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支付宝新推出的「相互保」?它对保险业和普通人来说会有哪些影响?

[复制链接]
bluestardm 发表于 2023-9-13 23:03:4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能否代替重疾险?
是否值得加入?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wuchao 发表于 2023-9-13 23:04:0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18.10.25更新
目前几乎所有算价格的人都算错了,因为支付宝的数据不能用生命表,也不能用人口普查表。而应该用支付宝用户画像,我大概查了下,没有相关数据。
但是我找到了另外一个数据一个调查公司收集的一个移动支付样本(1.2万人样本)


我们假设:支付宝的人群样本等于这个调查样本的人口比例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本团体险的平均年龄,应该小于30岁,之前支付宝的公开数据表示平均年龄是28岁,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互助样本平均年龄小于25岁,为什么?
因为25-40岁之间的他们可能会将孩子纳入保障范围,从而拉低团体平均年龄,实际年龄应该是这样的(假想图,但根据公开数据推测,应该靠谱


现在,用这个年龄比例再做精算,发生率很可能是低的可怕的,更别提还有650分、健康问卷、黑名单拦着。第一年分摊费用应该妥妥低于100元。
结论:这是一个稳定性超强,价格超低,不用担心跑路的靠谱产品,真*程序员拯救世界系列。

参考文献:
艾瑞:艾媒报告 | 2017-2018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
经济日报:2017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

-------------------分割线--------------------
相互保挺好,我参加了
之前有写过互助,互助的问题在于确定性和后续参与人员不足。相互保背靠阿里解决了这个问题,确定性有背书,有机制,大大提高;参与人员,有支付宝入口。不失为一个保障选择。
从保险体系的发展来看,这就是原始保险形式,但是具有成本优势,所以应该能玩的转。
两个成本较低:
互联网工具降低了加入成本(支付宝免费倒流?)
现代保险服务体系降低服务成本(信美相互的服务和公估体系)
限于发病率是固定且能随时加入退出的特点,这个制度可以看成一个博弈。
根据核心的数据:各年龄发病率提示几点:
一、小朋友发生率低,是制度中的受剥削者
二、35-40岁成年人、50以上的成年人,踊跃参加,制度受益者
三、制度受剥削者(优质标的)会逐步减少,制度受益者(劣质标的)会逐渐增多
了解你是博弈的哪一方,看明白,自己决定
对了,还有不符合健康告知的同学,可以来一发预核保,看看自己还能买啥
在线预核保
defect 发表于 2023-9-13 23:04:3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名反对所有说相互保是坑的答案。
利益相关:相互保前端开发 的左手边的同学

第一:
很多答案以《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来算每个月的费用是不精确的。这个表的概率是以全体国人的概率来算的。而相互保真正能参保的用户是:
支付宝用户 ==> 芝麻分650分以上的用户 ==> 符合健康告知的用户
这么三轮筛选下来的用户的重大疾病发生率明显不能等价于这个表所提供的。
所以某些答案中以全国人民的概率估算出的每月保费是不准确的,存在误导性的。

第二:
有些答案说,因为每当有一笔赔款,支付宝与信美就能拿走10%的管理费,所以会尽量的赔,导致大家费用偏高。
那照这样说,其他重疾险,因为每当有赔款,保险公司有损失。那每笔理赔单,你们都会尽量不赔咯?
再反过来想,由于相互保没有这样的损失限制,所以会竭尽全力保证确实该理赔的人都能得到赔偿。
保险,保的就是真的出意外时,能够得到相应的赔偿。结果真得病时,人家变着法的不想让你理赔。这也是国内保险目前存在的很大的问题。

第三:
有答案担心骗保的问题。相互保不是蚂蚁金服的第一款保险,也不是蚂蚁的第一款医疗健康险,当然更不会是最后一款。蚂蚁保险已经出了很多款保险,如好医保、多收多保、宝贝守护计划等等。蚂蚁保险已经拥有了成千上万的用户,积累了丰富的核保、理赔经验。相互保这么好的产品为什么到现在才做?也是因为现在才有信心做。
在宝贝守护计划中,我们创新的提出了陪审团机制,让存在争议的赔案接受大众监督。让公众参与到理赔环节中,从自身出发,切身的考量这一笔理赔案件是否应该能得到理赔。
相互保的初衷也是如此,保证公平公正,让每个人参与其中,出现重疾时互帮互助。这也根本无关所谓的费用。因为在保证非骗保的情况下,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就是有人生病了,大家一起平摊;自己生病了,大家帮我平摊,非常简单的一件事。

