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内蒙古大草原上,当地人更爱煮羊肉,而不是烤羊肉?

[复制链接]
☆飘☆ 发表于 2023-9-8 19:46:18|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内蒙古大草原上,当地人更爱煮羊肉,而不是烤羊肉?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putiansihzong 发表于 2023-9-8 19:46:48|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草原,木柴少。煮肉吃,可多次利用。】
首先,在真正的牧区,和历史上真正的牧区生活。一天是只吃一顿饭的,而且,吃肉还是少数,多吃奶食、饼、炒米。吃肉较少,肉在解放前更多的还是吃猎物。
当年猎物多的原因,是天气寒冷,生产力低下,医疗条件不发达,没有定居网围栏,人类生十死七是常事。人类少,猎物生长的比较肆意。
真正吃烤肉是有猎物的情况下,感觉就跟白来的似的,放开来烤了,哪怕油“滴答滴答”掉进火里也不心疼。烤一点,割一点吃,是绝对熟透的,不存在不卫生的情况。
因为猎物比较多,老人们回忆,在自己幼年时,存在过临饭点了,大人们出去打个猎物就回来的情况。使用的是弓箭或者猎枪。
羊肉更多的是一种储备粮的存在,是可以生长的财富,所以尽量不吃。
就算吃,经过烹煮,吃了肉以后,还剩下汤,汤里面还有大量的油脂。
油脂用来抹脸抹手,可以防治冻伤。也可以混合枣、白砂糖、炒米做糕点;可以混合枣、白砂糖、白面做枣饼。
汤可以煮面、炒米、大米等。
可以实现一羊多吃。
烤肉的存在是节庆吃的,或者有什么喜事吃一点。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吃烤羊腰子,把羊腰子割下来,因为太腥,烤着吃比较好,做法就是把羊腰子直接扔进火里或者灶里,过会儿拿出来,跟个黑炭似的,外硬内软,不加盐就吃了,很好吃。
烤肉也是杀羊时吃的小美食,或者给孩子的美食。
比如,杀了羊了,杀羊时一般是有亲戚相聚嘛,大家人比较多,那就尽量把羊全部都煮了,也需要煮羊蹄和羊头。那么一只羊被宰杀以后,人力多就能都用上。
分为:
分肉小队:负责把羊肉白条给肢解了以后,剁成一块一块的;
内脏小队:负责把羊肚子之类的收拾干净,洗肠子等等,比较恶心;
烫头蹄小队:负责去远处生火,把羊头羊蹄上的毛用火给烫没有了,刮一刮,洗干净;
分肉小队一般是男的,比较考验力气;内脏小队一般是女的,比较考验细致程度;烫头蹄小队一般是小孩儿,不是很艰难。对了,烫头蹄小队经常是老人或者年龄大一点的小孩带队。
比如我,从小大部分时间在城里长大,回到牧区经历这过程就觉得很新奇。比如在烧火烫头蹄的时候,会拿一些附近当天我们城里孩子扔的垃圾烧,我姥姥就不让,跟我教育:“火是圣洁的,不能拿脏东西放进去。”——————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最终,牧区的灶一般是大锅连小锅,小锅虽然说是小锅,但其实也挺大的。大锅那可真是名副其实的大锅,特别大~~!
