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为什么配置和华为一样却便宜很多?

[复制链接]
zgts 发表于 2023-9-12 20:59:5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荣耀为什么配置和华为一样却便宜很多?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ytey3j47r4 发表于 2023-9-12 20:59:5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客气地讲,这个问题下的几乎所有答案都错了。

  • 因为研发成本低,所以荣耀更便宜
  • 因为渠道成本低,所以荣耀更便宜
  • 因为用料成本低,所以荣耀更便宜
  • ...
这是在用结果当原因,逻辑反了。
而正确的逻辑应该是:因为要便宜,所以才压缩成本。
这样的逻辑错误我们经常犯。
举例子,问个类似的问题:同样的一瓶水,为什么在市中心卖3块,郊区卖2块?
许多人的直觉都认为:因为租金贵,面对高昂的成本,所以商家不得不提高了商品的售价。
而真是的原因恰恰相反,因为市中心的产品能够卖得起更高的价格,所以才推动了租金的水涨船高。
市中心的街道,聚集了这个城市最大的人流。有较大的人流就会产生较大的需求。同时在特殊场景下,消费者对特殊的产品付费意愿也相对较高。
这就变向地提高了产品的内在价值。还是以水为例,你在逛街的时候对包装水的便携性需求提高了,所以愿意为更强烈的便携性需求提高付出的成本。
就算是卖3块钱甚至更贵,只要你渴了,也同样会买单。这是主要在为便携性付费,总不能随身背2公斤水吧?
这种现象在景区等渠道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
商家只有在能把产品卖得更贵的情况下,才愿意支付高昂的租金成本。
随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加以调整,市中心的每一个门面的内在价值都得到了对应的提高,最终会维持在一个供需平衡的状态——你租金付得起,我产品也消费得起。

反过来看,如果“因为租金高,所以商家不得不卖得更贵”的逻辑能够成立。
那么想要在郊区买到3块钱一瓶的水很简单,只要房东大胆得提高租金就可以了嘛。反正租金的成本最后会以产品的形式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但我们都知道这不可持续的。
最终的结果要不然店家会因为产品售价过高卖不出去亏损而倒闭,要不然是产品低价卖出去了,却因为高昂的店租持续亏损而倒闭。
结果都是倒闭。
于是,在“看不见的手”的调摆下,市场价格终归要回落在它的内在价值上。最后商家能挣钱,消费者买得到东西,房东收得到租金,各个参与方都有收益。
总而言之,是因为市中心的产品能卖得更贵,所以租金才高而不是相反。

那么我们再来回答荣耀为什么更便宜的问题,原因很简单——
因为,荣耀这个品牌,当初就是为性价比而生的。

之后所有的市场动作,都是围绕着“性价比”这个核心策略的执行。
所以,逻辑应该是这样:

  • 因为要便宜,所以压缩研发成本
  • 因为要便宜,所以压缩渠道成本
  • 因为要便宜,所以压缩材料成本
  • ...
没错,就是这么简单。
不论是荣耀也好,红米也罢,它们便宜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为便宜而生的。
压缩成本是性价比的结果,而不是起因。
但是直到这里,我们还只是在压缩成本的前提下,回答了荣耀更便宜的问题。
如果,完全一样的配置呢?不论是镜头、马达、边框、甚至是后盖设计都完全一样,同样的产品唯一的差别只有LOGO——一个贴华为,一个贴荣耀。
荣耀还会更便宜吗?
会,因为效率和品牌。

