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人觉得白切鸡不好吃?

[复制链接]
anthrax 发表于 2023-9-18 20:49:0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和一位来自郑州的同事聊天,一直问广州有啥好吃的。介绍了很多,然而后来说道他就觉得白切鸡不好吃。我说是因为觉得味道淡还是不够熟(我家祖籍是大连的,我的姑姑大伯们都因为这个原因不爱吃白切鸡,广州出生的我爸和我倒是很喜欢)。同事就说觉得不好吃,也没说出啥原因,因为遇到不少来自其他地方,特别是北方来的同事都表示无法接受,所以有点好奇。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beyond004 发表于 2023-9-18 20:49:5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主要的是,大部分地区的人对烹调肉类最基本的要求是“入味”。也就是把香料和盐的味道吸入肉里,让肉本身含有味道。而不是再拿出来蘸蘸料吃。所以大部分地区的人都会觉得白切鸡没味,寡淡。而一个肉寡淡,就会导致肉本身含有的腥膻味散发出来,对于喜欢这个味的人比如广东人,他们就会觉得这个鸡有鸡味,好吃。而不喜欢这个味的人就会觉得这个鸡没做好,没去腥。
芝华士12年 发表于 2023-9-18 20:50:4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绝大多数白切鸡都不好吃。
我作为一个广东人,20岁之前一直觉得白切鸡不好吃,吃的都是调料的味,相比之下,豉油鸡、盐焗鸡比白切鸡好吃多了。
不谈鸡的品种味道区别,白切鸡最难的就是鸡的熟度。传统家常做法就是蒸熟,往往蒸出来就是过于老了,肉柴塞牙。另外一种做法就是鸡汤(或者白水)煮熟,慢煮出来的鸡比蒸出来的嫩,往往好吃很多,但家常更多是白水煮流失很多鸡味反而是很难见到的。料都是酱油,最多放点花生油在酱油里,2000年后随着各地的交流加快,红葱头炒制的酱油才成为常规,姜葱酱油爆香过的也常见蘸料了。可以说这类蘸料决定了白切鸡的下限。相比白嘴吃白切鸡,我还是建议吃盐焗鸡。
白切鸡的上限在于鸡的熟度,过于熟的鸡,是没有鸡汁。而刚熟的鸡充满鸡汁,就是一块充满氨基酸的肉,对氨基酸(蛋白质)的追求是刻在人类DNA上的印记,其味觉表现就是鲜味。所以,现在很多讲美食的大咖说,白切鸡要肉刚熟,骨头带血丝才是最佳的。我小时候家里或者馆子吃白切鸡,这边普遍烹饪手法就是蒸,其方法很难把控鸡的熟度,以至于现在大多数都用鸡汤烫熟。这种方法也是90年后通过香港学习进来。至于香港也是学新加坡的。
这里就不得不提新加坡国菜:海南鸡饭了。海南鸡饭对鸡的熟度把控在一个变态的程度,而且不是一次浸熟,是分三次,中途需要泡三次冰水,以确保每只鸡能做到皮爽肉滑。传到广东地区后,有些饭店的出品也能做到三浸三泡,但更多的省功夫用80-90度的鸡汤低温慢煮把鸡肉做的刚刚好,只泡一次冰水。有些有信心保证出品的也会继续用蒸的方法。
如果你觉得白切鸡难吃,那一定是真难吃,白嘴吃一块水煮或者蒸熟的鸡肉,最多带点酱油的咸味,这是我小时候一直对白切鸡的印象。所以我建议你调个红葱头酱油蘸料,把白切鸡的下限补了。进阶版再找散养鸡做个九分熟,弄个姜葱蘸料试试。
我有点懒 发表于 2023-9-18 20:50:4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非常重视白切鸡的粤菜从业者,我采访过很多不喜欢白切鸡的人。
不喜欢的原因
第一位:觉得白切鸡有腥味,少数人觉得非常腥,无法下口;
第二位:白切鸡没味道,不香不咸,蘸蘸料吃也没啥味道;
第三:不喜欢这种口感,很原始的感觉,靠近骨头的位置疑似没熟透,有点反胃。
