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如何评价《速度与激情 10》?

[复制链接]
Prety 发表于 2023-9-14 18:37:5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 年 5 月 17 日,《速度与激情 10》引进上映,速激之旅重启。这次《速度与激情 10》国内上映时间比北美时间还早,《速度与激情 10》迎来速激系列的终章,吸引力众多国内影迷关注。这次,唐老大为救飞车家族再度出山,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疾速狂飙。
这次看了电影的朋友们,大家来说说《速度与激情 10》国内上映时间比北美时间还早,在国内影视票房回暖的环境下,片方联合国内多家知名品牌进行影片的宣发推广,当贝投影也正式成为《速度与激情 10》智能投影中国独家合作伙伴。看了《速度与激情 10》的朋友们,大家来点评一下吧。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icelymoon 发表于 2023-9-14 18:38:5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观众对速激系列的激情,正在迅速退去。
照目前的趋势看,《速激10》别说超越第7、第8部,就连追上第9部的票房(13.92亿),都很困难。
究其原因,老生常态地讲,是速激正在步所有系列电影的后尘,创作已陷入僵化。
但这是太笼统的说法,更具体说,摆在该系列面前最大的困境,是它正在变得越来越安全、越来越主流。
这种藏身于主流的安全,使它丧失了生命力,也失去了速度与激情。



截至5月21日16:00,《速激10》上映5天,票房刚刚突破5亿,低于预期。


遥想当年,速激系列的走红,本是场意外。
《速激1》原本只是个主打B级趣味的亚文化电影,没想到,却意外受到北美观众的追捧。
我们今天翻过头来看这部系列首作,会发现,它和如今的续作,简直大异其趣。
整部影片充斥着鲜明的反主流色彩,不仅在于故事发生在少数族裔聚集的脏乱差街区,剧情也围绕地下赛车展开,更在于,它实际讲的是主流对于边缘的认可。
影片主角布莱恩(保罗·沃克饰)是个白人警察,被派去飞车帮做卧底,在与唐老大(范·迪塞尔)的相处中,两人惺惺相惜,最终布莱恩放走了唐老大,自己成了罪人。
这是速激的起点。而随后的几部(除去更像番外的第3部),大致也沿着这一思路,继续讲布莱恩“上梁山”的过程。
这其中,除了唐老大“家文化”的感召力,也有警界的“办公室政治”令布莱恩心灰意冷,直到第四部尾声,警队出尔反尔,原本承诺放唐老大一马,却判了他25年监禁,布莱恩也终于忍无可忍,上演了一出劫刑车。
这一举动,无疑是砸了自己的铁饭碗,纳了上梁山的投名状。



系列首作《速度与激情》讲的是个白人警察背叛了警队使命,认可了黑帮情义价值观的故事。

自此,布莱恩加入飞车帮,成了唐老大的好兄弟。
这其实才是速激系列的底色,它主打的是反叛和挑衅,其总体态度是,地下帮派比警察大家庭还要有原则、有温度。
但正如梁山好汉终会被招安,速激兄弟也难逃此劫。



吊诡的是,正是从第4部,也就是布莱恩上梁山开始,速激系列反倒成了真正的主流大制作。
其标志性特征在于类型升级和内核反转。
类型上,速激一改原先赛车片的小众属性,转型成了任务片,此后的第5-9部,几乎都在做任务。
这也是好莱坞主流大片的标配,无论人数多少、出身怎样,最后都得去救世界,漫威、碟中谍、007……无不如此。哪怕原先只是洛杉矶街头的一帮飞车贼,也得扛起这一重任,把love & peace洒向世界。
其次,在观念内核上,速激系列也完全放下了反抗姿态,摇身一变,成了主流价值的代言人。
他们不再和警方作对,反而成了警局的编外人员,四处打击犯罪,且早已不满足于美国街头,而是把足迹踏遍了伦敦、罗马、多米尼加、里约热内卢,甚至北极……