小米当年用1999的价格,击穿了整个手机市场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效率。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厂家终于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了,所以小米直接砍掉繁琐的中间商,进而节约费销比。
从本质上讲,在次要部位进行阉割也是一种相对效率。
将塑料边框提升级为玻璃边框,转子马达升级为线性马达等,产品确实是更优秀了。但消费者所付出的成本大于收益,同样会造成效率的下降。
效率也是值钱的。
包括互联网公司扁平化的管理,以及网传小米员工相对微薄的工资,可以说,直到现在小米仍是一家将效率刻在骨子里的公司。
也正是因为高溢价产品往往是低效率的,所以高端手机才会显得和小米格格不入。
但只要找对方法,高效率完全可以快速跟进复制。
荣耀当年一出场,不就标榜自己是互联网品牌了吗?从供应链的资源整合,到消费者端的营销整合,荣耀当年是试图以小米的方式打败小米。
另一方面,品牌同样有价值。
可口可乐的传奇总裁罗伯特·伍德鲁夫说:即使可口可乐全部工厂都被大火烧掉,给我三个月时间,我就能重建完整的可口可乐。
虽然这是一句戏言,但毫无疑问体现了品牌对于公司资产的重要性。
如今的华为品牌,即便用同样高效的方式走进赛道,一样能支撑得起这个溢价。
这种品牌价值是荣耀品牌所不具备的。当然,也不是它诞生之初的意义所在。
更高效的供给方式,以及一直以来天生亲民的品牌塑造方式,决定了荣耀这个品牌的价格上限——它不能、也不会卖得太贵。

最后说一点。
其实我们根本就不能把荣耀和华为这两支品牌剥离开来看。
既然两支品牌同属一家公司,那么就要保持战略的一致性——整体利益最大化。
荣耀、红米、realme、IQOO等子品牌的诞生,都是有其特殊战略意义下的战术执行,而不是为了便宜而便宜。
你可以华为亏损,荣耀走量挣钱,也可以华为挣钱,荣耀亏本甩卖,这些战术最终目的都很简单,就是让公司这个整体挣更多的钱
效率、细分市场、品牌溢价...
说的天花乱坠,最后的目的都只有一个,挣钱。
这种情况下,你告诉我说,研发成本只有华为在支撑,荣耀只要负责捡肉吃就行。
扯呢么这不是,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研发成本明明是均摊到整个公司的每一支产品上来的,包括荣耀的产品。
否则也太不拿荣耀当人看了。
<hr/>觉得有道理记得点赞啊!
好内容也需要支持。。
想飞的菜鸟 发表于 2023-9-12 21:00:1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的问题还可以这么问:
红米配置只比小米差一点,为什么却便宜很多?
realme配置和OPPO Reno Ace一样,为什么却更便宜?
iQOO配置比vivo X系列还要高,为什么却更便宜,而且便宜很多?

首先,品牌是有价值的。
但是,品牌在具备价值,且具备调性的前提下,天然会被消费者的所固化。这种固化不仅仅来自于认知,而且在渠道等都会反向影响到品牌/产品本身。
对于厂商来说,多品牌战略的出发点,一般在于原本一个品牌,只能覆盖相应的渠道,覆盖相应的目标用户群,无法覆盖更多的用户。
当所有人都认为华为是成功人士的标配的时候,华为的目标用户群自然而然就会往相应的群体去靠拢,这可以说是一种消费者认知的自我实现。
当这种趋势发生的时候,天然的年轻消费群体购买华为手机的比例就会下降。

除了这种品牌逻辑之外,还有渠道逻辑。
对vivo来说,和线下代理商之间十多年来的长期合作,使得双方无法互相抛弃和背离。离开vivo的代理商,找不到更好的业务;离开代理商的vivo,也许瞬间就会步上金立沦为others的同样的道路。
那么这个时候,用vivo品牌按照原本的步调继续依照惯性发展,稳住基本盘,同时分化出iQOO,新品牌在没有历史负担,没有渠道包袱的情况下,什么高通8系,说搞到2000元就搞到2000元,根本不用考虑太多,想调价就调价,整个的决策半径更短,更容易在高效且低成本的线上渠道杀出重围。

除了品牌逻辑,渠道逻辑之外,还有研发逻辑。
手机的成本,BOM成本真的只是一部分。也许在10-15年之间,或者是某几年,代工厂的成熟以及上游供应链技术的批量导入,让大家有了一种错觉,仿佛只要钱给够,找个代工厂,就能轻松的搞出好的产品。这种思维的集大成者,就是罗老师,其本人的经典名言:我不是说哪一家不行,都是供应商供的都在那装什么孙子呢?


