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保鸡丁为何成了中餐的海外招牌?

[复制链接]
ruozhis 发表于 2023-9-13 18:35:4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国外的中餐馆中有一道必不可少的中餐招牌菜,非常受外国顾客的欢迎,可以说没有这一道菜就不能算是中餐馆,上座率绝对会受影响——这就是“宫保鸡丁”(kung pao chicken)。国内的宫保鸡丁,不论南北,大家一般都是吃过的。海外的宫保鸡丁则和中国的不太一样,口味酸甜,不见辣味,更像我们吃的糖醋里脊。
宫保鸡丁由清朝四川总督丁宝桢所创,此人对烹饪颇有研究,喜欢吃鸡和花生米,且尤其喜好吃辣。他在山东为官时曾命家厨改良鲁菜“酱爆鸡丁”为辣炒,后来在四川总督任上的时候将此菜推广开来,创制了一道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下锅爆炒而成的美味佳肴。这道美味本来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后来尽人皆知,成为了人们熟知的宫保鸡丁。
原本,这道菜的特点是鲜香细嫩,辣而不燥,略带甜酸味道。由于这道菜流传太广,在国内各地也有很多不同的做法,还产生了将鸡丁演化为肉丁的宫保肉丁等。等到宫保鸡丁传到西方后,西方人还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 了一些改良,使之成为了符合西方口味的西式宫保鸡丁。
实际上,即使在国内,各大菜系的“宫保鸡丁”,其做法和口味也都有所不同。川菜里的宫保鸡丁是荔枝味型的,要选用嫩公鸡鸡腿肉,将鸡腿骨剔除后,鸡皮向下,先用刀背将鸡腿肉捶松,再用刀后根尖将鸡腿筋斩断,然后才切丁。这样鸡丁受热不卷,容易传热,质地细嫩。常见的鸡胸肉香味不够,老公鸡和母鸡肉则显得太老。而同为川菜,成都重庆的宫保鸡丁也有些不同,成都的宫保鸡丁颜色比较浅,豆瓣酱和酱油搁得少,不着色,看着偏白;重庆就是现在那种红乎乎的,辣是煳辣,就是把辣椒段炸成琥珀色,香味更浓。
川菜版本的宫保鸡丁,除了能吃到鸡丁的嫩、花生米的脆之外,最美妙的还在于它的味道一荔枝味。荔枝味就是民间常说的酸甜味,即醋的酸味要大于糖的甜味,反之,则称为甜酸味,即糖醋味。餐饮业内又将荔枝味分为大荔枝味和小荔枝味两种,大荔枝味的代表菜是锅巴肉片,小荔枝味的代表菜则是宫保鸡丁。
从历史渊源看,宫保鸡丁可以算贵州菜,一是创始人丁宝桢本就是贵州人;其次宫保鸡丁的清鲜醇浓、麻辣火爆的特点,也与黔菜辣醇、香浓、酸鲜、味厚相符。同是宫保鸡丁,但川味以麻辣见长,黔味则是辣香为主,两者还是有区别的。鲁菜里的宫保鸡丁,一般也是荔枝味的,鸡肉也选鸡腿肉,取其香、嫩、弹。鲁菜般宫保鸡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炒法”上,要用滑油炒,就是把油倒进锅里,涮一涮锅,热锅凉油,把浆好的鸡丁倒进锅里,推开了滑,一般油四五成热时放进去,逐步升温,鸡肉变色了,滑散了,大概八成熟时捞出来。
北京的宫保鸡丁集众家之长,并适合北京人的囗味,同样是辣椒,北京版的宫保鸡丁改麻辣为香辣,而且辣味比较柔和。鸡肉则选用笋鸡,即当年的小公鸡,过去有带骨头做的,也有剔骨头做的。葱改成豆瓣葱;姜制成浓姜汁,吃姜不见姜;油用的是香油、花生油和少许大油,将浸湿的干辣椒炸至呈红褐色,辣椒的爆辣、干辣没有了,有的是柔和的辣,最后的成菜也是偏酸甜的。
西式的宫保鸡丁,鸡肉一般选用鸡胸脯肉,辣椒的用量减少而糖的用量增加。中国人吃鸡肉,喜欢吃连皮带筋骨的部位,有嚼头,有滋有味。所以国内宫保鸡丁的主料是鸡腿肉,但在国外,鸡胸肉却是卖得最贵、口碑最好的,因此宫保鸡丁也就入乡随俗,改成了用鸡胸肉切丁了;此外,西式宫保鸡丁的调味汁过于厚重,在国人看来,难免有遮盖鸡肉新鲜度的嫌疑,不过外国人可能更喜欢这种调味汁对于味蕾的刺激。
另外,西式宫保鸡丁以酸甜口味为主,几乎不见辣味。这和美国的气候也有一些关系,北美的气候一般都比较宜人,我们吃辣是为了发汗作用,而美国人就不需要,所以也就剩下了酸甜味道了。不过对于不识中餐精髓的外国人而言,也许这种改良版的“中餐”,更符合自己的胃口吧。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