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尹天仇最后依旧是个小人物,但为什么《喜剧之王》片名要叫“喜剧之王”?

[复制链接]
zzfsmsk 发表于 2023-9-8 18:56:09|来自:陕西西安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尹天仇也不是喜剧演员,最后也没混出头。
困惑了我很久。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雪中幸存者 发表于 2023-9-8 18:56:24|来自:陕西西安 | 显示全部楼层
《喜剧之王》导演之一李力持曾说得很清楚:“周星驰拍了这么多喜剧,现在追求的就是一种‘喜中有悲,苦中作乐’的喜剧风格,像《喜剧之王》,名为‘喜剧之王’,实际上是在写一个‘悲剧之王’的故事,只不过制片公司的老板不愿意我们起这样一个名字。”
意思很明白,片中周星驰饰演的尹天仇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他必然最后是小人物,即使他曾一度摸到幸运之神的脚趾。


1998年,香港电影已不景气。当年开拍的周星驰的《喜剧之王》和成龙的《玻璃樽》成为最耀眼的双子星座,而且他们的片场还很近,于是有了后来相互客串的名场面——成龙演中枪倒地的群演,星爷则是被大狗拖了几条街的警察。
次年新春档,两片同日上映,最后包揽当年票房冠亚军,《喜》略压《玻》一头。


《喜剧之王》是周星驰第一部文艺片,也是他全面转型的标志。当时他拍喜剧已10年,厌倦了无厘头恶搞和早期“屎尿屁”低俗笑料,想做新的尝试——把人生经历和悲剧性圈进来,演一出悲喜剧。
结果是观众在荧幕前依然会笑,但笑得很感动。这在周星驰以往的电影里是从没有过的。


正如李力持所说的“悲剧之王”,《喜》的内核悲喜对调,加入周星驰的自传元素,隐隐中建构了他的平行世界:
现实中是大碗,戏里是跑龙套;
现实中演技爆棚,戏里不会演戏;
现实中娟妹(初恋罗慧娟)是小演员,戏里娟姐是大明星;
现实中为星途输了爱情,戏里要养柳飘飘一辈子……
他在电影里融入人生的假设:假如我当年真的不会演戏,没有成为喜剧之王,人生又会怎样?
在那个平行世界里,他应该就是尹天仇一样的小人物,可能“430穿梭机主持”已是其演艺巅峰。然后照顾母亲和姐姐妹妹,结婚生子,每天下班都有柳飘飘煮的热饭。虽然理想偶有滋扰,但已无波澜,他坦然接受平淡的一生。


电影里有很多话细品,格外黑色和悲凉。例如尹天仇反复强调的“其实,我是一个演员”,背后本意却是“其实,我不是一个演员。”
在喜气洋洋的贺岁片尾,他还说出了寒意彻骨的对白:“算了,其实我对演艺没什么才华,还是做个观众好点。”这些戳心的冷幽默,已是喜剧的另一层境界。


这正如陈佩斯所说:“喜剧是在悲剧之上的,通过喜剧展现悲剧,难度更大。打一个形象的比喻,悲剧是在一楼,那么喜剧就是二楼。”
《喜剧之王》标志着,周星驰悟出了新的喜剧哲学,直接影响其此后的作品风格。
尹天仇到最后仍是小人物,本为“悲剧之王”却顶着“喜剧之王”的帽子,可见反讽,可见坚持,也可见妥协——没办法,所有人都想拍悲剧,无奈老板和市场不同意。

