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千字文写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而武大的老斋舍,便以这十六字对宿舍楼命名。我的博士同学,现在就住在洪字斋。她特别喜欢独角兽,我就起一个绰号:独角兽博士。
或许你对老斋舍不甚熟悉,但老斋舍旁的“樱花大道”你一定有所耳闻。每年3月,这里将结出一片片樱花云。
疫情之前,每到学校樱花季,便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赏樱。届时,樱花大道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人长枪短炮,争相从千万个角度里为樱花小姐找到最特别的那一个。阿姨丝巾飘飘,开心不已,仿佛她一笑,花就从枝头落到了脸上。有时,会有热情的学生前来“搭讪”:“阿姨,买樱花书签不?这是我的二维码。”
2018年樱花大道(自摄)
2021年樱花大道(自摄)
武汉的雨总会下的很突然。和夏雨比起来,春雨是温柔的。雨雾飘在空中,隐匿其中的樱花也不执着,说落便落了。人们常常喜欢在地上铺玫瑰花瓣以示浪漫,而樱花大道的浪漫则是这一路温柔的粉白。
樱花(图源武汉大学公众号)
热干面因为浓郁的芝麻酱而特别,武汉话因为“老子信了你的邪”而特别,樱花大道的樱花因为旁边默默守护的老斋舍而特别。嗯,像极了成熟稳重的男友,陪在温柔可人的女孩身侧。
一棵樱花树大概7米,而老斋舍傍山而建,约四层楼的高度。作为保护建筑,老斋舍各层虽起点不一,但最高处达到的高度却是一致的。文雅点说,这叫“地不平天平”,象征着虽然人与人起点不一致,但通过努力都可以有所成就。接地气一点,这叫“老子才不信你的邪”。
老斋舍与樱花(图源武汉大学公众号)
老斋舍与樱花(图源武汉大学公众号)
老斋舍的进入方式也极具朝圣特色。从准备向樱顶冲锋的那一刻起,你就要做好攀爬百步石阶的准备。每每此时,我的耳边总会响起周董的歌里唱的“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上到半路呼吸渐重之时,又会想起当年前往五台山攀登黛螺顶的日子——1080个台阶,一步一步登上去,以表拜见菩萨的诚心。
武汉有着皇帝御赐竖匾的“归元寺”里,有一个“回头是岸”的匾额。在老斋舍台阶上回头,可以坐上周董的“时光机”,“闭上眼回到过去”。朱砂红的窗框,在花岗岩的墙壁上向外敞开着。这座比建国还要早的建筑,正从中呼出历史的气息。楼顶的瓦片呈现出介于青绿色和千草色之间的绿,像凝结的碧水,仰望着如洗的晴空。
老斋舍内两侧的窗户(自摄)
夜晚的老斋舍(自摄)
登顶之后,便是武大最古老的“老图书馆”。如今的它,已经不再承担供学生使用的图书馆职责,转而成为了古籍馆。偶尔这里会举办一些讲座,在武大的7年,我唯一一次进入老图,便是去听“碳经济”主题的讲座。记忆之中,馆内桌椅呈现红木颜色,未经翻新却也有着年代的气息。屋顶极高,走进去,便知万物大而一人小。老图伫立于狮子山之上,几乎是整个武大教学用地的最高处。站在老图对面的围墙处眺望远处,是遍山遍野的绿。樱花谢时,山林间簇簇石楠花开放,万绿丛中一点白,肉眼即可识别,最好别用鼻子。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自摄)
在老图两侧,分别是数学与统计学院和老外文楼。两栋建筑的前身分别是早期建筑文学院和早期建筑法学院,据说对应了“文左武右”一说。文学院飞檐翘而尖,象征着文学灵动飞扬的学科姿态,法学院飞檐平而稳,象征着法学庄重严肃的学科风格。
如果你站在理学楼前往远处看,会发觉正对前方的便是行政楼——这也是重点文物保护建筑。要知道这么轻易地看到行政楼可不是偶然,而是设计者有意为之,在满是树木的校园里偏偏把理学楼前劈开一个口子,才有了两楼遥遥相望的场面。而二者之间的操场被学生们叫做奥场,它还有个名字——“九一二操场”,1958年9月12日毛泽东主席在这里接见武昌的大学生。诸多草坪音乐节在这里举办,而历年武大学子毕业典礼也在这里召开。
2022届毕业歌会(自摄)
2022年毕业合照拍摄现场(自摄)
2022年毕业典礼(自摄)
