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复习近代史纲要?

[复制链接]
九命黑猫 发表于 2023-9-9 19:58:5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怎样复习近代史纲要?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lnhssjw 发表于 2023-9-9 19:59:4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近代史综述加重点
当然啦,想更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小伙伴,可以看看下面这本书,它是研究整个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一部通史,通过对近代中国内部社会动荡的描摹,用诙谐的语言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个近代国家”的历史。
打字不易,各位小可爱点个赞呀,听说点赞的期末必过!
觉得我的回答有用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读书净土。我会经常在上面推送一些好看的小说,纪录片和读书笔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4、如何看待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西方文明这一说法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英国殖民者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绝对不是传播什么 “近代文明”,而是要以武力保护肮脏的鸦片贸易,并用武力强行打开中国市场。这场战争对英国来说,完全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英国通过这次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国不仅利用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损害。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它带给中国人民的,不仅是野蛮和掠夺,更是民族的创伤与屈辱。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侵略者的侵略,虽然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也在客观上激发了中华民族近代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忱,促使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积极奔走,上下求索;但这决不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侵略者来中国的目的所在。评价历史,要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历史地、全面地分析历史事件。不能以片面的客观历史作用作为历史评价的标准。否则,就会不自觉地陷入“美化侵略”,为侵略者“歌功颂德”的误区。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通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婪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 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历史作用?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4)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 第一,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第二,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第三,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4、《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1)主要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实行绝对平均分配的政策。实行圣库制度,实行绝对平均的产品分配制度。   (2)评价:性质: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局限性: 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5、新思想的萌发和《资政新篇》   
(1)新思潮萌发的目的: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倡导者(林则徐、魏源):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3)魏源的《海国图志》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魏源《海国图志》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4)《资政新篇》的性质与评价:①性质: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②评价:Ⅰ、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Ⅱ、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6、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该运动自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按目标的不同,洋务运动可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在洋务运动前期,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工业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增加民用工业部门。在两次鸦片战争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与“顽固派”两大阵营,以奕訢、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学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4、三民主义 p59-605、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6、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p63-647、
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 p56
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满清政府,清政府不得已而实行了“新政”.然而,事与愿违,它并没有挽救清王朝反而加快了它的灭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清末新政的性质是维护和封建统治,具有欺骗性质;新政所面临的资本阶级民主思想和国内财政的拮据给新政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同时清政府在实施新政的过程中用人不当,形成了立新政而不易旧人的局面;再加上中央与地方权利的矛盾的深化,最终导致清政府这次至上而下的“变法自强”改革随着清王朝的灭亡销声匿迹. 导致清末政治制度改革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清朝主观方面来说,清末政治制度改革是在清朝面临严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的,它只是想借用西方资产阶级君宪制度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摆脱重重危机,为自己谋求一条生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的矛盾,给改革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为了自救,它必须进行一些真正的改革;另一方面,若真的实行宪政,势必要放弃很大部分统治权,结果只能导致自己统治的削弱,这又非清政府所愿。清政府就是在这种非常矛盾的情况下开展改革的。清政府从未想把改革认真地进行下去,尤其是对新政的关键部分如责任内阁、议会的建立和召开,一再敷衍、拖延,或迫于舆论的压力、万不得已而举办,并加以改头换面,结果引起各方面的反感并遭到谴责。有人忿忿地说:“筹备而不能举实,则何如不筹备为之犹愈?”“枝枝节节而为之,微特不足以补救大局,反足以招致大乱”。“或言之而不见实行,或行之徒应故事,驯至民穷财竭……则褐不旋踵矣。”〔1〕清政府既以“作伪挑起了国民之怨”, 也就使自己陷入更加空前孤立的境地,不但使经营十年之久的“保全王朝的改革工作成为泡影”,“赴之东流”,最后还被革命一举推翻。一、改革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清末政治制度改革的前期领导是慈禧太后,后期是摄政王载沣。纵观慈禧一生,思想并不守旧。不过她日常关注较多的是她个人的权势、地位。1898年在顽固大臣的挑唆和包围下,西太后一手扑灭了戊戌变法,然而两年之后,她又在西安亲自颁谕宣布变法,1905年则进一步接受臣僚的意见,同意实行宪政。慈禧对于变法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给人以一种感觉,认为她同意改革“不过是对于国内不满的搪塞、贿赂和对于外国无力的软弱屈服,都是政府无能的表现”二、地方督抚对改革态度冷淡、倍加阻挠,使改革流于形式。三、众多中小官吏对新政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认识,甚至持反对态度。四、严重的财政困难是造成改革失败的又一原因。自经甲午战败和义和团运动,“天下之财,悉应赔款”。清朝财政已是油干灯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但改革本身需要钱款,于是从中央到地方,无不向人民层层摊派,“部臣筹费无出,责之疆吏,疆吏责之州县,州县舍百姓将谁责耶?”“自近时新政试行,于是立学之费取之农,练兵之费取之农,其他杂款加税无一不取之于农”。 五、盲目仿效日本立宪做法,给改革带来了无穷灾难,直接导致立宪派对清政府的背离,加速改革的失败。六、列强对清政府的改革持冷谈态度。
8、国共两党可能组建联合政府吗?
