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温铁军?

[复制链接]
csyxd 发表于 2023-9-19 19:04:35|来自:青海西宁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题。我是农业大学学生。周围的同学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但不知道的居大多数。很不理解。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afei4444 发表于 2023-9-19 19:04:42|来自:青海西宁 | 显示全部楼层
18亿亩土地红线,好象卫星估测有21多亿亩,就算有25亿亩
就算每亩纯收入有1000块,25亿亩就是2万5千亿块,考虑到要让农民过上基本体面的生活,按每个农民年均收入60000块,25亿亩土地可让约4千万农民过上基本体面的生活
也就是说,按既定的条件和假设的条件,我国农村只有4千万人时,才可能让农民过上基本体面的生活
但我们农村有6亿人
农民农村的问题出路根本不在农村,在城市在工业
别老在螺丝壳里做道场,毛用没有
sonycn01 发表于 2023-9-19 19:04:55|来自:青海西宁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最忌讳的就是“代表”,有的人代表这个代表那个,有的人被这个代表了又被那个代表。
温铁军代表不了农民,只能代表他“小而美”的农村幻想。
他根本意识不到城市里反农村反的最厉害的小镇做题家一个个都是农民的子女。他鼓吹什么三农问题其实就是在挖农民的根,绝农民的后,你说农民能看得上他?你把人家的后代都嚯嚯了,人家能信你?
更别说这家伙的社会实践根本就不靠谱。几百亿下去砸出一个特色村,他就能说这是历史性的胜利。每次还砸吧砸吧嘴带着小聪明的狡黠眼神。
记住,这个世界上能代表你的只有你自己。
xiongdamao 发表于 2023-9-19 19:05:36|来自:青海西宁 | 显示全部楼层
1、温铁军个人理论水平的巅峰不是现在,是93年任中央政策农村研究处农村改革试验办公室调研处长开始,到1999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止。属于长期从事政策研究的国家智囊团一类的人物,在公众的视野里自然是不容易看到的,何况那时候互联网还在婴幼儿阶段。
2、温铁军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不是在学校里做出来的,因此在学界没有什么存在感。通常在校学生知道的知识理论界的名人,要么是上古大神如牛顿,爱因斯坦等教科书常客;要么是当今全球顶尖人物;要么是新获诺奖的媒体宠儿;要么是自己学校的两院院士。以上人员长期在大学就职,或至少主业是大学教授,而实务工作岗位上的尤其是政府部门人员则不见有什么名气。这在全球范围内基本都一样,温铁军并不特别。
3、他不刷存在感。你上网看他的履历就知道,他是体制内实干派人物,后转到人大有了教职以后才逐渐开始面向学界和社会推销自己的理论!这应该是他个人身份认同转变的一个关键点。
4、温铁军不是明星,不需要很多人知道。他在三农领域一直是相当有分量的,这对他本人来说就足够了,甚至有点过了,被到处拉人头开讲座站台也不是轻松的事。
5、题主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两年他在网上火起来了。没错!我觉得温铁军这几年就是依靠网络和媒体的力量在刷存在感,当然目的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推广自己的理论。这从侧面说明了他的成果产出已接近枯竭,而进入了科普推广的阶段。当然,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的,至少部分填补了我们普通人对国家政策认知的鸿沟。普通人对现状的认知和对国家政策制定层面的认知的差距以前可能是从地球到太阳,温铁军让这段距离缩短为从地球到月亮。
2023.01.12更……
鉴于这是我所有回答中评论延续的时间跨度最长的一个,说明一直有人对关于温铁军的话题十分感兴趣,这勾起了我对续写这个回答的兴趣,写点对温争论的看法,而后补充自己的部分读书心得,仅供自娱自乐。