数据来自“彭博社”,显示出速激系列1-8部中赛车时间的逐渐减少与动作戏的不断增多。

至于挂在嘴边的话,也早已不是“Fuck”,而是“Family”。据统计,片中提及“家庭”或“团队”的次数,从前四部的不足3次,一路水涨船高,到第8部,已达17次之多。
就这样,曾经的街头霸王们,成了如今的正能量小天使。
尤其在保罗·沃克去世——亦即片中的布莱恩归隐江湖之后,唯一的白人角色消失,飞车党已完全由有色裔主导(包括非裔、亚裔、意大利裔),但整个系列的气质,反倒越来越“白”,越来越主流。
这无疑是所有大IP的共同宿命。
一方面,乘着全球化的东风,速激系列由B级赛车片,一路成长为A级动作片;但另一方面,要想满足全球观众的胃口,就势必要把异质性、冒犯性降到最低。
于是被招安的速激系列,只好自断根基,向着洗白之路,驾车狂奔。
这是一条成功之路,也是条死胡同。



唐老大由第一部的街头混混,已经快速成长为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难怪有影迷建议他直接到复联报道。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在经历了第7部的高光时刻(全球票房15.16亿美元)后,速激系列持续走低,到上一部,也就是第9部,全球票房已缩水至7.26亿美元。
虽然这一数字部分受到疫情影响,但大幅下滑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由此反观中国市场,情况稍有不同。
很多中国观众认识速激,恰恰是从第7部开始的。也是因为保罗·沃克的意外离世,成了一个全球性的话题事件,从而引起了带有强烈悼亡色彩的观影潮。
但实话说,这种观影热更多是一种跟风行为。毕竟,速激IP此前在中国的影响力,并不足以支撑起如此大规模的悼念。
但不管怎样,《速激7》成了当年爆款,票房高达24.26亿人民币,且趁着余温,两年后的《速激8》尽管品质不佳,但票房不降反升,竟达到了26.71亿人民币。
个中原因,一则是因为当时全球人民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共享同一种语境,所以一个美国演员的离世,还能成为全球电影界的一件大事,可如今怎样,已不必多言。



《速激7》在中国引起巨大反响,该片也成为2015年引进片票房冠军,院线片票房亚军(以1500万票房惜败给《捉妖记》)。

二来,速激系列之所以广受中国观众青睐,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它的无脑爽,即特技发达、剧情简单。
此外,还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愫,我称之为“放大版的古惑仔情结”。尽管如前文所述,速激的主角们早已从良,不喝啤酒、改喝牛奶了,但这帮人还坚持穿奇装异服,装出一股愤世嫉俗的范儿来——为兄弟出头、为情人搏命。而这种气质,尤其能刺激到此地一些男性观众的神经。
但事实是,装出来的特立独行,终究是装的,改变不了的是骨子里的温良恭俭让。
当唐老大一嘴一个family变身“家人侠”,当速度与激情俨然快成了工作与家庭的时候,该系列的前路,一望便知。
它没法再在观念上提供任何刺激,也只好沿着技术流的绝路一走到黑。于是我们看到,片中的车子渐渐脱离了地心引力,去走钢索、去撞大厦、去跨瀑布,乃至于飞向太空。



速激系列的最大看点是,主创们这次又把车开出了什么新花样,但随着创意衰减,越来越难做出新意。


而由这一点,又引出另一问题。
同样都是造梦,为什么中国观众对速激的观感还要稍稍强于漫威?
最关键就在于,漫威是彻头彻尾的梦,而曾经的速激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换言之,速激系列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所营造的真实感。尽管很多时候它剧情很扯、人物也单薄,但它与现实之间的那根隐隐的连线,一直都没断过。
与此同时,速激的走红与中国汽车文化的兴起,又恰好同频。这无疑进一步夯实了真实感,并且尤其能吸引很多“糙老爷们”的注意,至少比起漫威,速激对他们来说,是更有机会代入和兑现的凡人梦。
然而,这种现实感,已经被一点点抽离。
正因为速激只有不断制造新奇观去吸引眼球这一条路可走,那根与现实的连线终究会断。于是车子终要上天,观众也终会下头。
这是注定了的结局。