国共两党不可能组建联合政府。两党意识形态不同,国民党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本目标是使战后的中国回到蒋介石独裁统治的状态,共产党则是代表广大工农阶级的利益,根本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二者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不可能组建联合政府。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2分)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p96-98
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儒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守旧落后的当时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现代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以及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5、马克思主义问什么能够在中国传播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魅力;(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共产主义理想号召力强)第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人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第三,传统大同思想的影响;(共产主义理想类似大同理想,容易为中国人民接受)第四,近代启蒙运动的影响;(西学的传入有利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第五,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6、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近现代中国的意义 p1077、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成立的历史条件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2)当时具备了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条件:1. 工人阶级成长壮大为建党准备了阶级条件;2. 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准备了思想条件;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建党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4.各地纷纷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为建党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p113-11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第一,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第二。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三,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使当时中国的革命前途焕然一新. 一.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让中国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二.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的人民利益,让长期受压迫的广大人民有了番身的机会 三.新的革命方向,在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出现让在绝望中的国人看到了希望--社会主义.  
9、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作用 p118
国民大革命是在中共正确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进行的,中共的作用是通过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来表现的。①在政治上,中共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提出了基本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口号。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领导权问题主要是政治领导,大革命的发展是按照中共指引的方向前进的。②在组织上,在中共的推动、帮助和组织下,建立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积极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③在群众运动方面,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基本上是在中共的领导下发动起来的。大革命的特点就是群众运动。如“五卅运动”、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和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④在军事上,在中共推动下,建立了革命的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北伐战争中,中共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由于中共还处在幼年时期,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中共在这一时期的领导作用是不充分和不完全的。
10、大革命的意义和失败原因 经验教训p120-12111、
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中1840年到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此间,所有的革命不是小资产阶级领导,就是资产阶级领导。1919年到1949年,此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可见,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既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那么是不是这个革命应该就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呢?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说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意义: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
12、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P133-134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大给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4、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p122-123
性质:政权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质的统治 特点:1.采取的措施主要是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是一人专制的独裁统治 3.是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的专制统治的工具 4.具有明显的亲美反共反苏的性质 5、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 p130-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吸取历史教训,在“八七”会议上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后,为取得农民的支持,领导农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打土豪、分田地活动,土地革命在井冈山根据地蓬勃开展起来了。1928年12月,毛泽东总结井冈山一年的土地革命斗争经验,颁布了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1928年党的“六大”对土地政策作了原则性的调整:只没收豪绅地主的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区别对待富农。1929年4月,毛泽东又总结赣南土地斗争经验,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929年7月,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土地问题决议案》:提出“抽多补少”的分田原则;区别对待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不过分打击富农;保护大小商店。1930年毛泽东在赣南吉安县陂头村召开联席会议,又规定“抽多补少”之外加上“抽肥补瘦”原则。1931年2月,毛泽东致信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明确宣布:土地由农民私有。到1931年春,经过长期的土地革命斗争实践,中国共产党通过总结土地革命斗争经验,基本形成一条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的制定,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进一步开展和胜利。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夺中国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到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  从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 中 国 和 人类 历 史 上 的 重 大 事 件。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5、20世纪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p140 笔记
6、西安事变 p146-147
西安事变为什么和平解决:张、杨是为了一致抗日才抓蒋介石南京政府采取和平营救蒋介石方针英国和美国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什么发动西安事变:日本对中国一步步侵略,但蒋介石不抵抗张学良,杨虎城本身非常爱国东北军,西北军总打败仗,地位特殊共产党对他们进行了统战了工作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大片土地沦失,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之际,1936年经过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政治力量。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确保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权﹔坚持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建立“三三制”政权﹐即在政权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它分子(代表中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针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执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从而克服了国民党当局制造的反共摩擦﹐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8、抗日战争中国战胜日本的原因 p1679、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p166