时代在变化,武大里的交通方式也在变化。在摩拜和ofo激战的那几年里,老斋舍楼下停着一排花花绿绿的共享单车。你只能这样——没有任何一种武大允许的交通工具能让你双脚离地走上老斋舍的台阶,所以停在樱花树下是最明智的选择。随着共享电动车在武大大面积推开,曾经的共享单车早已荣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右手一拧,谁也不爱”的电动车。停电动车一定要注意是否停在了指定区域,有的电动车停在第一二个洞口不可以,必须走到第三个。谢谢电动车,让我骑车的时候还能数数门洞,别有趣味。
02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和独角兽博士在奥场小酌一杯。操场中间有喜欢唱歌的人在唱着什么,这让我有时会想到维密的舞台——在聚光灯下,椭圆形的操场是模特的秀台,歌手则在操场中间为大家提供现场版BGM。我和独角兽博士则是逍遥的看客,在一旁聊着关于谈恋爱的俗事。
奥场上吉他协会在表演(自摄)
借独角兽博士的东风,我也有幸能进入老斋舍内部参观。在门禁卡滴的一声后,要左拐右拐穿越长长的走廊,才能到达她的宿舍。从走廊向对侧宿舍望去,在红框窗户圈起来的小小窗台上,总能见到几盆小小的多肉。倘若白天看就更有意趣一些。两层宿舍之间的空地上常常悬挂着许多衣服,夜风徐来,便会微微摆动。由于老斋舍建筑时间早,且为保护建筑,对其只能翻修,很难改变宿舍的格局,所以老斋舍是没有独卫的,不过公共洗漱区域也已修建的比较完善。屋内依旧是棕红色的家具,就像再往上走几步便能到达的老图里的桌椅一样,有着年代的气息。
从宿舍内往下望,便是年年都有许多游客的樱花大道。当时并不是樱花季,路上只有校内的学生三三两两穿行而过。路侧的灯光是暖黄色,照的大路上总是暖洋洋的,像卧室的走廊。这条路曾经是我本科时去教五上课的必经之路,前前后后已走过无数次。路上总是闲谈的好时光,我和朋友们从结交朋友聊到话剧观看心得;从上海聊到四川;从过去的几年聊到未来不知归处的人生,吐过槽也吹过牛。人总是有梦又充满想象的,在那“地不平天平”的老斋舍旁。
我们听到屋外有嘈杂的声音,便走上台阶来到老图外的空地上。原来那晚月亮正圆,樱顶建筑上的屋脊只看得到五只小神兽的暗影轮廓。学生们纷纷举着手机或相机,用最朴素的装备和最惊喜的心,捕捉这轮明月的倩影。在互联网的帮忙下,今夜很多人的朋友圈里都能看到武大樱顶上悬空的明月了。
当晚的樱顶(光线昏暗拍不清楚)
千百年前,苏轼也曾在《点绛唇》中遥望过明月: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如果你是武大的学生,我强烈推荐你搜一下这首词的意思,虽不是写武大,却和在樱顶赏月、望远山的景致别无二致)
而词中所提庾公楼,再向前追溯个七八百年,便是东晋庾亮在(古)武昌乘月登的南楼。此刻,已是晚上10点。武大牌坊上“文法理工农医”六字之中的学子,逾百人登高望月。怪不得余光中说: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自始至终,武大都是如此浪漫的一个地方。而武大与学生,又总是互相成就的。
武大只有一个老斋舍,却有许许多多的国家保护建筑。你可以在宋卿体育馆里打篮球,也可以在六一纪念亭小坐,更可以在爬珞珈山时偶遇周恩来旧居,进去转一转。
宋卿体育馆(图源武汉大学学生会公众号)
珞珈山中散落各处的建筑(自摄)
周恩来故居(自摄)
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骑摩托车旅游和其他的方式完全不同。坐在汽车里,你只是局限在一个小空间之内,因为已经习惯了,你意识不到从车窗向外看风景和看电视差不多。你只是个被动的观众,景物只能呆板地从窗外飞驰而过。骑摩托车可就不同了。它没有什么车窗玻璃在面前阻挡你的视野,你会感到自己和大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你就处在景致之中,而不再是观众,你能感受到那种身临其境的震撼。 当我在老斋舍中向下看各地前来樱花大道赏樱的游客之时,我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自己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的感觉。这就是归属感,是在“珈”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