舞雲 发表于 2023-9-8 18:57:16|来自:陕西西安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喜剧之王》这部电影的精髓,是尹天仇下车抱起柳飘飘,而后娟姐心情复杂驾车离去。
上帝对尹天仇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当他以为他即将功成名就,和柳飘飘长相厮守,养她生活时。他所有的路,又回到了原点!
上帝,或者准确的说是无常的命运,才是《喜剧之王》,在它的面前,努力奋斗没有想象得那么重要,美好的品质和坚贞的选择,没有想象得那么重要。
当你在拥有的时候,你即是在失去。
周星驰,不是一个狂人。他的性格,本身是内敛羞涩的,不会给自己冠“喜剧之王”的名头。尽管这部电影有周星驰成名路上的影子,但它绝不是所谓的自传,周星驰也没有说过这部电影是他的自传。
在香港电影中,周星驰一直以“无厘头”闻名,是大家公认的喜剧明星,然而如果真正细究他的电影,我是说周星驰自导自演的电影。你会发现,他一直执着于对“宏大境界”的表达,比如《功夫》里解铃还须系铃人的佛性思维,《食神》里涅槃重生的因果轮回,《美人鱼》里对大海自然的忏悔。他的电影,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和自我救赎的反思。他在用电影,传递自己对人间事的寂静的感悟。借大起大落的笑声,悲欢离合的境遇,混不经意中,留下一点炙热。当然,《喜剧之王》也不例外。
其实,《喜剧之王》这部电影的精髓,是尹天仇下车抱起柳飘飘,而后娟姐心情复杂驾车离去。
上帝对尹天仇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当他以为他即将功成名就,和柳飘飘长相厮守,养她生活时。他所有的路,又回到了原点!
上帝,或者准确的说是无常的命运,才是《喜剧之王》,在它的面前,努力奋斗没有想象得那么重要,美好的品质和坚贞的选择,没有想象得那么重要。
当你在拥有的时候,你即是在失去。
这种巨大的反差,戏弄着尹天仇,实在让人心疼。
我看《喜剧之王》时,确实是沉重的,命运让你笑你就笑,命运让你哭你就哭,命运让你一帆风顺你就一帆风顺,命运让你寸步难行你就寸步难行。
在命运的面前,众生都是小丑,是求而不得,是爱而不能。
尹天仇想拥有大大的舞台,想养柳飘飘,只能是黄粱一梦。
柳飘飘被尹天仇真爱着,想跟他地久天长,只能是露水短暂。
娟姐想在名利场找到一颗赤子之心,想跟他共同向上,只能是望洋兴叹。
在这出戏里,任何人都想通过努力奋斗得到自己最期盼的东西,但都失败了。都回到原点了。
这样的起始亦是终,悲欣交集。他让人看到,命运是“喜剧之王”,大家是细微配角。
周星驰最爱的歌是《一生所爱》,不难发现《喜剧之王》一如这首歌:
苦海翻起爱恨,在世间难逃避命运。相亲竟不可接近,或我应该相信是缘分。
awdrgyjil 发表于 2023-9-8 18:58:01|来自:陕西西安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将主题理解为美梦成真、功成名就,才是对《喜剧之王》的误解。这部电影两个极为华彩的部分,都与张柏芝饰演的柳飘飘有关。
拉个片,聊一聊柳飘飘挨打之后去找尹天仇那场戏。
柳飘飘遇到了等在门外的杜娟儿。


她以为只是偶遇大明星,还叫尹天仇不要再臭屁了。听到杜娟儿确认尹天仇要做男主后,飘飘音调拔高,惊喜溢于言表。
真的?
我早说过你行的,记得吗?


飘飘在卖力地向伯乐称赞自己喜欢的人


尹天仇和杜娟儿聊天,将柳飘飘晾在一旁,她尴尬地陪笑。
周星驰从来不忌惮将人遭受的冷落放大到镜头里。但这场戏如果只是以柳飘飘的退让结束,就太常态化,也太无趣了。


柳飘飘看着车辆逐渐远去,就在观众认为她已经放弃的时刻,明白她和尹天仇之间已经隔开两个世界的时刻,突然放声大喊。
你上次说养我是不是真的?


尹天仇回头,自始至终没有别的表情

选择权交给了尹天仇。
跑了那么久龙套,终于得到梦寐以求的机会,在赏识自己的“大人物”面前,遇到其貌不扬的旧友,你会怎么选?是躲避?是拒绝?是开个玩笑让一切过去?