随着《速激9》已经把车开上了太空,众多影迷呼吁下一部可以直接拍《速激番外之星球大战》。


于是,在《速激10》里,我们看到这个IP被各种追求极致安全的平衡艺术,拉扯得稀碎。
原本以为,它讲的是个“用后即弃”的故事。
飞车帮们原本帮FBI做事,在失去利用价值后,FBI立马翻脸,欲除之后快。但看到后面,发现并非如此。原来警队还是好的,只是个别人怀有私心。于是整个故事由个体对抗体制的戏码,瞬间转变成了两个家庭的私仇——你说伐木累不累。
而片中人物,因范·迪塞尔、巨石强森、郭达·斯坦森之间存在“谁也不能输”的合同条款,导致这三位最有看点的打星,却根本打不起来,更不可能有人死。
至于片中的视效场面,除了大铁球在罗马街道横冲直撞的部分,还能看到速激系列曾经那种天马行空又重重落地的真实感,其余部分,都难称惊艳,毕竟第9部已经把车子带入太空了,这一部可去的地方,本就不多。
以及,考虑到中影从第7部就已经开始介入到速激IP的投资,应该讲,这个系列就是如今最根红苗正的美国片。
它已经安全到骨子里了。
而在创作领域,安全与无聊几乎就是同义词。安全就意味着一个系列失去了创作的生命力,它不会再去想,我还能创造什么,而只会向内看,看看自己还剩什么可以拿出来。
速激系列由最初的小众B级片,跻身A级大制作,再到如今,已成为了爆米花电影里甜度都很低的那一种。
它也该结束了。但看唐老大的意思,这个系列至少还会再拍两集才真正谢幕。
那么也只能说,有的IP活着,但它已经死了。


-END-
猪头他爸 发表于 2023-9-14 18:39:3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速5》之后,“速度与激情”系列的续作都是多余的垃圾。
“速激”系列如果一直以《速9》和《速10》这样的水准拍下去的话,那还不如早点结束该系列。
它并不是视觉效果和动作场面不够精彩刺激了,而是整个剧情设定、人物设定、台词表达都有些越来越离谱、越来越让人反感了。
如果你不喜欢踩到粪便的感觉,那就不要花时间和金钱去看这部电影。
影片全程基本靠追车、碰撞、爆炸、飞车等特效场面推动剧情,动作戏虽然处理得够炫酷,但却缺乏足够的逻辑与理论支撑,感觉都是“为了炸裂而炸裂”的动作与特效堆砌。
全片飞扬着“这也行?”的叙事表达,对于注重逻辑性的观众而言,着实看得十分无语且煎熬。
倒是雅各布带着小布去找爸爸的故事线,呈现了一种有趣和温情的公路片样态,让人觉得这条线单独发展还挺有意思。这有点让我想到了凯文·科斯特纳主演的电影《完美的世界》,大人、小孩、汽车、公路,一路发生着戏剧性很强的故事,同时也传递着动人的情感,是很有观看价值的类型。
还有杰森·斯坦森出场的那段戏也让人怀有好感,但这种好感更多都源于杰森·斯坦森本人。
饰演反派的杰森·莫玛,在表演层面呈现了一种很不一样的状态,或许可以拓展他的戏路。
其他的部分,真的就像是往大银幕堆垃圾一般,毫无价值可言。
当然,对于不太在乎剧情逻辑、人物动机、情感表达以及画面情节的可行性的观众而言,可能还是会收获一定的爽感吧。
feiri 发表于 2023-9-14 18:40:0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环球翻了一下自己的资料库,发现了系列历史上不朽的高峰,第五集的遗产。然后把他拿出来拍了这个上下集的终结片。你说他没诚意把,他把巅峰之作拿出来了给你续拍,你说他有诚意吧,他毫无悬念的给拍烂了。
如果说第9集是非常烂,那么这集好了一点,很烂。但是还是没有达到烂片这个水平,挣扎在很烂的层次。
我在写银护3的回答里面说:我愿意给这个片的编剧一个好莱坞最高评价——他在尝试写一个故事。
速激10就是一个生动的反面例子,他跟绝大多数的好莱坞电影的态度一样——他们并不试图写一个故事。他们只是在写几个段子,然后给放在一起。
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剧本公式论,这部电影体现的更明显。
开头用了第五集的素材直接放了好几分钟的剧情回顾。他们甚至没有重拍一下当年的事件,而是直接用了旧素材,把动作戏热开场的任务给解决了。热开之后一场戏点题,这个系列的题眼是什么?是一家人吃饭。吃饭之后给到了任务,任务必须出外地,这在好莱坞近乎于一条法律——一部电影要去4个地方,目的是每个地方引出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对抗力量。
所以第一个任务是罗马。罗马失败之后团队遇到了巨大的危机,第二幕的前半部分就需要换个地方找解决办法。换的这个地方是里约。这部分做到就行,可以没有逻辑。所以他们就真的没有逻辑,在里约的部分跟故事没关系但是找到理由赛了一会车,真棒。应付过去这部分的动作戏之后,转到伦敦,伦敦就要以喜剧为主,来对冲里约部分的苦大仇深。最后在葡萄牙解决问题,未完待续。中间那不勒斯什么都没有发生是送的,南极是单纯为了下一集,是个引子。
完美完成了4个场景的转换,附送了2个小规模的,量最起码给足了。
你说他烂吧,他确实很烂。你说他有多烂吧,他并不比别的好莱坞电影更烂。他们那个地方就这个要求,编剧的最大任务就是写4个场景切换的动作戏,写完这4个部分就可以交活了,这4个场景之间不需要有逻辑也不需要有关系。然后反派是编剧的自由,他为什么这么坏,你随便写,没人干涉。他们对编剧的要求就是这么点。
所以,他肯定及格了。
未来更多的片子,无论是变形金刚还是闪电侠或者别的什么。都是这么写的。说实话,他们是应该抵制人工智能。以好莱坞公式的详细程度,人工智能确实能写。
我举一个小的例子就能说明问题。开场热开场5分钟,后面揭示任务,一段文戏点题,2个笑话,介绍一下主要角色,然后出发,这是15-20分钟。然后一段风景宣传片过场,屏幕打上换场的地点(具体到这个片是罗马),落地之后是3个笑话开场,因为这个时候任务没有遇到困难,轻松一点。不能是单独的笑话,需要有互动,这部分的笑话要连接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或者性格。所以一个不够,一般是2-3个,注意,可以不好笑,但是必须有。然后是一段游戏性质的动作戏,穿插人物胸有成竹的插科打诨,表现人物的能力和自信以及相互挖苦和调侃。目的是让大家降低紧张感。然后任务开始出现阻力和障碍,这块需要恰到好处。阻力大到观众觉得是有担心的,但是又要让主角游刃有余,还有精力分心开队友玩笑。提现主角群体的能力异于凡人。
他们遇到真正的危险,但是经过合作和冒险之后,全队认真对待力挽狂澜。但是他们还是陷入了重大的麻烦(可以是任务失败可以是人员被困可以是道具丢失可以是队友受伤可以以上皆是)。到这里是第一幕的结束。第一个场景任务完成,被他们毁的差不多了,他们需要到第二个地方了。一般情况下,这个地方就已经引入了1-2个新的角色,出现了2次大的动作戏,内含8-10个笑话,至少2次大规模的破坏效果。介绍了反派的人设和目的,以及主角和地球面对的危机。你这么一看这45分钟到1个小时过的还挺充实,满满当当。
你看看任何一部好莱坞电影,是不是这么拍的?后面也是一个套路继续写,我懒得再撸下去了。所以你说他多烂呢,也谈不上,都这样。但是我个人的感受就是烦人。
所以你看,他的公式和要求细化到这个程度。根据每个片子再设定具体的人物、风格、元素、喜剧方式加进去,是不是人工智能可以写?实际上我觉得人工智能可能比他们写的还能好点。
woyyaizn 发表于 2023-9-14 18:40:3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速度与激情10》:全球化的一曲另类挽歌

