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喜欢德国的军服?

[复制链接]
evercrete 发表于 2023-9-17 09:51:1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能从服装设计和美学的角度解释一下吗?
还是因为纳粹德国的军人,本身比较长得帅?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天涯海閣 发表于 2023-9-17 09:51:3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网友都提供了各种答案,德国人出于多种原因,他们对制服的重视程度超过了许多国家。但是德国人有一个独特的考量,那就是他们把制服当做一种“武器”:制服必须给与敌人恐惧和令人敬服的印象—比如“骷髅徽”,这种死亡的标志是德国制服典型的“图腾标志”。


德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那么制服就是这种“等级”的最好体现。德国人非常热衷于各种徽章,如果一个德国人佩戴着一级铁十字勋章,甚至独力击毁坦克臂章,那么他在公众面前就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物!在战争末期的柏林战役中,一名叫威利 罗格曼(Willi Rogmann)的军士长指出,根据士兵的制服和勋章,他就能判断出是否远离或者加入他们;一名穿着崭新的迷彩制服,没有任何勋章的人民冲锋队员,简直就是垃圾,和这种人作战简直就是找死;而一名戴着独力击毁坦克臂章的国防军老兵—则代表着无畏、娴熟的战斗技能和值得信任的战友伙伴身份;制服和各种徽章则代表了一切:从代表兵种的制服绲边,到各种作战奖章;元首本人就鼓励设立各种级别的奖章,以达到鼓舞士气的作用:这也是铁十字勋章设置的等级越来越高的原因(加橡树叶、加剑饰、加钻石)。德国的老兵们甚至在他们的束腰外衣外面,佩戴上一战期间获得的铁十字勋章。国防军的步兵们通常使用皮带扣上刻着“上帝与我们同在”(Gott Mit Uns)字样的军用皮带。而党卫队则使用“吾之荣誉即忠诚”铭文的皮带扣。


当然,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军制服也经历了很多变化。当“巴巴罗萨”行动开始的时候,德军的制服庄重而精致,各种勋章勋带也都佩戴齐全,他们穿着带铁钉的靴子投入战斗。但是这种人造革靴子在寒冷的条件下保暖效果很差,而且浸水后容易损坏,佩戴的勋带容易成为狙击手的目标;随着战争的进行,制服变得简易而耐磨损,不再佩戴颜色鲜艳的勋带;但是德国人的钢盔,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护具,所以就是今天的美国人也佩戴这种形式的钢盔。
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人发现制造制服所需的原料越来越短缺,棉花、亚麻布越来越少、皮革也越来越紧缺。在“被遗忘的士兵”一书中,作者盖伊 萨杰(Guy Sajer)回忆道,当他们准备撤退的时候,他们来到了俄国某个小镇上的“大德意志”师的补给站,在他们进入补给站的时候,他们受到了军官的批评,因为这些德国士兵竟然都穿着苏联百姓的衣物与德军制服的混搭,但这在东线是常见的;俄国人的皮帽和毡靴是德军士兵的最爱—因为德军制式的军靴实在是太垃圾了。萨杰本人就从一个苏军尸体上扒下来一双毡靴穿上,他毫不可惜地丢掉了自己原来的德国军靴。
整个战争期间,最受欢迎的是一款长身的皮大衣,这款大衣适合所有官兵穿着,因为它没有军衔。这款皮大衣现在还可以从网上买到,因为它穿起来太“德国”了。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这款皮大衣越发稀少,因为德国的皮革也越来越紧俏了。


对于德国军官制服之所以这么吸引人,这都应归咎于雨果 鲍斯(Hugo Boss)。令人惊讶的是,盖世太保的黑色制服模仿了马萨诸塞州警察的制服,直到今天,他们的制服,包括尖顶帽和马裤,与党卫军的制服还是非常相似。