大锅煮纯正的肉,就是主体部分的肉,确保肉香是纯正的。
小锅煮头蹄下水。
一头羊,就毫无浪费的煮进去了。
吃的时候有人喜欢吃纯肉,有人就等血肠,有人喜欢吃羊肚儿,有人喜欢吃羊头,有人喜欢吃羊的舌头,有人喜欢吃羊蹄儿,我喜欢吃羊脑和羊眼睛。我巨喜欢吃头蹄下水脑子眼睛什么的。
羊的骨髓是一个家爱的关注物,这段时间,谁最受疼爱,这个羊骨髓就会给谁。羊骨髓是最肥美的东西。新媳妇儿进家门了,可能过段时间就要孩子了,大家谁找到了羊骨髓,谁就会给这个儿媳妇儿。或者家里有小孩子,就会给这个小孩子。或者大家都没有急需营养的人,就会献给年龄最大的老人。
每个人都会记得别人爱吃什么,吃到别人爱吃的,就会给那个人。比如,我记得我妈喜欢吃板筋,我就一遇到板筋就给我妈。
不管大人小孩儿,人手一把小刀,可以轻轻松松面对羊肉,把小刀用的出神入化。速度飞快的将骨头上的肉吃完以后,在骨头上还不剩任何筋和肉,光秃秃的只有骨头。吃肉惯用小刀,是孩子是否过着蒙古生活的体现。比如我一个城市孩子,像牧区孩子一样惯用小刀吃肉,那么大人就会夸我:“虽然是城市孩子,但是用刀吃肉真的很拿手啊。”———————— 我被这样夸赞的时候,能感受到我呼市的哥哥脸上挂不住,因为他年纪比我大,但是用起刀来就跟个棉裤裆似的笨!当然,也因为我被夸了以后疯狂的朝他挤眉弄眼,展示胜利。
惯吃肉的我,去了城里,比如跟同学朋友之类的一起吃羊蝎子火锅,同样的时间内,他们粗略的把肉吃掉,剩下骨头上有大量的细碎肉、筋没吃,而我可以同时吃肉,同时使小刀儿把骨头吃的干干净净。最终,可能我还比他们多吃那么一两块。
有一次我跟汉族女生谈恋爱去吃羊蝎子了,我跟老板抬手说,给我来把小刀儿~
老板笑嘻嘻的拿着刀儿走过来,跟我说:“蒙古族吧?”
我问你咋知道?
老板说蒙古族的吃这个都跟我要小刀儿,一开始刀儿不够用,后来我买了挺多把。
我除了把自己的骨头剃干净吃干净,也会把对象的剃干净吃干净。因为俩人亲嘴儿都亲了多少回了,怎么可能嫌她吃过的骨头。剔着剔着吃到骨髓的时候,就会让她张嘴,给她吃,她只是觉得好吃,不明白这里面其实包含着蒙古族默默无闻的一种习惯上的爱:“我知道骨髓的肥美,我也很想吃,但我把这个给你吃。此时此刻,你是我最重要的人。”
剔着剔着,又剔到了很大的筋肉,又让她张开嘴吃。
有些人如果深入蒙古族的生活,才会了解到,肉对于蒙古族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还是一种亲情、感情的纽带。一个大家族一起杀羊、收拾羊肉、煮羊,这个过程,没办法用烤肉直接替代。一碗滚烫的羊肉面、羊肉粥,是烤肉给不了的温情。
写到这儿,还有点儿东西忘了写了。
就是,吃肉的时候,蒙古族对于羊的品评。我的长辈可以轻松分辨出这只被宰杀的羊年龄多大,产生过什么疾病,骨头受到过什么损伤也会看出来。在选取被宰杀的羊时,也有区别,年轻的羊可能是来贵客才会宰杀,不然就留着生小羊,出绒。自己家吃的话,就是杀老一点的。纯自己小家庭吃的话,就是吃特别老的。