文 | 更深的粽

看完《速度与激情10》,有种一口气悬在半空的感觉。我相信很多观众都有与我类似的感受。




因为之前确认是终章,所以默认就是最后一部了。结果故事还没讲完,至少还有一到二部。
以下有剧透,未看请慎入。
《速度与激情》这个系列电影,大概是好莱坞非常特别的一个系列了。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一是,这部影片最初只是个投资3000万的小成本,有很明显的B级片气质,主演保罗沃克和范迪塞尔也不是大演员。范迪塞尔之前最出名的角色大概就是在《拯救大兵瑞恩》里演了八名拯救团队中的一个大兵,还是第一个嗝屁的。




二是,谁也没想到这么一部小成本影片居然大放异彩,尤其是拯救了几乎已经落入动作片淘汰边缘的赛车类型,打开了局面。主演保罗沃克和范迪塞尔也靠这个题材一跃而上,成为好莱坞准一线的男星。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系列居然一拍再拍,题材、投资越来越大,成为顶级IP,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在保罗沃克不幸罹难后,更是有了情怀的加成,让这个IP继续朝着更大的商业价值迈进。主演范迪塞尔几乎就凭这个IP成了一言九鼎的制作人和大腕,可以说一辈子就靠这个IP,薅了20多年羊毛,这在好莱坞发展史上也几乎是绝无仅有了。




