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有必要上特别好的吗?

[复制链接]
瘾大技术差 发表于 2023-9-17 08:38:30|来自:天津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别好指的是在小县城里一年学费将近两万,就是孩子少点,老师照看的周全点。其它方面相对来说都差不多和别的幼儿园。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cctvjc110 发表于 2023-9-17 08:38:35|来自:天津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作为一名老幼教工作者,想先跟家长聊聊幼儿园,从下面这几点帮您认识一下幼儿园。


  • 怎么选择幼儿园
  • 入园要准备什么
  • 入园要注意的几件事
  • 如何让宝宝自己吃饭
  • 如何引导孩子自己穿衣
  • 如何教孩子自己上厕所
  • 如何培养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
  • 如何让孩子在幼儿园少生病

怎么选择幼儿园


幼儿园的性质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但它不是学校,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完成幼儿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

幼儿园面对的群体是学龄前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教学形式,是寓教于乐,是言传身教,是润物无声。

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拿学校的标准看待幼儿园,拿学知识评价幼儿园。后边的话题里还会有相关讲解,我相信家长们会理解认同,您对幼儿园对老师包括对孩子的认知,其实是关系孩子能否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我个人认为家长给宝宝选幼儿园时,主要看三方面:

1、 选一所好学校不如遇到一位好老师。

所以我一直认为,家长选择幼儿园时,不要追求幼儿园的名气,有的幼儿园就是徒有虚名,更不要轻信是什么品牌的加盟,品牌可以加盟,教育的内涵是做出来的,不是加盟就能有的。也不要盲目追求幼儿园等级,有些幼儿园因受场地等限制无法达到示范园标准,但办学严谨、教师工作踏实、服务意识强,在园孩子的家长满意率高。这样的幼儿园是最值得选择的。

也不要被所谓的特色蒙蔽,如果幼儿园的特色是在课程上的特色,比如常见的艺术或者双语等特色,如果在此阶段花大量的时间用于练习某一技能,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会受到影响。幼儿阶段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诸多方面的关键期,孩子需要通过广泛接触周围的环境,促进语言、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所以选幼儿园还需要综合考量。

2、 看环境,不仅仅是干净整洁,要看环境的三个方面,安全性、教育性和艺术审美。

安全性这方面幼儿园普遍做的很好,上级主管部门也有要求,幼儿园在这方面也非常重视,家长不必过度紧张。

(确实有家长过度焦虑、过度溺爱,但考虑到我们平台的用户很多都存在这样的焦虑情绪,考虑到用户的心理,所以建议这里删除哈)只要您选择的是正规幼儿园,安全环境一般都没有问题。

(可否再加一些关于安全环境的具体考察方法:例如:窗户、阳台有没有护栏?扶梯、把手防撞条等,宝宝午睡的床是上下铺还是直接挨地等等)焦虑的父母们总是希望得到一些简单具体的操作方法。

幼儿园的防护一般有防撞条,所有尖角的处理,门的防夹条,有的幼儿园的门在一米 2 以下有条缝,都是做的防夹处理。上下楼梯的扶手,厕所的防滑处理等。可能有的家长对没有护栏担心,装护栏是根据消防的要求,如果是落地的玻璃窗,肯定是有防护措施的。

还有现在的幼儿园都是一室两用,就是睡眠室和游戏室合一,家长可能会对幼儿园的床有担心。因为为了节约空间幼儿园的活动床比较低,床的高度只有二十几公分,离地面太近,担心是否会着凉的问题,首先床有床板隔离,上边还铺着褥子,另外幼儿园在午睡的时候班级密闭性很好,没有风,也做过温度测试,所以是没有大问题的。

家长尽管放心。幼儿园最重要的是安全教育,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培养孩子的自护能力,也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内容。而且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比家长担心的少。

教育环境,一定是动态的环境,是符合幼儿教育理念和幼儿年龄特点的环境。

和孩子有互动的环境,以幼儿为主的环境。环境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突出。而不是固定不变的绘画着好看的壁画,摆着的东西是给成人欣赏的。好看不如好玩,在好玩儿的环境中有种类丰富的玩教具。

