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回答,不要太盲目乐观。人类和新冠病毒最终的结局会是什么样?

[复制链接]
fortop 发表于 2023-9-17 02:22:00|来自:北京大兴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年伊始,想在新年第一天看看外面世界。聊聊新冠病毒,也就是古代所称的瘟疫,历史上很多城市出现过瘟疫甚至导致几乎整个城市的人灭亡,现在新冠是全球性病毒,令人害怕。之前在全球有大约1600w感染时在和网友聊时我说预计最后可能会有3000w的感染才结束,现在已经远超3000w,令人更加害怕的是新闻上说全球新冠病毒有30多种变异,而且说英国的变异病毒传染性更强可能致死率也更高,我在想,会不会这个病毒逐渐变异变异最后人类都控制不了了,那时人类会不会灭亡?我想应该不会灭亡,但会不会有几(十)亿人感染或死亡?感觉悲凉。没人能预料最后结果,只希望大家想的深远些。当然自己是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了。
现已经过亿....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寒流来袭 发表于 2023-9-17 02:22:41|来自:北京大兴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份,德尔塔毒株带来的新一波疫情仍未退潮,预想的群体免疫迟迟无法建立,持续了快两年的疫情让人们身心俱疲。但新冠病毒不会在意人的感情,它在悄悄酝酿另一场风暴。
11月9日,南非,B.1.1.529——一种新的变异株被检出,14天后便攻占南非豪登省。11月24日,世卫组织,南非情报传到专家组手中,2天后该毒株被列入“值得关切变异株",命名为“奥密克戎”。此后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奥密克戎以指数级趋势在各国增长,联手德尔塔一起在新年之际将疫情推至最高潮。
100万!美国突破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记录。
22万!英国破纪录。
20万!法国破纪录。
但这些飙升的数字已经没法刺激人们衰弱麻木的神经了,在这两年里大多数人不仅形成了对病毒的免疫力,也获得了对疫情统计数字的抵抗力,就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这个指标来说刺激的阈值估计已经拉到了百万级。




“地球给你了,你随便吧。毁灭吧,赶紧的,累了。”《疯狂的外星人》中的这句话如此应景。
新冠病毒的源头到底在哪?中间宿主是哪种动物?这些问题依旧是笼罩在新冠研究者头顶的一朵乌云。新冠病毒演化的最终结局是什么?和人类以何种方式共存?这些问题已经隐约有了轮廓。通过这2年对新冠的病毒学、免疫学、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以及新冠病毒变体在全球和局部地区交替与演化的规律的总结,我们可以基于已有的证据尝试性描绘新冠病毒未来的图景。
我们从全球宏观角度再来入回顾下历次“值得关注变体”的出现和退场以及背后的驱动力.
传播纪




病毒扩增的实质是数亿次的自我复制,但在复制过程中会出现错误即突变,突变是随机的没有方向的。切记一点,要想看清病毒的演变趋势,不仅需要看病毒自身核酸突变带来的功能上的改变,更要看人群免疫水平的动态变化,两者互相改变,互相适应。
在人群没有形成广泛的免疫力之前,病毒进化的方向是强化传播能力,虽然突变是缓慢积累的,但只有当传染性跃迁到比上一代毒株高50%左右时,才能形成取代前者的加强版毒株。2021年底,原始毒株已经传播近1年,各个大洲基本都进化出较原版传播更快、逐步取而代之的毒株,在英国有阿尔法,在南非有贝塔,在巴西有伽马。最开始阿尔法的名气最大,他在欧洲站稳了地盘并逐渐扩张到北美和中东,贝塔和伽马则盘踞在自己的大本营。
下图黑色线条代表原始毒株传播能力和人群免疫力的平衡曲线,当人群免疫力为0时,其传播能力最强等于R0值,随着人群免疫水平不断提高,其传播速度沿着曲线不断下降,当人群60%都具有免疫力时,病毒有效传染数降至1以下,病毒趋于消失。但此时病毒完成进化,将R0提升50%至3.75的水平后,这个平衡又被打破了,阿尔法等毒株面对60%的群体免疫水平是仍具有1个传2个的传染能力,如果群体免疫进一步建立至75%的水平,聪明的你应该能推算出病毒下一步的动作了——继续打磨传播性。




