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岁确诊糖尿病,最乐观的情况下,可以活到八十岁吗?

[复制链接]
小林他爸 发表于 2023-9-19 20:35:3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十二岁确诊糖尿病,最乐观的情况下,可以活到八十岁吗?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dos700 发表于 2023-9-19 20:36:0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活多少年,主要看自己,最主要的是好好控制血糖。
糖尿病不要命,但并发症真的要命。
一般来说,糖尿病主要有两种:
1 型:患者基本上是孩子;2 型:患者基本上是成人。


想知道糖尿病的原理,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糖」。


错!
糖尿病,才不是尿里有甜甜的糖!它指的是——


葡萄糖!


这葡萄糖是从哪里来的呢?
当你胡吃海喝一通后,把所有工作都留给了肠胃。接着肠胃来了段广场舞,然后食物中的葡萄糖通过层层筛选,脱颖而出,进入了血液,然后「土鳖」化身时尚达人,变成了血糖。


血糖随着血液,就这么一路来到了细胞面前。


这时,马上就会出现一群搬运工,专门把血糖送到细胞里。




这个搬运工就是胰岛素。
血糖进入细胞,就转化成了人体所需的能量。


如果血糖过多,剩余的血糖就会跑到肝脏去度假,这就是肝糖原。


最后,连肝脏都住不下的血糖,就会变成脂肪储存起来,通俗来讲就是——


所以,糖就是人体的汽油,没有它,你就会熄火!

接下来我们就说一说,糖尿病是怎么回事。
故事是这样的,你吃吃喝喝的时候,没有考虑过胰岛素的感受,肠胃吸收太多,血糖就扎堆来到细胞跟前。


这个工作量把胰岛素吓蒙了,直接罢工……


这就是传说中的胰岛素抵抗。至于引发抵抗的原因,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
血糖进不了细胞,血糖值就一路飙升。


这个时候,胰岛素的老家胰岛,就只能派出更多的胰岛素去救场。


新的胰岛素被派到了工地,又是拼命干活儿。



所以糖尿病前期,会有胰岛素分泌过多的症状。
但老这么拼命,胰岛素很快就会体力不支。于是渐渐地,它就不够了。




血糖又只能噌噌噌地往上升,就可能引发糖尿病。




是不是很简单?
下面问题又来了,糖尿病到底有什么危害?血糖高怎么了?我就这么甜蜜有什么不好?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就怕队友来找它!
糖尿病是死不了人,关键它的队友厉害啊,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糖尿病的并发症:



Case 1 视网膜病变与肾功能不全
前面说到,胰岛素刚刚开始抵抗的时候,胰岛会整点新搬运工来干活儿。这帮新搬运工秒变「加班狗」,没日没夜地喂饱细胞。
终于,细胞撑坏了。


细胞被搞得乱七八糟,糖反应得不完全,就会产生有害物质。
身体里哪个细胞有问题,哪个器官就阵亡。比如,视网膜和肾上都分布着密密麻麻的血管,一旦血管细胞遭了殃,就像这样:


前方塌方,能量咋过去啊!接着就是视力模糊,腰也不好使了,结果大概就是这样:


Case 2 糖尿病足


江湖上有一种伤人于无形的


暗器——糖尿病足,
这个症状一般出现在胰岛素大罢工之后。
有一天你走在街上,突然踩了个图钉。
哟嗬,想想都疼!
可是,你居然不疼!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johnwar 发表于 2023-9-19 20:36:3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糖尿病患者最关心的就是,糖尿病对寿命的影响是怎样的?我还能活多久?

很遗憾!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我们见过四五十岁就因为夜间低血糖没有抢救过来的,也见过八九十岁精神体格都很好的糖尿病患者。而决定糖尿病患者寿命长短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出现的早晚,比如糖尿病肾病等等。所以,我们最应该关心的应该是如何延缓或者最好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
作为一名内分泌临床药师,我要告诉你的是,首先还是要控制血糖使其达标,但是要把握一个原则,每个人的年龄、病史、基础血糖水平不一样,所以制定的血糖控制目标也不一样,不能一味的降糖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低血糖的风险,我们要知道,几天甚至几个月的高血糖状态对人体的危害都比不过一次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血糖的控制目标是因人而异的!

