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高晓松这个人?

[复制链接]
lx111 发表于 2023-7-26 01:06:34|来自:江西南昌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怎样看待高晓松这个人?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Sprite 发表于 2023-7-26 01:06:49|来自:江西南昌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底娱乐圈大地震,诸多艺人因各类违法乱纪或私德不当行为受到“微博禁言”、“超话被禁”等处理,高晓松也是其中之一。他的节目《晓松奇谈》系列等在视频平台全部下架、所著书籍被电商平台下架、名下北京晓书馆暂时闭馆、个人微博改名,光速从阿里离职……
至于缘由,@中国历史研究院 日前直接点名高晓松,怒斥其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系列谬论,甚至公然攻击、污蔑我人民军队,以“解读历史”的名头宣扬着包藏祸心的历史虚无主义,“历史就是历史,历史容不得‘奇谈’。‘奇谈’怪论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被历史埋葬!”
移花接木、断章取义、制造传播谣言……今天来盘盘那些年高晓松都有哪些翻车言论,拨乱反正。




一、洗白何应钦、蒋介石,称其为坚定的抗日派,否认蒋介石消极抗日与积极剿共之实
在《晓松奇谈》的《风流少帅张学良》一集中,高晓松宣称:“何应钦怎么会是亲日派呢?何应钦是相当激进的反日。”




而事实是,何应钦担任军政务部长时是著名的亲日派。《岗村宁次回忆录》对何应钦的描述是:何应钦:“我任军政部长以来,就提倡中日合作”“中日相战,两败俱伤,结果将使共党势力扩大”。




高晓松又意犹未尽地说到:“蒋介石本身就是反日的”,否认蒋介石消极抗日。




但实际上,1931年夏以来,在东北,日本先后挑起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在华北,挑动石友三叛乱,策动阎锡山回晋,迫使张学良抽调东北军精锐入关弹压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采用“以不抵抗为抵抗”。
“蒋中正电张学良,谓现非对日作战之时”,《中华民国史事日志》1931年7月12日如此记录。




“九一八事变”三天后,蒋介石致电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一军第21师师长刘珍年,又要求“不抵抗”。
蒋介石在1931年7月23日《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中还宣称:“攘外应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蠹……故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
二、胡说“九一八事变”因张学良而起,否定西安事变的正义性
同样在这一集中,高晓松又说张学良晚年承认自己是“罪人中的罪魁”(指西安事变),阴阳怪气道:“国家被你(指张)弄成那样子,你就是想出名而已”。此处,高晓松的立场已经是不认同“西安事变”。
随后,他又补充:“抗战可以不那么早开始。”可见,高晓松是完全反对国共建立统一抗日战线、反对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西安事变”的。




同时,高晓松把“九一八日军侵华”的原因,也归结为“张学良导致九一八事变”。
中外对于“九一八事变”的史实早已探察清楚,日本的侵略行径早已定性,事实上就是日本早已制订了“先吞并中国东北,再染指华北,最后侵略中国大陆”的野心策略。
高晓松简单说“张学良导致九一八事变、乃至抗日战争爆发”,只会被带入美化日本侵略、为日本政府脱责、洗白日本当局侵略行径的路径上去。




评价张学良理应坚持历史的态度,“西安事变”是完全正义的,对全民族统一抗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高晓松却对张学良持全面批判态度,其目的无非就是意欲颠覆西安事变的正义性与历史贡献,进而否定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三、随口编造,把卫立煌的下半生“发配”台湾
还是这一集,高晓松还言之凿凿地说到,“在西安事变中被张学良抓起来的一批人啊,什么陈诚、卫立煌、蒋鼎文跟着蒋介石去了台湾以后,出了一本诗集骂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
然而事实是,卫立煌1949年1月从南京逃往香港,1955年3月返回大陆,终生未去过台湾。