这时候德尔塔在印度粉墨登场,它的初始传播指数又比阿尔法们高了50%上下,达到了惊人的5-6的水平。德尔塔在阿尔法们无法有效传播的拥有75%群体免疫水平的人群中还能继续感染更多人,将群免的阈值提高到82%。自此,德尔塔开始了统一江湖的征程,阿尔法、贝塔和伽马的地盘不断被蚕食,到10月份之后,德尔塔基本完成统一大业,以绝对的掌控力霸占了整个星球。
我们把这一阶段三代不断接力的病毒归为“传播纪元”,因为该阶段病毒变异的驱动力是提高基本传染数。
破防纪
在德尔塔成为全球的主流毒株之后,新冠的下一步动向是什么,是继续在传播力上精进还是寻找其他方面的突破。按照我们之前的理论,如果你想战胜德尔塔,你得强它半分,就是说初始传播系数要达到8.5左右。根据目前的认知,德尔塔达到了或很接近新冠病毒的传播力天花板。新冠病毒的基因组成成为了它的限制器,除非它进化成了另外一个物种拥有全新的感染机制,否则它的传播能力极限无法突破6或7。但是传染性天赋点点满不代表它就不思进取了,人群如果形成对它的免疫屏障——虽然需要高达82%,但并非不可能——他就将被人类征服,只能在人际间气若游丝的低速传播,这不是他想要的未来。为此,它开始往另一个方向发力——规避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
奥密克戎走出了一条前辈们未曾设想过的道路,在新的”破防主义“的指导下掀开了新冠病毒史的新篇章——破防纪。人类目前有效率最强的mRNA疫苗2针6个月后对预防该变体感染几乎无效,3针后的有效率升至70%,但随时间推移,有效率迅速下降,3个月后将跌破50%。既往感染者在奥密克戎面前同样如同裸体。奥密克戎一言不合直接掀桌子,把横坐标删掉重写,原本82%的人群免疫水在它眼里只剩30%。如果当前人群的免疫水平在德尔塔视角里的75%,在奥密克戎眼里仅有26%,奥密克戎可以在感染56%(82-26)的人口后达到它的阈值,但德尔塔并非一蹶不振,它的初始传播能力和奥密克戎旗鼓相当,在那7(82-75)%未对两者形成任何免疫能力的人群中,德尔塔未必比奥密克戎弱势。但作为上一个时代佼佼者的德尔塔被新时代开拓者奥密克戎彻底取代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奥密克戎迎来了自己创造的时代,它可以在人群中随意撒欢,尽情翻牌子。奥秘克戎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现人类新闻的头版头条里、印刷在核酸检测报告的结果中、出现在科研立项的题目中——前提是,没有另一个挑战者,一个拥有同水平传播强度和免疫逃逸能力的挑战者。从过往经验来看,同时再出现一个奥密克戎很难,在传播纪一代目进化为二代时,门槛并不高,很多毒株都做到了,倒是二进三,却只有德尔塔一枝独秀。在破防纪,奥密克戎的演化比德尔塔更难,因为进化之路变得更窄,在RBD区域的激进突变或许会让你产生免疫逃逸,但也会失去和ACE2的高亲和力,使感染效率大打折扣。奥密克戎做出了风险极大的尝试,把自己打破重组,甫一出世便声名远扬——是否有其它病毒能够重铸灵魂,突破重天,与奥密克戎分而治之,还需要继续观察。在奥密克戎感染了足够的人群后,群体免疫接近形成,这个时候足够的选择压能使奥密克戎的继任者获得”光荣的进化"。破防纪的二代目再一次将人类的免疫力视若无物,进入下一个轮回。
新冠的结局就是无止境的轮回吗和不断的重演吗?结局显然不会这么悲观。
但就像我之前说的,“人和病毒在互相改变,互相适应”,如果你只关注病毒,那么显然被局限住了。人的免疫系统也在进化,确切的说应该叫驯化。面对传播纪的后两代毒株,我们在被初始毒株感染或接种根据初始毒株研发的疫苗后也能很大程度防御它们的感染;但面对奥密克戎,我们的免疫系统无法调动之前的武器库,只能临时制造。但这并非只有坏处,奥密克戎的抗原表位与之前毒株差异巨大,但在获得针对之前毒株的免疫力后,对奥密克戎的暴露能使我们诱导出更光谱的抗体。差异足够大的抗原的不断暴露能使人体的免疫系统更加强韧,破防纪二代面对的是更难跃迁的能垒。
感染数和死亡数的“脱钩”。
之前我一直未提到死亡是因为,影响病毒动态传播性的是病毒还能感染的人群比例。大部分人的观点是病毒在长期演化中感染性升高、毒性降低,但我认为这点对新冠这种在不同年龄段致死率差异极大的病毒并不适用。死亡率所表现的毒力对新冠病毒的进化不是主要推动力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相关性。