1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华北事变后,随着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党逐步确立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洛川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用纲领的形式正式确立“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为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土地政策,它与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政策相比具有三个特点:①、产生于日本全面侵华,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具有统一战线的性质;②、这一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团结抗日,一致对外,体现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一致性;③、具有不彻底性,但它削弱了封建剥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决了农民的生活问题,调动了农民的抗日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同时也照顾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联合了地主阶级,巩固了统一战线,是抗战时期最符合实际的进步性土地政策,对争取抗战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11、电影观后感(东京审判)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第一,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他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他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     第二,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的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之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过,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第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在共同繁多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他们某些不妥的意见进行批评,诚恳地帮助他们进步,这是的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第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第四,中国共产党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4、为什么说第三条道路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走不通 p184-185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帝国主义不希望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变成它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是革命的人民群众不愿把革命胜利果实拱手交给资产阶级,再一方面是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他们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不能提出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他们不想念群众,不敢发动群众,因而无法领导民族民主革命走向彻底的胜利,以建立他们的政权。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5、国民党当局对各民主党派的迫害 p1856、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第一、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他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他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第二、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的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之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7、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民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生存、发展起来的,这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不发达和政治上软弱的状况。同时,在近代中国,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封建势力的残酷统治,中国民主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和残暴的。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打败强大的敌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在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对象是封建势力。在中国,这个革命的对象除了封建势力外,还有帝国主义。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帝国主义列强来到中国的目的,不是为了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来发展自己的资本主义。因此,他们扶植自己的代理人——清政府、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权,通过这些带有浓厚封建性和买办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把中国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殖民体系内。因此,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帝国主义所不允许的。3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权是独裁专制的政权,为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他们必然排斥、镇压一切先进的思想。前者扼杀了孙中山亲手创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后者在抗战胜利前后,封杀了中国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希望建立的英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继然拒绝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包括蒋介石集团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8、国统区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p178-1799、第二条战线 p178-181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它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美军暴行,反对蒋介石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故称第二条战线。
10、土地改革(解放战争时期) p177-178,各时期的土改区别土地改革的意义:
(一)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二)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四)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五)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各时期的土改区别:中国历史上三次土改,三次之间的区别:第一次是民族主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全国一致反抗日本侵略。第二次是阶级斗争时期,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实行有阶级区分的土地政策,联合贫下中农对抗资产阶级。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所以保留了富农经济,减少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阻力,为经济恢复建设提供稳定的保障。
第三次与前两次的区别:1.范围更广(以往是在根据地或解放区进行,这次是在全国包括少数民族地区推行);2.目的有了新变化(以往是为了赢得革命的胜利,这次是为解放农村的生产力和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3.对富农实行了新的政策(以往是打击或限制,这次采取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4.影响更深远(这次土改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战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其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12、国民党当局迫害各民主党派导致什么后果?
国民党迫害民主党派导致民主党坚定地站在了人民的、民主的、革命的立场,为彻底推翻国民党统治集团、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驱除美帝国主义、实现人民的民主而奋斗。使得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国民党的反动政权陷入众叛亲离、彻底孤立的境地。
13、怎样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有何启示?
