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少数民族有什么特色美食?

[复制链接]
kpyes 发表于 2023-9-18 20:47:1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好奇我国的少数民族有什么本民族的特色美食,我只知道蒙古族的烤全羊。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怡怡(涵韵) 发表于 2023-9-18 20:47:4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说到蒙餐,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大块牛羊肉和种类繁多的奶食品。这也确实是蒙古人餐食中最重要的两大部分——红食白食。通俗地说,红食就是肉,白食即奶食品。
两种主色,构成了蒙古族饮食的基调
(图:shutterstock & 图虫创意)▼


放牧于草原之上的蒙古人与这两类动物制品朝夕相伴,也因其生产环境发明出了种类繁多的肉奶制品,所谓“肉为食酪为浆”。精彩的蒙餐文化也由此而来。
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饮食习惯
(图:shutterstock)▼


白食

白色在蒙古文明中有着近乎神圣的地位,是贞洁和忠厚的象征。而蒙古牧民生活中常见的奶制品又是白色,两者相结合,便构成了独有特色的白食特色。先白后红,是蒙古草原上的待客之道。
如凝脂一般,承载着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图:图虫创意)▼


蒙古人招待宾客之时都会让客人品尝奶食以表示美好祝愿。奶食品大致可分为奶油,奶豆腐,奶皮子,黄油,黄油渣等。
传统游牧时代,在肉类因难以保存而相对缺乏的夏季,草原人民主要从奶食品当中获取营养。也正因季节限制,蒙古族的奶制品大多是利用鲜奶发酵的原理制成的,因此会有一些酸味。
过去,牲畜是很贵重的资产,不轻易屠宰
日常饮食主要从奶制品中摄入蛋白质
(图:shutterstock)▼


比如奶皮子就是将熬煮鲜奶时形成的泡沫冷却晾干制成的,而奶豆腐就是把发酵好的酸奶与乳清分离开来晾干制成的。晒干的奶豆腐可以存放很长时间,日常可搭配炒米和奶茶食用。
奶食品中还有一个必须提到的是色鲜味美的黄油,它被称作是奶食中的上品。
这一顿真是“热量炸弹”(图:图虫创意)▼


草原辽阔,各部族的生活环境不同,各个地区牧民都有着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味道和形态也各有不同,对于奶食品的蒙古语叫法也因地而异。
但对于需要逐水草而栖的牧民来说,固体奶制品是远行时带在身上的干粮,携带方便,能量又足,很适宜其生活需要,重要性不言而喻。
牧民生活中少不了这个,居家出行必备
(图:shutterstock)▼


高蛋白能提供饱腹感,想起来就吃一块
随时随地,横扫饥饿(图:图虫创意)▼


蒙古族家庭的早餐相当依赖奶制品,每天清晨传统的蒙古族家庭必会将奶茶,奶豆腐和果条(有的地方则叫做果子)摆上一桌,再根据自己的口味用蒙古奶油,蒙古炒米和白糖拌一碗奶油拌炒米即可。
过去,牧民的生产劳动消耗体力很大
所以,早餐必须要摄入足够的热量
(图:http://thegeneralist.me)▼


经过高温浸炸,果子呈现出饱满的体态
(图:shutterstock)▼


有的奶食品甚至还有着调味的作用,比如人们在羊肉面当中放一些酸奶(查嘎,艾日格),煮出来的面条就会散发出有少许酸味的独特清香。
大冷天来一碗,真的满足(图:图虫创意)▼


红食

与白食对应的,还有红食,也即肉制品。蒙古人有五畜,即马,牛,绵羊,山羊,骆驼。其中主要食用的是牛和绵羊,部分地区也会食用山羊和骆驼,而马一般不会被当作食材。这些牲畜肉,便是奶制品之外最重要的食材。
草原上,一只正在用犄角挠痒的羊
这是牧民家里会咩咩叫的移动财产
(图:shutterstock)▼


而在众多牲畜当中,最重要的肉畜还要数羊。羊肉所含的热量比相同重量的牛肉所含的热量大约高出一倍,这就能解释蒙古高原人民为何不能缺少羊肉了。
冬季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气温都能达到零下二三十度,恰好冬季牛羊的膘情也正是最好的,羊肉的高热量密度够帮助牧民度过漫长的寒冬。
肉,意味着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
能填补冬季人体所消耗的热量缺口
(图:shutterstock)▼


