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校服的设计比民国时期好还是差,为什么?

[复制链接]
gyeonwoo 发表于 2023-9-16 23:50:2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理性讨论,不要抬杠。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tenx007 发表于 2023-9-16 23:50:5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现在的校服是在保护绝大部分人的尊严。宽大粗陋的校服掩盖了身材的基尼指数,缓解了颜值的贫富不均,还想怎么着?真给剪裁得当做工上乘色彩时尚的校服,大部分人都不好意思出门。
aixn 发表于 2023-9-16 23:51:4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肯花钱,什么样的设计都能有。
民国时期,多数县只有几所小学,连一个初中都没有。想要上初中,必须考进省里的省立中学、教会中学。
考进又能怎么样呢?不还是上不起么?索性读完小学就回家种地。绝大多数就是小学也没上过,因为即便是小学,也只有富人才上得起,普通人家,纵便上了小学,也只有少数家里有能力支持ta读完高小(五六年级叫高小,一到四年级叫初小)。
恽代英出生在湖北武昌的一个官僚家庭,他父亲恽爵三是清朝知府下属官员,母亲陈葆云也是官宦之家。在恽代英的演讲中,他说:“在我们这个小县城(武昌)里,只有三所完全小学。一所公立的,是县第一小学,设在孔庙……另外两所是私立的,包括我的母校敦本小学……男女当然不能同学,为了培养‘坤范’,设有一个私立的明诚女学……学生多半是‘大家闺秀’或比较开明的‘少奶奶’,都还梳着辫子或各式的发髻。”
恽代英回忆考上中学(无锡省立三师):“入学时,最大的经济负担是缴十五元左右的校服费,量制一套呢制服和两套布的。无论在校、外出,都要穿着。即使在盛暑,也不准着布衫之类的杂服上课……都是穷学生,上馆子的事绝对没有。花两三个铜元,在崇安寺小店吃碗馄饨,算是豪举了。”
<hr/>为此,我们需要调查民国时期中学的学费、杂费、校服费,以及当时普通百姓的收入,才能得出一个相对恰当的结论。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各中学和大学,校服费(操衣费)便宜的有5块大洋,中等的10块左右,而贵一点的则是15块左右。(《民国初期教育收费研究》施扣柱)  
而在那个时候,一个壮劳力的月入只有2块钱左右(时北京普通有工作的员工维持基本生活的收入为1.6元)。
我们把当时赚钱的难度同校服费一对比,你就知道这一切都意味着什么了。壮劳力月入2块大洋,15块钱的校服费,就得让工人干多半年还不吃不喝。试想,就好比如果现在收校服费,要学生交两三万块钱,能不是“最大的经济负担”么?
当时大学的学费常在50块大洋到250块大洋左右徘徊,如果不是可以减免学费,真是上不起。
这就是所谓的“真·精英教育”。
<hr/>


话说回来,现代中小学校服设计难看,且又大又丑,主要是因为教育的平民化。
平民化则意味着要让绝大多数人轻松承担这部分费用。以山东省为例,物价局公布省内中小学服装费,小学每套不得高于80元,初中每套不得高于100元,高中每套不得高于120元。这么低的价格,是无法支撑空乘制服般的浪漫和靓丽的。
纵便如此,一些学校校服的设计也是很有进步的,在向实用、好看的方向靠拢,对这种进步应该褒扬,而对粗制滥造、中饱私囊的行为,也不能因价钱便宜而有所松动,很多地方都有校服补贴,毕竟这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hmily09013 发表于 2023-9-16 23:52:1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帮助大多数学生掩盖他不够帅,不够漂亮,身材不够好的事实。
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避免出现嫉妒,吃醋,自卑,自我厌弃等等问题。
心理学调查显示,80%的人自认外貌中上,貌美如花。
在校服这个问题上,就是80%的人认为被校服掩盖了美。
实际上,一件裁剪合体,设计时尚的衣服,只有极少部分人穿得好看。
她们会吸引所有目光,让其他人黯然失色。
出现几只白天鹅,其他都是丑小鸭,(在座的各位……)。
生活的艰难,早晚要面对。
认识自己丑这件事,不比急着在学校做。
快乐的童年不好吗?
滑稽。
yangshouz 发表于 2023-9-16 23:52:3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题主认为校服只是款式设计的问题
实际上还有几个问题是需要解决的
如果你是要外国校服那种正装,那就必须区分正装和运动服
一旦需要区分运动服和正装,更衣室和储藏柜就是必需的
现在中学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给上万人修更衣室和储藏柜,你是打算多修几栋楼?
这还只是比较初级的分法,在国外都算是乞丐配置
要是按照比较土豪一点的学校,你还得分礼服常服
再加上冬夏区分,你最少需要两套礼服两套常服一套运动服(考虑到运动服一般不需要换洗一套就够,中国学校没那么多体育课)
即便是按照国内比较乞丐的水准,一套一百多来算,光校服一个人没六七百是买不到的
要是对礼服的款式有追求,一套几百上千都是可以的
等于我家长给孩子买一次校服,几百上千块都搭进去了,这还没考虑到由于长高需要换衣服的情况
中国的家长连几毛钱都要斤斤计较的,你跟他们说换校服加一大笔钱(包括修储藏室更衣柜新教学楼的钱),你信不信直接堵校门闹事给你看?