根据Nature发表的一篇论文估算的新冠病毒各年龄段的感染死亡率(IFR),死亡率是随着年龄增加指数级增高,20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不足10万分之3,65岁以上人群死亡率超过百分之一,80岁以上人群更是高达8%。
通过美国的死亡病例的年龄组成,我们可以得到对这个病毒杀伤范围的直接感性认知。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病例在各个年龄段基本是均匀分布的,各年龄段的病例数比例基本与该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相一致,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老龄人和儿童群体感染比例稍低,18-49岁人群感染比例偏高,提示美国防控策略对儿童和老年人的保护还是比较有效的。当视线聚集到死亡比例这一列时,我们就能看到大龄群体远高于其人口占比的死亡比例。仅占总人口2%的85岁以上人群,竟然占死亡数中的28%,65岁以上人群占死亡总数的3/4。人口占比22%的未成年群体死亡占比仅为0.4%。新冠病毒表现出的对老者的恶意和对青年的宽恕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此,基于新冠病毒对青壮年极低的死亡率基数,变异毒株致死率增加2、3倍也不会有数量级的改变。就算让老年群体死亡变多,也不会影响其在人口占比更大的青少年和中壮年群体里的传播。总结以下就是,新冠作为一种对除老年人外温和的病毒,不需要采取降低毒力、减少杀死宿主的方式来促进传播。毒力减弱并非其演化的驱动力,新冠病毒演化中毒力的变化是随机的,可以正向也可以负向,所以阿尔法和德尔塔毒力增加和奥密克戎毒力下降仅是毒力的无规律波动,未来新毒株的毒力变化无法预测,也并不关键。因为在接种疫苗或既往感染后大概率被新毒株感染,但死亡能在很大程度上被规避。
感染数本来和死亡数是偶联的,更多的感染者意味着更多人住院,更多人死亡。但疫苗的出现打破了这之间的因果律。原始毒株版疫苗虽然无法防止奥密克戎的感染,但在避免死亡上依然高度有效,可能得益于T细胞保护的强度还是保持在70-80%的水平。在奥密克戎感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对新出现的病毒会更加自如。
破防纪终局
所以未来病毒与人类会有怎样的碰撞,会怎样借助对方完成自己的"补完"?
我觉得最可能的结局是在奥密克戎之后新的流行变异株的出现会不断变慢,比如间隔时间变成类似1、2、3、5、8年这样的斐波那契数列,但考虑到免疫系统随时间的衰减性,也有可能是1、2年一轮的周期性往复。最后,成年人的免疫机制在多次的感染中被驯化的越来越强,但每波疫情毫无疑问还是会带来庞大的死亡数。现阶段的婴儿或儿童也会被感染,但新冠对于他们是死亡率不高于流感的病毒,他们的免疫系统经过一次次训练,使得他们在老年时期的病死率降到极低水平。最终,新冠变成一种儿童时期的疾病,我们在风险最低的时候被感染,在青年时期得到强化,在中老年时期无性命之忧。这个过程中人类还有一个重要的工具没有讨论,疫苗,未来可能不需要疫苗,或者仅极少数有免疫缺陷的人需要疫苗,因为在婴幼儿时代接种疫苗的收益不一定显著高于风险,成年后也不需要疫苗的保护。
但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2021年刚刚开始,仍有许多人没有形成对德尔塔或奥密克戎的免疫力。疫苗对这部分人仍至关重要,它可以极大减少死亡。可以这么说,在疫情刚爆发的头两三年,老年人或基础病群体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死亡风险最高,但只要扛过奥密克戎这波,后面的问题也不大了。在这一代中老年人生命的最后几年,可能每个人都有几位死于新冠的老友,当这部分人全部自然死亡之后,对新冠有最痛苦记忆的人所剩无几。当在新冠疫情元年后出生的孩子长大之时,他们可能无法想象新冠曾带给全人类的灾难,人类的反智、对立、自私被后世淡化,新冠疫苗和药物所代表的科学的力量将被传世赞颂。
bigboboo 发表于 2023-9-17 02:23:31|来自:北京大兴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 何权瀛