制服必须具有多种功能,而且看起来还要很好看。在这方面,德国制服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看起来不错。但在实战中,德军制服需要不断改进才能适应战场的要求。
周敏姐姐 发表于 2023-9-17 09:52:2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其他从百度乱扒资料的回答做个简短勘误吧:
1、雨果-波士(hugo boss)基本没参与过纳粹的制服设计。他只是一家比较大的且存活至今的中等档次成衣制造商而已。
德军制服(也包含纳粹党官员、党卫队之类的组织)制作分三种,高定、中定、通码。
高定就是高级裁缝按照规范一件一件的做,反复的量体裁剪,每一个阶段都会试,肩章领章鹰徽上级会发或者凭军人证在军营供销社买,让裁缝缝上去。只要你有钱即便是大头兵也可以定做。这种私人裁缝很多无商标,大多会在内衬绣上自己的签名。
中定就是军人自己找个裁缝铺量体,腿长臂长腕长领围,然后找到波士这样的成衣商半流水定做,做完他们会钉上商标。中级军官和一般有钱的士兵会这么做常服,礼服也是半定制。到时候拿到裸服再找裁缝铺缝上徽章。十几二十年前国内刚流行起收藏的时候,很多人买德军原品制服回来发现有商标,一查找看见居然有家波士还是活的,就脑补波士参与了制服设计。当时还有一个谣传是包豪斯也参与了设计。
通码就是淘宝上那种XL、L、2XL什么的大路货,自己不花钱报个尺码直接领做好的现成衣服鞋帽,徽章都是缝好的。这种衣服基本都是驱使集中营做出来的,同样无商标。不合身的话照一般裁缝或者部队裁缝改一下(德军裁缝对应到连级)
2、德军制服本身也没那么大的原创性
海军不用说,基本英式体系。冲锋队沿用德国非洲殖民地制服和南德乡巴佬审美。希特勒青年团仿照世界童子军制服和工服。比较有特色的是空军和党卫队黑色制服以及陆军装甲兵黑夹克。



纽伦堡审判上的德国陆军将军身着无配饰裸服,是不是跟中山装很像,事实上它跟中山装一样都属于源出英国的弗伦奇式上衣(猎装的一种)袖口的桶袖是法国传来的,胸带的尖角则来自于匈牙利。



纽伦堡审判上的德国空军将军制服裸服,暗袋+掩襟,实际上来源于中东欧平民礼服。

收腰设计、后襟、衣袋尖角什么的是传统军服样式。再加上一个舍不舍得用好面料。总之剪裁、细节、面料都需要更多的钱,看你舍不舍得花这个钱而已。希特勒舍得花这个钱,因为它需要鼓动年轻人去为他开疆拓土。但是这钱花了别的钱就没有了。二战德军始终是将常服和作战服合一,英美军甚至一些小国军队都实现了常服和作战服分开。德军的装具也始终缺乏,波兰战役时很多士兵连Y带都没有,全部装备依赖武装带负重。法国战役时才配齐Y带。至于背包,抽奖才能捞到的东西,苏德战争前给士兵普遍发放A架替代背包。
3、德军制服的精华在配饰上,希特勒署名第一作者当之无愧
正如我上面贴的照片显示,摘了全部配饰的军装就像拔了毛的野鸡跟中山装也没什么本质区别。精华在于配饰(肩章、领章、帽盔,最主要是勋章)的设计简约而不粗糙,体系科学合理、搭配均匀,体系完善而不混乱,能够在日常佩戴,装饰性极强。因为德军在凡尔赛体系下接近于什么都没有,反而使得希特勒可以任性的一张白纸随便画。这些勋章基本都是希特勒本人决定对旧勋章、旧配饰的取舍,提出构想(包括基本外形、佩戴位置、授予对应事项)然后安排珠宝商、专业设计者制作多个草案,他自己再决定改进和选用。



苏联老兵,这一身一年能穿出来三四次都不错了



全世界都一个解决法,平常带勋略,甚至就穿作训服什么都不带



唯独德军与众不同,这一身可以在战场上穿(有时候怕狙击会加上迷彩罩衫)所有的勋章别针什么的全是加固过的,很少因为剧烈运动丢失或者损坏,且可以根据记录申请补发或者备用品。