说了这么多好的,当然也得说些不好听的。
最让人诟病的自然是对IP的过度透支,审美疲劳。毕竟,前作中已经把车开到外太空去了,不由得让人以为接下来的敌人是不是三体人了。




在这点上,我倒觉得部分可以理解。毕竟一方面,随着商业价值的增长,不断追求更多的投资、更大的场面本就是应有之意。另一方面,好莱坞的商业片制作水准也靠着速激系列获得了同步的提升,这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毕竟其中也有着速激5、速激7这样的口碑佳作,也靠这个系列,华裔导演林诣彬、温子仁成功提升了咖位,打出了口碑。




话又说回来,速激系列目前遇到的问题,与我在“电影已死”文章中分析的好莱坞的“痼疾”是一脉相承的。
我曾经评价惊悚题材拍到了“政治惊悚”层级的时候,就难以为继了;而超英电影的BOSS强大到了某个地步也就难以拍下去了,漫威系列可为证。这事实上是类型电影的某种“阿喀琉斯之踵”。
比如复联系列,出了灭霸这种毁天灭地、全宇宙生灵干掉一半级别的大BOSS,接下来就很难拍了,征服者康之类的就只能到某些量子世界里去刷存在感了。




速激系列也是一样。从第一部开始,这个系列固有的看点,就是两个:飙车+偷盗,而后来飙车系列经过林诣彬的开发后,变成了撞撞撞+炸炸炸的无敌破坏王模式,而偷盗也不断开着脑洞,面对的BOSS越来越大,而核心都是阴谋+黑白通吃的官方体系。
这种不断叠加的视觉奇观,本身是好莱坞商业帝国价值属性的体现,毕竟,第一部电影诞生的年代是2001年,正是互联网革命方兴未艾、全球化蓄势待发的时代。在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消费的经济体系支撑下,自然有全球化的文化、全球化的思维,以及——全球化的犯罪。
因此,速激系列在表层的飙车+偷盗元素下,内里的核心也是双线并进,一个是全球化模式下的产业增值以及映射出的不断出现的灰色、边缘地带,另一个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被主角挂在嘴边上的经常让人串戏到《奔跑吧》的口头禅——伐木累。




在全球化的狂飙突进下,世界性的生产贸易体系自然呈现不断扩张的景观。另一方面,现有的法律和道德体系并没有能力不断规训这个一日千里的体系。因此,越来越庞大复杂的市场必然诞生更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依靠原有的执法体系和世界政治格局显然是不够的。
因此,从速激4开始,这个系列就在往“越来越多的大场面”和“多方博弈的复杂利益格局”一往无前。前一种的正面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负面效果则是速激系列越来越往科幻片和政治惊悚的方向狂飙,所以后面几部经常给人一种乱入007片场的感觉。




而后一种倾向的负面效应就是,为了避免进入一种不断升级打怪的模式,去刻意营造之前人物的“反转”,于是我们看到杰森斯坦森等,明明是上一部的反派,却不断加入“伐木累”,让前作的粉丝非常错愕;而不断复杂的利益格局,必然需要一种更单纯的原始情感和价值来对冲,以保持商业片的本性。于是“伐木累”几乎已经成了范迪塞尔的口头禅,而“死了”的角色不断复活,也几乎不让人意外了。所以第十部最后盖尔加朵从潜水艇钻出来的时候,我内心几无波澜。




从这个角度来说,速激系列这二十多年的历程,几乎就是一部全球化的发展史。最初只是小门小户,小打小闹。比如多米尼克(范迪塞尔)的飞车党集团最初也就是抢抢运货卡车,抢到的DVD机和数码相机最多也就几百万的价值。但到了后来,抢金库已经是常规操作了,牵涉到的高科技装备更是亿级美金起步。
这当然颠覆了影片原有的格局,却也是全球化的应有之意。从某种程度上,速激系列和范迪塞尔、保罗沃克等,甚至可以算是“美国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翻版,虽然是一个不能见光的领域——犯罪与赏金猎人。




而这种全球化叙事,目前无疑是遇到了危机。首先,场面的堆积也是有上限的,在这点上观众的审美体验是非常辩证和公平的,虽然其“阈值”可以被一再抬高,但在一定范围内是有天花板的,这个天花板大概以“阿凡达1”为顶,再多,观众就觉得疲劳了。
其次,无论怎样精心构造难题的复杂性和惊奇感,它仍然脱离不了最基本的驱动——犯罪动机。于是我们看到,除了利益集团为了自身利益而缔造阴谋的常规叙事外,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复仇”动机。于是第十部终于引进了一个以反社会人格为核心的大反派——海王(用海王是不是范迪塞尔有某种执念,想在速激系列里把好莱坞的所有肌肉男星一网打尽?)