艺术审美,这是我个人非常关注的。中国人的审美水平偏低,跟我们的艺术环境有关系,尤其是对幼儿园的偏见,普遍都认为幼儿园就是花花绿绿的、卡通的,越幼稚越好,好像才符合孩子。

所以在幼儿园里经常出现非常艳丽的撞色,东西摆放的也是没有艺术性、不够精致。不过近几年幼儿园环境整体水平在提高,专业设计的介入,很多幼儿园装修的很漂亮,很有艺术性。随着年轻老师的增多,90 后的孩子艺术审美本身水平比前人高很多,所以幼儿园艺术审美这方面的水平也在提升。

所以综合这三方面看幼儿园环境,给人的感受是美观、有序、和谐、放松、愉悦的。

其次是看老师,观察园里的老师,她们的精神面貌,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看孩子时候眼神充满爱,老师跟孩子交流时候,和颜悦色蹲下来和孩子讲话,音量适中,师生关系融洽。

我个人认为会玩的老师是好老师,这是我评价幼儿园老师的其中一个标准。不过,我说的玩儿跟家长认为的是有差异的,玩中有教育引导,玩儿中有情感交流,玩中有个性品质培养。

3、园长的管理思想和专业水平。

院长的如果有可能要跟园长进行交流,园长对园所的的教育理念是否清楚,对幼儿园的发展有清楚的目标,对幼儿教育有清楚的认识,教育观、儿童观、价值观三观正确。

园长的水品高,园所的办园水平也高,家长尽管放心,你担心的问题也是园长办园过程中注重的,她会比你想的更全面,每一个家长想的她都想到了,因为她的工作就是研究幼儿园的发展,研究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

不过就目前入园难来说,尤其进公立园难,家长连选择考察的机会都没有,可能对考虑上民办园的家长才能用上。如果不能走进幼儿园实地考察,也可以跟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去了解,听听孩子和家长对幼儿园的反馈,对选择幼儿园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不过跟家长强调一点,幼儿园离家近是首选。

入园需要准备什么


现在幼儿园一般都是统一配备被褥及生活用品,家长只需把领回的被褥写上幼儿名字再带回幼儿园即可。还有就是给幼儿的衣服做标记,尤其是园服,网上有专门做名签的,很方便。把孩子的衣服甚至袜子都贴上名签。

孩子刚入园,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不会注意自己穿的什么,哪件衣服是自己的,老师的注意力也在孩子的情绪、安全、生活上,如果再费心的为孩子找衣服找袜子,那势必就影响照顾孩子,这点我想家长是能够理解的,所以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这样做不是说老师省事了,是让老师有更多的精力照顾孩子。

曾经遇到家长抱怨孩子袜子穿错了,老师不负责任,大帽子就给老师扣上了,这点我必须为老师伸冤。一般新生家长会老师也都会讲,只要您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就对了,老师要求的都是经验和委屈总结出来的。

其次在服装方面应为宝宝准备 1-2 套换洗衣服,容易尿裤子的孩子还要再多准备两套,尤其是裤子要多。幼儿园也会为托小班准备兜兜,吃饭的时候带上,防止弄脏衣服。所以上衣备一两件就可以了,其中一件可以是为防止变天用的外套或者马甲。款式上宜选择简洁柔和、易穿脱的服装,千万不要有帽绳。男孩最好不穿带拉链的裤子,女孩的衣服不要有太多装饰物。一定要给宝宝穿内裤,避免肚子受凉,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三是鞋子,一般幼儿园都会要求准备一双室内鞋和一双室外鞋。室内鞋以跟脚、轻便的布鞋为好,鞋底要防滑,防止孩子上洗手间滑倒。室外鞋以旅游鞋、运动鞋为宜,适合跑跳活动。不要给孩子穿高筒靴,会造成孩子脚踝被箍住,容易摔跤。夏天的凉鞋最好是前边包头的,防止孩子奔跑游戏时绊到东西,弄伤脚指甲。

第四是有特殊情况的宝宝需要的安抚用品。如果宝宝离开家人午睡困难,可以给宝宝准备好他平时用的小被子或者小枕头等安慰用品。这点跟老师沟通配合,在入园前期使用,在孩子完全适应幼儿园生活后,逐渐帮助孩子克服依赖性,就不必再使用。