牧区的冬天是严酷的,做好食物储备很重要
(图:壹图网)▼


但也并不是说来了内蒙古你就能吃到味道最好的羊肉,蒙古高原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概念,各地的草场品质和羊品种不一样,生产出来的羊肉味道自然也有所不同。
传统上,锡林郭勒盟牧场草种均匀,是内蒙古最典型的牧场之一,是发展畜牧业的理想之地。
位于锡林郭勒的乌拉盖草原,水草丰茂
横屏,图:图虫创意)▼


其中口碑最好的羊肉是苏尼特羊肉乌珠穆沁羊,这都是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放养式成长的羊只,肉质紧实,能够在成长过程中积累更多的风味物质,做成菜肴后肉香四溢,令人食指大动。
这不香迷糊了?(图:shutterstock)▼


此外著名的羊产地还有呼伦贝尔等草场,出产的羊肉口味各有特色,全部品尝过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最喜欢的羊肉味在哪里。
不同的水草养出的牛羊,风味也不同
呼伦贝尔,莫日格勒河(图:图虫创意)▼


至于口味,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现烤的羊腿爱不爱?(图:图虫创意)▼


不过,近年来由于内蒙古注重矿业,对草场的破坏较大,另因一些牧场管理措施,使得草场上能承载的羊只数量下滑,摆上中国各地餐桌的所谓“蒙古羊肉”,很有可能是山东河南等地生产的内地工业羊肉。
即使走进内蒙,也未必能吃到最正宗的传统羊肉。如果真的遇到牧民朋友邀请品尝放养羊肉,可一定要珍惜这个天赐良机。
请珍惜愿意与你分享美食的朋友
食物总是在欢聚时更显美味
(图:图虫创意)▼


而要尝出最鲜美的正宗羊肉味,还要用最豪放的方法——手把羊肉来享用。
手把肉的做法很简单,把带骨的羊肉切成大块,放在清水中煮,除了盐就不再需要其他的调料增色。吃的时候手拿小刀切成小块来吃,蒙古牧人切肉手法娴熟,能将贴在骨头上的肉剔得干干净净。
好羊肉的本味,通过清水得以充分释放
对好食材来说,最简单的烹饪就是最好的
(图:图虫创意)▼


大块羊肉盛在大铁盘子里,还冒着热气
透着一股质朴,有一种草原民族的豪迈
(图:图虫创意)▼


一顿饱餐之后喝一碗羊肉汤,就会顿觉一阵暖意袭来,整个人充满活力。
吃不惯羊肉的人不喜欢吃放凉了的羊肉,认为油脂凝固很难下口。但常年生活在高原上的蒙古人却有专把羊肉放凉了吃的爱好。前一天炖好吃剩下的羊肉第二天早晨切成小片放到砖茶里面泡一泡再吃,肉就有了独特的茶香。
羊肉冷吃,别有风味(图:图虫创意)▼


除了肉以外,羊杂碎也有可利用之处。羊肚,羊肝,羊肺等十余类内脏都可成为羊杂碎的原料。除此之外,还有爆炒羊杂等新式的蒙古美食。但传统的牧人家中更多的是将羊的各个内脏分开来吃,比如羊肝羊腰子血肠等等。
说到羊内脏相关的美食,绕不开肚包肉
顾名思义,就是羊肉包在羊肚里
(图:图虫创意)▼


如果是招待贵宾,那切成碎块的肉就不够有诚意了,得上烤全羊才行。献整羊主要是取其完整齐全之意,烤好的全羊以活羊卧坐的姿势放在铜盘或者银盘里,代表了最高礼遇。
蒙古族对于烤羊、全羊上桌、卸羊、吃都有特定的规则和礼仪,切割整羊之前还会有人诵祝辞。
羊:我付出了太多(图:壹图网)▼


羊肉之外的第二大肉类是牛肉。蒙古高原上放养的主要是黄牛,吃牛肉喝牛乳是补充营养的重要手段。
不过,牛肉的做法没有羊肉那么多,其中最出名的还是风干牛肉。因其保质期长、热量高、易储存等特点被称作是“成吉思汗的军粮”,吃过的人都表示它有让人脸大的奇效……
因为太硬太韧,非常考验牙口和咬肌
(图:correctmongolia)▼