照片上的德军功勋很好识别,均为国防军,左起二级和一级铁十字加战伤,第二个多一个近战勋饰,第三个大牛人士官军衔则是橡叶骑士勋章获得者,第四个二铁一铁战伤之外还有个步兵突击,属于战斗章系列,每个兵种都有自己独特的战斗章,门槛不高装饰性很强。
这一身战场可以穿,后方泡妞可以穿,回家探亲可以穿,365天都可以穿戴。醒目、传播性强。只要少量学习就可以有效识别,并判断士兵的功勋。
4、好鞍配好马
希特勒一上台就在备战,年轻人按年龄逐次编入希特勒少年团、青年团、劳动团(FDA),年龄大一些的使用冲锋队进行训练(长刀之夜后冲锋队就沦为军队指导下的平民军训组织)进行军事、体能、纪律训练,加上借债搞来的经济繁荣普遍能吃饱穿暖。一直到44年数量先不说,质量基本上输送的兵员体格都是合格的一身肌肉,穿衣服自然好看。而其他国家普遍没这个准备,大萧条中吃不饱发育不良的很常见(威廉夏伊勒亲眼目睹许多次并写在《第三帝国的兴亡》中)
5、德军军服对应了战后潮流
二战时期好看的军服实际上很多,意大利法国波兰之类的军服并不难看,但是大部分过于老式。二战后工业普及,现代审美观兴起,各国常服普遍按照弗伦奇+西装样式进行设计裁剪,现代人多数对这种军服最为熟悉,有一种天然亲近感,自然对二战军服中最像这种的德军军服较为欣赏。
6、德军重视宣传,战后没有版权
德军的制服、配饰本来就是为了宣传优化过的,平时也经常重视宣传,比如在香舍丽舍大街每天行军表演促进法德亲善,像是《信号》、《国防军》一类的图片宣传杂志,都是以二十几个语种发行的。战争中德军战败,大量资料被缴获流入民间,基本上都变成无保密开放版权,很多人都可以去写,也可以写的很完善,冷战结束前苏军资料很难获得即便是二战的,英美法军在写的时候也未必能随便要到资料。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日军上,日本战败后也是大量资料流入民间,也没有什么保密,各种人也都是随心所欲各种写,连吃什么喝什么看什么书唱什么歌怎么打架怎么赌博都有人写,只不过因为中日关系较为特殊这些资料较少引进。
德军制服配饰体系配置科学,理解简单(希特勒搞这一套的时候就考虑了用户体验),对作者压力也小,便于他们撰写文章传播。像英军的那套体系,从奇葩的组织架构,到各种奇奇怪怪互不衔接的配饰,光是研究者都能头疼死。
南京电信 发表于 2023-9-17 09:52:5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服装设计」的角度来说,纳粹德国军服的设计,无疑是相当成功的。


《黑猫警长》中的服装设计,就曾经参考和借鉴过德军制服。
例如衣服上的袖章,整体的黑红配色,还有那把「鲁格式」手枪。
对于这些,黑猫警长的导演兼编剧「戴铁郎」老先生也曾经承认过。






但是,站在「军服设计」的角度,纳粹德国的军服绝对过誉了。
因为这种过分强调「帅气」的设计理念,让当年攻入莫斯科的德军死伤惨重,冻死了几十万人。
很多士兵甚至要把被子披在身上来取暖。


<hr/>一、服装设计与军服设计的区别


千万不要把军服的设计,简单理解为「服装设计」。
军服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和我们平时的服装有很大区别。



首先,你需要考虑到服装的「功能性」。
就比如军帽的设计。
下图是二战时期美军的军帽,把帽檐做得这么大,就是为了遮挡阳光和雨水。


再比如,在海军制服的颜色上,很多国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白色。
选择白色的主要原因,就是考虑到海军不会参与太多的近战,没有隐蔽藏匿伪装的需求,但如果遭遇沉船或者海难,白色制服在海面上会更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







其次,你还需要考虑服装的「识别度」。
战场上,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迎面跑过来一个人,你必须很快的通过他的衣服,判断出这个人是敌还是友,他的军衔是什么,这时候你该敬礼还是该开枪。
就拿下图这件日军的陆军军装来说吧。
土黄色的配色,是为了更好的融入到周围的环境,衣服领口的红色领章,是为了保证辨识度。
但是红色的面积又不能太大,以免破坏服装整体的隐蔽性,以及在战场上一眼被对方识别出军衔。



「军服设计」和「服装设计」本身就是两码事。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都是「衣服」,就能放在一起讨论。
可以说,设计军服需要考虑到的各种复杂情境,不亚于设计一款复杂的工业产品。
至于对身材的修饰,恰好是军服设计中最不需要考虑到的,尤其是在战争年代。


<hr/>二、德军制服是谁设计的?


这里,先花点时间辟个谣。
战时期德军制服的设计师,并不是网传的「HUGO BOSS」的创始人「雨果·婓迪兰·博斯((Hugo · Ferdinand · Boss)」。
雨果和他的「HUGO BOSS」,只是承接了当时某些批次制服的生产而已。


德军制服真正的设计者,目前比较权威可信的说法,是由党卫队上校军官「卡尔.迪比奇(Karl Diebitsch[1])」和平面设计师「瓦尔特.赫克(Walther Heck)」共同完成的。
俩人都是德国当时著名的艺术家。
「卡尔.迪比奇」还是当年纳粹党卫军头子「希姆莱」的私人艺术顾问。



卡尔.迪比奇(Karl Diebitsch)

