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初期是什么征兆?

[复制链接]
adery 发表于 2023-9-9 21:15:43|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爹有糖尿病,作为一个爱吃甜食的姑娘,我很恐慌阿。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示指哥 发表于 2023-9-9 21:16:33|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名老大爷,上午拔了两颗牙齿,当晚就进了ICU,抢救了十天,住院一个半月,还割了一个肾!
这要从两个月前的某一天说起。
“大夫,我想问问,我这种情况,镶牙要多少钱?”
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走进诊室,轻声细语,很有礼貌的问道。
“您第一次来?在前台挂过号没?有没有熟悉的医生?”我看到大爷一个人走进了,没有护士陪同,也没有他的挂号信息,便打招呼问道。
大爷穿着一身保安的制服,说他是牙科对面小区的保安,今天就是来问问,价格合适再挂号镶牙。
简单检查,上颌只有两颗牙齿是牢固可用的,4个残根和1颗松动牙需要拔除。
“大爷,你这种情况,需要拔掉上颌的残根和松动牙,养一个多月,伤口长好了才可以镶牙。”
“那现在能拔吗?拔牙镶牙一共需要多少钱?”
大爷三句话两句不离钱,看来是个非常在意价格的人。
拔牙需要拍片子和查血,看凝血和血常规是否正常,血压过高,血糖过高,或者有心脏疾病,一般是不能拔牙的。
“您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或者其他系统性疾病?有没有什么过敏的?”我进行例行提问。
“没有,那些都没有,我平时药都很少吃,你就给我说镶牙多少钱就行了。”大爷有些不耐烦了。
我给他说了拔牙后镶活动义齿的方案,费用控制在2000元左右,大爷对价格很满意,要求现在就开始拔牙,我直接拒绝了,我告诉他,要看到到查血单子,血液指标没问题,再拍片拔牙。
下午,大爷拿着他们公司给的体检报告过来找我了,他在小区当保安,一个月两千多工资,每年公司组织一次免费体检。
体检报告是一个月前的,还在时效内,一般是看三个月内的血液指标。
空腹血糖13mmol/L。
我的天啊!大爷,你不是说你没有糖尿病吗?看着大爷的体检报告,我不禁皱起眉头。
“是没有啊!我一直都没吃药,也没人跟我说我有糖尿病啊”大爷一脸无辜的看着我。
我花了十几分钟的时间,跟大爷科普了一下糖尿病方面的相关知识,告诉他先别拔牙镶牙了,去找个内分泌医生,先把血糖降下来再说,空腹血糖超过8.8mmol/L,就不能拔牙了,血糖高,拔牙后伤口不容易愈合,非常容易出现术后感染。
“我平时血糖不高,可能是那天晚上吃了什么,你就帮我把牙齿拔了吧!”大爷轻声说道。
我摇了摇头,单次空腹血糖升高确实不能说明什么,我给大爷的建议,叫他连着几天,每天都去小区门口的药店里,免费测一个空腹血糖,如果连续几天都血糖很高,就先去医院找医生降血糖。
第二天,大爷又来了,手里多了一个血糖检查卡片,这张卡片可以连续记录10天的血糖数值,像是社区卫生室发的,上面记录今天大爷的空腹血糖是6.5mmol/L。
我看了一眼卡片上的数值,跟他说拔牙必须要医院出具的机打的查血单子,这种手写的只供参考,你可以连续测几天,如果血糖是正常的,就去医院测个血糖出个单子,几块钱的事情,血糖正常咱们再继续拔牙镶牙。
大爷说他的血糖是正常的,不想等了,让前台直接给他开了一张查空腹血多的单子,他还没吃早饭,可以直接去医院查血糖。
过了一会,大爷拿着医院的查血单子回来了,上面显示,空腹血糖9mmol/L,正常的空腹血糖在3.9-6.1mmol/L,大爷这空腹血糖数值显然是偏高的。
我看着大爷的查血单子直摇头:“大爷,你这十有八九就是糖尿病,先别拔牙了,先去医院找医生控制一下血糖,免得血糖过高出现其他的并发症。”
“糖尿病?那我怎么没什么感觉呢?”大爷一直坚持自己没病,是健康的。
长时间的血糖过高,可能会导致肾脏、眼睛、足部、周围神经等的损害。
急性的糖尿病并发症可能会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
慢性的糖尿病并发症,可能会出现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等。
“我最近一段时间,眼睛看东西就比以前模糊了”大爷看我说了这么多,搭话说道。
我一直劝大爷先去医院找医生降血糖,但是大爷说他的医保是重庆的,在成都看病只能报销50%,在重庆可以报销80%左右的医疗费,所以并不想去成都的医院。
拔牙是万万不能拔牙,大爷失望的离开了。
两个月后的一个下午,大爷又来找我来了。
“医生,我又来找你了,你看看我现在这种情况能不能镶牙,需要花多少钱?”大爷说话仍然是轻声细语,今天也没有挂号,直接走进了我的诊室。
刚好不忙,便又帮他检查了一下,顺便问了一下血糖控制的怎么样了。
“别提了,我差点死了”大爷叹了一口气,开始讲述他这两个月来的经历。
两个月前,老大爷找我拔牙镶牙,因为血糖太高,我拒绝了给他拔牙。
固执的大爷,当天就找了一家小诊所,那个小诊所的牙科医生说可以拔牙,四个牙根分两次拔,当场就拔了两个牙根。
那天夜里,大爷拔牙回去后,感到浑身疼痛难忍,拔牙的伤口疼,腹部疼痛更剧烈,疼痛成放射性,从腹部向全身放射。
大爷无儿无女,一辈子没结过婚,孤零零一人在成都当保安,生病了也只能自己去医院。
医院查体,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酮症酸中毒,肾衰竭......
