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 蔡崇信、吴泳铭今日正式履新阿里巴巴董事长、CEO ,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复制链接]
冰河世纪 发表于 2023-9-14 05:07:3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获悉,阿里巴巴完成24年来公司管理职务的第二次制度化交接棒,蔡崇信今日正式接任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集团CEO,张勇卸任阿里云董事长与CEO职务,荣获“功勋阿里人”称号,这是阿里自今年3月启动1+6+N自我变革的快速推进。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bigshuo007 发表于 2023-9-14 05:08:1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核心业务淘宝在走下坡路,而且并没有有效的策略应对,包括现在正采取的几个措施也缺乏意义。拼多多在从下往上切,抖音直播电商在全方位切,淘宝一直都在防守中退步。
然而这个时候阿里已经拆分成几家,看似要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实际上力量更为收缩,在当下这个环境,除非强有力的领导者,否则很难改变这个局面。
在阿里的上一个世代,各个部门被要求最多的是能否打正,包括达摩院,都要去做 to B 业务,想象一下,如果几年前的 OpenAI 被要求盈利,还会有现在的成果么?
因为这是财务驱动的世代。
而下一个世代,不知道阿里能否重回产品的轨道,至少现在看还没有。
wushuhong 发表于 2023-9-14 05:08:4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9 月 10 日,张勇和蔡崇信按计划完成了阿里巴巴集团的权力交接。阿里员工随即收到了新任阿里董事会主席蔡崇信的全员信。

一位阿里云智能员工刚开始以为邮件里的字打错了,反复确认后才意识到张勇不仅卸任了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和 CEO 职位,还卸任了仅担任 8 个月的阿里云智能集团的董事长和 CEO。

一些员工正期待张勇能够借助自己在集团的影响力,为阿里云智能争取到更好的价格 —— 近期阿里云智能正在和淘天、菜鸟等业务集团重新洽谈云资源的采购价。

上任后的每个月,张勇都会和阿里云创始人、阿里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开会讨论;两个多月前,在一场 “院士面对面” 的员工活动上,张勇还和王坚一起讨论了云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回答了员工提问;近期多个政企合作项目中,张勇都作为云业务代表接见了客户。

6 月 20 日,张勇在全员信中宣布将于 9 月 10 日卸任阿里集团管理职位,专心全职做好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 CEO 的工作。他在信中说,考虑到公司规范化治理的要求,他 “不宜再同时担任两家集团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的职责。”

按照当时宣布的计划,阿里云智能集团将完全从阿里集团拆分,双方将不再有股权关联。张勇将以阿里云董事长和 CEO 的身份带领一家完全独立的公司。

这次调整后,张勇彻底离开了阿里集团和相关业务的管理层。他保留的唯一阿里身份是阿里巴巴合伙人,并获得第一个 “功勋阿里人” 的荣誉称号。蔡崇信在全员信中称阿里将投资 10 亿美元,支持张勇设立与掌管一个面向未来的科技基金。一位阿里员工称,“10 亿美元代表了阿里对张勇多年工作的一种尊重。”

《晚点 LatePost》了解到,阿里集团的管理层调整仍未停止。


8 个月的阿里云 CEO:砍项目、追求标准化


张勇在 2022 年的倒数第二个工作日正式接手阿里云智能业务。

当时几乎是阿里云智能最糟糕的时刻 —— 刚经历了一场被认为是 “阿里云史上最严重事故” 的服务器宕机事件;收入增速从四年前的 90% 下滑到只有个位数,到了今年一季度,阿里云甚至出现了创立 14 年以来的首次营收下滑(扣除阿里集团部分的收入)。

上一任云智能事业群总裁张建锋上任时,曾提出 3 年营收超 1000 亿元的目标。一位阿里云管理人士透露,张建锋除了要为规模负责,还需要完成张勇提出的 “高质量发展” 的目标:一是公有云收入占比要提升,更多销售云服务器(ECS)等基础的存储、计算产品;二是要有利润。

这意味着阿里云需要卖出更多标准化的产品——将阿里云数据中心的存储、计算服务卖给客户。为了适应环境,中国的主要云计算厂商多做项目 “包工头”,帮政企客户定制一整套服务,连电脑、桌椅板凳、办公用的手机都打包销售。营收看着不少,实际上利润微薄。