(1)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意义: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2)解放战争胜利的启示:A.从国民党方面说: ① 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② 经济崩溃、物价暴涨。 ③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④ 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⑤ 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B.从共产党方面说: ① 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② 有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③ 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④ 组成了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1qsf 发表于 2023-9-9 20:00:4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总结
(五年制、四年制本科生)
这次的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是精简版哦,不太全,(虽说是精简版,其实内容也不少,我也是背了好几天的......)因为是老师给的范围,所以更适合医大的孩子复习使用,其他学校的孩子仅供参考哦~以后会整理出完整版的~~~
1.中国近现代历史划分标志及时间断限。
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949年新中国成立
中国现代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与历史分期。
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开端标志:五四爱国运动
⑵历史分期
① 党的创建时期(1919.5——1923.6)
② 国民革命时期(1923.6——1927.7)
③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
④ 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2022.11.8日听完徐涛老师的课后补充,准确地来说是“全面抗战时期”,如果严谨的话,抗日战争还是1931年开始,但1931-1937是局部抗战,单论史纲这门课来说,还是像文中这么分期比较合理】
⑤ 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9)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一任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第二任务)
5.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及主题主线。
开端标志:鸦片战争
主题主线:
“一个主题”:为完成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梦和国家富强梦而奋斗
民族独立梦:民族危亡时局下,多种政治力量合力探索,最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暴力革命激进方式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梦: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完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第二项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的历史
“三条主线”:答案一: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人民的抗争
③中国人民探索并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答案二:①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③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6.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即民族矛盾(最主要)
封建主义和民族大众的矛盾,即阶级矛盾
7.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
①1840-1842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
②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签订,加速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
③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④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标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8.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战败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近代中国丧失了哪些国家主权?
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贸易自由权
9.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核心内容。
《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资政新篇》
内容:①政治方面: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
②经济方面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③思想文化:建议设立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④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禁鸦片输入。
10.洋务运动的性质、指导思想、历史作用及其破产标志。
性质:资本主义性质,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历史作用:①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一次尝试;
  ②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开办新式学堂,派遣最早官派留学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翻译了一些近代自然科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
  ④传统观念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破产标志:1895年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列强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11.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历史意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戊戌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国家体制改革的第一次尝试
12.辛亥革命的性质、导火线、失败原因与历史意义。
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导火线:保路运动
失败原因:
答案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
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决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使自
己丧失殖民利益。因此,它们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财政等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
国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
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答案二: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③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禁锢思想进步的闸门。
④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的精神解放。
⑤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口号、主要内容与历史意义。
兴起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基本口号:民主、科学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等
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历史意义: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
                 ②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
                 ④成为五四运动的思想先导
14.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及历史特点。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历史特点:①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②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②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开始有了一个先进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肩负起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16.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标志及重大意义。
结束标志:到达陕北吴起镇,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会师,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重大意义:
答案一:  ①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
               ②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③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答案二:①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②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③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17.西安事变的简要经过以及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
简要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和平解决的意义: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胜利;使十年内战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②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
③是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奠定了国共二次合作的基础,为全民族抗战的实现准备了必要前提。
18、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为什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1)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①“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和宗旨的集中体现。
        ②“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③“不忘初心”和“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现实考验与应对执政风险的必然要求。
19.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22年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1949.4.23)
20.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
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21.中国近代史上各党派召开的重大会议有哪些?其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分别是什么?