这句话具有两面性,应该说被市场淘汰了的品牌,比如锤子,比如金立,比如乐视等等,其产品基本是一个整合商的方式;但是经过数年的残酷洗礼,还存活下来的四大国产厂商:华为系,小米系,vivo系,oppo系,其本身除了优秀的整合能力之外,在技术,研发,产品上都有着比较独特的能力。
华为不去赘述,华为的强大人所众知。
比如oppo,VOOC闪充开拓的低压大电流闪充,目前仍然是充电接的扛把子,完全跳出了高通QC技术范畴的路径。
比如vivo,不论是升降摄像头,还是屏下指纹,以及最近有点看头的微云台,其本身对于技术的敏感度都是非常到位的。
小米整个产品体系,从手机硬件到生态链硬件,从设计语言到生产控制,从软件服务到生态体验,其覆盖性都是非常优秀的。
对这几家来说,他们的优秀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持续积累的研发投入,海量的资金以及专业人力的堆积,才有的今天的地步。而其他哪些倒掉的厂商,不发曾经大红大火的品牌,但是在某些方面投入的短视,导致后续的增长乏力,最终被市场残酷的竞争所吞噬。

回到今天的话题,研发这个东西,那都是钱啊。
一个厂商,一开始只有一个品牌,那么所有的研发成本,都是挂在主品牌的费用之中。
那么在创立新的品牌,进行品牌分割,渠道分割的时候,一般都不会把研发费用直接摊入新品牌的运营成本中。
新品牌可以轻装上阵,直接共享主品牌持续积累的技术,供应链,以及研发生产能力。

最后一点,则是战略逻辑。
如果说前面的品牌逻辑,渠道逻辑,研发逻辑,只是一个基础的论据,但不能推导出荣耀为什么比华为低价的话,那么战略逻辑就是最直接的动因。
荣耀的诞生,本身就是为了在线上渠道狙击小米而来的。
从最早荣耀独立的时候,各种宣传活动上如何紧贴小米的操作,老一些的米粉海军们都是如数家珍。
也许有人觉得这是黑料,但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来说,当你不知道怎么走的时候,紧跟敌人的步伐至少不是错误的选择。
大学时候在一家国产日化巨头实习,品牌部门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对标”。对标的对象做了什么?我们就要做什么。对标的对象怎么做的,我们就要怎么做。
当然,后面随着小米和荣耀渠道的拓展,以及荣耀在销量上对小米实现的反超,这种对标的意味也就逐渐淡去,但是在争夺“年轻用户”,或者说“性价比用户”这两个方向上,荣耀始终是守护在华为面前的一堵墙。
有荣耀在,则华为就不用担心丧失年轻用户,不用担心在线上抢不过小米(虽然目前只是一种可能性)
华为负责CBG业务余承东在华为内部誓师大会上提到,“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打造华为高端品牌守住南坡,荣耀也要守住北坡”
这种南坡,北坡的语义差别,也说明了两者在战略方向上的不同。

综上,1)品牌逻辑;2)渠道逻辑;3)研发逻辑;4)战略逻辑,这四个原因决定了,荣耀可以在华为配置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确能做到更低的价格。

那些说荣耀在某些看不到的地方省成本的人......不知道如何评价。
且不说他说的是不是事实,单从逻辑上两者是不存在逻辑关系的。
成本低,从来就不是售价低的原因。
Never,Ever。
zcycloud 发表于 2023-9-12 21:00:2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对问题的思考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和辩证思路去分析,否则就容易陷入以偏概全或者答非所问的境地。
首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产品上,的确有这种现象;其次,随着荣耀线下渠道布局的逐渐完善,类似配置的华为和荣耀手机,其定价已经非常相似了,“荣耀为什么配置和华为一样却便宜很多?”的现象正在不断降低。
为了更清楚和完整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会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指出二者定价差异的历史由来,以及,为什么这种趋势在不断降低:

  • 第一、从厂商定价策略角度;
  • 第二、从消费选择角度。
从厂商定价策略角度:

首先,最显性的部分配置部分一样,不代表真实的配置完全一样
比较典型的例子,荣耀V30 Pro和华为Mate30 Pro在SoC、主摄+中焦,快充等方面是完全相同的,但在ID设计、屏幕选择、元器件的选择和一些无法简单用参数衡量的方面差异依然很大。
其次、产品面向的渠道不同,产品战略目标不同,会有不同的定价策略
早期,荣耀主攻线上渠道,打极致性价比,华为则主攻线下渠道,所以类似配置荣耀的定价更低,但随着荣耀线下渠道的快速展开,这种区别越来越小。
以华为的V系列和nova数字系列的对比为例。
V30和nova6 5G的产品配置是非常类似的,包括ID设计、处理器选择、相机、屏幕不、快充等等,各方面基本一致,二者的定价如下:


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同为8+128版本,华为和荣耀的定价差了100块钱,作为对比,同为荣耀,6+128版本和8+128版本的售价差是400块钱。
2G RAM的成本值400块钱么?显然没有。
很明显,更低价格的6+128是主打线上市场,面对极致性价比需求用户群体的,而8+128则是面向线下渠道,预留了一定的渠道利润。
这组对比和荣耀V20与nova4之间的对比是不同的,V20和nova4 8+128版本的定价基本类似,但V20是麒麟980,nova4却是麒麟970,在更早的nova2s和V10上的对比则更加明显。
如果你有心,可以去详细分析一下荣耀30VSnova7,荣耀30 ProVSnova7 pro,你会发现类似配置下的价格差更小。
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nova系列和荣耀系列的定价越来越趋同。
再次、在不同的时期,类似的配置,成本是动态变动的,以及,面对不同的市场竞争环境,定价策略也是变动的。
这个对比的典型例子是荣耀30 Pro和V30 Pro,nova7pro和nova6 5G的对比,我们先看定价:


熟悉这些手机的朋友应该知道,荣耀30Pro的基础配置和V30 Pro类似,如soc、快充等等,但在屏幕、ID设计等方面的进步相当明显,二者的定价却是类似的。
这可以从二者目前的真实售价上可以得到明确反应,V30 Pro的价格已经降到了3099:
而荣耀30 Pro依然保持3999: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255178466007535616">相较于荣耀V30 Pro,nova7Pro的处理器虽然从麒麟990 5G换成了麒麟985,,但整机的屏幕旋转和ID设计上却有相当明显的进步,整体上,我觉得nova7Pro的产品配置是优于V30 Pro的,但定价却更低。
这里其实就牵涉到两个要素,第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器件的价格在下跌,产品成本是动态变动的,第二,产品的定价是面向市场的,市场环境是定价最核心的要素。V30 Pro发布之初所面对的市场环境是相当舒适的,市面上独一份的4000价位上的旗舰5G手机,而荣耀30 Pro&nova7Pro面对的竞争环境则严峻很多。
从消费选择角度:

第一、不同的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理解不同,会有不同的消费选择
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诸如soc、ram、rom、cmos、amoled之类的词汇太过于遥远,一般人的购机基本逻辑是,预算先行,口碑为主。更通俗点说,就是,我先确定我要买多少钱的机子,其实,问问身边的朋友,问问店员,简单查查信息,去店里摸摸真机,然后做出消费选择。
在这样的情况下,线下渠道是用户获取产品信息和产品购买抉择的核心媒介,相较于华为,荣耀的渠道铺设、品牌知名度等等,要远远不如。
而随着荣耀线下渠道的快速铺设,以及销售和华为本身的深度绑定,正在逐渐改善,所以,类似的产品,荣耀的定价正在和华为趋同。
第二、确实有部分群体愿意为品牌溢价付费
很多人提到了品牌价值,的确,有一部分人单纯愿意为华为logo买单,但这部分群体的占比明显被认为夸大了,在华为和荣耀之间,过去的确有一些产品几乎完全相同,但售价差异较大的产品,但如今,这种现象越来越少。
伴随而来的是,荣耀线下渠道的快速铺设和产品触角的大规模延伸。
某种意义上,完全相同的产品打上不同的logo卖不同的价格,这其实是一定程度上利用了信息不对称。
品牌忠诚度这个概念其实是一个商业概念,是建立在品牌知名度和产品服务基础上的用户信任度,然而,用户信任度度代表的其实是,用户觉得这参数党眼里参数类似的产品是完全不同的产品。
从商业角度,这的确是用户在为溢价买单,但对于用户来说,其实依然只是为产品买单,为不同的产品付出不同的成本,只是不同的用户对产品的认识是不一样的而已。
这种现象不只是出现在华为身上,在OPPO、在小米身上同样可以观察到。
用户的产品选择行为是差异化的,而非参数党天然以为的趋同的,不同用户的产品认知、使用习惯和购买行为差异巨大,厂商的定价,其本质是,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特征,配合产品规划、渠道建设和营销推广来定制价格策略,综合考虑单品利润,得到综合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4P理论是百度百科就能搜到的东西,复制粘贴容易,但切实明白4P理论背后的东西,将百度百科的文字转化成个人的思考方式,这并不容易。
卖货是一门学问,分析卖货也是一门学问,这并不是简单的,我有一个朋友系列或者我觉得系列,所能够解释和回答的。
chjian 发表于 2023-9-12 21:00:3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还真的和一个华为研发工程师聊过,确切的说是请华为培训时,他举例子是讲的。
首先,肯定是配置不一样,荣耀在主要的像CPU之类你看得见的地方可能一样,但是你看不见的地方,如天线,通信单元,射频模块上会有阉割,当然非通信专业人士可能会注意不到。
其次,材料和供应商不同,例如后盖,屏幕等等,你是参数上一样,品牌和质量也会有区别,一分价钱一分货么。
最后,就是定位不同,溢价不一样,荣耀是互联网品牌,是走量的,研发成本低(一般都共享华为成熟的技术),渠道成本低,广告投入低,所以会便宜,而华为是走线下的,那么渠道,广告投入会高很多,是华为利润大头,要养活研发(华为系列一般会上很多新技术),养活渠道,定价自然就高。
hda 发表于 2023-9-12 21:01:0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荣耀和华为,他们同属于华为集团,但彼此独立,各自探索不同市场的经验,又能互为镜鉴,二者一起,又摊薄了研发、供应链和生产成本,这使得荣耀可以尽可能压低自身成本,基于市场定位,提供同等价格里配置最好的手机。当然相较性能来看,荣耀的价格确实是比较低了。

这是华为集团手机双品牌的战略,过往更多的人爱从市场营销层面去分析,但实际上,营销意义的背后,是华为集团的研发在支撑着整个品牌策略。

我不知道荣耀和华为之间的研发费用是怎样分配的,但你要知道,手机最难的是什么?不是将一台手机造出来,一台手机造出来很容易,罗永浩之前做手机的时候就自己做了部1T内存的手机存歌听着玩,最难的是造100台甚至100万台一模一样的手机。

从手机的试产到量产,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尤其是当一个新工艺诞生时,比如苹果的阳极氧化铝、比如抛光材质、比如配合 Face ID 的极窄边框、比如玻璃抛光工艺,最开始往往很艰辛,良品率很低,会有一个量产爬坡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废品率、机器调试、新工艺引进、人工、试验成本,都是极大的开销,而这部分费用和风险,华为全都承担了,到了荣耀再用的时候,就不需要这么繁琐,基本上都是成熟的工艺。

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手机,比如锤子T1要在众多手机工艺里创新,却频频出不来货。同时也解释了,即使强大如苹果,每次一发新机,尤其是有重大工艺改进时,都会面临各种“门”事件,而后面买的批次却没有这些问题。