张勇接手阿里云之后,在内部开始更彻底地贯彻 “高质量发展”。今年 5 月的高管会议上,他梳理了阿里云接下来最重要的三大目标,按照优先级排列分别是:规模、营收、利润。

规模指的是数据中心的 CPU(中央处理器)核数规模,对应存储、计算等基础云资源,未来阿里云要售卖更多消耗基础云资源的标准产品,例如云服务器(ECS),而不再仅仅为了提升营收额去做规模效应差的定制开发。

为了明确资源调配的优先级,张勇将产品划分为四个等级 —— 云计算的操作系统是一线产品;通义大模型、基础运维、开发工具等则是二线产品;由生态伙伴定制开发,阿里云被集成的产品则被划归三、四线。项目也被划成了三类 —— 需要使用阿里云计算资源的项目属于一环项目,只使用阿里云应用的是二环项目,剩余的则是三环项目。

营收上,张勇将今年阿里云的营收目标定为 1100 亿元(不包括阿里集团部分收入),相较于去年张建锋提出的 900 亿元目标,提升了 22%。

多位阿里云员工对今年完成此营收目标并不乐观。近期阿里云正在和阿里集团下多家子公司重新谈云资源采购价格,此前阿里云向外部客户提供的云服务器(ECS)年续费价格为官网价格的 4 折,而给阿里部分子集团提供的折扣能达到 2 折。重新谈价后可能会拉升阿里云的营收,但长期来看,阿里子集团已经有了自由选择云服务提供商的权利,阿里云的议价空间受到挑战。

对于增量空间巨大的政企市场,阿里云可能会引入合作伙伴来共同拓展。9 月初据媒体报道,阿里云可能通过引入国企,来获得 100 亿 - 200 亿元的融资。

阿里云未来的想象空间在大模型上。今年 4 月,阿里云发布了类 GPT 大模型 “通义千问”,随后张勇还宣布阿里云的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 15% 至 50%,他向分析师们解释,这样做是为了让更多中小企业、开发商者使用云计算。在行业人士看来,还是为了用低价撬动更大的市场。

为降低成本,张勇上任后砍掉了几十款产品,并裁撤了 15% 左右的产研人员。他在内部算了一笔账,90% 的营收实际上由 10% 的产品贡献,于是不赚钱的、消耗云计算资源较少的产品被大量取消。一位阿里云人士称,张勇来之前,内部就在反复提及关停内部排名靠后的产品,但最后往往只是停了产品,运营产品的人却被保留了下来。

张勇在任期间,钉钉、达摩院被剥离出阿里云智能集团,回到阿里集团成为 “N” 公司。这会让阿里云每年节省几十亿元,业务也会更聚焦。

一位阿里云员工评价,在梳理清楚战略优先级之外,张勇给阿里云带来的最大改变,还是让阿里云团队从追求营收目标回归到提升产品、技术本身,将云构建成可靠的基础设施。

此前,阿里云的产品、研发人员需要背营收指标,并配合前线销售做各个行业的解决方案,今年产研人员不再需要直接为营收目标负责,专注做好产研。

今年初阿里云的一场会议上,张勇批评了此前 “运动式的管理”:去年阿里云曾发起一轮降低客户问题咨询量的考核,每个业务线定期比较谁的客户问题咨询量减少得多,这种做法本意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但最后员工为了满足考核,让客户在钉钉工作群内提出咨询问题,而不再通过后台提交问题,以减少咨询量。

张勇上任后,每个月都会与王坚开会,商定重大业务方向,两人在阿里云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一致:阿里云应该成为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让更多的商业公司在这个基础设施上生长出来,因此应该卖更多标准的公有云产品,少做人效低的定制化开发。