「瓦尔特.赫克」,因为年代久远,没有留下什么资料和照片,目前已知的纳粹双S标就是由他设计的[2]。


这些信息,在这本名为《民社党组织书(德语:Oranizationsbuch der NSDAP)[3]》书里都是有记载的。
这本书相当于德军制服的VI手册。


因为年代久远,所以在民间只有很少一些。
这也造成了「HUGO BOSS设计出德军制服」这个谣言漫天飞的重要原因。



这里顺便再多说一个关于二战期间各国军服供应商的冷知识。
英军制服的供应商是Burberry。
Burberry经典的战壕风衣,就是英国的军装。




美国军服的其中一个供应商,是世界三大牛仔裤品牌中的Lee。
下图里这种「连体牛仔衣」,就是Lee当年为美国海军设计的工作服。


法军的箱包供应商是「LAFUMA(中文:乐飞叶)」。
就是那个羽绒服和户外用品做的很牛掰的牌子。

<hr/>三、德军制服的设计理念


说到德军制服的诞生,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 阿道夫·希特勒。


看过希特勒画作的人,应该都会感叹,如果不发动那场战争,或许希特勒在艺术领域也会有所成就。


和很多文艺青年一样,从小就自学美术的希特勒,​也对艺术之都维也纳抱着无限的憧憬。
于是,19岁的希特勒离乡背井,成为了一名「维漂」。
一边在街头给人画画,一边准备备考「维也纳艺术学院」。


对于希特勒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目前坊间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希特勒连续两年报考都没考上;
第二种说法,是考上了,但希特勒对专业不满意,所以没有去;
第三种说法,是维也纳艺术学院录取了他,但不知道为什么,希特勒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



坊间流传的,发给希特勒的录取通知书

总之,希特勒终究没有去到一直向往的学校,并且对此希特勒心生怨恨。
他在自传里写道: 艺术学院没有录取他,世界肯定蒙受了重大损失。



人就是这样,越是一开始不被认可,就越是无时无刻的想证明自己。
估计就是因为这种心理在作祟吧,掌权之后的希特勒,对当时德国和军队中,但凡涉及到艺术和设计相关的细节,都非常严苛。
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这辆在希特勒的授意下被设计出来的,号称「人民汽车」的甲壳虫了。



在德军制服这件事上,希特勒也表现出了非常的严苛。
他表示:军装一定要设计的帅,这样年轻人才会义无反顾的投军效劳[4]!
所以,他在主持军服的设计工作时,并没有遵循传统军服「功能性」大于「装饰性」的设计理念,而是把美观摆在了第一的位置。



就比如前面提到过的军帽。
把「帽冠」和「帽檐」做得那么宽大,目的就是为了遮挡阳光和雨水。
但是,宽帽冠和长帽檐的弊端,就是会显得脑袋大。
尤其是我们东亚人种,本身头围就比西方人要大一圈,所以这种军帽会显得头身比例很差。


我们再看看二战时期德国军官军帽的设计。


首先就是帽冠的角度和弧度,就跟很多国家不一样。
这种微微上翘的帽冠,不仅可以很好的修饰脸型,而且比较深的「帽盆」很能显脸小。


其次,是又窄又短,而且微微向下的帽檐。


这种帽檐角度向下的设计,可以在眼部周围产生一道阴影,让人的眼神看起来更深邃。



此处给大家划个重点:
希望通过帽子修饰脸型的朋友,平时在选购棒球帽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帽盆比较深,帽冠呈圆弧形,而且是弯檐的款式。
具备这三个特征的棒球帽,可以很好的修饰脸型,会更适合我们绝大多数东亚人的头型和脸型。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619681142269030400">这里帮大家做了一组对比图,下次再买帽子,就参考这三点。



此外,二战时期的德军制服,还用到了很多古典的装饰元素。
比如,「撞色镶边」的设计元素。
大家注意看下图里,「领口」和「前门襟」的那条撞色镶边。




这是一种这种起源于中世纪欧洲贵族服装的装饰方式。


俄国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的制服,就曾经用到过这种设计。
你们看,是不是感觉和德国军装很神似。




这种撞色镶边的设计,会给服装增加「尊贵感」,还可以给穿着者增加「文艺感」。
这种尊贵与文艺的气息组合到一起之后,就是我们常说的「学院风」。



不仅在设计细节上精益求精,二战时期德国军官的制服,还采用了「全员定制」的精细化生产。
不得不说,希特勒这种对设计和个人形象上的精益求精,成功的给当时很多德国年轻人洗了脑。
加上HUGO BOSS的剪裁加成,很多年轻人冲着那身HUGO BOSS的「高定」,就去参了军。