当这些问题出来后,品牌所诞生的“XX品牌工艺不良”等舆论问题,不得不通过媒介压下去,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三星的Galaxy Fold系列,本来采用全新的折叠铰链工艺就容易出问题,第一批手机也是白送给各大科技媒体的,结果还是掩盖不住一波接一波的负面舆论,赔了夫人又折兵,而王自如的那句“这是我独享的Moment”至今成了一个梗。

无论是量产成本、风险还是舆论媒介成本,大都压在了华为身上,到了荣耀身上,都是接近于0,成本自然就降了下来。这也促使了荣耀在其他方面更有余力去创新,这点我在后面会讲。

便宜的另一个原因,是华为集团本身的研发成本,相对于其他安卓机较低。目前的安卓机,几乎所有的机型,从高端的骁龙865到中端骁龙765系,都是用的高通的芯片。一颗芯片的价格是多少?看看雷军的微博就知道了,骁龙845的时候就抱怨贵:     



到了小米10的时候,芯片价格比855还贵了一倍:



一台小米10的售价总共就3999,光芯片成本就占了1000多,整个手机的成本压力可想而知,难怪小米1999的时代回不去了。

而华为集团这么多年的技术积累下来,从CPU到相机过滤器,都采取的自研方式,随着逐代的迭进,开始发挥其长尾效应,成本被压得越来越低。

并且,随着华为和荣耀这两年在手机市场的突出表现,在如今荣耀动则上千万销量的基础上,这些研发的费用,已经摊薄得微乎其微,更不同提华为那边动则两个月700万的恐怖数据了。

而研发出来的技术,通常会以共享的形式,根据两个品牌的调性和特质进行分配。比如在华为P40上用的麒麟990,也用在了荣耀30 Pro上。而今年研发的最新的5G 麒麟820和麒麟985芯片,更是在荣耀30S和荣耀30上首发。

最后说到根上来,荣耀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的优势,是因为华为和荣耀,华为集团这棵大树下开的两根枝,所用的不同的品牌策略所造成的。
很多人误以为荣耀是华为(手机)的子品牌或者一个系列,也有人认为荣耀是华为的低端产品,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荣耀是一个独立品牌,就好像宝马和mini同属于BMW集团,但面向不同的市场,也有各自不同的风格,没人讲两者混淆在一起。

荣耀和华为也是一样,一个负责打造年轻人的科技潮牌,另一个负责冲击全球标志性的科技品牌。使命不一样,造成了各自的策略不一样。

正因为以上几点:在共享华为技术、质量与生产体系的前提下,在没有承载量产研发、风险、舆论压力的环境中,在没有打头阵、承载着“国货之光”的殊荣里,荣耀总体的氛围相对于华为来说要轻松得多,可以安心地做自己年轻人品牌,在压低成本的同时,能在手机的设计语言、颜色、材质上做出更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来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做出其区别于华为的品牌调性。

比如荣耀10上变色极光镀膜工艺带来的极光渐变效果:




还比如荣耀30首次放大HONOR的大Logo,排列在相机矩阵的延长线上,给消费者带来的极高品牌辨识度:



在技术层面上,也做出了诸多针对荣耀细分化市场的创新比如荣耀6是业内第一个采用仿生平行双镜头,比如在主打游戏的荣耀play上推出的GPU Turbo图形加速技术,直接提升GPU的运算效率,让玩游戏不卡。比如在主打标杆科技的V系列的V10中首次推出带NPU的麒麟970芯片。还比如我刚刚说的,最新的5G SoC 麒麟820、麒麟985。

这些,都不可能是偏成熟稳重的华为所能诞生的产物,唯独荣耀能够承载。

华为和荣耀,一个主打高端商务,针对的是手机存量市场。另一个品牌年轻化,将新生用户纳入整个品牌架构中来,面对的是增量市场。不同的使命和市场,构成了不同的技术、设计、定价和品牌策略,这才是华为集团创立两个品牌的初衷,也是一个国产品牌欲在世界手机市场有所为的野望。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