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朝鲜」在现代汉语里读作「cháoxiǎn」或「cháoxiān ...

[复制链接]
一塌胡涂 发表于 2023-9-9 18:40:0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朝日鮮明」之意解释朝鲜国名的话,理应是读「zhāoxiān」的。但是事实上大陆的标准读音是「cháoxiǎn」,台湾的标准读音是「cháoxiān」。

知乎上此前有过这样的问题,但是多数人都在说历史读音、当地读音。
「朝鮮」名字的由來是「朝日鮮明」嗎?如果是的話,為什麼不讀作「zhāo xiān」? - 历史

但是中文里对于东亚汉语词国名/地名/人名从来都是按照现代汉语来读的。
不然日本可能读「yiben」「yibong」「nipong」什么的,怎么也轮不到「rìběn」;香港读「hangkang」也不会读「xiānggǎng」。佐藤读「杀头」?……

显然不是这样的啊,而是正常地按照汉字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发音来读的啊。

那么在普通话里,
朝读zhāo=早晨,读cháo=面向
鲜读xiān=鲜明、新鲜,读xiǎn=稀少
作为「朝(zhāo)日鲜(xiān)明」之意的朝鲜,为什么现在却读作「cháoxiǎn」这么一个意味不明的读音?面向罕见?什么鬼?

台湾虽然普通情况下称朝鲜为北韩,但输入法和国语辞典里可以查到的读音都是「cháoxiān」,另外,之前别人的问题中有人提到某些版本的大陆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也是「cháoxiān」。但无论如何在这些字典里「朝」也不是「zhāo」。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woshioyy 发表于 2023-9-9 18:40:3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稍微总结一下这个问题吧。
首先李氏“朝鲜”的国号虽然是请宗主国裁定的,但这个名字不是朱元璋给起的,人家祖上就叫“朝鲜”。据韩国学者考证,“朝鲜”的“朝”字与“阿斯达”的“阿斯”有关(李基文,1961/1998),即“早晨(아ᄎᆞᆷ)”之义。朱元璋亦称:“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因此“朝日鲜明”的说法似乎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看到@青嵐院親雲上紫姬 贴的《清语老乞大》图片,我是有一些困惑的。因为我记得《老乞大》中是作“高丽王京”的,于是就立刻打开了我的谚解文献影印材料,确认了《翻译老乞大》(约1517)和《老乞大谚解》(1670)中的汉字原文的确是“高丽”而非“朝鲜”。而在成书时间较晚的《清语老乞大》(由于是谚文创制之后而作,就不存在什么翻译或是谚解的问题了)中,则将“高丽”改成了当时的国号“朝鲜”。那既然《老乞大》、《朴通事》原文中无“朝鲜”一词,那似乎通过韩语转写进行考证也变得困难了起来。不过我还是把《老乞大谚解》(1670)和《朴通事谚解》(1677)中有关“朝”字的用例给整理了出来。需要说明的是,《老》、《朴》系文献中左音为规范音,右音为实际音,因此比较有参考价值的应为ᄎᅸ、ᄌᅸ这两个音。鉴于两个音的元音部分一致,元音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而且如果是按照“ㅈ/ㅊ+ㅑ+ㅗ”的排列读,这两个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发音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
我们先看念“ᄌᅸ”的用例:



而现在“朝阳门”已经读作“潮阳门”了



根据这个发音,或许是取“早晨的云霞”之义

此处两个用例似乎都是取{早晨}义的,也就是普通话中的zhāo。不过有趣的是当时还念做“zhāo”阳门的,如今也换了另一个发音了。
再看读送气的“ᄎᅸ”的用例,分别是取{向}、{朝廷}两个意义的,这也与普通话的cháo的读音一致:




这里的转写与《清语老乞大》中“朝鲜”的“朝”字同一种写法



《老乞大谚解》中唯一一例,亦与《清语老乞大》中写法一致

而《清语老乞大》中的满语的标注我虽然看不懂,但根据@青嵐院親雲上紫姬 的解读大概是作类似“coo”的发音,而朝鲜语标记则与其他文献中的一致无二。如果说这个音是标注的满语的发音,我认为是没有的道理的。何况专有名词在原文中皆以汉字标示,则证明无论满文还是谚文都应该是以当时的汉语发音为准绳的。至于@Tsu-Lung Liu 所列的证据,大概字音“从众”、“从俗”实乃现代语言学的标准,而当时的辞书编撰者或许只以“朝日鲜明”之义拟定发音,并无“从俗”之念。这一点从《老》、《朴》系文献中分列“正音”、“俗音”中也可窥见一斑——虽然当时的中国人已经不那么发音了,但祖宗之法不可抛,所谓“正音”必须也要标注上。于是我大胆推测,在文读层,即包括辞书编撰者在内的精英人士依照“朝日鲜明”之意读“昭”音,而白读层的“潮”音读法一直广泛存在,原因可能是收到了朝鲜语本身的影响。虽然不知道韩语语首的平音送气是从何时开始的,但就现代韩语的发音来看,明显是送气的“潮”音更为贴合。
至于“鲜”字,老国音与台湾国语(参考下面这段新闻)中的“规范音”可能是从俗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状态(即前字从俗而后字未从俗)。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a4y1H7V7?t=54而实际上韩语的发音并不似普通话阴平调一般音高偏高,尤其是东北咸镜道方言的声调使得“선”的发音听上去有降调的感觉,便与“xiǎn”字音相类了。实际上在未思及“朝日鲜明”时,“潮显”的念法实际上和韩(朝)语中的조선的发音比较相似,反而如果念成“昭先”则会觉得有些别扭。
phpstyle 发表于 2023-9-9 18:40:5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Arjuna 的直接音译论很可能猜对一半,这里借用下 @林怀谷 的理论:
1517还念pho,1677就念phiau,
场景很简单:明代辽东的汉人,有不少人汉朝双语都会,
角=kak(朝鲜),kiau(燕辽),,学=hak(朝鲜),hiau(燕辽)
然后 朴=pak(朝鲜),phiau(燕辽),,就这么来的。
至于说为什么没有变成 -au,
我觉得纯粹就是 角、学 在汉语和朝鲜语都比较高频,那些不带介音的 -au 字在朝鲜语都太书面了
比如同样是 hak,有 鹤=hau,学=hiau,但是「学」实在是高频太多。
辽东百姓不会去管「朴」在韵书是哪个韵,能接触到韵书这种概念的人太少,而他们也没有能力去普及朝鲜小贩的名字该怎么念。

作者:林怀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844837/answer/47517711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过朝鲜读音的问题相对复杂些,与朴在明代东宁卫高丽人姓转变的读音(依党项遗民看可能最迟不到明中期)和满族老朴姓(这里是唯一的正常对音)不占现有主流不同,各个答案已经写出一直延续到民初的文读和明末左右出现的乞老大白读不同:
非朝鲜族的朴姓具体分布在哪里?读音是什么?