镜头反打过后,观众和柳飘飘一起等待着尹天仇的回应


杜娟儿对尹天仇的回复感到惊讶,但她的心理活动就不做猜想了。
在之前的交叉剪辑里,尹天仇在舞会上的意气风发和柳飘飘拒绝龙少后挨打的场景,形成了强烈对比。低级的教化是“做这种职业,你知不知羞耻啊”,周星驰所做的表达,是赋予电影中的人物选择的机会,看看她会如何选。
柳飘飘意识到喜欢尹天仇后,拒绝了所谓的“大人物”四次。
这场戏给出的思索是“小姐有没有爱一个人的权利?小姐有没有通过拒绝维护尊严的权利?”
周星驰给出的答案是有。
尽管我们都知道,对于残酷的现实世界而言,这只是周星驰拍给成年人的童话。但我认为,人可以为了生存待在臭水沟里,可抬头望星空的空隙不该被遮蔽。于是结合尹天仇和柳飘飘一夜欢愉,第二天多重纠结后的表白,我们抵达了周星驰想要表达的主题——珍惜。
演艺圈梦幻泡影,俗世间人海浮沉。
尹天仇的演员梦是一条笔直向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绝路,柳飘飘是半路杀出的小径。在星光璀璨的追梦路上,少的是一将功成,多的是万骨枯,可总有人前仆后继。
身世浮沉雨打萍,柳飘飘的生活早已成为浪里行舟。可即使命如草芥,也会有人望着你远去的背影,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望穿自己的心。“我养你”只是一个起点,它并不代表往后余生,事无巨细无所不包的照顾。我养你仅是一个决定、一份勇气,一个趟过无数带有不良目的的谎言,一个对旁人不再抱有期待时、意料之外的真诚,一个哭得梨花带雨的理由,这个理由的名字叫——我在意。
多年以后的几部励志佳作,表达的东西也基本相同。
《爆裂鼓手》里的内曼竹篮打水一场空,弄丢了那个可爱的女孩;《爱乐之城》的两位主角,在各自得到想要的前程后,再回首恍然如梦;《社交网络》里的扎克伯格,一遍又一遍地发送着“添加好友”的请求。
在你以为得到了很多的时候,你不经意间失去了更多,最为讽刺的是,你无法判断得到的和失去的,哪个对你更重要。而最最遗憾的莫过于,当你想回头时已经无法回头。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hr/>聊聊尹天仇的追梦过程。
跑龙套的戏份,周星驰设计了三场戏。
三场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第二场尹天仇演一具尸体。打蟑螂的浮夸是显而易见的讽刺,这是剧组地位和职业态度的对比。
第一场尹天仇作为龙套“神父”,是纯符号意义,开机挨了一枪就出画了。杜娟儿打完收工,偏偏尹天仇从后方再次入画,破坏了这场戏。这一次表现的冲突是,周星驰认为即使演一个龙套,也需要有思索,主创认为他浪费了很多时间、很多底片、很多钱。简言之,龙套的思索并不重要。
追求效率的傲慢还是对小人物的傲慢?
第三场戏给出了答案。


这场戏,周星驰戏剧化拉长了。
如果说扮演神父那场戏,是尹天仇不遵守片场规矩罪有应得的话,这场就将工作人员的漫不经心放大到了极致。在工作人员点火后,导演竟然开始讨论布景的小细节。简言之,的确是不把人当人看,的确是傲慢。
很多人认为,结局有些过于圆满了,应该再决绝一点,再狠一点。但我认为周星驰想做的表达是,小人物的坚守值得换回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尽管不一定是最初想要的。有时候,多一些意外之喜也没什么不好。
接下来这场戏真是神来之笔。
如果说之前的主题还仅仅局限于爱情的遗憾、小人物尊严受辱、付出得不到回报的安全区,从这场戏开始,生命的残酷才真正开始。