第二、第三点我理解,第一点:腥味,是我真没有想到的,并且是最多人提出的。有时是同一桌吃饭的朋友,我觉得很靓的白切鸡,朋友觉得很腥,我却没吃出来腥味来。
后来我琢磨会不会是,我觉得新鲜鸡肉特有的香味,可能对有些人来说是腥味。当我们夸这只鸡真不错很有鸡味,对少数人来说这只鸡尤其腥。
人的口味区别很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白切鸡这个做法仅在国内少部分流行,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菜式,其它地区不喜欢吃白切鸡很正常,否则早就全国铺开了。
~~~~~~
更新补充一点,也是最近好几个人提的
第四:白切鸡是一个半成品,还可以加工一下(例如豉油鸡就是一个成品)为什么要吃这个弄了一半的东西,为什么这样吃,Why
likeart 发表于 2023-9-18 20:51:4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天气原因。南方天气热还湿度大,尤其夏天,胃口不开,所以菜式要清淡不油腻,不然按从前那没空调的35度天气里还一墙壁水汽的,让你吃红烧肉你得腻歪死,根本吃不下去,就算红烧肉放凉了也腻歪,不信的朋友自己试试。这时候一点凉凉的嫩滑的白切鸡配上点蘸汁那真是恰到好处啊。
北方呢,本身气候偏冷,有些地方甚至十月十一月就大雪纷飞了,弄个清汤寡水凉冰冰的白鸡肉,看着都冷,这要换成浓汁粘稠的大块红烧肉,嘿,口水一下就留下来了,人吃了也暖和和的。
同样南方买菜量小也是同样原因,天气太湿热导致菜容易坏,所以吃一顿买一顿的菜,放明天就蔫吧或者烂了不好吃了,北方天气凉快又干燥可以买一堆放着也不会坏,当然一次头买完拉到,省得天冷下雪不方便了。
123sdf123sd 发表于 2023-9-18 20:52:0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传统的汉人生活区,也就是“中餐”这个大概念有沿袭的地方
由岭南向塞北纬度越高
肉食菜肴逐渐不以冷切的形式出场
一步步出现“白烩”(带点汤汁),“红烧”(糖色酱色)这一类的技法,来保证菜肴的“卖相”和耐久度
如果是席桌菜,也就是说大家不盘在炕头吃,勾芡也会越来越浓,从玻璃芡到厚包浆。
如果过了山海关在极端往北,大炖菜、大锅烩,包浆然后油炸再二次上浆的技法比比皆是。
说到底,就是定型、保温。
相反的,为配合“主菜”“硬菜”,蔬菜就越来越生,相对的调和,感觉一顿饭不那么“糊嘴”和“腻味”了。
简单点说广东小菜心嫩得一逼但是习惯上要焯焯水,白切鸡作为传统席桌菜却讲究要见“胭脂红“,皮爽肉滑。长江沿岸岸白斩鸡熟成度就高一些,你会发现蔬菜类的凉菜也多了起来。过了黄河再往北,大嚼葱蒜也就压根不稀奇,但是脂肪含量高的猪肉也没法“凉白肉”了,更何况鸡。牛羊驴的白切就开始出现。不与少数民族融合的时候,“切二斤熟牛肉”.融合的时候就“来一盘手把肉”,本质上没有啥区别。
现代居住环境的暖气、空调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专业烹饪机构的设备和系统又进一步的进行了优化。也就是说,你按现在的物流水平和就餐条件,很容易在知乎发出“北方人怎么那么爱吃生的蔬菜是不是傻”或者“南方人什么肉都煮不熟不怕寄生虫么”这一类万年月经挑事烂问题。
但是人的饮食习惯跟不上现代化的节奏,你的胃就是你打小习惯性接受那点底子,能改变,需要适应,而已。
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反过来一琢磨,就是你自己的胃在年轻的时候见的世面少了,就通透了。

更多美食内容访问请移步专栏胖子的厨房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