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读博动机是什么?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应该读博?

[复制链接]
kissinger 发表于 2023-9-14 01:33:5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确的读博动机是什么?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应该读博?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lihanyue 发表于 2023-9-14 01:34:1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确肯定谈不上,我就说说我个人的动机、原因以及我认为应具备的能力。

八成是那种政治不正确的回答。

一、动机、原因:
1、为了实现超越研究生阶段同学俄语水平;他们不是北外的就是上外俄语专业毕业的,我本科打了四年魔兽世界,而研究生两年也没追上,所以读博要追回丢失的四年;
2、当时财务基本自由,可以交得起学费;当时倒卖琥珀蜜蜡,赚了点小钱儿,交学费自然不在话下;
3、实现装X的梦想;小时候看《围城》,不修个博士,怎么有脸回国,我很喜欢方鸿渐;
4、有执教高校的梦想;从小就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和需求被关注的欲望,给别人讲事儿的能力比较十分强大,所以有个想当老师的梦想,不写论文、不混科研,一心专注教学那种。

二、相应的能力:
1、时刻的学习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上厕所、挤公交、吃饭、喝茶、睡觉,处处都要去思考、去积累、去探索;
2、公关能力;发文不是你文写得好就行,要有人帮你改语言、本土化、学术化、装修等等等,发文还有排队机制,如何找到关键人,最好关键是,是需要公关、社交能力的,毕竟无论什么学科都是人的学科;
3、赚钱;我有钱过,但我也真过了没钱的日子,没钱就没办法办很好的学习,你必须拿出精力去赚钱来补贴自己的生活;公费博士经济上还可以,但那点钱够干嘛的,还要面临毕业之时三十郎当岁了是否已经具备行业经验、社会经验等问题;自费能读出来的都是人才,放在哪儿都能混的差不多,因为要兼备处理经济、学术、家庭、个人生活等更多方面的能力,路子肯定也比闷头一直读书的野一些(我好像是在夸自己)。

