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的价格越来越便宜,可为什么性能全方位被碾压的机械硬盘始终没有被淘汰?

[复制链接]
yuyuyouling 发表于 2023-9-11 14:51:3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固态硬盘的价格越来越便宜,可为什么性能全方位被碾压的机械硬盘始终没有被淘汰?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lovefox 发表于 2023-9-11 14:52:1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对消费级个人用户而言,机械硬盘(HDD)已经非常接近被淘汰了。大概早到2019年中开始,512GB的固态硬盘(SSD)降价到500元附近(主流装机价位的1/8~1/12,基本是大多数人能接受的标配)时候,尤娜就几乎没有再在配置推荐单里面写过HDD。
参考下面这篇文,在长期不清理QQ、微信聊天记录前提下,正版Windows 11(10其实还要小点)系统+各种日常办公应用+垃圾文件,大约能吃掉约220GB硬盘空间;倘若经常清理垃圾能控制在150GB左右。此时如果只有一个240~256GB(实际可用223~238GB)的SSD肯定相当吃紧,因此在标配256GB SSD的年代,添加一个1或2TB的HDD是很常见的操作。
总看到一些电脑的储存大小只有256GB或512GB,这对于日常办公来说大小足够吗?但当标配提升到512GB就不太一样了——以较为庞大的游戏玩家群体为例,尽管这几年200GB级别的游戏愈发增多,但其实也没多少人专门逮着它们玩,而较老游戏和大众网游普遍并非空间大户。尤娜看了一下自己测笔记本的移动硬盘,抛开PCMark、3DMark和FFXV基准测试,2个游戏文件夹里面总共11个游戏(LOL、CSGO、古墓丽影9、PUBG、地平线4、全战三国、大表哥2、原神、赛博朋克、永劫无间、消光2)一共也只占据了600GB+空间,平均每个50GB+。


这意味着当标配换成512GB以后,即便长久不清理垃圾,电脑里也可以同时放下约3个游戏,同时还保证硬盘占有率低于80%(经验学数字,负载超过80%的SSD性能寿命易受影响);如果时不时清理下垃圾,200GB级别的游戏也不至于没有地方放,玩完删掉就行。诚然对“仓鼠症”患者(尤娜自己就是)而言,512GB确实不舒服,但已经不似之前256GB那样无法忍受了,加购HDD相应也不是很有必要了。
笔记本领域更为明显,来到今天还支持HDD的,几乎已经绝迹。2021款的宏碁暗影骑士擎/龙,是尤娜印象中最后一款支持HDD的一线品牌游戏本;轻薄本则还要更靠前。


来到今天就更夸张了,1TB SSD(甚至还不是最便宜那种)售价反而可以比1TB HDD更便宜。所以说主流消费级领域基本已经淘汰了HDD,并不夸张,即便NAS这种相对小众的需求领域,也在被SSD疯狂蚕食。


至于让HDD像软盘一样全方位被淘汰,那恐怕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不可能。毕竟软盘被淘汰时已经是全方位的不如U盘,HDD相比SSD却仍然有三板斧——

  • 至少在目前,容量上限依旧比SSD高得多;
  • 不纠结于上面1TB vs 1TB这种情况,容价比大多数时候还是HDD更高,容量愈大愈明显;
  • 不考虑物理损坏因素前提下,数据安全性仍然优于SSD。
但上述需求更多还是服务器、企业级用户面向的,并非消费级个人用户。现在绝大多数消费级个人用户,即便要从事一些生产力工作的,其实往往都不用再考虑机械硬盘。
扩展阅读——
为啥内行人都告诉我 SSD 固态硬盘别分区?使用移动机械硬盘或者移动固态硬盘打《原神》可行吗?适合办公的电脑一般选多大内存和硬盘比较好?用了十年的笔记本电脑,把机械硬盘换成固态硬盘,能起死回生吗?
ghgh456 发表于 2023-9-11 14:52:4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就一个原因:大容量区间(4TB以上),机械硬盘仍然有明显价格优势

下面两个图对比就能看出,1T、2T容量下机械硬盘的价格优势最多也就20%,而性能却完全不在一个等级。




但是到了4TB及以上容量,就不是一回事了。同样的8T容量,同样的企业级产品,机械硬盘比固态硬盘便宜一半。




这还只是数据量不太大的家用场景,对于数据量极大的企业应用,成本差距更大。

但不论如何,固态硬盘在速度方面的碾压始终客观存在。因此,目前数据存储已经呈现出两个方向:
家用场景中,新款的家用电脑,无论是品牌机还是组装机,大多已经放弃机械硬盘,转而使用512G或1T的纯固态方案代替;而笔记本电脑更是几乎完全淘汰了机械硬盘。
企业应用中,大规模数据的集中存储,通常采用固态硬盘缓存+机械硬盘存储的混合模式,结合软件端适当的缓存算法,实现成本和速度的尽可能平衡。