直接下病危通知书,推进ICU监护。
在ICU待了10天,切了一个左肾,大爷捡回一条命,又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后才出院,虽然出院了,但是治疗还没结束,需要每天回医院输液体,再输一周就差不多了。
听了大爷这两个月的经历,我也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当时我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在明知大爷血糖过高的情况下,给大爷进行拔牙手术,出了问题......想想都后怕。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如果血糖高,一定要引起重视,不然等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出现病变,那时花钱受罪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大爷还是选择了在我这里镶牙,大爷说他有医保,因为不是成都本地人,医疗费只报了50%,但也省了好几万块钱。
大爷的意思是能不能把预选再往下压一压,选个更便宜的。
两千块钱做个上半口的活动义齿确实不算贵了,我无奈的摇摇头,给他打了个5折。
mianyang0831 发表于 2023-9-9 21:16:42|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糖尿病初期征兆有典型和不典型之分,典型征兆(医学通常称为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而不典型的病人通常只有“三多一少”的一部分症状,甚至没有症状。临床上大多数人症状并不典型,只有多饮、多尿,或者体重减轻等一部分症状,或者干脆没有症状。(如果按照糖尿病分类来说,一般糖尿病分为一型和二型糖尿病,特殊的妊娠糖尿病不在讨论范围内。)一型、二型糖尿病这两种病人初期症状也没有明显区别,不过通常来说一型糖尿病更严重,年轻人也更多。二型糖尿病相对较轻,上年纪的人也相对较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2型糖尿病发病率已达11.2%,60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在20%以上,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0%以上。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病。
随着近年来,我国生活水平提高,年轻人患糖尿病的越来越多,一份来自加拿大的数据统计,自2011年起,来自中国的移民中的糖尿病青年发病率每年急剧上升8.3%(3.3–13.6%),是非华裔加拿大人年增长率的两倍多[1]。可能与近年来我国人脂质摄入逐年增高有关,高脂血症、高BMI指数都与糖尿病发病率呈正相关[2]。一份英国纳入2007-2019年,共21730人的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全球,特别是中等收入国家,超加工食品的销量飙升。超加工食品摄入量增加,其糖尿病风险亦增加[3]。2013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沙特进行了一项纳入438人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38.3个月。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肥胖,2型糖尿病发病率更高[4]。细分下来,血脂的一种:甘油三酯(与饮食关系很大的血脂)也与糖尿病有关。一份纳入1342名具有完整基线和10年随访数据的非糖尿病成年人数据分析。研究期间的糖尿病发病率为10.3%。糖尿病患者的基线空腹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中位数差异为45 mg/dL。单变量logistic回归显示,高甘油三酯血症与糖尿病发病率显著相关[5]。
目前糖尿病诊断标准以糖耐量为准,或者两次静脉血糖。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6.1mmol/l(各个医院指标不尽相同,但差别不大),随机指血糖不高于11.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血糖监测的方法主要有静脉血糖(一般为医院护士采集),指血糖。其中静脉血糖误差最小,作为诊断标准,指血糖便于家中自我监测血糖。
因为任何人都可能患糖尿病,且发病隐匿,部分患者发病后仍没有明显症状,且糖尿病并发症很多,部分并发症为危急重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状态,糖尿病乳酸中毒,部分并发症严重降低生活质量,缩短寿命,如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等,还有部分并发症严重威胁生命,比如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如急性心肌梗死等。所以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