而像这样的胡编乱造不在少数,在《西安事变》一集中,高晓松说:“高福源见过周恩来,也见过毛泽东,而且印象极好,最后他曾经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到”。
1935年10月,高福源被红军生俘战俘,后经共产党教育感化,决定停止内战并毅然于1936年初主动请缨返回西安说服张学良。但1937年的2月,因蒋扣留了同回南京的张学良,西安的东北军发生内讧,高福源不幸被军中的少壮派刘多荃诱杀,根本没有写什么回忆录。




四、用“党卫军”公然攻击、污蔑我人民军队
更过分的是,高晓松曾经公然攻击、污蔑我人民军队。他非常狂妄地说“听党指挥的军队叫‘党卫军’”“军队永远是属于国家的、属于人民的,永远不能属于任何一个党,军队如果属于党,这个国家就完了”。
众所周知,“党卫军”是德国纳粹党的法西斯特务组织和军事组织,1946年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为犯罪组织。将我国的人民军队与之相比,高晓松其心可诛。




五、参拜靖国神社,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
高晓松曾自称在某一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去参拜了日本靖国神社,并在视频中大谈特谈自己的“感想”。
在参拜靖国神社一事上,他认为这些人是在祭奠自己的亲人,“当然是可以纪念的,这些人是亲人,我爷爷、我爸爸,就是进去祭奠他爷爷、他爸爸的。那是为国战死的嘛,也不是战犯。”
这种为侵略者辩护、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的用心,令人齿冷。




六、给民族英雄郑成功扣上“大倭寇”的帽子
《晓说》的第二季43期节目中,高晓松还曾诋毁郑成功为“大倭寇”。郑成功是一位名副其实、光照千古的民族英雄,无论是国共两党,还是北洋军阀,或更早一些的大清王朝,对他都是敬重有加,年年祭典。
他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收复台湾,而且是从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人手里夺回被外国侵略者占领38年之久的台湾之后,台湾世代民众尊郑成功为“开山圣王”。
用“倭寇”攻击民族英雄郑成功,是要从根本上挖断中华民族精神,以所谓“历史趣闻”来传播历史虚无主义,真正用意是在舆论上与“台独”势力去中国化运动互相呼应。




七、谬称“台湾是中国固有领土并不准确”
高晓松之所以要“诽谤”郑成功,结合他的另一则关于台湾的视频,也可见其用意。
在海外视频平台,高晓松甚至还曾发表过“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并不准确”的观点,而该视频在大陆还是禁播状态。




八、歌颂称赞美国日本,吹捧印度
高晓松早年自称是“华裔”,拥有美国绿卡。接受主持人王利芬的采访时,喜欢为大时代指点迷津的高晓松缓缓开口:“不怕穷,战争都不怕,怕的是没有一个人说真话的时代,就是最肮脏的时代,最不要脸的时代。”
没想到王利芬犀利发问:“你不是美国人吗,那你为什么不回美国呢?你完全可以不生活在我们都面临的这个时代。”
高晓松本想反将一军,反问王利芬“你不是美国绿卡吗?”。后者斩钉截铁否认:“我不是。”
这下高晓松的表情闪过了一丝慌乱,但还是逞强地说:“我干嘛不生活在这,这是我的故乡,如今美国萧条的一塌糊涂。”




在他自己的节目中,对于美国和所谓美式民主的歌颂和夸赞从未休止。
前脚刚说“我见过的军人地位,最受人们尊崇的就是美国”,结果后脚就爆出了美国警察当街虐打美军军官的事。




中央政法委官博直接挂人,讽刺道:懂了!美式尊重!




离谱至极的是,他还在视频中大言不惭:“对中国最好的就是美国,美国可没有抢过中国一寸土地,美军从未到中国的土地上屠杀过中国人民。”
这得是初中历史都没学好的水准,“八国联军侵华”被你吃了?
哦对了,在高晓松这儿,八国联军还真就洗白成单纯来问清政府要人的了……




中国人不该骂美国,骂了那就是不可理喻的“愤青”,“不知道为什么网上的‘愤青’天天骂美国?”