只需要把肉晾起来,剩下的交给时间
(图:图虫创意)▼


其他

除了白食和红食,蒙餐里的其他菜式也不少。
蒙古族祭火是蒙古族最重要的仪式习惯之一,蒙古人认为火是大自然的恩赐,甚至是神灵的象征,而熊熊燃烧的灶火是氏族,部落和家庭的保护神,蒙古族将这位保护神叫做灶王神
火带来温暖,加热食物,照亮夜晚
自然会被赋予许多美好寓意(图:图虫创意)▼


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火的时候他们通常会供奉十分丰富的蒙古族传统食物,包括羊胸叉,肉汤和用肉汤熬成的粥,此粥中通常会放红枣,葡萄干,黄油,白糖等。
这种粥蒙古语被称作阿木斯,是一种具有仪式性的食物,人们先要祭火神之后才能享用阿木斯了。此粥味道醇香,小孩尤其喜欢吃,此粥的制作手法在内蒙古一些地区得到完整保留而传承至今。
小米,牛奶,黄油,白糖……
这几样混在一起让甜食爱好者顶不住
(图:chinesestreetfood)▼


甜食在蒙古族饮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图:图虫创意)▼


为了补充植物养分,蒙古人常食用的还有生长在草原上的一些植物,比如叶葱韭菜和生长在西部荒漠里的沙葱等等。在野生状态下,这些独特的蔬菜也是牧羊的食品,故而能为羊肉积累风味。
沙葱既能和馅佐料,也能单独成菜
(凉拌,图:图虫创意)▼


目前,传统蒙古族的饮食也受周边农业地区饮食习惯的影响,日常饮食也转向了炒菜,炖菜,米和各类面食,食物种类也逐渐变多,蒙餐也在与时俱进地多元化
蒙餐量大,主打一个实在(图:图虫创意)▼


面食,也是蒙餐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包好的布里亚特包子,一会儿上锅蒸了
(图:shutterstock)▼


当然光吃菜难免口干舌燥,佐餐的饮料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有奶茶酸奶马奶酒等。
奶茶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饮品,牧区的蒙古人无论早晚都爱喝茶,甚至有的“宁可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蒙古奶茶是由砖茶和新鲜牛奶制作而成的咸奶茶,里面还会加少量炒米增味。
炒米经过热奶茶冲泡,香味得以挥发
(图:图虫创意)▼


许多牧民的一天,是从一碗热奶茶开始的
(图:shutterstock)▼


奶豆腐黄油奶皮一起食用,味道会更加鲜美,想要品尝的朋友直接找一家蒙餐馆点一锅锅茶即可品尝其滋味。
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再搭配点油条
(图:图虫创意)▼


酸奶大家再熟悉不过,即发酵的牛羊奶,但以传统方法制作的蒙古酸奶与我们目前从市场上买到的酸奶不同,其味道非常之酸,有解热止渴的作用。
除了蛋白质,还有益生菌(图:图虫创意)▼


马奶酒则是发酵的酸马奶,是蒙古族人民在盛宴中的珍贵饮料,这也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蒙古饮品了。
如今,蒙古族许多传统食品也与时俱进
比如马奶酒也有瓶装的(图:图虫创意)▼


蒙餐扎根于草原放牧文明,因其而兴,也随其变化而变化,体现的是草原人民的奔放热情和草原物产的丰饶多姿。而随着中国的吃货越来越多,越来越有消费力,这种草原文化的代表也将将其魅力洒向更远的地方。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贝壳 发表于 2023-9-18 20:48:0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爷爷奶奶是恩施的土家族,我又因为父母工作原因经常在内蒙生活,还在草原上住过,这里给大伙介绍一下内蒙古美食和土家族美食。
先说内蒙的:
1.烤奶豆腐刷蜂蜜,哏啾的口感加甜丝丝的奶香,来内蒙烧烤店必吃小吃之一