一般糖尿病病人在门诊或病房控制好血糖后,需要患者在家中定期检测血糖,血糖值和摄入食物的能量,升糖指数及运动消耗甚至情绪,作息都有关系,所以血糖值不是一成不变的。糖尿病的治疗很可能贯穿患者余生,所以需要定期检测血糖了解血糖波动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在家中测血糖已经是很多人非常熟悉的事情。很多人对血糖正常值之有个模糊的概念,但记不清具体的正常范围。很多糖尿病病人在错误的知识下,明明没有控制好血糖,却误以为自己控制好血糖,造成疾病的延误。




我家现在用的这个血糖仪有个优点,三色指示灯,简化了患者自己评估血糖的过程。黄灯亮血糖高于目标范围;绿灯亮血糖在目标范围内;红灯血糖低于目标范围;直观易懂,避免不必要的延误病情。




想要合理控制自己的血糖,就需要经常联系医生确认自己的血糖近况,医生会根据近期患者服药和血糖值来进行药物调整,但大多数患者都不记得自己近期的血糖,只能等到医院在测量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这样虽然也能调理,但不如自己带着详细的记录调理的好。我家现在这个血糖仪可以将详细的血糖值通过蓝牙连上手机配套的小程序,做成日志,最后给医生看。而且这个程序在血糖管理不达标时可以提示患者。






有个问题,为什么指血糖不作为糖尿病诊断依据,因为指血糖有误差,所以指血糖只用来大致评估,而不是用来诊断。我家这款拥有三重技术保障(葡萄糖脱氢酶、红细胞压积适用范围0-70%、全自动调码)更加准确。
还有个值得一提的是二次加血。很多血糖仪都不支持二次加血,当第一次加血测量失败后,需要再使用一张新试纸,而且有的如果不出血了,还得再扎一针。我妈用血糖仪有时用不好,所以我买的这款在首次加血不足时可在60s内向同一试纸二次加血,避免二次针扎和试纸浪费。
最后提醒大家,定期体检可以有效发现血糖异常,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测血糖,定期复诊,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糖尿病对人体的损伤。

[1]Ke Calvin et al. Migration and diabetes incidence among Chinese adults in Canada, China, Hong Kong, and Taiwan: An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based comparative study from 2000 to 2017[J].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2021, 180
[2]戚进,王清贵,王斯琦.体质量指数(BMI)与2型糖尿病、血脂的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7):29-30.
[3]Levy Renata B et al. Ultra-processed food consumption and type 2 diabetes incidenc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Clinical nutrition (Edinburgh, Scotland), 2021, 40(5) : 3608-3614.
[4]Ghadeer A. Al Ghareeb et al. High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mong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 Medicine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2021, 10(2)
[5]Charoensri Suranut and Turnsaket Supatida and Pongchaiyakul Chatlert. Hypertriglyceridemia 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for Ten-Year Incidence of Diabetes in Thais.[J]. Vascular health and risk management, 2021, 17 : 519-525.
狂刷排名 发表于 2023-9-9 21:16:47|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肥胖,尤其是肚子长胖是糖尿病最早出现的症状。
对于糖尿病来说,90%以上属于2型,它的演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胰岛素抵抗阶段、糖调节受损阶段和糖尿病阶段。
其一,胰岛素抵抗阶段。