他还要吹捧日本人素质高,说自己从日本回国以后,人直接变得“特别讲秩序” ,影射中国人不讲秩序。




“十万人的演唱会结束,地下没有一片纸……”这都什么古早级话术。




如果说吹捧美国、日本,还勉强能称之为是“慕强”的话,那吹捧印度到底是图什么?
在高晓松看来,印度之所以那么美好,是因为印度是一个民主、平和不尚武的国家。他真心地感慨:“印度整个社会的平和,到处见不到警察,贫民窟里那么大但是犯罪率很低。”




这话说得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但凡关注一点国际新闻的人都知道最真实的印度是什么样子的:
每小时都会有3000名女童成为“新娘”;每天都会有四位妇女死于家暴;每年都会有1000多名女性被硫酸毁容;成千上万的婴儿被流产,其中99%都是女婴......
新冠疫情肆虐下的印度更是化为人间地狱,民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就叫民主、平和了?
九、奇谈谬论不计其数
高晓松的“奇谈”远远不止上述这些,满嘴都是下三滥的地摊文学,听出租车司机侃大山都比他靠谱。
近几年国内掀起“民国热”,民国题材的电视剧和小说都受到热捧,高晓松也来了,来了一句“民国是中国最好的时代之一”。




一个军阀混战、主权沦丧、饿殍遍野、易子相食的年代,会是最好的年代?




济南城外一家陷入绝望的饥民 图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除了近代史以外,高晓松对古代史的解读,也是一派胡言。
他表示明朝是三无朝代,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朱元璋棺材板都要按不住了。




说什么四大发明是假的,造纸术是埃及的,指南针是阿拉伯的,印刷术竟然说是韩国人的,还阴阳怪气地称麻将、针灸、炒菜、按摩才是真的中国四大发明;




又说因为古时候有文化的男子需要寻求有共同话题的异性,所以青楼的花魁们是当时最有文化的女人。




连中国传统音乐都逃不掉染指,高晓松认为整个汉民族都只有一个秧歌调。




有网友曾经统计了一下他的胡言乱语,还包括且不限于——“汉服就是树叶子”、“中国人全世界最爱占便宜”、“国粹二胡是外国人发明的”等等……




高晓松一系列的迷惑言论颠倒黑白、罔顾事实,引来无数网友的口诛笔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感并抵制高晓松。
去年6月一场网络直播活动中,作为邀请嘉宾的高晓松正在直播间侃侃而谈,结果遭到众多网友谩骂抵制,最后这场直播只能在高晓松大写的尴尬中被迫中断。




显然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观众也是随着时代而进步的。他这一套“奇谈怪论”的公知话术已经忽悠不到新一代网友了。
正如@中国历史研究院 所说的那样,历史就是历史,历史容不得‘奇谈’。‘奇谈’怪论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被历史埋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duanlihua 发表于 2023-7-26 01:06:57|来自:江西南昌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高晓松是在酒桌上喜欢高谈阔论的中年男性的终极进化版。
一方面你会惊叹其知识面之广涉猎之多口才之好。
另一方面当你对某个知识了解更深更专业时,你就会看到他的断章取义或哗众取宠了。
ps
最近一边健身一边听补了近两年的晓松奇谈,其实他自己的定位其实满恰当,那就是一个说书人。
娱乐性好但专业性不严谨,好的兴趣敲门砖和引路人,信息的传递者。
shzlq 发表于 2023-7-26 01:07:32|来自:江西南昌 | 显示全部楼层
到目前为止,高晓松的作品基本上我都看了,从最早的北京电视台脱口秀节目《鱼羊野史》、到《晓说》、《晓松奇谈》、《矮大紧指北》,包括他的书《如丧》等等,音乐自不在话下。一直想找个机会好好谈谈他,谈谈他的个人成就、观点,以及他对我的影响。