在短暂的 8 个月阿里云 CEO 任职中,张勇明确了规模、营收优先,要求团队从销售回归到产品和技术,但他来不及做更多具体的调整了。


8 年 CEO:坚定投入消费升级,组织从集中到分散


张勇 2007 年加入阿里,任职至今 16 年。

以担任 CEO 为分界,前 8 年,张勇成立天猫、创立双十一购物节,让品牌愿意在阿里卖货投广告;成为 CEO 之后的 8 年,张勇进一步选择押注消费升级 —— 接入优衣库、欧莱雅等国际品牌;收购银泰、大润发,孵化盒马,在 “新零售” 上大力投入;收购饿了么,直接和美团竞争,满足新中产对即时配送到家的消费需求。

消费升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确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张勇的带领下,阿里集团年销售额突破万亿美元,一度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公司,带给股东巨大回报。

过去 3 年多,消费环境开始变化。当消费者偏向便宜的替代品,当商家库存积压、寻找清货渠道,拼多多一贯追求的极致低价就显得更具吸引力。品牌都不希望清仓打折的过季商品影响自己的新品销售,在电商平台,它们将更多清货商品放在拼多多销售,不希望便宜商品影响天猫旗舰店的销售。

阿里的消费升级有多成功,它要转身抓住低价市场就有多艰难。一方面,阿里自身忽视了消费形势的转变,过去的成功让它反应变慢;另一方面,它的挑战者们却在快速成长,形成迫近的威胁。

2019 年,拼多多 GMV 刚过 1 万亿元人民币,只有阿里的 1/7;当时抖音还没有自建电商,是阿里的销售渠道。三年后,拼多多 GMV 超过 3 万亿元、抖音电商 GMV 超过 1.6 万亿元。两家公司的 GMV 已经相当于半个多阿里。

张勇在 14 年前创立了双十一购物节,京东前 CEO 徐雷在 9 年前创立了 “618” 购物节。创造双十一和创造 618 的人都在今年告别了自己的公司。

业务战略上,张勇对消费升级的坚定投入,为阿里集团积累了千亿美元现金,也限制了这家公司在电商上的可能性。

而在大公司治理上,作为 CEO 的张勇的很多探索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这些探索是否成功很难轻易评判。

张勇很多年都是中国互联网最繁忙的 CEO,很长时间内,一度有 30 多人向他直接汇报,他本人是决策的集合点,总是亲力亲为,同时照管着线上零售、线下商超、线上批发、物流、云计算等商业模式和团队基因完全不同的生意。

“像阿里这种又大、竞争对手林立、创始人又不在一线的公司,确实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治理难题。” 一位阿里管理层称。

2015 年张勇接任 CEO 时,阿里的业务越来越多,为减少业务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张勇主导推行了 “大中台,小前台” 的组织战略,让各业务共享数据和技术,试图让阿里集团合力对敌,这家公司走向了 “一个阿里”。

2021 年底开始,阿里的组织从 “集中” 到 “分散”。面对复杂的竞争和宏观环境,过去的 “一个阿里” 在今天对一线业务变化的响应速度太慢,张勇希望通过经营责任制、多元化治理、设立分管大总裁,让组织变灵活,从一个阿里走向了四个作战业务单元,但很多重要决策依然需要张勇来拍板。

到了 2023 年 3 月末,阿里宣布启动 “1+6+N” 的组织变革,CEO 张勇对阿里彻底放权。

从 2015 年至今,对于阿里这样一家拥有复杂业务的集团如何有效治理,作为 CEO 的张勇一直在探索解决方案,他的确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又无法解决真正的问题。

四年前的 9 月 10 日,阿里在杭州滨江奥体中心举办 20 周年晚会,6 万阿里员工和阿里的朋友们的瞩目下,马云宣布卸任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交接给时任阿里 CEO 的张勇。

马云和阿里元老蔡崇信、彭蕾、王坚现场组成 A band 乐队,演唱着《怒放的生命》,淡出了阿里集团的一线管理舞台。四年后,这四位阿里元老悉数回归,担任董事长和业务集团的董事,重新掌管起自己参与创立的阿里。(文 | 管艺雯 陈晶 编辑丨管艺雯 黄俊杰)
qwertlina 发表于 2023-9-14 05:09:4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好这几天,第5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其中有几个数据值得关注: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规模分别达10.47亿人、10.44亿人和10.26亿人。
这个看起来繁荣的数据背后,其实包含着互联网行业正在面对的一个问题:互联网行业正在进入存量市场。从高速增长到稳定发展,互联网行业的生态在变,规则在变,当然,从商业角度出发的打法也得变。
我们不妨捋一捋过去今年阿里都做了哪些事情。
一.打破大锅饭,实行“1+6+N“

