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心理学:酱香拿铁为何火了,实则“符号”消费

[复制链接]
yejianqiu 发表于 2023-9-11 19:32:1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代法国思想大师列斐伏尔的学生,哲学家鲍德里亚接过了老师的批判,进一步观察到人们的消费生活正逐渐被“符号”绑架,人们生活在一个普遍“符号化“、”抽象化“所统治的社会里。
也就是说,在后期消费主义社会里,人的消费越来越不再源于自身的真实需要,也不在源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用价值,而是“符号”价值。
拿铁咖啡不在是美味的解渴饮品,而是城市小资生活和社交圈层、朋友圈谈资打卡的情绪价值符号。
自行车也不在是交通工具、更是中产阶级Cityride的自律生活符号。
球鞋不是用来打球走路的,而是流行时尚潮人的符号。
车不是载人载物的,而是个性化与地位身份的符号。
包包也不是装手机的,而是身份品味与高端的符号。
消费主义社会出现了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的非刚需商品,购买它们更多源于他们的“符号”价值与拟像功能,而不是它们的使用功能
鲍德里亚谈到“人们开始沉迷于消费所带来的兴奋和满足,但消费带来的满足是附着于“消费品”上的,而人们想要消费的欲望和对消费的占有欲只不过是一种伪像,因为不管是物品、消费、需求、还是心理期望到最后都会是被消解为“无”的”。
为什么?因为在消费社会中,很多商品近乎失去了商品的实用价值而具有了象征符号的价值
消费者和商品物的关系与这些符号价值的生成无关,是资本与媒介在生产这些符号价值,与你无关,人的消费只不过是一场被资本意识形态所蒙蔽的假象
不管是消费主体(人)、消费需求(心理)、还是消费的对象(商品)都不过是符号系统造成的“幻象”。
所以物品的符号价值最终也都会很快化为无,及其短暂。
比如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你当初获得的符号价值已经失效了,你以前喝连锁的星巴克,拿摩托罗拉就能有“中产符号”了,现在星巴克都下沉进三四线,成路边摊了,只有喝精品豆+手冲咖啡配苹果全家桶,才能获得同样的城市中产符号价值了。
同样的抹茶拿铁、生椰拿铁也不再具有“有趣品味的社群”符号价值了,酱香拿铁也才行了。
商品物所承载的符号价值在符号消费社会里存续的时间越来越短


要明白符号,我们需要简单的过一遍,在符号学当中,符号是有“能指”和“所指”构成的。
“能指”就是它的外在形式;
“所指”就是它的意义、价值。
那些陷入消费主义拜物教的人,表面上看是商品和人的关系发生颠倒了,造成好像商品物高于人了,让人对其产生了膜拜情结,但是要明白,真正支配人的是“符号系统的编码”,因为物体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在有了符号系统的编码过程之后,物才具有了:
1、使用和是用的价值
2、市场交换的经济价值
3、象征性交换价值
4、符号的差异性价值
而符号系统如何编码 ,取决于人和权利主体的关系,即取决于人所处的环境、社会关系和时代
比如,你变成荒岛者鲁滨逊或在一个经济关系不发达的地区,你物品的“所指”更多就是使用和实用价值,而在早期经济社会、货币社会、物品的“所指”渐渐开始有了交换价值,可以以物换物,或者一物换“货币”,以及出现极少量物品可满足上层阶级的差异性符号价值。
而在更早期的原始社会、部落社会里,物品的“所指”更多是人类学家莫斯所说的“礼物交换的象征交换价值”。
而在人类晚期资本主义发达社会,也就是现在,除了物品的“所指”有实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外,越来越多的物品逐渐开始呈现出差异性的符号价值,
所以,鲍德里亚由此指出,是符号政治经济学(资本+权利高墙)生产了现在的意识形态,
现在的消费行为,主要就是为差异性价值符号的追求,而不是对物性价值的追求,在消费主义社会里,资本权力与媒体权利通过“拟像”的方式使得实用价值的消费转向到了虚无的差异性符号,大众生活被符号操控,
而那些控制符号编码生产的人就控制了天下。


我们要深刻理解鲍德里亚一直在说的“符号消费”,不仅仅是简单的人们买东西就是在买抽象的符号价值意义,不是的,而是说我们整个“符号消费”的逻辑,就是差异性逻辑商品,物品在我们这个时代不仅有了实用价值的功能逻辑、交换价值的等价逻辑、还有了符号价值的差异性逻辑
符号价值的本质逻辑就是“差异性”
所以,造成如今商品和商品之间就算是长得大同小异、功能相同,也就是一个商标不同,或某个材质不同,它会造成巨大的差异性、以及巨大的交换价值的差异。
例如,四个轮胎加轴承加个不锈钢就可以正常上路正常跑就卖2万,而如果加上一些定制的真皮材料、再加上一个不锈钢的迈巴赫车标,也还是四个轮胎,也是路上跑的不是飞的,在把某些不朽感配件再换上手工铜质的,多加了一些辅助器材,就值个几百万,
而不止汽车,如今所有商品都是如此,洗衣机、冰箱、包包、手机、球鞋、奶茶等等,它们如此相似、物性功能也是相同的,但是就是调整一些组件,就能诞生数量丰富的符号价值,产生巨大的差异,比如,转速更快一点、排量更大一点、更省电一点、更耐磨、更有“高端酱香味”、“更有创意”、更气质、大气、上档次、更有中国味、更有巴黎风、更潮、更个性化、更具有发烧友、极客气质等等一大堆的符号差异。
从而消费主义换言之,就是以差异味特质的符号社会,物品就自认而然出现了极大的“丰盛”,巩固了资产阶级的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紧急的现阶段持续
但是,副作用和条件便是,普通大众将受到物与媒介的包围、人们必须身处在无止境的消费和空间之中,出门就全是消费空间,一切都可以消费,一切都在消费,以及除了消费,无地可去。非公立的消费主义的公共空间和意识在不断减少,并且从线下蔓延至线上,从实际物品到服务,在到无形的虚拟商品,
所以,人们的消费对象跟不在物体的物性上,而都是在消费众多系统化的“符号”。有些东西就算没有物质形态,但是只要是“符号”,就可以完成消费。因为只有通过消费、主体才可以走进由资本和群里进行的符号编码游戏系统里。


反之,物品只有成为符号也才可以被人们所消费。
也就是一边资本家可以数钱数到手抽筋;一边消费者个了钱之后,也可以获得符号编码者、即资本家与媒体许诺的“短暂”的符号价值。
瑞幸的酱香拿铁就是这个道理,在下一个大单品出现之前,你买我的酱香拿铁,我就能保证让你短暂享有在朋友圈、在社交群体里的有趣和谈资等情绪符号价值。
在符号消费世界里,商品都具有不同的社会编码,人们借由这些社会编码来完成自己的 身份认同。名誉、地位、感情、情绪、文化、知识等等都可以成为符号商品,人们通过购买这些,就可以完整这些符号价值的获取,完成所谓“个性化”的自我认同和体验。
有钱人可以买奢侈品,买文化用品来展示自己的调性和地位,以及自我满足,而潮流的人可以买鞋便宜的流行商品来展示自己的品味家、态度、个性以及体验上的满足感。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