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应届去银行还是券商?

[复制链接]
xcy3239 发表于 2023-9-20 16:32:32|来自:山西大同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硕都在澳洲读的金融,本莫纳什,硕澳国立。在私募实习过,在中信南京分公司实习过,在安永战略实习过,在浙商研究所实习过,现在正在申万宏源投行部暑期实习,争取留用中。大家都说投行好,但是我感觉投行的工作节奏和出差节奏很不适应,从来没有在银行实习过,不知道银行的工作是怎么样的。希望各位大佬给我指指路,不考虑工作前几年的发展,就长远来看券商好还是银行好(默认中上游券商和银行非小券商小银行)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llcpf 发表于 2023-9-20 16:32:44|来自:山西大同 | 显示全部楼层
研习生的粒栗本硕均就读于中游985学校财会类专业,在校期间跟从学长学姐的步伐在券商进行长期实习,但最后在秋招时却没有投递任何一家券商,在央企总部和银行总行间进行选择,拿到的offer包括涉及实业央企财务管培、金融国企管培、国有及股份行总行等,最终决定入职某头部股份行总行。希望她的经历能带给在券商和银行间摇摆的各位一些启发。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研习生,原创者粒栗。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hr/>01 随波主流的忙碌生活

1.跟从策略
商科学生似乎是很卷的一种存在,同学们都在向成为成绩、科研、商赛、实习、学生工作、课余生活全面发展的六边形战士而冲击,我也成为大军中的跟跑者。
求职是在大三寒假基本确定成绩能够保研后才正式被提上日程。
当时也是懵懂和迷茫的,主要依照着学长学姐去券商的金融路子在走。又因实习市场供给岗位的原因,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是简单地做投行和行研二选一的选择题。
因为课程学习中接触过研报,又觉得自己喜欢搭建逻辑框架分析东西,行研自然成为了我最初的意向行业。
2.初入行研
大三下,我获得了一份远程行研实习的机会,但仅仅是做一些数据统计、周报撰写和图表支持等打杂工作,工作强度也并不高。
这段四个月的实习让我对行研有了浅显的了解,我仿佛还蛮喜欢这个工作。
3.深入感知
暑假我又继续找了一份实地行研实习,在暑期和大四上的六个月里,我拿着几百块的实习补助再贴些钱在北京住四个人合租一间房的出租屋里,每天花上两个多小时通勤,随时保持待命状态(底层金融民工的苦涩人生啊~)。
我和老板沟通,我想独立写研报及做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于是我成为了组里几个实习生中紧急任务和重要实习工作的首选,也如愿独立完成了四篇深度报告以及N篇点评和季度报告。
最后离职时老板说这几年带过的那么多实习生里真正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不超过五个,我算得上其中一个。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搬砖经历得到肯定并没有让我继续行研道路,因为这一次深入实习后我真的尝到了行研的苦和自己的不足。我发现对于快速变化的二级市场信息不太敏感、搭不出满意框架就会焦虑到睡不着觉、不喜欢一直stand by状态的我似乎并不适合做行研。
02 急流勇退后再次出发

1.调转方向
刚刚经历了高强度的实习后,我的身体开始报警(还有这段高强度实习让我长胖的十几斤。。。),我的思想开始懒惰,内心呐喊“我不想要金融行业所谓的高薪和光环,只想当个955躺平的咸鱼”。
有幸凭借着本科时的乱拳打法,个人背景满足了包括央选在内的所有选调生的报名要求,我也自然而然开始了解选调(虽然后来也发现体制内也不容易,但当时确实认为工作强度低很多)。
顺势躺平了一个寒假后,又还是想围绕专业所学去实现自己的职场价值,思虑许久后,在大四下之初,我将求职目标重新瞄定到节奏相对缓和的国企投融资。
2.设定路径
在经过了资料查阅和与前辈咨询后,我发现自己在对口实习、证书还存在不足。彼时距离秋招还有一年半,我浅做了个大致规划:核心是错位战略
即①寒暑假好实习难求时退下考证,学期内再挤出时间实习;②因为国央企基本不开暑期,所以在大家拼暑期时,通过较优质的日常实习积累经验。
3.逐步实施
实习岗位上,因为国央企投融资很少招聘实习生,所以只能曲线救国。个人认为国央企投融资更类似于PE,同时招聘要求中也写到偏好一级投资的实习背景。
大四下,我在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做母基金投研;研一时,又相继在小型市场化PE和国资PE实习了近一年。实习前就想着一定要找好实习的节奏,但一到实习就又希望能尽快提升。我仍然主动和老板提出想做有挑战的事情,一方面我想真正接触一些核心内容,另一方面也在探索更多职业方向的可能性。我会顶着胃疼凌晨一两点还在画PPT,也会因为做不完项目资料主动通宵,最终如愿获得了多个成功的项目经历并得到了快速成长。
证书短板,我则抽空在升研究生那年的七至十月拉满状态来补(当年是十月考试),最终顺利地一次性通过了注会基础阶段的六门考试。