3月份,一则消息让整个互联网行业震动,引起了大范围的大众讨论:阿里宣布打破大锅饭,实行“1+6+N”,这一计划的大致内容是:“1”代表阿里依然是一家上市公司,法律主体、财务主体没有变化;“6”表示将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6大业务,分拆成独立业务集团,即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N”是阿里集团旗下其他多家业务公司,如阿里健康、高鑫零售、盒马、夸克等。分拆以后,各大业务集团及业务公司分别建立各自的董事会,阿里巴巴集团则将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


这拉开了阿里今年大手笔求变的第一章节。
求变要先求动,而这第一章节的核心,就在于“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有两个方面:一是业务集团之间:各个业务集团可以顺着市场和商业的逻辑进行决策,而不必被“原生家庭”所牵制;二是集团内部的决策链条变短,提升业务线的反应速度。
二.发布通义千问,建立国内AI生态地基

4月份,阿里在百模大战中,推出了自己的自主大模型——通义千问,迅速进入了大模型群雄逐鹿的第一梯队。对于熟悉通义千问的用户来说,这款大模型这几个月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从一开始的对话类的“通义千问“,发展到现在包含通义千问、通义听悟、通义万相的覆盖语言、听觉和多模态等领域的大模型。AI是未来,这点几乎可以肯定。但阿里在做的,不仅是单独一款的AI产品,实际上,阿里布局的是国内AI生态,去年阿里提出了”模型即服务“(MaaS),如今已经成了各大AI厂商共同的目标,同时阿里建立了开源AI社区魔塔社区,并在今年连续进行开源动作,而且是可商用的开源。
这是阿里的第二章节,为未来打下行业生态的基础。
扎深根不仅是产品厉害,更重要的是对行业生态的建设。


三.多个业务计划上市,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启动外部融资

5月,阿里多个业务,包括菜鸟、盒马启动上市计划,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启动外部融资,外部融资决定了单独的集团对于阿里系的依赖性将减少。这个宣布其实是意料之中,算是“1+6+N”的目的之一,也是“1+6+N”在两个月后的一次重大推进,还是从“集权制”到“联邦制”的重要突破。
这是阿里求变的第三章,以实际行动贯彻求变方针。
四.蔡崇信出任董事长,吴泳铭担任CEO

在奠定了灵活性、为高新AI科技打下铺垫、实际行动体现求变决心后,6月,高层人事的变动也如期而至:蔡崇信出任新董事长,吴泳铭担任新CEO。
蔡崇信和吴泳铭都有很特殊的经历:前者极其具备国际视野,后者不仅是第一代程序员,还参与投资了多个科技类项目,二人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这次的人事变动,其实也体现了阿里在整体重大方向上的定调:出海、科技。这几乎是接下来所有互联网企业都得走的路,在经济和科技没有突破性的发展的情况下,除此之外几乎别无他路。
阿里求变的第三章,是由高层人事变动影响企业未来方向。
五.海外业务增速惊人,出海阶段性成果初现

阿里出海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在业界内是名副其实的先行者。2010年,阿里面向海外客户的跨境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即已成立,业务模式由最初的B2B形态,逐渐转向了B2C企业对消费者模式。


2016年开始,为了实现“货通全球”的终极目标,阿里花重金在全球范围内收购了一批电商平台,东南亚市场Lazada、印尼最大电商平台Tokopedia、土耳其市场电商Trendyo、南亚电商平台Daraz等等。
2021年12月,蒋凡被调任“海外数字商业”负责人,同时,海外业务被提升至和国内零售、云业务同等地位。这是阿里电商出海的一次重大转折,速卖通的被重视度提升,推出托管业务,Lazada在泰国和菲律宾的市场份额都得到了提升,而专注于欧洲市场本地化运营的电商平台Miravia加快了推进速度,西班牙的街头上到处都是Miravia的身影。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商业,出海的基建也初成规模,菜鸟与全球多个航空公司建设了eHub(数字贸易中枢)项目,全球物流网络编织已成规模。
今年7月,海外业务增速惊人,阿里国际业务营收同比增速近30%,国际零售收入同比增长41%,连续3个季度超出市场预期。
种什么种子结什么花,长期的深耕和更早就开始的求变,让阿里的出海业务成为了今年阿里求变主基调里重要的成果之一。
六.变革后首份财报,业绩超预期