2.咸奶茶。这边是用的青砖茶煮沸后加牛奶和盐,有的会放点炒米增加焦香米香,更豪华款式还会放奶皮子之类的奶制品。


3.沙葱包子。沙葱是苏尼特右旗草原特产之一,有葱香味但没有冲辣味,当地会用沙葱和牛肉羊肉做包子、肉饼等。


4.铁帽烤肉+马褡饼。传说是来自古代蒙古军用铁质头盔烹饪食物。


马褡饼饼就是形似马褡子的饼。





马褡子

5.酱大骨,内蒙很多城市都有这种骨头馆。好吃又便宜。


6.烤酱大骨


7.羊血肠。


8.手把肉,因为这边的肉很香,直接用盐水煮熟肉后蘸酱吃,甚至不蘸酱直接吃也很好吃。


下图是我在苏尼特草原上牧民家中吃的手把肉,他们的牛的脂肪是黄色的。


9.锅茶。奶茶加牛肉干奶豆腐奶皮子煮制的,很好喝,热量炸弹,早上喝上两碗一天都不饿了。




10.炖羊头肉+羊蹄


11.传统奶食品。和淘宝上那种添加麦芽糊精和糖的不同,这边的奶食品原汁原味,口感偏硬的多。


下图是酸奶疙瘩,发酵过后的奶渣又酸又冲。


12.凉拌沙葱,一道小菜


13.草原白蘑,锡林浩特草原雨后会长很多。


还有黑蘑


14.莜面窝窝+羊肉蘑菇汤,这个内蒙很多地方都有。




15.沙葱包子+果条。粿条是面加牛奶黄油鸡蛋等炸出来的。


16.牛肉干/熊猫羊
虽然包装袋上写的羊但是是牛肉干,另外熊猫羊是苏尼特的特产品种,这种羊的美味程度能在全内蒙坐头把交椅。





牧民家的熊猫羊



现杀的羊肉烤串吃,这几串肉哪怕不放调料不放盐都算我吃过最好吃的了

17.蓝色箭头 炒苦粒(炒制的土豆莜面泥),黑色箭头 羊肉炒蘑菇,绿色箭头 莜面蘑菇汤


18.芥菜旮瘩,锡林浩特这边卖的很多。这味闻着可上头了,但是吃着我不太喜欢


其他还有奶豆腐、奶皮子、酸马奶之类的奶制品,奶食品馅的蒙古月饼,胡麻油以及胡麻油做的饼,还有驼肉饼,手工韭菜花酱,地皮菜炒鸡蛋等等,内蒙很多地方都有这些美食。
以上照片都是锡林浩特和苏尼特右旗拍的,虽然都属于锡林郭勒盟但两个地方常吃的东西却有点区别,像苏尼特右旗特产沙葱,但是没什么白蘑,锡林浩特有白蘑但是沙葱没那么多。另外苏尼特右旗的传统奶食品店特别多。
下面是土家族美食介绍,都是在爷爷奶奶家从小吃到大的东西。爷爷奶奶是72年从湖北恩施搬到华北油田这边生活的,我姥姥姥爷家也是大致同一时期从河南道口过来的,这就导致我们虽然住在河北,饮食却一点也不河北,结合了很多异乡特色。
1.野蜂蜜炸糍粑
炸糍粑,外壳酥脆里面软糯粘牙,还算是常见食物,不过红色的野蜂蜜配上炸糍粑可就难得一尝了。小学的时候我爷爷的亲戚从老家过来带来了一瓶红琥珀色的野蜂蜜,奶奶做了炸糍粑沾着吃,别提多香了。



像这样的糍粑

2.霉豆腐
这个我还会做,豆腐让它长白毛后,用高度白酒杀一下裹上辣椒调料面腌起来吃,下饭一绝。有时候我们家会放点新鲜的橘子皮碎末在调料里面增加香味,但是不能放多了否则吃起来会苦。


3.自酿醪糟
小时候奶奶经常做,不过现在超市里经常看到有卖的,应该不用多介绍?一般吃法就是直接吃或者冰镇吃、煮汤圆等等,酸酸甜甜米酒香味。
4.合渣
黄豆泡发打碎不过滤渣,加入菜叶煮熟放盐和香油调味的一种汤。随手可做简单又营养。小时候爷爷家甚至还有个大石磨,我可喜欢跟他们一块磨合渣了。现在想来爷爷奶奶住楼房,家里却常备一台石磨,挺神奇的。