假如我活到现在,所接触到的文人只有高晓松,想必对他固然会抱着狂信的态度,我是30岁开始读书,客观说我对阅读真正产生兴趣,正是源自高晓松。王小波说真正有出息的人是对名人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并且在那上面做出成就,而不是仅仅对名人感兴趣。正因为这个观点本身的逻辑成立,我才选择绕到高晓松这个人背后,想看看他后面都站着哪些人,以及从那些人手中出来的作品和观点。

出于这个好奇心,我有幸领略到更多有意思的人和事物,而且大部分人直到今天仍堪称璀璨明星,接触他们的性格,以及他们的作品,久而久之产生一种升腾感,这种感觉一句话不太好解释,举例也许更方便陈述。

了解高晓松之前,我的精神家园基本上停留在文化快餐的水平上,唯一自认为上得了档次的应该是安妮宝贝的《莲花》。讲她小有名气后跑到了西藏的墨脱,这个小镇临近雅鲁藏布江,在那里她通过见闻和冥思得到了久违的宁静,写下这本书。自从遇到袁腾飞,并看他的节目后,我就毫不留情把安利宝贝给扔了;后来当我了解了罗振宇,又把袁腾飞扔了,接着到高晓松时,罗振宇又离我而去,最后一直到王小波,高晓松也差不多被我遗忘脑后,只留下了他的音乐。

每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度,来源自他最初选择的角度和对深入探索的坚持,这种坚持断然不是高晓松说的”任何事只要坚持就完了“。在我看来,这种坚持更接近他愿意讲这么多年的脱口秀背后所存在的那股子疯劲,准确说就是无关功力与权谋,仅仅是我喜欢,我乐意。而我最初的选择,用我自己总结的一句话叫”我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看到了现实里看不到的真实“。这样一来高晓松的杂文自然满足不了我的需求,所幸我还有这点自知之明,否则我将永世驻足不前。

不管高晓松这个人生于什么家庭,处于怎样的社会地位,持怎样的价值观,他的产出在我看来只有两类东西,一类是音乐,一类是杂文。至于那些采访、演讲、综艺节目之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毕竟对于精品的碎片,本质上不是精品,而是碎片,类似网易搞出的游戏。

在音乐上,他有很高的造诣,假如他中间不开小差,一门心思专精这个门类,他是有机会能和他自己所青睐的那些世界音乐巨匠比肩的。至于杂文,在我看来,他的作品配得上翘楚地位,同时当代杂文热具有必然性,假如带队的不是高晓松,也会是别人。这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零边际成本的信息传递优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一个不讲理的时代,讲理就成了主题。杂文的本质就是讲道理。王小波谈到《黄金时代》里的性,他认为在一个缺性的时代,性将成为主题,正如在一个饥饿的时代吃会成为主题一样。从这个角度理解高晓松,我认为他的成就功不可没。

他的出现促进了大众理性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换句话说是在帮助全民开智也不为过。他借用自己所处的高位,向我们传递一个知识分子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在这里请允许我再次借用王小波先生的话来证明这种行为的必要性:知识分子的长处只是会以理服人,假如不讲理,他就没有长处,只有短处,活着没意思,不如死掉。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先事先声明不当公知,更不当公敌,我看了后觉得好笑,我记得陈丹青提过一个观点,他说我们这里连公共场所都不存在,哪里会有公知?公敌就不多说了,这是明摆着的,精英阶层对自身所处位置抱有很微妙的态度,这种态度简单概括就是既不否认,也不承认,或者说有针对性地面对——当面对精英阶层时不否认,面对大众阶层时不承认。看起来有些浮嚣,中性点可以说是圆滑,按照高晓松自己的话,虽然门缝(技巧)还在,但那个魔鬼(不平)消失了。

魔鬼的消失带来的最明显的后果,就是产出不了好东西。高晓松自己也承认搞不出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这句话理解其实包含了两重意思,一重在表面,指他自认为没有拍电影的天分,更没有能拍出那么有内涵的电影的能力;另一重在深层,是指他选择的路注定了没法深入到细部的肌理。

