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且以真性情,和世界温暖相拥

[复制链接]
crazyboy9981 发表于 2023-9-12 12:51:5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林语堂曾说:
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愉快,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每逢中秋佳节,苏东坡的千古名句总是被我们拿来引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每次游览西湖,苏东坡那句诗总是呼之欲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每当清茶一杯,品味闲暇时光,有句诗总会钻入脑海: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漂泊在异乡,苦苦打拼的我们,会拿苏东坡这句话来安抚自己: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遇到人生起伏,失望落寞之时,也会用苏东坡的这句来勉励自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苏轼一生虽有过短暂的高光时刻,但更多的是风雨相随,遍布荆棘,但他始终有一颗对待生活热情乐观,自由潇洒的心,遇事泰然,幽默真挚,他擅于发掘生活中的美,苦中作乐,硬生生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热气腾腾的人生。
他成了一代文人的精神脊梁,如一抹清辉,隔着山河岁月,映澈古今。



01 前半生苏轼,后半生苏东坡


公元1057年,20岁的苏轼进京赶考,当年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大文豪欧阳修,他看完苏轼的考卷,赞叹不已。觉得只有自己的学生曾巩才能写出如此文章,为了避嫌,便将此考卷定为第二名。
哪知解封一看,作者居然是苏轼。
一时惊讶不已的欧阳修,读罢苏轼之前的旧文,更是大为惊赞,“读诗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于是有了“出人头地”这个词儿。
就这样,苏轼一出场就惊艳了整个大宋,从此,开始名扬天下。



然而,命运无常,人生总是充满变数。
正当他被命运高高举起,正准备施展拳脚,一展抱负之时,却又被重重摔下。
公元1079年,44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从朝廷命官一下跌落到御史台大牢,期间受尽侮辱,苦不堪言,但好在死里逃生,后被贬黄州。
黄州是苏轼的生命的终点,也是苏东坡生命的起点。
在这里,他脱下文人长衫,换上布衣芒鞋,在城东半坡辟了一块地,建了一座“东坡雪堂”,潜心学庄子,回归田园,日日躬耕劳作,化身“东坡居士”。

02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天,苏东坡与几个朋友相约出游,不料天降急雨,众人被淋个措手不及,纷纷避雨十分狼狈,只有苏东坡一人,在雨中拄着竹杖淡定前行。事后他写下这首流传千古之作《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在世,难免遭遇风雨,但没什么可怕的,与其唉声叹气,指责抱怨,不如从容徐行, 何妨“一蓑烟雨任平生”,且看“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来路萧瑟,人生起落,无非是晴雨般寻常而已,那些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人生何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大雁在雪泥上踏过,会留下爪印,如同我们人生在世,留下的一点点印记,但雪是会化掉的,泥也会干掉,这样就没有任何印记留下来了。
人生一世不也如此吗?亦如过眼云烟。
这是每个人的宿命,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释然了: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行舟江上,仰望高山,他看到了个体的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东坡有自己博大的世界观,相比于宇宙,他深知人生如此短暂,生命如此脆弱,他不跟自己较劲,满眼都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如此旷达淡泊的人生态度,贯穿苏东坡的一生。

03 痴情的爱人,幽默的朋友


他的一生,年少丧母,青年丧妻,中年丧子,仕途不顺,三起三落,万众瞩目也只是一时繁华。
但就这跌宕起伏,四海飘零的一生,被他过得有模有样,有滋有味,恣意盎然,生机勃勃。
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单这份豁达和修养,就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他不是没有痛苦,结发之妻王弗的逝世给苏轼带来沉痛打击,他悲痛欲绝,十年后他来到密州,梦见了昔日爱妻,写下了传颂千古的悼亡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每次念第一句都已是泪千行,字里行间,道不尽对亡妻的思念,纵使再坚硬的心,读来也会变得柔软。



王弗与苏轼琴瑟和鸣仅十一年,她是他心中永远的白月光。
我们知道苏轼号东坡,那是因为他在黄州的东坡干过不少农活,可他这辈子干过最多的农活你知道是什么吗?
是种树。
他曾在故乡眉州山坡上植下了三万株雪松。
为什么要种那么多雪松呢?是因为王弗爱雪松。
东坡居士的痴情,可见一斑。