在那达慕、敖包祭祀等需要各家各户出羊的场合,也能看出这家人的人品优劣。厚道的人家会出大一些的羊,年轻一些的羊,希望大家吃的好。不是自己家经济原因出老羊、体型小的羊的人家,会受到鄙夷。久而久之大家也不与之来往。
在蒙古族眼里,回族和汉族是特别神奇的,他们可以做到常年放羊,但不怎么吃羊。汉族还比较好,过年可能宰个羊吃,但是回族吧,可以做到常年放羊,常年吃吵土豆丝。
还有一点就是,汉族里面可以承受常年吃肉的,是少数,极少数。我有个朋友开蒙餐,用自家牧场的肉常年供应肉食,雇了好几个山西的服务员,这个朋友比较实诚,吃饭跟员工一起吃,按照自己的习惯也就是常年吃肉。刚来的山西服务员,头一两个月还能承受,后续就是自己单独开小灶,炒菜吃。跟他们说:“哎?你们怎么不吃肉啊?”他们痛苦的摆摆手:“吃不动,还是想吃素菜。”
xinzhyu 发表于 2023-9-8 19:47:05|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个内蒙同事,我俩都70后所以聊天说的都是80年代的事,这是背景。
有次闲聊正赶上快吃饭了正饿得慌,我笑着说:还是你们老家好啊,想吃了就直接拽一头羊过来,想咋吃咋吃。
我同事:别扯了,啥家庭啊,想吃肉就杀个羊?(内蒙东边的某旗,总之说话很东北)
我:诶?不是吗?不是天天羊肉马奶酒咩?
同事:可别扯了,家里来且能整顿横的,其他时间吃的比城里人差远了。
我:平时吃啥?
同事:就快入冬了,手扶拖拉机开着去买菜,1/3白菜,1/3土豆和1/3的挂面。然后杀羊,搁锅里煮。(他比划了一下锅的大小,我觉得没比农村灶台大铁锅小多少)煮熟了也不捞,就跟锅里冻着,甭管转场去哪儿就带着那一锅煮羊肉和羊汤。到吃的时候,搁大锅里砸一块儿,连骨头带肉带汤搁小锅里煮,再搁一样儿菜,最后搁挂面。基本上天天就是吃这个。
我:那不得吃小半年?
同事:是啊,小半年。。。
Adamspz 发表于 2023-9-8 19:47:58|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 | 显示全部楼层
烤肉是一种相当败家的吃法。
烤羊肉三公斤出两公斤熟肉。
煮羊肉三公斤出两公斤熟肉+一大锅羊汤。
同样重量的羊肉,水煮的时候不但不丧失肉中的油脂,同时因为丧失水分较少,饱腹感也会更强。
过去食物匮乏,饭菜清汤寡水的,是没人舍得浪费那么多油的。
<hr/>至于牛粪烤肉,我没见过内蒙烤肉用牛粪,可能是我去的不多(每年暑假都在二连或者呼市,平常不在)。
而且,牛粪这玩意儿烧起来有烟。虽然我认识的很多内蒙朋友,都认为这个味道非常“香”,是一种类似于草料的味道,我认为这个味道说不上难闻,但也绝对说不上好闻,是一种可以“忍受”的味道。因为不太好形容这个味道,所以我找了一个文献,日常中咱们接触到的苯系物的主要来源是油漆,当然也有人觉得是苦杏仁的味道。