当然,如果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案可以轻轻松松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空腹6.1mmol以下,餐后2小时7.7mmol/L以下),而且不增加低血糖等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我们是鼓励的!但是,每个人血糖水平,是否有并发症,年龄情况,预期寿命等都不相同,所以我们的控制目标也是不一样的!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根据最新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对于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定为<7%。
如果糖尿病患者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而且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可以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设定为小于6.5%甚至是小于6.0%(正常人水平),餐前血糖5—6mmol/L,餐后血糖7—8mmol/L,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如果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10年以上)、预期寿命较短、存在多种并发症且发生过低血糖,这时候我们的血糖控制目标就会放松!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可以设定为小于9%,空腹血糖小于10mmol/L,餐后血糖小于15mmol/L!首先我们要保证不发生低血糖,其次保证患者处于比较舒适的血糖状态!


如果是妊娠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为了避免巨大婴出现,保证胎儿和母体的健康,我们的血糖控制目标会相对宽松些!在保证不出现低血糖的前提下,空腹和餐后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建议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时妊娠。应用胰岛素治疗者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0%,餐前血糖控制在3.9~6.5 mmol/L,餐后血糖在8.5 mmol/L以下


如果糖尿病患者需要手术,为了避免手术后创口可以快速愈合,我们需要保证血糖水平处于10mmol/L以下!而且,为了方便控制血糖,减少口服药物对手术和健康的影响,我们在围手术期推荐使用胰岛素降糖!


要想控制血糖达标,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延长糖尿病患者寿命,就要做到以下四点!

1、如何正确饮食?


首先,我们要纠正一个观念,糖尿病患者没有不能吃的食物,只是要把握吃的时间和量!我们可以参考上图选择食材,避免富含单糖、双糖的食物,如蜂蜜、糕点、红糖、白糖,避免喝稀饭等富含淀粉且消化快的食物,宜多吃白菜、菠菜、黄瓜这些含生糖指数低、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至少进餐三次,每餐最好主副食搭配,精粗粮搭配,精粗粮搭配的比例为6:4,提倡多干少稀,少吃油炸食品,在血糖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可适当吃水果,而且要放在两餐中间吃,可以避免血糖大幅度的波动。
2、如何正确运动?
尽量运动上应选择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运动到感觉身体发热、出汗但非大汗淋漓,推荐按照“三五七”的原则去运动,每次至少运动3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运动后心率最好达到170次/分。运动时,应备有可立即进食的糖类/淀粉类食物,预防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3、加强糖尿病相关教育!
糖尿病属于慢性病,不管在饮食、运动亦或是药物治疗方面,我们都要持之以恒,不能放松!糖尿病患者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自己所患疾病的认识,更新疾病的治疗观念,还能提醒我们不要放松对自己的管理!只有坚持,才能得到最大的获益!
4、规律的血糖监测!
治疗糖尿病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血糖达标,怎样才能准确及时的评估出血糖水平?那只能是血糖监测,规律的血糖监测可以帮助我们调整治疗方案,才能选择出最适合我们的药物和合适剂量!