胰岛素是来自于胰腺胰岛分泌的内分泌激素,它的功能之一就是降低血糖。但是,当组织细胞利用糖的能力下降时,身体为了降低血糖必须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满足身体降低血糖的要求!
除了降低血糖,胰岛素还具有储存脂肪的作用。当身体分泌更多胰岛素的时候,就会出现肥胖,尤其是腹部脂肪增多的情况(俗称将军肚),同时,此阶段患者还会出现饥饿低血糖的症状。
此外,胰岛素抵抗还会出现面部油脂增多、易于形成痤疮的情况。
还有一点也是高胰岛素血症经常的症状,在皮肤皱褶部位如颈部、腋窝、腹股沟、乳头下、肛门外生殖器等处出现皮肤颜色加深、表面干燥和粗糙,有许多小乳头状突起情况,这就是黑棘皮病。


在此阶段患者如果去医院检查,可能会出现如下指标异常:甘油三酯升高、血尿酸升高、血甘油三酯升高、血胰岛素升高,不过此阶段血糖可以处于正常范围。
其二,糖尿病前期阶段。

这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异常,可以单独存在也可皆而有之。
空腹血糖受损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水平≥6.1mmol/L,但<7mmol/L;糖耐量异常主要表现为糖负荷后2小时≥7.8mmol/L,但<11.1mmol/L。
在糖尿病早期,有些患者可以出现如下症状:食物模糊、视力变差、易于饥饿、大量饮水仍然感到口渴、晚间睡觉时夜尿增多、皮肤干燥、身体易于疲劳、足部常常发麻和疼痛等情况,有些患者还会发现其伤口愈合力差。
其三,糖尿病阶段。

一般来说,对于2型糖尿病,典型的多饮、多尿和体重下降并不多见,主要靠血糖指标来判定。
假如空腹血糖>7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者随机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一般来说,从出现胰岛素抵抗到典型的糖尿病阶段需要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无论是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前期还是糖尿病期,饮食是最重要的因素。在这方面,有两点特别需要引起注意:
其一,碳水化合物问题。

碳水化合物种类很多,包括:
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水果中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
双糖:如蔗糖(由一个葡萄糖和一个果糖组成),麦芽糖(两个葡萄糖分子组成),乳糖(由一个葡萄糖和一个半乳糖组成);
多糖:由多个葡萄糖分子组成,如糖原、淀粉、纤维素等。
先谈单糖,与糖尿病有关的就是水果摄入的问题。水果中无论是葡萄糖还是果糖,都可能对糖尿病的各个阶段带来消极影响!
至少如下水果特别注意
芒果(15%含糖量)、火龙果(15%含糖量)、菠萝蜜(15%含糖量)、荔枝(16%含糖量)、龙眼(60%含糖量)、石榴(17%含糖量)、甜瓜(18%含糖量)、柿子(20%含糖量)、香蕉(20%含糖量)、甘蔗(20.7%)。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有一种特殊的单糖——高果糖玉米糖浆,是一种人造糖。它广泛存在于烘焙食物(包括全麦和白面包内)、快餐酱(比萨酱、番茄酱和烤肉酱等)、软饮料、谷物食品、果汁饮料、沙拉酱、加工食品(午餐肉、香肠、通心粉、奶酪、盒装便当等)中,含高果糖玉米糖浆食物绝对是糖尿病前期或者糖尿病患者禁忌!