但海王的心理动机的感染力显然不可能达到犯罪领域的天花板——诺兰蝙蝠侠系列中的“小丑”——的水平。




因此,这里面的情感逻辑其实是有点“摆烂”。加上保罗沃克去世以后,速激系列已经无法再次营造类似的“同仇敌忾”的兄弟情,速激9的雅各布显然是一个非常单薄且失败的角色,因而也迅速“嗝屁”了。




而这,正是埋藏在速激系列创生之日起的“炸弹”。说到这里要回到第一部的剧情中。
第一部里,多米尼克所带领的飞车党也就是在洛杉矶的公路上依靠车技和胆大手黑,打劫过往车辆赚点小钱。这当然是非法生意,但从商业价值来说,并不惊人,并且打劫过程中似乎也没有用到什么像样的武器(编剧是在尽量“洗白”飞车家族)。




因此,这里的正邪对立很快被保罗沃克和范迪塞尔的惺惺相惜的兄弟情和他与其妹的爱情所冲淡,因此最后放跑多米尼克的行为也很能被观众理解。但从感染力来说,显然达不到周润发的《龙虎风云》中的水平。
这其中的原因,说到底是来源于全球化模式。全球化模式当然首先是一种合作模式,跨越国界、民族、性别、地域、文化、血统等等种种藩篱而进行全球化的大生产。也就是说,“阻隔”和“障碍”越少,全球化的模式就效率越高。
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全球化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却无论怎样,似乎更加剧了全球民族国家和文明体系之间的冲突和隔阂。在这方面,弗里德曼的那本名著《世界是平的》似乎只说出了部分的事实。




这又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大范围的全球化生产必然带来对资源的加速损耗和环境的污染,而在物质有限下全球人民必然面临更严苛的局面。




另一方面,全球化生产和消费体系并非一个它表面上所标榜的“平”的体系,而其中本身就存在着因为国别、民族、文化等等原因的结构性剥削因素,因此仍会带来两极分化的“穷的愈穷,富的愈富”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第一部中就有体现。在这一部中,多米尼克的身世背景虽然是虚化的,但显然代表着在美国主流社会的少数族裔和文化体系,其从事的也是飞车党这等见不得光的业务。
但其中,奥康纳(保罗沃克)所代表的白人文明显然是放下了“架子”,与多米尼克代表的有色人种惺惺相惜,成为了“兄弟”。多米尼克在打探奥康纳背景时则提到了搜索引擎,声称“现在网上什么都有”——考虑到第一部出品的年代2001年,互联网和搜索引擎都是方兴未艾的新产品,其中蕴含的“世界是平的”意识显然也部分烘托了影片的主题。




但同时,片中隐含的全球化生产体系的不平等因素也依然存在。片中多米尼克打劫的DVD机和数码相机等多为日本生产,而那时候依然是日本自上世纪后半叶开始的电子产品称霸时代的余绪,因此也不让人意外。不过,片中将另一帮派的背景设定为华裔(其据点明白用汉字写着“超级市场”,虽然其演员是个韩裔),却又有着好莱坞固有的某种“歧视”。




但这种歧视,最重要的倒并非明面上的黑帮身份——因为多米尼克也是黑帮——而是来自于其经营的职业。片中华裔靠开超级市场等赚钱,其仓库中的DVD机等也被证实是合法购置的,相比于片中日本产品的畅通销路,显然映衬出美国主流话语体系中对华裔的某种刻板印象——华裔还是靠着某种“人力成本”优势,靠勤劳,而不是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而在美国得到更高的社会地位。
但在2001年影片出品的那个年代,中国甚至还没有正式加入世贸体系,因此这种“刻板印象”倒也不能说是全部抹黑。相应的,当速激系列的影响力逐渐提升,并且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也举足轻重的时候,影片相应的加重了其亚裔成分,比如很多人很喜欢的角色韩,就是一个高智商黑客(虽然是韩裔,但大多数欧美人是分不清韩国人和中国人的)。包括起用华裔导演林诣彬和温子仁等。这不仅仅是人尽其才为我所用,因为速激3-7投资逐渐扩大到S级项目,而林与温虽然也执导了一系列口碑影片,但基本还是小体量小成本,能直接执导这种大项目是需要资方更多的信任的,也是明显的“抬咖”式运作。