fiveok 发表于 2023-9-16 23:53:2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2019-04-11修改:
首先,既然要比较,那得有个比较的对象。一提民国校服,有些人是不是头脑里出现了林徽因这张校服照呢?
但是,假如在民国的时候,题主这样阶层出身的孩子,能上得了学么,即便上的了学,能进入培华这样的私立贵族名校么??
现在少部分人的校服丑且贵,那是问题的另外一个角度,我就别乱解答了,因为没发言权。
个人比较推崇香港校服,传说物美价廉,制度完善,关键还有旗袍。但是,我相信,那也是香港物价水平上的物美价廉而已。
个人观点是,民国的时候,有极少量学生穿的漂亮贵族私立学校校服,大量的学生破校服或者没校服,甚至大多数孩子没有学上。
现在有少量的私立学校漂亮校服,大量的平价公立校服,少量的黑心校服,个别孩子上不起学。
用现在的平价公立学校校服和民国的漂亮贵族校服比是不公平的。用漂亮的私立学校校服和民国漂亮的贵族学校校服比才略显公平。
以上部分观点总结感谢@月下旅人,受到他的启发和完善。。
<hr/>以下原文:
在民国的时候,题主这样阶层出身的孩子,能上得了学么?


这估计是最著名的民国校服照了,也许题主比较的就是这个校服的设计。这个校服是著名私立教会学校培华女中的校服,如果对比,显然不是现在的常见公立校和它来对比,而是现在的北京上海的私立名校。北京上海的私立名校的校服,和这个比,显然不逊色。


   上海某私立学校校服
林徽因与三个表姐妹,从左至右依次为:王孟瑜、王次亮、曾语儿、林徽因。这年的林徽因12岁,王孟瑜17岁,王次亮15岁,曾语儿14岁。林徽因,出身福州林家,她父亲林长民,伯父(其实是叔父@彳亍不歌指正)林觉民(辛亥烈士,与妻书上过教材),要不各位查查百度,看看林长民在民初什么地位,看看自己同学父亲有没有地位和林长民差不多的?
她丈夫梁思成,公公梁启超,要不也比较下,看看各位的岳父母或者公婆阶层有能和梁启超相提并论的?
林徽因的这几个表姐妹,也不一般。其中曾语儿的丈夫叫温源宁。好奇的朋友可以查查简历。他英国剑桥大学法学硕士,是钱钟书的老师。对了,和胡适甚为不对付。徐志摩的好友。
接着八卦哈:王孟瑜的丈夫叫李宣果,说是德国福郡府(法兰克福)大学医学博士,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第五医院院长,两人的婚纱照发布在星期日报35期,宣布两人1926年5月9日将于那家花园结婚。李宣果的法兰克福大学同学医学博士赵士卿,是同济大学校长。另外一个同届同学沈来秋,经济学博士(先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攻读机械学博士学位,机械工程的高级工程师。),是沈葆桢的曾孙,同济大学教务长。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就是人家的真实写照啊。





右起曾语儿、林徽因、王孟瑜、李宣果、梁思成。英文的注释为:和她的表姐们们。远右,曾语儿,林长民四姐的女儿,温源宁夫人。远中,曾孟瑜,大姐的女儿,李宣果夫人。








(1926年)五月九日,李宣果君与王孟瑜女士在那家花园行结婚礼。
<hr/>

这是民国苏州吴江县震泽镇,1948年中心小学的毕业生合影,放在现在,一个镇中心小学,会这么几个人?
苏州在清朝,民国以至现在,都是中国经济差不多最发达地区,在1948年,一个镇的中心小学,毕业生不过31人,其中女孩9人。
(其实是国民学校,初小。)
<hr/>我爷爷,贫农,三年私塾。奶奶文盲。
姥爷,中农,也是三年私塾。姥姥大户人家小姐,文盲。
老婆的外婆是大户人家小姐,读的初等师范。
老婆的外公也是大户人家少爷,解放前读的大学。
老婆的爷爷和奶奶都是文盲,农民。
民国的时候能上学的孩子,基本家里条件还都不错,基本可以比照北京上海现在的优质私立中小学,这样的私立中小学的校服,一般是不错的。另外,民国所说好看的校服,基本也是私立校,普及的初小,有没有校服还是疑问。80%以上人口还是文盲,中学生那是大知识分子,专科以上每年毕业不过3万多人,还没现在博士生多吧。
大陆解放后有校服,也是80年代之后的事,以前不过要求白上衣蓝裤子白球鞋。小学毛入学率到90%,那是解放之后的事。义务九年教育,是1986年才明文规定的。大学扩招,不过是1999年的事情了。
学费12W的贵族学校,校服1W!还抱怨个西瓜啊?公办的校服也颜值爆表的!_小学天啦噜!贵阳市各私立小学超美校服大公开_公立学校要是更贵的国际小学,校服就更不错了。
如何让孩子穿衣有范,走路有风?来看看国际学校的各类校服style北京各国际学校的校服特色!-北京国际学校网<hr/>其实这个题目可以改写成:为啥现在的普通阶层老百姓,生活条件还不如民国的上等人呢。