问君何不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种事干多了,必然回不去用放大镜看事物,故而只能被迫加固自己的大局观。换言之高晓松先生能看到天下,却看不到民间。说到这里有人会反驳,说高晓松会读解,我个人认为”读解”和“创作”完全是两码事,否则今天就不会有这么多所谓的影评家,电影巨匠却依然凤貌棱角,得承认这个事实。

之所以说被迫,源自阅读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苦炼》。里面有出希尔宗德赞同举办婚礼的桥段,这里写得相当巧妙,我想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顺手在旁边留下一段感想:我认为人大抵都是从越缺什么就越追求什么开始,但凡碰到所谓的机遇实则是陷阱时,就会走向越不缺什么就越追求什么的道路。这个过程把很多人精确地固定在一条射线上向前无限推进,既回不了头,又停不下来,直到死亡。所以我认为高晓松是被迫走上”大局观好“这条路的,这点我很有信心。

另外至于高晓松的白话说的如此之溜,我认为他有仔细分析过王小波的作品。他自己在《鱼羊野史》中也做过评价,并认为王小波在他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请看看具体他是怎么评价的吧!

以我有限的阅读量,王小波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他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我个人热爱写作,热爱做音乐,也热爱拍电影。每当看到伟大的作品,我经常扪心自问自己能不能做到那样。大部分音乐如果努力,我是能做到的;有些电影我做不到,但我能感觉到差距有多大;唯独读王小波的时候,我完全没办法拿自己去做比较。很多人说他是中国的卡夫卡,我看不懂卡夫卡原版,但从翻译作品中还是能感觉到卡夫卡头脑中具有很多突破性的臆想。王小波是可以和卡夫卡媲美的。

对于王小波,高晓松只能这么评价,路只有一条,因为评价小波先生要格外小心,稍一不留神就会引火烧身,这一点高晓松是再清楚不过,所以要评价,也只能从文学造诣和白话水平这两点切。当然,我相信高晓松内心有更多话想讲,但话又说回来,一个敢想敢讲出来,敢说出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他辈开始这样的话的人,自然会突破靠物质和学院派身份堆栈出来的位阶,站上精神领域的高峰,客观说,这点高晓松必然是望其项背,三十年前,王小波被称之为先锋人物,三十年后,他这个高峰至今无人能撼动,更准确说不是不能,而是不敢,包括高晓松。

高晓松对艺术的理解,包括思想和结构这两方面,很多观点来源于王小波,假如不看王小波的作品,很容易会以为是高晓松自创的。比方说对“有意思”和“有意义”的理解,最早出自王小波的杂文集,王小波主张人要过得有趣、有意思,假如太有意义,就变得没意思。再比如“伟人的胡子“,也是来源于王小波先生对俄国作家的调侃,还有高晓松的国外见闻脱口秀,包括观感、历史和思考三重结构,也能在王小波的杂文《域外杂谈》系列中找到影子。




还有对“尊严”的见解,这个话题很为王小波先生看重,他曾屡次在杂文和小说中提及,笔锋犀利至极,高晓松则显得柔和得多,《天天向上》一期节目中,汪涵在采访高晓松时他亲口说:在我们这儿,人们往往连尊严都守不住,最多能守住诗意。在我看来,这就是退而求其次了,哪怕出于无奈。

王小波先生在我眼中犹如一把锋利的长矛,对应的高晓松先生更像是一面皮盾,上面布满了小刺,好多刺头还被磨圆了。就攻击力来说,高下立判。但至少也存在不可否认的事实——高晓松有很多话想说,但因为所处立场而选择了不说。所以大家看到在他的视频节目中,用词非常讲究,作用我认为只有一个,就是避开锋芒,尽量将一些观点安全传达到终端,这一点显而易见他是做到了,至于终端有没有完全领会其意就不得而知,但就我个人看来,目前效果一般。




