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为何以蜀汉为主角?

[复制链接]
kallen007 发表于 2023-9-17 10:43:1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国演义》为何以蜀汉为主角?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janejinz 发表于 2023-9-17 10:43:3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排除法来。
先解释一下为啥魏国、吴国不能当主角。
吴国是东南割据势力,统一合法性最弱。季汉有汉室血统、曹魏有汉献帝禅让。而吴国呢?什么也没有。
吴国不能当主角,大家显然没什么质疑的。
然后是争议最大的魏国。
三国演义,为什么不选择曹魏当主角?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曹魏太普通了。
听到这个结论,你们可能认为我在开玩笑。但事实如此。
曹魏非常普通,没有特殊性。
不特殊,怎么当主角呢?
你们一定想问,曹魏占据国土最广、人口最多,曹操又是兵法大家、顶流诗人,曹丕也是一代文豪。臣子也是群星璀璨,文武交相呼应。凭什么说曹魏普通?
凡事要看比较。
和曹魏相似的王朝,在后面的两晋南北朝太普遍了。
同样的权臣、同样的禅让、同样的再被权臣篡夺。和曹魏同一模板的王朝不少。或许曹操兵法过人、张辽威震逍遥津,但人家宋武帝刘寄奴气吞万里如虎,还有其他乱世枭雄、虎将也不差呀。
你武略再强,不是统一王朝,又有什么用?
曹操的确超级厉害,但乱世枭雄,放眼中国历史,真不缺他一个。
曹魏不特别,所以不能当主角。
说到曹魏普通。
接下来我们讲讲季汉为啥不普通。
首先,大部分人看不起季汉的原因,不外乎刘备无能、季汉缺乏名将、势力弱、没打过啥牛逼的战争,再加上对三国演义的逆反。
但人们看待历史,尤看待历史小说时,真的只是去枯燥的比较战斗力吗?
当然不是。
季汉之所以特别,在于刘备、诸葛亮二人,所领导的季汉政权,而展现的理想主义色彩。
刘备携民渡江、为关羽倾国报仇,以国托付诸葛亮。
诸葛亮鞠躬尽瘁,身为权臣却不重蹈霍光覆辙,北伐到死。
这些事迹,都带有纯粹的理想主义色彩。
如何不让人向往?
有人说,孙策也托孤张昭。
可张昭最后和孙权闹成啥了?
再看看诸葛亮一家和刘禅的关系。
凡事就怕比较。
而且相比曹魏、孙吴国内凶险血腥的权谋斗争,明争暗斗。
季汉内部则和谐许多(除了魏延)。
自东汉末年,到三国魏晋,再到五胡十六国、南北朝这几百年充满厮杀混乱野心的至暗年代。
季汉置身其中,显得异常璀璨。
所谓不以成败论英雄。
不以成败论英雄,那又该以怎样的标准评判英雄呢?
曹魏的虎豹铁骑迷失在历史烟云之中。
而季汉的出师表则成为了中国人精神意志的一部分。