再看双糖,我们通常吃的红糖和白糖都是以双糖为主的食物,此类糖也需要回避。
最后看多糖,对血糖和血胰岛素影响最大的多糖食物就是淀粉类食物。无论是胰岛素抵抗还是糖尿病患者,对于淀粉类食物是不能耐受的,过多的淀粉类食物摄入是糖尿病无法控制,最终出现并发症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其二,脂肪选择问题。

我特别反对精炼植物油的摄取,这包括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因为过多的Ω-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此类油脂会使得胰岛素抵抗加重,非常不适合摄入。
好的脂肪有哪些?这些脂肪可以作为我们的选择:动物油、橄榄油、山茶油、椰子油等。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是基础,没有正确的饮食,其它的都是浮云。
关于糖尿病,我还回答了另一篇提问:糖尿病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如何有效监测血糖?
糖尿病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如何有效监测血糖?希望也能帮助你,还有这本书同样也可以。
参考文献:
李勇.糖尿病的另类症状[J].《保健与生活》,2015:40-40.
张孟仁.糖尿病早期与非典型症状的识别[J].《健康指南:医疗保健服务》,2016:13-14.
鄢燕.糖尿病低血糖症状及原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39-140.
喜欢我的内容,欢迎关注我,也可以点赞、评论、分享给其他读者哦!
wrcong007 发表于 2023-9-9 21:17:40|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多一少时及时就医?三多一少时已经是显性了,何来及时?多查几次餐后血糖、餐后C肽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许多糖尿病是隐性的,尤其是血糖波动者,不容易发现
这个是评论区目测有医学背景的回答,这种看起来比三多一少显性症状的更提前。你们既然能看到这个回答,希望你们好运,直接排除。
-----------////------

我觉得我很有必要来分享一下。
我妈,10年糖尿病史。于2个月前才迟迟确诊,至于为什么确诊这么迟,我稍后说,说回2型糖尿病症状,主要症状3多1少,加麻痛(糖尿病的神经并发症症状):
1,多吃。饭量惊人,每顿要吃3碗米饭,肉菜,2碗汤。圆碗,碗的直径是10厘米左右,农村工作量大,辛劳,这点初期症状被忽略,
2,多喝水。每天喝水量非常惊人,经常是3-4 碗水连着喝,才觉得过瘾。简直水牛,同样因为工作量大,辛劳,这点也被忽略。
3,多尿。经常上小号。但是我妈没早知道,也能生活自理,所以也没关注到。特别她多喝水,所以对这个也没在意。我奶奶也是2型糖尿病,老人家赶不及,尿失禁,尿在一些偏僻的地板角落,会发现有蚂蚁在上面,这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糖尿病。
(还有一个多汗,也是,只是我妈最近这20来年一直很胖,然后以为是因为肥人怕热容易出汗,也没在意,我们理解成我妈特别怕热)
4,少,是消瘦。我妈身高148,体重最高140左右,可想而知她的肚子有多肥,她是黄花闺女的时候,才70来斤,生了我们以后,走样严重,但是,近2年来,我发现她一直在瘦,瘦到102斤。(但是医生那有一个身高体重的标准,大概按照我妈的身高,不能低于80来斤。)这是2个月前了体重了,现在是114斤。哎,别问我为啥反而重咯,因为注射胰岛素,又不运动,还管不住嘴。。。说回来,因为这个体重消瘦,我们也不是特别的留意到,我奶奶当时是骨瘦如柴,我妈还远远没到。
5,麻痛,全身麻痛,我妈说是皮肤表皮的麻痛,双下肢特别明显,而且没有知觉,冰冷,越演越烈。还有她被农田里的一般野生蚂蚁咬过,几个月了,脚面都是粒粒伤口密密麻麻敞开着,鼓着包,红红点点,不会好。被田里蚂蚁咬是常事,我们村里其他人也被咬,但是正常人擦点万金油之类的,几天就好咯。可是我妈没有,她这个麻痛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我妈越来越不爱出动,哪里都不去,就在家里房间客厅和厨房走动。
但是,年岁越久,越不能正常行走,今年2月过年的时候,可以明显的看到她,走路伸不直腰,伸不直腿,特别是左腿,完全无力,走路非常吃力。6月我再回老家的时候,她已经发展到必须使用拐杖才能勉强行走,且看着背影,非常的孱弱,头发花白,背影蹒跚,风一吹,就感觉要被吹倒下,更严重的是,我发现,她的左下肢疑似肌肉萎缩了!!!!!!!!
更更严重的是,和她交流这些,她一身的负能量,说最近这8-9年来身体不好,四处寻医,钱也花不少,甚至有一次在一个膏药佬花了3000多,还有一次一个江湖郎中给卖了她一些普通的几块花旗参,花了大大几百,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她去的我们那18线唯一一家三甲医院,那个医生诊断神经炎,开的药有一点儿用,但是不能断尾,所以她大意就是她得了不能治好的绝症了,没医生懂得医治,病入膏肓,马上大限将至,等死之人......
(后来查实这麻痛是糖尿病延误治疗导致的神经并发症,这算是100多种糖尿病并发症里比较轻微的,如果不重视治疗,以后的更多的并发症如涉及心肝脾胃肾等器官,就很麻烦很棘手了)