①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大会议:
中共二大;八七会议;古田会议;遵义会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七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瓦窑会议;洛川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②国民党召开的重大会议:国民党一大。
③民主党派召开的重大会议:民盟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二大:
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斗争的实践,对中国社会和革命性质的认识不断深化。
主要内容:①分析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明确提出反对两种势力即“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   ②完善了党的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重大意义: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是党的创建完成的标志
八七会议:
历史背景: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
主要内容:
①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把发动农民秋收起义作为当时党的主要任务。
②在客观上要求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由工人转向农民,由民众运动转向武装斗争。
重大意义: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这次会议对于挽救大革命失败所造成的危局,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古田会议
历史背景:新泉整训是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也就是古田会议的重要筹备阶段,为古田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条件,也为起草九大决议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和文字准备
主要内容:①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规定红军必须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担负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加强政治工作。
②规定了红军三大任务,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
③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重大意义: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农村环境中、在党组织和军队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环境下,如何从加强思想建设入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对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和坚持具有重要的意义,古田会议决议因此成为我党我军建设的伟大纲领及重要里程碑。
遵义会议:
历史背景:由于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 迫长征。长征初期,博古、李德的逃跑主义致使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
主要内容:解决了当时具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重大意义:解决了当时具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历史背景:把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影响局限在局部的范围内,并为了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新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把全党的认识统一到正确的思想上。
主要内容:①总结抗战以来的斗争经验,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明确了党在民族斗争中的地位,以争取抗日战争胜利。
②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重大意义:基本上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中共七大:
历史背景:1945年4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在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斗争的关键时刻,为了团结全党全国人民,争取光明的前途,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主要内容: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总结了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总结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历史背景: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主力被消灭,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前夕召开的。
主要内容: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规定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农村转为城市;关于执政党建设思想“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六条规定”不给党的领导者祝寿 不送礼 少敬酒 少拍掌 不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名 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并列等有关规定;革命胜利后,把中国由农业大国发展为工业大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重大意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解决了如何夺取全国最后胜利的问题;及时地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解决了民主革命如何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问题;提出了执政党面临的新问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瓦窑堡会议:
历史背景: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抗日救亡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迫切要求对日本进攻以来的国内形势作一次正确的分析,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和政策,纠正严重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
主要内容:①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政策。②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
重大意义:①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理论基础。②使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即将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洛川会议:
历史背景: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国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确定党在抗战时期的纲领、路线和政策。
主要内容:制定了充分体现全面抗战路线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做出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决策。
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正确地制定了一条与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针锋相对的全面抗战路线,规定了党在抗日时期的政治纲领、基本任务和各项政策,从而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为争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历史背景:完成创建新中国的任务,是由政协来承担。
主要内容: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通过了《共同纲领》
重大意义:标志着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国民党召开的重大会议:国民党一大
历史背景:由于辛亥革命和以后历次斗争的失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认真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决定学习俄国革命的经验和方法,改组国民党,以振兴国民党进而振兴国家。
主要内容:①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②提出新三民主义。③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④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重大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新的革命高潮的起点,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民主党派召开的重大会议:民盟一届三中全会
主要内容:
①指出中间路线不符合中国的现实环境,是“行不通”的。
②民盟必须站在人民的、民主的、革命的立场。为彻底推翻国民党统治集团、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驱逐美帝国主义出中国、实现人民的民主而兴奋。
③确认今后要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
重大意义:①这是民盟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会议,它确定了一条人民的、民主的、革命的总政治路线,标志着民盟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②成为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
2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①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②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③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2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①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②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③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24.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标志性事件(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局部抗战;卢沟桥事变)、胜利纪念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标志、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表现、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和意义。
胜利纪念日:1945年9月3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标志: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国共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表现:
1.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2.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3.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倒退,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4.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5. 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和意义:
胜利的原因: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②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③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④抗日战争胜利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历史意义:①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③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④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25.鸦片战争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各种不同政治力量分别对国家出路进行了怎样的探索?有何历史启示?
(一)四种不同的阶级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前):
  1.农民阶级:利用宗教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暴力反清,并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救国方案。
  2.地主阶级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从器物方面学习西方,大力兴办洋务事业。
3.资产阶级维新派:依靠皇帝实行自上而下式的变法改良,效仿西方君主立宪制。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变法维新,改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制度层面学习西方,实行西方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进而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4.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并提出以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为指导,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以革命手段推翻清廷专制政权,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反映要求实现民族独立愿望。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
①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②地主阶级:洋务运动。③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历史启示:①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②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③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能救国;④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二)三种不同的阶级力量及建国方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三种主要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三种救国方案及结局: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结局被抛弃。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结局走不通。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结局成功的成为政治选择和人民选择。
26.1921-1949年间,中国政治舞台上存在哪三种政治力量与建国方案?其历史命运如何?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2)同25题(2)
(3)1.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2.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3.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27.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
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
28.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
29.孙中山:“振兴中华”口号与三民主义学说
(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学说的历史进步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
首先喊出“振兴中华”口号;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主要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建立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
局限性: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当时的革命派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民权主义:主要内容:“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
局限性: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主要内容: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局限性: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的主张,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学说的历史进步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内容:民族主义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主张民主自由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个原则,承认“耕者有其田”,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进步性: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这表明对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尽管它斗争的彻底性、革命最终目标、指导思想同阶级不同,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还有着本质区别,但它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0.李大钊: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问题与主义之争。
①十月革命以后,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②1919 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1.毛泽东:八七会议发言;《反对本本主义》、《论持久战》。
(毛泽东持久战战略思想的理论依据及重大意义?)