差不多就这些,并不严谨,乱说说。
marg 发表于 2023-9-14 01:35:1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大家提个灵魂十一问:
1. 你是否决定把科研工作当成自己以后的目标和事业?这一条应该作为你是否决定读博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如果你决定把科研当作事业,那么博士学位就是你职业生涯的起点,是必须要获得的。但这并非是决定性因素,因为你可能对科研是什么还并不深刻了解,当前对科研的热爱只是一厢情愿;相反,有很多专业,读博之后也依然适合去工业界。下面会详述。
2. 你是否对探索未知世界充满了兴趣,是否对你想读博的专业领域充满了好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对你所学专业的兴趣将会是你读博最强大的动力和支撑。相信很多同学都会有在小学中学时因为特别喜欢一门学科而特别希望上这门课的感受。那么想想吧,在别人都把读文献当成一件痛苦不堪的事情的时候你却能以之为乐,你的博士生涯将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3. 你是否对你要读博的专业和方向有较为深刻的了解?这里所谓的了解,不仅局限于这个方向是要研究什么,研究现状如何,更包括以后的就业前景如何,待遇如何,应用方向都有哪些等。很多同学在选择本科专业时已经吃过了亏,那么你肯定不希望在选择博士的专业和方向时再吃亏一次吧!
4. 你的个人品性:你是否有足够的定力,能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你是否足够踏实心细,起码实验数据不会弄错?你是否有足够的抗打击能力,哪怕在逆境中也能稳住心态,努力翻盘?这些其实不仅是读不读博时需要考虑的东西,也是你从事任何职业时都需要具有的品质。只不过对于博士这种高风险的职业,你需要考虑的更多。
5. 你是否特别喜欢博士这个头衔?这一条看起来格格不入,甚至有点不讲道理,但也是你在罗列自己适合读博的原因时可以纳入的一条。如果你对博士有无脑的偏执的热爱,那我们有理由相信你不会在读博遇到困难时轻言放弃。
6. 你是否希望读博对你以后对职业生涯有所加成?事实上,有特别多的同学对科研都没有特别的兴趣,他们只是觉得博士很厉害,读博出来之后找工作更容易,起点更高。这一条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它因专业而异。不过就我自己所熟悉的计算机科学而言,从事热门方向的计算机博士出来之后去工业界确实能有很好的出路,一般而言,发展上限会比本科和硕士更高。
7. 你的本科和硕士成绩是否优秀?一份优秀的成绩单至少说明你的智商和努力程度不会是读博的瓶颈,但是要注意,不要有“我成绩好所以我要去读博”的想法。
8. 你在本科和硕士时是否有过一线的科研经验?俗话说无知者无畏,满怀一腔科研热情、却对科研却一无所知,如此就草率决定读博是危险的。如果你读博前就已经展露了在科研上的天赋,那你会给自己吃下不少定心丸。
9. 你的家庭条件是否允许你读博?除非你的家庭近况非常不佳,急需你挣钱,且你不选择读博的话可以找到一份待遇和前景都不错的工作,否则,家庭条件都不应该成为你放弃读博的唯一理由。也就是说,你可以因为以上种种条件的不满足而不选择读博,但是不能仅仅因为家境问题而放弃。
10. 你的家人和对象是否支持你读博?他们对你的支持至关重要,相信我,在你读博期间的无数个焦虑和抑郁的夜晚,就给他们打个电话吧!
11. 如果你的博士读的不顺利,你是否有其它的规划和出路?目睹了太多博士的悲剧,希望你可以及早规划,未雨绸缪。博士不是你人生的终极目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精彩和幸福。
wushuhong 发表于 2023-9-14 01:36:1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确的读博动机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动机本来就没有对错一说,只有合适或者不合适。
有的人以站在人类知识的制高点为荣,博士学位只是在追求中的附属产品;
有的人希望能够博得一个教职,博士学位是其日后发展的必需品;
有的人单纯喜欢并且热爱研究,博士学位对其来说就像一种本能的追求和信仰。
至于具备的能力,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情绪管理能力(抗压能力):博士生的焦虑占比极高,有着良好的心态是能不能读下来的关键。
2.经济能力(投资与对赌):之前和一个博导聊天的时候,对方表示招的学生都会问一下是否家里经济条件良好,因为经济不好的学生会着急毕业,急功近利,很难做出好的学术。博士本身是一个长期的培养和积累的过程。
3.学习能力(自我和交互):没有人可以在所有方面教导你,必须要不断学习,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学语言,学方法,学理论,学社会人情,这些都是博士的必修课。
4.忍受孤独:或多或少,在某个时刻,作为博士的自己会感受到一丝又一丝的孤独,这种难以名状的情绪可能来自家人的关切,同学之间的压力,论文停滞的苦恼或是其他种种。它和情绪管理不同的是这种孤独往往是难以解决却又真实存在的。不过,成年人的社会哪个又不感到孤独呢。
5.人际交往与社会实践:最难的事情是与人沟通而不是科研,论文大多不是一个人写的,审稿也是一个人与人的交互过程,科研项目、之后的讲课更是如此。而良好的生活和社会实践能力也是一种对于未来道路的开辟和保障。
以上。