病毒可以算得上地球上最原始的“居民”,远远超过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我们居住的地球大约是在四十多亿年前诞生的,而病毒和细菌已经存活了三十多亿年,这远比人类的历史长得多。
病毒是一类大小为20~300 nm的微生物,其特征是不具备细胞结构,只含有核酸,缺乏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病毒在自然界分布十分广泛,据统计,人类传染病中大约75%是由病毒引起。能够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DNA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细小病毒等;
RNA病毒:甲、乙、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偏肺病毒,柯萨奇病毒,尼帕病毒,艾可病毒,鼻病毒,肠道病毒,冠状病毒(包括SARS病毒、MERS病毒和新冠病毒)。
我们与病毒共存斗争的历史很长。远的不说,就拿流感病毒来说,1918年流行的世界大流感造成2000万~4000万人死亡(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的总人数还多),估计患病人数达5亿之多,发病率约为20%~40%。从那时起,全球共发生过4次流感大流行:第一次1918年,主要的病毒毒株为H1N1;第二次是1957年,主要的病毒毒株是H2N2;第三次是1968年,主要的病毒毒株为H3N2;最近一次为2009年,主要病毒毒株为H1N1。
我们与流感病毒周旋了100多年,至今仍没有彻底消灭流感病毒。这充分说明我们不可能彻底消灭病毒,其实也没有必要彻底消灭病毒,它们是大自然环境中的常驻“居民”,是人类生存环境中的一种重要元素。
我们与病毒只能长期和平共处,不要奢望有朝一日将其彻底消灭,那样做只能是徒劳无益,心存彻底消灭病毒之念更是枉费心机。
这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自然界中到底哪些地方存在病毒,存在哪些病毒,它们是如何生存的?同时我们至今仍旧没有彻底消灭病毒的办法。即使某一天人类研发出一种消灭病毒的药物,但其后病毒必然会产生对付新药的办法,包括耐药和病毒变异,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研发出对抗病毒的疫苗也只能减少疾病发生的频率或减轻疾病的症状,而不可能彻底消灭病毒,更何况彻底消灭病毒并没有必要,最理性的办法是学会与其和平共处,将其对人类的危害限制在最低水平。
良好的愿望永远不能代替严峻的现实,更不能违背大自然界的科学规律。
webgotoo 发表于 2023-9-17 02:23:49|来自:北京大兴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马上过亿了,200万的死亡人数,刚好差不多2%的死亡率。