这一阶段我得出结论
①我对于一级项目制的投资分析工作内容更喜欢;
②由于是财会专业,相比于宏观和行业,学科思维让我对微观的公司及财务分析更感兴趣也更上手;
③市场化的工作节奏我不太能接受(又长胖十斤就是我再次高强度实习的证明。。。)。
这样看来,卷市场化的机构不太符合我此时想躺下的要求,国央企求职战略基本正确,方向则可以更多元。
03 跌宕起伏的秋招之旅

卷完实习后的8月中旬,“仰卧起坐”型选手的秋招正式来临,在工作较好的成长性和生活相对躺平中反复横跳的我大致将求职方向定为国央企的投融资和财务分析类工作。
1.头铁开局
研二上参加秋招时,我的背景包括中游985本硕女生+7段实习(大三下之前还有两份实习)+注会基础6门+商赛全国奖项+核心期刊+党员+多份学工经历+多个奖学金证书等。
虽然看某乎“我的2021年秋招进展怎么样”话题时也有过焦虑,自己教育背景不算突出,但以为并没有硬卷顶级市场化投研会好一些,所以初期秋招思想概括为宁缺毋滥,不想去的工作又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
于是只投想去的国央企总部投资和财务管培、资本及财务子公司,随缘投了几家开的较早的互联网、地产和银行总行,想借机练习笔面试。
2.当头棒喝
撞墙对于头铁的我来说虽迟但到。不知群面为何物的我前两场全部挂掉,先开的两家国有行总行的简历直接没过,我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不断找补可以投的岗位。
但打击仍接踵而至,我才认识到继续提高投递率才能有更多机会,不然真的要因为自己的盲目而失业了。这时心态转变为应投尽投、应面尽面,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机会。
3.渐入佳境
我的复盘和总结能力帮助我在笔面试环节快速提升,11月我拿到了秋招的首个offer,这次成功给了我很大的底气,我开始放弃不太想去的公司和岗位,重点鏖战国央企总部的岗位。
回头看我的面试成功率,除最初两场外,后面十余场群面全部通过,单面成功率也极高,甚至因群面表现突出能在放弃情况下被HR主动联系邀请参加后续环节,也能在对手几乎全员TOP4的面试中拿到offer。
4.圆满收官
最终我一共获得了6个Offer,涉及实业央企财务管培、金融国企管培、国有及股份行总行等。
拿到多个Offer比较时,我才开始真正比较每一个公司和岗位提供的确定性和可能性,真正向内找寻什么是我有的和我要的。
最终本仰卧起坐型选手选择了满足自己设定的work life balance需求但在秋招前从未想过的银行总行之路。

04 总结与感想


内卷几乎是商科生的常态,而求职这几年,我却是个在卷和躺之间来回切换的“仰卧起坐”型选手。
进入职场是选择一种中长期的生活节奏想到之前精神和身体的“工伤”,以及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我的信念就是“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所以秋招时我设定了自己的work life balance标准。
我没有沉溺于实习卷过的行研和PE,也没有执着于秋招初期设定和倾注大量精力的国央企,最终将职业方向转换到了介于前述两者之间的、更适合个人步伐的股份行总行。
可能从结果导向来看,我这趟拐了N个弯的求职之旅并不顺利,但我又真切地觉得我的每一步都有它的意义。于我而言,竭尽全力的目的从不苛求功成身就,而是希望能做到坦然接受失败、毅然决然后退。
这一路走来,我从很多前辈甚至很多匿名的经验贴中获得了动力和希望。作为一个秋招过来人,我也有一些心得,希望能够解决一点点信息不对称,对仍在求职路上奋力摸索、踽踽前行的小伙伴们有所启发:
1.前期准备——积极了解,尽早尝试
很多时候我们是不知道最优选的,但可以通过与前辈沟通和深入实习去了解不同的行业做排除法,我的求职之旅就是一个不断剔除错误选项的过程。
2.岗位投递——敢于说不,谨慎说不
如果十分了解这个行业后不想去,那可以坚定的不投递,例如我在秋招时几乎没有投递任何一个券商的行研岗和市场化的PE;如果不太了解这个行业,但岗位要求、强度、薪资等基本合适的则先投递,在秋招环节和最终决策时也会获得更多信息,能够让自己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3.笔试面试——详细记录,着重复盘
记录整体进程有助于发现薄弱点。同一领域的笔面试都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每场笔面试结束后要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自己的答题框架和参考答案,在后续面试中展现出更好的状态。
4.Offer选择——全面看待,向内求索
任何的公司和岗位都是围城,找工作也有不可能三角即事少、钱多、离家近,对应到工作内容、薪资和地点,要明晰自己的需求排序。
最后,祝愿大家的求职之旅都能够得偿所愿,无所遗憾!
<hr/>辅导计划

