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其实是假的?

[复制链接]
Oracle 发表于 2023-9-15 07:18:4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历史情节,大多是从小说,影视作品等等中得知,信以为真,可事实是这些情节都是历史上不存在的。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suidywu 发表于 2023-9-15 07:19:2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BiTiNer 发表于 2023-9-15 07:19:4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苏秦和张仪
司马迁的史记历来以良史著称,除了剪裁过甚的缺点外(和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正好相反),里面记录的绝大多数历史,都被证实是真实的。但也有例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张仪和苏秦斗法的故事,根据史记和战国策,两人凭借自己的诡计,合纵连横,将列国搅了个天翻地覆。但这是假的。
1973年,在举世闻名的马王堆汉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简帛,最著名的有老子和黄老道家经典《黄帝四经》,另外还有《战国纵横家书》,和《战国策》类似,里面记载的事情都是关于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历史,但与《史记》和《战国策》不同,苏秦和张仪并非同一时代的人物,其中张仪生活在秦惠王时代,死亡时间是公元前310年,苏秦生活在秦昭王时期,死亡时间是公元前284年,中间隔了26年,苏秦是张仪死后才在政坛上崭露头角的,也就不可能互相斗法。
那么张仪的对手是谁呢?
《孟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则对话,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刘熙曰:“景春,孟子时人,为纵横之术者。”这句话中我们看到的是张仪的对手其实是公孙衍。
甘肃麦积山石窟附近的放马滩秦墓,1986年也出土了一些战国秦惠王时的地图和竹书,其中的竹书再次从侧面证明:张仪的对手不是苏秦,而是公孙衍,这可是当时人们的记录啊,绝不可能作假的。
公孙衍又名犀首,魏国人,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秦惠文王五年,公孙衍出任秦国大良造,带领秦军与魏国在河西交战,大败魏军,迫使魏军割让阴晋。而后,再次领兵对魏军发起河西之战,俘虏魏军将领龙贾,斩首8万,迫使魏国撤出河西之地。此后,公孙衍在秦国的前途也基本走到了尽头,因为他不愿再趁魏国虚弱持续进攻魏国,再者这时张仪进入秦国,开启了他争夺秦国相权的征途,公孙衍因为政见问题,被秦王冷遇,最后出走魏国,被任命为将军,这时公孙衍提倡合纵政策,并得到了魏相惠施的支持,合纵的第一战,公孙衍选择了赵国,联合齐国出兵攻打赵国,大败赵军,却让秦国感到了危机。张仪便亲自领兵攻打魏国,迫使魏国亲近秦国,破坏合纵联盟。而公孙衍就拉拢燕国、赵国、韩国、中山国,搞出“五国相王”的联盟,但是这个动静太大,不仅秦国,齐国和楚国也感觉到了危险,因此极力破坏,合纵再次失败。
“五国相王”失败后,魏国倒向了秦国,张仪到魏国出任相国,张仪极力鼓动魏国投靠秦国,并搞出秦军借道魏国进攻齐国的戏码,结果被齐军迎头痛击,大败而归,于是张仪被罢相。之后,公孙衍出任魏相,极力联合赵国、魏国、韩国、楚国、燕国组成联军攻打秦国,但是最终出兵的只有赵、魏、韩的军队,联军在函谷关被秦军打败,魏国、赵国损失惨重,公孙衍被迫离开魏国,到了韩国出任相国,同时和出任魏相的田文、齐相的相国田婴取得相互支持,但等到秦国发兵攻打韩国的时候,没有一个国家出兵救援,最后导致韩国大败,公孙衍被迫逃离韩国,最后在魏国,被人诬告冤杀。
君子兰 发表于 2023-9-15 07:20:3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1984年老山前线7.12大战,打到中午炮兵打光炮弹,越军趁机攻占了几个阵地。
船头地区7月12日防御作战,14军彻底粉碎了越军加强师规模的反扑,取得了歼敌3000余人的重大胜利,铸就了十年对越作战最大的一场胜仗,史称“7.12”大捷,也就是俗称的松毛岭战役。
此次辉煌胜利,炮兵当记首功。据统计,在16个小时的战斗中,大口径炮兵和团营属炮兵共发射炮弹1261吨,以猛烈炽热的火海吞噬了越军的人海。每每提及这场酣畅淋漓的空前大胜,不少人都有会说:“炮兵打得太猛了,以至于快到中午的时候,把炮弹都消耗光了,于是越军趁着炮火暂停的空当,攻下了几个阵地。”
30多年来,这一说法广为流传,令许多人印象深刻,几乎成了定论。考察其出处,是出自《中越战争秘录》一书(作者是金辉、张惠生、张卫明,由时代文艺出版社于1990年2月出版),在该书第39页有这样的记载:
那一天我的团干进去了一万多发, 到中午12点,2.5个基数全干光了。张友侠一听炮弹没了,两臂一摊,一下子背过气去。没了炮火封锁, 他一个团怎么也挡不住越军6个团的冲击。抽耳光掐人中给掐过来。我说,炮弹马上就来。早晨一开炮,我就让车队出发,给我拉炮弹,红河州调了470多辆卡车给我抢运弹药。等炮弹的空儿,越军占领了164高地。
说这段话的人,是时任40师炮兵团团长的赵扣斌,采访时间是1988年4月18日,地点在云南省开远市炮兵团会议室。由于是当事人亲口所讲,使得绝大多数读者对上述内容深信不疑。可仔细查阅有关7.12作战的后勤保障史料之后,笔者发现,赵团长对于4年前这段历史的回忆,和史实相去甚远,是非常不准确的。
首先,担负老山地区作战后勤保障任务的昆明军区后勤第23分部,在工作总结中明确记载,“7月12日打敌反扑,弹药消耗量大,部队申请补充数超过了分部一线储备数”。要读懂这句话,就要具备弹药补充的一个基本常识,作战期间,弹药消耗必须随耗随补,以经常保持规定的数量,而不是打完了再补。炮兵部队向后勤23分部申请补充炮弹,这一行为绝非意味着炮弹所剩无几或者是消耗殆尽。
而战斗中部队申请补充数通常又超过了实际消耗数,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2个原因:指挥员对弹药消耗情况掌握不准确、不及时,心中无数;担心激战之中后勤供应不上,从而狮子大开口,盲目的申请补充,由以上因素导致的阵地弹药积压,是作战期间一个经常发生的现象。
讲完了弹药补给的相关依据,再回过头来看看具体的数据。7月12日当天,部队申请补充数超过分部一线储备数的弹种并不多,只有两个,一个是某型号的师属以上炮弹,一个是某型号的迫击炮弹。前者阵地储备量为2个基数,实际消耗1.06个基数;后者阵地储备量为5个基数,实际消耗3.3个基数。换句话说,就算分部仓库不往前线补充炮弹,只靠部队在战前完成的阵地弹药储备量,其数量也能够保证作战的需要,当天根本不存在炮弹打光导致炮火中断的情况。