<hr/>余光中曾说,我如果要去旅行,不要没有现实感不负责任的李白,也不要苦哈哈严肃的杜甫,我要选有生活情调,烟火气十足的苏东坡!
因为苏轼是个很好的朋友,有他在,从不缺少幽默。
他笑苏小妹额头大,眼窝深陷: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未出唐倩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他笑好友陈季常怕老婆: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他笑马梦得穷:
马梦得与余同月岁生,少仆八日,是岁生者无富贵人,而仆与梦得为穷之冠,即吾二人而观之,当推梦得为首。(就是说我虽和梦得同年月生人,但相比起来,还是梦得更穷)

04 不可救药乐天派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在苏东坡看来:
人生固然可以不美好,但心情不能不美好;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来悲悲切切的,而是要兴高采烈的。
无论生活多难,他都能够取悦自己,以一颗赤子之心拥抱世界。
在那个克己复礼的年代里,他安然处之,活的自然,活的通透。所做之文都流露出一种温暖醇香,亲切宽厚的诙谐之美。
他不管身在何处,都能把稍纵即逝的感受,赋予诗歌文辞不朽的艺术,丰腴了我们的生活。



人间有味是清欢,“世界这么美好,吃着野菜也要留着命去看看”。
当人生跌至谷底,内心总要有一些热爱去化解这样的悲伤。
无论身处何地,他从未把自己当过客,总是以一份“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心态泰然处之,融入生活,认真的对待一饭一蔬,一饮一食。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黄州吃东坡肉,惠州吃羊蝎子, 儋州吃生蚝,走到哪儿吃到哪儿,俨然一个行走的美食家。
在地域偏僻的岭南,他发现并深深爱上了丰腴甜美的荔枝,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甚至“不辞长做岭南人”。
春天到了,他开心地翘首企盼: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意思是说,春天来了,河豚马上大量上市,又可以一饱口福了。
河豚虽然体内含有剧毒,但做得好,可是一道肉质鲜嫩的美味。
黄州猪肉价贱如泥土,他发明了东坡肉,写《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每天早上吃两碗,日子过得跟神仙一般。



惠州谪居期间,他没钱买羊肉,就买羊骨头,还写信给弟弟苏辙,分享他的最新发明——烤羊脊:得微肉于肯綮之间,如食蟹螯。
他告诉苏辙,将羊脊骨煮熟,过了水,撒上酒,抹上盐,烤至微焦,剔拨一天,虽然只有些许肉,但品尝起来味道很像吃大螃蟹!
末了还不忘调侃两句——用此法,则众狗不悦耳。
他说我把骨头上的肉都剔除干净,估计那些等着啃骨头的狗要不高兴了,哈哈…



在物资匮乏环境恶劣的儋州,他厨神一般发现一样人间至味——生蚝,吃过一次后极其上瘾,他写书寄给儿子苏叔党: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就是告诉儿子说,这生蚝真好吃啊,儿砸, 你千万别让那帮公务员知道,不然他们都跑海南来跟我抢生蚝……每看到此篇都让我忍俊不禁,东坡居士好生可爱啊。

此外,他还发明了东坡豆腐,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饼和东坡酒,樱桃蜜饯……



不抱怨,不挑剔,不管物质生活多么艰苦,始终胸怀一颗达观洒脱之心,苦中作乐。
他豁达与乐观,临终自画像里写满了对流放岁月的坦荡自信: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弹劾,罢黜,贬谪,他一点也没觉得生活无趣,他像太阳,不会因恶劣的风霜侵袭而丧失自己的光芒。
他虽是才行高士,但胸无城府,平易近人,“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他的诗词成就,完美流露出他的本性及平生所感,亦庄亦谐,生动有力,是发乎内心的笃信纯真,情真意切。


东坡已去,其魂犹在,且将永存。
一个不朽的人,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诗词,是书画,是菜肴,更是至美的灵魂,是洒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对生命饱含深情的热爱,是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
想到世间曾有这么一个伟大而温暖的灵魂存在过,他有血有肉,烟火气十足,让人欣然而向往之。
苏东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情,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境界。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