还有一些比如照片、印章等,各幼儿园都不一样,在孩子入园前幼儿园会召开新生家长会,老师会结合自己班级孩子的情况和幼儿园的要求,告诉您需要准备的东西,而且有准备的时间。

入园要注意这几件事


每当孩子入园前家长就开始焦虑,总也有家长问我,我们孩子要学会什么呀?我们不会吃饭不会饿着吧?我们不会穿衣服不会冻着吧?孩子不会上厕所,穿纸尿裤吧?我还看到网上有一些言论,入园前孩子要学会的七件事、十大技能等,什么学会交朋友、学会自我保护等,看到这种言论我也很震惊,如果孩子连这些都学会了,就不用上幼儿园了。

所以家长不必焦虑,我所说的孩子要学会做的几件事,也是孩子这个年龄段应该会的。那为什么现在强调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孩子入园前在家里的过度保护和关注,到了该年龄应该会的还不会,家长把孩子养成了低能儿。

到了幼儿园,老师要给孩子在短时间内补课,还要发展他应该发展的,所以才有了入园前让宝宝学会的事,这也是为缩短孩子的入园分离焦虑中的一个因素。

首先是自己上厕所,两岁孩子就应该能够自己控制大小便,而且是上厕所大小便。有的家长给孩子穿纸尿裤,还拿出国外的对比,我说这是为自己的懒找借口,对孩子的成长不负责。

第二点是自己吃饭,吃东西是人的本能,孩子的特点也是贪吃,如果一个孩子见到吃的不会吃,吃饭要人追着喂,这就是大人的养育问题了。所以上幼儿园前,让孩子自己学会用勺子吃饭。有的家长说孩子不吃老师要喂,有的孩子喂都不吃,因为换人喂了,孩子认人。再说喂饭没有自己吃的香。还有的家长说孩子自己吃弄的很脏,撒的到处是,孩子吃完大人收拾干净就行了,很简单。都是大人图省事,剥夺了孩子生命成长的体验。

第三是午睡,养成午睡的习惯,有的孩子还保持着上下午各睡一个觉的习惯,要在入园前,养成只睡午觉的习惯。上午孩子犯困的时间段,带孩子到外边活动,到小朋友多的场合,把犯困的时间段躲过去。等到中午十二点左右吃完午饭,再让孩子睡觉。这样养成跟幼儿园一样的午休时间。

第四是喝水,用杯子喝水的习惯。有的孩子在家还使用奶瓶喝水,到了园里用水杯喝水,跟奶瓶完全不一样,所以有的孩子就不会喝了,甚至能洒一身水,有的孩子就逃避喝水,本来入园分离焦虑就容易引起心火,影响健康,所以在家一定要教孩子掌握用水杯喝水的方法、培养孩子喝水的习惯,喝一口闭嘴咽下去再喝一口。

第五点有的人会强调穿衣服,这一点我认为因人因季节而异,因为入园前正是夏季,衣服少又好穿,孩子一学就会,到了上幼儿园的季节,进入到秋季,衣服在变,孩子的能力就有限了,能力强的孩子能自己穿,老师也是会培养的,让孩子掌握穿袜子还是容易一些的。托小班秋冬季老师都会帮助孩子穿衣服,等到来年春夏季节,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能力也提高了,衣服也变少了,孩子很快就能掌握穿衣服的技能了。