8月10日,阿里发布了2024财年第一季度的财报,这是“1+6+N”后的首份财报,财报显示,淘天集团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2%;全球化业务持续推进,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增长41%,菜鸟集团收入同比增长34%;阿里云营收利润双双上涨;线下消费回暖复苏,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同比增长30%,大文娱集团收入同比增长36%。
这份新的财报代表改革已经初见成效,除了收入增长,还有很多深挖下的点值得关注:淘天守城之战告捷,阿里云迎来AI契机、原本就不错的国际数字商业、菜鸟、本地生活,今年表现更活跃。
这是阿里求变后的第五章,整体成果初现,变革中的种种措施在市场中都得到了不错的正反馈。但这并不是终章。
如今,蔡崇信、吴泳铭今日正式履新阿里巴巴董事长,这是阿里求变第四章的延续,也是阿里求变过程中环环相扣的步伐之一。
如今的国际和国内市场本身不确定性仍然很多,但是,局势和以往不同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种时候,主动调节改变自身需要勇气,但是也是真正长远有效的途径。江湖不是打打杀杀,甚至不是人情世故,江湖是审时度势,主动变通。
不破不立,大破大立。变则通,通则久,企业发展就是逆水行舟,必须不断自我变革,才有生存的机会。
xjping 发表于 2023-9-14 05:10:3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企业的影响力大的一定程度,内部人事变动对甚至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阿里有多大其实不用多说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模式很多部分都是阿里塑形的。
网购啊,快递啊,支付啊,理财啊,等等等等。
大到一定程度,必然是誉满天下的同时谤满天下。
没办法,造神和毁神,是一个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
现在张勇正式退下来了,很多人都在讨论蔡崇信和吴泳铭的组合能给这个想要打造百年老店的企业带来什么新变化。
但我觉得更有意思的还是对张勇的所谓「盖棺定论」。
新任董事长蔡崇信发出的全员信里面提到,授予阿里史上第一个「功勋阿里人」荣誉称号。
有了荣誉,还有实打实的物质奖励,阿里决定投资10亿美金支持张勇设立科技基金。
再加上「成绩斐然」这四个字的贡献点评,算是给了第二代掌舵人一个很体面的评价。


