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棺椁真的在水银上漂着吗?

[复制链接]
想拒绝呼吸 发表于 2023-9-12 10:19:4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前去兵马俑参观,展馆里有一张骊山的俯视电子地图。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整座山周围有一条蓝色的环带,其上有一个绿色的点。讲解说蓝色的是流动的水银,漂浮的是秦始皇的棺椁。
我整个人都震惊了…水银要怎么才能在地底下变成河啊…这种说法是真的吗?求大神指教。
全部回复4 显示全部楼层
有你才美丽 发表于 2023-9-12 10:20:1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1974年,陕西骊山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当地的一个农民,发现了几个破碎一样的俑片,而照片刊登之后,震惊了世界。
秦始皇是我国的千古一帝,而他的墓陵也是中国古时候范围最大的一个皇帝墓陵,据说在他生前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修建自己的墓陵了。
据有关记载应该是在他13岁即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这项工作。
他作为我国的千古一帝,自然而然的他的陵墓也很受到人的关注,在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版本,话题度一直都很高。
在1974年3月29日,陕西临潼县西杨村,当地的一些农民在打井抗旱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些陶俑的碎片。
当时的农民已经具备了一些保护文物的知识知道要上报给上级。很快,考古专家便来到了这里。
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农民意外发现的东西,日后震惊了整个世界。
考古人员来到这里之后发现了兵马俑,而且不是一个两个兵马俑而是一个兵马俑群!这些兵马俑的数量就犹如一支军队一样驻守在这里,等待着君王的命令。
于是考古人员开始发掘,发掘工作一共从1978年到1986年,当时的考古人员将1号坑按照400平方作为一个探方单位,分成27个探方单位,进行发掘。
从这个数字就能够看得出来,里面的兵马俑数量究竟有多么的庞大了,而这里面也仅仅才是1号坑而已。
考古人员随后把这些挖掘出来的兵马俑清理干净之后,拍照刊登在报纸上,震惊了整个世界。
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据说兵马俑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
据说秦始皇在13岁继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自己的墓陵了,整个墓陵十分的宏大,在他统一六国之后,又征用了10万左右的人来帮他修墓陵,直到他50岁时去,共修了37年之久。
据有《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简单一点的来说就是在墓中装有机关弓弩这些,如果有人靠近这些机关就会启动,就会被射中。
除此之外,地宫里还有以水银为江河,穿行于青铜铸就的群山之间,围绕着皇帝的石棺。里面还结合了天文以及地理,用人鱼做成的烛火,久而不灭。
《史记》里面是这样记载的,那么在秦陵地宫里面真的有水银吗?在2000年之后还流动着吗?以下为大家逐步地揭秘这个秘密。
《史记》里面记载的秦陵地宫里面的水银,是否真实存在?

在《史记 秦始皇本纪》有记载到秦陵地宫的情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有人对这个问题十分的好奇,那么秦陵地宫真的有水银存在吗?而且在这里描述的是“以水银为百川河流大海,不是一点点水银,而是水银有着近乎百川江河大海般的多!
在那个提取汞技术并不发达的年代,秦始皇又是怎么能找到这么多水银的呢?如果说放在现代那还有可能。
但是如果是放在古代的话,这个问题就有一点让人值得怀疑了,所以里面究竟有没有水银,或者究竟有没有那么多水银,成为了大家的疑问。
这个问题直到现在考古人员以及地质学专家来到秦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的测试之后才得到了答案,在地宫里面确实存在着水银!
地质学家以及考古人员前后两次来到皇陵周围取样,然后在采样的土壤样品里面检测到了汞异常。
汞也就是水银,但是相反,在其他地方的土壤样品里面,就没有发现汞的含量,而根据我国地理东部南部为海西部北部为地的形状,水银的分布情况也是东南多、西北少。
科学家的这个检验结果也表明了,在史记里面有关于记载秦始皇陵里面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
在千年之后,人们依靠着现代高科技,终于解开了,秦始皇陵有关于埋藏水银的千古之名谜。
秦始皇是哪里来那么多的水银的?

《史记》里面说“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说明水银犹如江河大海一样的多,而据现代的仪器测量,科学家们发现,始皇陵内液态以及气态的“水银”大概在一百吨左右。这个数量简直惊人。
在那个提取汞技术并不发达的年代,这么多的水银,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有两种说法。
来自于旬阳
有人猜测,秦始皇陵里面的水银来源其中的一个渠道就来自旬阳。
旬阳这里蕴含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它也是全国最大的汞锑矿产基地,有考古专家们也在荥阳县上的一些矿山上,发现了大量的古矿洞。
来自于重庆
另外一种说法是秦始皇陵里面的水银其实是来自于重庆。因为从现在先秦时代的时候就是“丹砂”,最盛产的一个地区。
而利用“丹砂”可以制作成水银。据说当地有一名专门贩卖“丹砂”的女商人,她叫“清”,因为是寡妇后人又称她为“妇清”。
据说当年妇清它知道秦始皇需要水银,于是她之后就立马请愿说要把丹砂献给秦始皇,而秦始皇后来为了感谢她,还给她修了一座“怀清台”。
秦始皇陵里面的大部分水银都是源自于她的捐赠,而这一点在历史上其实也是有记载的。
千古一帝秦始皇他的皇陵修建工程是如此的浩大,那么这些水银,在千年之后是否还流动着呢?
秦始皇陵经过2200多年水银还会流动吗?