其他的很多能力都是入园后老师逐渐培养的,而且是经过在园的三年时间逐渐培养的。

首先是心理上的,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并注意作出正面的积极的引导。例如告诉孩子: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ytmxkj 发表于 2023-9-17 08:39:16|来自:天津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必要。我找了一年。
你要知道,一个孩子,他的发展和他身处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好的环境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脑,极大促进他的身体、语言、认知和情绪社交发展。
孩子一天在幼儿园要呆七八个小时,除去晚上睡觉的时间,白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里度过的。
你说有没有必要上个好的?
但特别好的≠贵的。
但特别好的≠贵的。
但特别好的≠贵的。
我前后花了一年时间找幼儿园,看了各种大大小小、不同理念的园所,最大的感受是现在很多幼儿园不像在做教育,更像是做生意。
各种硬件设施高大上,老师打扮的精致有礼,理念课程洋味十足,唯独感受不到教育的魂。
一个幼儿园,它教育的魂在哪?
答案:幼儿园园长,而且必须是实际参与幼儿园管理和教学的园长。
知名教育家John Holt曾说过,那些特别棒的学校都是围绕着一个强有力的人格建设起来的。
一个爱孩子、对教育有理想的园长,能带领一批骨干老师,聚拢一股积极向上的士气。有了这股士气,整个幼儿园就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首先,校园氛围的基调就定下来了——爱孩子,尊重孩子。
那么新招老师的素质就得到了保障,因为人很容易受所处环境氛围的影响,就像重点学校的实验班,别人都玩命的学,你能不学?
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自然会感到放松,他敢想敢说,行动力强,创造力得到释放。
我儿子他们班有几个娃是从别的幼儿园转过来的,一开始很拘谨,怕老师,参与活动也没那么积极,呆了个把月后,整个人都打开了,家长们见了都说孩子怎么变活泼了,爱说话了,能和同学老师打成一片。
有了这样的基础,幼儿园就有了活力,核心体现在老师们会想尽办法让孩子玩的开心,过的充实,促进好的发展。
举个例子,我们上的幼儿园本身户外场地小,为了让孩子们每天保持足够的运动量,学校把一个教室翻新成体能室,还利用所在小区的步道和篮球场,坚持跑步和户外游戏。
大理的猫猫果学校,没有高大上的校舍,农村土房子,一样给你玩出花来,我推荐给孩子的园长,她参观后回来告诉我,乖乖,这学校的娃可真皮实,自主感特好,生成课设计好,赶紧吸收吸收。
现在负面新闻多,我们做爸妈很担心孩子在校的安全。教育焦虑,让我们一边担心在自由的学校,孩子没学到知识和能力,一边担心在学业导向的学校,孩子的心灵受到了伤害。
之前找幼儿园的时候,我在学校各种细节里,在学校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里,纠结的要命。回过头看,大可不必。再齐全的功能室,再吸引人的课程设计,都得落实到带娃的老师身上,她有没有这个心和态度去做好才是关键。
你只需要和园长好好聊聊,或者和骨干老师聊,看看她们有没有对教育的热情。有没有热情,你一定能感受的到,真的,她的眼神、表情、语气口吻、说话的内容,都在告诉你她是不是真的在做教育。
一个有了魂的幼儿园,不管条件如何,她会做对孩子有益的事儿,滋养孩子的生命力。
感谢那些真正热爱教育,爱孩子的老师们。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是找到一家好的幼儿园就完儿了,但凡想好好做教育的学校,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家园共建。家庭教育才是学前教育的根基,焦虑归焦虑,这点千万别忘了。
附以前的一个回答:
在幼儿园时期,孩子最应该学到什么?
焦虑的时代,孩子教育何去何从?我带娃亲身实践过在家教育,游学,探究式学习和玩耍,我们的探索和经验索分享在微信公众号:吃肉小怪兽的日常,欢迎交流~
姓本无名 发表于 2023-9-17 08:40:06|来自:天津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乎首答。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曾在北京一家双语幼儿园工作过两年,现在在美国中部一所10分的公立小学教pre-kindergarten和kindergarten(对象是4-6岁的孩子,类似于国内幼儿园老师),同时也在北京一所国际幼儿园做教育顾问。我家老大4岁,也正在上幼儿园。
所为老师和家长,我认为自己对这个行业还是比较了解的,下面就是我给您的一些建议。