看似不算太吓人。

但这只是检测过的数据,发达国家的检测水平也就那样,那些发展中国家呢,不负责任的形容一下,像巴西印度那样的国家,病毒大概就是像在温室里一样野蛮生长,你不知道身边的人得过covid-19没有,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得过或者是无症状感染者。

而且新冠面对的是发展了上百年的,我们引以自豪的现代医学和疾控体系,仍然能取得这个"战绩",可以想想其威力的骇人程度。

可能很多人很乐观,觉得自己国家控制的很好。你看看最近新闻就知道,像上海,黑龙江好几个地方的病例都没有溯源的,或者查出来是本土病例。这意味着啥,就是说有一条还没人抓住的传播链条还在随时向外扩展,疾控只抓住了其中一个枝条。而新冠自身的传播能力不用再去怀疑了吧。

国内前几个月的普遍乐观心态其实导致了很多人对疫情的轻视,很多地方的人都觉得疫情似乎已经过去,在大街上不再带口罩,甚至很多人进超市,银行,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也不戴口罩。
大概就是成为幼儿必接种疫苗中的一个吧,因为不断有变异,还得不断研发新的疫苗。
人类社会脆弱程度可见一般,目前已经可以说是,人类一败涂地。
leonx-iii 发表于 2023-9-17 02:24:40|来自:北京大兴 | 显示全部楼层
冠状病毒主要感染禽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但有一些越过了其他哺乳动物—人类之间的屏障,逐渐发展为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而从其他动物到人之间的跃迁背后,正是变异和进化在“作祟”。


此前已经确定的、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有6种:HCoV-229E、HCoV-OC43、SARS-CoV、HCoV-NL63、HCoV-HKU1 和 MERS-CoV;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又增加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电子显微镜下染色后的新冠病毒 | NIAID

冠状病毒的基因组主要编码四种结构蛋白:刺突蛋白(S)核衣壳蛋白(N)膜蛋白(M)包膜蛋白(E);这些蛋白质在形成病毒颗粒的结构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也会参与复制周期等其他方面。



新冠病毒的主要结构 | SPQR10

其中,很大程度上,决定冠状病毒是否能够感染人类、甚至进一步“人传人”的是刺突蛋白(S蛋白)。

以 SARS 冠状病毒为例,其 S 蛋白的受体结合域中,仅仅几个突变(N479L 和 T487S)就足以显着增加与人细胞表面受体(ACE2)的亲和力。

在论文或新闻中出现的突变类型格式为“突变前的氨基酸代号-位置编号-突变后的氨基酸代号”,每一种氨基酸都有一个对应的字母,而数字是指在这个蛋白质/多肽的氨基酸链上的位置。例如 N479L 是指在这个蛋白质上,第479个氨基酸由天冬酰胺(N)突变为亮氨酸(L)。

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不仅仅需要突变帮助它结合人细胞表面的受体(DPP4),还需要 S 蛋白中另外两个突变(S746R 和 N762A)的帮助,使其能够被来自人的蛋白酶切割激活,从而让病毒进入人细胞。

这一次在英国被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 B.1.1.7,也包含了 S 蛋白上的关键氨基酸突变——N501Y。结合目前英国新冠疫情的增长情况来看,这一变异毒株在进入呼吸道等器官的细胞、感染人类的能力上可能增强了。



新冠病毒 S 蛋白第501位氨基酸的变异情况 | emmahodcroft/ncov_cluster

只不过包括 B.1.1.7 在内的各种变异类型,具体是如何加强其传染能力、会不会由突变提升致病性或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针对这些病毒蛋白研发的疫苗会不会失效等问题,还需要更多实验室内或临床上的数据和细节才能够得出结论

博弈的终点会怎样?