<hr/>四、让军人看起来更优雅的秘诀


提到二战时期的德国军装,很多人脑子里都会想到一个词 —— 优雅。
那么,这种优雅的感觉,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很多人把它归咎于收腰的设计,但这是错的。
真正的秘诀,其实在衣领。



下图左,是艾德哈里斯在电影《兵临城下》里扮演的德国狙击手。
下图右,是艾德哈里斯在电影《勇闯夺命岛》里扮演的美国军官。
左边的,看起来会更精干优雅。而右边的,则看起来更威武有力。
造成这种不同感受的原因,就藏在衣领的细节里。
如果希望自己的形象看起来更精干,更有智慧感,就一定要尽可能的,让脖子显得更修长。



上图左:德军制服|上图右:美军制服

脖子是我们的个人形象中,非常容易被人忽视,但却又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
脖子的长短粗细,还决定了我们看起来是「优雅」还是「粗鲁」。
如果李小龙没有修长的脖子,还能被人信服的尊为武术哲学家吗?
被我P短了脖子的李小龙,是不是感觉「蛮力值」一下子加了很多?


我们会天然的认为,脖子粗短的人会看起来「武力值」更高。
因为粗壮的脖子,可以给大脑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在人类的刻板印象中,一个人的「武力值」,往往是与他的「智力值」是成反比的。
所以,我们通常会认为脖子修长的人,会看起来更聪明。
注意:这里我说的「脖子修长的人,会看起来更聪明」,是一种随着人类演化而产生的刻板印象,并不是说脖子长的就一定聪明。


总是扮演高智商角色的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就有一根修长的好脖子。


我给卷福P了一下他的脖子。
你们看,脖子变短之后,是不是学历也跟着下降了。


脖子对于气质的影响,不仅对人,对动物也一样。
鹅或者鸭,就比鸡优雅。
马或者鹿,就比牛优雅。
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另外,脖子的长短粗细,还决定了我们看起来显不显年纪。
当一个人的脖子,看起来显粗显短时,这个人就会看起来显年纪。
哪怕是刘亦菲的脸,在短脖子的衬托下也会减分不少。



前段时间,知乎上有一个「为什么香港艺人不显老?」的问题,热度非常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看起来不老的男明星们,全都有修长的脖子。


还有大家感叹完全看起来不像七十多的郑少秋。


如果他没有修长的脖子,会怎么样?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生活里的老人,不论是老头还是老太太,差不多全都是缩着脖子,怂着肩膀的状态。


我把号称「天鹅颈」的刘诗诗的脖子给P短了。
你们看,是不是一下子感觉老了五岁?


拥有了「长脖子」,倪大红也能看起来年轻至少五岁。


朴树作为一个快五十岁的人,看着依然年轻,除了跟他消瘦的身材有关,还因为他有一根修长的脖子。


所有身上有「少年感」的人,无一例外都有修长的好脖子。


当一个人的脖子,看起来显粗显短时,这个人就会看起来显年纪。



如果你因为体态问题,导致脖子又粗又短,推荐你看看下面的这篇回答。
你只需要按照我的方法,尽量避免一些会让脖子变粗变短的体态问题,就一定能重新找回自己的长脖子。


颜值技术流|脖子粗短怎么办,还有补救办法吗?<hr/>五、德军制服领口详解


同样都是「翻领」外套,为什么德军制服就可以露出更多的脖子呢?
这就要花点时间,来跟大家说说服装设计里的一些细节了。
我们先来看一张衬衫衣领各部位的细节图。


大家再来看下面这件德军制服。
有没有发现,德军制服的「领面」和「前门襟」中间,没有「前领台」。
因为没有「前领台」,所以这件制服的衣领比一般外套的衣领低很多,上身之后喉结是露出来的,会显得脖子更长。


