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人真的不吃“老干妈”吗?

[复制链接]
专业排名 发表于 2023-9-13 21:35:5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干妈 贵州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lovefox 发表于 2023-9-13 21:36:4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州人来答一下
很多贵州人是不吃老干妈的,就好像天津人不吃狗不理包子,长沙人不吃火宫殿臭豆腐一样,最有名的,往往不是最好的。而自家做的油辣椒或是当地菜市场某家老字号的手作辣椒,才是贵州人的心头好,懂自懂。
老干妈很少受贵州人青睐,就是因为它太标准太工业,惊艳没怎么吃过油辣椒的北方人可以,但说服不了被辣椒浸润着成长的贵州人。就好像法国人个个都是品酒师,每个贵州人对辣椒的要求也相当严苛,大家都是从小吃到大的,心里有秤,谁也骗不了谁。老干妈是全国人的“干妈”,而贵州人,则各有各的“干妈”。
如果老干妈不是贵州最好的辣椒,那它凭什么这么出名呢?因为贵州辣味的土壤和环境,让它已经超出贵州以外的许多同行了,老干妈是幸运儿,它的荣耀是贵州辣椒全体的荣耀。
各省人关于辣的印象,总被川渝垄断,就连湖南人也要唱着《辣妹子》插一脚,这对贵州这个辣椒大省不太公平。
贵州人有多爱吃辣椒呢?
贵州吃辣的食客多很刁钻,各家早餐店和饭店对此是不敢怠慢的。在本地,早餐店和饭店暗中较量的最重要的赛道和标尺,就是辣椒。
比如贵州人去一家喜欢的羊肉粉店吃粉,还不是为了粉,搞不好是为他家的油辣椒去的。我妈上街吃烤豆腐,假如两家的豆腐差不多,但辣椒水有微妙差异,一家辣而不香,便会失去竞争力了。去饭店也有类似情况,我可能就是为了这口辣椒,才吃的这顿饭。
贵州辣椒体系庞杂,种类丰富:糍粑辣椒、辣椒脆、油辣椒、糊辣椒、糟辣椒、鸡辣椒、泡椒、豆豉辣椒、辣椒面…能让人挑花眼。
它们各自的应用场景也不一样:贵阳夜市炒怪噜饭要放干辣椒,遵义羊肉粉店要准备红油辣椒,六盘水的烙锅(类似于铁板烧)要蘸辣椒面,息烽辣子鸡要拿糍粑辣椒炒制,凯里酸汤鱼火锅蘸水要用糊辣椒,配合霉豆腐(腐乳)、折耳根、葱花,才是正味,就连普通人家宵夜炒个蛋炒饭,也是要放糟辣椒的。
在贵州,万种食材皆可辣,没有辣椒就没有灵魂。












外界污名贵州人吃折耳根,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总以为我们在空嘴吃涩味草根,怎么可能呢?贵州人之所以爱吃折耳根,其实是因为它和酸辣椒凉拌好吃。
老干妈不是贵州最好的辣椒,却能蜚声海内,正是被贵州复杂繁荣的辣椒文化所滋养——我们对辣味的用心和吃辣的底蕴,已经相当精致讲究,以至于工厂机械生产的油辣椒都能让诸位外地朋友respect了。
所以不是老干妈使贵州辣椒出圈,是贵州辣椒在让老干妈脱颖。把时间往回推,换成另一个幸运的品牌,也是如此。




可以说,辣椒是把贵州人互相连接起来的基因和血脉,是彼此的味觉暗号和乡土共识。这里天无三日晴,潮湿多雨,人们要通过吃辣来对抗阴郁,席间男女老少吃辣椒吃得满脸大汗,淌眼泪水,仿佛颓丧的日子也能跟着鸿运当头,热火朝天,充满生命力起来。
这也是贵州人常把能吃辣与豪爽耿直挂钩的原因——我们都明白从小吃辣的人,爱吃辣的人,敢爱敢恨,荡气回肠,肆意淋漓,充满野性质朴的精神魅力,大多坏不到那里去。贵州人嘛,就是这样一群生长于大山的,在雨中求火的,快乐热情的天真赤子。
(完)