1。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没有好坏,但一定要和孩子的性格相合。
教育理念在国际上有一百多种,但粗略分下来也就是两个大范畴:play-based(玩耍模式)和academic-based(学术模式)。
玩耍模式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基本上玩到哪儿教到哪儿,像国内很火的蒙氏,瑞吉欧以及美国很多私立幼儿园都是这样的模式。而学术模式,老师有明确的教学大纲,会主导孩子们玩的过程,是中美公立学校的普遍模式。
两种模式好的地方就不夸了,主要说说问题:
玩耍模式最大的问题是幼小衔接,因为这种模式出来的孩子容易随性,而且知识积累一般比学术模式出来的孩子稍差些,所以刚进小学时一方面不适应学校严格的规矩,一方面又跟不上上课的进度,很容易对孩子的性格造成影响。我接触的孩子中,有很多都能在几个月内适应环境,并很快赶上同龄人,但也有一部分会消沉下来,并产生厌学的情绪,从此恶性循环。
学术模式最大的问题是情感忽视,因为老师每天都有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所以她们的注意力一般集中在“完成任务”上,至于照顾孩子情绪这种“非任务”,优先级是很靠后的。对于“会哭”的孩子来说,影响应该不算太大,但对于不善表达的孩子来说,这种忽视应该是非常负面的。
对于教学模式,我一般给家长的建议是:
如果孩子性格内向敏感,或者语言发育略迟缓,优先推荐玩耍模式,但同时家长自己也要注意对孩子定力和“规矩”的培养。
如果孩子个性很强,且父母计划让孩子接受完全的中式教育(公立中小学+中高考),优先推荐学术模式。刚入园时孩子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但这种不适应比拖到小学再解决要好很多。同时,家长也要多长个心眼,一定要考察孩子是否因为性格被老师/同学孤立。
对于其他孩子,我觉得哪种模式都挺好的,看家长的经济实力和幼儿园远近了吧。

2。想知道老师对孩子好不好,看孩子的肢体语言。
人类幼崽趋利避害的本能是非常强大的。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孩子性格不是特别敏感害羞,且对老师没有负面情绪的话,是不会回避和老师对视的,更不会回避和老师的身体接触(如拥抱或者拉手)。当然,如果孩子喜欢老师的话,他会主动寻求机会去和老师身体接触。作为参考,我的学生都是骑在我肩膀上或者吊在我脖子上听课的(我觉得我的颈椎病是公伤,哎对不起跑题了)
如果孩子突然开始回避老师的视线,拒绝老师的拥抱,作为家长可能多要注意了。当然,大部分情况是孩子做错事被老师批评了心情不好,但如果这种状态持续超过三天,就应该不是挨骂之类的小事了,因为孩子们的忘性很大,如果一件事情能介怀超过三天,应该是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精神伤害(或依旧在持续伤害),这时也请家长及时介入调查。
这个道理还是我从我同事那里得知的,她去幼儿园开放日,发现每次老师想拉她女儿的手时,她女儿都拒绝了,一直坚持拉着老师的衣襟。她自己也是幼师,有点警觉就调查了一下,才发现老师一直对她女儿有言语打击。当然这只是个案,判断方法也算不上通用,但还是希望家长能在这方面多上点心。

3。幼儿园师幼比,过高和过低都不好。
我目前教的班级师幼比是1:11,美国公立校幼儿园师幼比从1:9到1:13都很普遍,私立一般会高一些,但也绝不是某些营销号吹捧的什么1:3精英教学。师幼比高,孩子能受到更好的照顾,个性也能得到更好的尊重,但同时,孩子们的自理和自控能力一般会偏弱,幼小衔接时会比较痛苦。另外,很多游戏是需要人多才能发挥作用的(最明显的就是记忆游戏),如果人数太少,这些游戏的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
我个人推荐的师幼比范围是1:7到1:15。如果低于1:15,孩子受到忽视的风险还是不小的,如果条件限制必须要上的话,家长一定要经常和孩子沟通幼儿园里的情况,确保孩子得到了充分的照顾。对于一般家庭,我个人不推荐师幼比高于1:7的学校,但如果您和孩子属于下列情况:
a)孩子在语言方面发育迟缓(同龄人的后25%或以下),或性格极其敏感内向的。
b)孩子语言能力或逻辑能力超于常人(一般指同龄人前5%),或有特殊特长,且父母希望支持和发展孩子这方面优势的。
c)父母对孩子有海外留学的计划,且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形成双语习惯的(注意是形成语言习惯!并不能提高英语考试成绩!这条下面会更仔细的说)。
如果是这三条的某一种,那就不要管师幼比的上限了,越高越好。。。
###############
没想到有这么多朋友看,感谢大家支持。不过因为我日常工作比较繁忙,再加上家里也有三个小朋友,所以更新会比较慢,也请大家谅解。