很多人做合渣会放很多调料、辣子,但我们家的比较偏原味,就像这样子

喝惯了石磨的,现在用豆浆机做合渣感觉没那么好喝了,因为豆浆机一般打出来的颗粒都太粗,得再多打一次让渣子细腻一点,然后放炉灶上回锅煮软煮透了才好喝。小时候我奶奶还会专门过滤出来一部分渣子,口感更好一些。
5.炒豆渣/酸豆渣
上面做合渣如果过滤了不少豆渣出来,就可以放着它微微发酵后在锅里炒熟了吃,我们家一般炒豆渣会用头顿饭的剩菜来调味。


吃惯了家里的酸豆渣,18年我去北京喝豆汁、吃麻豆腐时候居然觉得挺好吃的,也不过口更重一点而已。
6.榨广椒
这个是用辣椒和包谷面做的,而且貌似经过发酵,不过我有几年没咋吃过了,都快忘了是什么味道了。


7.土家腊肉
我爷爷时不时会让人从老家邮过来一些,然后炖土豆炖排骨炖豆角吃,这个外观看上去就是哪都有的腊肉,但是吃起来味道有区别,主要是采用土猪肉所以肉香比较独特,腌制方法应该也有不同,另外不会有太多调料味,很好吃。
8.辣豆豉
干豆豉的一种,这个小时候我奶奶也会做,做的时候拿竹篦子盛着豆子发酵,中间看着豆子一天天变黑,闻着香臭香臭的。后来网购流行后就在网上买了。这个吃法我们家一般是跟五花肉一起炒,搁点大葱或蒜苗,特别下饭。


9.油炸干土豆片
一定要用完全晒干后的土豆片炸,那个土豆味香得离谱,跟乐事薯片那种类型的味道完全不一样,没吃过的一定要试试。干土豆片也是可以从网上买,网购流行之后都不爱手工做这些了。


10.泡菜炒鸡胸肉
泡菜那个味道跟四川的基本一致,不过不会放辣椒油。听起来也是哪都有的东西,但我奶奶能把鸡胸肉炒的特别嫩,同时又很入味,小时候很爱吃。
11.粉蒸肉
这个比起说是少数民族美食,更像是地方特色美食。我曾以为这就像鱼香肉丝一样全国哪都有的食物,后来却从河北本地出身的大学同学口中得知他从来没见过粉蒸肉。
做粉蒸肉一般是用铁锅把大米炒至微微焦黄磨碎成粉,将油、郫县豆瓣酱、酱油、盐、十三香等调味料炒制后和米粉混合将猪五花肉或排骨腌制一晚入味,然后上锅大火蒸一个小时到肉软烂。我们家还经常在碗底、顶面盖一片大白菜,里面混合土豆块和肉一起蒸。这基本上是我最喜欢的一道菜了。