唉,补充两点吧。
1.我说的贵州人不吃老干妈,并不是说完全不吃,而是老干妈并非他们的优选。能不吃就不吃的意思。
2.贵州人吃辣椒也许不是因为天气潮湿,而是因为吃不到盐,用辣椒代替味觉。这里放出来,供参考。

公众号 宇宙酒
微博 孙大棒goku
用于分享我写的文
icelymoon 发表于 2023-9-13 21:36:5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州人来强答一下。
也不是不吃,只是不太爱吃。
本地各大超市里也都有货在卖,而且占据了主要的货架位置,毕竟有钱真的可以豪横。
为什么不爱吃呢?
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原材料的问题。
贵州人爱吃辣,是爱吃本地的辣椒。因为贵州辣椒,特别是遵义辣椒有天然的特殊香味,外地辣椒真的要差很多。真要比辣度,贵州辣椒是排不到前面的。
本地辣椒太贵,是外地辣椒的2~3倍价格,他们用量大,所以用了更便宜的外地辣椒。因为用了外地的辣椒,就加重了其他调味料的比例,本地人就更不爱,很多朋友一提到,都是一脸大写的嫌弃:味精太重了。
但是不是真的如此?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只能是大众的反馈,也可能是心理作用。

他们现在是一个全球销售的辣酱品牌,所以他的产品定义其实已经脱离了贵州人的口感。
很多贵州人说不好吃,不完全是真的不好吃,只是贵州人觉得不够辣。
贵州人虽然吃辣不如湖南人,但略胜于川渝两地。
所以还是有一定的辣度追求的。

再一个,贵州人吃辣椒的花样细分实在太多了:
糊辣椒、糟辣椒、干辣椒、粗辣椒面、细辣椒面、糍粑辣椒、油辣椒……
不同的餐饮类别,不同的饮食品类,一定都是要有不同的呈现。
比如羊肉粉馆里,一般是有油辣椒和糊辣椒面。
比如炸洋芋的路边摊,有细辣椒面,加了折耳根的辣椒水。
他们的主打产品在贵州的辣椒形态里属于油辣椒这一形态,但又加了一些豆豉。
这一来,对贵州人的饮食习惯而言,也有点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感觉。
不过可以用老干妈做一道菜,叫“老干妈豆豉鱼”。
点赞过100的话,改天我……
做一个发张图给你们看看。

他们对于食辣区域以外的消费者的口感,还是友好的。
这也许也是他畅销的原因吧。
这也许就像重庆人不爱“X底捞”,
中餐馆到了国外变得混搭一样
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市场化手段。

不过我们贵州还是有一些使用本地辣椒的辣椒酱在生产销售。
也不是说一定比他们好吃吧。
只能说能品尝到正宗遵义辣椒“香辣”的味道。
如果你还能吃点辣,想体验下遵义辣椒的特别香味,
不妨可以尝试一下。