重大意义: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 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影响。
3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
(1)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中国共产党发动武装战争和土地革命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与土地革命的深入
启示:(建议自己写)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基础,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坚持和发展好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研究课题,邓小平在深刻总结这一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功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毛泽东思想永不过时。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五位一体”同步进行,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党的重大问题,必须要集体讨论集中决定,必须严格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坚决防止真集中假民主,反对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七笼猪 发表于 2023-9-9 20:01:4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概,思修,马原和近代史每个大学生都无法躲过的考试,怎么复习看下面就够了。
1.重点复习老师提到的重点或者押的题
2.根据往年学校出的试卷进行复习,一定要把试卷做几次
3.使用题库进行复习,考试的时候可能会有题库里面的原题,题库配合知识点总结使用不懂就查
最后一点非常重要!!
考试的时候一定一定要填满写够不要留空题,三分靠自己,七分靠老师,空题老师想帮忙都没办法
下面这些是我自己使用的题库,我考试的时候碰到的题目基本上在题库里面都有。
最近比较忙可能无法及时回复下面的链接已经包含4门思政课了,需要的可以直接去看。
messhua:近代史题库messhua:近代史要点总结messhua:马原题库messhua:马原要点总结messhua:毛概题库messhua:思修题库
moi7889 发表于 2023-9-9 20:01:5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收集整理部分笔记(主要提供主线)如下,供参考

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分化战争
     主要的条约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中国人民反封建侵略的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左宗棠收复新疆

时间向后继续走~~~

近代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长征、遵义会议
<hr/>完了
是不是觉得好少,其实任何东西提炼出提纲来,都很少,一一展开就会很多。
如果能把上面的关键词的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等内容自己补齐,动手做一份思维导图的话,过关那是很轻松的啦。主要是看会不会手动去做,勤动手、多动脑,其实一切都很简章。
不要畏难!
不要畏难!
不要畏难!
不要畏难!
重要的事我已经说了四遍。
看到这里的同学,点个赞再走呗,码字不易。
light999 发表于 2023-9-9 20:02:5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更:闭卷考试
本人是个历史渣渣,学的时候什么历史事件都不清楚
为了绩点,然后抽出来了两天把书从头到尾读了两遍,然后把课后思考题给背了,做了一些往年选择题就去考试了,结果还挺好,应该是最高分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次更:(憨憨有些文件找不到了,学校电脑里有备份,但是我们这学期没开学,这有些资料,有些是朋友发的,有些是自己整的)
复习方法:追求高分的一定要过书,不要只看资料,考试一般会有偏题,像我们考得有些都不是常见的
课后思考题是一定看的,可以结合一下自己学校的情况,把它们按易考点 常考点 不易考点 普通考点 分一下类,然后先把重点的多次背诵,其他的大概过一下即可
我做选择题的时候是精做,就是把选项里的东西都弄明白,比如选项中是鸦片战争,我会把关于鸦片战争的东西写在旁边(时间 主要人物 原因 意义 什么的)
我历史渣的程度是什么呢,大概就是初中从来都是二十多,最低的时候十五分都不到(50分满)中考开卷还二十多,高中最多四十分(100分满)考到五十以上就特别特别开心,分科的时候没有丝毫犹豫就选了理
说了这么多就想说,只要努力就会有结果的
分享已更新
好友分享了《近代史知识点》给你,点击链接查收
https://kdocs.cn/al/sr8coPtoHid8?f=203
好友分享了《近代史习题》给你,点击链接查收
https://kdocs.cn/al/scXLHs5DsqxI?f=203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