至于为什么没有土家酱香饼啊掉渣饼之类的,我也不知道,我从来没在爷爷奶奶家吃到过,也没听他们说起过,第一次吃酱香饼还是在小区院里买的(坐标河北),掉渣饼是在大学食堂吃的(坐标天津)。可惜的是我也没有去过爷爷奶奶的老家,住恩施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科普一下。
——————————
今天更新一波网购恩施与内蒙土特产的攻略,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不插文章中间是怕影响大家阅读,并且我也不是为了带货才写这篇文章的。
这个是推荐用来油炸吃的干土豆片,只要产地是恩施买哪家基本都一样。虽然也可以泡发了做菜吃,但那样似乎和普通土豆片没啥区别,所以还是建议各位试试油炸吃法。
霉豆腐不上链接了,以我个人口味来说,淘宝上的能超过家里自制味道的并不多,而这玩意做起来也不难,还挺有趣。
榨广椒和下面的干豆豉,只要是恩施的大部分都不会踩雷,味道比较正宗。或者你去评论区看看有没有人评论是家乡的味道,就能分辨了。
糍粑大差不差,只要淘宝一搜 恩施糍粑 哪家都一样。我也不上链接了。
醪糟推荐米婆婆,一个湖北牌子,完全是我童年时奶奶亲手做出来的味道。不过这个东西我在京津冀内蒙到处都能看见,想必不用我推荐吃过的人也不少~
下面再整点内蒙特产奶豆腐,因为是种需要冷藏的食品,所以夏天买很容易坏,另外冬季特别冷的时期也不太推荐买,因为冻的邦硬再解冻很破坏口感,这么一来适合购买的时期只有接近零度的深秋初冬时节了,而且这对南方距离太远的省份不太友好,有机会还是到内蒙来吃个新鲜的。
然后吃法上,泡在咸奶茶里、烤着吃、切成条晒干吃都很常见,平底锅煎着吃应该也行。内蒙有的饭店还有拔丝奶豆腐、拔丝奶皮子的菜,会做拔丝菜的朋友可以试着挑战下。
苏尼特羊肉,在苏尼特右旗赛汗塔拉镇当地商超购买,也得三百多一卷,一卷标准是5斤。所以从价格上来说淘宝倒不算贵。其次大家买的时候要记得问问店家具体发货地点是不是苏尼特右旗那片,以我的体验来说,苏尼特右旗的羊肉和锡林浩特的羊肉是两个味道,因为沙葱只有苏尼特那边的草场上才长,同时只有苏尼特那边普遍饲养熊猫羊这个品种,这是草场饲料➕品种特色。
牛肉干也算是个容易踩雷的东西,一个是在内蒙当地,牛肉干风干程度不同,单价其实差好几十甚至上百块钱(一般每斤在80-100块钱的算一档,100-150算一档,150-200算一档,再往上的也有),但是这点在淘宝上很难体现出来。另一个是牛肉干产地、商家不同都挺影响品质的,我们家这些年在内蒙各大小城镇都买过,网购也不少,也只能说踩雷与不踩雷各半吧,这里插入的草原今朝是个中庸之选,味道可以,但价格毫无优势(我还真不客气厂家不会打我吧),在内蒙当地的话一般都是买店铺老板自己风干烘烤的,所以没有牌子。
另外如果你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吃过内蒙牛肉干,那我建议随便找个锡林郭勒盟发货的、单价在一斤100块左右的买来尝尝就行。我所说的那些细微差距是对比着吃或者吃过几种之后才感觉得到的。
差不多了,先这样~我是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3046b7b8a197e8350ddbb561cd63f39b" data-hash="3046b7b8a197e8350ddbb561cd63f39b" data-hovercard="p$b$3046b7b8a197e8350ddbb561cd63f39b">@哈呀 ,求个关注呀~
a2973 发表于 2023-9-18 20:48:2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翻了一圈,沙琪玛并没有提到。
这道色泽黄润、口感香甜的美食,源起于满族,是满语ᠰᠠᠴᡳᠮᠠ(sacima)的音译。
另有萨其马等多个名字。
沙琪玛的历史往前追溯,可到清朝前后。
《光绪顺天府志》里记载,这时候的沙琪玛食用风气和普及性都不错,“今市肆为之”
赛利马为喇嘛点心,今市肆为之,用面杂以果品,和糖及猪油蒸成,味极美。
清朝的富察敦崇写《燕京岁时记》,记录了北京其时的风土习俗多多。
关于沙琪玛(引文的原文为萨其马)的旧时做法也有多涉及,并提到了具体的材料,冰糖、奶油、白面等,
萨其马以冰糖、奶油合白面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炉烤进,遂成方块,甜腻可食。
今天的沙琪玛做法,在原有的基础上另有损益、更改,更为精致丰富化了。



朝鲜族的冷面。
也是一道知名美食。
这里头,常用的冷面条为荞麦面。
汤则多用牛肉或者牛骨来熬。
冷面帽和点缀,习惯用到牛肉片、鸡蛋、黄瓜丝、辣白菜等。



藏族的酥油茶。
一般用酥油、茶叶或砖茶、食盐制成。
茶香奶香,俱俱浓郁。



云贵风景独特。
是游玩的大热门。
贵州当地的苗族、侗族等同胞有一道酸汤鱼。
是以往生活“以酸代盐”的一部分食物见证和承袭更替。
酸汤鱼的制作原料,主要有鱼肉、酸汤、山仓子、西红柿(传统做法是用野生西红柿,酸味更足)等。成品酸汤鱼,带有一些酸味,鱼肉鲜嫩开胃。



傣族、壮族等同胞的竹筒饭。
也是个性和食用性都不错的美食。



哈尼族有一道名吃,竹筒鸡。
鸡宰杀后取出内脏,清洗干净,跟着斩杀成件,然后把鸡肉块、泡发后的冬菇等腌制入味,加入玉兰片、火腿,然后合拢成形,放入准备好的竹筒里,盖好后,进行烤制。