秦始皇在修建自己墓陵的时候,整个地宫都是水银,而地宫里面的这些水银依靠机械的推动来使这些水银流动起来的。
而流动起来的这些水银又使得机械继续推动,水银流动如此周而复始的机械运动,使得整个秦陵地宫水银河长流不息。
可是千年过去了,曾经流动在秦始皇陵的这些水银还会继续流动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得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传说中的永动机,而另外一个则是跟水银有关。
传说中的“永动机”真的能永动?
秦始皇希望用“永动机”这个设备来让地宫里面变得犹如大江大河那样川流不息,,可是传说之中的永动机真的能永动吗?
对于“永动机”的这个说法,不少人还是抱着怀疑的,因为它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了,所以绝大部分人都相信里面的永动机,在历2000多年之后已经动不了了。
跟水银有关
水银也叫“汞”,汞在常温下却是以液态的形式来存在的,汞的稳定性比较好,能够使得汞挥发掉的可能是水,所以汞在有空气的地方,溶解度会增加。
但是在在密封完好的地宫内,挥发的程度估计很慢,所以地宫里面的水银保存上千年是有可能的。
秦始皇陵里面究竟还存在着多少秘密?估计还得要等到发掘之后才能知道,不过很可惜的就是依照现代的技术还无法完全地去进行挖掘。
等到技术成熟可以挖掘的之后,都不知道等到多少年后了,不知道有生之年是否还能靠到秦始皇陵的挖掘工作,还是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gomenjay 发表于 2023-9-12 10:21:0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棺椁是铜的,在水银上不是会形成铜汞齐么?棺椁会碎掉么????
paul3105 发表于 2023-9-12 10:21:4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的地宫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后世的人经过勘探,猜测秦陵地宫内完全被水银所覆盖,而秦始皇的棺椁就漂浮在水银之上。那么这个猜测是正确的吗?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经过考古学家和地质专家的联合研究,再加上现有的机器设备探测,地宫内确实存在着明显的汞异常反应。在秦陵封土的中心范围内,更是有一个强大的汞异常区域,专家们认定,封土中的汞异常现象,正是因为地宫内大量存在的水银挥发后造成的。而且这个区域,其分布呈非常有规律的几何形,从而证实了“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说法。因为几有规律的何形,就是用水银造出的江河、湖泊、大海。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炼丹术士们就已经掌握了将硫化汞分解,从而得到水银的技术。如果秦陵的地宫中,真的是以水银造出的江河大海,那么保守估计,起码要用到100吨的水银。而且这些水银并不是随意遍布的,而是按照河流千川的流向,刻意设计过的,是非常有规律的。从勘探的信息来看,东南、西南的水银浓度最高,而东北、西北等却比较低,这正是我国渤海、黄海的位置,看来秦始皇很可能把祖国的江海河川,一起勾画进了自己的宫殿中。




除此之外,地宫中被水银覆盖,还有其他原因吗?他为什么要在地宫中使用如此之多的水银呢?相传,秦始皇以水银密封地宫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营造恢宏的帝王身份,还因为在地宫密闭的空间里,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汞气体,传言汞气体可以使遗体和陪葬品不易腐败。另外,汞是剧毒物质,地宫中到处都是致命的汞气体,如果有盗墓者闯进来,必然会因为吸入剧毒的汞而身亡。所以,以水银覆盖地宫,还能起到防盗的作用。




此外,据说秦始皇还在秦始皇陵的外层铺设了沙海,类似于沙漠中流沙的效果,以起到第一层防盗的作用。如果盗墓者打穿了陵墓的封土,沙海就会倾注而下,将盗墓者活埋在流沙之中。而且,《史记》中还记载,秦始皇陵内还布置有暗弩、陷阱、机关等防盗措施,正是由于这些机关的存在,才使秦始皇陵几千年来都安然无恙。