我们再来看看日军的制服。
「领面」和「前门襟」之间有「前领台」,所以会让人的脖子显短显粗。


还有我们的中山装,也是因为有「前领台」,所以上身之后,会显脖子粗短。



除了没有「前领台」,德军制服的衣领,从正面看,还会呈现出「小V领」的样子。
不仅可以修饰脖子的线条,还可以起到修饰脸型的作用。


​另外,为了让衣领更服帖,领口的弧度也是专门做了改动的。
这些,都是一般人难以察觉的细节。


这一系列为了让军人看起来更「优雅」,而不是更有「力量感」的设计细节,直接让德军制服与其他国家制服,产生了本质的视觉差异。



如果你想知道还有哪些款式的衣领可以修饰脖子,以及脖子粗短的穿衣禁忌,推荐大家看下面这篇回答。
穿搭方法论|脖子粗短,这样穿!<hr/>最后,我们把话说回到二战时期的德军制服。
很多人喜欢二战时期的德军制服,觉得它好看,这本身就没有问题的。
因为二战时期的德军制服,无论是从对身材的修饰方面,还是一些装饰性元素的运用,的确花了很多心思。
但大家也必须知道,「军服设计」和「服装设计」本身就是两码事。
千万不要以为都是「衣服」,就能放在一起讨论。
设计军服需要考虑到的各种复杂情境,不亚于设计一款复杂的工业产品。
至于对身材的修饰,恰好是军服设计中最不需要考虑到的,尤其是在战争年代。
德军制服这种「装饰性」大于「功能性」的设计理念,让当年的德军在莫斯科吃尽了苦头。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难再有超越二战时期德军制服的设计。
因为有常识的设计者都知道,「好看」在战争中是没用的。


<hr/>我是eno,中文互联网最多干货,最多实用技巧的穿搭博主!
如果你希望收获到更好的个人形象,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艾诺说」。


我给你准备了一份变美秘籍,内含3份礼物,看完少走3年弯路。
1). 四本我精挑细选的,价值超300元的时尚类书籍。
这四本书,在我20多年时尚行业的经历中,看过最具实操性的。不仅可以从内到外帮你构建审美逻辑,还可以辅助你日常穿搭,购物等一系列行为。
2). 一个读者群席位。
群内会不定期分享风格鉴定、服饰穿搭、颜值提升的技巧,能帮你至少省去五位数在时尚穿搭上花的冤枉钱,没事了还会给大家抽个奖。
3). 一节价值199的发型课。
有几个朋友听完之后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相信你就再也不会问「自己适合什么发型」这样的话,也不会再遇到「新头丑三天」的问题了。

likeart 发表于 2023-9-17 09:53:0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到这个问题,遥想当年初中时自己也是一个德棍,也许(伪)德棍能够给这个问题一个更加清楚的(个人)见解吧,当然,这里的见解仅限于纳粹德国军服以及军队的外貌的审美解释,并不代表对一切关于纳粹(包括文化,制度)的审美体验的解释。

  • 审美的无意识
人的精神生活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的部分和无意识的部分。意识部分小而不重要,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而广阔有力的无意识部分则包含着隐藏的种种力量,这些力量乃是在人类行为背后的内力。
------- 弗洛伊德
在近代心理学研究中,学者认为人的意识是根植于无意识。所谓无意识,就是无法被我们所“注意”到的脑内活动部分。由于社会的,道德的因素被压制下来,它们被迫以一种相对扭曲,而不那么直接的方式展示在我们意识的层面,进而表现为一种特定的兴趣,审美或者爱好的“现象”。
荣格等人则认为可以通过精神病患者的意识表达(表象)来尝试还原这种无意识,甚至可以通过古人设计的抽象符号,来间接猜测出古人以及一种特殊文化背后的无意识,以及产生这种无意识的历史或者现实基础。
接下来,我们尝试通过对纳粹军方的“审美体验”进行分析,来还原这种美的体验的意识背后的无意识,并尝试解释这种无意识产生的现实基础。

  • 鹰嘴帽--速度的标志
提及德国军队的最大特点,就不得不提及它的钢盔了,德式钢盔是纳粹德军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形状是前额突起,后侧增加了保护后脑以及耳部的部分。虽然最初设计是为了实用化,但是这种钢盔的形状却异常的与纳粹德国的鹰徽相仿:前方的突起犹如老鹰尖锐的雕嘴,而倒L形状突出了鹰的头部形状,这点与鹰的形状形成了鲜明的相似性。