第四:
你愿不愿意跟所有支付宝用户平摊这个风险,这确实是需要考量的。个人也觉得,目前划分的两个年龄段以及平摊金额还有再优化的空间。相信未来蚂蚁保险会针对这个问题不断的优化,吸取用户反馈,让相互保更加普世、更加利民。
第五:
相互保确实不能完全代替重疾险,而是一种补充,或者对自己的最基础保障。不是要革所有医疗健康险的命。要革也会先把蚂蚁保险自己革了。蚂蚁也有医疗险。相互保门槛低、方式简单,能提高全体国民的保险意识。这对目前保险意识薄弱的国人们提高保险意识是非常有帮助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蚂蚁金服的愿景就是为小微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为世界带来更多平等的机会。相互保就是这个愿景下的一个产品。
最后,欢迎大家加入相互保~



csyxd 发表于 2023-9-13 23:05:1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下条款,划几个重点。

首先关于最重要的参保费率,许多回答和评论说的1毛钱完全是偷换概念
支付宝定义的概念是单个案例不超过1毛钱,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数字游戏。

什么意思呢?
单个案例分摊1毛钱指的是,假如当期有100个人获得重疾赔付,那么每个成员需要付出100X0.1=10元,并且这个数字受成员总数和赔付数目影响。
先上支付宝自己举的例子。


支付宝举了个参保人数为500万人时,每个分摊日扣费6.6元的例子。
但是请注意,实际上,相互保每个月有两次分摊日,为每月的14号和28号,也就是说,这幅图的实际扣费,或者说保费应该为每个月13.2元

但是仅仅是如此吗?
相互保每期的支出用于两部分,赔付金额与10%的管理费用。
而支付宝宣称的单个案例分摊不超过1毛,那么什么时候,分摊费用恰好为1毛钱呢?
我们可以简单计算,假设每个分摊日赔付的案例数为N,参保总人数为y,那么
可以计算得出,y为330万。


这个数字不是随便得出的,我们可以看一下相关条款。



相互保的约定是,假如3个月后,成员少于330万,相互保就会终止。
为什么这个数字是330万呢?
因为330万,正好是偿付1个案例所需要的最低人数
因为每个成员对于单个案例最高分摊1毛钱,假如成员只有200万人,即使这两百万人里只出现一例重疾患者,但是所有成员总共付出的分摊费用只有200WX0.1=20W,还不够赔付的30万,更不要说支付宝和信美人寿要收取的10%管理费用了。
而三个月,其实是相互保參保的等待期,三个月内,即使发生重大疾病,也无法获得赔付,三个月后,人数不够,项目也会终止。

所以,支付宝宣传的单个案例分摊每人不超过1毛钱,多出部分由支付宝承担,完全是偷换概念,因为当人数小于330万时,成员众筹的钱不够赔付的时候,要完成赔付成员分摊的费用就超过了1毛钱,这个时候,相互保直接就终止了,支付宝不会多掏一毛钱。(实际上所谓的多出部分由支付宝承担也仅是支付宝微博的一句口号,正式文案和条款从未出现这一点)

那么单个案例的分摊费用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我们再将上面的式子简化一下,我们假设单个案例的分摊费用是x,就变成了



也就是说,y越大,单个案例分摊费用越低。
但是,y越大,N同样越大,也就是成员总数越多,赔付的案例就越多。
所以,最终决定参保人每个分摊日需要支出保费的,实际上是中国人的重疾患病率

比如,当参与总人数为330万时,这个时候每个案例的分摊费用是0.1元。假如当月分摊日有100个人获得赔付,那么当期每位成员分摊的费用是100X0.1元等于10元,当月的相互保支出即为20元。