在翻阅了知乎关于温铁军的几个热点问题后,我发现评论区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多数提到了可能存在的舆论推手的问题,包括质疑温铁军背后是否有推手,和质疑反对温铁军群体的背后是否同样存在推手,两者之间互相喷对方雇佣水军炒作or抹黑温铁军。我对无根据的猜测毫无兴趣,(无论哪一方),但从两种截然相反态度的对立和尖锐的互相攻击中,我感受到的是这的确证明了温铁军的理论有讨论价值,并非泛泛之谈,可能在某些层面上触及根本,以至于不得不引起许多人的重视。
温铁军在B站有很多视频,多数是他的演讲和他自己关于《八次危机》的解读视频,从弹幕的风格来看,最明显的特征是:视频观看者认为自己的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这冲击最大的来源是官方历史解读和自己亲身经历的偏差,被温铁军用一种新的解读视角点明了。大家好像突然明白:“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其中许多涉及到知乎的敏感词汇监测,不能写,大体和今年的疫情合订本差不多,只是温铁军提到的许多内容是许多年后才出现合订本。简单说就是温铁军补充了一些当时不允许被曝光的历史信息,告诉观众事实并非我们当初宣传的那样,所以大家感觉醍醐灌顶,其实是一种后知后觉。而补充的这一部分,基本都是有据可查,逐渐被解禁讨论的。这才不得不让温铁军火了起来,这是我对于温铁军为什么能得到许多人认同的看法。对此我觉得非常好,能够将那些事实信息拿出来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时代进步的一个有力证据。
关于网友的争论(就以这个回答下的评论为例),除了毫无考据的推手、水军论以外(而这我觉得不值一驳),集中在温铁军理论的可实践性问题上,而这个问题的确是个问题,因为温铁军本人并没有实践成功的案例。由于中国人有传承已久的圣人崇拜,容不得名人有瑕疵的文化特点,这当然会引发许多人对温铁军理论的质疑。进而致于完全忽视掉近些年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同时一并忽略了乡村振兴战略执行中的各种问题。这种情况当然是不好的,因为质疑这些的大部分人,并不生活在乡村。即便他们小时候是农村出身,现在也很难保持跟乡村的联系了。因此对于温铁军力量实践性讨论的问题最起码是无的放矢吧!这里我移植一下我另外一个关于温铁军问题的回答:“而用理论作用于实践,从认识世界跨越到改造世界,这从来不是专家学者所擅长的——这是许多人的又一大误解。真正擅长这些的是政治家,改革家,甚至是财阀,军阀……总之不是温这类人。”。我也的确不认为温铁军的理论有什么实践价值,因为我在农村的现实经历也无法说服我相信他的那一套理论。但这并不影响我认真去学习他讲的东西,尤其是那些关于历史的解读部分,涉及意识形态部分尤甚。而且在认真读了他的书以后,我意识到他的理论没有实践性的一个可能原因是,乡村建设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政治的权重可能要大于经济的权重,而这与我在老家的实际感受是一致的。所以他的几次经济实验失败也就不奇怪了。当然,这并不是对他的理论没有实践性的开脱,我仍然认为他的理论是缺乏可操作性的,起码再更完善的迭代版本出来以前是这样。遗憾的是,以他现在的年龄和退休状态,迭代升级肯定是留待相信后人的智慧了,所以最终我只能对这个问题搁置讨论。
(特此声明:本人在农村老家还种了2亩地的橘子树,时不时还要回去除草、上肥、修枝、蔬果!目的是为了保持土地不撂荒,也是爱好。我虽然不认为我对于农村的了解多么深彻,但比知乎上绝大多数人肯定是要离农村更近的。所以我说很多人同样不了解乡村建设的弊端和问题,他们反对温铁军也经常打错了靶子。但这不是今天讨论的主题,因为我知道无法跟假装生活在农村的人讨论农村问题,只能点到为止了。)
有趣的是,据我的观察,参与对温铁军的讨论的人当中,无论支持者还是反对者,真爱粉or黑粉,绝大多数人没有读过温铁军的书,他们可能的信息来源限于各处转载的视频链接和他们关注的同类问答(根据回答和评论浏览进行的主观臆测,如有偏差望纠正。)。少数相关领域的可能读了,而且有深刻的见解,但他们就是不发言,即便发言主要还是集中在经济学专业性批判上。而这方面我没有任何专业基础,不懂,就只能望而却步了。所以照更新开头的话,我只能自娱自乐写一下我的读书心得。
我对《八次危机》《去依附》《告别百年激进》三本书写过的完整摘抄笔记,由于实在觉得值得原文抄录的地方太多,所以花费了我22年的大部分读书时间,甚至于让我有点厌倦了完整抄录这个习惯了。(感叹一下,物极必反啊!长期读书不能这样读,会损害读书的乐趣。)