6,嗜睡,意识模糊,情绪焦灼。是因为以上麻痛造成的又一后果,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最近10年来,因为我们陆续大学毕业,家里负担减轻,我妈多数赋闲在家,渐渐发现她老是诉说腿脚不便,这2年来情况越来越严重,也不是没看医生,而是我们知道她腿痛,然后给她钱去看病,老家18线小城市,农民哪里舍得花钱,就今天这个赤脚医生,明天哪个江湖郎中狗皮膏药,当然后面也知道要找权威,奈何18线的唯一一家三甲医院,也是医术资源有限。
并且,18线的医生,从江湖郎中到三甲编制医生,考虑问题都很单一,腿痛要么风湿,类风湿,最有水平就是三甲这个神经炎,治病的方式是给药吃,18线屁民,看病的方式是考虑A医生吃点药,不好,换B医生,再吃点药,不好,再换C医生,所以我妈在上广州后,对医生如实相告自己不懂治建议我们找Xx医生,Xx教授挂号费都20-30块了,竟然不给她开药这种事表示无法接受。
看,18线的愚昧无知已经到了要害命,害死自己还不自知这种程度了。
而这些组成了迟迟为啥等到了2个月前都得了10年病了,才确诊的原因。
我听到她说什么"病入膏肓,不能治好的绝症,大限将至,等死之人"这种言论我内心是很受伤的,当时我没有表态,只是发狠骂了她,不要胡说八道。心里是下定了决心必须要带她上来广州搞清楚,治好,证明给她她看看,那不是绝症。也有医生懂得治病。
6月,背地里,和我弟商量了。7月,都请了年假回去,连说带骗,把人搞上来了。选了广州知名的三甲医院,先来个全身检查从头部CT,MR到普通常规体检,后重点按照医生说的关注验尿,验血,血糖。
(同样是教授,18线小城的神经内科教授诊断神经炎,1线知名三甲的教授让我们先考虑是否是糖尿病,转战内分泌科)