这个品牌的产品是我朋友所经营的,前期在知乎推荐后,很多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都尝过,除了个别朋友说“太辣”(这个我真没有办法),其他都是好评,可以称得上是零差评了。
我还是那句话,你觉得自己还能吃点辣,再下单不迟。
【徐头锅鸡辣椒酱】
本地辣椒界的三大代表——团子,子弹头,朝天椒,分别负责色、香、味的专项担当,加上本地跑山鸡组合得来,堪称C位出道的天团阵容。
本地压榨菜籽油烧热后,将剔骨剁细的鸡块放入锅中炒去第一道水分,倒出沥干。团子、子弹头、朝天椒配比得来的辣椒面在菜油中反复翻炒两小时,略有焦香味时,放入鸡块,再慢火翻炒一小时。鸡肉的水分逐渐被高温烘干,鸡肉的香味与辣椒的香味相得益彰,彼此滋长,最后变成一锅香到令人欣喜若狂的鸡辣椒。
遵义本地人喜食辣鸡粉、辣鸡面,这个鸡辣椒就是浓缩了这道美食的精华得来!但这个辣鸡不是那个“辣鸡”,这个辣鸡你尝一口,只会连连赞叹“真香”!拌饭、拌面、拌凉菜,都是绝佳的伴侣。尝过这瓶鸡辣椒,你或许就懂得了贵州人、遵义人为什么那么沉迷于辣椒的味道不愿自拔!
【徐头锅三香辣椒酱】本地压榨菜籽油烧热后,倒入黄豆和本地小粒花生,文火慢慢翻炒两小时,逼出两种食材的清香味。再倒入团子+朝天椒的辣椒面,又是一小时的文火慢炒,让辣椒与黄豆、花生充分融合,再关火利用菜油的余温浸泡一小时,将三者内部蕴藏的香味都逼得丝毫不剩,渗透到菜油中,方炼成辣香满屋三香油辣椒酱。在外单身生活的寡淡里,舀出一小勺涂抹在馒头上,或搅和到泡面里,再来上一大口,口腔里每个味蕾间都是家乡的味道!寂寞!
33°以团子辣椒为主,这是贵州高原独有的大自然香味,值得每一位爱辣的外地朋友尝试。
【徐头锅古法鲜辣椒酱】可以收藏的自然鲜辣味!采撷每一季最新鲜红艳的小红辣椒,搭配新鲜的嫩姜与独头蒜,用石磨碾磨成糊状(吹牛逼了,现在都是机器打碎),加入盐、糖、白酒等调料,放入泡菜坛中腌制发酵两月。保持了新鲜辣椒红润色泽的同时,还保留了新鲜辣椒的鲜辣,又新添入发酵得来的酸甜开胃口感。取两大勺用猪油炒香,加入花椒、老姜、蒜瓣和骨头汤,是冬季酸汤火锅锅底的不二之选。
【徐头锅柴火烧辣椒酱】与鲜辣椒酱选取小米辣不同,烧椒酱选用的本地小青椒,先用柴火烧制到表面有一层黑焦外壳,用刀粗略剁碎,同样加入盐、糖、白酒等调料,再置入泡菜坛中腌制发酵两月个月。与古法鲜辣椒酱相比,那个是婉约的农家姑娘,这个是烟火气满满的山间农夫。少一点细腻的口感,多一些柴火的糊香。用来腌制凉菜,特别是皮蛋,口感极佳!
xiaojin 发表于 2023-9-13 21:37:3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外省人回答一个
贵州人不经常吃吧,也不是绝对的不吃。
1.贵州的辣椒种类超乎了我的想象,糟辣椒、油辣椒、粑粑辣椒、糊辣椒、烧烤辣椒、水辣椒等等
为什么要等等,因为还有我不知道怎么叫的,例如吃柴火狗肉的的那个辣椒,青辣椒用火烤一下再拌上烧烤辣椒。这个就不知道叫什么!
2.油辣椒其实也是经常吃,很平常的。老干妈那么多种类都属于油辣椒,这个油辣椒呢都会有一个妈妈牌的,每个妈妈做的风味、口感、加的肉什么的都不一样!外出上学必备一桶肉丁油辣椒,里面还有花生米。这个是我大学见识过的。所以老干妈只是出省后救急用的,你信吗?
3.也不是每个贵州人都特别喜欢老干妈,因为味精味重,不够香不够辣。我老婆有个闺蜜的妈妈牌辣子鸡那叫一个爽,能辣的整合人通透了。喜欢辣味重的,一般也不常吃老干妈,不够那味!
4.出了省,到了北方。不是每个女生都能接受一直吃辣椒,一直冒痘痘。为了美绝对是可以戒掉所有辣椒的,我媳妇算一个。但是每年还是会让丈母娘寄辣子鸡,寄软哨。
老干妈在我家冰箱属于常备,但绝对不属于常吃!
alexgoodboy 发表于 2023-9-13 21:38:2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结论:吃的
原因:老干妈的这股豆豉辣椒的“贵州味”很地道
我们都知道贵州人非常爱吃辣
实际上在贵阳土生土长的,也有能吃点辣的,也有稍稍吃辣能力厉害点的,也有吃辣能力超强的,也有完全不吃辣!并不是非要辣上天才能受到所有贵州人民的喜欢,贵州人同样会吐槽贵州人吃辣厉害!
对于贵州人来说,辣的程度有很多种,吃辣的方式有很多种
像老干妈的辣味,属于是一种运用豆豉炼制的辣椒酱。
这样的辣椒酱,主要运用于豌豆凉粉、凉面、米豆腐、凉皮、素粉里,伴入使得这种面类主食更加香辣。
陶华碧老太太,最早也是卖豌豆凉粉、凉面、凉皮的,正因为她家的豆豉辣椒做的非常的好,让他凉粉凉面摊头生意爆棚,后来索性做辣椒了
今日你到贵阳,依然能够看到满街充满了烟火气的小型凉粉凉面小摊,实际上,每家每户做的凉粉凉面他们的“老干妈”辣酱都有细微的差别,有些辣,有些不辣!但是超级好吃!这种烟火气让我好羡慕!~