至于数据安全性等方面,我认为并不是核心原因,数据安全最重要的环节永远是备份,而不是介质本身的可靠性;况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容量氦气盘和SMR叠瓦盘,数据恢复的难度并不比SSD低。
论坛灌水员 发表于 2023-9-11 14:53:1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1.大容量机械硬盘目前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某些领域选用固态硬盘性价比并不高。
这周刚拿到的价格,你猜要是全换固态得多少钱:


商用场合的服务器之类的产品还大量采用机械硬盘,做完RAID之后速度和备份容灾机制相当稳定,量大管饱。


像这种低端服务器,本身企业就不舍得花几个钱来买,但是又有大容量存储的需求,8T的机械盘插满了也就万把块钱,全换sata固态价格贵一倍多。这就是将近两万块的预算了~
更别说8T的M2固态硬盘都要大几千,商用产品标配也没有这种配置。
做好Raid之后易容灾,易备份。花那么大价钱整固态,数据丢了就歇菜了。
另外在一些对传输速度要求没那么高但是对存储容量需求特别大的地方,这都是成本哪~
比如视频监控:


我司这8个监控插了8块8t的硬盘~
之前那家公司250个监控插了46块8T的硬盘,要求视频监控需要保存一个月。
46块固态得多少钱? 我司这还是算小规模得,大型的园区摄像头更多,需要的硬盘容量也越大,成本指数级上升。
所以说,至少大容量固态硬盘价格没有比大容量机械硬盘有什么优势。 机械硬盘短期内还是不可被替代。
某人 发表于 2023-9-11 14:53:4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来说两个方面


  • 不够便宜
  • 可选容量不够大
两个方面组合一下就是对于普通用户而言4TB用不完,但是对于NAS存储用户4TB太小,太贵。
先来说不够便宜

我前几天买了3根2TB、1根4TB的固态硬盘,共计10TB,如下:


你猜一共花了多少钱?合计2654.98元,如果折合整数就是2655元:


我们暂不讲究基于1024来换算,下面都基于1000来换算GB和MB和TB,反正每GB约0.2655元
按照我的想法是:


  • 它还不够便宜,不够性价比;
  • 其次它的容量选择上主流还是4TB而非8TB或更多。
虽然前段时间说的就像真的一样什么京东京造要推出16TB的固态硬盘,什么价格1899:


为什么这个价格要1899元呢?因为在这个消息出来的时候16TB的希捷银河刚好是1899的价格,那么就是对标这个咯?但是参考这个消息说的Q4(第四季度)上市,这样一来我觉得玄之又玄:
一方面目前固态的价格其实要开始回暖了,到时候1899肯定是血亏,参考目前4TB的TLC颗粒价格在千元左右,这个价格并没有无限制的打下去,即便使用QLC颗粒,也不一定做得到。
其次另一个方面NVMe的固态硬盘一般就4个主流规格:


主流的主要是2280规格:22mm的宽度、80mm的长度,还有一个非主流的规格是22110。


按照上面我手上这根4TB的固态来说,单面是铺满了颗粒,背面是闲置的,最多容量翻倍到8TB,即便使用232层的QLC颗粒也比较难以做到16TB的双面2280固态,除非把这些颗粒铺到2.5寸硬盘尺寸规格上,倒是没啥问题,但是就怕最终的接口为U2接口,那么就没法通用。
如果采用22110的规格来操作,倒是有机会实现双面16TB的,不过有多少人用QLC存储数据呢?
那么企业级16TB机械硬盘多少钱呢?

我们一般对飙希捷银河的为例,这个16TB的容量通常为氦气盘,非空气盘,空气盘做不到这么大容量哦;这个价格之前京东的那种参考是1899元,目前有所涨价了呢:



2023年9月7日京东自营截图

当然我不会购买这种价格的16TB机械盘,按照我正常的操作价格是1299元,最多1300元。



我入手的时候更低

我们就按1300元来计算,还是遵循前面的1000为换算单位,1300/16000=0.08125元。
那么固态硬盘折合每GB为0.2655/0.08125约等于机械硬盘的3.27倍
8分钱左右1GB,所以硬盘就是个耗材。
所以它SSD也不够便宜,你可能觉得大路这个购买的截图应该是很久了,现在也涨价了吧?