其实我们可以把每330万人看作一个单位来考虑这个问题。
有人说,人数越多,单个案例分摊费用不是越低了吗,确实如此,但是无论人数怎么增长,理论上保费是不变的
在重疾患病率不变的情况下,假如330万人有100个人患病,那么660万人就有200人患病,虽然单个案例的分摊费用降低了一半,但是案例数目同样增加了一倍。
所以,成员数目越多,分摊费用越低,也是一个伪概念
而支付宝和信美对每个案例都要收10%的管理费用,以单个案例30万计算,则每赔付一个案例,所有成员就要多支付3万元给支付宝和信美,人数越多,赔付越多,管理费用就越多,这是稳赚不赔的。
也就是说,成员数目越多,参保成员的保费成本并不会降低,但是支付宝和信美收取的管理费用会增加(以上图支付宝自己的例子,成员五百万人,每期患病100人时,以每人保障金30万元计算,每年的管理费用就是7200万元,相当于240人的赔付金额,如果成员超过500万人,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加)。

1毛钱这个概念很迷惑人,实际上,当单个案例分摊费用低于1毛钱的时候,赔付案例的数目就会变大。可以把1毛钱看作支撑这个项目的成本单位。当成本超过1毛钱的时候,即是参与人员数小于330万人的时候,这个项目就会终止,支付宝和信美不会为这个额外的成本掏钱。
所以最终,决定保费支出的,不是参与成员的数目,不是单个案例的分摊费用,而是每期的重疾患者赔付数量和参与人数的比例,也就是重大疾病患病率。
以330万人为每一单位,假如这个单位一期里有100人患病,也就是重大疾病患病率为3.3万分之一时,每位成员每月的保费支出是20元(以保障金为30万元计算)。
你可以把这看作一次微博抽奖,也就是3.3万人里抽一人,这个比率算不算高?
而当一期330万人里有1000人患重疾时,也就是重疾患病率为三千三百分之一时,每位成员每月的保费就会达到200元。
当然,这相当于是每一期的出险率,如果年化一下,就要再次换算。

我不是医疗从业人员,不知道重大疾病患病率的具体数字是多少。
网上流传的数据仍然是早年的数据,据说人类重大疾病的患病率是72.18%,中国卫生部也公布过这个数据,而中国每年癌症的新发病数以百万为单位。
所以,相互保这个项目最终的费用支出,还得看最终有多少人能够获得赔付。

保费之外,具体到相关条款,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虽然你可以帮其他人申请加入,但是这个人必须是你的子女,并且未满18周岁。



并且,重要的是,假如你加入了相互保,一旦你退出,那么你申请加入的其他人,你的孩子,就会一并退出。



同时,相互保的几个退出条件需要注意。


也就说,一个人参与相互保只能获得一次赔付,一旦获得赔付,就会退出相互保。
但是根据这一点理解,似乎就成了,假如你加入了相互保,同时帮孩子也买了一份相互保,但是实际上你和你的孩子只能有一人获得赔付,因为一旦你获得赔付,你就会退出相互保,那么相应的你的孩子也会退出相互保,我不知道关于这一点支付宝是否有其他解释(又仔细看了下,似乎是成员主动退出,才会连带本人申请加入的其他人一并退出。这可能涉及到未成年人的权益和账号关联等问题,我还是觉得这一点在未来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因为在本人账号已经退出相互保的情况下,是否仍然能登陆相互保查询信息?)。

而被清退相互保的另一个条件是未及时扣费,这一点也需要注意。


每个月有两次分摊日,而每次分摊日若超过5天没有成功扣费,就会退出相互保,并且芝麻分受影响。
也就是说,一个月得扣款2次,并且不能超过5天,超过5天即使把保费缴上,可能你又得进入3个月的等待期了。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隐私
在相互保里申请赔付,是需要把你的各种材料进行公示的,接受监督举报,这可能会包括一些敏感的内容。而患病者的唯一身份识别信息,包括身份证号,住址,电话号码这些,虽然宣称说会进行一定的脱敏处理,但是显然,实际上这部分也是要公示的。


而在公示期满后,仍然需要继续展示,条款规定,这个时间不超过6个月。但是不知道以后具体会怎么操作。同时这个条款的逻辑没看懂,“为了保护成员隐私,所以我们要继续展示6个月”,这是保护隐私?