大家有兴趣去贵州,这五大金刚一定要尝个遍:



豌豆凉粉



米豆腐



贵州凉面



老贵阳素粉



凉皮

这样的东西,要打出招牌,首先还是需要贵州市场的认可的。
贵州市场是否认可哪?
我们以普通凉粉凉面的辣椒与之对比,除了老干妈有企业化标准化的生产外,这一口辣酱还算是地道的老贵阳辣椒油的。
就我个人而言,如果你用老干妈去伴一碗米豆腐,其他调料不变,那么这碗米豆腐算是地道的能在贵州路边卖钱的口味了。
并且,答题人少时,也只有在贵州才能碰到老干妈,没想到他会红成今天这样!
只是如今,答题人用来下面的辣椒味道,除了辣椒的香味之外,还想要采用一下鸡肉香,因此常常买的是贵州龙鸡辣椒:
辣椒酱是无论何地都少不了的美味
早期先民带着辣椒在气候潮湿的贵州开辟出了别样的天地
逐步形成了脱胎于四川美食的贵州菜系
因此,在贵州,吃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辣椒用法
譬如贵州人常见的干辣椒,俗称“辣椒面”:


这种辣椒面,色泽深红,口感奇香,在贵阳不同的人,吃得惯的辣椒面,产地也不同,有些人喜欢吃遵义虾子地区的,答题人独爱党武辣椒的奇香,如今党武地区,土地被征用,不再是过去的辣椒之乡,吃到地道的党武辣椒更加的困难。



党武辣椒

花溪的青岩古镇,做的“辣子鸡”有不少也是用党武辣椒制作而成,距离那边近的缘故:
贵州人多半是用这样的辣椒做成各色“蘸水”,品尝云贵高原的馈赠:



豆腐果



豆花面



烫菜

贵州还有一种辣椒面,是路边摊的常客,蘸吃烧烤、烤豆腐、豆腐圆子等偏干一些的美食,也是五香辣椒面:

除此之外贵州还有经过腌制辣味不够的“糟辣椒”主攻剁椒鱼头,炒莲花白(卷心菜)等用法,可以做的微微带甜,答题人一般都买农家自制的:


对有些人来说,老干妈是辣椒味道的来源!但是,作为吃辣专家的贵州人,吃辣的方式有千种,万种,老干妈只是辣椒的一种成品,这样的成品自己也可以自家调制,可买原料,可以讲究产地,追求口感!因此,在贵州,老干妈既不算很辣,本土辣椒的受众群有些更乐意自己做一些!
这就好比江南人的虾籽酱油,日本人的烤肉汁照烧汁,家中的老妈老爸有功夫就自己做,年轻人工作太忙就买老干妈!
但是,一旦走出贵州,甚至走出国门,老干妈那股浓郁的带有贵州色彩的中国味道,却能够解下不少人的悠悠乡愁。成就了不少爱辣椒的贵州人,中国人,对辣椒和故乡的一种执念一种情怀!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262202469179506688">(答题人声明,老干妈没有委托我做广告,也不欠我广告费:)
hellos 发表于 2023-9-13 21:38:4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吃辣的江湖上,人们常常会将四川、湖南、江西三个省份相提并论,冠以“辣不怕”“怕不辣”“不怕辣”三个字的排列组合。这是中国人谈起吃辣时,最津津乐道的文字游戏之一。
但如果贵州人在场,一定会笑而不语:川菜湘菜名声远播,但全世界卖的最好的辣酱却是贵阳的老干妈。并且,这还是贵州人自己不吃的辣酱:“我们贵州人,觉得老干妈不够味。
颇有闲庭信步、一剑封喉的宗师气度。