钢盔的形状与纳粹党徽的鹰头如出一辙

当然,如果你说钢盔的形状也许仅仅是一个巧合的话,那么纳粹德军的军官帽恐怕就是有意而为了,下面是几幅比较有“美感”的德军将领帽子的照片




请注意画了线条的部分,这实际上是一个类似鹰嘴的突起形状,此外,可以注意下德军的“贝雷帽”装束,一些“很帅”的贝雷帽也是带有类似鹰一样的尖角状,例如这个= =


现在我们来比较下,同一时期的其它国家军队,例如苏联的军帽设计



苏军的钢盔更加的圆宽,很难找到尖角状



苏联军官的军帽没有翘起或者突起的上帽沿,看起来更像是盘子而不是鹰嘴

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扩展这种表现背后的无意识了。纳粹德国的审美,或者说认为纳粹军帽美感体验的背后,是人们对于鹰这一生物身上的凶猛和果断特性的崇拜。
注意,这一层分析的过程是这样的:纳粹审美的一个特点是,它热爱效率,热爱闪击战,热爱简单快速而有效果断的战术和政治处理手段(包括大屠杀),这种纳粹意识中的潜在的无意识需求,在纳粹美学的审美中就异化成了对异常尖嘴,如同雄鹰头颅形状的钢盔和军帽的审美崇拜。尽管这个过程并不是那么直接,但是我们可以很快联想到纳粹德国的其它武器装备和这一审美背后的无意识的联系,例如:



斯图卡轰炸机的俯冲和鹰捕猎时的动作相似



元首的坚鼻梁也与纳粹鹰徽有着极高的相似性



坚挺的鼻梁,瘦长的脸型更强化了德国陆军的鹰式领袖审美

鹰作为纳粹德国的徽记之一,与其所崇尚的闪电战速度相应,也反映了普鲁士军队速决战的战略要求,此外,鹰这一动物所表现出来的果断和冷酷也和纳粹政权本身对追求高效率杀人和扩张的理念完全一致,这种理念通过鹰这一动物的形象暗示插入到了许许多多的纳粹德国的服装设计以及照片处理上,甚至成为了它们武器和战术的一种审美准则。

  • 束身装--生活在绝对秩序中
当然,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这一切看起来似乎只是和鹰一样”,那么我们对于纳粹军服的美感理解还是太浅了。鹰的一个特征是它不仅快速,而且身形收束,这种紧绷感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运动速度的要求。因为我们应该注意到另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纳粹德军相比于其它同时期的陆军而言,更加强调紧身和束腰,下面是一个德军军官和苏联军官之间的腰部长宽比对照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纳粹军服的一个美感是它更好地体现了士兵的身材



当然,戈林的身形显然不符合这种美感,毕竟他根本算不上“美”

与之相比,尽管其它国家的军队也有束身装扮,但是相比于德国而言,他们就逊色了一些



尽管苏军也有束腰军装,然而它的上领口和袖子等部分没有德军那么紧凑,这种美感不是很明显



有时候臃肿的服装是为了冬季保暖,而那也湮灭了人的身材曲线

如果我们觉得,这种对束身装的美感是来源于对裸体曲线美的性追求,那么显然我们的认识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看到大部分德军服装时很难联想到性。实际上,德军的军服更多的体现的不是一种“为了身材曲线的显现”为目的的束身,而是为了“强调强制约束性”的目的而做的。



德国的束身装体现更多的是一种对内在的包裹

德国陆军的军服能够很好的把身体的大部分区域(甚至是脖子)包裹在衣服里面,这种束身审美所体现的不是身形曲线美,而是一种渴望控制欲的美,是一种对“希望在绝对秩序包裹下获得安全感”的诉求的审美体现。
纳粹政权以其对个人生活的绝对控制以及普鲁士军队对上级命令的绝对服从效忠而著称,这种严密的包裹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希望在绝对秩序的控制下得到保护的欲望,它起源于人在母亲子宫的包裹下得到的安全感;另一方面,紧绷的衣服装束的纳粹审美很好地体现了它要求人们绝对服从自己这个极权政治制度的衣服的一种要求。而只有能够穿进纳粹制度这件紧身衣的人才能很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成为一个有希望的日耳曼文明人(区别于纳粹宣扬的衣不附体,浑身恶臭的斯拉夫种族垃圾)。
如果我们把纳粹关于文明的日耳曼人的定义和它对普鲁士军队服饰的这种热衷结合起来,那么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这种收束的装扮给人的美感就来源于制度对人的绝对束缚的无意识要求。当然,束身装和高领衣并不是纳粹的专利,总的来说,这种装扮反映了人渴望被包裹和保护,同时也反映了希望被控制约束的秩序感。



严密包裹的外衣显然不是极权系统的特质,它反映了人对秩序和文明的渴望



如果一个人的衣服过于开放,那么说明这人应该喜欢暴力和颠覆秩序


  • 深/暗色调---冷酷 而邪恶的秩序破坏者
要说有什么是最能吸引年轻人的,那估计就是坏蛋了。年轻人在被秩序束缚的公共教育中受到秩序的压迫,他们厌恶秩序,而又渴望一个邪恶的黑暗势力帮助他们打破这个该死的秩序。
要说在审美上,什么最能体现罪恶,那就是黑色;如果说什么能体现冷酷,那就是暗色。德国军队的军服大多是灰绿色,这是为了满足他们在西欧作战时与草地的伪装色一致。但是在黑白照片下,他们就显得格外的暗,格外的黑。
相较于其它敌对国的军服(美国,苏联等),德国的军服颜色更深,这也使得他们在照片中显得更加阴沉。