4。一个幼儿园的上限,一般是在家长开放日当天。一个幼儿园的下限,一般是在12月的某一个大雨(雪)的周一早上。
家长开放日我就不多说了,老师和园方都会提前很长一段时间做准备,当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态度一定是优于平时的,如果家长想考察这所幼儿园的话,开放日是不能作为参考的。
下限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这是幼儿园老师在一年中最忙碌,最艰难,也情绪波动最大的时段。
冬季气温低,天亮得晚,孩子容易闹觉,再加上天气不好,交通不通畅,孩子又冷又困,还憋着一股火气,基本上到了幼儿园都是哭闹不讲理的。老师的心情本身就会受一些天气的影响,再加上要照顾十几二十个哭成一片的孩子,很容易着急上火。这时候老师的素质差别的就显现出来了:
一等老师,会管理自己,也会管理孩子。不仅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能有效安抚孩子,让他们迅速平静下来。
二等老师,会管理自己,不会管理孩子。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但无法在短时间内安抚住孩子,只好等他们自己平静下来(比如说哭累了或注意力转移)。
三等老师,不会管理自己,但不会把自己的情绪加于孩子身上。这类老师情绪失控,基本表现为发呆、哭泣,或冲其他同事发脾气。但还保有最基本的理智,不会波及到孩子。
四等老师,不会管理自己,且情绪释放不分对象。。。
我个人的标准是,一等老师合格,二等老师如果资历尚浅,还处于学习期的话,勉强合格,如果工作已超过三年,不合格,三等老师不合格,四等老师压根不配当老师。

说了这么多,作为总结和补充,如果家长想考察一家幼儿园,我个人的建议是:
考察月份:11月底-1月初 > 其他月份的平常工作日 > 家长开放日
考察时间:大清早 > 午觉起床 > 放学时段
教师素质:一等教师 > 一等教师 + 二等年轻教师 > 一等教师 + 二等老教师 > 一等教师 + 三等年轻教师(不能超过一名)
(有朋友说有些幼儿园不让家长考察的,这怪我太按照自己的经历写东西了,这种情况下,有可能的话观察一下早上家长送孩子去幼儿园时老师的表现,以及孩子在操场活动时老师的表现。)

有几个朋友问我关于混龄幼儿园的问题,我在美国带过两年的混龄私立,我家孩子也上过混龄,但对于国内混龄是什么情况,我只从家长和同事那里听说过,不算特别了解。所以下条建议是观测美国混龄幼儿园的得出的经验,是否符合国内情况还是希望家长自己考量。
5。混龄幼儿园,对小孩子(四岁半以下)来说,上限高下限低。对大孩子(四岁半以上),下限高上限低。
先说小孩子:
上限高,是因为小孩子接触到的语言环境和逻辑环境是超前的。大孩子虽然不会刻意教导小孩子,但他们在与小孩子的交流过程中,会采用很多超前的词汇和逻辑,让他们无意中扮演了“老师”的角色。我现在带的pre-k 4岁班有很多混龄转来的孩子,就我个人观察而言,4岁的混龄娃普遍语言表达能力会强一些,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也会快一些。
下限低,是因为大孩子对于小孩子不仅是老师,也是潜在的威胁。大孩子身体更强壮,在玩耍时很容易误伤到小孩子,更不用说还存在故意欺侮的可能性。虽然混龄幼儿园极少出现恶性伤害事件,但小孩子被绊倒推倒之类的“小事故”基本上是频繁发生的。另外,因为老师对小孩子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确保不受伤”这件事上,对小孩子情感方面的关注也会少很多。
再说大孩子:
下限高,因为大孩子在幼儿园很少遇到极其负面的情况。大孩子在幼儿园很少受伤,也很少被孤立。一个大孩子,即使无法融入到同龄群体中,也能轻而易举的找到愿意和他玩的小孩子(小孩子大多没有分辨交友的能力,一般谁找他玩就跟谁玩)。另外,如果遇到恶劣的老师,对孩子有辱骂、体罚等行为,受害者一般是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小孩子,因为他们即使受到欺侮也和家长说不清楚。大孩子“会告状”,在有小孩子的情况下,这类老师是不会选择大孩子的。(老师辱骂孩子只是个例,不代表普遍现状,请家长们不要过度惊慌)
上限低,因为大孩子接触到的语言环境和逻辑环境是滞后的。混龄园的很多活动,由于考虑到小孩子的存在,设计时都偏低龄化。在玩耍时,大孩子与小孩子接触过多,也会阻碍他们的语言和逻辑发展。这使得混龄娃在幼小衔接面临的挑战更大。一方面混龄娃的知识积累和能力不及同龄园的同学,刚上小学时可能会跟不上课堂进度,另一方面混龄娃因为年龄优势,在幼儿园时都是“领导者”或者“榜样”的定位,一上小学发现自己不仅不优秀,甚至连平均水平都达不到,这种心理落差容易对孩子(以及部分望子成龙的父母)产生很负面的影响。
单从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来说,混龄幼儿园的优势是逐年下降的。孩子最小时是峰值,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优势会逐渐演变成劣势。对于要不要上混龄园,我的建议是:
a)孩子性格外向,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希望孩子在幼年时就获得某些优势的,推荐混龄到4岁转同龄园或幼小衔接。这是美国中产虎妈的普遍操作,让孩子在混龄园建立优势之后,转入同龄环境,一方面避免了混龄园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4岁的混龄娃转到同龄班大多是前25%的存在),培养孩子在同龄人中的领导能力。当然,转园对孩子是不小的挑战,孩子会失去熟悉的环境和朋友,所以这种方法是好是坏还是因孩子而异吧。
b)孩子性格胆小敏感,父母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放开自己,提升自信的,推荐同龄园到4岁转混龄。如果不希望孩子转园的话,也可以家长自己带孩子到4岁上混龄。但是家长一定要额外锻炼孩子的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让他经常和年龄更大的孩子一起玩)。
c)至于其他孩子,我个人不推荐混龄幼儿园。我完全能理解父母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中无忧无虑的玩耍,但是作为老师,我见过了太多孩子幼小衔接时的痛苦了。如果父母没有能力让孩子一直处于一个低压力低竞争的环境中(如国际中小学+出国留学),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只会让压力在保护消失的那一刻加倍回到孩子身上。。。
pingping521 发表于 2023-9-17 08:40:48|来自:天津 | 显示全部楼层
价格贵的并不一定就是好的。