对于人类而言,要在进化和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结构或生理上的变化需要数万年;但对于小小的病毒来说,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就足够发生不少改变。

而在这场博弈当中,新冠病毒正在经历被人类影响的自然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时候人类只会发现更危险的变异株。因为那些具备无关紧要或其他功能的突变,在人类隔离、治疗和疫苗的选择压力下会慢慢消失。

所以,这场博弈的终点就取决于人类能否用正确、有效的隔离阻断病毒的传播,药物和疫苗研发的速度能否赶上病毒变异的脚步。

也就是人类的决心和智慧

参考资料

  • Kai Kupferschmidt (2021). Viral mutations may cause another ‘very, very bad’ COVID-19 wave, scientists warn. Science.
  • Sanjuán, R., Domingo-Calap, P (2016). Mechanisms of viral mutation. Cell. Mol. Life Sci. 73, 4433–4448.
  • Snijder EJ, Decroly E, Ziebuhr J (2016) The nonstructural proteins directing coronavirus RNA synthesis and processing. Adv Virus Res 96:59–126
  • Li F (2008) Structural analysis of major species barriers between humans and palm civets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infections. J Virol 82:6984–6991.
  • Yang Y, Liu C, Du L, Jiang S, Shi Z, Baric RS, Li F (2015) Two mutations were critical for bat-to-human transmission of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J Virol 89: 9119–9123.
  • Adriaan H. de Wilde, Eric J. Snijder, Marjolein Kikkert and Martijn J (2017). van Hemert. Host Factors in Coronavirus Replication. Current Topics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 Shin, M.D., Shukla, S., Chung, Y.H. et al (2020). COVID-19 vaccine development and a potential nanomaterial path forward. Nat. Nanotechnol. 15, 646–655.
  • Huang, Y., Yang, C., Xu, Xf. et al (2020).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SARS-CoV-2 spike protein: potential antivirus drug development for COVID-19. Acta Pharmacol Sin 41, 1141–1149.
  • Mittal A, Manjunath K, Ranjan RK, Kaushik S, Kumar S, Verma V (2020). COVID-19 pandemic: Insights into structure, function, and hACE2 receptor recognition by SARS-CoV-2. PLoS Pathog.16(8):e1008762.
zxhy 发表于 2023-9-17 02:25:21|来自:北京大兴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没有外星人或者神秘力量干预的话,基本可以确定人类会沦陷于新冠疫情。原本想着疫苗可能是人类战胜新冠的最大希望,但现在看来不大现实,原因如下:
一是很多国家的普遍反疫苗运动,令疫苗普及化成为空中楼阁。