而这种团队合作、全球化“犯罪”的故事模式,在戏里戏外都更鲜明地体现了“全球化”的气质,因而其渐具一种“共同体”属性。




但同时,我们同样不能忘记,这种因为“比较优势”而集结起来的全球化生产与消费模式,终究是不稳定的,因为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自由贸易和市场公平原则并不能保护在相对价值有差别的情况下,落后国家和经济体不被先进国家和经济集团剥削,因此其全球化生产模式下掩盖的可能是另一种“价值转移”过程。




因此,速激系列不得不在伦理基础上不断强调“伐木累”的普世价值,以及父子情、夫妻情、兄弟情这样的全人类共同的情感,甚至让观众觉得审美疲劳。而其巅峰体现自然是范迪塞尔决定将速激9在中国比美国提前一个月上映,这固然是因为速激系列在中国一直很受欢迎,在旧的全球化体系渐入困境的情况下,这不啻为一种“情感投资”。




这就是我们当下面临的状况。虽然从宏观和历史上,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并不会“自动”去适应经济基础完成自身的进化,很多时候是滞后的,反复的;同时,当经济面临衰退和低潮时,上层建筑也不会自动“放下身段”去贴合现实,反而可能尽力维持原有的局面,而这必然在现实和理想中产生更多的应力和张力。
因此,全球化的体系面临的困境,需要新的设计和解决方案,而答案显然不是过去的简单重复迭代就可以的。
而这其中,如何凝聚团队、如何提炼共识、如何协作,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实验和试错的。
凝聚力何来?速激系列的“伐木累”似乎是一个解决方案,但本身显得单薄,还带有浓重的拉丁文化风格。
其答案,恐怕还是要回到一开始去寻找。速激第一部中,保罗沃克和迪塞尔最初相识是因为赛车。有一项共同的爱好,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去冲击更高的目标,在此过程中流血流汗,相识相知,同仇敌忾,相互信任,这才是形成共识和连接的根本。




因此,全球化的生产方式的最终出路,也依然是在生产方式的更新和迭代,而不是在产业链的某些环节上做文章,试图去通过某些“独门秘籍”去控制甚至剥削其他群体。只有所有人共同在一个大的公平的生产体系中群策群力,发挥勤劳和智慧,服务于所有人,才有了构建真正的新式全球化的可能。
cdra 发表于 2023-9-14 18:41:1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速激宇宙发展到现在已经很难拿单纯的好片烂片来界定了。说它是好片吧,满片的打雷剧情不答应;说它有多烂,花三十多块钱(还包含了完全没有必要的3D钱)看俩小时咣咣咣爆炸和赛车也不亏,所以吐吐槽找点乐子算了。
1.美队跳机梗看一次笑一次


2.不出意外,海王演的反派出路已经有了:第十一部被干掉,第十二部剃个光头加入bbq座位。
3.有谁信赵喜娜演的那哥们真死了?没有剃光头的角色都要经过一次假死考验。
4.你说速激宇宙的主配角们生命天赋异于常人我相信,但是:一个十几吨的火球横冲直撞半个罗马+当量赶上小半个核弹的炸弹在市中心哪怕在河底爆炸还是无人伤亡?导演格局当真不小。
4.照目前的趋势,塞隆坐进bbq座位是迟早的事。那么她干掉光头前女友的账算是清了?后来我想通了,谁敢说赛琳娜一定死了。如果没有,那么恭喜你明白了逻辑链条。
干掉唐老大一个家人并且准备干掉他所有家人→再救下唐老大一个家人(仅限媳妇儿子)→和唐老大碰一杯→你就是唐老大的家人了
5.从第六部以来就一直萦绕着我的一个问题,外国特种兵和jincha算不算编制?或者速激宇宙默认所有这些人都是反派一方?为啥主角团杀他们如杀鸡却完全没有人找后账。
6.高科技监狱必备:最方便越狱的总控制器一定要在罪犯手边
7.捏妈速9的核潜艇不是炸了吗,又整出一辆?
8.不理解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