本来就一草民,非得和土豪劣绅比,真是得感谢党,感谢毛主席。

<hr/>民国学生的生活与学费(组图)民国时能上大学的都是什么人?穷人能上得起吗?民国中学收费高 1300学生中仅50人来自农村民国时期如何办学?学费不全免 政府发“栽培费”
<hr/>另外,如果校服要真谈得体,那么,要有春秋、夏、冬装,还要分正装和运动装,小朋友运动量大,运动装每周得两套,这样下来,总计就得二十来件。小孩子长得快,每两年就得更换一次,就得接近60件。每件不用贵,算50每件就得3000块,100每件就得6000块,正装西服和羽绒服显然得更贵些。
如果公立校敢这么干,早就被骂死了。。。。
哈哈,刚看到一个收2300的,果然被投诉了。
https://xw.qq.com/cmsid/20191124A0G7J100?f=newdc
<hr/>另外一个现在普通公立校服丑,其中一个原因是家长怕买小了,孩子穿不了多长时间。大家试想下,林徽因这套校服,大个两号,穿身上是什么效果。一样也是麻袋。林徽因相片上这套校服,从领子大小、合身程度看,估计是按身材定做的,12岁小孩子,这么合身,长得快的话,真得一年一换。
_
2019.04.14增加
觉得贫困人口不多的同学们,要不查查我国贫困人口占比?全是官方资料,可以随便查。
知道人均年纯收入3000是什么概念,全国低于这个收入的贫困人口有多少吗?
我家亲戚,就有月薪900的。这样的人您们觉得买几百块一套的校服会不会买大点?
值得高兴的是,我孩子觉得爷爷奶奶小时候挨饿是不可思议的事儿,我也希望所有的孩子们以后没有饥饿的经历。
_
20190422修改
最近和几个杠友聊天,突然想到以前的一个笑话:
一农夫和农妇在田间干活,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皇帝陛下现在在干嘛?农夫说,老婆,皇帝现在一定在用金锄头铲地吧。农妇说对啊,皇后娘娘一定在树下躺着,喝蜂蜜凉水,还吃柿饼。
再过了几十年,到了社会主义的幸福农村,农夫说,皇帝以前一定用金拖拉机耕地。。。。
一个人的看法,显然是脱离不了他的社会经历和背景啊
<hr/>219.06.10更新:有位同学提到周总理穷的交不起学费。
周恩来自述     周总理自述:周恩来自述     周总理自述:
“我的祖父名叫周起魁,生在浙江绍兴。按中国的传统习惯,籍贯从祖代算起,因此,我算是浙江绍兴人。
    绍兴社会除劳动者(农民、手工业者)外,中上层有两种人:一种是封建知识分子,一种是商人,这两种人都是向外发展的。读书人的出路照例是中科举。而绍兴人则大批地当师爷,在全国各级衙门里管文案,几乎包办了全国的衙门的师爷。”
       资助周总理上学的伯父,名周济渠(又名贻谦),妻子钱馥兰,钱馥兰的哥哥钱能训,祖籍浙江嘉兴。光绪24年(1898年)中了进士,在清末和民国年间曾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1918年曾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兼代国务总理,同年12月任国务总理,直到“五四运动‘爆发才被迫引咎辞职。
        周济渠与钱能训的妹妹婚礼时正好是在钱能训去南方有事,就顺道去参加了妹妹钱氏的婚事,并且还在淮安小住上了一阵子。当时,钱能训也曾经多次去妹妹和妹夫家做客,当时的周恩来年幼,只有六岁,钱能训见他聪明伶俐,十分喜欢,特意去周家辅导年幼的周恩来学些书法,给当时还是幼年的周恩来同志留下了十分深的记忆。
        另外另外一个资助周恩来的伯父,名周贻赓,无子,也不是白身,周恩来1913年于沈阳东关模范学校毕业后,恰逢周贻赓调到天津长芦盐运司任科员及官银分号总稽核员。住法租界33号路清河里17号,周恩来也随之南下并考入天津南开学校。
<hr/>海淀家长对不起,只有这样的妈妈才真的“不配有梦想”_顺义顺义妈妈这个家境的(),也许才有资格和林徽因家比较下,一年教育投入100万,还是这个层面的普通人家。
“两个孩子国际学校一年也就50万,其他课外班夏令营加起来业五十万。整个家庭在教育上每年投入超百万,她云淡风轻地说,这不算太痛苦的。
对她来说,最痛苦的事,就是做教育投资永远不能预测结果,太多时候都是钱砸进去了,“看不出什么特别大的成果”。”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