其次,我军几个前沿阵地被越军攻占的时间,全部都是在8点半之前,没有发生打到中午,因为炮兵打光炮弹,失去火力支援的步兵丢失阵地的现象。具体情况是:在119团3营防御的那拉方向,150号、169号高地于5时40分,142号高地表面阵地于6时5分先后被越军316师174团占领;在119团2营防御的662.6高地方向,102号高地于6时,138号高地于8时30分先后被越军876团占领。至于赵团长所说的164高地,位于我军防御最前沿277高地以东,紧挨着盘龙江,一直在越军手里。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时候,人的回忆是靠不住的。千万不要迷信所谓的当事人口述,仔细查阅第一手的档案文献,互相印证比对,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的历史。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nvzitea 发表于 2023-9-15 07:21:2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顿公爵被法军打败六次,受到蜘蛛织网激励后发愤图强,终于滑铁卢一战成功,这是很多课文或者杂志上的叙述,但是实际上,威灵顿公爵从1809年开始和法军作战,除了围攻战有一次失利,损失六千多人以外,一直到滑铁卢战役,威灵顿公爵一直没有打过败仗,最多有一些小的挫败,然后应该和马塞纳平手过一次。
还有就是斯巴达三百勇士的故事,夸张了斯巴达一方的作用,也小看了斯巴达,斯巴达王的特权之一是可以在出征时携带100名亲卫。即使是双王同时出征,一共也只能带200名亲卫队,剩下100人留守国内。而这次列奥尼达带了300人,体现了非比寻常的重视。挑选出来的300卫队成员,全都是有子女的成年勇士。
而且其他的希腊一方作战人数和参与的城邦都被忽视,除了300斯巴达王族卫队和1000名二等边民步兵以外,还有其他希腊城邦拼凑出来的6000多人,然后这才在温泉关这个狭小的关隘依托优势地形,抵抗了3天,然后寡不敌众全部撤退,但是斯巴达国王确实带着自己的300卫队断后,全部战死沙场。
fxpk 发表于 2023-9-15 07:22:1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深入人心并且还是假事情的,莫过于成化年间的万贵妃堕胎,以及明孝宗悲惨的幼年成长史了。
即便有再多人平反,再多人论证万贵妃堕胎的来源以及不实,也架不住到处都有人拿着万妃堕胎说事,给人的感觉是似乎成化朝永远跟此事绑定,并且还一定要把孝宗的出身讲述的很苦逼,我不明白这样子有什么意义。
说到万贵妃,那就顺便贴点孝康敬皇后张氏的光荣事迹吧,毕竟宪宗宠幸万贵妃相当于是大黑料,孝宗宠张皇后就是千载可称了(某个明朝皇帝相关话题的高赞答复就公然玩这种双标)

武宗为太子时,乳母某氏在宫中。孝宗临视乳哺,每赏赐,多为张后所收,未尝谢恩。帝疑问,以实对。他日,又面赐酒食,对帝后食。毕,因抱太子,不能起谢。又因太子啼泣,帝后亲蹲视之。帝命乳母坐勿起。他日,帝戏谓太子击后,太子击之。命击乳母,太子不忍击也。后由是大怒,面叱出之。既归,其夫惊曰:“保保之位千金不易得,顾不谨畏,获罪而出,奈何?”乳母曰:“此为汝增千金,宁畏出耶?吾居宫中未尝得滋味,第急买肉,多用盐酱治具为食。”食未毕,中使果至召之。言太子失乳母,啼不能止,帝后急宣汝。催逼就道。乳母故不行,且欲自尽。后惊惧,尽还帝累赐恩典。帝又厚赐其夫。往复数四,方发行,报使相望。太子见之,始复初。
何鼎,余杭人,一名文鼎,性忠直。弘治初,为长随,上疏请革传奉官,为侪辈所忌。寿宁侯张鹤龄兄弟出入宫禁,尝侍内庭宴。帝如厕,鹤龄倚酒戴帝冠,鼎心怒。他日鹤龄复窥御帷,鼎持大瓜欲击之,奏言:“二张大不敬,无人臣礼。”皇后激帝怒,下鼎锦衣狱。问主使,鼎曰:“有。”问为谁,曰:“孔子、孟子也。”给事中庞泮、御史吴山及尚书周经、主事李昆、进士吴宗周先后论救,帝以后故,俱不纳。后竟使太监李广杖杀鼎。帝追思之,赐祭勒其文于碑。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