成品的竹筒鸡带有竹子独有的香气,鸡肉鲜嫩适口。



馕坑烤肉。
成品焦黄,外脆里嫩。
是新疆维吾尔族等同胞的经典美食之一,已流行多个省市。
这道美食的历史也很悠久,根据百科词条所查信息显示,
馕坑烤肉起源于叶尔羌汗王国时期。 到今天,已有500多年的时间。
馕坑烤肉常见的有馕坑肉串、馕坑烤羊脖子和馕坑羊排。



流行于新疆等地。
是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族的传统主食。



水族的鱼包韭菜
酸辣鲜美,鱼肉细嫩。
是他们的知名菜肴之一。


主材一般选用1斤出头的鲤鱼、鲫鱼。
调料有九阡酒、葱、蒜、糟辣、盐等。
调好味后,把宽叶韭菜填入处理好的鱼之腹内,后用稻草绑系鱼身稳当,继以蒸法或炖法进行烹饪。

当然。
以上所举的美食。
只是一个个食物代表。
限于个人见闻、时间精力等客观因素。
也很难把每一个少数民族的大大小小的特色美食一一介绍出来。
部分美食同时存在于多个不同的民族。
做法相近。
也很难一一点出来。

参考资料:
沙琪玛、冷面、竹筒鸡、馕、鱼包韭菜等同名百科词条、
(图片来自网络)
cctcc 发表于 2023-9-18 20:48:4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条是《中华烹任精华系列·食俗大观》读书笔记一条。

笔记里提到的这本太老了,去孔网买叭,价格个位数。好像有一套这个也是讲少数民族的,但我没看过,供参考。
<hr/>

中华烹任精华系列·食俗大观,知识出版社,1992
之前在研究少数民族地区饮食时就注意到的一本书,但近期在读其它资料的时候,才意识到这是套丛书,一共十本:史久艺精、酒醇茶香、名馆名厨、八大菜系、百珍千味、神州名菜、精烹巧制、食俗大观.、风味小吃、食养食疗。
翻完所有目录,选题有在往事典靠拢的意思:
史久艺精:中国的烹饪史、宴饮史、烹饪古籍。
酒醇茶香:中国的名酒名茶。
名馆名厨:中国名饭店、餐馆老字号和名厨。
百珍千味:食材原料。
精烹巧制:烹饪技法、面点、烹饪设备
食养食疗:营养学、药膳、食品卫生。
神州名菜、八大菜系、风味小吃:三本都是菜谱,菜与小吃的做法,只是分类方法不同。
以及,食俗大观:主讲中国所有少数民族的饮食沿革、习俗、仪礼和一些少数民族菜肴菜谱。关于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印象里属实还没读到比这本更好的科普。


仔细复盘了一下这本书到底“好”在哪里?简单的说是“猎奇”,新鲜感强。这本书里能猎到的奇,一是食材的奇。因为狩猎,少数民族的食谱上的肉食不局限于常见的养殖动物,狍子,驯鹿,熊,虎(btw,拉祜族的语言中,称虎为“拉”,用火烤食为“祜”,这个民族的名字,就是猎虎吃烤肉),鹰,松鼠,以及各种昆虫,有着丰富的蛋白质来源。
二是备料,烹饪、饮食方法的奇。印象比较深的,比如哈尼族捕蜂,他们会用剖开的蚂蚱作诱饵捕捉野蜂,在野蜂身上绑一根鸡毛,然后放飞,这样能追踪到蜂巢,然后整个一窝端。(其实在坦桑尼亚,也有一种奇妙的捕蜂法,人们用口哨驱动一种特别的鸟类,它们会帮助寻找树上的蜂巢,人们拆巢之后,也会留一部分给鸟食用)。在城市生活中,像此类人与自然的协作关系,如果不是这些资料记录,实在难有具体的想象。怒族常常使用的漆油(地位基本等同于藏族的酥油),壮族的鼻饮(不乃羹,需要用鼻子喝的酒)等等,无不展示出中国地大物博,风土文化的多彩。