云笔记目录,仅展示《八次危机》,因为我认为这本书最全面体现了温的思想



加括号部分是自己的备注,记录了自己思考的种种,回看的时候有其有趣,反映了曾经的幼稚。


因为几乎把每本书一半左右都抄下来了,所以基本记得大体内容,以下围绕《八次危机》这本书总结一下温铁军带给我哪些认知改变。
1、头一次让我明白,体制内是有人(例如温铁军)对于主流意识形态定调是旗帜鲜明地反对的。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主流意识形态是由公共教育打基础,经日常官方允许宣传报道的种种信息逐渐夯实的总体认知。说温铁军的反对,是指在书中明确提出了反面的或被刻意隐藏说法。比如:
“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3次国内革命战争无论被何种名义的政党领导,其主体只能是为了实现几千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而无数次付诸武力的农民,战后建立的也只能是农民平均占有村内土地的“小有产者”社会。”
“借助己经异化的意识形态,对人们身处其中的当代社会发展困局作符合本集团利益的刻意扭曲——既不受惩罚也不顾后果。而一旦本属于派生的后者,反客为主地进一步被利益集团诉求的泛政治化需求加强为主流,那么,作为其载体和工具的政体和媒体,也就不可避免地演化为派性政治和蛊惑性媒体。”
当20世纪五十年代末第一次外国投资中辍,中国并没有如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出现工业化完全中断;虽然诱发人道主义灾难,但也历史性地实现了“去依附”。
这种平时各大平台都不能发的东西,在书里看着实在有点劲爆,以至于刚开始我怀疑,这到底怎么能出版的。慢慢地我修正了思维,党内对于许多问题的讨论和研究还是自由公开的,不然不会允许温这样的人存在,要知道他学习和工作的年代可不是B站流行他的时候。这把我拉出了原来对于政治黑暗的自我脑补陷阱,同时22年我也在复习毛选,加深了对于教员理论的理解,两相结合,提升了思辨能力,自认为避免了向任何一个方向(兔兔、神神之类的)滑落极端的陷阱。虽然这与我在知乎问答中表现的思想倾向不一致,只能说如人饮水……这是读温铁军的书给我的第一条益处。
2、旧事重提,增加了好多历史侧面的不同印象。(不能直接评价,不然发不出来)关键词:三年自然××、×山×乡、文化大××、××下岗潮……别处流于意识形态争论而讳莫如深的话题,这本书里太多了,而且给出了很多材料数据。我读这类书真的少,所以颇为震撼。震撼之后更明白了一个道理:少看网上的内容,能发出来的大多数没有什么含金量。并且在此之后学会了借助其他途径去查阅关于这些经常被媒体屏蔽的所谓敏感话题,然后就为自己曾经的幼稚和愚蠢而“哭晕在厕所”。因为我发现图书馆里可以轻易找到这类我往常自以为是敏感禁忌的书。我一直在图书馆只看文学类的书,除了毛邓理论和几本人物传记,从来不在A字部面前停留,更不会去翻党报期刊,所以愚蠢,民粹,摇摆……这些就真的是叫有“必然性”了。目前自我改造中,虽然还是免不了或神或兔,但总归看得到一点儿进步的希望。
3、必须要提一下这本书的语言文字风格,过于繁杂。温的书是很不友好的,通读性差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句法成分复杂,定状语过长,明明可以独立的短句好像强迫症一样强行组合为一个长句……但我拿着《现代汉语》详细拆解,又不得不承认这本书的语言文字很规范,这就有点rlg了(真的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很抓狂),以至于让我有点厌恶温的出书团队的知识分子臭老九习气。但是万事都有两面性,当我认真读完,一个字一个字在键盘上敲完原文摘录以后,在这种被迫的折磨下,我的阅读速度和理解速度真的是突飞猛进(起码我自以为是这样)。当然,我也在尽量注意自己不要学习这种行文方式,因为我自知没有那个水平也不会注重校验更没有时间来反复检查,结果肯定是有害无益的。
4、八次危机(后补充为十次危机)这个经济史梳理的结论,虽然有牵强附会之嫌(尤其是强行将经济危机周期性分段并对应到我国的历史年份当中这个做法我不是很认同),但这种特别的经济周期解释思路算是给我上了不同于其他经济类著作的经济模型科普。在大量细节的补充之下,我感受到了普通人应该怎么从一种独特的角度看待经济史。
5、对于书里核心的“成本转嫁理论”,因为同时也看到很多其他反对的意见,我分辨不了对错,但我觉得作为一个普遍性规律值得重视。所以我开始尝试刻意回避陷入用理论解释中国经济史是否合理的思维漩涡中,将之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分析方法之一,我觉得是有实用价值的,说明这个理论背后的思维本质肯定是有可取之处的。举个具体的例子:我和老婆就谁带孩子的问题一直有很大争议,但一直纠结于“谁付出的多,谁付出的少”这种不可能达成一致结论的无尽拉锯战中。后来我想,能不能应用一下成本转嫁理论呢?于是我们两个商量,一个人带孩子的时候,另一个人必须做一件有价值的事,以平衡带孩子那个人由于“认为自己承担了更多的成本,即被成本转嫁了”而产生的怨气。细节不啰嗦了,总之效果很好!起码好在,这个理论拿来给老婆洗脑是真的好用。
综上,我旗帜鲜明地站温铁军,即便我认为他缺乏实践性,即便他有炒作捞钱之嫌。并对那些诋毁他,又提不出具体证据,不去做思考分析,而只会妄加猜测和造谣抹黑的人投以鄙夷的眼光。把自己的注意力、自己能提供的流量投入到他的身上,总好过投给那些偷税漏税、表面光鲜亮丽背地男盗女娼的小鲜肉和小仙女身上。我唯独对这种自我优越感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
qkw6358 发表于 2023-9-19 19:06:12|来自:青海西宁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还在群里和 @天涯明月刀 谈起,我十多年前就读过当时温铁军的书和部分论文,不知道为啥他这几年又火起来了。
按理说,他不应该火,所以“很多人不知道温铁军”才应该是合情合理的。
首先,温铁军主要研究的是农村经济,这个领域本身就偏,其次他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很一般,甚至可以说不规范,最后他给出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是不靠谱,已经被证伪很多次的。
这个问题下,很多人批判@缘随尘去 的回答, 但他说的恰恰是对的——“温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太扯了.......以至于没有成功的案例,也就没人宣传”。
2007年前,温铁军翟城村搞了一个新乡村实验,其实就是降有机农业和合作社之类的结合起来,当年的亮点就是搞些无公害种植、绿色农业之类的。
后来他还因此接受了央视“面对面”栏目的采访,现在还有视频。
温铁军的这个新乡村实验,已经涉及他的主要学术论文,比如《资本和部门下乡与小农户经济的组织化道路——兼对专业合作社道路提出质疑》(这是他引文最高的一篇论文)、《部门和资本“下乡”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与环保农村》。
实验的实际结果呢?
就是黄了,农民不认,一地鸡毛。
在另一个问题下,有人盛赞温铁军达到了“James March、Henry Minzberg、本庶佑等大家所赞赏的境界,即所谓不循规蹈矩,道前人所未道,行前人所未行”。
这就很扯了。。。
因为农村合作运动,其实是上个实际上个世纪30年代左右全球研究热点(对,当年国外对此有很多研究,包括英美苏联)。
所以近100年前,全国其实就有很多合作社研究和实验——这条路造就被实践证明走不通了。
不信各位可以搜一下中国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馆藏(下面我给了部分国图部分馆藏截图)。


