你没有什么特别的心境,至少景物描写得多样化起来吧?
你所选用的喻体代表着你的什么想法?饿了吗?
尤其当我们看到第二段,你说落日轻柔,那么至少在你前面的比喻里给点轻柔的喻体吧,或者写出来的东西让人感觉轻柔一点吧?比如将落日的余晖比作凤凰落下的尾羽,虽然也很矫情,但是起码能跟下文接上一些。
接着你写了你听的一首歌,紧接着就开始说日暮、星星。那么:
歌曲跟景色有什么关系?说过了,描写不能是独立存在的。
为什么“时光与青春一同定格了”?
一般而言,如果这个景色能让你觉得“定格”在你心中,那么它对你而言,或者说类似的景色对你而言是有重要含义的,就算你层次不高,你也得说出来“哪里美”“为什么你觉得美”以及“感受”。至少得有自己的感受,才有资格说这个景色或者时光什么的“定格”了。
“我把爱意···”“···浓浓的心悸”,为什么不说出来爱什么?因什么而心悸?至少得在前文或者后文有个交代解释吧?是因为什么人、什么事、或者人和事?写事这两个字你们没听烦我都说烦了。三年级的孩子写母亲送自己去医院而说“爱”,四年级的孩子写同伴为自己补习功课而说“爱”,五六年级的孩子写自然的美景和陌生人的善意而说“爱”,初中生写人性的美好而说“爱”,高中生写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说“爱”,任何的感情都不是无中生有,一定要写事写事写事!不说多深刻,起码你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感受都得有个来源对吧。再者说,“心悸”可不是你认为的“心动”,它的层次比“心动”高得多了,用词不当是硬伤啊喂。
再下一段的景物描写算是比较像话,可以看出作者心情比较轻松。
OK,那么问题来了,根据前文“定格”,作者的情绪不会太高昂才对。
所以说啊各位,感情没有出处,一是让文章云里雾里,二是让作者本人也云里雾里起来了。
从“立春···”到“薄汗”这里,这个“为我”有点让人摸不到头脑,前后应统一。
继续往下。天空空气云朵山头,这些味道,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
比如说,我说“今天的阳光特别耀眼”,那么下一句就可以说“晒在院子里的被子上沾着新鲜的烤面包香气”。
再比如,我说“傍晚的太阳金灿灿红艳艳的”,那么下一句就可以说“苍白的校服外套上难得的显露出苹果蜜糖或者冰糖葫芦一样的甜味”。
虽然我承认这两对句子写的不好,但是我想说的是,你所写的橘子味,香蕉牛奶味以至于是猕猴桃味,前提一定是有一个环境或者一个景物,引起了你的联想,也就是通感。换言之,如果你非要用“橘子味的”“香蕉牛奶味的”,那么我认为您最少给我写个阳光金灿灿的吧,至少颜色统一。
说到这里,作者所犯的错误也就是一些文笔上过度堆砌以及感情不合逻辑的错误,那么下面我要说的这个问题,那就很反人类反社会反自然反牛顿了。
我们先看前文身后的三寸日暮裹挟着莹白的星子······
这,应该是天快黑了吧?
好的我们接着看:日暮生出了渐变色······
好孩子,一次黄昏是很短暂的,不可能星星都出来了!太阳!还搁这儿渐!变!色!
咱们写文章至少符合常理吧?
“缓缓步入我的眼眸”。对不起我读书少,黄昏用“步入”不太合适吧?虽然作者在这里应该是想用一个拟人,但是首先这里就不太好拟人,你说你把什么拟做人?太阳?云彩?写云彩的话还勉强说得过去,我之前就写过类似的,但那是为了突出感情;其次就是这个拟人拟的并不好,你哪怕写个“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这种,也比“缓缓步入”这种恐怖片强。
“日暮似奶油”“甜腻亲吻”,一看就是一个有个人感情色彩的描写,那么你的感情是什么呢?感情是这篇文章一个重要的缺陷,许多感情都是没来由的。
包括结尾处的一大串形容词,也是没有缘由的。怎么温柔盛大,怎么热情虔诚,没有交代。就算是最好写的“盛大”,只要把景色描写的足够宏大就成,但是作者也没有做到。再一个,“每一次”,一篇文章里至少要有两三件事才能说“每一次”,但是本文就一次,也没有任何多次的略写,用每一次就有点不讲理。
“我愿把热爱···”你热爱什么?在结尾处写出来的每一种感情都必须有出处,比文章中的感情更需要出处。举几个例子,晋朝陈寿在《三国志》里的每一种评价,不论是“拔萃出类,不亦美乎”还是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前面都有大量时间作为证据,而他本人在写出评价之前也要概括一下证据,才得出结论。杜子美“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哀也是从前面三联诗中而来的;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前面更是有整整278字作为抒情证据的。感情对于文章而言是画龙点睛之笔,但是没有龙而点睛是万万不能的。
那么,开篇的引用呢?整篇文章和引文毫无关系,引了还不如不引。
三篇文章我也都评价完了,浅翻了一下其他答主的回答,有这么几点我说一下:

  • 我从初中到高中,帮老师判过无数作文,因此也是了解初高中作文评分标准的。以初中评分标准来看,就算你有引用、有题记、卷面书写工整、字数足够,第一篇文章(40分满分)至多28分完成分,第二篇文章可以给到30分,第三篇达不到33分一类文,至多32分。我明确地告诉大家:纵观初中作文评分标准,这些文章绝对是妥妥的二类下,根本不存在“卷面整齐句式优美有引用句子”从而给到高分的。当然不排除某些老师的奇葩行为。无病呻吟,不可能得分,而这些文章更不存在什么文字运用的自觉性,这根本体现不了自觉性,尤其是第一篇,整个一纯纯缝合怪。文字突出?叶圣陶杯、语文报杯、新概念作文年年获奖作文,点评里有“文字突出”四个字的绝对只有全国冠军那几个人。写的不算差?这一点我不妄作评价,大家自有决断。
  • 不要和小孩谈文学。拜托这根本就不是文学!我所说的这一切都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正确地完成“作文”这道题,如果谈文学的话就复杂了,至少文字得正确客观雅致包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朴实无华立体完整,人物塑造得多角度多方面,景物描写每一条都必须有用,景物也必须是有存在意义的,线索要完整连续,而这些都只是初步的要求。不然你以为,我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发展而来的汉语言文学真的五千字就给你搞定?
今天就先说这么多吧,还有的话咱们评论区交流,我酌情加更(?)
毕竟我就是一普通高中生啊,是大家厚爱了···其实我这评论也挺多问题的(评论区都指出了谢谢谢谢)今天没空改了,大家别忌讳多和我说说我过些日子统一改掉。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