第三是节日,仪礼和祭祀的奇。在祭祀仪礼中,食物是不可或缺的载体,而少数民族的婚丧嫁娶,也呈现出不一样的对食物的理解。同样是对牛,壮族(以及侗族,仫佬族等等其它多个民族)有牛魂节,人们给牛放假,让它吃好喝好,以期待它在新的农季中努力工作。而佤族,基诺族,独龙族都有剽牛节,苗族椎牛祭,都是郑重的杀牛祭祀。阿昌族男女结婚,要吃凉拌的猪脑菜。维吾尔族男女青年结婚,吃的是干馕沾盐水,寓意同甘共苦,白头到老。而猎虎的拉祜族的小伙子求婚,要送自己亲手猎的松鼠做成干巴,送给女方。同在中国,这些文化习俗,都很值得关注。
总体上看,这套丛书和厨房相关的几本,完善程度和时效性都要略弱一些,文化类的几本都还不错,内容不太受时间影响。坦诚地讲,其它九本的选题,每一本都能找到更深入、更垂直的作品。只有这本少数民族,参考价值相对比较大,所以,这套丛书暂时决定只笔记这一本,供不时之需。


拓展阅读:这里写过少数民族如何用鸡蛋搞占卜:<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387173571/answer/2624145291" class="internal">生死是什么?
我的其它和饮食相关的内容:答案索引——【饮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读。
lenapark 发表于 2023-9-18 20:49:3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要来尝尝傣族的傣味美食!
西双版纳,在傣族语言里叫做「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位于热带北部边缘的西双版纳,以绝美的热带雨林,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傣族风情而闻名。


其美食也是当地的一大特点,热带气候让当地口味充满了酸,辣,苦的特点,今天小象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西双版纳的傣族美食。


菠萝饭

菠萝饭是极具傣族特色的一道糯食,香甜软糯的紫米,搭配上酸甜可口的菠萝粒,绝对是一大解暑神器。


制作菠萝饭需要提前把紫米泡上一夜,作为备用。挑个个大的菠萝切开,将果肉掏出切成粒,最后充分搅拌菠萝粒和紫米,放回到菠萝里面。




接下来就是把菠萝盖上盖子放到蒸锅里面蒸熟,等锅里散发着米香和果香,菠萝饭就大功告成了。


菠萝饭酸甜可口,还有益气补血的功效,是一道极为常见的傣味。
泡鲁达

泡鲁达是云南甜品的代表选手,最初是在泰国,缅甸等国家流行,后来随着发展便流传到云南瑞丽,西双版纳等地。


泡鲁达从外观就让人充满了食欲,乳白的液体里「游荡」着西米,上面飘着面包,饼干和椰丝,凑近之后便能闻到满满的奶香。


面包吸收了汁水,冰凉可口,酥脆中夹杂着奶香,是傣族清热解暑的不二之选。


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一种奇妙而又独特的烹饪方式,这种烹饪方式的特点就是不用锅具,就地取材,采当地的芭蕉叶或者木冬叶等天然绿叶作为用来烹饪的工具。


把要烹饪的食材用绿叶包裹起来,加上调味料之后放到炭火里面烤熟,这种烹饪方式适合多种蔬菜,水鲜和肉类。


包烧这种烹饪方式也将食物中的营养牢牢锁在了叶片里面,让人能品尝到食物的原汁原味,吸收到丰富的营养。


热带水果

西双版纳作为中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是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有着「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基因库」的美称,这样丰富的植物资源,自然少不了热带水果。


版纳人「凡尔赛」地形容自己的家乡「头顶香蕉,脚踩菠萝,摔一跤抓一把花生。」等你到西双版纳你会发现果真如此!


上百种水果轮番上市,让西双版纳从来没有过水果淡季,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种类的水果出现在餐桌,


莲雾、神秘果、鸡嗉子果、三丫果都是当地的「特产」。到西双版纳不尝尝这些水果,那等于白来



莲雾



神秘果



鸡嗉子果



三丫果

西双版纳的物种极其丰富,植物资源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动物资源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让西双版纳衍生出了众多美食,等你去发现。
<hr/>(图文综合整理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们)
我们是一个发现云南文化的公众号,可以寻味街头美食,也能聊聊诗词歌赋,快来探索文化之美吧~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56文化网 ”(ID:chn_56whw)和我们交流。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