为了帮助对国央企方向感兴趣的大家,顺利的找到心仪的实习和秋招offer,研习生重磅推出了求职1v1辅导计划。
团队历时一年研发出的国央企商科类专业辅导计划包括简历、笔面试指导、投递咨询、建模行研课程、各类资源人才库福利等全套服务流程。
团队目前已有数十位全国各区域国资投资、国有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国有金融平台、国央企战略等方向求职导师亲自指导大家求职,完全能够满足大家了解各一线、新一线城市的国企情况、应聘技巧。全程1对1定制服务,包括服务合同协议、指导老师单独沟通等等,帮助大家解决寻找岗位难、岗位信息不透明、判断岗位匹配程度等等各类难题,如果你的经历和粒栗相似,秋招季也有同样的困惑,欢迎直接在后台联系我



lanxueling 发表于 2023-9-20 16:32:53|来自:山西大同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能够考上总行/省直分行的管培生,或者总行的职能部门,比如:金融市场部、国际业务部等,可以考虑去银行发展。除此以外,则比较建议去券商。
客观来说,监管机构对于银行的监管相比券商会更严些。因此,一些银行不能做的业务,放到券商可能是可以被做到的。另外,在银行的工作压力,并不一定亚于在券商的投行部:工作日和周末加班加点,对于银行的客户经理来说是很正常的情况。近年来,银行对于案件防控的要求日益严格,风险防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一些原本可以做的业务,如今很可能不会再被审批。不过,通常来说在银行可以积累到比较好的客户资源,对未来的跳槽会比较有利。身边有不少朋友从银行跳槽到证券或者基金,反之则相对较少一些。
综上,你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性格等因素综合考虑一下。如果能够考上总行/省直分行的管培生,或者总行的职能部门,比如:金融市场部、国际业务部等,可以优先考虑去银行发展,在银行也会学习到更加全面的业务;不过如果能够争取留用申万宏源投行部,留用也是不错的选择。虽然工作强度比较大,但是在投行工作几年,再跳槽出来,机会非常多,趁年轻多拼搏奋斗一下,对未来的发展也会很有帮助。
zcheng5979640 发表于 2023-9-20 16:33:44|来自:山西大同 | 显示全部楼层
在TOP4券商待过几年,聊几句。
我感觉投行的工作节奏和出差节奏很不适应
转正之后会更累,想要balance就别来投行。
本人一年300多天在外地出差,最长的一次67天没回北京,每天只睡5个小时,在这段时间只休息过一天‍‍。回去报销的时候,财务说你这60多天不正常,‍‍是不是有猫腻,还得让写个说明。
现在正在申万宏源投行部暑期实习,争取留用中。
申万应该还好,毕竟项目没那么多。干投行忙的时候很忙,闲的时候又很闲,基本看项目节点。比如你做IPO项目,在申报‍‍在打问询(客观反映情况的一些问询),‍‍或者开上市会议,‍‍就非常非常忙,‍‍可能通宵‍‍也可能连续通宵,如果这个阶段吿一段落,‍‍就比较闲,‍‍尤其像前期尽调,相对来说就比较轻松了。
从来没有在银行实习过,不知道银行的工作是怎么样的。
本人也没在银行工作过,不过有不少银行体系的朋友,工作没投行累,如果是省分行,类似岗位年薪资也有国内小券商的水平。
不考虑工作前几年的发展,就长远来看券商好还是银行好
同等量级的券商和银行相比,长远来看,肯定券商投行部发展更好,这个没有疑问。