我是韩药师,致力于健康科普,为您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ccbyoujian 发表于 2023-9-19 20:36:5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急诊科遇到过一个 27 岁的快递小哥,今天把他的故事分享出来,希望能对广大年轻糖尿病患者有所帮助。
那天小哥喝了杯奶茶,上吐下泻,情况非常不好。
傍晚在急诊见到他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因为他下午才从急诊离开。
下午第一次来的时候,他双手捂住肚子,眉头紧皱,说肚子痛(腹痛),看起来非常难受。
但还在一个劲问我能不能给打个止痛针,止呕针,打完后好回去继续上班。
送快递,耽误时间是要扣奖金的。
给他简单检查了腹部后,我开了单,告诉他那就先抽点血,然后做个腹部 B 超,做个心电图,没事了就打针拿药。
他不乐意了,说就这么点事情,还要做这么多检查啊,不做行不行。
看得出他有些抵触。
我们急诊科医生是会察言观色的,这是我们的工作本能。
面前这个年轻人经济能力肯定一般,在急诊科做这些检查少说也要花几百块钱,他估计是心疼钱。
也不排除他真的是一刻也不想留在这里,得赶紧回去上班,怕被扣钱。
我都明白,也很同情他。
但程序不能出错,一个腹痛的年轻人,可能性太多了。
我把我的担忧告诉了他。
他支支吾吾,问我大概得多少钱,他没有医保,不好弄。
「快递员一天能赚多少钱?」我问他。
「几百块钱是有的。」他如实回答我。
这样算下来,可能这些检查要花费一天的工资。
但如果不处理好,拖多几天,可能更加不划算,甚至要花几个月的收入了。
我试图说服他检查,看清楚一点再用药。
他不为我所动,坚持说打止痛针止呕针就好了。
后来,这个年轻人急匆匆在不同意检查的同意书上签了字,拿着我开的单子,就去缴费打针了。
我看完另外几个病人后,路过输液室,想去看看他打了针好点没有,护士告诉我他打完针就跑了。
我隐隐觉得有点不妥。
但急诊科实在太忙,后面我又处理了几个棘手的危重病人,很快就忘了这个年轻人。
而现在傍晚时分,他再次出现在了我的诊室。
这次陪他来的还有他的一个同事。
我重新检查了他的肚子,总体上还是软的,但压痛似乎明显一些,尤其是肚脐周围,右下腹、右上腹似乎都没有明显的压痛。
这不应该是急性肠胃炎,一般的肠胃炎也不会痛一天啊,而且胃复安和 654-2 居然没效。
这下我不能再心软了,说必须要检查,而且要留急诊室观察,不能再回去了。
肚子痛不一定是小问题,如果里面有器官穿孔或者化脓,随时可能感染性休克,小命不保的。
我并不是恐吓他。
好说歹说,他终于同意做检查。
我说要做腹部 CT,他跟我讨价还价,说做个 B 超就好了。
他问我,「你之前不是说做 B 超嘛,我问过了,一个 CT 的费用顶上 5 个 B 超了。」
B 超虽然没有 CT 看得准确,但好过没有。
而且一般的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结石、肾结石等,B 超也是能应付的,而且的确便宜很多,百来块钱就可以搞定。
CT 就要好几百。
「还要抽血。」我说。
他大概是知道逃不过抽血这关,也就同意了。
有谁来看病不抽血的吗,估计很少。
他同事搀扶着他去缴费、抽血、做检查。
检查回来了,肚子没看到明显问题。
肝胆胰脾都是正常的,阑尾也没有增粗脓肿等迹象。
奇了怪了。
但他的确是腹部痛得要紧,额头上都出汗了。
我跟他说,腹部 B 超没看到问题,不代表就不是肚子的问题。
比如如果是肚子里面的血管被堵住了,组织会缺血坏死,会有剧烈腹痛和呕吐,但如果不是非常严重,B 超是看不出来的。
「为什么血管会堵住呢?」他问我。
最常见的就是血栓脱落引起的。
血栓最常见是从心脏来,就好像心肌梗死一样,如果是是肠系膜动脉栓塞引起的梗死,也会有剧烈腹痛、呕吐的,还会有便血。
我再一次仔细听诊他的心脏,希望能发现点什么。
可是他的心脏除了跳动快一些以外,没有任何的杂音和异常心音。
「如果要进一步确认,就只能做心脏彩超了。」我跟他说。
还有,腹部可能还需要做个 CT,而且是要做增强 CT,要注射造影剂的,这样能看得更清晰一些,能看清楚到底有没有腹部血管被堵住。
前后加起来,可能得花 1000-2000 块钱。
他脸色更难看了,一半是痛,一半是怕花钱。
我计划着先给他换个止痛药吧,一种解除胃肠道痉挛的药物,间苯三酚注射液,就是偏贵一点点。
然后准备请外科医生下来会诊,多一个人看一下,或许多个思路,同时也是为自己分担责任。
无数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有难度的患者,不要一个人扛。
会出问题,害了病人,也会害了自己。
同时我也怕他花了钱后依然找不到问题,所以提前跟他说好,即便是做了这些检查,也未必能准确判断是什么疾病引起的腹痛和呕吐。