不好意思目前1250元,还可以使用淘金币抵扣一部分,只不过这家店的硬盘只适合老司机购买,因为它是店保,因为没有发票所以希捷会拒绝提供质保,所以如果你是新手我并不推荐你去购买。这种店保按照我的经验,简单来说就是收到货你准备好降温工具(比如多个USB风扇)然后开始全盘扫描,16TB的全盘扫描大约需要超过28小时,没有问题通常就没有问题了,只要全盘扫描的时延低于正常值说明这个硬盘在运输物流中没有摔过,通常都没啥问题,毕竟这个是拼人品;如果有问题就找店家换新就行了。而新手的RPWT通常早就被消耗殆尽了,所以我不推荐新手上车,也不会搞各种扫描和检测。
有多少人用QLC存储数据呢?

其实回到前面,大路哥购买了1根4TB和3根2TB的固态是有原因的。
我所选的雷克斯战神系列主要的用途是临时数据,这些数据丢了没关系,我都有备份,主打一个速度快和容量大,所以我放心的选择了7000MB/s的PCIe 4.0 x 4的固态硬盘:


可以看到每个颗粒大概就是1TB,当然这款也不是QLC,QLC的参数太难看了,不值得下手。


而另外三根2TB的SSD是搭配我手上已有的同款同系列同型号使用,合计2TB x 4 =8TB。
我之所以买这个是因为这个系列比较稳定,温控非常好,威刚也属于SSD里面的一线大厂。


威刚这两年看起来销量不咋地,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值得我的信赖,这4根固态会用到纯固态的NAS上面去,主打的需求是静音,而不是超大存储因为固态硬盘的优势就是静音,其次才是快


我的新NAS为华硕爱数特的FS6712X,标配一个10G电口和12个M.2插槽,整机也十分小巧:


所以总结来看

类似于我这样大需求的用户,我底线是TLC颗粒,我只要不把它当最终的落地方案,成本就不会太高;反正这些数据都会在机械硬盘的NAS中镜像一份。或者再退一步讲,4根2TB的固态硬盘,重要数据会通过策略来实现每个硬盘都有镜像,但是非重要的临时数据就无所谓了,这样也降低成本。
毕竟前面给大家分析了,今时今日,固态的成本还是太高,三倍啊。
只有在稳定(TLC颗粒)的底线下,达成了1:1价格对标,那么才有机会平替;而这个平台还受限于容量方面的考虑,所以固态虽然越来越便宜,但是要全方面碾压还尚需多日(错,应该是年)。
但这些也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在于:

上面只是就价格因素、容量因素来讨论,真正的原因其实是:

  • 大部分用户并没有大容量需求
  • 选择500GB和1TB或2TB的真正原因在于它的价格都是600元左右,不能再多;
  • 而真正有大容量需求的用户一定是侧重价格、容量,再进行选择,那么当下机械盘必胜
所以觉得固态硬盘应该碾压的是一批用户,而觉得今时今日不可能被碾压的是另外一批用户。
但不管你是那批用户,希望你知道它完整的原因:大多数人对于硬盘的投入仅仅是五六百元而已
e中人 发表于 2023-9-11 14:54:4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家用和办公市场来说,差不多已经淘汰了.
毕竟2TB的笔记本机械硬盘现在要450元左右:


而2TB的SSD,无论是NVMe还是SATA盘,只要你敢下手,有大把500以下的产品:


从这个层面看,你觉得容量相同,SSD性能是机械硬盘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这价格买不到7000M/s的PCIE 4.0固态),所以你理所当然选择了SSD,并认为机械硬盘这玩意儿压根就不该继续存在。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买电脑,或者买硬盘,就只是为了家用炒股看电影玩游戏,或者办公。硬盘,或者其他任何存储介质,最基本的属性是存放数据,并且对于很多行业和场景来说,还要加上“安全”、“稳定”、“长久”之类的前提条件。
你觉得硬盘该被淘汰对吧?但你可能不知道,光盘这玩意儿除了用来装实体游戏和电影,在很多专业场景中依然有广泛应用,有时候你看到了觉得认识它:


有时候你看到了也不见得认识它:




又比如,你觉得磁带这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拿来听歌的玩意儿,现在送你你都没设备回放了,这种东西就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但你可能不知道,这玩意儿除了几十年前拿来听歌或者录英语听力材料,在很多专业场景中依然广泛使用,并且大概率你就算看见它了也不一定认得出来:




为啥这类老掉牙的古董现在还在很多行业大规模使用?因为这些场景下,单盘性能根本就不是主要考虑因素,甚至根本都不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时候存储介质是要把容量+价格+存储密度+可靠性等等很多因素综合起来考虑的。
比如光盘:


上图右边这样一个42U光盘库柜子,用5.5TB的单盘,可以做到4PB左右的容量。


上图这个42U磁带库柜子,容量可以做到450PB(压缩后)。
这时你又要说了,一台4U服务器一般可以装24个3.5寸硬盘,现在容量最大的3.5寸SSD是100TB单盘容量:


4PB只需要大约40块这种硬盘就够了,顶多也就是两台4U机器。
这里又要说但是了:上图这玩意儿,100TB售价是4万美元,每TB成本是400美元。即使是规格差一点的50TB单盘,也要12500美元,每TB要250美元。
而上面图里面的那张5.5T的光盘多少钱?