  • 从成长来看,
做投行搞定人和搞定事的能力会大大提高。
投行是一个总协调人的角色,‍‍你要跟公司去沟通,还要跟律师、会计师沟通。‍‍有时候还得跟监管机构打电话,‍‍各方都得协调好,尤其是当各方意见不一致的时候。现在还好,拉个电话就可以开始讨论了,‍‍之前都是挨个沟通的。
做港股项目更麻烦(涉及到的中介机构更多‍‍)。像中金这几家,一般是跟客户沟通,沟通完了各方中介开个电话会,讨论方案中涉及到的核心问题,‍‍开完电话会之后你就得给他们写解决方案,‍‍还有一些其他材料,‍‍一般就是白天沟通晚上写材料,‍‍比如说汇报材料,还有证监会和交易所要求的申报材料。
对文字功底锻炼很多,你得不停的写材料,而且写出来的东西得让别人看上去就很爽,要非常清晰,‍‍一方面要求文字功底,另外一方面是要求你专业知识要硬。
你‍‍如果专业知识不硬的话,你也很难想出那种方法去解决他们的一些问题。做投行涉及到财务,法律和业务‍‍。每做一个项目业务就不一样,输出的行业就不一样,你也要分开来分析,这个东西就很麻烦,‍‍对个人能力的锻炼还是很高的。‍‍方案怎么出,怎么巧妙地去解决问题,怎么解决瑕疵,怎么搞会计处理,这东西很复杂的。
从出路来看,
投行未来跳槽选择很广,比如你去做投资,‍‍去公司做董秘,‍‍做财务总监,做投资总监这些岗位;或者去创业;‍‍‍或者在各个券商之间的流转,大的去小的或者大的去大的;还可以去监管机构的,但是这种项目比较少,‍‍前三种是比较多的。
从薪资来看,
分头部和中小券商吧,头部现在逐步涨薪,至少得四十万往上,中小型券商还是稍微稍差一点就二三十万的样子,薪资不仅仅是看平台的,还是看你的奖金有多少‍‍。薪资来说主要两个部分组成的:base+奖金,在薪资总包上的话一般是base:奖金=1:1的。
以上。
对金融求职不够了解的同学,可以看看这份100+在职员工编撰的《金融业求职宝典》,覆盖券商、pevc、基金、FA、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子行业的组织结构、求职技巧、薪资待遇、用人要求、发展趋势等重要信息,帮助你正确择业:





篇幅有限,只截了一部分

点击下方卡片,一键领取:
lenapark 发表于 2023-9-20 16:34:44|来自:山西大同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去券商,何必银行。
对银行工作的不了解只是因为没经历过,经历过后你会更加不适应。不适应投行的工作节奏和出差节奏,没关系,慢慢适应了就好了。
券商、基金,无论是职业发展,还是工资收入,都是金融圈的顶层。而银行,天花板太低,工作三五年就到达天花板了。
从2020年4月1日起,中国将全面开放金融市场,涉及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等,在华外资主要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限制将全面取消。外国资本可以进入中国市场,开设证券、保险、期货等领域的企业,而且可以是100%出资,也可以100%收购国内相关领域的企业。
原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更名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首家外资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落户北京,日资券商大和证券(中国)有限责任公司落户北京,花旗中国、瑞银集团、星展银行、德意志银行、卢森堡银行、瑞穗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也纷纷扩大在华版图和业务范围,增资扩股,甚至独资经营。
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宽了外资投资中国市场,中国资本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发展,除传统银行存贷业务以外,券商,保险,期货,信用评级等领域的业务也将迎来新的国际竞争者,发展前景广阔。
同时,国内各大银行都纷纷成立独立的理财子公司、投资子公司、科技子公司,也开始在新的赛道上发力角逐,传统银行业务领域在国内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竞争,已趋向白热化,而对于普通银行职员来说,职业发展更是一言难尽。
从作者学历、经历来看,结合未来趋势和发展,建议选择券商。
mahuman 发表于 2023-9-20 16:35:19|来自:山西大同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非头部券商的投行狗说一句。看题主应该是在申万做股权业务,然而近两年申万的ipo做的很一般,勉强能算第二梯队,具体看图:
图一是2020年券商做成的ipo数量,图二是2015-2019年券商做成的ipo数量




做股权业务尤其是ipo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项目能不能做成。从15年到20年,6年时间里申万一共做成了38单ipo,平均一年不到7单。但是申万内部做ipo的业务部门或项目组肯定不止7个吧,所以最大的问题就是你能保证你所在的项目组每年稳定出一个ipo吗?
所以题主在进申万前,我觉得有必要搞清楚你将来要进的项目组的情况。比如过去做成的项目及项目数量,在手的项目情况(包括有没有在会的项目,有没有正在做并准备报会的项目,项目的质量以及能够落地的储备项目)。如果题主将来要去的项目组很难出项目,或者做的项目质量普遍不高(容易黄掉的那种),那我劝题主要慎重考虑了。
申万中后台是不是很顺畅以及具体的奖励机制我不是很清楚,这个恐怕需要在申万做过的人来回答。不过我这有个没有准确证实的消息就是,申万给应届生开的base貌似蛮低的...
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认为除非是做债的,那么非头部券商的投行部都不值得去。当然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目前注册制带来的红利已过,审核从严是趋势,投行承做越来越难做也是事实。
如果题主有去银行的想法,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国有行还是股份制银行,能去总行的话一定去总行。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