dowell 发表于 2023-9-8 19:48:04|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一个饮食问题生生的偏成了草原生活及畜牧业生产问题

十几斤这个争议这么大,解决一下
手把肉是这样的




肉是带骨的,剔骨剔到什么程度呢,见上图
连骨带肉十几斤,煮出来也就十来斤
纯肉也就5-6斤的样子
可能5-6斤觉得还是挺多
那如果是他们吃呢


5-6斤多吗???

我亲手烤过羊腿,以为自己可以烤的外焦里嫩,实际上是外焦里生
这玩意没几年的功夫是烤不到想要的效果的,而且对技术火候木炭羊肉要求都高,能做出来的都是专业老师傅
手把肉就不一样了,水放锅里,肉放锅里,调料放锅里,开火等着
老师傅懂得火候煮的好吃,你啥也不会起码知道熟不熟吧
简单来说,煮着吃操作简单,适应性强,家里有锅随时就能做。

其实最正宗的蒙餐大多数人是吃不惯的
我们这里羊肉好,没有膻味,煮肉都是清煮,为了保持肉的鲜嫩
现代是有调料不放,古代是没有调料。
现在各大餐馆的蒙餐其实都是现代改良版
就是改良版蒙餐宴席,外地人来了看到也是一脸懵逼
一个大盘子里面几大块肉,一人发一把刀,外地人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还有我们当成宝的奶茶,我亲眼练过外地人一口吐的
有些奶食我至今也没吃惯
草原的生活是非常苦的。即便现在牧区偏远的地方任然没有实现蔬菜自由。去苏木或者镇里,远的地方有一百多公里,来回三个小时,只能一星期甚至更久买一次菜,加上冰箱保鲜,勉强能吃上新鲜蔬菜。这也是近十年的大发展有了电有了车有了冰箱。往前数二十年到更久之前,草原上没有电没有汽车没有冰箱,农区的蔬菜几乎进不来,普通牧民的食物只有奶食肉食和面食,面食是用毛皮和农区换的,因为面可以长期保存。除了换面食,还得换必要的盐,茶,金属等物质。
还有正如其他答友说的,牧民吃羊也不是绝对自由的。一个中青年高强度劳动男性一顿就能吃十几斤肉,一家三口一天就能吃下半只羊,基本一星期两只,一年100多只。不可能的,羊群是生产资料,不是食物来源,谁也舍不得这么吃。
在没有古代近代不发达时候,牧民食物来源由奶食面食肉食搭配,包括一些制作干肉奶豆腐等等一些可以长期保存的食物,蔬菜水果只有贵族老爷和僧侣上层人才能吃的上
现代牧民因为有冰箱,大多数和我们城镇居民差不多,在原来的肉食奶食面食上有了蔬菜水果。而且城镇50公里内的可以实现蔬菜自由,几天开车买一次菜完全没问题。而且现代村村通和菜篮子工程,大型小型卡车当日达,基本能保障蔬菜瓜果新鲜健康。
老一辈牧民因为水质不好以及年轻时候缺乏维生素,年老以后罗圈腿比例很高。8090后成长时候牧区可以吃到蔬菜水果了,罗圈腿骨骼畸形比例很低。现在水质问题也在慢慢解决,家里基本都装了净水器。现代牧民生活还是不错的,住固定的砖房甚至是小洋楼。有电暖气或者煤暖气。甚至但是劳动强度任然很大,虽然有了一定机械,比如饮牛羊有太阳能带动水泵,不再用人力提水,割草有割草机捆扎机。能但是还是以人力为主,牛羊生犊子的时候你得盯着。
大家喜欢看我就再写点
大多数人其实对牧民劳动强度没有体会
以为放牧就是蓝天白云绿草牛羊,悠斋悠斋
这是你网上或者旅游时候看到的
真实的牧民你看脸就知道了,不会穿干净衣服,脸是黑里透红色。因为夏天长时间在暴晒,防晒也没用
夏天还好,青草够吃的情况下不用喂料,每天就是放出去,最大工作量就是饮水和剪毛以及打扫棚圈
就饮水一条就够可以了。如果自家草场有水井,按几个水槽,装个太阳能水泵。如果自家没有,就需要拉水,焊一个水罐车,去井上接水。夏天牛羊喝水多,有水泵能省非常多体力。原来没有水泵时候就需要人力提水,几米深的井有的地方得十多米深,几百只羊几十头牛,得提百十来桶水上来吧,就靠两只胳膊,一天两次。就这一项,十米深的井,饮水机桶满桶,每天200下,干一年,哪位健身房大佬出来说一声,扛得住嘛。
秋冬季节,劳动强度加倍。饮水不需要这么多了,但是需要喂料,料就是饲料,主要是玉米豆类,当然还有捆草。捆草我前几天试了一下,大捆百十来斤,我这小身板扛不动。一群500只羊的话,捆草两三包是要的,还得几袋玉米。这些草料得从垛上扛下来,分摊到料槽里。冬天最痛苦的事是接羔,羊是秋天发情冬天产羔。几百只母羊,你往盯紧每只母羊的状态,临近生产时候要单独圈,生产又不是定时的,要随时看着,万一难产就是一尸两命。冬天一到,晚上就不好睡了,半夜时不时的得起来看母羊生到那个地步了,不能懈怠。打扫棚圈更不说了,日常工作。
这些还是正常情况,如果碰到牛羊有病,那就更糟心了,最怕的就是传染病,请兽医喂药打针,如果死上一些,一年就白干了。
一年的收成都在秋季,有贩子下来收,或者自己拉倒冷库卖。肉价好的话,收入还可以,拿到卖羊的钱首先先把欠的草料欠还了,剩下的要对付一年的开支,因为下一次的收入在明年的秋季
如果雨水好,草好,喂的草料就少,成本低了,牛羊膘也好。碰上羊价格好,那就是大收年。反之就是赔钱,忍痛卖羊,减少储畜量,节约成本
茫茫雨 发表于 2023-9-8 19:48:35|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 | 显示全部楼层
唉,真以为老牧民就能一天宰一头羊吗?