最后,小坛子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部关于秦始皇陵的纪录片,片尾时,考古专家语重心长的说:以目前我们的技术,打开秦始皇陵不是难事,但困难的是,因为时隔两千年了,里面的文物一旦接触空气,就会被风化掉,我们现在还没有这个技术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现在办不到,就不要去破坏它,就把这笔财富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df652 发表于 2023-9-12 10:22:1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古发掘已经证明,古人墓葬里,偶见水银。比如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国贵族墓(墓主为女性,身份不确定,有说是辽国公主的,有说是萨满祭司的),在整理死者(女性)衣服时,就发现了一些呈水珠状的水银。(水银珠大大小小地就夹在死者的衣服褶皱中/皇帝不称朕)平常我们接触到的水银,就封闭在温度计里。水银是汞的俗称,是常温常压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金属。水银剧毒,且易挥发,由于古代墓葬中偶然会碰到,所以考古工作者在接触尸体时,必须戴上手套和口罩(甚至是防毒面具),以防挥发性有毒物质的侵害。从目前发掘的情况来看,古尸体内的水银(或由于尸体腐烂,溢出体外,夹在衣服中),量一般都不大,可能都是在死者生前(自杀)或故后,灌入口内的。古人相信水银具有防腐作用(只能说是部分古人,毕竟墓葬中发现水银的只是局部现象);由于水银在自然条件下的存量较少,普通人家没有条件大量获取它,这也可能是古代墓葬中使用水银防腐的情况较为少见的一个主要原因。帝王家绝对是有条件使用水银的,但就考古发现及文献记载的情况来看,古代帝后死后用水银防腐的情况也很少见。可见,对于水银是否防腐,古代没有一致意见。否则,皇帝们不会不用。(由于水银具有剧毒、高挥发性等特点,很容易让人想到,墓中布设水银池能有效起到防盗的作用,不仅古代故事里如此,在当代灵怪动漫和盗墓小说里也比较常见/皇帝不称朕)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了秦始皇陵的奢华,用了“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说法,说始皇陵里模仿了星辰山川,其中的河流就是用水银灌注。这种说法在当代得到验证,经仪器检测,秦始皇陵区土壤的含汞量明显超标,远远高过附近其他地区。可以肯定,秦始皇陵里是用了水银的,而且量还不小。这对秦始皇来说似乎并不奇怪,众所周知,秦始皇好仙,身边围聚着许多方士,而水银作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古代“炼丹家”或“炼金士”们最常用的三种元素之一。(秦始皇只活了49岁,可叹,他的“业余爱好”促了他的寿/皇帝不称朕)这些水银不可能如司马迁所记载的,是用来在始皇陵里布置“天文地理”。去年九月我曾在悟空问答答过一题《为什么不去发掘秦皇陵》,对秦始皇陵存在大型地宫予以了否定。主要观点是:先秦大墓,包括汉代的帝陵、王陵,没一座有地宫。那时陵寝的形制,就是往地下挖一个巨大的覆斗形墓穴,放入棺椁,然后将土回填,再在上面筑起高大的封土(可参考秦始皇的祖先秦景公的大墓)。(秦公一号大墓,其主人是秦景公。据说此墓僭越了“天子葬仪”,那么周天子也是如此安葬的/皇帝不称朕)我认为:虽然秦始皇陵规模无二,但作为一座帝王陵,就其制度而言,也该是“传承有序”的。也就是说,它不可能搞得像外星人到地球人来建的,与前后帝王级陵寝毫不相干。尽信书不如无书。《史记》虽有“天文地理”的记述,但该记载只表明,早在西汉时,关于始皇陵已有许多神奇的传说,被司马迁“如实”记录下来;然而,所“实”的,是当时传闻即如此,而不是说,秦始皇陵“地宫”真的如此。那么,秦皇陵里的水银是用来防腐的?看官莫忘了,同样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死在巡游的路上(沙丘,在今河北邯郸),盛暑之日,尸体很快发臭,赵高策划夺位,决定秘不发丧,为了掩盖尸臭,在皇帝銮舆后拖了一车鲍鱼(当然“鲍鱼”的故事也未必为真)。秦始皇入葬时,肯定已烂得不行了,防腐何用?如果“死皇帝”还没烂得那么干净,撬开他的嘴,往里面强灌一勺水银倒不是绝无可能,可是有必要、有可能将他泡在水银里吗?这就是绝无可能。首先,那个时代的古人没有能力造出那么大量的水银,即便造出,他们也没有能力储存这种剧毒且不稳定的物质。而且秦始皇下葬应相当仓促,通过密谋登位的秦二世哪有闲情来搞这些玩意(制造大量水银,并妥加储存,然后运到皇陵,其过程相当耗时)。再者,帝王遗体如何处理,自有其国制,不是随便想当然搞发明创造的,“把始皇帝泡在水银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本身就是不可信的。如果我们从历史学的科学严谨,而不是从讲故事的趣味,来研究某件事,那就不能天马行空,将某件事隔断了夸夸其谈,而必须讲求某种制度的因果关系及其传承谱系。秦始皇陵的所谓“地宫”,被传得神乎其神,就打破了这种传承,变成了“外星文明”,什么可能都有了。(皇帝不称朕/胡丹答题)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