每TB只要33.3美元。
上面那个LTO-8磁带,单盘容量15TB/30TB(压缩和非压缩),价格:


即使按非压缩的15TB容量算,每TB成本也只要3.33美元。
你觉得我这些例子都太极端,总有便宜的SSD可以用?


哪怕是传统存储介质里面性价比“最低”的企业级机械硬盘,每TB的成本也就16欧元左右。
而你觉得价格越来越低的消费级QLC白片甚至黑片颗粒的固态硬盘,每TB成本都要至少30欧元以上了,这中间有差不多至少一倍的差价。
甚至,如果考虑到哪怕是稍微对SSD有点知识基础的人都知道,这个价格的SSD可靠性就是坨翔,企业级应用,哪怕是最入门的用来做热数据暂存,更是只可能上价格贵上好几倍的企业级SSD,那么每TB的单价就会变成这样:


性价比“最高”的8TB企业SSD,每TB单价是92欧元,比企业级机械硬盘贵了5.75倍。
故事还没完。
目前主流的TLC颗粒企业级SSD,断电数据保存时间,按JEDEC制定的规范,是40℃环境下存放3个月。
硬盘我没找到厂家官方的数据,但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来看,上世纪90年代家里的那块6.4GB昆腾火球机械硬盘,如今还能正常读写,里面的数据也完好无损,并且这还不是个例,而是普遍情况。
而专门用来存档数据的归档级光盘,在合适的环境中保存个百八十年,问题真不大:


如果是磁带,各厂家宣称的理论寿命是30年,国标DA/T 83-2019《档案数据存储用LTO磁带应用规范》的建议更换时间是10年。
然后,SSD如果挂了,要做数据恢复,消费级的入门产品可能有小概率通过换主控,或者直接读取NAND闪存尝试恢复数据。企业级SSD基本都有主控加密。相比之下即使是企业级充氦机械硬盘,哪怕磁头挂了,顶多就是找专业机构开盘、换磁头。甚至是盘片划伤,只要不是伤到了分区表或者固件区,都还能恢复出来一部分数据。
至于光盘和磁带,在可靠性和防天灾人祸方面就更猛了,比如你可以这样:


遇到洪灾什么的,捞出来吹干擦干净,继续用就行。
甚至哪怕是遇到火灾,只要没把整个光盘给烧化掉,整盘磁带全部烧成灰,剩下的部分都还能比较简单地把一部分数据恢复出来。
最后再说读写速度问题。在规模比较大的磁盘阵列上,SSD的大文件读写性能并没有单盘那么明显,因为瓶颈在控制器性能和背板带宽上。
磁带库和光盘库也是可以上SAS接口乃至于FC光口的。LTO-8磁带单盘读取速度能到700Mbps~750Mbps,蓝光光盘库单盘甚至能跑到375MB/s的读取速度和187.5 MB/s的写入速度。整个库的读写速度就看有多少块盘,阵列类型是哪种,背板带宽有多大,走什么协议,以及控制器性能如何。
比如,只需要几台磁带驱动器,就可以实现类似RAID的RAIT磁带阵列,读写速度轻松破1000M/s:


对于这类以大文件读写为主的归档型存储设备,瓶颈在控制器和网络介质,所以最终的大文件读写速度并不会因为你全用了SSD就明显变快。
SSD在这种情况下的唯一优势就是小文件读写,或者叫高IOPS。但问题是,这种应用场景下基本上就不会有高IOPS的需求,SSD的绝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反而是没什么意义的。
所以,机械硬盘之所以没被固态硬盘淘汰掉,是因为在可靠性和成本方面相比SSD还有明显,甚至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就我自己接触过的行业来说,国内某电视台某单个频道,在2012年的时候就上了个100TB的纯固态阵列,用来临时存放新上传的素材和做非编在线剪辑的一级媒资库。后面有个2PB容量的机械硬盘媒资库做二级库,用来放非热门,但有可能被随时调用的视频素材。再之后还有个容量忘了是多少的磁带库,用来归档包括成品节目和历史素材在内的数据。
光盘倒是没上多大容量的库,更多是用来在不同机器之间传递数据的时候,做介质上载用。
总之,你觉得机械硬盘乃至其他存储介质没有存在的价值,只是因为你用不上,并不是它们不该存在。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