我记得当年张勇接任的时候,阿里的股价是下跌了2%的。
那时候大家都在问,为什么是张勇,就像乔布斯选定库克之后,大家都在问为什么是库克一样。
有质疑很正常,第一代创业者光环实在是太大,一手创办了一个成体量的大企业,直接完成了从0到10000的跨越。
后继者手上有这么大一个盘子,要想重现第一代的光辉,太难了。
难?难还是要上。
张勇是个典型的工作狂,有个江湖上流传很广的说法,是张勇为了减少干扰,住了十年的酒店,就因为这样不用打扫、方便健身、便于吃饭。
当然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勤奋只是一个基础性技能。
张勇可以说是蔡崇信挖来的,两个人在2007年在香港吃了一顿饭,张勇从盛大辞职加盟阿里。
第一个职位是淘宝的CFO,但CFO很快就岗位变形了。
那时候淘宝发展越来越快,假货问题开始凸显,咋办呢?
拆分,淘宝和淘宝商城,这淘宝商城就是天猫的前身。
现在很多人可能都不记得了,当年淘宝商城走的是比较坎坷的,最开始的独立运营事业部成立六个月就解散了。
张勇可以说是临危受命,我怀疑那时候他也严重怀疑offer上的岗位描述果然不靠谱啊。
淘宝商城成立的第二年,张勇为了宣传,选择了一个节日,双十一就这样诞生了。
第一届双十一没有后续那么大张旗鼓,张勇好说歹说也就才拉了27个商家参与大促,结果一炮而红,总销售额过了5000万。
这个完全诞生于互联网的节日就这样出现了。
到了2011年,张勇宣布升级商家管理系统,给商家设门槛,给消费者假一赔五的承诺。
初心可以理解,要让淘宝商城杜绝假货水货,要确保产品品质。
但中小商家也不惯着,有小商家去淘宝商城总部堵张勇,有商家组织起来给淘宝商城卖家刷差评、拒付款。
从那时候开始,张勇也开始感受誉满天下和谤满天下的必然路径。
这段经历对张勇来说,算是来到淘宝后的第一阶段,出了业绩,做了商城,个人定位也从幕后走向了台前,从CFO开始往COO模式上走。
至少在职位上,和当年的库克对齐了。
张勇的第二阶段,就是从PC到移动的转型。
说起来有意思,这也和苹果iphone拉开智能手机时代有关。
那年头还是BAT得时代,百度用了19亿买来了91助手,腾讯靠着微信完成翻盘。
而阿里的移动化任务,交给了张勇。
也就是那时候,另外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蒋凡创立的移动APP分发平台友盟,在张勇的促成下以8000万美元收购进入了阿里体系。
之后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手机淘宝完成了PC淘宝的转型。
也就是这时候,张勇在2015年上任阿里集团CEO开始在内部开始打造「大中台、小前台」的变革。
那时候席卷很多互联网企业的中台化浪潮,也可以说是看到张勇节约了IT、存储等资源、提升了服务一线业务效率之后的选择。
内部梳理完善的同时,张勇也开始推动集团的多元化发展。
进军海外,云服务,阿里文娱,本地生活,等等等等。
虽然这些多元化每一个都有其他阿里员工的推动,不能完全说是张勇的贡献,但至少都发生在他掌舵期间。
所以蔡崇信代表阿里集团对张勇的付出,也强调了这点:
一、张勇创造了双11这个家喻户晓的全球消费者狂欢节;
二、带领天猫快速发展推动了品牌企业全面互联网化的大潮;
三、带领团队让阿里顺利跨越到无线时代;
四、带领集团在多个领域和全球进行布局。
前端时间江湖上流行这样一张照片,张勇站在蔡崇信和吴泳铭的中间,没看错的话,背景是一张清明上河图。


我觉得还挺有寓意的。
过去清明上河图被认为是「追忆故京之盛,而寓清明节繁盛之景」的绘画,讲的是盛世图景。
最近几年又有学者认为,清明上河图实为盛世危图。
因为里面有惊悚的船桥险情、慵懒的递铺官兵、 侵街的商铺和拥挤的交通。
其实画还是那幅画,只是不同时代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对张勇来说也是这样。
我们欢迎针对“类似阿里巴巴这样的新兴企业,什么样的治理模式在21世纪更合理”的讨论,这是蔡崇信在给港交所的公开信里面写到的。
既然是探索,既然是讨论,那必然是有做的好的地方,也有做的不足的细节。
咱们国家过去没有见过这种体量的企业,如何发展、如何传承、如何转型,其实都是在走一条没有前人的道路,是在搞一次商业拓荒。
张勇掌舵阿里期间,到底是繁盛之景,还是盛世危图,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评判。
至少,阿里内部给出的评价是,功勋阿里人。
有功劳、有苦劳、有疲劳,至于其他的,留与后人评说。
ybhl 发表于 2023-9-14 05:11:3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在海外,谈谈个人生活体验。
在三年前刚到东南亚的时候,特别不习惯,主要是没法便捷购物了,国内网上购物的时候,1-2天就到了,到了国外电商,一般都要两个周,觉得特不习惯,所以购物就少了很多。
感觉他们的线下店铺和连锁的生意还是很不错的,别的不说,至少手机啥的比较贵重的,还是线下买。
到现在,本地电商有些进步,但还是时间挺长的,还是不适应。
回头说说国内电商平台,这三年进步真大,我现在人在海外,在国内淘宝下单,可以直接跨境送到手,一般7-8天就送到了,比本地还快!
所以,现在也是三天两头国内购物,发往东南亚,感觉生活方便多了。
总之,这些大佬们还是厉害,让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有了点家的感觉。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