尹天仇以为得到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结果差点连小命都丢了。




摄影机一直围着尹天仇转,表现他惊恐的眩晕

尽管最后化险为夷,但依旧让人心有余悸。
如果没有这场戏,没有在生死之间来回的经历,柳飘飘在门口的等待就会化为琐碎的庸常,甚至让人感慨“婆娘真絮叨”的倒打一耙。
你以为柳暗花明的时刻,也许潜藏着更深的危机。于是周星驰再一次强化了主题——珍惜。
尹天仇守着社区福利院,研读《演员的自我修养》时,他是喜剧之王;尹天仇在不被人重视的角落里,对角色进行深度思索时,他是喜剧之王;尹天仇有教无类,无论是流氓混混,还是夜店小妹,无论是痴呆大爷,还是容易受骗的大妈,都是他磨炼演技的对象时,他是喜剧之王;尹天仇明知养不起却还是大声喊出“我养你”时,他是喜剧之王;尹天仇带着那帮混混排练节目,给台下唯一的观众柳飘飘表演《精武门》时,他是喜剧之王;尹天仇明知会对他的前途有影响,却还是对一脸伤痕的柳飘飘说出“我在等你答复时”,他是喜剧之王。
很多事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而仅仅是对自己心中的“王”,有一份认真,有一份尊重,有一份坚守罢了。
wrcong007 发表于 2023-9-8 18:58:20|来自:陕西西安 | 显示全部楼层
-
好问题!
我翻了一圈信息,没什么公开回应,周星驰也不是个愿意解释自己作品的导演,那只能尝试着综合分析一下了。
<hr/>1、故事原设定是戏剧大赛

根据参与《喜剧之王》拍摄的田启文在 19 年专访来看[1],电影的最初结局设定是:尹天仇参与话剧大赛,最终夺冠,成为名副其实的喜剧之王。但片子的拍摄进展不顺,制作周期超过预料。如要赶上在 99 年贺岁档上映,话剧大赛这样的大场面,制作周期肯定来不及。于是星爷直接修改了剧本,也就变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警匪卧底戏码。
警匪卧底戏,对星爷来说意义是不同寻常的:
一来,这是星爷叫好又叫座的招牌好戏,《逃学威龙》系列里的周星星形象早已深入港人心中,对票房来说也有帮助;
二来,从周星驰的个人史来看,《逃学威龙 1》(1991)拿下近四千四百万票房,当年香港第一,算上前一年《赌圣》,已是第二回。他的风光一时无两,坐稳一流港星。隐藏其后的是,90 年刚红不久的周星驰还主演过一部李修贤监制的《风雨同路》(1990),同样扮演一名卧底警察角色。当时片中的他作为警察,与男二号一起合力剿灭了反派。近 9 年过去后,还是二人合力,还是卧底剿匪,但男一号已经转身成为一个演员,且剧情专门(甚至是相当别扭的)设计,要由演员来开枪击毙三名歹徒。我自己的猜想,这恐怕相当程度地折射了很多星爷心态上的转变。
<hr/>2、票房的压力

毋庸置疑,片名是观众进场买票的很大一部分影响因素。
纵观 90 黄金年代的香港电影,我看大卫波德莱尔「尽皆过火」的评价,放在片名上也不算过分。大量的《xx 之王》、《xx神/圣/侠/豪》、《最佳/强 xx》、《xx 之龙/虎》、《雄霸 xx》。简单列举 80-00 年代逐年的香港票房榜首,感受一下画风:



左边是当年港片票房榜首,右边是非港片

在这样一群神啊、圣啊、王啊、侠啊的电影中间,周星驰要真把电影名改成《一个演员》,各位观众不知还有多大意愿能够掏钱买票。
在 1999 年这个时间点,周星驰逐步开始把持创作/制作上的主导权,但票房倒变成了他心头的一大担忧。原因是,周星驰在《唐伯虎点秋香》的 1993 年后,已经多年丢掉票房冠军的宝座。95 年和刘镇伟导演合作的三部呕心沥血之作《月光宝盒》、《仙履奇缘》、《回魂夜》都是著名的票房大惨败,反倒是和王晶合作一部《百变星君》,片子乏善可陈,倒有不俗票房。96-97 年的《食神》、《97 家有喜事》,票房不错,但都与榜首失之交臂,且还遇上好莱坞的《泰坦尼克号》横空出世,横扫 1.15 亿票房,打的一众港片怀疑人生。
作为导演的周星驰,急需票房为他证明。片名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喜剧之王》就很合适,既是对 1982 年马丁斯科塞斯已成经典的《喜剧之王》的一份致敬,也能借着东风跟上当时港片市场取名的潮流。
<hr/>3、作为作者的星爷心态