其实对于传统的牧民来说,羊也好,牛也罢,都是重要的财富,轻易是舍不得宰杀的,为了吃顿饭就杀只羊,那是败家子,是不会过。

那么牧民吃的肉是怎么来的?以前快入冬的时候,牧民就会找那些年老体弱的羊来杀,这样的羊一方面肯定熬不过严冬,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饲料,毕竟冬储饲料也是一大笔开支。

然后这些被宰杀的羊,就会被处理之后挂在外面风干,内蒙的冬天,特别是草原上太冷了,水汽都冻上了,所以羊肉不光是冻,还有干,这样的羊肉到了夏天也不会变质,可以保存到来年秋末初冬。未来的一年,牧民就吃这样的肉,你说能烤吗?

然后说回煮,其实很多时候草原上的手扒肉也不是用水,而是用奶,确切的说是用酸奶煮。这种酸奶不是咱们喝的那种又稠又甜的酸奶,而是半发酵的马奶。至于用马奶的原因,一方面是草原上不一定能找到适合饮用的水,很多水源盐碱度非常高,牲口吃没问题,人喝不了;另一方面就是草原上缺盐(一边水是盐碱的,一方面还缺盐),用酸奶煮肉可以起到一定的调味作用。




说句题外话,大概三十年前,内蒙的那达慕大会,冠军奖品一般是一头骆驼或者马、亚军就是大量的砖茶或者盐、而第三名则是步枪或者子弹。当时茶和盐在草原上是硬通货,当时我和亲戚去草原上淘宝的时候都是用盐茶易物的,因为牧民拿了钱也是去城里买这些东西。当然,现在牧民都定居了,你在想拿盐茶换宝是不可能了。

回到话题,在传统上,牧民的日常饮食就是白水或酸奶煮风干肉。而烤肉,必须要现宰现杀才行,对于牧民来说是很奢侈的,只有重要庆典之类才会吃。

不过想想也知道,酸奶煮干肉,想也知道不好吃,所以现在为了吸引游客,一般都是烤肉或者用新鲜的肉做手扒肉。

回答几个私信最多的问题:

一,到草原淘宝淘什么?其实草原上的牧民手里好东西不少,什么辽金的石像、元代的铜器、明清的首饰、化石虎骨陨石什么的,关键是这些东西散落在草原上,专门找是找不到的,都是牧民们经年累月收集到的。不过很多东西现在属于违法的,所以现在想淘宝的就算了吧。

二,关于枪的问题。实际上草原上现在也有很多牧民有枪,它们有公安厅或者林业厅签发的持枪证,而且很多牧民属于基干民兵,他们负责协助边防军人戍守边疆。




第三,内蒙的盐是必需品,这是常识,因为盐是电解质,是无法通过人体合成的,虽然牧民可以通过羊血获得部分盐分,但是显然不够。而糖,是可以通过脂肪转化的,你觉得整天吃肉的人,脂肪获取会少吗?

关于蒙古族身高的问题,其实也是一个营养的问题。



其实内蒙地区,蒙古族和汉族差别不大,现在最新的数据好像蒙古族青年男子平均身高176,以我180的身高,不算高,当然也不算矮,全国统计的话算高的,但不算最高那波的。而外蒙男子平均身高168,这就真矮了,在中国北方,哪怕放在60后这一批人里比较也不高。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