我的一个来访者,一开始把孩子放在4500元/月的国际双语私立幼儿园。
那里设施很新、很齐备、很漂亮;
教室也很宽敞,操场很大,还有篮球场,足球场,以及洋气的外教;
照料得很周全,孩子们也被教育得很乖、很听话、很守规矩。

可是她的孩子在里面过得很不开心,每天都闷闷不乐地回家,并且死活不肯再去上幼儿园。


后来她来找我,我就建议她换一个幼儿园试试看。

所以,她动用了一点关系,把孩子转到了一个老旧的公立幼儿园,收费400元/月,设施都很陈旧,教室很小,操场也很小。

可是,很快她的孩子就开始每天都吵着闹着要去上幼儿园了。
她每天去接孩子,都可以看到孩子和小伙伴儿们在小操场上欢快地撒丫子狂奔。


她后来告诉我,原来的幼儿园老师,都是一些三四十岁的老油条,对待家长很圆滑,对待孩子却没有什么热情
而新的幼儿园老师,都是一些五十多岁和蔼可亲的老太太,一看见孩子就笑得眉眼弯弯~

所以你看,单纯用价格来衡量幼儿园好坏其实是靠不住的。


至于该选择让孩子上什么样的幼儿园,我支持其它答主的说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综合衡量幼儿园的硬件设施,软件师资,交通便利性,以及自己的经济实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孩子能够在里面身心健康成长。


那什么样的幼儿园可以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呢?


一个基本标准应该是孩子在幼儿园里至少过得还算舒心,不必担忧、紧张和惶恐。
因为对于低龄段的幼儿来说,生存恐惧是刻在他们基因里的原始本能恐惧。
一旦孩子在这个阶段安全感和自信心的建立出现问题,那么就很有可能会造成他们终身的心理困扰。


那么,要怎么判断孩子在幼儿园过得是否舒心呢?
有一个判断指征可以参考,那就是看你的孩子会不会在幼儿园拉屎~~
当然,并不是一定,但的确极具参考价值。


正常成年人都知道憋屎要憋住不容易,并且这个过程还非常难受,更不用说是三四五岁的小孩子,要让他们憋一天,可想而知有多难受。

可如果本来生理节律正常的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就突然开始每天都憋着回家拉,我不能说一定有问题,但至少应该给予足够的警惕和重视。