No:1 壹

为什么贵州会成为吃辣界宗师?一个流传最广的解释是:山区湿气重,吃辣祛湿。但其实,这是个彻彻底底的伪概念。



同属湿润山地丘陵的福建,几乎滴辣不沾,不信可以去尝尝沙县小吃的辣椒酱;而遍布一望无际的沙漠,降水稀少,几乎全靠雪山融水的新疆,却吃得奇辣无比。事实上,贵州是整个西南地区最干旱的省份。由于地处东南亚季风区,贵州每年的降水变化很大,加上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雨水容易下渗,地表蓄水能力弱。再加上“地无三尺平”的山区风貌,让贵州当地的农耕基础长期落后。



在柳宗元写的“黔驴技穷”故事里,描述了贵州没有驴,有人把驴送进去,结果没处用只能闲置。当地的老虎因为没见过驴而害怕,但几番试探之后发现驴也就这点本事,最后把驴吃了。这则故事透露出唐朝时贵州的三点状态:交通封闭,没什么耕地,大型猛兽满地走。



但到了明朝,新大陆植物番茄、土豆、玉米和辣椒的入侵,却彻底改变了贵州的种植环境。这些中国人闻所未闻的神奇植物,对土壤含水量的要求普遍不高。相反,有机物含量多板结土地、保水量大湿润土地,反倒会因为含氧量不足而使其烂根死株。西南山地多雨、湿润,土壤却不能保水的环境,给了辣椒得天独厚的繁衍土壤。



这让云贵地区的番茄、土豆、玉米和辣椒的种植量,能够媲美、甚至一举超过了长江中下游传统的农耕区域。到今天为止,新大陆作物在贵州人餐桌都占据着重要角色。番茄是黔式风味酸汤的灵魂;土豆是贵州小吃洋芋粑粑、洋芋坨坨和烙锅洋芋的主角;辣椒,则是贵州最最重要的调味料。
贵州人吃辣最基础的客观物质条件,就此被奠定完成。



No:2 贰

但贵州人主动选择刺激性的辣椒,并不是因为容易种、好吃。事实上,大部分人在第一次接触辣味的时候,都是抵制抗拒的。辣椒素提供的不是一种味觉,而是刺激性的痛觉,它是植物基于自我保护需求,诞生出的自卫武器。贵州人选择吃辣椒的原因是,这里缺盐。在这个神奇的地方,粒盐不产!




来看看这张中国盐矿分布图,虽然看起来很多地区都没有盐,但大多是东部开发较早的地区,运输极其方便。而且,这些地方还有一个更大的盐份来源——海洋,高品质的海盐,无论从成色还是食用价值上,都优于大部分的井盐和矿盐。位于内地、交通不便的省份,缺盐的只有贵州。



如果食物中长期没有盐分摄入,会引起腿软乏力、恶心嗜睡的低钠血症;还会影响胃酸的产生,无法正常消化食物,引起营养不良。在辣椒没有传入的时代,贵州人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补充钠盐。比如用焚烧后的草木灰泡水过滤,当成调味蘸水。虽然这种钾盐为主的调料口味偏苦,但能让饮食不那么寡淡,也能防止低钠血症的产生。再比如,用肉类加草木灰水腌制“醅菜”,也就是今天流行于云贵高原的酸汤酸食。动物肉类在发酵中能产生酸味,能增进人的食欲,比寡淡地鲜食好吃得多;有效延长保质期,这对交通不便地区尤有价值;更重要的是,发酵还能带来硝酸钾和其他硝酸盐,能补充人体电解质。辣椒传入之后,贵州人发现,这种刺激性的蔬菜不仅能开胃,增加食物风味;吃了之后,腿脚有劲,头也不晕,和吃盐有类似的效果——这是因为,辣椒中的钠含量极高。