100年前,在那个全球大面积实验的年代,全球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农业学家都很傻,无法明白或者思考出温铁军有关合作社的某些思路?
怎么可能,。。。
温铁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不符合规范,不仅没有“道前人所未道,行前人所未行”,其实很严重影响了他的判断。
因为农业是经济学世界里近乎完美的“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所谓的垄断,也就是巴菲特口中的护城河。
所以在农业主体(农民或农村)很多的情况下,投入更多的资金改善技术、加大组织创新等等,其实最后都会陷入“合成谬误”——这些优势都是一时的,会随着竞争消解。
也就是说,在单个农民或农村使用新技术、种植新产品、采用新组织形式的情况下,一开始农民会很挣钱,但是当大家都开始采用相关技术、组织形式后,由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关系,利润就将为零了。
甚至在普遍加大投入后,产生谷贱伤农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蛛网模型”。
这个时候,组织成本反而成为负担。比如城里人当年加入温铁军的合作社,要交1000元会费,农民交100。
可是几年后,周边也有无公害农业,这样的收费还有意义么?
最后,当然是一地鸡毛。
这种问题现在依然存在,比如这几年推广奶油草莓、阳光玫瑰(新品种),近郊推广无公害农业,对村民的收入影响几何?
我认识的某副镇长,前几年就因为投资奶油草莓上百万,结果亏了,躲债主跑路了。。。
再比如,陕西袁家村的合作模式很好,所以几年间催生了上百家类似的“小镇”,结果数百亿的投资下去,就活了一个马嵬坡。
这其实是基础的经济学常识和规律。
其实,西方近百年的农业经济史,早就证明通过这些方法实现乡村振兴不可能,农业经济只能靠政府补贴和主体减少。
中国农业要发展,恰恰是温铁军批判的资本和企业下乡,因为农业发展需要资本、技术和土地集约化。
Sue 发表于 2023-9-19 19:06:48|来自:青海西宁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有很多头衔,这些头衔都离不开农业、农村,可能全中国跟农业农村相关的组织都有他的身影,他的许多思想都形成了国家政策。他的整个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实践的经验之上,切实地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体系。他对于别人把他简历上的头衔说一遍老是感到很惶恐,不追求名气,他说「名家是最没有学问的」,也许是专心自己的专业领域,不追求头衔名利,所以温铁军老师并不火。

他的思想其实是非常温和豁达的,站在相对中立不那么极端的位置,他没有极端的思想和说法博人眼球,也许是「不火」的另一个原因吧。

温铁军老师是一个非常值得青年人关注的学者,他不仅仅是三农问题专家、专业的学者,他的人生态度、知识体系都很值得大家去认识和学习,希望这个视频能够让更多人知道他。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