为什么呢?
因为肛门括约肌是我们人体里最紧张的一块肌肉,孩子的情绪放松,所处的环境有安全感,他的肛门括约肌自然是放松的,他就能够正常排便。


曾有一个朋友和我抱怨,她的孩子在三年幼儿园期间,从来没有在幼儿园大便过一次。
我也曾经接到过一些便秘的儿童心理咨询。
最后的结果,无一例外,他们都有一些情绪上的问题。因为幼儿园或者家庭中的压力性事件或者压力环境,导致了情绪的高度焦虑和紧张。
解决了精神上的压力源之后,他们的排便困难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所以你看,幼儿园好不好可能没那么重要,更重要的其实是老师好不好。


当然,大家也不必过度恐慌。
有一些小朋友可能是因为生命本能的领地意识,无法在绝对安全的家以外的地方如厕。
还有一些小朋友是因为幼儿园里是蹲坑,力量有限,蹲不住,而不能在幼儿园如厕。
所以,如果家里宝宝有这个问题,要找对原因,针对原因去解决。
不过度反应,当然也要引起足够重视
因为,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孩子都一定很难受。


—END—
kawaka 发表于 2023-9-17 08:40:53|来自:天津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楼的回答也是比较全的了,我就是晚上睡不着,想补充些东西。
首先,我认同的一点是这个得从自身家庭条件出发。这个丁老师也说过了,我就补充些其他的吧。

1、我在一些比较好的幼儿园里待过,我发现那里的老师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与我们老师上课所说的也有出入,但也不缺乏好老师,但并不占大多数。

2、我在知乎上无意间注意到一位全职妈妈,她选择孩子去幼儿园并不是越贵越好,而是观察这个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她就孩子天性而言比较哪个幼儿园的教育理念适合孩子,最终她选择了瑞吉欧模式的幼儿园,她觉得那个幼儿园可以让孩子在轻松舒适的氛围里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更让人惊讶的是,她的教育观很正,甚至比一些幼儿教师更懂教育,她很懂得尊重孩子、也很理解孩子、知道何时是实施教育的恰当时机。教师观是否正,是判断一个教师合格与否的关键。)
(有一些人来问我她的主页,我补充一下— — — — —她好像现在不是一位全职妈妈了— — — — )
我来个灵魂拷问:身为家长,你们能说出幼儿园几种有名的教育模式?
事实上,这世界上存在一百多种幼儿园教育模式,现存比较有名的是那十几种,我们中国比较有名的是陈鹤琴的五指活动、张雪门的行为主义课程,国外有名的有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瑞吉欧模式、high scop课程,还有华德福教育模式等等。
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老师,曾有老师说,她努力帮助孩子养成了好习惯,孩子一回家,好习惯又被破坏了。她也跟家长说过,可有些家长的观念里认为幼儿教师就是带带孩子,也不放心上。幼儿园的家长培训,家长只来了三分之一,即使来了也玩手机居多。这种现象蛮让人心痛的,一想到孩子闪闪发光的眼睛被家长草率的批评而蒙上阴翳就难受。
我建议家长多了解一些教育方面的知识。至少,好好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跟老师积极沟通。【我推荐几个我常看的比较好的公众号:一个是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的公众号(园长是胡华,她有一本书《给童年留白》不错)、另一个是孙莉莉的絮絮叨叨(这里面会传递很多正能量的教师观,听她讲课收益匪浅)、还有一个李跃儿巴学园的公众号;另外一个是幼师口袋(比较适合幼师用)。通过这些公众号你们会知道更多的幼教知识,我收获很多。】

3、我在其他回答里发现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是不够的。在上小学左右,一个孩子的性格基本定型,学前时期是孩子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脑研究表明,相同的刺激,学前期孩子的智力影响更大。老师经常说,教育是立足于孩子一生的大发展的。
最后,引用一下蒙台梭利的名言做结尾“教育者的首要责任是唤醒生命,并任其自由发展。”

(不怎么逛知乎,问题也没怎么好好回答。今晚失眠,多说了些话。不过真心希望父母能够懂得如何爱孩子、教育孩子。才读大二,刚上教法课,也没有实习过,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谢谢!)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