筆者目前收集到,漢族朴姓有四種讀法:一讀「瓢」(piáo),分布在陝西省、安徽省、天津市寶坻區大口屯鎭朴莊村、山東省、遼寧省沈陽市;二讀「卜」(bŭ),分布在江蘇省南通市;三讀「標」(biāo),分布在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四讀「樸」(pŭ),分布在山西省、北京市豐臺區、大興區。滿族的朴姓有「瓢」(piáo)、「頗」(pō)兩種讀法,前者分布在遼寧省瀋陽市、吉林省,後者分布在河北省廊坊市、承德市。土家族的朴姓讀「瞟」(piăo)或「樸」(pŭ),分布在重慶市渝中區、大足區、武隆區、豐都縣、忠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这里辽宁卜和北方与南通主流(南通的姓氏资料里朴多读pu,但暂时找不到来源)pu都是直接用朴的本音或者变音,高度疑似明代东宁卫高丽人(元代迁来的高丽人,后来汉化)。满族的入关老朴姓(piao读音显然是受到辽宁本地读音影响的晚近入旗朝鲜人)是唯一按po-phiau正常音变的,一可能是干隆大帝不知名的更正,二可能是渤海国的姓氏传承而来(渤海国也有朴姓,虽然很大概率就是新罗而来)。
回到朝鲜,朝鲜也存在这种差异的读音。各类韵书从来只记录招先的读音(虽然我查到的上古近音字汕险并不读先的音,要么拟音系统有问题或者在古朝鲜发音转换可能有问题),这在主流粤语甚至2000年代前夕还在使用。但已知明代辽东汉语存在pak-phiau这种白读音译,那么cháoxiān显然就是来自朝鲜语/韩语的조선(Josen/Chosen)音译,变音规则因为本人没有学习相关音韵不列出,不过Arjuna已经回答相对清楚了,至于 @張爾卿 说的北方方言(按理来说似乎更多是北方宋代官话直系后代?)国名轻声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但私以为是反正变成cháoxiǎn的关系大(不能同轻声?)
接下来是历史脉络猜测:明代辽东汉语自己音译的朝鲜文读产生后可能满清入关以后就被扔在柳条边和宁古塔中了(从辽宁吉林的满族朴姓看),甚至跟着入关的朝鲜朴姓很大概率都文读化变成唯一正常的音变。但自从19世纪中后期朝鲜人向东北移民,辽东汉语的相关白读就从柳条边和宁古塔解放了;先是本来白读借用明代辽东汉语后继用语的东北官话和东北胶辽官话使用piao称呼朝鲜移民朴姓相对快速扩展到全国各地(毕竟姓氏在当时非常常用,朝鲜的称呼相对官面和稀少),朝鲜的白读虽然在民初韵书里未曾占有一席,其占后来主流发音原因相对令人争议:是在抗战时期东北人和朝鲜人都大量散入关内尤其是华北地区,不仅传入了高丽棒子的恶名,可能在其中迅速传播了朝鲜的白读(当然也可能有华北朝鲜义勇军和大西南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正面影响),不晚于建国前高丽棒子和朝鲜白读cháoxiān就已经在北京和东北都是脱口而出的优势词汇了。只不过在主流粤语老人嘴中仍然按照旧有的招先发音,香港广播媒体在2000年代才改口跟现有普通话相同的潮仙发音。
dxl0812 发表于 2023-9-9 18:41:4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記·朝鮮列傳》「集解」引張晏云:「朝鮮有濕水、洌水、汕水,三水合為洌水,疑樂浪朝鮮取名於此也。」索隱云:「朝音潮,直驕反,鮮音仙。以有汕水,故名也。汕一音訕。」
這裡似是支持(chao2)(xian1)的說法,並且明確地給出了「鮮」讀「xian1」音的根據。
個人猜測朝鮮為三面環海之國,「朝」字也有可能與「潮水」的「潮」有所聯繫,不過並無根據,純粹random guess。
另,我是粵人,在當代粵語里,朝鮮倒是確實無誤地讀「潮先」(ciu4)(sin1)音。不存在「潮蘚」(ciu4)(sin2)的情況。上年紀的人有部分會讀「招先」(jiu1)(sin1),但屬於較少數。
一點微小的工作,作為最高票的補充。
疯狂下载君 发表于 2023-9-9 18:42:0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并不懂朝鲜语,对古汉语也了解不深。
不过,这本『清语老乞大』,是清代朝鲜人学习满语的读本,成书于1636年。其中的「朝鲜」转写成coohiyan,已经和现代发音比较接近了。
所以推断chaoxian的发音还是很有年头的,而不是近百年的变化。至于具体何时,还请方家考证。
上古幽灵 发表于 2023-9-9 18:43:0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經查過這個,的確是近百年改的,原因不明。
最悲劇的國名莫過於「朝鮮」了。在康熙字典與中華大字典時期,讀為「ㄓㄠ ㄒㄧㄢ,Zhāoxiān」;後來到現代漢語詞典第一、二版時,讀為「ㄔㄠˊ ㄒㄧㄢ,Cháoxiān」;現如今無處不稱之「ㄔㄠˊ ㄒㄧㄢˇ,Cháoxiǎn」,兩字讀音皆改,妙哉。
@思無邪SyiMyuZya 表示懷疑,我也上圖。民國五年出版的《縮本中華大字典》
朝字:




鮮字:




至於《老乞大》爲何那樣寫,是不是反映漢語讀音還有待攷證。
1978年現漢二版的Cháoxiān:


另外
@思無邪SyiMyuZya 康熙是有的,你沒有仔細看吧。下圖爲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