赔付金额也分两种


30天至39周岁的,赔付金额30万元
40周岁至59周岁的,赔付金额10万元


我觉得相互保这个项目,有点像以前的1元夺宝。
所有人众筹一个产品,比如iphone,佳能相机,甚至化妆品家电,最后抽一定人数获得,而平台收取一定比例的抽成,也就是管理费用。
只要这个项目能持续运行下去,平台方就是稳赚不赔。
不过1元夺宝内容比较打擦边球,有点赌博的意思,没多久就被叫停了。

虽然保险和抽奖还是不太一样。
保险是为了一个保障,但是从回报率来说,最终都是博那么一个几率,虽然保险一旦中奖,是一件又喜又忧的事。“喜”的是回本了,忧的是身体出了问题,而且30万甚至10万的保障金,真的未必够现在的重大疾病。

提醒几个地方。
第一个,我之前说的,保费最终由重大疾病的患病率决定。因为一旦有人获得保障金,就会退出相互保,所以这个循环,所有人都是潜在的患病人群,患病率并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

第二,相互保这类产品,与其说是保险,更像是一种众筹互助形式,但是披着保险的外衣。它的内容与传统保险相去甚远,但是仍然以传统的保险条款来作为相关条款。
比如保险条款里有这样的内容。


可以看到,虽然宣传称相互保是一款可以随时加入和退出,每月分摊日扣款的产品,但是保险条款里又有“保险期间为1年”,并且续保的有效期仍然为1年这样的字眼。
所以,实际上相互保是在用传统的保险条款来解释这款互助产品,有点挂羊头卖狗肉,拿保险做幌子的意思。所以未来在实际运行当中,可能会出现许多条款难以解释甚至自相矛盾的情形,这是需要注意的。
同时,还可以注意到,保险条款里出现了“可能调整保险费率”的内容,这是指每个月的保费不一样,还是指未来单个案例不超过1毛的噱头可能会打破?毕竟当出现大规模退保等情形,1毛钱的上限无法支撑项目时,要么项目直接停摆,要么让成员缴纳更高的费用,或者期待支付宝和信美自掏腰包?这也是需要做好心理准备的。

第三,项目随时有终止风险,条款里也列举了各种可能终止项目的情况,因此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所以最好不要把相互保当作真正的保险产品,可以把它看作一个“互助会”,缴费时间越久,并不会给你带来更多好处,照目前条款来看,不会有分红,更低保费之类的福利。相反,一旦遇上患病人数过多之类的情况,就有可能因为成员退保等原因终止项目,也意味着已经缴纳的费用都打了水漂。

第四,参与这个项目需要注意,这个项目是拿一辈子来获取一次赔付30万或者10万元保障金的机会,仅有一次。并且,这次你参加了相互保,获得了赔付,但是下一次如果有其他项目或者产品,你可能就不能参加了,这个30万可能确确实实不单单仅限于相互保,而是一辈子一次的赔付。


所有也得考虑一下,这次参加相互保,会否对以后出现同类的产品产生影响。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虽然你在支付宝购买了相互保产品,但实际上很有可能你和支付宝并没有建立真正的保险关系,真正的保险人是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


仔细阅读条款,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所谓的相互保,其实是由支付宝作为投保人,为成员投保的一份保险,真正的保险人是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并且这份保险的全称是《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


而根据蚂蚁保险平台的条款,这就像其他在蚂蚁保险平台上出售的保险一样,如果出现纠纷,那是被保险人和保险机构之间的问题。如果问题比较大,那支付宝可能就不愿意背锅了。
这就和之前京东销售的0元购斐讯路由器,小米推荐的P2P一样,一旦爆雷,平台可能就要甩锅,那可能就是参保的成员们和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之间的扯皮了,这就要看支付宝愿不愿意承担这个成本了。
同时虽然购买的是信美的保险产品,但是保险费,交费规则等,又是根据另一份《蚂蚁相互保成员规则》的规定,这种逻辑上的混乱,也是大多数人看不懂保险条款的原因。


归根结底,这种产品,目前也是处于试验阶段,就像条款里说的,少于330万成员就会终止。
目前最不确定的,就是保费到底是多少,并且是根据保障金支出直接从成员名下扣款还是先告知金额,后付款?
前者对于参保成员来说不确定性太大,而如果是后者,显然项目的风险是很高的,因为一旦赔付金额过高,就会出现大量退保人员,而已经产生的费用,等着赔付的钱,到哪里获取?
所以我觉得目前很迷的一点是,最重要的扣款方式都不清楚,就上市销售,未免太过草率?