价格便宜、到处能种、能给食物增味,还能替代盐的作用。辣椒在贵州的流行,终于有了广泛的土壤。根据贵州当地的地方志文献记载,道光年间贵州北部“顿顿之食每物必蕃椒”,到了同治年间,则是“四时以食海椒”。从歧视性的称呼“蕃椒”变成“海椒”;从“顿顿”变成“四时”。整个清朝,辣椒在贵州地位如火箭般蹿升,粉丝从小众变成全民的过程,清晰可辨。



No:3 叁

事实上,辣椒传入中国后,在长江中上游流域发生了广泛的流行。但能够把辣味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只有贵州。本质上来说,冲击性强烈的辣味,并不符合中国传统含蓄不彰的饮食审美和彬彬有礼的生活哲学。这也是四大菜系中的鲁菜、粤菜、淮扬菜三大,都绝少见到辣味菜肴的原因。即便是湖广填川后,大量中下层平民进入四川,使得川菜或多或少地沾染了江湖习气,倾向于重口味。但川菜的灵魂并非辣椒本尊,而是加了辣椒的郫县豆瓣。



由高蛋白的豆类植物发酵而来的豆豉,带着氨基酸的鲜味和甜味,加入辣椒,只是为了防虫防霉,并为郫县豆瓣增加更复合的风味,和更红亮的色泽。即便主吃辣椒的时候,四川人也喜欢在其中加入白芝麻、大蒜、花椒、植物油、白糖等辅料,调出独特多层次的口感。湖南、江西,无不类似。这是汉民族饮食美学的另一种演绎。





但贵州不同,数千年中,它一直是被羁縻统治的西南边陲化外之地。纳入中华版图的历史不仅远远晚于四川、湖南、江西。甚至越南北部红河平原与汉政权的关系沿革,都比贵州有由来得多。此外,相比同样是化外之地的云南,在六诏、南诏、大长和、大理、后理六百多年的岁月里,一直是被西南地方政权控制的核心地区。
而贵州则处于中原王朝和云南地方政权“两不管”的莽莽山区,长期土司当道,处于部落制状态。即便元朝后被名义上统一,这种情况依然没有改变。直到雍正朝在贵州彻底改土归流后,中原政权才开始施行有效统治。
长期“放养”的结果,造就了贵州与内地迥异的民风和饮食:彪悍、直白、刺激。



这从“老干妈”的第一款产品“风味豆豉”就能窥见一二。这种参考模仿了四川郫县豆瓣的调料,并没有如四川人一样,着重表现豆类发酵的鲜美,而是大量加入辣椒、菜籽油,突出了辣椒本身浓烈的滋味。虽然贵州本地人觉得老干妈缺了点意思,但直白的味道,却征服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



-END-

日本人曾经反思过,为什么江户时代社会上最流行的鲷鱼,会在明治维新后,地位一落千丈?答案是,明治以前民众长期禁食红肉,人们的味蕾是单纯的,对味道的感知能力很强。但明治之后,和牛和金枪鱼、鲑鱼等油脂丰富的赤身鱼兴起,强烈撩拨每个人的味蕾。人们再也无法体会鲷鱼清淡优雅、宁静恬退的滋味。
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干妈也好,黔菜中那些直白的酸汤大辣也好,在全社会越来越流行,也是时代进步的一种标志。一方面,人们的食谱越来越丰富,需要锐利的味道刺激感官;另一方面,千年来藏在大山深处的食材和做法,也能在这个物流发达、世界越来越小的时代,更多地从幕后走到台前。
放下斯文,才能成就更好的狂欢。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