后来的故事,就是果不出所料,空腹血糖17.5,(中老年人空腹血糖正常范围4.4-7)麻痛是糖尿病的神经并发症,还有高血脂,也确诊了。三高了,我妈唯一就血压正常。也不知该哭还是笑。
开始一个月,都是直接打胰岛素,每日4支,3餐前+1睡前,因为她还是照着以前的食量,喝水量来,加之,我这里总是各种零食不断,她管不住嘴,另外懒得运动,一个月后体重涨了6公斤,这也是从我发现我妈穿着我们上来后买给她的睡衣说起,一个月没怎么看到她穿那个睡衣,再穿的时候明显和刚上来松垮垮的腹部不同,衣服紧巴巴的,肚子鼓着,我说了,她也说是,赶紧拿来体重计一称,从102到114,第三次复诊,医生还加重胰岛素的剂量,我觉得不行了,不能看专科医生了,(医院说是说专科教授都一样,糖尿病是慢性病云云,我觉得是不同的,特别是转了教授后,证明的确没错。)转教授。
这时,我妈的血糖因为吃药,也有意识要控制饮食了,开始下降到8
转了教授,说了胖6公斤的情况,血糖情况,麻痛恢复情况,教授决定开了降糖药,还开了辅助降糖药(吃了不会觉得饿,会减退食欲)
现在虽然还吃着药,晚上也打胰岛素,血糖已经在正常范围了。是5左右。体重虽然没掉,也没增咯。还是114。
这时候发现还是没办法正常行走,因为左腿膝关节痛。
我妈和教授说膝关节痛,教授让她走路几步,就建议我们做膝关节的CT,做了出结果,教授看了报告,建议我们转骨科。
转骨科确诊滑膜炎,骨质增生。一个腿,不仅糖尿病并发症,还有这2样,怎么可能会好好"工作"

现在已经好很多了,还在持续康复中。我妈也承认的确有医生会治她的病了。
这段我特别想告诉和我一样飘在外的年轻人,父母是留守超龄儿童,你自己的父母,自己要去守护好,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
loyowo 发表于 2023-9-9 21:18:24|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在知乎上溜达,第一次回答问题。
我45岁,胖男,长期从事案头工作,生活条件较好,不愁吃穿,人极懒,仇视一切肢体运动,身材不高,却大腹便便,按照老婆的话说,过条街去锻炼有时都要开车。不幸于44岁检查出二型糖尿病。我自己不是医生,以前仰仗身强力壮也疏于健康管理,所以见知乎这个问题,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可能很多问题都不能准确归结为糖尿病,只是在血糖最高峰时我个人的一些感受,这决不是糖尿病医生的观点。
1 皮肤出现黄豆大的浓点,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浓点聚集在一起,主要分布在膝盖和脚后跟处,大概出现了小一年的时间,去医院皮肤科看,直接被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医生说是糖尿病,要求验血验尿,基本确诊,目前血糖控制良好后就自然消失了,只有一些色素的沉着;
2 口渴,疯了似的口渴,一晚上要喝一升左右的水,也导致睡眠不好;
3 体重降低,以为自己减肥有效,甚至沾沾自喜以为走帅哥路线成功,一年多掉了15斤肉,腹部慢慢变平,衣服在逐步变大;
4 手脚麻木,胳膊和脚趾都出现类似症状,因为长期伏案工作,所以以为是颈椎的毛病,体检的时候专门做了X光问题,颈椎的问题并不严重;
4嗜甜,极度的嗜甜,西瓜类似于沙漠王子尺寸一天晚上要吃一个,小西瓜要吃两个,各种冰棍冰激凌每天晚上要连续吃上5根以上;
5 瞌睡,以前上班都很精神饱满,会突然出现极度的无法抗拒的想昏睡的感觉,趴在桌上半个小时就马上改善;
6 多汗,动一会也就是汗流浃背,夏天的早上不开空调也是满头大汗,当然可能和天气热有关系,但别人也没有那么夸张啊;
7 精神恍惚,对温度的耐受能力降低,不单是出汗,而且有一种世界都不很实在的感觉,特别是天气闷热的时候;
8 其它的问题,伴随着糖尿病出现高血脂症,正常人1.7,我达到了7.0,回想起来期间有两次突然出现消化系统像停滞一样的事情,医生当时怀疑是胰腺炎,不过后来就排除了,这和高血脂有一定的关系;
9 其实早就已经被查出了,连基本的体检报告都不认真看。
在2013年6月查出糖尿病,当时空腹血糖达到12.3,配合内分泌科医生经过一年的调整,血糖基本上下来了,戒了很多诸如可乐等高含糖量的食物,体重控制和血脂控制等等都做得不错,更重要的是自己有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身体协调能力、耐力都和以前完全不一样,所以给得糖尿病的,特别是年龄不大的中年大叔说,其实一切都还来的及。
最后推荐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制指南》,很完整详实。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