林超荣在 1996 年对周星驰有过一个挺惊人的评断:
香港,再沒有人可以和星仔「鬥戲」了。
做戲和跳舞也一樣,一流高手遇著一流高手,自會相當精彩。跳舞的比看舞的更過癮。沒有對手的獨舞[2]
从《大话西游》、《食神》(1996),到《行运一条龙》(1998),周星驰的电影确实在逐渐呈现「独舞」的态势[3]。
这是一种角色和表演在精神层面的「超然」,他总是那个在精神、能力上超出所有人、高高在上的存在。
99 年的这部《喜剧之王》,所有的导演、演员都显得混浊,而只有周星驰在艺术上保持着清醒,再联系 95 年以来周星驰在香港电影界的恩怨纠葛,从这个角度,这个「喜剧之王」的名称(或者头衔),恐怕也是他某些心态的映射。毕竟,片中的尹天仇演的类型是《雷雨》、动作片龙套和警察卧底,都与喜剧完全无关,那么喜剧之王还能指谁呢?



《大话西游》里的周星驰角色



《食神》里的周星驰最终态

而现实与心态总有距离。周星驰在作品中不仅是高高在上的,也往往有其卑微的一面,这份矛盾持续地存在着,在喜剧之王里也是。王的头衔,既可能是自况,亦可能带着自嘲,二者并存。
前文已述周星驰在 99 年前后的电影路,已经自己走上制作的道路,但票房上总不及预期、业界又是裂痕初现,再算上 90 年代中期后,港片整体产业已然开始下挫。当时的他恐怕是心情复杂的:一个演员,一个好演员,就一定可以成功吗?
片中最终杜鹃儿选择 fire 掉尹天仇,重选高票房号召力的男一号,应是属于星爷的心声,即:
1、一个好演员,并不一定会成功,成功太难了。
2、演员优秀,不一定电影成功的关键,别的先不说,首先他就很难带来好票房。
这说不上是对 99 年香港市场的谴责吧,我只感到一种深深地无力和悲哀。
《少林足球》里,吴孟达语重心长地对周星驰说过一句话:足球,不是一个人就可以踢的。
顺手提一句。《少林足球》正好是《喜剧之王》后,周星驰在新千年的第一部电影,放在创作史来看,也是他的一个新出发点。在此之后,他不再纠结这些复杂问题,更多去拍自己想拍的东西去了,比如《功夫》。像是从《喜剧之王》的叙述以及当年重夺票房第一,解开了一个心结。
写到最后,还留下一个问题:最终没有获得市场/荣誉上成功的演员,可以称王吗?
我想周星驰的答案是,正因为市场太过扯淡、成功太过复杂、人心太过难测,所以努力创作、孜孜不倦、坚信「黑夜过去就会很美的」的人才更应该被歌颂。不然,演员还能坚信什么?
也就是 20 年后的 2019 年,《新喜剧之王》宣发时,星爷所说的:
新京报:你觉得“喜剧之王”的精神是什么?
周星驰:就像刚才说到的,虽然“喜剧之王”字面上是“王”,但其实是一些认真生活、努力追求的小人物,在他们身上,你可以看到真实、自信、认真甚至是较真。[4]
大概就说这些。
以上
-
tjohn 发表于 2023-9-8 18:59:05|来自:陕西西安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明处来说,这部电影本身就是被誉为喜剧之王的周星驰自传性质的电影,尹天仇基本是星爷没成名之前的形象。
从暗处来说,星爷自己说过,因为是彻头彻尾的悲剧,所以才叫喜剧之王。(电影的结局是为了贺岁档大家不想看悲剧压力之下才改的,原本的结局尹天仇死了)。本身喜剧就是把人的悲惨的一面撕裂出来给人看的,大家都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状态笑着他人的不幸。这样来看喜剧之王和悲催之王并没有什么分别。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