所有的钱都来自于众筹,到时候玩脱了,按照条款,支付宝和信美并不会买单。
所以我建议,可以先观望一下。

<hr/>本来不知道评论被关闭了,开了后发现各种牛鬼蛇神出没啊。
我以为我已经说得很通俗了,发现还有人以为这个项目是每个月最多支出1毛钱...
我说先观望一下就说我是卖保险的...
我好像从来没夸过传统保险吧。
申明一下,我不是保险从业人员,只是觉得这个数字游戏很有趣,所以研究了下保费的计算原理,顺便也看了下保险的条款,发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点。
一开始看到互保这种形式我就觉得这个产品不会那么完美,因为与传统保险不同,这本质上是一种赔的越多,参与成员支付压力越大的产品。传统保险产品在收取保费后,机构是可以通过将保费再次运作赚取收益的,同时也要承担出险率较高时的风险。相互保不存在这一点,所以偿付压力全部在参与成员身上,这就像一个零和博弈,赔付给别人的越多,那其他人就要偿付越多,平台方的支付宝和信美收取的是额外的管理费用,并不真正参与到偿付的费用上。(实际上用赔付率的概念来衡量相互保也有点偷换概念,因为相互保所有的保费都是用来赔付,理论上是100%的赔付率,扣除管理费用,反而是下降了,变成了90%。但是100%也好,90%也好,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因为这个数字是永远不变的,放在相互保上,就是1000万人里有500万人获赔,赔付率是90%,1000万人里只赔一个人,赔付率还是90%,但是前者每位成员每次需要缴纳的保费是惊人的15.5万,而后者仅仅是三分三厘钱。这是因为相互保的保费是不确定的,所以是与传统保险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拿传统保险的概念来套是很迷惑人的。
当然,为了保证项目的运行,势必要将每一期的保费控制在一定程度,否则保费过高,成员退保,项目就无法运行下去。
如果认真阅读,就会发现我没有说过相互保这个产品很垃圾,只是提了一些需要注意的点。
我仍然觉得,目前最好的选择就是观望,观望不是指放弃这个产品,起码等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知道这个产品的保费到底在什么区间,也就是至少知道费用是多少吧,肯定不是一毛钱的。
参保有三个月等待期,等待期内无法获得赔付,类似医保,所以,实际上从现在到未来的三个月,相互保的任务就是拉满330万人,这三个月内,不会产生任何赔付和保费
当然如果支付宝运作这个产品的欲望很强烈,前期肯定会投入一定资源来保证项目能够运行起来,所以最终保费会是多少,还得看一段时间。
简单来说,现在一切都是未知的,起码看看实际情况怎么样再买不迟吧

还有再提醒一下,请仔细阅读健康告知,不要没仔细看以为一个月一毛钱就随手点了加入,到时候钱交了,最后发现自己不符合参保要求就亏大了。比如像孩子出生一周内过发生过窒息,缺氧,脑出血的,还有高危产妇,目前或者过去有过艾滋病,精神病,帕金森,肝硬化,再生障碍性贫血,2级以上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等等这些症状的,都是不符合参保条件的。
尤为重要的是,肝炎病毒携带者也是不符合参保条件的,而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庞大,号称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包括刘德华这样的大咖。许多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乙肝携带者。
所以一定要认真阅读健康告知,不要到头来一场空。

抛开条款上的细节,最后总结一下相互保这个产品的优势和缺点,大家自己参考。
相互保目前来看,最大的优势就是宣传所称的价格实惠,每个月低至十几块钱。但是这一点目前还是未知数,要看实际运行一段时间,费用和赔付稳定以后才能看出来。
而相互保未来发展的优势,就是下面许多所谓的保险业人士所说,支付宝收取10%的管理费用其实非常良心,低于传统保险的各种渠道费用,类似于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支付宝的保费宣称非常低也是来源于此。
但是要注意几个误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不代表容易获得赔付,实际上相互保关于赔付的定义,仍然像传统保险那样遵循各种条件,包括可能真正轮到你你可能也会大骂这也不赔那也不赔。比如许多疾病除了要符合特定的条件,还有诸如患病后几个月甚至半年后符合某些条件才能赔付,不是说你得病了就第一时间能赔,万一你没撑过去,患病后一个月就去世了,那没办法,也赔不了了。艾滋也赔,但是必须是在正规医院进行器官移植感染才算,被人传染是不算的,并且如果以后有治艾滋的药了,即使是器官移植感染的艾滋,也不赔了,就是能治反而不赔了。还有糖尿病引起的截足,也是赔的,但是必须两只脚都截了,只截一只脚或者只截了脚趾都是不算的。病症的理赔条件我就不具体分析了,省得又要有人说我没安好心。
相对的,容易获得赔付,随随便便就赔付,那所有成员为他人承担的保费就会非常高,对于参保成员来说,这是矛盾的。