党卫队的制服被P成了黑色,让反叛的年轻人更加喜欢他们了



额,似乎他们本来就这么黑

被许多德棍所热衷的党卫队制服就是纯黑色的,这种黑色一方面体现了人的邪恶性,一方面体现了对现有光明秩序的叛逆(也解释了为何纳粹这个旧秩序的颠覆者在年轻人心中很有市场)。



德军士兵在照片中的阴影更强化了他比身旁战俘黑的特点



纯黑的李宾特洛甫和纯白的斯大林

=======未完待续=======

  • 不考虑上下文谈帅是一种装逼
尽管我试图从纳粹服饰的一些特征,如鹰嘴帽,束身装以及摄影时的衣服色调来说明这些衣服服装背后的审美。但是我必须承认,仅仅从纳粹德军的衣服去审视它们的美学背后的无意识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体现纳粹德军“更帅”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包括士兵的身形(如尖锐的鼻梁),作战照片中的姿势和场景设计都会极大地影响。我认为如果真的需要剖析人们为何会产生纳粹“美感”,那么就必须结合这些上下文,而不是只是针对衣服进行分析。例如,同样是穿着纳粹服装,挂着万字旗,新纳粹看着反而更像地痞流氓,而纳粹德军看着更像是个正经的军人呢?因为这和拍照时人的姿势,气质以及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蒙古新纳粹,叼着烟头,顶着肚腩,带着墨镜,无法体现统一性和纪律性,俨然只是街头混混



纳粹德军的仪式感,纪律性,以及统一性是使得他们更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服装只是一个片面



将纳粹服装配上混乱的竹林背景,即使姿势再好也只能给人一种异样感

换句话说,只从服装本身出发,说一个人帅,是不合理的。之所以导致我们产生纳粹的“美感体验”的因素是上下文相关的(context-dependent)。而影响这些因素的上下文很多。
本答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我只能从服装的角度讨论纳粹美学,而纳粹美学的真谛早已超过了服装本身,而对于这一系列美的体验的意识和文化的根源分析必须超出服装范畴,然而全面讨论纳粹的美学风格又将远远超出本问题的范畴。因此我将关于服装的美感分析提到此为止,关于纳粹审美的体验,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如果有空)做一个文章专门讨论,这将不只是涉及到审美取向的问题,还涉及到历史的角色代入,例如纳粹德国的历史书中所构造的角色非常符合一个破坏旧秩序的冷酷无情的坏人,这很好的迎合了年轻人颠覆现有压抑秩序的冲动,希特勒的鬼才和邪恶与年轻人渴望破坏现有秩序的需求完美的结合了起来。
当然这是一个坑,以后会不会尝试整理成文章还不清楚。心理学的无意识理论是用来解释这些美感背后的深层的文化历史含义用的,不过那又是另一个话题了(感觉挖了个不得了的坑呢= =
isyi.com 发表于 2023-9-17 09:53:3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学服装设计的,只是抛砖引玉。
1,重视制服,是法西斯政权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法西斯的独裁政权,希望把个人淹没在集体的浪潮中,而淡化个人意识,增强集体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统一着装(比如军队)。于是纳粹费尽心机,努力的改进制服,以引导大众的审美。


2,普鲁士的传统使然。与英法等国不太一样,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使得他们极度重视军队的整齐划一、一丝不苟,加之德国人普遍的比较严谨,所以看起来始终是一副比较完美的形象。
3,名师操刀设计。Hugo Boss就是在加入纳粹党之后给冲锋队、党卫军等设计制服的人,这么一个日后非常出名的时尚品牌来给他们设计,肯定不会差到哪儿去。
4,精心剪裁。大量的采用收腰、修身的设计,加上日耳曼人相对比较高大,一上身效果自然出来了。相比之下,那个时代的制服大部分还是“直桶”设计。
5,纳粹脑残粉丝太多。无数人崇拜希特勒,玩个二战类的网络游戏,要跟毛子比赛,参赛队伍选拔的时候前15名居然有8个名字里要不然“党卫军”要不然“希特勒”啥的,真想不明白为啥隔着千山万水,中国居然还会有这么多的纳粹脑残粉。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