说不定到头来还是个肠胃炎呢。或者是个糖尿病都说不定,糖尿病也会有腹痛、呕吐的。
「我没有糖尿病,我们全家都没有糖尿病的。」他说。
「那你平时有没有容易口渴、喝水多、尿多这些表现?」我问他。
「干咱们送快递这一行的,哪个人不是喝水多啊,这个也不能说明什么吧。」他忍者疼痛回答我。
他说得有道理,咱们就不要猜测了,一切等客观的检验结果。
他思索了一下,说先换药物吧,先换个止痛药,看能不能好,如果能好就不用做检查了是吗。
「不诊断清楚乱用药是有风险的。」我提醒他。
他一时又没有了主意,用家乡话跟同事简单商量了下。
我听不懂他们说什么,反正简短的沟通后,他像做了一个很大的决定一样,说好吧,那就先做 CT。
就这时候,规培医生拿着化验单进来,说抽血结果出来了,病人血糖很高,41mmol/L。
「多少?」我不敢相信。
他重复了一遍,「静脉血糖 41mmol/L。」
病人自己也听到了,问我这个血糖正常吗。
我说这个肯定不正常啊,正常人测随机血糖不应该超过 11.1mmol/L 的,超过这个值就是高血糖了。
他赶紧说,刚刚在公司喝了一杯奶茶,会不会跟这个有关。
「为什么要喝奶茶?」我问他。
他跟我说,因为呕吐,没吃东西,头有点晕,刚好同事去买奶茶,他也买了一瓶,补点糖分和能量。
他们平时干体力活都会喝这个的。
糟糕得很,这么高的血糖还喝奶茶,奶茶肯定糖分很高,这算是火上浇油了。
闲话先不说了,我让他进了抢救室。
怕他有思想负担,跟他解释进抢救室不意味着要抢救,只是说有个床给你躺一下,可以监护。
安置好他后,我告诉他,你这个很可能是个糖尿病了。
这么高的血糖,除了糖尿病,没有其他疾病能解释。
而且已经发生了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很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这个酮症酸中毒除了会引起乏力、恶心、呕吐、口干、缺水以外,少见情况会有腹痛,剧烈的腹痛,就好像你现在这个样子。
他听不懂我说什么,但估计糖尿病三个字听懂了。
我内心也无比懊恼。
我应该更早一些就能发现端倪才对的。
他的皮肤是比较干燥的,这次来显然比上一次皮肤更干了,口唇也是干的,这明显是失水的表现了啊。
可我先入为主了,他是送快递的,快递员风吹日晒的,缺水不很正常吗。
但陪同来的同事就没有他失水厉害,所以还是他自己本身的问题。
「你今天无论如何也不能回去了,必须要住院,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个糖尿病并发症是可能致命的。」我非常认真地告诉他。
为了进一步弄清楚是不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我让护士给他重新留了血,查血酮体、血气分析,还留了尿,查尿酮体、尿糖、尿常规。
并且做好用胰岛素的准备。
他尿非常多,所以留尿很简单,说留马上就留了。
这更加印证了我的想法,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是喝得多、尿得多、吃得多,但体重减少,这叫三多一少典型的表现
他有点不知所措,呆坐在抢救床上,呼吸稍微有点急促了。
化验结果陆续出来了。
石锤了,他就是个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
我告诉他,有个好消息,CT 和心脏彩超不用做了。
同时还有个坏消息,他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个病可能会很严重。
他还是不相信自己有糖尿病。
自己这么年轻,怎么可能有糖尿病呢?
糖尿病不都是中老年人的吗。
我跟他说,糖尿病有好几个类型,常见的有两个,一个叫 I 型糖尿病,一个叫 II 型糖尿病。
大家见得最多的就是 II 型糖尿病,多发生中老年人身上。
而 I 型糖尿病就喜欢发生在儿童、青少年、青年身上。
这位快递小哥,可能就是 I 型糖尿病。
II 型糖尿病是因为胰腺出了问题,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不敏感了,导致血糖升高。
而 I 型糖尿病更夸张,胰岛不分泌胰岛素了,身体严重缺乏胰岛素,所以血糖升高,治疗上只能打胰岛素,吃降糖药没用。
他蒙了。
他从来没想到过自己会有糖尿病。
「那,这个什么中毒又是什么?」他问我,「好端端怎么又中毒了呢。」
他问的是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
一些糖尿病患者不注意控制血糖,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胡乱饮食,就可能导致糖尿病急性加重,血糖飙得很高(往往超过 35mmol/L)。
因为身体缺乏胰岛素,身体就办法利用葡萄糖,但身体需要能量啊,能量怎么来呢?