而相互保最大的缺点就是,不保险。从保险年龄上来说,相互保只能保到59周岁,所以不能将相互保作为唯一的保险产品,一旦年纪大了,再想购买其它保险产品,可能就会价格很高甚至干脆无法购买,来不及了。
另一方面就是,随时有终止可能。虽然相互保看上去很美好,但是实际上每一期的赔付数目必须控制在一定比例。因为赔付数目和成员的比例过高,就会导致保费过高,那么参与成员参保的积极性就会下降,选择退出,项目有终止的可能,相当于参与成员的投资全部打了水漂,到时候怎么办?相互保缺的恰恰就是保障
相互保宣传的另一点,灵活,可以随时加入退出,恰恰说明它不稳定。我们买保险,性价比是一方面,如果真的从生命健康角度去考虑,保险保的是一段时间,一整个生命周期,所以传统保险的周期往往是一年甚至几十年。真的有保险的想法,不会一个月一个月去买,这就变成了抽奖,看看这个月都不能抽到我。并且随着年龄增大,收益就会越来越低,比如相互保对于49周岁至59周岁成员只赔付10万元。一个人年纪越大,各种疾患风险上升,保险机构的风险就会上升,所以实际上保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险约定,防止出现到后期被半路抛下。而且也不是真的随便退出,一旦退出,再加入还会有等待期,也就是要先缴纳三个月的费用。从这种按月购买的方式,相互保最适合的人群实际上有一定患重疾风险的人群,这类人群更早获得赔付的几率比较大。但是如果推广开来变成成员都是亚健康人群,那可能项目就难以支撑下去了。

相互保的玩法实际上就是集合所有成员的资金,每一期都有人获利离场,只要能维持在合理的保费和赔付比例,就可以将循环一直继续下去,并且平台方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
而它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人承诺这个循环可以一直继续下去
支付宝唯一做的所谓一毛钱承诺,看了上文其实你可以发现其实毫无意义。实际上支付宝没有作任何保障性承诺
如果支付宝可以承诺,成员每次付出的费用有一个合理的上限,比如每个月不超过30元,而不是所谓的单个案例不超过1毛钱。赔付总金额超出所有成员支付的总金额时,超出部分由支付宝或者信美承担(这其实就是传统保险需要承担的赔付率过高风险),这就保证了保费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
同时能够承诺,如果因为人数下降,或者保费过高等原因导致项目无法继续,支付宝和信美承担违约费用,那么就给了参保人员一个保证,保证项目不会随便终止,即使终止也可以获得一定补偿,这其实就是传统保险关于保险期间的承诺(真正的保险,要受保险法所约束,即使保险公司倒闭,保单也需要由其他保险公司接收,实际上,保险公司是不能主动申请破产的)。

如果如此,保费合理,项目本身有保障,那才真正称得上是放心的“相互保”。

相互保的出现,确实能带来新风,但是这种绕过保险法,不作任何承诺,风险完全由参保成员承担的风格,希望不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chjian 发表于 2023-9-13 23:05:5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互保这个产品被监管叫停了。。。不知道曾经跟我撕逼的人作何感想?相互保被一款纯互助产品取代,有意思的是,不是一款保险,却加入了188元这个最高分摊额,比以前更像保险了。新的这个互助计划完善了之前相互保的几个bug,这些bug 我之前在下文都提到过,那些曾经撕我的人,不知道有没有打脸的感觉。
谢邀。知乎这种平台果然是被各种利益集团绑架的。这个问答里的很多回答和评论都是相互保非常直接的利益相关者。不过这些人都承认一个观点:相互保是用来教育市场的一个工具,不是商业保险的替代,各位吃瓜群众自己体会就好。
还是坚持我的一贯风格,站在中立视角去评价。
一. 从精算角度分析一下这个产品的实质。