最后还有一点想说。看到知乎上很多人对高晓松持以批判态度,认为他对很多事物一知半解就侃侃而谈,显得很不负责。我自己不是那种细而精的专业人士,因此无法理解他们对大而全的态度。但我至少清楚一点,看待这个世界,总体上无非两种视点,一种是细而精,一种就是大而宽。

细而精的人义无反顾地选择迈向纵深路线。我肯定这种态度,但对现在普遍存在的“信息搬运工”的手段不敢苟同。他们引经据典,从他们手中产出的东西一眼看去相当学术,但我不能认同这些东西就是知识,进而对他们的动机产生质疑,因为我知道诚实不是学术界的长处,因为太诚实了,就显得不学术。因此得出结论:细而精并非一定能挖掘出知识。

大而宽不同之处就在于选择了横向的路线。对这种态度我同样持肯定态度,大而全往往体现出泛泛而谈的特征,这是因精力有限而不得不权轻重的原因导致,一旦把握好轻重,仔细琢磨后,往往会发现这种深入浅出的言论背后隐藏的正好就是当今时代所渴望的知识,而非信息。

至于观众到底是想获取信息还是想索取知识,这点我并不清楚,但我敢保证后者还是偏多数,因为你无法回避人类天生具备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是个常识问题,有意回避常识是走向专制的第一步,但每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到底是采取开放还是封闭态度,这点我又没太大把握,所以建议这两种处世观能握手言和,好好相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wangjunqing001 发表于 2023-7-26 01:08:06|来自:江西南昌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于精英家庭的普通人,被大众认为不凡 / 可能也自认为不凡的平凡的精英。


什么样的精英是真正的精英

舍身追求国家富强的谭嗣同、林觉民是。
尝试打碎旧世界的孙中山、李大钊是。
成功打碎旧世界的图书管理员团队是。
以学报国的钱学森、 袁隆平是。
包括清华毕业生在内的无数工程师是。
响应召唤开辟新世界的无数三线建设者们是。
一句话,为国家、民族、人民、他人造蛋糕、谋幸福的精英是。


什么样的精英是平凡的精英

一生只追求和享受知识分子精英利益的胡适是。
气急败坏、上窜下跳追求精英阶级利益的贺姓 “公知” 是。
专业利益高于民族国家利益,精英利益高于国家民族利益,或高调叫喊、或隐忍追求 “我们法律专业的最大利益,我们精英阶级的最大利益”的专业利益集团是。
对民国 “大师”、“泰斗”、精英阶级、豪强世家、古典精英利益集团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如数家珍,以知识分子、精英阶级的意志、利害、视角看待历史和世界,对身为精英集团一分子并代表精英阶级利益的希拉里天然认同的 “名流” 是,哪怕他的家庭本是造蛋糕的精英。
一句话,只关注、在乎 “ 我们精英自己的蛋糕、喜怒、利害、得失、损益 ” 的精英是。


ps
由于凡人总是多数,只关注、在乎、追求 “ 我们精英自己的利益 ” 的精英多如过江之鲫,我们通常不得不将 “ 精英 ” 称号留给这种精英并称他们这个阵营为
精英集团,精英阶级
尽管他们的本质是八流精英、伪精英。


同时也不得不将第一种精英排除出通常意义的 “ 精英 ” 之外,称他们为:
精英阶级的叛逆

顶级精英,真正的精英
确实比较麻烦,但也没有办法。
因为他们关注、在乎、追求的,确实不是 “  我等精英自己的利害、得失、损益 ”。


您觉得高晓松象哪种精英呢?
tdq6554 发表于 2023-7-26 01:08:53|来自:江西南昌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是一知半解
装得满腹经纶
一向好为人师
最喜哗众取宠


证据:
1、高晓松针对诸葛亮的评价是不是过分了?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908071
2、高晓松说郑成功不姓郑,那郑成功姓什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05694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