萨特说:人是自己一生选择和创造的总和。
读史书,看人物追求什么、坚守什么、做出了哪些抉择。要比单纯的战功有趣的多。
中国永远不乏有能力的人、强势的王朝。为啥单单对一个半个世纪不到的蜀地政权、一直疲于奔命的刘备关羽诸葛亮如此偏爱?
这是因为三国演义吗?
可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综合过往说书、戏剧、话本构成。不单单是他一人的成果。
先有的流传民间、经久不衰的蜀汉君臣故事,然后才有了三国演义。
为什么蜀汉会有经久不衰的民间传闻?
是因为蜀地千年不断的追思先主、武侯,香火不绝。
最后,又为什么会香火不绝呢?
因为“夫济大事以人为本。”
因为“汉贼不两立,王道不偏安。”
因为“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随手一答,没想到挺受欢迎。
但是这个答案我写的不完善,写到最后掌握材料不足,又懒得去找,只能煽情结尾。
我推荐另一个答主 @任誉任健 的回答,比我写得好多了:
https://www.zhihu.com/answer/483033088
zhsw72 发表于 2023-9-17 10:44:1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是蜀汉成就了三国演义成就了罗贯中,而不是罗贯中成就了蜀汉
乱世那么多,割据政权那么多,每个时代都有类似曹操这样的奸雄,也都有类似孙权这样的二代
但蜀汉只有一个,别无分店,这个政权有明君有贤臣,上下一心,割据西南,却从未混吃等死小富即安,而是从始至终都有一股锐意进取的朝气,有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悲壮,更可贵的是这不是一两个人展现出来的闪光点,这是一个政权从建立到灭亡无数仁人志士都不曾磨灭的志向散发出的光芒
lynmm 发表于 2023-9-17 10:44:5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装逼点,这是人民的选择;说现实点,这是读者的选择。
三国的故事早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之前就己经流行民间了
苏东坡在《涂巷小儿听说三国语》里就言道: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就是说老百姓听书,听到刘备打败战了人群中就有人哭泣,听到曹操打败仗了就有人刷“666”。这就是民心向背,大部分读者都站蜀汉一方。
而罗贯中,他是个底层的知识分子,既受南宋以来知识分子崇蜀轻魏的影响,也深知民间百姓重刘贬曹的民意流向,况且老罗还是个诸葛亮的狂热粉丝,无论是尊从于自己的内心还是考虑读者的口味,让蜀汉当主角都是顺理成章的。
icelymoon 发表于 2023-9-17 10:45:4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
问你三个人你觉得谁适合当主角。
甲:能力sss级,其他基本可以忽略。
乙:出身名门,家族衰弱,能力超群,有兄弟,有知己,有传说,被逼无奈走上反抗道路。
丙:年轻时非常优秀,年老黑化,又坏又蠢,自己埋下灭亡的引子。

三国志曹操刘备孙权三个人最后评价。
曹操关键词: 牛x
申商之法 韩白之奇 超世之杰。
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刘备评价就复杂的多了:全面。
高祖之风 英雄之器 古今盛轨 且以避害
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孙权这里很火爆:开喷。
句践之奇 人之杰矣 弥以滋甚 遂致覆国。
评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於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㈠岂所谓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这三者分开看没什么,但结合在一起看就有问题了。
曹操:乍看最高,只有吹捧没有贬低。但是细比之下可以看出,曹操全评仅仅着笔于能力,包括不念旧恶也配合“矫情任算”,换言之在最终评价上,曹操只有能力能青史留名。当然留的是最高荣誉。读史多的都知道,如果一个人最终评价只突出一点。那基本也就是告诉你他其他的一无是处。
作为一个除了牛逼,其他都可以忽略的存在,不当boss还能干嘛?扔网游里曹操都得是掉橙装的。
刘备:有才、有德、有祖宗、有名臣,甚至割据的锅都甩给了曹操。几乎无懈可击。唯一一个批评是才能不如曹操,但是曹操被评价为超越时代上限,刘备也就不丢人了,基本属于完美。
妥妥男主角待遇啊。各方面优秀,但是能力略差大boss一点,正好带来了剧情张力。
孙权:基本可以看成直接开骂了。连为本传主讳都省下了。全篇批评的部分几乎是赞美部分的两倍。
这个放各大小说基本就是用来衬托主角的二号角色。尤其是后期黑化来映衬主角伟光正简直绝佳。
itestit 发表于 2023-9-17 10:46:1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你要明白《三国演义》的读者是谁。虽然现在《三国演义》被誉为四大名著并被选入课本,选入考卷。但是当时的读书人每天读的都是四书五经,研究的都是程朱理学,实在要娱乐一下,也是吟诵一些诗词歌赋。《三国演义》在当时更多是市井平民去阅读,由戏剧、说书的形式被发扬光大。
这样就很好理解了,读者是普通百姓,他们的诉求极大地影响着《三国演义》的创作。作者罗贯中所处的是以战乱频发,民不聊生为特点的元末明初时代。人民渴望一个仁义道德,对老百姓好的君主形象出现,相对于曹操的凶狠毒辣,刘备本人在历史上也确实是宽厚待人的形象。罗贯中本人也曾担任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的幕僚,像诸葛孔明一样辅佐刘备这样的贤君可能也是他自己的政治理想。
而且元末明初的农民领袖大多出生布衣,像刘备这样出身贫寒的皇帝很显然是符合当时百姓的期盼的。毕竟经过了宋、元、明初的战乱,世家大族已经慢慢的消亡了。元末战争的结局:”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也应证了当时的民心所向。
蜀汉最终虽败,小说却在结局给予了浪漫主义的文学升华。百姓们虽惋惜于此,但心中的理想却会更加受到鼓舞。这也是这部小说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了。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