二是即使人类全都积极打疫苗,疫苗生产周期太长以及保护期不太长决定了疫情会周而复始的出现,比如假设全人类积极行动的话,生产出全球需求的疫苗需要2~3年,全球接种疫苗需要3~4年,然而疫苗保护期比较乐观的看也就1~2年,这就会出现后面的人还没轮上打疫苗,前面打过疫苗的人就已经过了保护期需要重新接种,如此新冠疫情就会循环不止。
三是人类如果不能在最短时间内根除新冠,那么几年后大概率会出现一种甚至几种令以前疫苗完全失效的变异毒株,同时变异毒株的传染性通常会越来越强,这就使得人类越到后面所要应付的疫情局面越复杂。
张文宏说的好,人类是否能最终战胜疫情,并不取决于做的最好的那几个国家,而是取决于做的最差那几个。只要人类不能全部都像中国这样以最积极姿态去防控疫情,那疫情是基本不可能被扑灭的。打个比方,在未来大范围使用疫苗的情况下,出于生存选择的压力,病毒很可能会出现变异,分化出令原本疫苗完全失效的毒株,如果是积极防疫,那么在出现苗头的最初,只要能早发现早隔离将疫情扼杀在摇篮中,那即使出现这种分支也不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局面,但如果防疫是消极被动的呢?哪怕刚出现这个分支时这丝火星显得极其微弱,然而在放任自流心态之下,它也大概率会像英国、南非新出现的毒株那样,在短时间内做到星火燎原。
四是即使人类生活圈内根除了新冠传播,普遍易感的新冠也可能已经在动物界有了一定传播,受到感染的动物随时有可能将新冠反传回人类。
五也是最让人绝望的一点,即使人类以及动物圈子完全根除了新冠疫情,也不能排除恐怖组织保留新冠样本作为恐怖袭击的手段,甚至即使没有样本,只要有新冠基因序列存在,恐怖组织的生物学家也随时可以通过基因编辑创造出新冠病毒,甚至升级新冠病毒。
想想看,核武虽然也有恐怖杀伤力,但制造相对困难,不但需要大量不易搜集的原材,同时制造核武铺开的摊子太大很难隐瞒,而且使用核武的一方也很难隐藏,因此贸然使用会招致谴责甚至毁灭打击。而基因编辑病毒呢?随着未来生物技术进步,很可能一般生物实验室就能掌握这种技术,而携带新冠到处投毒比自杀性袭击更安全更隐蔽,甚至投放对象不需要是敌对国,任何国家都差不多一样,比如投放到不设防的边远地区甚至贫民窟,这要怎样才能防得住?而显然只要地球未来还存在恐怖主义者,相信他们会很难抗拒生物恐怖主义所具有的技术门槛低、成本不高、隐蔽性强、成效大这些特性的诱惑。
总之,在看不到世界根除新冠疫情曙光的情况下,我们迟早要面对一个问题,中国这种自我封锁外加一出状况就全民检测的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如果全世界其他国家都放弃抵抗,过着与新冠努力共存的生活,我们是否能够长久的继续隔离下去?今后我们是否也需要做一些政策微调,例如研究局部积极防控或者精确防控的手段?当然,现在暂时还不着急做决定,先看看欧美这批疫苗使用过后的效果如何再说,另外世界有太多防疫模式,比如新加坡,日本甚至瑞典和美国,不论是正面参考还是反面典型,这些国家走过的路线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取长补短。
另外中国有没有必要像欧美日一些国家那样考虑全民免费接种疫苗?个人分析是缺乏必要性。这个要从全民接种疫苗的目的来分析,我们全民接种疫苗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根除疫情还是防控疫情?如果是为了根除疫情,我前面分析过了,这种想法不现实,未来人类能否完全摆脱新冠袭扰不在于中国防控的有多好,而在于世界其他地方是否还在放任新冠流行。而如果是为了防控疫情,那眼下的积极防控模式才是最治本的,或者说如果没了积极防控,即使给全民打上了疫苗,难道我们就可以国门大开并且全民随便浪了吗?那保护期过了怎么办,出现不受疫苗保护的毒株怎么办?那样中国不还是会重陷疫情之中?
上面分析大多是悲观结论,但并不代表人类没有完全战胜疫情的可能,比如新冠虽然不断变异,但刚好没有超出疫苗的防控范围,于是疫情被新研发的疫苗一波带走。另外,我们还可以认真分析超级传播的原理,比如自年初武汉疫情结束后又出现了一系列短暂爆发,我们会发现除了大连的超级传播现象,其他都不温不火,所以我们完全有必要在事后认真研究一下,除了毒株变异,是否还有其他因素促成了超级传播现象。
比如对着人打喷嚏?喜欢和人勾肩搭背?说话时唾沫横飞?老烟民(抽烟时将烟吸入肺部闷一会儿再吐出)?酗酒者(酒水到了胃里的挥发性是否容易携带病毒)?肺火重或者胃火重的人?某种血型的人?总之如果我们能基本掌握超级传播的规律进行重点防范,阻断大部分超级传播的链条,那防疫压力或许会减轻很多。
还有就是特效药的研发,如果人类未来研究出了针对新冠的真正特效药,那在普通家庭可以做到常备此类药品的情况下,人类面对新冠的心态也许会改善很多。再有未来可能会研究出极速检测方式,这种检测方式可能是某种试纸或者某种类似酒驾检测仪,比如每人上班前对着某个仪器哈口气,只要是新冠携带者就会出现报警音,人就自觉在家隔离,这样也会让传染可能性减到最低。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