  • 对于0-39岁和40-59岁区分保额(30万和10万),实质上相当于这个产品有两档费率水平:0-39岁一个费率、40-59岁一个费率。这区别于传统重疾产品按逐个年龄区分保费的模式。事实上,传统一年期重疾的费率,39岁的费率是0岁费率的十几倍,所以这种0-39岁共用同一费率的模式相当于年轻人给高龄人背锅。
  • 该产品实质是一个保额确定,但是保费不确定的保险模式。区别于传统上保额确定、保费也确定的模式。该产品的年交保费=min(1毛,实际分摊额)*年理赔案例数。这里面有两个不确定的变量,实际分摊额由于有1毛的限制可以忽略,但是年理赔案例数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数字。这里的不确定性有两层含义: 第一,在你加入这个计划的时候,你是不知道未来一年要分摊多少赔款的,第二,过了第一年,未来每年分摊的赔款也是和第一年不一样的。有人跟我强调大数定律,承保的人群只要足够大,这个不确定性会变成确定。在公众问答里不想拽精算名词,就说一个大家能感受的到的表象:既然大数定律这么神奇,为什么支付宝不敢向公众承诺,每年每个人的赔款分摊额的确定数值,或者上限,或者怎么也得给一个预期估计值吧,让消费者心里有个谱,一年到底要花多少钱。最近网上出现了各种每年分摊赔款的预测值:信美人寿(相互保的发行公司)的精算师预测每年分摊100-200;相互保的最初设计者预测每年分摊200-300;有些公众号预测每年分摊400-500。大家看这些数字的时候注意几个点:第一,支付宝官方是没有给出这些数字的,这都是一些个人的预测;第二,所有的预测都是基于假设得到的,而假设的制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第三,这么多版本的预测,也从侧面体现了,大数定律并不是万能的。
综合以上,这个产品的实质是一个制度化的大病慈善众筹项目,而不是保险。第一,说它是众筹,因为它本质上和那些轻松筹、水滴筹之类的慈善众筹项目没有太大的差异;第二,说它制度化,是因为慈善众筹项目是一个完全自发的,没有权利义务约束的行为,而相互保是一个对于加入者有权利和义务约束的制度。第三,说它不是保险,是因为这个产品本身,或者说这个产品的发行公司,没有承担实质的风险。常规的保险产品,因为保费是确定的,所以要承担赔付风险,即使赔付金额超过所收取的保费,保险公司也要按照约定进行赔付。而这个产品,保费是不确定的,所有的赔付风险是客户自己承担,如果赔付很多,则客户每个人分摊的筹款就很多。事实上,国外的类似互助保险,均是有一个最高赔款分摊保证的,即每年分摊的赔款不会超过某个特定的数值。严格的说,有最高赔款分摊保证的产品可以叫保险,没有这种保证的不应该算作保险。
如果大家质疑我说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作者是号称是相互保最初设计者,文章中会涉及很多精算术语,可能读起来比较难懂,但很多观点和我说的类似。https://mp.weixin.qq.com/s/0YRvc-jHCDS8wmImktirEQ
二. 抛开精算,谈一些体验相关的:
先说好的体验:

  • 这种模式比传统保险更加透明,客户可以直观的感受到每年交的钱到底去哪了,不像传统保险产品,保费就像一个黑盒子,客户不知道保费是怎么算的,也不知道这些保费用作干什么了。
再说不好的体验:

  • 保险的魅力之一在于:用一个确定的小额的保费支出可以换取一个不确定的大额的理赔,可以给投保人以财务上的安全感。但是这个产品的保费是不确定性的,为投保人增加了不安全感。
  • 我之前体验过抗癌公社(模式类似的互助团体),那种频繁的为别人分摊赔款让人心理上有些不舒服。虽然和保险的实质一样,但是保险让你的感觉是为自己买的,而互助模式让你感觉交钱都是为了别人。大家可以体验一下就明白这种微妙的感受了。这种感受会让你有离开这个计划的冲动。事实上,国外相互保险的起源和发展,和其宗教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月朗风清 发表于 2023-9-13 23:06:1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互保死了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