dqm5384 发表于 2023-9-14 01:37:0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动机应该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能力则是基础知识要扎实、必备的软件要精通,一些需要硬件能力的也不能马虎
isyi.com 发表于 2023-9-14 01:37:5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说明】对于长文不看的朋友:针对问题的答案就是加粗句,下拉即可。
<hr/>我个人和我所选择的专业,似乎都比较特殊。
相比其他答主而言的特殊之处在于,我自己其实还没有开始博士生涯,现在只是在硕士毕业后这一两年中从事一些相关的研究入门工作,但我非常确信和坚定自己将要读博,这种信念甚至可能在我高中阶段就已经牢固起来了(个人揣测,这也许不算太常见);至于专业,我在别的答案中也不止一次地写到过,就是政治学,说它特殊,当然是就他人对这门学科的印象而言,仿佛这门学科就是学马列、干部预科、指点山河用的。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理顺梳清一些思绪的脉络,让看到这个答案的知友自行衡量这个答案对自身的参考价值。
<hr/>就让我从政治学和政治的区别开始谈起吧。
我所理解的“政治”或“政治现象”,是在社会当中,人与人基于相对所处的角色,开展互动,进而在互动中产生的权力关系——或者用白话很不精确地说——谁听谁的。因此,在我看来,“搞政治”就是在处理这种权力关系,以期这种关系不至带来损害。那么广义一点来说,我们无不处在政治当中,家庭政治也是政治,办公室政治也是政治;狭义地说,只去讨论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权力现象,那就是公共事务了。
可政治学就完全不同了,政治学并不在于如何改变现实中的政治现象,而只是(或不如说,我个人以为最为理想化的政治学人)缩回房间一角,收肩拢臂,弯腰低眉,希望成为一个“隐形的”观察者,旁观这些政治现象而已——当然,为了能够在人群拥繁、步履杂促的房间中,看清某些自己极感兴趣的墙角壁缝,也难免挤入人群,来回走动,但那无非是为了看清整个屋子里每一圈人群罢了。
我在知乎上曾经回答过一个问题:有哪些在专业领域内已达成共识,但大众还是停留在旧有认识的现象?其实我就在暗示一个政治学人共有的困惑,政治学专业就意味着要成为公务员吗,或者更极端地说,政治学人就要参与政治吗?
不可避免地,很多人退到角落观察许久之后,会愕然发现房间内有人在大肆谈论自己反对的话题,是可忍孰不可忍,那么起身进步,参与对话,与那人激烈地辩驳起来,以期改变对方观点,至少一正视听,表示仍有反对者存在于这个房间内。这固然可敬,凡是热切而真诚地贯彻自己的信念之人,都是可敬的。可对我来说,一旦起身开口,政治学就变为了政治,政治学人就变为了政治人,角色改换,角落里其他的观察者,或许就有人也默默地转而去观察那站起来的勇士了;当然有人在实务与研究之间进退从容,游刃有余,夫子云“学而优则仕”,自古皆然,个人选择,加之能力可行,未足与他人推而广之。
当然,我自己的回答是否定的。这从前文“房间”的比喻中就能看得出来,我只是一个观察者,这个房间是否从规划、设计、修筑、保护上有问题,房屋中的人是否谈论着不合时宜甚至大错特错的荒谬话题,如此种种,与我无干;我只好奇为什么房屋变成了这样,为什么他们在谈论这样的话题,又为什么他们各持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由何产生、如何演变,未来他们还会像这样继续谈论这样的话题吗——至于他们正确与否,如何才能为人所改变,只能留待大贤了。
弗兰西斯·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或者知识就是权力,其实窃以为并非如此,权力资源只有两种,那就是资本和暴力,而知识就是知识,它并不是能够带来权力的资源。即便有知识的人手握权力,那也并不是因为他们有知识。我所向往者,就是用知识来解释权力,如是而已。
那么大概,由我来看,读博(当然也包括进入学术界工作)的唯一正确动机,就是对知识本身的好奇和索求——如果它能为你带来跨越阶层的机会、温饱的资费、异性的青睐(这当然也不大可能)、青紫的看顾,那都仅仅是读博的副产品,他们是否美好?我想,也的确是美好的,但想更有效率地取得这些,去从事一些其他的工作应该是更明智也更值得的。
我突然想起,刚看过木鱼水心(私心推荐一下这位我极珍爱的B站播主)解说的《如父如子》,其中扮演福山雅治父亲的演员夏八木勋先生,在拍摄过程中已经确诊了胰腺癌,但是枝裕和导演却回忆,在每日工作后晚餐时,夏八木先生都会向他说,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而打扰了工作,真是对不起了;而和他共同拍摄《永远的0》的三浦春马在回忆他时却说,自己根本感受不到前辈已经病了,甚至还向他请教健康人生的诀窍。“戏比天大”,这句人艺进门的铭语,看来对世界上所有演艺工作者都是适用的。
这样的职业道德,对于研究者来说,也是同样适用的。我记得,有次Office Hour我向自己导师坦承自己近来生活中有不少私事,因此耽误了论文的进度,他听完立刻以非常严肃的语气告诫我——如果看过我专门写他的那个答案的朋友,应该知道“严肃”对这个老头儿来说非常,哦不,相当困难(请允许我给自己的低赞答案引个流:你和导师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如果你要成为一个研究者,一个政治学学者,你当然还是要有一个自己的生活,但不要让自己的生活彻底地占据你作为学者的部分,你总要有做学问的一点时间。”
很惭愧的是,我今天依然不能拍着胸脯跟他说,“看,我已经能做到无论如何都保持研究进度了呢!”
大概一个真正独立的研究者,就应该做到,在生活的同时,始终保持着研究的热情、动力和行动吧。

与诸君共勉。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