葡萄糖用不了了,那就用脂肪,所以你的脂肪分解增加,这就导致酮体生成增多,还会导致酸中毒。
病情如果进一步进展,会出现意识障碍了,也就是昏迷。
我试图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给他听,无奈时间太短,他没有思想准备,还是接受不了。
「你这么高的血糖,尿量肯定很多,尿多了也会丢失水分,所以更加口渴缺水。」我说。
他缓缓点头,说这两个月来的确是尿量很多,平时都没夜尿的,这段时间一个晚上能起床 3-4 次,而且每次尿量都特多。
「住院吧,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否则病情加重,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昏迷甚至死亡的。」
我把最坏的结局抛在他眼前,希望他配合治疗。
他有些为难,说如果住院的话,两三天能不能解决问题?
我说这个很难讲啊,但估计没有个十天八天都不行。
首先他要调整好内环境,然后还要控制好血糖,医生还要教会他用胰岛素,这可能要伴随终身了。
「真的要用胰岛素吗?」他问我,「吃药不行吗?」
我感觉他都快要哭了。
一个这么年轻的男孩子,突然之间受到如此巨大的冲击。
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抢救最关键的两点,一个是大量补液,尽快恢复丢失的水分;另外一个就是使用静脉胰岛素,迅速降低过高的血糖。
我快速联系了内分泌科,让他们过来会诊,并且把他收入院。
内分泌科医生听说有个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马不停蹄赶了过来。
大家都知道这是急症,甚至是危重症,耽误不得。
经过了解病情后,同意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而且也说了应该是 I 型糖尿病。
建议住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尤其是要完善胰岛功能方面检查。
内分泌科医生安慰他,说糖尿病最常见是 II 型的,我们国家差不多有 1 亿糖尿病患者,其中 90%-95% 都是 II 型的,I 型只占 5%。
但即便是这样,人数也不少了,很多人跟你一样。
绝大多数人都有依赖长期胰岛素注射,只要护理得好,工作生活结婚生子都没影响的。
但这些话显然没能完全打消他的顾虑。
此时他腹痛似乎缓解了一些,跟同事简单交流了几句,然后打了个电话。
他说的估计是家乡话,我听不懂,挂了电话后,低声跟我说,先出院吧,暂时不住院,以后再说。
我很讶异,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内分泌科医生也再三劝说,无果,他还是坚持不住院,说在急诊科吊吊针,等好一点就回家,回老家吃药。
内分泌科医生见劝说无效,就回去了,临走前给我留下一句话,空一张床给他,随时来都行。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示指哥 发表于 2023-9-19 20:37:3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可以。糖尿病不是绝症,而是一种需要坚持长期控糖生活的疾病,可控可防。「糖尿病人」也只是人生阶段的工作角色,和子女、父母、伴侣、同事、朋友没什么区别,都需要通过重重努力来拿到offer,再通过继续努力让自己一直胜任下去。
所以你看,58岁确诊糖尿病的陈立夫,带病生活43年,还将亲身经历整理成《我怎么会活到一百岁》;49岁查出糖尿病的邓颖超,控糖39年,每日饭前1000步,饭后200步,一走就是几十年;6岁确诊,与1型糖尿病共生85年的鲍勃•克劳斯,是患病时间最长的1型糖尿病患者。
还请题主放宽心,谨遵医嘱,定期去医院随访,好好照顾自己,另外,现在的首要目标就是控制好血糖,预防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ynddj 发表于 2023-9-19 20:37:5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想要避免或减低并发症带来的风险,糖友可以通过饮食、运动、血糖检测、用药、自我血糖管理方面,学会科学、合理的控制血糖,只要长期把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并且长期稳定,那么糖友的预期寿命和正常人基本无差别,而我国的人均寿命已经达到约77岁。
所以,只要能够做到自律、坚持、科学的管理血糖,活到80岁时大概率事件。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